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青光眼术论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抗青光眼术论文(精选8篇)

抗青光眼术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44眼, 男13例21眼, 女19例23眼。年龄56~74 (平均65.2) 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 开角型青光眼6例。术后时间6个月~8年, 术前视力眼前/手动~0.3, 术前眼压 (17, 30±5.5) mmHg, 16眼有不同程度的后粘连。其中3眼有广泛后粘连, 瞳孔小, 14眼瞳孔中度散大。晶状体核硬度:Ⅱ~Ⅲ级核20眼, Ⅳ级核11眼, Ⅴ级核1眼。

1.2 手术方法

0.4%贝诺喜表麻, 2%利多卡因及0.8 9%奥布卡因共1.5 mL加1 mL地塞米松行半球后麻醉, 在1 0时位透明角膜上做一隧道切口<3mm, 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分离虹膜后粘连, 连续环行撕囊, BSS水分离, 采用双手法超声乳化吸除晶体皮质, 再次注入黏弹剂, 推助器将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推入囊袋内, 前房注入缩瞳剂, 冲洗。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视力≥0.5者18眼。0.1~0.4者23眼, <0.1者3眼, 查眼底视乳头色淡。C/D≥0.4~0.5。

2.2 眼压

术后3例患者眼压升高, 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 其余均在正常范围。考虑为黏弹剂残留所致。

2.3 角膜

术后1周内, 部分患者表现有角膜上皮轻度水肿和后弹力层皱褶, 2例出现了角膜实质层水肿, 经帕力百眼药水集中分组点眼同时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 角膜水肿消失, 恢复透明。

2.4 前房

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基本正常, 无浅前房, 2例患者前房纤维样渗出, 经微波导入地塞米松治疗。同时帕利百眼药水分组集中点眼恢复正常

2.5 切口

44眼手术完毕后切口自行闭封。观察3~6个月角膜切口愈合良好, 上方结膜滤过泡无破损。

3 讨论

抗青光眼滤过术常会加速白内障的发展。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眼部情况比单纯性白内障复杂的多。我们行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来解决这一难题效果颇佳。 (1) 有效地保护了结膜滤过泡, 节省了手术时间。手术不累及上方结膜和巩膜, 无需眼局部重复手术操作, 维持眼压稳定减少了操作步骤。 (2) 透明角膜小切口减少了手术散光切口小切口自闭, 炎症反应轻节省手术时间。 (3) 更好的保持前房深度有利于术者操作。青光眼术后患者特点 (除开青外) 前房均不同程度浅非超声手术前房操作空间小不利于手术技术发挥, 超声小切口密闭前房最大限度加深方便了手术操作保持眼内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4) 术中用黏弹剂保护内皮细胞数受损的青光眼病人的角膜;分离粘连虹膜, 保护虹膜解决虹膜的萎缩, 强直问题;准确充分的水分离分层, 将粘滞的核脱离囊袋;彻底冲洗皮质避免炎症和阻塞房角引起眼压升高;超声保持低能量, 且尽量在囊袋内进行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保护了抗青光眼术后的结膜滤过泡,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不影响眼压的优点, 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守志.白内障及现代手术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

抗青光眼术论文 第2篇

【摘要】总结8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及抗青光眼三联手术护理配合经验,认为完善和重视术前准备、术中术后配合及病人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分析其优点:减少损伤次数,减少并发症发生,见效快,住院时间短,效果较好。减少了医疗能源,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了健康教育在社区及家庭中的完整有效指导和应用。结论: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时应用降眼压药物等观察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正确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超声乳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7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62-01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抗青光眼三联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首选方法。[1]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抗青光眼的三联手术治疗86例(9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6例(92眼)中,男39例,女47例,年龄53~80岁,平均61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7例7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8眼,继发性青光眼12例12眼。92眼术前眼压2.74~7.74 kPa,经用降眼压药而眼压仍高或不稳定。术前视力光感至0.2。92眼手术顺利,无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虹膜咬伤或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经1~20个月随访,82眼视力≥0.5,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为0.2,3眼(C/D>0.9,视神经萎缩)视力为0.12,1眼(后发障)视力为0.08。术后眼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80 kPa),其中86眼无需药物控制眼压(8眼术后1~12周行滤泡按摩),6眼则需降眼压药控制眼压。术后1~3个月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和光敏度增强。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术前详细介绍三联手术的优点、先进的医疗器械及技术水平;说明术前检查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情绪波动等对青光眼的不利影响,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用成功患者的亲身体会,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心理干预的目的就在于解决患者的心理困难,减少焦虑、忧郁、恐惧等情绪,以较为有效且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

