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动物合唱团》说课稿
《快乐的动物合唱团》说课稿(精选6篇)
《快乐的动物合唱团》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我们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海教育出版社本教材的音乐教材。根据教材我自立设想了一堂《合唱与合唱指挥》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合唱与指挥,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依靠,同时学习,同时掌握,同时提高。。本课主要根据合唱教学和合唱舞台表演的规律,结合指挥法,详尽而实用地介绍了合唱与指挥的基本知识。概念和技术通过讲解、示范、学习、练习,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体验成为切身感受,从而成为知识。
本课教学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合唱实践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以音乐演唱者和指挥者的双重身份来理解、体验和表现音乐。对发展学生音乐才能,培养合作协调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合唱、指挥两方面的内容。
(1)合唱
讲解合唱学基础理论:合唱艺术概念、合唱声部、统一、均衡、协调、色调、音准、咬字吐字等;合唱团基础训练的手段与方法;练声曲以及不同组合形式的合唱作品的演唱;音乐教育中合唱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合唱作品分析与教学方案的设计等。
(2)指挥
讲解合唱指挥知识:指挥艺术概念;指挥的作用和任务;作品排练的准备工作;合唱团组织与训练的基本方法等。
讲解合唱指挥技术:基本姿势、基本图式、起始与收束、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作品处理的相关指挥技术及乐队指挥的基本常识。
2.教材的地位作用
填补了中学音乐的知识结构,增强了中学音乐课程的社会适应性,为学生走上后能满足在学习中的需要,确立了地位,树立了信心。
3.教学目标
1)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掌握合唱作品二度创作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2)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学习合唱团组织、训练、演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在参与和观察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从事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4)在合唱和指挥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通过接触和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
5)激发学生对集体性、合作性艺术表现形式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把握指挥与被指挥群体的合作关系,尊重每一位参与者,认识合唱艺术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方面独特的社会功能。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合唱的方法,指挥的方法以及合唱指挥的配合协作。难点在于多声部合唱的演唱与声部融合,指挥的技术提升,动作的协调优美以及指挥与合唱团的配合协调,结合统一。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示范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有关与合唱相关的图片导入
(二)教授新课
(三)、思考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快乐的动物合唱团》说课稿 第2篇
《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涉及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倾听、理解、表达三个方面。《纲要》中对4-5岁幼儿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要引导幼儿喜欢听儿童文学作品,充分调动原有经验,理解诗化语言的内容,想像诗化语言的意境,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欣赏和表现,初步会仿编诗歌。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现状,我们要在幼儿期就让孩子们体验到语言所具有的实用性和实际性、描述性、表现性、创造性和美感。我制定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围绕以下几方面设计:
1、充分调动原有经验,理解诗化语言的内容,想像诗化语言的意境;
2、发现和感受语言的`优美、幽默、有趣、韵律感、精练。
3、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将语言表达加以诗化和文学化。
4、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欣赏和表现。
5、创造机会鼓励幼儿敢于在人多的场的情况下自然、大方地讲话。
6、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儿童文学作品,从中获得知识和感受快乐。
二、说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语言的美,并学做动词:飞、爬、跳、跑等。
能力目标:启发幼儿根据图片引导,尝试用本次活动中所学诗句大胆仿编儿歌,拓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体会动物与自然界相生相息的情感。
三、说活动过程
1、热身和结束游戏
在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我都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开始的手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快乐中过度到活动的氛围里。最后也让幼儿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2、初学诗歌,了解内容。
纲要中提出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要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表述。教师要少说,让幼儿自己发现,尝试表述。因此,我在开始这一环节选择先展示图片让幼儿自己观察后,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教师最后做一个整合、归纳然后才展现诗歌内容。活动重点动词的理解让幼儿亲自动一动,做一做,帮助理解记忆。
诗歌的最后一句,我没有直接出示,而是先出示小松鼠和乌龟,设置疑问,让幼儿以自主交流、讨论的方式引出小动物躲雨的方法,这样让幼儿觉得有挑战性,又能发散其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倾听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语言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学会倾听和感受。诗歌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我设计了课件动画播放,教师随轻音乐朗读,让幼儿在倾听中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
4、角色扮演
幼儿的表现欲望相当强烈。我设计了角色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体验愉快情感的同时又把诗歌内容巩固了一遍。
5、仿编
这是活动的难点。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升华,幼儿尝试根据实际经验仿编诗歌,提高了难度,发散了思维,让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诗歌来源于生活。
四、说活动方法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如老师提问:“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它找到雨伞了吗?它用什么遮雨?
