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快速绿化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快速绿化范文(精选6篇)

快速绿化 第1篇

四环快速路位于三环绕城高速公路外, 平均距离约8km, 全长132.1km, 直径40km, 包围面积1254km2, 总体断面结构为四板五带式, 路线位于未来沈阳主城区的边缘地带。四环快速路经过沈阳6个区。

2设计要点

2.1指导思想

以“自然和城市的有机融合”为设计理念, 充分结合沿线的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使四环路形成一个集山、水、田、城为一体的线型植物景观带。

2.2设计原则

2.2.1景观生态化:在总体设计上, 风格力求简洁、大方。在植物选择上, 遵循优先乡土树种的适地适树原则, 使其具有最佳适应性和抗逆性, 生长发育良好、病虫害少。

2.2.2经济实用化:本着实用为主的原则, 首先着眼于道路绿化的实际使用功能, 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 做到安全畅通优先, 真正把防眩光、防疲劳、遮荫、护路作为绿化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选择植物材料时, 尽量选择易于施工、便于养护的品种, 达到在充分表达设计意图和景观效果的前提下, 减少投资的目的, 尽量降低造价和后期绿化管护费用。

2.2.3遵循景观美学原则:充分结合沿线的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使四环路形成一个集“山、水、田、城”四景为一体的线形植物景观带。

2.3总体布局

8个标准段和10个景观节点。

3设计内容

3.1详细设计分析

3.1.1五条绿带的特点。路侧绿带特点:大气、统一。以1~2种骨架乔木行列种植, 局部地段自然栽植, 并留出透景线。边侧绿带特点:大气、自然。大乔木、常绿树和亚乔木相互组团式栽植。中央绿带特点:大气、精美。亚乔木、灌木和地被的满栽形成精美的景观效果。

3.1.2树种选择。 (1) 适地适树, 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的树种。 (2) 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 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 (3) 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的现象, 确定骨干树种, 确保道路绿化能体现出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4) 适当增加常绿树比例, 促进道路绿地的环保及景观效果。增加中、低层树种和地被花卉, 进一步丰富道路植物景观。

3.1.3区域标准段绿化模式及品种。详见表1。

4四环路的景观美学应用

景观特色分明, 在四环快速路全长130余km的绿化景观带上, 分别设计了10个景观节点。不仅有仰仗蒲河湿地、世博园景区等地的自然景观, 也有依靠人工立体花坛和人工绿化科技造成的立交节点人造景观。以D区即靠近附近世博园景观带为例, 长约3km, 其中以野花组合为主要观赏点, 与远处的百合塔遥相呼应, 体现生态之美、野趣之美。而靠近棋盘山景观带则依托棋盘山为背景, 道路绿化带内的油松和山上的油松浑然一体, 相得益彰, 使山景的氛围更加突出, 使此处的绿化景观更具有标识性。

秋枫绿化大苗快速培育技术 第2篇

关键词:秋枫,大苗,培育技术

1 整地

1.1 整地时间和造林地选择

根据秋枫幼树喜阳和怕冻的特点, 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石砾少、交通便利的平地或低山, 开辟培育秋枫大苗的培育基地, 既有利于苗木培育又有利于以后带土球起苗和运输。整地前应清除林地杂灌, 晒干后及时归堆炼山。

1.2 整地方式

(1) 劈青:将宜种植秋枫的林地上所有杂草劈倒, 将灌木、乔木等地被物砍倒, 且伐根头不得高出地面5cm。 (2) 开设防火线:开设10~15m的防火线, 并将防火线内的乔灌草及地被物清理出防火线外, 防火线宽度以水平宽为准。 (3) 炼山:在造林1~2个月前选择适宜炼山时间, 将山上的杂物完全燃烧。 (4) 清杂:清除炼山后剩余的残枝叶等杂物, 芒头、蕨头等杂草尽量掘除, 并集中堆烂或堆放在不影响造林的地方。 (5) 打穴:新种植秋枫的密度按3300株/hm2种植, 株行距为1.5m×2.0m。打穴规格为长宽深50cm×40cm×35cm。 (6) 施基肥:基肥可用复合肥、过磷酸钙按1:2比例混合, 每穴施肥量0.5 kg, 覆表土3~5 cm, 以备栽植。

2 植苗造林

2.1 苗木选择及栽植

苗木质量是培育秋枫绿化大苗的关键环节。为提高苗木成活率, 应选择长势良好 (地径1cm以上, 苗高80cm以上) 、当年生粗壮营养杯苗。栽植时去除营养袋, 种下去后压实穴土, 最后扶正培土。一般选择在雨前栽植较好。

