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网络平台
教师教学网络平台(精选12篇)
教师教学网络平台 第1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英语教师,发展
1引言
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有7个现代化语音实训室,可以承担全院英语教学实训及教学任务。对所有的公共英语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承担课程的更多角色,教师必须随着教学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
2网络教学平台下高职英语教师的情况
2. 1基本情况
我们学院从事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师共有15人,所有教师参与问卷调查,其中男性3名,占20% ,女性12名,占80% 。40至50岁教师占13.3% ,40岁以下教师占86. 7% 。从事10年以上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师占86. 7% ,10年以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师占13. 3% 。在学历方面,研究生学历占100% 。在职称方面, 讲师为86. 7% ,副教授13. 3% ,助教和教授空缺。在本校从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中,女性居多,具有较高学历和比较丰富的高职英语教学经验。
2. 2高职英语教学平台资源使用情况
学院在公共英语办公室给每位英语教师配备有个人使用的计算机,除此之外,副教授还配有个人手提电脑。大家都比较熟悉网络,但是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一般。教学用的语音实训室集实训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为一体,除具备了语言实验室听力基础课程的放音、放像、 实物投影、录音、学生配对、小组讨论、监听、示范等常见功能外,还具有学生自主学习,标准化无纸考试,教学材料编辑,音像信息资料管理等功能。 根据教师的使用情况排序,新视野英语教程( 读写和听说) 网络系统资源和课件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每位教师都使用它来教学,80% 的教师将其排在首位; 其次是听力训练资源,73. 3% 的教师使用它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使用率为60% 的资源是为听力训练方面的资源,教师的教学侧重于听力训练,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训练。
2. 3高职教师熟练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情况
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教学技能,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列出了14项,包括电脑windows的基本操作,Word和Office的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的运作和处理,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复制和保存网页文字,上传和下载文件,上网浏览网页和搜索信息,QQ、MSN聊天,Powerpoint基本应用和模板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Premiere视频编辑,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Flash动画制作软件和其他技能。对于前面的9项,电脑windows的基本操作,Word和Office的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的运作和处理,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复制和保存网页文字,上传和下载文件,上网浏览网页和搜索信息,QQ、MSN聊天,Powerpoint基本应用和模板设计等的使用率达到100% ; 但是极少教师会使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Premiere视频编辑, 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Flash动画制作软件等软件。可是教师对于计算机的一般编辑和运用技能掌握非常熟练,但缺乏对音乐、视频、图片的编辑和剪辑技能,对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
2. 4影响使用高职英语教学平台的原因调查情况
影响使用高职英语教学平台的原因主要有网络速度和上网的不方便, 利用平台教学不容易控制教学过程,有所授课程不需要过多的使用使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性不强,平台资源内容更新慢,信息量大无从选择等方面。其中网络是否正常是影响上课的主要原因,73. 3% 的教师认为网络的资源丰富,但是缺乏搜索引擎,比较难及时快速的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40% 的教师认为内容更新太慢,内容陈旧,满足不了不同专业和基础不一的学生的需求。
3高职英语教师发展的建议措施
3. 1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也应具有相应的时代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该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水平,要热爱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事业,在工作中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认识到改革创新的迫切性,积极进取,探索新的知识信息,扩大视野,更新观念,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动力来源于教师是否自觉承担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主要责任。一般来说,具有较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比较关注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有较强的专业发展责任心, 因而也更易于成为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履行者。只有教师设定了自我发展方向,不断鞭策自我,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现代化教育操作水平,才会自觉提升教师个人内在素质,全面发展自我。同时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 2定期对高职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的基本保证。因此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学任务和科研经费的缘故,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脱产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师了解国内外职业教学资讯主要是通过阅读国内外学术期刊和著作,阅读学术会议通知或参加学术会议,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同学、同事、朋友介绍等。因此学校应该给教师制定培训和进修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同时要针对教师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考虑教师个体培训的需求, 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具体执行方案,保证高职英语教师进修的时间,建立常规性的教师发展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增强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要改善科研环境,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协调能力,扶持和帮助低、中级职称教师的科研,让他们尽快评上高一级的职称。
3. 3加强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的语音实验室、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和校园网络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把课程内容以多种途径、多种模式、多层次呈现给学生,使教学更具有多元化互动的教学方式。为了让老师能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应用技能成为教师进行网络教学的基础条件,学院要积极让英语教师要参与PPT课件制作培训班,网络课程制作及开源管理平台应用培训班,微课制作技术与设计培训班等培训的力度,尤其是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Flash动画的插入与控制,导航的链接,PPT与网站的链接,内置浏览器与滚动文本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Premiere视频编辑,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等培训。同时经常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网络课程应用比赛和微课教学比赛; 开展专家讲座,专项课题研讨会,教学展示等培训项目,提高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3. 4创设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需要我们教师的培养、监控和影响。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促使老师转变为教学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为了创设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我们学院公共英语教师进行了资源库的建设,借助超链接,将知识点链接到网络上,让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在业余时间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能共享到更多最新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有效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创设真实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下获得英语知识和技能。