3、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动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第3篇
1、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是苏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 它是属于“奇思妙想”主题中的一篇。
本单元编选四位作家从天上到人间, 从事物到人物, 从现实到未来, 驰骋想象奇妙无比。《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 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现实, 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 他痛恨黑暗的现实, 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 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 或甚至是死寂” (郭沫若语) 。所以, 在《星空》中, 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 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 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1) 《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 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 有想象的诗句, 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 (2) 《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 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 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 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 (3) 《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 这个反传统的创作, 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2.感受语言朴素、节奏和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 感受音韵美。
2.理解诗歌, 体会意境美。
3.品味诗歌, 感悟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思想感情。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学习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二、说教法
教学诗歌, 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本节课, 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设境。适当介绍诗人在创作《天上的街市》 (1921年) 前后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 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诵读。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 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3) 感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天上的街市》有丰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 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去搜索学过的诗歌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发挥联想和想象,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天上的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4) 比较。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比较, 从两者生活状况的不同上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5) 拓展。通过学习郭沫若《静夜》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郭沫若式的想象, 加深对想象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手段上, 采用多媒体配乐朗读。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于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苦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者也。” (1) 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2) 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 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 (3) 比较法。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 比较《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之间写法上的异同, 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说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及背景
1. 导入语:
同学们, 晴朗的夜空, 往往星光灿烂,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 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 我们一些女同学甚至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 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89年前的五四运动以后, 有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也独自仰望星空, 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 更用心灵去感受星星, 让心灵与天宇直接对话, 借那幽幽的闪星寄托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 这位诗人就是郭沫若。
[出示郭沫若简介]
原名郭开贞, 笔名沫若, 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诗人, 剧作家,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 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2. 简介作者及背景:
当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以后, 革命处于低潮, 作者面对“冷酷如铁, 黑暗如漆, 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 心中无比愤怒, 思想上一度陷入了感伤和苦闷, 他在《献诗》中这样写道:[出示投影片]
啊, 闪烁不定的星辰啊!
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
有的是净朗的泪晶
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
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
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 而是执著的追求,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他的一首抒情诗《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感受作者与星空的私语 (对话) 吧。
(二) 朗读诗歌, 感受音韵美
1. 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介绍的背景,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这篇课文。
2. 指名学生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并作点评。
3. 听录音朗读
指出学生朗诵时在感情基调、节奏重音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诵, 拿起笔来, 边听边勾画出诗歌的节奏、重音。
(重音就是突出句中主要思想, 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的字词, 要加重音, 表强调突出。)
4. 划出节奏、重音
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 把这首诗的节奏、重音已标好, 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划分, 看看有何不同, 然后对照课件上的重音、节奏酝酿一下感情, 自己自由练读, 指名朗读全诗。
(三) 理解诗歌, 体会意境美
诗是艺术, 读诗同样是艺术。人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同身受郭沫若的脉搏, 下面我们将通过文章的学习走进诗人的内心,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同学轻声朗读课文, 讨论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 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景美, 街市美, 物品美, 人物美, 生活美
街市缥缈的、美丽的、陈列着、珍奇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 闲游, 提着灯笼
2. 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 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2) 思考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完成板书
(3) 学过的课文, 读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些联想和想象的例子
联想: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想象:《桃花源记》高处不胜寒
《浪淘沙》刘禹锡 (想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咏柳》贺知章 (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朗月行》李白 (想象)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夜宿山寺》李白 (想象)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3. 发挥联想和想象,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牛郎织女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 能够骑着牛儿, 趟过不甚宽广的天河, 时时来往, 天天相见, 他们白天男耕女织, 夜幕降临, 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 赏景购物, 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 美满幸福。
(四) 品读诗歌, 感悟情感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联想想象是可贵的, 但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 想象最高扬的时候也是情感最充沛的时候。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配乐) , 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 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何不同?
在诗人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 他们自由来往, 无拘无束, 过着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2. 本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由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齐把课文朗读一遍, 用声音诠释我们的感受, 我们的体会, 我们的感悟。
(五) 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郭沫若的诗歌以想象奇特诡异著称, 甚至有人因此评论他是“文妖”。下面请同学欣赏郭沫若的另一首诗《静夜》, 再次感受一下郭沫若式的想象。
[出示课件]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处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什么地方运用了想象?它与《天上的街市》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六) 小结全文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风格恬淡, 用自然清新的语言, 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 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 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理想, 那意境都是平常的, 那节奏也是缓慢的, 如细流, 如涟漪, 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 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展开双翼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 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七) 布置作业
1. 联想想象训练
初冬时节, 落叶飘零, 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 你会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 你又会想起什么?