2.2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3月间, 即在春季芽苞将要萌动以前。

2.3 造林密度

秋枫分枝性较强, 因此造林初植密度不宜过稀, 否则容易造成主干分枝过低, 侧枝横生, 增加修剪难度。一般采用行距2.0m、株距1.5m为宜, 即3300株/hm2。

3 抚育管理

3.1 除草

清除杂草是培育秋枫绿化大苗的重要措施。每年进行2次除草:第1次一般在4~5月份, 第2次8~9月份进行。采用草甘磷50倍液直接喷洒, 注意避开秋枫幼树叶面, 以免产生药害。种植后3年内进行人工除草除杂, 直到苗木郁闭。

3.2 支护

为培育干形通直的优等商品苗, 当秋枫生长至1.2 m以上时, 需要对其进行支护。通过绑扎支撑竹, 可提高幼树的抗风能力。支撑竹长度为3.0m, 每年结合抹芽时适当绑扎。

3.3 抹芽修枝

秋枫萌发力较强, 萌生枝条多, 影响主干生长, 因此在种植后的前3年要抹芽, 以减少养分消耗。种植第1年内抹芽3~4次, 第1次抹芽需将幼树2/3以下的嫩芽抹掉。第2年抹芽2~3次。第3年根据长高情况适当修剪, 树冠保留整个树干的1/2~1/3。当幼树主干高度达到3.0m时需摘顶芽, 枝下高达到2.5m时, 即可停止修枝。

3.4 施肥补植

初植3年内每年2~3月和9~10进行追肥2次 (如有缺苗, 应同时进行补植) , 可用尿素、复合肥、过磷酸钙按1:l:2的比例混合拌匀, 也可单独使用复合肥。施肥方法:第1年每株施0.05~0.1 kg, 离苗木l5~20cm左右;第2年每株施0.1~0.15kg, 离苗木20~25cm左右;第3年每株施0.15~0.2kg, 离苗木25~30cm左右, 采用穴施深埋方法。

4 病虫害防治

秋枫苗木常见的虫害主要是秋枫叶蝉。虫害多发期为初夏阶段, 此时喷药效果最好。秋枫嫩叶被叶蝉危害后, 叶尖先干枯, 然后整块叶片干枯、脱落;老叶被害后, 叶色变浅, 并无明显脱落现象[2]。秋枫叶蝉虫害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敌杀死、2.5%氯氰菊酯2000倍液,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农药喷施。在4月、7月、9月3个阶段, 连喷2~3次效果较好。

5 大苗处理

5.1 起苗

秋枫幼苗经过培育3~4年后, 胸径一般可达8~10 cm以上。这时在每年早春或深秋起苗出售或移栽。一般按照起小留大、起密留稀的原则, 最后保留1800株/hm2为宜, 以期培育出树冠发达、枝条分布均匀、树形美观、胸径超过10cm的优质绿化大苗。

5.2 捆扎包装

起苗时土球保留不宜过大, 也不能太小, 一般直径为苗木胸径的6~7倍即可, 深度为土球直径的2/3。起苗时一边挖一边用草绳自上而下捆扎包装, 保证土球完好, 尤其是雨季更不能使土球松散。

5.3 截干及树冠修剪

秋枫大苗移栽可分为截干和全冠2种方式, 截干高度一般在树干的2.5~3.0m处为宜, 剪去枝条1/3~2/3即可;全冠只需对部分枝条稍加修剪即可, 要求截口必须平滑, 截面尽量缩小。经过截干修剪后, 既保证了苗木移栽成活率, 又为苗木运输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 李秉滔.大戟科一新亚科——秋枫亚科[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7)

大连绿化观赏何首乌快速繁殖的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何首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1 引言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又称夜交藤、首乌等,属于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生长于灌木丛中、山脚林荫处或石缝中[1]。何首乌的块根含有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甲醚和大黄酸等蒽醌类化学成分,作为中药用,具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祛风解毒等功效,能治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风疹瘙痒、痔疮、疮疡等疾病[2]。何首乌分布于我国的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西、广东、云南和四川等省,东北地区未见野生和栽培的报道。由于何首乌属于攀爬的藤本植物,作为绿化观赏植物栽培,不仅绿化观赏效果好,而且每年秋季白色圆锥花絮远观近看都很美观。因此,2003年,大连地区从广东引进一批何首乌幼苗,进行观赏栽培,但因不适应大连的环境绝大多数死亡。生存下来的极少数个体,经过几年来的驯化,已经基本适应了大连地区的环境,并收到了良好的观赏效果。于是有人试图进行繁殖,但因在大连地区这种环境中栽培的何首乌种子难以成熟,无法用种子进行繁殖育苗。而采用扦插繁殖育苗,由于可用于扦插的枝条极其有限也难以满足人们观赏栽培对种苗的大量需求。因此,为得到能在大连栽培的何首乌大量种苗,满足人们栽培的需要,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快速繁殖的研究,虽然目前已多有何首乌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的报道[3,4,5,6,7,8,9,10],但迄今未见适于我国北方绿化观赏栽培何首乌植株快速繁殖研究的报道。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处理及灭菌