3. 5高职英语教师要善于创设新的教学方法
针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高职英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要善于使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到实际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比如,用微课教学法,在微课视频制作之前,教师要围绕教学或学习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并且要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在微课拍摄制作完毕后进行观摩和分享、力求客观真实、富有启发性。打破传统的教学,把翻转课堂教学适当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把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和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缺陷。
4结语
骨干教师网络培训教学反思 第2篇
与以往传统的培训方式不同,这次采用了网络远程的模式,我们受训老师都是通过自行上网的方式,学习通过精心编排的教学内容和优质课展示,学习方式更灵活,学习时间更自由。虽然是通过网络来完成学习的,但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因此我在这次学习中也十分投入,切实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方法。通过专家们的引领,帮助我们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对音乐教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们教师准确把握音乐学科的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音乐学科的分析与研讨,帮助我们教师认识并掌握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能够有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注意到参与教学研修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其参与研修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学习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手段。
以前的培训,都是采用传统的方式,集中一个时段,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集中学习。这种方式学习时间较短,今年的网络培训方式,让学习时间更充裕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内容,这样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
二、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模式和不同的教学手段。
我们学习的培训课程,都是精选的全国优秀的专家学者的课程,内容详实,例证生动,通过一些新颖的模式和讲解方法,让传授知识变得简单和容易。
三、知识的增长。
通过网络平台海量的知识点和例证,结合生动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和参加培训的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相互学习和探讨,让自己长期以来的固有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升华:
1、培训清楚我的认识。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的始终。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监督和调节能力。
学生都有向师性,其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音乐教学同样要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我从创设情境出发,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审美教育。
2、培训影响我的教学。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3、培训增添我的方法。
教学是门艺术,多在备课上下功夫。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地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在教学方法上,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
四、观念的转变。
作为新教师,教学方式就是尽可能多的、细致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且一直认为只要下了足够的功夫,学生就一定能学习到知识,在一定层面上来看,也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通过这次学习,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成功例证,使我不禁对自我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反思,开始考虑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现代的音乐教育,是开放的、综合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我们的素质教育需要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音乐作为远培,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以教学比武为平台提高教师素质 第3篇
通过参与和准备数学教学比武活动,使我收获巨大。这些老师的课,没有以往故作姿态的花花样式,同时也不似以往的眼花缭乱,更没有像百家讲堂那样的唱独角戏,他们的课各具特色,使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原生态”的数学教学,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我对数学教学的感悟。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家访,还了解到了学生家长所希望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习惯,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辅助作用,与老师共同努力,改善教学方式,使之更为适合学生的个性和理性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数学课是一科纯理性的课程,不仅需要灵活的逻辑思维,同时还需要学生的认真听讲,因此,如何上好数学课,让学生能够愿意听,并获得理想的效果,使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达到最佳状态,这是每位数学老师在教学生涯中不断追求的目标。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从事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这些教师都对数学教育有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执法,还是自己的教育风格,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极大的丰富了活动内容。每位教师在参与这项活动的过程中,都把自己的教学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所以,通过数学教学比武,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针对数学教学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个人也有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数学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
参与教学比武的各位老师不仅从思想上十分重视,而且在认真准备的过程中获取了更为广泛的知识,促使数学的教学水平在整体水平上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所以,我认为主要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入、认真、仔细的解读,进而制订了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重点和难点给以准确的把握,找到适当的方法对这些难点、重点进行逐个突破。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都在教学过程中给以全面,具体的体现;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解读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
二、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安静的数学课堂氛围