2. 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夕暮》《海上》《新月》《白云》《偶成》等。
五、说板书设计
《我和动物交朋友》说课稿 第4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动物交朋友》。《我和动物交朋友》属于自然领域探究的内容范围,这次活动主题的产生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与同学探讨有关环境的话题,因为环境问题已被认为是关系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待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与兴衰,那么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也导致了许多动物无家可归,还有少数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竟残忍地向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下黑手,许多稀有动物也成了一些达官贵人餐桌上的美食,针对这些现状,为了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动物的思想及保护动物的意识,我决定有必要设计一次和动物有关的活动,同学们也纷纷地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人类不能和动物和平相处、为什么要捕杀动物、人类到底为了什么?动物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在同学们七嘴八舌谈论的时候,便产生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我和动物交朋友,随后我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留作课上交流时用,这样做主要是培养学生悼念与交流的能力。
本次活动目标是:
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研究兴趣;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环保意识和爱护动物意识;
3、通过用不同方式来表现小动物,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5、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悼念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长见识。
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小动物,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的难点是:
1、探索出用不同方式表现小动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动物意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重点,我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鼓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重点的同时突破难点。活动中老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为了更好的体现老师的角色,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环节处理上,我始终贯穿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为学生出示谜语,通过比一比看谁最猜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在课题出示上,我打破了以往的方式,我先把黑板布置成大森林的模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营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设计了这样一句导入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动物王国,与它们交朋友好吗?然后在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带有“我和动物交朋友”和“动物王国”字样的动物图片,通过设置动物王国,使学生明确动物就应该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园。
第二环节是交流环节。首先是检查学生收集图片的情况,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句过渡语:老师有个建议,让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到动物王国里好吗?听了老师富有煽动力的话语,同学们都纷纷把收集到的动物图片送到了动物王国里,有的同学还利用大屏幕展示收集的图片。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研究动物的兴趣。接下来是汇报动物的文字资料,学生通过用不同形式收集资料。如在书上查到的、在网上下载的、在电视上看到的、在自然课上学到的等等。通过这些收集方式,拓宽了学生收集领域,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收集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使学生知道了更多有关动物的知识,从而加深了对动物的了解。最后是我说一说我设计了这样一句过渡语:你们瞧,这些动物各有各的特点,与它们交朋友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那你能告诉大家你最想和谁交朋友,为什么?听了老师的提问,同学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作文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三环节是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这个环节是一个开放性的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句过渡语:小动物这么可爱,你想怎样表达动物的喜爱之情呢?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提出自己大胆的想法,随后我让学生自由结合,共同表达,这样做培养了他们参与意识,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讨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才艺展示。在这个环节我采用让拍手说儿歌的方式,内容是勤劳的蜜蜂采蜜忙,懒惰的狗熊晒太阳,动动我们的小巧手,才艺展示,哩哩,我最棒,直接进入才艺展示环节,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老师适时评价,这样做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体验到成就感。
第五个环节是小游戏。游戏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通过游戏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责任感。
可爱的动物 说课稿 第5篇
教材分析:
一、基本内容
《可爱的动物》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欣赏和演唱。本课计划用三个课时完成。 欣赏的内容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和《袋鼠》。
学唱两首非常富有情趣的儿童歌曲,有歌谣风格的《动物说话》和云南民歌《保护小羊》。
二、与前后课程的关系
本课内容在前后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在第五课时,学生们已经体验过音乐对声音的模拟,并通过音乐做了律动的练习,为第六课做了很好的铺垫。2.第七课学习一首阿塞拜疆的民歌《我的小鸡》是对本课的延续。
三、与其他版本教材中课程的关系
1.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课同样也是《可爱的动物》这一课。同样课程设计两首欣赏《三只小猪》《快乐的小熊猫》两首学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2.对比两本教材, 欣赏部分《快乐的小熊猫》是人音版第五课的教学内容。《三只小猪》相对于《动物狂欢节》中的选段更突出了故事性,而《大象》《袋鼠》更突出了音乐本身表现和感染力。 在学唱歌曲部分《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美国民歌,朗朗上口。《保护小羊》是我国云南傈僳族的一首民歌,更注重了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
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区别了音有强弱。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通过对不同事物,在某一声音属性上特点的比较以及音乐层面的体验,感受和理解音的长短。 本阶段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好胜心强,喜欢竞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师领唱学生跟唱,培养学生能用正确的声音和方法演唱, 通过形象的图片、视频的引导,培养学生听辨音乐形象和即兴表演的能力。
通过律动的表演,体验歌曲的节奏,区别音的长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大象》《袋鼠》,听唱《动物说话》《保护小羊》 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运用音乐律动来模仿表演音乐中所体现的动物 3.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在创编实践的过程当中,能够和同学们合作,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描述和模仿中体会到动物的可爱,知道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准音高,并根据歌曲节奏设计律动。2.听辨音乐所描述的动物形象,并进行创作表演。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能够体验认识音乐的美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教学课件中,集动画,音乐线条,音乐形象与一体,运用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聆听是音乐感知和实践的前提,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通过分层次对音乐的聆听,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感知