将在大连能正常开花生长旺盛的何首乌于上一年的九月中旬,把当年生枝条的上端剪掉20cm左右,以促进下部侧芽的发育。于四月末,将上一年剪掉了上部、侧芽刚刚开始萌动的生枝条剪回实验室后,再剪成具有1~2个侧芽的茎段,放到磨口广口瓶中进行灭菌。其详细灭菌方法见参考文献[11]。

2.2 培养条件

详细培养条件见参考文献[11]。

2.3 方法

2.3.1 萌动芽的生长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上,把刚刚萌动的侧芽剥离出并切下,然后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放到无光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萌动芽的生长培养试验。萌动芽的生长培养试验每种培养基接种100个萌动芽,重复3次。

2.3.2 生长芽的生根培养

把由萌动芽培养的生长芽从下部剪下,把下部剪口插到以MS 或1/3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ABT(1号生根粉)和NAA的培养基上,进行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浓度ABT和NAA对生长芽生根培养的影响试验。生根培养试验,每种培养基接种100个生长芽,重复3次。

2.3.3 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

把由生长芽培养的试管苗,剪成至少具有2个生长点、长1.0~2.0cm的茎段后,接种到生长芽生根培养1/3MS+ABT0.8 mg·L-1这种培养基上,进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每代接种200个茎段,重复3次,每次重复继代5代。

2.3.4 试管苗移栽与定植

把生根继代增殖培养试管苗的培养瓶移到日光温室中。打开瓶塞,放到光照较强的地方炼苗3d,把试管苗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将其移栽到上半层为干净的河沙,下半层为肥沃园土的营养钵中。移栽后的前12d要保持无直射光、湿度80%~95%的环境条件。移栽实验重复3次,移栽株数分别为600株、680株和550株。

5月中旬,把移栽成活的试管苗定植到大连市区公司的围墙脚下。定植试验进行2次,定植数为800株、830株。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培养基对萌动芽的生长培养的影响

培养到55d时观察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可见,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培养的萌动芽不能生长,在少数培养基上培养的萌动芽可以生长。其中在MS+6-BA0.2mg·L-1+GA31.0mg·L-1+NAA0.1mg·L-1这一培养基上培养效果最好,不仅萌动芽的生长率达到了81%、高度为2.3cm,而且外观上生长芽长势好。观察也表明,在这种培养基上培养的萌动芽,培养到9d时有的可见开始生长,之后,随着开始生长的萌动芽数不断增加,生长芽不断长高。培养到55d时,81%的萌动芽会生长高度为1.1~3.4cm淡黄色生长芽。把在这一培养基上培养55d的淡黄色生长芽转到光照下培养5d,生长芽就会由黄色变成嫩绿色。3次重复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证明:MS+6-BA0.2mg·L-1+GA31.0mg·L-1+NAA0.1mg·L-1这一培养基是在大连地区观赏栽培何首乌萌动芽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注:-不生长;+长势一般;++长势好。

3.2 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浓度的ABT与NAA对生长芽生根培养的影响

培养到35d时观察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可见,在附加不同浓度NAA的MS培养基上基本不生根;在附加不同浓度ABT的1/3MS培养基上生根效果好;其中在1/3MS+ABT0.8 mg·L-1这种培养基上,培养生长芽的生根率为93%、平均每株试管苗生根5.6条,并且试管苗长势旺盛。观察还表明,在1/3MS+ABT0.8 mg·L-1这种培养基上,培养6d可见培养生长芽的基部发出白根,生长为试管苗。之后,随着根的生长,根数也不断增加。培养到35d时,试管苗就会生长为叶色嫩绿、茎粗0.2cm左右、具有3-9条白色外观上长势旺盛的试管苗。3次重复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以上说明,1/3MS+ABT0.8 mg·L-1这种培养基是何首乌生长芽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注:-不生长;+长势一般;++长势旺盛。

