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会计工作证明
开始会计工作证明(精选6篇)
开始会计工作证明 第1篇
本证明中所写开始从事会计工作时间及所在会计岗位与《辽宁省会计从业资格核查登记表》中所填开始从事会计工作时间及所选“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名称一致。
关于同志开始从事会计工作时间
和所在会计岗位的证明
沈阳市会计人员服务中心:同志系我单位正式职工,自年月日起开始从事会计工作。
该同志现从事会计工作岗位为。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公章)
20年月日
开始会计工作证明 第2篇
同志(身份证号:)系我单位正式员工或干部,从事以下会计工作(请在相应方框内打√):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出纳;□稽核;□资本岗位、基金核算;□收入、支出、债券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财产物质的收发、增减核算;□总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不能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高级考试报名,从事会计工作起止时间为
年
月至 ______年 月。
我单位对以上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提供虚假信息,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法人或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开始会计工作证明 第3篇
租赁开始日是指租赁协议日与租赁各方就主要条款作出承诺日中的较早者。在租赁开始日, 承租人和出租人需要判断租赁类型是属于融资租赁还是属于经营租赁, 需要确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有关项目 (如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予以确认的金额, 同时, 需要确认在租赁谈判和签订协议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一些费用, 如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和谈判费等初始直接费用。租赁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 表明租赁行为的开始。在租赁期开始日, 承租人应当对租入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和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初始确认;出租人应当对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初始确认。初始直接费用是在“租赁开始日”发生的, “租赁开始日”早于“租赁期开始日”, 因此, 初始直接费用的入账时间不能在租赁期开始日。换句话说, 在租赁开始日所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不能等到租赁期开始时才能入账, 必须按照实际发生的日期进行账务处理。
二、承租人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
在租赁开始日, 由承租人负担的在租赁谈判和签订协议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初始直接费用, 在经营租赁的情况下, 如果初始直接费用金额较小, 承租人应当将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其账务处理为, 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初始直接费用金额较大, 应当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资本化) , 其账务处理为, 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 而后“长期待摊费用”在整个租赁期间内按照与确认租金费用相同的基础分期摊销并计入当期损益。在融资租赁的情况下, 承租人应当将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递延费用, 通过“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进行核算, 而不计入租入资产的成本中, 其账务处理为, 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承租人应将融资租赁业务中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然而这种做法不尽合理, 原因有二:其一, 初始直接费用是在租赁开始日发生, 需要当时进行会计处理, 而此时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开始日尚未入账。其二, 初始直接费用是承租人在租赁过程中所承担的一项费用, 可以由当期负担, 也可以由后期负担, 如果费用较小, 应由租赁开始的会计期间承担, 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如果费用较大, 应由整个租赁期承担, 作为递延费用处理。先通过“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核算, 然后在支付租金的当期, 与在租赁期开始日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之和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作为租金费用或利息费用的调整。
三、融资租赁下应收融资租赁款的确定
对出租人而言, 在租赁开始日, 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为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即用式 (1) 表示。
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1)
在租赁开始日, 确定租赁期开始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的金额。未实现融资收益在数值上等于最低租赁收款额和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即用式 (2) 表示。
[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未实现融资收益 (2)
将式 (1) 代入式 (2) , 就会得到合并式 (3)
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 (3)
根据租赁开始日和租赁期开始日的合并式 (3) 进行分析:在这个恒等式中有三项资产, 即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和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租赁资产, 根据资产的定义以及能够可靠计量的特征, 这三项资产的金额都是可确定的, 即为常数, 而应收融资租赁款在数额上等于式 (3) 左边的最低租赁收款额, 不可能包括式 (3) 右边的初始直接费用。
四、出租人初始直接费用的核算
在租赁开始日, 出租人在经营租赁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如果金额较小,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其账务处理为, 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金额较大, 应当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资本化) , 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并在整个租赁期间内按照与确认租金收入相同的基础分期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在融资租赁的情况下, 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是出租人在租赁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一项费用, 而不是从承租人那里收取的债权, 这些费用需要通过未来租赁收入得以补偿, 因此会计上应当作为递延损益处理, 并作为未来期间取得租赁收入的调整项目。根据上式 (3) “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分析, “初始直接费用”加上“未实现融资收益”等于一个固定常数, 初始直接费用的增加或减少只能影响“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租赁开始日, 融资租赁的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过“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核算, 其账务处理为, 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在租赁期开始日, 根据“最低租赁收款额”和“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再次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 其账务处理为, 借记“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最低租赁收款额) ”、“未担保余值”, 贷记“融资租赁资产”、“未实现融资收益”等科目。租赁开始日和租赁期开始日两次形成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数额之差, 在每期收到租金时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作为出租人租金收入的调整。
参考文献