2.2眼科术前检查首先要完善各种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胸透。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血糖、肾功、凝血四项等。眼压、眼底B超、角膜曲率测定,计算人工晶体度数,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要重视特检中异常情况,如心电图异常者,心肌缺血,心房纤颤,频发室性早搏等患者应及时请内科大夫会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严重的心律失常病人应得到控制后再行手术。对心电图异常合并高血压病人,也应请内科大夫会诊,除对症治疗外,血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病人血糖应控制在8.1mmol/L范围内,并指导糖尿病饮食及测尿糖方法。老年人心肺等脏器功能差,多数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预防并发症发生,在术前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及健康教育指导十分重要。

2.3向病人解释手术目的、方法、麻醉方式、术前中后注意事项做示范教会病人眼球上下左右转动,配合术中动作。指导病人术中避免打喷嚏咳簌的方法,如舌尖抵住上腭或深呼吸等[2]

2.4术前3 d滴抗生素眼液以预防感染指导正确应用眼药水方法。

2.5为病人做细致的泪道冲洗清洁术眼,为手术做准备。

2.6镇静催眠术晚8点给予鲁米那片60毫克口服,镇静催眠。

2.7散瞳术前半小时给予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点术眼充分散瞳,给予术眼结膜囊冲洗,动作要轻揉认真仔细,让病人做眼球的旋转动作,充分冲洗干净,然后用2%碘伏消毒上下眼睫毛及整个眼睑至眉弓。连续消毒2遍,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术眼,胶布固定。术前半小时给予鲁米那钠针0.1g肌注,解除病人紧张情绪。

2.8甘露醇术前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

2.9嘱病人排空膀胱更换手术衣,护送到手术室。

3术后护理

3.1保持平卧位避免低头、摇头、打喷嚏、用力过猛等动作,以免引起眼压升高、眼内出血或晶体脱出等并发症。遵医嘱用药并作好记录。

3.2对合并高血压病人适当应用降压药物,合并糖尿病病人,应用抗菌素及对症治疗,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对症治疗。

3.3术后激素应用减少了房闭和纤维渗出,应用50%葡萄糖液+0.25%氯霉素+0.3%庆大霉素混合液点眼能起到减少角膜水肿的作用。对有前房渗出膜者,应扩瞳,静脉滴用抗生素、激素,局部激素用药可加速渗出吸收,提高术后视力。

3.4术后口服强地松预防眼部水肿,如病人出现眼部疼痛、流泪、异物感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嘱患者注意用眼卫生[3]

3.5少饮水术后在5 min内饮水量不能>300 ml,以防角膜内皮水肿。术后2小时可以进易消化的有营养的软食,忌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剧烈咳嗦,保持乐观心态,保持充足睡眠。

3.6术后控制眼压在1.25~2.31 kPa,达到维护视力的目的。眼压>2.60 kPa时用降眼压药。指导患者坚持滴眼药水减轻眼组织异常反映。

3.7排除影响眼压的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光线较弱等。出现患侧额部疼痛或伴同侧鼻根部酸胀、雾视、虹视、畏光、流泪等,说明眼压升高,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7术晚给予醋氮酰胺0.5 8Pm口服预防眼压生高,降低眼内压。给病人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4出院指导

①出院指导教为重要要耐心指导患者正确滴眼药方法并持之以恒,以减轻眼部反应。按医嘱正确用药。术后口服强地松要逐渐减量。②宣传用眼卫生和饮食保健一个月内进易消化的软食,忌烟酒及辛辣等刺激食物。预防便秘。③三月内注意避免用力摇头动作避免重体力劳动。④不在光线较弱处连续低头工作或阅读超过1 h尽量少看电视。定期随访,给予相应自我护理知识的宣教;定期测眼压,查视力、眼底及视野等。④三日门诊复查以后每周复查连续3个月。⑤科室内留有手术患者的电话和地址以便随时联系,3个月随访观察疗效并做好记录。