3.3 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

观察统计结果证明:每个生根继代增殖培养周期为30d,能培养出1代高7cm左右,具有6~12个叶片、6.1条白色根/株,平均每一代繁殖系数为3.2,试管苗外观上生长非常旺盛,几乎没有无效苗。3次重复试验,每次重复继代5代的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证明:1/3MS+ABT0.8mg·L-1这种培养基也是何首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3.4 试管苗移栽与定植

观察表明,移栽后10d可见有的植株成活并长出新叶,移栽后18d成活的试管苗几乎都开始生长。3次移栽分别成活:546株、604株和501株。共成活1651株,平均成活率为90.2%。

定植后40d时统计证明:2次移栽分别成活762株、801株,共成活1563株,平均成活率为95.9%。定植成活率较高。对定植的试管苗观察表明,定植成活的试管苗前60d左右生长缓慢,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后期生长非常旺盛,两年后8月中旬开花,花期两个月左右,并保持了何首乌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4 结语

本研究是通过生根继代增殖培养方式进行快速繁殖的。以这种方式进行繁殖,理论上 1株试管苗一年能繁殖出3.212(约为10万)株生长旺盛的试管苗,除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1年繁殖出6万株试管苗是会得到保证的。并且定植的试管苗生长旺盛、花期近两个月。开花时攀爬在围墙上的何首乌一片洁白,看起来非常美观。这证明采用这种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繁殖技术,不仅能使在大连绿化观赏栽培的何首乌种质得到保存,并且能达到快速繁殖、满足人们对种苗需求的目的。

快速绿化 第4篇

1 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盐碱地顾名思义就是土壤发生盐碱化之后的土地, 所谓土壤盐碱化指的是土壤中盐分离子增加或者可溶性盐分离, 之后不断向土壤表层聚集, 从而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发生改变, 并且对生长的土地植物有一定危害作用的土壤演化过程。一般情况下, 当土壤中水分到达土壤表层之后发生蒸发损失, 但是土壤中的盐分则会累积在土壤表层, 经过这样长期的循环之后, 土壤表层的盐分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 就会形成土地盐碱化。土地盐碱化分为2种情况:不受人为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发生的土地盐碱化称为原生盐碱化;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的土地盐碱化称为次生盐碱化[2]。土地发生盐碱化之后, :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建设, 影响土地的绿化措施。因此, 快速改良土地盐碱化对于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盐碱地的危害

2.1 造成植物生理干旱

盐碱土壤中含有很多的可溶性盐类, 能够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 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导致植物在进行正常的种子发芽及根系生长时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盐碱化严重的地区, 会导致植物水分从根部细胞向外渗透, 从而使植物枯死。

2.2 伤害植物组织

在比较干旱的季节, 由于土壤中含盐量较高, 盐类聚集在土壤表层很容易伤害植物胚轴。在碱性环境较强的情况下, 氢氧根离子还会对植物造成直接伤害, 植物体内盐分过多的话, 会使植物原生质受到伤害, 严重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形成累积, 造成细胞中害。

2.3 对植物的营养吸收造成影响

由于土壤盐碱度过高, 造成钠离子竞争, 使植物降低对钾磷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 也会导致磷的专业受到限制, 严重影响植物吸收营养情况, 延缓植物正常生长。

2.4 导致植物气孔关闭

植物在浓度较高的盐类作用之下, 植物细胞内淀粉的形成会发生阻碍, 导致细胞不能正常关闭, 使植物失去原有水分, 造成植株萎靡、干枯, 直至死亡。

3 盐碱地快速改良原则

3.1 统一规划, 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跨度较大, 各地盐碱度情况不同, 改良原则一定要根据各地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以及当地具体条件, 进行针对性的改良措施, 改变用水策略, 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综合平衡, 合理安排各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将整个地区的排水、排盐系统进行合理改造。根据不同的盐碱地气候条件, 水资源等情况, 应该综合考虑当地土壤、植物、水等各种种植业、畜牧业的有机结合, 努力开拓发展盐碱地资源的利用途径, 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牧业、水产养殖以及制盐业。

3.2 防治结合

因为人们的不合理灌溉浇筑, 导致地下水中的盐分在地表积累, 要改善这一情况, 必须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来改善盐碱地情况。对于还没有发生盐碱化的土地要实施预防措施, 已经发生盐碱化的土地, 要采取有效措施, 着重治理, 应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