听完教学比武的讲课,我获得的最大感受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并不需要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或者激烈的小组讨论声,只需要为学生创造出安静的氛围,让学生安静的思考,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将数学课堂变为一个能够使得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实现信息共享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氛围的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数学老师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要改变现有的学生学习方式,将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学习,是数学教学的改革重点之一。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要充分落实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因为,自学自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教学方式上,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原则,每一节课老师都要积极提倡学生的实践、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数学学习时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进行观察、思考、猜测和实验,并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数学的再创造活动中,不仅展示了个人的个性,同时提高了自身理性思维。参赛老师也在不断的探索、钻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有的各方面的素质,进而使得学生在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四、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校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在制定课堂目标时要以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为基础,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进行实时的关注,让学生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才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老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且在不断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不会盲目做事。
此外,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访万家”来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加强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进而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网络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探析 第4篇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 所表现出的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者;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 (刘丽群, 2003) 。霍力岩 (2001) 研究认为,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 既是知识的给予者, 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又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教师的指导作用被忽视;学生不能充分地利用、吸收、消化丰富的网络教辅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地安排课程学习的时间、内容;课堂缺乏学生、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外语课堂成了电脑功能展示厅等。由此, 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下, 教师角色也应产生相应变化, 以便引导学生更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
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Vgotsky, 1978) 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意义构建只起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其次,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认为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 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第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学习”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它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及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间的相互作用。第四, 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认为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 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构建, 以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
3 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 教师应以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和师生交流的基础, 以网络作为教学平台和师生媒介, 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既定目标。以学生为中心, 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3.1 引导者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教师起着引导学生如何学习, 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教师在考虑网络学生特点的前提下, 给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及网络课程教学的进度, 作业布置, 时间安排等。以便学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及进度, 制定学习计划。同时, 还要教授一些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增强协作学习能力,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
3.2 促进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积极建构重组知识结构。因此,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学习情境,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去。同时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 加强师生的协作, 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3.3 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加强对学习环境的设计。由此, 在课程设计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的相互关系, 将最好的教学构想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 最终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开拓教学空间, 编制教学软件, 促进课程和学生的学习向个性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4 参与者、监督者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 教师应侧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语言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开展各种语言交流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踊跃发言, 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努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可通过网上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讨论, BBS交流, E-mail联系等方式“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 并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及疑难问题, 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3.5 团队协作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学习”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此, 师生、生生可通过网上在线讨论组进行交流、协作, 讨论创新的教学方法, 交换观点, 共享教学资源、学习经验, 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 提高自主与自我管理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与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下, 教师应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 重新审视课堂上的角色定位,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接受型学习为发现型学习, 变陈述性语言知识的传授为程序性语言知识的传授, 把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 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建构个性化英语语言体系。
参考文献
[1]Vogotsky, L.S.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William, M.&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38-45.
[3]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6) .
[4]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研究, 2001 (3) .
[5]刘丽群.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期待[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1) .