5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以往采取2次手术方法,即先行青光眼手术,待眼压控制后或白内障成熟后再行二次白内障手术,伴有2次并发症出现的危险,易造成角膜及前房反应比较重,而且二次手术加重了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三联术”既可以使手术一次完成,又可达到降眼压增视力的双重目的。减少了医疗能源,降低了医疗费用,增加了健康教育在社区及家庭中的完整有效指导和应用。该手术精细、复杂、难度高,要求医护配合默契,手术期围绕复明、维持正常眼压及防止术后并发症来确定护理程序。为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须提高患者有关健康知识水平和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勇,乔光,张昊,等.双路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12:951-952

抗青光眼术论文 第3篇

关键词: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疗效

在做青光眼手术的时候如果持续高眼压, 则会造成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多等缺点。一般情况下, <21mm Hg的眼压为理想手术眼压。而实际临床应用中, 有少部分的患者就是在应用了降眼压药物来降低眼压过后, 其眼压仍然不能保持在理想手术眼压水平。这些患者的手术如果不及时, 更会加重视神经的损害和加速视野缺损、视力降低、失明的过程[1,2,3]。探讨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实际临床疗效, 为今后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治疗、为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青光眼患者40例 (49眼) , 其中男性患者16例 (19眼) , 女性患者24例 (30眼) , 年龄为37~69岁, 平均年龄为60.3岁。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 患者均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对其应用降眼压药物之后, 在手术之前仍然无法控制其眼压, 且均在40mm Hg及其以上。另临床统计42例 (44眼) 分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患者14例 (15眼) , 女性患者28例 (29眼) , 年龄为30~69岁, 平均年龄为59.5岁。这些患者也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对其应用降眼压药物之后, 其术前眼压控制在40mm Hg以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相比较中, 其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应用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 使所有患者的眼压均尽量保持在正常眼压水平。治疗组患者通过降眼压药物的应用, 其眼压控制在了38~76mm Hg范围内, 平均眼压为50.6mm Hg。而对照组患者通过应用降眼压药物, 其眼压控制在了13.5~38.5mm Hg, 平均眼压为34.4mm Hg。两组患者应用降眼压药物前后的眼压水平相比较, 其变化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两组患者均行青光眼小梁切除褥式缝线术, 术前充分麻醉, 并在术前2h口服0.5g醋氮酰胺, 术前半小时内应用20%甘露醇250m L快速静脉滴注。在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 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差异性的应用丝裂霉素。手术过后, 为了防止感染,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的混合液0.5m L, 同时应用短效扩瞳剂。观察两组患者的前房、眼压、滤过泡、视力等情况。根据患者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的形态功能、眼压的稳定性等实际情况, 可通过调节缝线的松紧度维持前房深浅, 减少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患者在术后2周可根据实际情况拆除缝线, 少数特殊病例可在术后4~6周拆除。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诊观察, 主要观察的内容为眼底、眼球前段、以及眼压、滤泡、视力变化等情况, 同时观察前房深度、前房积血、并发症等。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在没有应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 其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有效:患者在没有应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 其眼压维持在30mm Hg以下, 或应用1%匹罗卡品后维持在21mm Hg以下;无效:患者在没有应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 其眼压维持在30mm Hg以上, 或应用1%匹罗卡品后维持在21mm Hg以上。同时, 对患者应用相关标准进行滤泡分型, 微小囊状型为1型、弥散扁平型为2型、瘢痕型为3型、包囊型为4型。

2 结果

治疗组40例 (49眼) 患者治愈34例, 占治疗组的69.39%, 有效11例, 占治疗组的22.45%, 无效4例, 无效率为8.16%;对照组42例 (44眼) 患者治愈31例, 占对照组的70.45%, 有效10例, 占对照组的22.73%, 无效3例, 无效率为6.82%。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 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现将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滤过泡分型中, 治疗组1型为31例, 2型为12例, 3型为4例, 4型为2例;对照组1型为30例, 2型为11例, 3型为2例, 4型为1例。两组患者在术后滤过泡分型比较中, 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现将两组患者术后滤过泡情况对比统计见表2。

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过后, 治疗组虹膜炎症反应15眼、浅前房6眼、前房积血4眼;对照组虹膜炎症反应5眼、浅前房1眼、前房积血1眼。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中, 其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给予适当处理过后, 其并发症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3 讨论

在对青光眼患者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时候, 很多研究者都认为需要将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方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和效果。但是由于实际临床中很多患者在应用降眼压药物过后, 并不能够将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而此时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 又会对患者带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是失明等严重后果。因此,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 如果患者应用降眼压药物后, 其眼压仍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 则也应该及时进行手术。通过本组应用,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只是术后并发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 应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尽量改善手术技术技巧, 同时完善术后处理, 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晓芳.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41例的抗青光眼手术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2) :139-140.