3.3 发展盐碱农业

盐碱地不利于传统农作物的生长, 但对于盐生植物则是非常适合的生长环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人们治理盐碱地的目的是发展传统农作物, 由此造成传统农作物的生产降低。所以对于盐碱地的改良应该主动适应盐碱地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盐生植物的作用, 大力发展盐碱农业与生态环境, 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 盐碱地快速改良的措施

4.1 水利工程改良方法

通过水利工程来改善盐碱地的主要措施有, 建立完善的土地灌溉系统、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以及沟渠结合的灌溉工程系统。

一是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盐碱地特点, 修建水库、灌水渠道和排水渠道网络, 使地下水深度下降到临界深度以下。

二是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 主要是采用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的方式。水平排水不仅能够降低地下水位, 还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分;垂直排水价格低、占地面积小、水质好, 相应的维修工作少, 同时还可以灌溉结合。

三是沟渠结合的灌溉方法, 就是山沟、水渠相结合, 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增加地下库容, 起到灌排调蓄的作用;同时, 可以加速水盐的交换循环, 从而使土壤脱盐淡化。

4.2 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方法是改良、开发和利用盐碱地最有效的途径。这样就是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的树种, 尤其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植物, 不仅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 而且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分,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5 盐碱地绿化树种的选择

生长在盐渍环境中的盐生植物, 无法阻止和排出盐分, 通过体内渗透调节作用抵消或者降低盐分胁迫的作用, 来保持其正常的生长情况。根据世界上耐盐碱地的植物资料可知, 能在盐碱地环境中有效生长并且能够绿化环境的树种主要有中山杉, 适合沿海防风林;竹柳, 盐碱地改良先锋及沿海防风林主要树种;弗吉尼亚栎, 盐碱地的常绿树种;国槐也是盐碱地常用树种;法国冬青, 蜡杨梅等树种。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树种经济价值来选择合理有效的耐盐碱地树种来改善土地质量, 提高农业经济收入。

6 结语

盐碱地在我国土地资源中占重要的一部分, 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利用率及盐碱地环境的日益恶化, 各地区应该积极相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并利用盐碱地资源, 让这些土地资源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昊, 王海义.盐碱土地治理利用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 2011 (8) :10-12.

快速绿化 第5篇

1 项目概况

内环线浦东龙阳路段研究范围为浦东南路张江立交,全长约5.5km。原环绕着浦东中心区域的内环浦东段是以地面道路的形式建设的。由于用地条件较好和建设时期较晚,故浦东段的绿化面貌和生态效益全面超越浦西段。本次内环线浦东段的改建工程目的是将原地面道路改造为高架道路,与浦西连接为全线高架快速环路。

2 道路绿化二次建设面临的主要不利因素

在道路的改造中,由于断面巨大的变化,使得原有绿化基本难以保留,所以必须重新建设。新建绿化较原绿化有很多不利因素,给道路绿化的二次建设出了道难题。

1)阴影。主线改为高架后使得部分绿化位于桥梁投影范围内,阳光、雨水条件较为恶劣,提高了绿化的难度。

2)噪声。随着道路拓宽、车流量增加,噪声的分贝也提高,生活在周边的人群受到更严重的噪声污染。

3)少绿。伴随着道路的扩展,更大面积的区域被硬化使得原本就冷冰冰的道路显得更不亲切

4)尾气。车流量提高的另一负面影响是尾气的排放增加,使得道路周边小环境中的污染数值会变得更高。

以上不利条件并不能作为新建绿化不如原绿化的理由。相反,二次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新建绿化应该在原来的水准上更有特点,更加个性化。

3 道路绿化改造的典型案例

3.1 通过对道路周边环境分析进行绿化的改建

典型案例为瑞金路和河南路道路拓宽工程。这两条道路为上海市南北向重要的道路,其交通承载力和道路景观已暴露出巨大的问题。

类似于这样的道路,大多处于上海的金融、贸易、文化中心,穿越几大商圈。因此,这类工程改造主要在满足全线交通功能需求前提下,提升全线道路景观品位,在整个路段各区域整体发展上统一规划和开发引导机制。

3.2 通过对现场已有苗木的分析及运用进行绿化改建

典型案例为长兴岛潘圆公路改建工程。该工程采取了“现状保留、就近移植”的设计原则,在苗木不影响道路改造工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完全保留大乔木,并通过苗木改造、补充,美化道路景观。

设计中保留了原来处于道路两侧的水杉等乔木,一侧的乔木运用于改造后的道路中央隔离带中,并补充种植灌木。

4 设计原则

良好的道路绿化不仅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保护路面和行人的功能而且还可起到引导组织交通、提高行车安全的作用[1]。