开始会计工作证明 第4篇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公共财政职能;新公共管理理论;国家治理
一、引言
政府会计是政府财政资金活动的综合反映,先进、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不仅有助于政府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率、完善预算制度体系、强化资产和负债管理、正确履行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也能够为向纳税人、国债购买者和投资者等政府资金的提供者提供有用财政信息。
我国政府会计采取的是一种预算会计模式,它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财政职能、执行国家预算的重要手段。现行的预算会计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建立起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使政府会计能更好地为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大众服务。即政府会计的改革目标是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职能,国家治理效率效果以及优化社会公众服务。
围绕这一目标,本论文以公共财政职能、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家治理为基础,以新西兰政府会计改革为启示,分析了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
二、公共财政职能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在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公共财政职能包含于公共管理职能之中,体现了公共管理职能的三个特点:公共性、服务性和动态性。这三个特点是公共财政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首先,公共财政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财政资金来源于每个纳税人,每一个公民均享有财政资金的一定所有权,基于受托责任理论,公民有权利对财政资金进行监督,即财政资金应当受到公共的监督。李晓慧(2010) 认为, 不同层次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政府会计信息具有多层次性需求, 我国政府会计目标体系表现为以公共受托责任为逻辑起点的金字塔型结构。从受托方而言,财政应当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多层次需求,这是它最根本的特点。其次,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是服务性。依据代理理论,公民将各自的一部分交给政府,国家代理纳税人管理这些资金,并将纳税资金用于公共服务,体现了谁的资金谁享有,政府作为代理人必须服务委托人。因此,服务性是公共财政职能最重要的一项基本职能。再次,公共财政服务应当不断优化,满足公众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财政管理越复杂,人民越要求财政资金优化配置和管理。因此,公共财政要在不断优化中前进,体现其动态性的要求。无论是从受托责任理论还是委托代理理论,都要求公共财政职能的转换与完善(刘玉廷,2004)。然而,政府会计是公共财政服务的具体体现,直接计量了服务效率和效果。人民需要不断从政府会计中获取服务以及资金管理信息,就需要改革当前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政府会计。因此,公共财政职能内在上要求政府会计推行改革。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政府会计改革的起点
笔者认为从会计本身入手进行政府会计改革不能完全达到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张琦(2006)认为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路之一是从会计本身来入手,比如说先以事业单位为公共部门的试点进行会计制度(准则)、财务规则等方面的改革,然后将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运用到更广泛的公共部门。从会计本身来入手进行改革,可以达到一定的效率和效果,但是这种效率和效果可能是低效的。会计本身是以披露和计量为一般条件的,反应的是历史信息,它不能为改善公共财政管理提供直接动力,而是提供低效的监督激励。倘若公共财政管理本身是低效的,良好的政府会计最多也只是公共财政管理的真实“显示器”。单纯的政府会计改革对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对加强国家治理来讲治标难治本。
为了达到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应当同时对政府公共管理进行改革,二者相辅相成。政府会计能够展示公共管理改革的成果,公共管理可以作为推动政府会计改革的强大动力。然而,我国的公共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导致了公共管理的低效问题。(一)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对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挑战。(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传统公共管理形成了巨大压力。面对时代不断进步,传统的公共管理已然难以满足现在人民的需要。在新市场环境下,公共管理应当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的全面性、效率性、满意度的新需求。
新公共管理理论契合我国对公共管理需要主要体现在一下三点:(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市场工具的介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为大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每个提供服务的机构都为了市场份额而倍加努力,因而所提供的服务是全面而高效的。当前中国人口众多,需要服务的市场大,要求相对较低,通过市场工具的介入可以为政府公共服务开辟新路径。(二)新公共服务主张借助契约工具转让自己一部分只能给市场,通过契约关系来约束新职能服务,传统的公务员制度应当进行改制,重新调整服务人员的契约机制,将终身制改为合同制,更加有效的利用竞争。这样可以对国家公务员终身制得以有效改革,避免公务人员冗杂以及服务效率低下。(三)绩效管理是新公共服务一项重要举措,新公共管理服务目标追求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达到应有的效率和效果,使顾客满意。同时良好的绩效管理为公共服务提供了监督,而政府会计就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
引入市场工具是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配以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才能推动政府会计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四、国家治理需要政府会计改革
国家治理是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国家治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其属性及职能的发挥,协调和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以维持特定的秩序。国家治理反应在整个社会层面,治理的方式,成果都需要不断的进行测度、衡量以便进行监督和调整。政府会计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层面上的各项预算,资金使用。预算不合理或者预算不足都会导致治理效应弱化。基于当前的预算财政制度下,每一个治理部门都倾向于多预算,年底突击花掉本年剩余的预算部分,造成了资源浪费以及分配不合理。因此,改革政府会计势在必行,严格预算机制,采用权责发生制,加强政府会计的事后监督作用,促进分配合理化,引入市场工具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玉廷.2004.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
[2]张琦,王森林,李琳娜.2010.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重大理论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3]戚啸艳,韩静,赵建国.2013.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的困惑和机遇解构[J].会计研究
[4]陈小悦,陈璇.2005.政府会计目标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J].会计研究
[5]陈志斌.2011.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研究[J].会计研究
[6]张琦,张娟,程晓佳.2011.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
[7]路军伟,李建发.2006.政府会计改革的公共受托责任视角解析[J].会计研究
会计工作年限证明 第5篇
文化程度 何时何院校毕业 专业 现职称 批准时间
原现工作简历
起止年月 工作单位 技术岗位
此表须按本人档案如实填写,如发现有虚假证明,追究相关责任。
查档人: 档案室负责人:(公章)
中级会计工作证明 第6篇
我单位________同志,自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我单位工作,其工作岗位为________,主要负责________,工作表现。
特此证明。
______年______月___日
开始会计工作证明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