[2]蒋自培, 朱美玲, .顾起宏, 等.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8 (6) :471-473.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眼球按摩护理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进入该院进行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0例。患者年龄在30~55之间, 平均年龄39岁, 其中男50例, 年龄在30~54之间, 平均年龄为41岁, 女30例, 年龄在30~55岁之间, 平均年龄在40岁[2]。这8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均为抗青光眼滤过术, 在手术后均用抗生素激素眼药水进行点眼, 3次/d。在手术后的5~15 d进行拆除调整缝线。

1.2 分组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40例患者, 一组为实验组, 其中男28例, 女12例, 另一组为对照组,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对实验组的40例患者给予青光眼滤过术5 d后进行眼球按摩, 对照组的40例患者在青光眼滤过术后不进行眼球的按摩, 两组患者情况比较见表1。

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眼球护理方法

在实验组患者术后的5 d后, 开始对其进行术后的眼球按摩, 护理人员让患者坐于裂隙灯前, 让其眼球下转, 护理人员用拇指隔着患者的上睑进行轻压球结膜, 可以看到滤过泡轻微隆起, 按摩到前房轻微变浅即可停止。按摩4次/d[3]。进行恢复期2周后, 开始按摩角膜下方, 让患者眼球上转, 以眼睑做衬垫, 护理人员用拇指向后上方推动眼球, 这时患者会有轻微的胀痛感, 压3 s, 停3 s, 连续5次左右, 按摩到滤过泡轻微隆起即可, 4次/d。3个月后,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按摩的时候, 用力需适度均匀, 不可用力过猛或者过快, 以免促使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后, 实验组的患者功能型滤过泡形成31个, 非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3个, 形成率为91.1%。对照组的患者功能型滤过泡形成22个, 非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9个, 形成率为71.0%。实验组患者手术成功36例, 失败4例, 成功率为90%。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27例, 失败13例, 成功率为68%。见表2。

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通过该次临床实验可以得出临床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后,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0%, 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68%。由此可见,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眼球按摩护理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4]。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眼球按摩护理应该得到大力的临床推广。另外, 手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对于患者的重要意义, 医院应高度重视术后的眼球按摩护理。医院也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 使护理人员在为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操作上规范, 确保按摩护理时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在护理中,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护理人员在进行患者术后眼球的按摩护理时, 应该认真的准备眼球按摩护理前的一些工作, 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由于滤过泡的特殊性, 要确保维持良好的滤过效果, 还要确保眼内其他的生理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护理人员按摩时的力度要把握准确, 用力要适度和均匀, 不可用力过猛过快, 避免引发其他的并发症[5]。并且在患者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需要教授患者眼球按摩的方法, 需要反复的对其对其进行讲解, 需要注意的事项也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反复的强调, 鼓励患者在出院坚持自我按摩在遇到特殊情况时, 不要慌乱, 不要紧张, 发现问题的时候应及时的到医院就诊[6]。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提醒患者需要加强出院后的按摩并且提醒患者要在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诊。

因此, 通过该研究, 基于抗青光眼滤过术后, 对患者进行眼部的护理按摩手术的成功率能够高达90%, 在日后的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应加大为患者眼部按摩的力度, 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

参考文献

[1]晓鹏, 刘敏, 张轲.小梁切除术后前房重建疗效分析[J].眼科新进展, 2011, 20 (2) :131-133.

[2]武蓉, 沈念慈, 王诚忠.眼球按摩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附眼科手术) , 2011, 6 (9) :127.

[3]周珊, 姜德咏.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 2011, 1 (10) :120.

[4]江拥军, 江陆军.2%美开朗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26例[J].安徽医药, 2011, 3 (10) :132.

[5]谢汉平, 陈家祺.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穿孔45例[J].重庆医学, 2011, 2 (11) :129.