4.1 从使用者角度分析

为打造浦东亮丽南大门,让过境交通者体验浦东市政建设给城市生活带来的便捷和高效;让世博期间国内外游客从浦东国际机场到达世博浦东园区的路上,体会上海城市面貌和本届世博会的主题;让周边社区居民体验到优质的居住环境。

4.2 景观总体定位

道路景观形象定位为浦东亮丽的南大门;类型定位为浓重的一抹绿色;特色定位为现代、简洁、统一、连贯;形式定位为绿化结构紧密型为主,绿化品种多样化。

4.3 设计策略

1)绿色走向生机。为继承并提升浦东绿化特色,在浦东高大、浓密、厚实、多彩的绿化特色基础上,坚持以常绿为主、功能性为主的设计思路,并沿用目前运用成熟的“滞尘、降噪”效果较好的防护型群落。构建节约型道路绿化,在新建的绿化中避免采用“色块”的设计,以植物自然生长的形态造景,绿带构成以群落化的乔木为主,并以开花地被来替代草坪,以减少日后的养护工作和养护费用。

2)封闭走向人性。绿色能带给人们心理上的放松和性情上的陶冶,利用两侧绿带较宽的地块,设置与车行道完全隔绝的林荫道,打造绿色人行交通空间。以人为本的设施,功能先行的绿化设计原则给行车带来了安全与舒适;融入了休憩功能的绿意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借景和利用,融入“城市大园林”概念,采用“漏”和“透”的手法,充分借用红线外绿化景观。新建绿化时利用现状“活力”和“生生不息”的2座人们喜闻乐见的城市雕塑进行造景。

3)单调走向多彩。注重开花、彩叶植物的运用,展现丰富的植物季向变化魅力。植物的选择上重点关注5~10月间的召开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景观。

4.4 种植设计

1)行道树凸显主基调,采用夏花秋果的黄山栾树勾勒出全线绿化的主基调。

2)注重开花、彩叶植物的运用,在绿色基底上大量增加开花、彩叶乔灌木,如黄山栾树、合欢、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的应用;并且在重要节点以特色群落组合突出节点的植物特色,加强路口的易识别性。

3)注重5~10月的世博期景观,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花期及挂果期在5~10月间的品种为主,为世博打造一条色彩丰富的内环线

5 设计内容

通过对道路的绿化建设条件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性质的路段将此项快速化改建工程分为4路段进行方案设计,并予以实现。

5.1 浦东南路临沂路

1)绿化建设条件。该段为南浦大桥改建段,改建前高架桥荫下中央隔离带宽约31m,以八角金盘、海桐、鸢尾、常春藤为主,大部分地被植物生长良好。道路改建后中央隔离带变窄,地面道路拓宽,因此两侧人行道上的行道树需要全部搬除,两侧人行道绿化带都不同程度地变窄。

2)绿化改建方案。对该段植物种植进行梳理,补种植物应选用能够与周边绿化相呼应的形式和品种。考虑到高架阴影面,将行道树种植在人行道外侧的绿化带内;选择色叶树黄山栾树,为整条原本常绿树为主的道路增添色彩。

5.2 临沂路杨高南路(龙阳路立交)

1)绿化建设条件。该段为南浦大桥抬高段,改建前高架桥下中央隔离带宽约27m,内部基本为建筑和硬质铺装,道路两侧基本上为居住区,绿化带在30~50m之间,由香樟、夹竹桃等为主,种植形式较自然,绿化面貌良好。龙阳路立交内上木品种以雪松和夹竹桃为主,林下地被部分被破坏,龙阳路东方路路口为大面积草坪。道路改建后,龙阳路立交处增加跨线桥,中央隔离带增宽,部分机非隔离带由1.5m宽变窄为1m宽,人行道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基本在3m,临沂路至东方路路段两侧绿化带宽度缩减为10~15m。

2)绿化改建方案。中央隔离带在高架下,由于采光原因,选择耐阴植物种植,隔离带以宽度为3m的海桐带围边,海桐带内侧满铺常春藤。1.5m宽的机非隔离带内种植金森女贞和园艺木槿,1m宽的机非隔离带内种植金森女贞和丰花月季,每60m为一个变化段。

临沂路至东方路段的绿化带成片种植香樟、广玉兰,局部点缀合欢和榉树,以加强道路绿化的隔离作用。东方路路口的设计种植乔木林作为背景,前侧放置景观石,点缀红花檵木桩,配合四季草花丰富路口景观(见图1)。