4.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通过小组的合作,使孩子们充分的介入到音乐的创作等活动,培养他们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能够获得感知音乐美的能力
学习方法
1.聆听体验认识的学习法,让学生认真的聆听和赏识低音提琴和钢琴《大象》、双钢琴合奏《袋鼠》,大胆遐想领悟,使他们能够充分的体验到由音响带来的美和情感
2.合作探究学习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以小组的形势,对《保护小羊》进行律动编排,《动物说话》进行音乐创编,在合作探究的学习当中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听音乐,并出示大象和袋鼠相对比的图片,根据音乐让学生判断,你觉得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哪种动物?你认识的这个小动物正在干什么呢?作为新课的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何用动作来表现你听到的这个小动物,通过听想结合初步理解音乐,并对学生的个性的想象以及对有创造性的回答给予肯定。
二、聆听欣赏 关注音乐
在欣赏前提出聆听的要求,听一听,表现大象和袋鼠的声音一样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并伴随音乐播放一段大象和袋鼠的视频,使学生在聆听与观看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描绘的动物形象。
三、体验音乐 学唱歌曲
1.听,初步聆听歌曲的音乐,听完歌曲后,提问歌词中说到了哪些小动物,启发他们能够辨别不同节奏和声音特点。2.思,听完音乐后,让学生思考其他小动物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声音长短的区别,自己选择适合的动物叫声创编歌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
3.唱,播放歌曲的动画,以起到激发学生对学习歌曲的更强烈欲望的作用。听后让学生跟着一起演唱。
四、表现歌曲 合作研究
如何根据歌曲中不同的动物编排律动呢?分小组讨论编排自己小组所设定动物的律动。以各小组为单位表演歌曲律动,通过表演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并学会互相评价。在反复的歌曲演唱和律动练习时,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的认识,也为演绎这首歌曲做了更好的铺垫,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自评、互评、创编,也在创编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在音乐课中不光要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美,更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往课外拓展延伸,培养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简单的向学生介绍作曲家圣桑以及他的作品《动物狂欢节》,课后让他们寻找与小动物有关的音乐及歌曲,将课堂的知识向外延伸。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设计的优点
1.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课堂中多提问多设疑的特点 2.组织形势多样,有传统的讲授,还有学生对音乐的创编以及律动的创编
3.教学目标设计可评价,用区别、体验等替代原来的知道、掌握。按照设计完成教学目标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第6篇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生物知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生也从开学初的状态进入了学习中段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诚的保持是这一阶段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同时,教师也应因势利导,创设一些情景和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探究,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下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使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
难点:运动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六,说学法,教法:
说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式(完全让学生自己完成)如下工作:
a)学生观察画面和图片
b)分小组讨论
c)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制作模拟实验
说教法:体现“活动课”的特点(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本节课主人翁的责任感,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七,学具准备:
a)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
b)学具:20cm2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
八,学效果预测:
通过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如观察骨骼标本,模型或挂图等。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和制作关节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九,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运动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动物为什么能运动 (教师稍作引导)。
Ⅱ,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徒,求偶的视频。
提问:动物们在做什么 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了生存和繁殖)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 (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教一样吗 (不一样)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行为的具体表现。
Ⅲ,运动系统的组成: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 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外形。多媒体课件提供常见杠杆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2,关节的结构和功能:①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师生共同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关节脱臼的原因和后果。②演示一根木条不能弯曲,两根木条连接后可以弯曲,连接处相当于关节,说明关节就是一种骨连接,是运动杠杆的支点。
3,骼肌的结构和功能:①多媒体课件淙骨骼肌的结构,观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的视频,说明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③用木棍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点。④用玩具汽车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并且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出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特点。
Ⅳ,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变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用弹簧代替)的变化。学生制作模型,观察模型运动时皮筋的变化情况。
小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
Ⅴ,看人体骨骼图: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图,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Ⅵ,运动同身体各系统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在体育课上运动时,自己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变化。理解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Ⅶ,巩固理解 讨论回答:①为什么人在运动中,如果肌肉拉伤或骨折后就不能运动 ②通过学习,你知道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运动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同时也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人微言轻生活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个人,我们应当臬承担起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还需要身体其它系统的配合。运动对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重大意义。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到底知识重要还是科学探究技能重要呢 其实,如按古代中国的“中庸之道”所说,各有所长。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双赢”才是最好。
这节课总体上应能体现出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慢慢地转换成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又要增进技能,能面向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引导学生向前发展,从接受知识发展到构建知识和技能方面。
《快乐的动物合唱团》说课稿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