抗青光眼术论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用药后眼压均在40 mm 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76例)和对照组(用药后眼压均在40 mm Hg以下,56例)。研究组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使用降眼内压力药物之后以及手术治疗之前依然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分布在15~85岁,平均年龄为(55.0±4.7)岁,,病程时长为1~10 d,平均发病时长为(3.1±2.7)d;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分布在12~84岁,平均年龄为(53.9±4.2)岁,发病时长为1~8 d,平均发病时长为(3.7±2.1)d。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使用降眼压药物,使得其眼内压力维持在正常水平。研究组患者经降眼内压力药物治疗后其眼内压力维持在38~75 mm Hg,平均眼内压力位(48.0±1.7)mm Hg;对照组患者经降眼内压力药物治疗后其眼内压力维持在13~37.8 mm Hg,平均眼内压力位(30.0±1.1)mm Hg。两组患者均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术前予以充分麻醉,同时术前2 h内予以0.5 g醋氮酰胺口服,术前30 min使用250 m L 20%甘露醇快速静滴,在显微镜指导下采取小梁切除术,手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丝裂霉素,手术后为减轻眼内炎症反应,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0.5m L结膜下注射,并予以短效扩瞳药物;根据患者术后眼内压力稳定性、滤过泡形态功能、前房形成等情况对缝线的松紧程度予以调节;术后14 d予以拆除缝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手术治疗后在不予以降眼内压药物眼内压力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有效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未使用降眼内压力药物时其眼内压力<20 mm Hg;无效指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未使用降眼内压力药物时其眼内压力>20 mm Hg,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上述数据均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滤过泡分型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浅前房眼10例、虹膜炎症24例、前房积血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浅前房眼3例、虹膜炎症6例、前房积血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6%,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7298,P=0.0004)。

3 讨论

青光眼是临床眼科较为常见的一种致盲性眼睛疾病,该病主要是因患者劳累过度、饮食不洁、睡眠不足,导致眼内压力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眼内压力升高[3]。青光眼患者在压力上具有较大差异,多数临床学者认为需将眼内压力维持在正常水平后可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然而由于临床实际过程中多数患者在使用降低眼内压力药物后,其眼内压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而不及时有效进行手术治疗,将会引起患者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严重患者将发生失明[4,5]。临床上对于青光眼患者主要采取抗青光眼治疗,但是有文献报道,当患者眼内压>40 mm Hg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6]。然而也有文献报道,采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型青光眼患者其临床效果较佳[7]。

该文选取2013年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同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用药后眼压均在40 mm 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用药后眼压均在40 mm Hg以下),并比较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抗青光眼手术在治疗持续性高眼内压性青光眼患者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瞿明超[8]研究报道,抗青光眼手术在治疗普通型青光眼(93.8%)和持续性高眼内压青光眼(92.7%)时其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36.6%vs.对照组15.6%)明显升高,该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参考文献

[1]赵晓芳.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41例的抗青光眼手术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139-140.

[2]冯桂强.青光眼白内障四联手术治疗极浅前房持续性高眼压[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282-286.

[3]唐海华,陶怿泉,高铭.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2,47(10):917-918.

[4]陈世沛.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3012-3013.

[5]宋传英.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持续性高眼压的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803.

[6]张玲.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2):49-50.

[7]周吕琴.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6):779-780.

抗青光眼术论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治青光眼病人86例, 男22例, 女64例;年龄38岁~62岁, 平均41.5岁;单眼发病12例, 双眼发病74例;干部17例, 工人15例, 农民及其他5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7例, 初中以下49;均为意识清楚, 无严重精神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43例, 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手术前进行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均分别于入院时和手术前1 d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填写自评量表。统一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2]。干预组护理措施:①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的应激水平, 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从而达到促进机体康复、防治疾病的作用。心理干预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病人的心理困难, 减少焦虑、忧郁、恐惧等情绪, 以较为有效且适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3]。②向病人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并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方式, 最有效的方法是请手术后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 以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③除按医嘱使用药物降低眼压, 减轻局部疼痛外, 应解释局部疼痛产生的原因, 让病人了解关于本病的有关知识, 也可让病人听一些轻音乐或采用放松疗法等, 以分散注意力。同时, 要保证充足睡眠, 使眼睛得到充分休息。④调动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 给予病人社会心理支持。

2 结果 (见表1)

注:两组间比较, 1) P<0.05;组内比较, 2) P<0.05。

3 小结

青光眼是一组威胁视神经、引起视觉功能损伤为特征的眼病, 是我国目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手术为常用有效治疗方法。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 对即将手术的病人来说, 在其心理、生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这种反应过于强烈, 将会干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4], 影响手术后的康复, 因此, 分析青光眼病人手术前存在心理的不同问题, 给予适时的护理干预, 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 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承蒙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许生民的支持和帮助, 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19.