环龙路路口后侧为现代建筑,风格比较简洁,路口绿化带面积也较少,因此考虑在绿化带内种植榉树,简洁明朗。

5.3 杨高南路(龙阳路立交)锦绣路

1)绿化建设条件。该段主要为地面段,改建前中央隔离带宽6m,由瓜子黄杨、红花檵木修剪组成色块;原有的机非隔离带宽1.5m,道路两侧绿化带宽15~20m,以意杨为背景树,前侧种植香樟、广玉兰,白莲泾沿河边种植垂柳,以紫薇、紫荆、红叶李为主要花灌木,并加以修剪成波浪形状的瓜子黄杨、金叶女贞。道路改建后,龙阳路立交至锦绣路段为地面部分,中央隔离带与机非隔离带都缩窄;人行道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基本在1.5~6.0m。

2)绿化改建方案。地面道路上的中央隔离带宽度在2~4m,选用乔木型的红花檵木、大花六道木与美人蕉组合成段布置,每80m为一个变化段。红花檵木下种植兰花三七,并以0.6m宽的马齿苋带勾边。对留存绿化的补充和整治稍宽处列植花灌木,以丰富绿化层次。龙阳路近锦绣路改建实景图见图2。

5.4 浦建路工程终点

1)绿化建设条件。原有中央隔离带宽6m,由瓜子黄杨、红花檵木修剪组成色块。机非隔离带宽1m,交替种植瓜子黄杨和珊瑚;道路两侧绿化带宽15~35m,以意杨为背景树,前侧种植香樟,以紫薇、紫荆红叶李为主要花灌木道路改建后主线上跨浦建路形成菱形立交,中央隔离带宽为30~35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为1.5m宽的隔离带。白杨路和芳甸路路口的绿化,道路改建后,原有绿化变动较大,而且绿化面积也减少较多。芳甸路西北角为永达大厦,道路改建红线内苗木已全部搬迁。芳甸路路口东北侧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博览中心南侧绿化带由意杨、合欢、香樟、红枫、红叶李组景。

2)绿化改建方案。高架下的中央隔离带,以宽度为3m的海桐围边,海桐带内侧满铺常春藤,同时根据桥柱位置间隔布置海桐和撒金桃叶珊瑚交替种植。隔离带的设计方案与前段相一致。两侧绿化带的林下种植熊掌木、小叶蚊母等耐阴灌木带;红线外侧为花灌木带时,则根据留存绿化带进行调整,丰富绿化层次。白杨路路口处的绿化种植,将在保留原有绿化带的前提下,在绿化带前侧增补一些花灌木,与原有绿化融为一体。芳甸路西北角为永达大厦,根据永达甲方的要求,恢复原有绿化,并重新布置入口广场及种植绿化,与原地形接顺(见图3、图4)。

摘要:分析、总结了在市政道路改造中道路绿化的二次建设面临的主要不利因素。在内环线浦东段快速化工程(龙阳路段)道路绿化建设设计原则中着重介绍了绿化景观总体定位、设计策略、种植设计,并对4个路段的绿化建设条件和绿化改建方案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上海内环线浦东段,道路绿化,绿化改造,二次建设

参考文献

快速绿化 第6篇

为迎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在南京召开, 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生态环境和绿色内涵,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南京市江宁区自2014年3月起, 对贯穿区内的八条高等级、高标准公路、铁路 (统称为快速通道) 沿线绿化实施整治、建设, 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就此项工作的要求、标准、任务、措施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1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当好东道主, 办好青奥会”指示, 高标准推进快速通道、主要进城道路沿线绿化及环境整治, 为全面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奠定坚实基础。

以提升生态, 服务青奥为目标, 在快速通道、高等级道路两侧红线范围外建设和完善宽度30~50m的绿色生态廊道。高标准推进新建干线公路、轻轨沿线生态廊道建设, 提高已有生态廊道绿化标准, 增强绿色廊道的生态稳定性、景观特色性和功能完善性。加快全区县乡公路绿色通道建设, 结合本土特色, 在主要县乡公路沿线两侧建设20~30m宽的绿化防护林带, 科学配置绿化树种, 使沿线自然风貌更具田园风光、乡土风韵, 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2 重点任务

完成溧马高速、机场轻轨、S 1 2 2等绿色生态廊道建设413.33hm2;实施机场高速、绕越高速、宁杭高速、沪宁高速、宁马高速等绿色生态廊道修复和景观提升446.67hm2。

3 建设标准

3.1 造林要求

1)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公益性为主的原则。

2) 原则上在道路设施完成后实施, 一条道路应一次实施绿化。

3) 沿线景观防护林带选用深根、长寿、常绿树种比例60%以上;森林立体配置大于2个复层;植物配置执行宜草则草, 宜灌则灌, 宜乔则乔的绿化方针, 优先选择当地适生植物品种。种植设计季相变化明显, 重要节点三季彩色, 四季常绿。

4) 沿线景观防护林带采用内灌外乔的绿化形式。靠近高架线路地带应以灌木为主, 远离线路地带宜栽种灌木、乔木, 形成立体复层的绿化带。

5) 铁路距外轨4~7m处栽植灌木, 修剪树高, 不宜高于旅客列车车窗下缘;距外轨8~10m处栽植树高 (成林后) 低于10m的树木;距外轨12m以外栽植乔木, 对伐树影响行车的树木要控制高生长。

6) 绿色通道工程的施工须符合相关造林规程的要求。

7) 供电线路、地下管道的地段避免栽植高大乔木, 符合有关安全要求。

8) 加强重点地区江宁边界地区1~1.5km、重点节点、高速各出口及湿地、水边绿化提升。

3.2 绿道建设景观要求

1) 高等级道路两边绿道包括护栏内绿化和护栏外绿化。

2) 护栏内前景绿化带, 以景观小品为主, 配以四季花卉、环状灌木, 范围为道路路牙外10~30m。

3) 护栏外中景常绿与开花灌木混交林带, 以常绿树与开花灌木和桂花、红叶石楠为主, 确保三季有花, 范围为护栏外10~20m。

4) 护栏外背景常绿大乔木林带, 以常绿的雪松、香樟为主, 原有树木保留、整理、补齐, 范围从中景常绿区外延15~30m。

3.3 苗木规格

1) 所用苗木的调运须符合有关标准、管理、检疫等项规定。杂交柳、金丝垂柳、马尾松、黑松等禁止使用。

2) 苗木规格:乔木胸径8~15cm (主栽乔木树种须达12cm以上) , 全冠保留骨干枝, 带土球;灌木地径4~8cm, 全冠, 带土球;球状灌木冠径70cm以上;道路局部路段绿化设计另有要求的除外。所用苗木质量等级为一级, 其所占比率达100%。

3.4 造林密度

尊重树木生长自然规律, 科学确定绿化造林密度。严格控制初植密度, 防止过密, 根据不同树种品种成型冠幅大小确定合适初植株行距, 给苗木后续生长留下足够空间。

3.5 成活率要求

当年造林成活率≥90%。

3.6 主要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以美化环境、整洁道路为主旨, 同时考虑隔音消尘, 防风吸毒、吸尘等功能。主要造林树种推荐目录:

1) 乔木类:马褂木、广玉兰、水杉、落羽杉、合欢、黄山栾树、香樟、雪松、枫香、南酸枣、七叶树、榉树、臭椿、高杆女贞、石楠、竹类 (坡岗地) 等。

2) 花灌木:红叶李、木芙蓉、桂花、桃叶珊瑚、乐昌含笑、碧桃、金叶女贞、夹竹桃、紫薇、垂丝海棠、杜鹃、紫叶李等

3) 草本类:美人蕉、月季、石蒜、葱兰、连钱草、大叶麦冬等。

4 责任措施

1) 各街道、园区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和完善责任单位, 实行“三包” (包栽、包活、包管养) , 确保序时进度完成建设任务。

2) 区交通局负责规划红线内绿化提档升级协调工作;区林业局负责绿色生态廊道技术指导、面积统计等工作;区住建局、区城管局负责道路沿线两侧环境整治、出新等工作。

3) 区政府督查办对各项工作实施情况跟踪督查;各责任单位定期报告工作进展, 实行周报制度。

4) 快速通道绿化整治工作任务重、标准高、时间紧, 各项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必须按期保质完成。

截至2014年7月20日, 经省、市林业部门验收, 江宁迎青奥快速通道沿线绿化整治、建设工程实施达标面积为1200hm2, 与目标任务860hm2相比净增了近40%, 新载苗木的成活率达91%, 超过了项目规划设计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艺, 李荣琼, 魏明, 等.昆明市乡村道路绿化技术规程[J].云南农业科技, 2011, (1) :56.

快速绿化范文

快速绿化范文(精选6篇)快速绿化 第1篇四环快速路位于三环绕城高速公路外, 平均距离约8km, 全长132.1km, 直径40km, 包围面积1254km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