[2]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28.

[3]朱熊兆.心理干预与免疫调节[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手册, 2000, 27 (3) :181.

抗青光眼术论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83例 (87眼) 。所有患者均为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10年, 并发白内障入院诊治。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83例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 Ⅰ组共有42例 (44眼) , 男19例 (19眼) , 女23例 (25眼) , 患者年龄范围为51~76岁, 中位年龄68.45岁, 晶状体核硬度Ⅱ级共11眼, Ⅲ级共26眼, Ⅳ级共7眼;Ⅱ组患者共41例 (43眼) , 男16例 (17眼) , 女25例 (26眼) , 患者年龄范围为53~84岁, 中位年龄为67.90岁, 晶状体核硬度Ⅱ级共7眼, Ⅲ级28眼, Ⅳ级8眼。2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Ⅰ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 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表麻处理, 行颞上侧透明角膜穿刺, 于前房植入粘弹剂, 切开角膜隧道做辅助切口, 如果患者出现虹膜粘连症状采取钝性分离术进行虹膜粘连部位的分离, 并注意将患者瞳孔直径扩散至5mm, 进行持续性的环形撕囊, 依据患者晶状体核硬度采取不同的超声乳化方法, 如分块切除法、拦截劈核法以及原位超声碎核法等, 控制超声能量在45%, 行超声乳化时间为1.19min, 运用高负压技术处理皮质和剩余碎核, 植入人工晶体, 清理粘弹剂, 在结膜下注射2mg地塞米松和20000U庆大霉素, 处理伤口。Ⅱ组患者采用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 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局麻处理, 在角膜后缘做巩膜隧道切口, 切口长度为5.5mm, 深度为巩膜厚度1/2, 注意避免触及滤过泡, 在巩膜隧道内行穿刺, 入前房, 植入粘弹剂, 如果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后粘连现象, 则进行持续性的环形撕囊处理, 充分水分离, 使晶状体核保持高度的游离状态, 注入粘弹剂。扩大隧道切口, 将晶状体核娩出, 植入人工晶体, 处理残留皮质和粘弹剂, 在结膜下注射2mg地塞米松和20000U庆大霉素, 处理伤口。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的视力、眼压情况、角膜内皮计数进行测量, 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恢复

Ⅰ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至0.5以上者28眼, 0.3~0.4者13眼, 0.1~0.2者3眼, 视力恢复率为63.64%。Ⅱ组患者视力恢复0.5以上者26眼, 0.3~0.4者14眼, 0.1~0.2者3眼, 视力恢复率为60.47%, 2组视力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眼压

Ⅰ组患者术后出现眼压过高症状4眼, Ⅱ组术后出现眼压过高6眼, 采用噻吗心安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后均恢复。见表2。

2.3 角膜内皮计数

2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角膜内皮计数水平均有所下降,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4 术中、术后并发症

Ⅰ组患者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 术后出现角膜水肿11眼, 炎性反应4眼, 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恢复正常。Ⅱ组患者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1例, 经前段玻璃体切除, 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术后角膜水肿9例, 炎性反应5例, 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未见角膜内皮失代偿。

3 讨论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白内障, 一般发生在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之后, 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功能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损伤[2]。由于现今社会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发病率呈现出增长趋势,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3],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保护视力和防止青光眼复发的关键因素。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是手术的重要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两组术后角膜内皮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原因分析在于:虽然超声乳化术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 其超声震荡作用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 但是通过改进技术, 利用劈核技术、软核技术等可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应用高质量的粘弹剂以及施行低能高压的手术方式对于维持前房、保护角膜内皮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虽然要求术前必须充分散大瞳孔, 由于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 角膜水肿局限于切口周围, 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

2种手术方式均采用颞侧手术切口, 可以保护上方结膜的滤过功能, 防止术后眼压升高的发生。本次研究发现术后3个月2组手术方式的视力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和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都具有的良好疗效, 在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波, 黄加忠.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 33 (6) :865-867.

[2] 杨菊珊, 申广妍.颞侧角膜缘3.2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8 (7) :861-863.

抗青光眼术论文 第8篇

1 一般资料

47例中男性18例, 女性39例, 男女之比约为1:2, 年龄为45-70岁, 平均为56岁。

2 手术方法

虹膜周切术27例, 小梁切除术8例, 巩膜灼漏术7例, 房角切开术5例。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

特别是心理状态是青光眼的重要发病因素,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后的眼痛, 头痛, 视功能严重损害, 治疗时间长等均可使患者产生各种心理症状如焦虑, 恐惧, 郁闷等, 手术前必须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向病人解说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原因以及手术所能发生的作用和副作用。在手术作用方面就当强调手术目的主要是有效的控制眼压, 而不是使已经消失的视功能全部恢复原状。在副作用方面当提及如虹膜切除后对视力所发的影响以及手术后发生的晶体混浊的可能性, 必须避免把副作用的可能性加以绝对化, 特别是把副作用的危害性加以过分夸大, 使病人精神紧张, 产生畏惧, 影响合作,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病人的亲切交谈, 表示对病人的同情心, 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 积极配合治疗的护理。

3.2 生活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保证充足的睡眠, 争取生活的规律性和充分的晚间休息。避免头部充血的劳动操作, 如长期低头弯腰以及屏气等动作, 注意调节饮食, 防止便秘, 禁忌浓咖啡及茶以及酒类饮料, 烟应少抽或完全戒绝。

3.3 术前用药的监护

1) 缩瞳药:

用药前一定要查对药名和医嘱, 滴药后压迫泪囊部片刻以减少吸收防止中毒,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频繁滴药{1次/15分钟}, 至瞳孔缩小再减少滴药次数, 同时观察病人症状及眼压, 若病人症状不减, 眼压有继续升高趋势, 凝有睫状环阻塞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 碳酸酐酶抑制剂: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末梢神经反应及泌尿系统副作用。

3) 脱水剂:

静脉滴注甘露醇必须快速, 应在半小时内完成才能有效降低眼压。患者有心, 脑, 肾血管功能不全者, 应严密观察血压, 脉膊及呼吸变化以防意外。

4) 球后封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难以缓解时, 可作球后封闭, 应正确操作, 密切观察反应, 特别要注意防止球后出血及眼心反射发生。

3.4 术前准备

1) 应进行心, 肺, 肾功能及消化道的检查, 及必要的视功能检查如视力, 视野, 色觉, 眼压检查。

2) 术前3天开始滴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 术前冲洗结膜囊及泪道, 剪睫毛做皮试等。

3) 术前根据需要禁食或少食。

4 术后护理

4.1 休息与活动

一般应卧床休息, 卧位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平卧, 半卧, 侧卧等体位, 下床活动时间依手术而定, 一般应逐渐活动度与活动量, 应限制头颈部活动, 避免低头及头部振动。

4.2 饮食与营养:

术后以半流质, 易消化, 营养丰富, 无刺激性为宜, 为使大便通畅应有一定的纤维素。

4.3

术后密切观察病人全身反应及眼部症状变化。

4.4

每天换药时应观察分泌物性质, 观察角膜是否水肿, 前房深浅, 瞳孔形态, 要特别注意滤枕状态, 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给予正确处理, 以预防并发症。

4.5

一般术后5天可拆除结膜缝线。

4.6 康复指导:

出院时嘱病人按时复诊, 指导病人用药, 活动, 饮食等以利康复。

5 讨论

5.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所有眼病中常为病人带来最大的痛苦和恐惧心理, , 因此应注意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分折病人的具体心理障碍原因, 有针对性进行疏导, 支持鼓励等 , 使其心理平衡, 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获得最佳效果。

5.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危害性极大, 治疗必须迅速, 彻底, 在一定意义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本身就是抢救性工作,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抢救技术及急救护理才能减轻患者痛苦, 挽救视力, 其中包括病人情绪, 快速降低眼压及止痛等。

5.3 术后应密切观察术眼及全身反应, 心理变化, 若发现异常, 应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给予正确处理, 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抗青光眼术论文

抗青光眼术论文(精选8篇)抗青光眼术论文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44眼, 男13例21眼, 女19例23眼。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