网络教学论文教师角色定位论文 第5篇
浅析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终身学习者、课堂环境的设计者、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网络时代中,教师只有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找到合适的定位。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师 角色定位 一 网络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学校教育将教师角色定位为单一的知识传播者,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方法、进程、质量等。然而,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特别是网络教学时代的到来,使教师的职能逐渐被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正在逐步丧失,教师面临着角色的转换。
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学习资源的开发者、信息资源的导航者等角色,在网络教学中发挥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已成为时代推动教育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高层次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怎样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如何对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
进行整合、评价和充实。二 网络教学的特征分析 1.网络教学资源存在多元化
实施网络教学,其信息资源不仅来源于本地电脑所提供的内容,更多的来源将是分布在网上世界各地。师生通过联网的学校图书馆、教室甚至在家中即可迅速地得到世界上相关方面的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资料,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向最好的专家请教。可以说网络教学信息来自于世界各个角落,其信息呈现多元化趋势。2.网络教学方法存在综合化、多样化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促使了教学方法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课堂班级式教学,是集体化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人的个性和特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网络教学方式则是集体化和个体化二者的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学生可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组,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这就使得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互辉映。网络教学教材是多媒体可双向交流的教材,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扩大了教育规模。更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3.网络教学的交流范围呈现扩大化
以前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主要有信件、电话和传真等普通手段,往往处于被动的信息获取模式。进入网络时代,凭借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讨论组、电子公告板及网络会议等一系列双向信息交流工具,师生双方可就某一问题随时与一国、多国或全球范围内的同行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不仅速度快,而且费用低廉,完全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三 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分析 1.教师应为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和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教材、备好教案一样,设计和开发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第一步。课前收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料呈现在网上,显示了网络强大的资源共享能力,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中丰富、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既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更为学生个性化、人性化的网络学习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平台。作为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在网上,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源。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条件。2.教师应为学生知识的导航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导航者,教
师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逐步有序地、开放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
网络的出现,在缩短了人们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孤独、忧郁已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学生虽然通过键盘能与网上其他伙伴进行快速的交流与联系,却往往不善于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果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作为教师,在充分发挥其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还应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治疗师等职责,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健康发展。4.教师是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参与者、评价者
教师教学网络平台 第6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教育技术培训;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Universities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Mi Qin
(Liaocheng University,Media&Communications College,Liaocheng252059,China)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has been a matter of concern,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raining,and combin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tegrating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ith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Keywords: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蓬勃开展,在培训工作初见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亲自深入培训实践,并通过与一线教师访谈交流和相关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培训方式传统单一
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采用的多是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于受训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学需求不同,这种集体授课、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与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相违背,不能满足受训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培训时间短、任务重
由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时间短,培训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大量学习内容,而受训教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消化所学的所有知识,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价方式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而目前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对受训教师的学习质量难以给出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无法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四)培训缺乏有效的后续支持
由于目前培训多是由培训中心对受训教师采用“送教上门、集中授课”的方式,一旦培训结束,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会在空间上分离。受训教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困难时,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指导,这样严重影响了受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培训效果的迁移。
二、浅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一)网络教学平台简介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也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在本文中,笔者将网络教学平台界定在狭义的定义范畴上。即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它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浅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要平衡这些差异,满足受训教师不同的需求,不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更需要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因此,将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受训教师提供一个网络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受训教师提供实时的学习服务、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考试与管理,为培训提供有效的后续支持服务。
网络教学平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辅助支持,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将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到培训中,给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它的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的培训模式
由于高校教师的自学能力都很强,在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基础上,可以利用网络辅助培训,即采用“面授+网络教学+自学”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有助于受训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2.全新的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实现任何范围内的自由学习,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的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
3.有利于培训教师、受训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传统的高校教师技术培训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培训方式单一,不利沟通”等弊端。在短暂的集中培训之后,由于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空间上的分离,缺乏一个专门与培训教学相关的沟通平台,致使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培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与教学相关的通知、布置作业,通过受训教师提交的作业获取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开设与培训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答疑区,就可解答受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助于受训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4.开展分组教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受训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信息技术基础和知识背景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与其教学要求也各不相同,这样就对培训带来了很多困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对受训教师按学科、知识背景等进行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学案例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这样有助于补充培训资源,提高优秀资源的利用率。
5.有助于提供后续支持服务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对自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与培训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给予受训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受训教师提供后续支持服务,从而有助于培训效果的迁移。
三、结束语
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对实现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对改善培训效果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要恰当地选用它的可取之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训工作,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彭慧,朱敬东.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07,2
[3]蔡立炉,刁永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绩效模型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10
[4]刘军,赵宇.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J].教育探索,2009,2
教师教学网络平台 第7篇
1 美国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
根据“2013年斯隆报告”统计显示, 全美有69.1%的高校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且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网络教育 (包括MOOC) 的基本价值。[1]美国的网络教育能有如此大规模的发展, 与该国对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其基本做法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科学制定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基本标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先后颁布了四个版本 (1996、2000、2004和2010年版) 国家层面的教育技术规划 (Office of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USA) 。每个版本的主题虽有所不同, 但都强调了网络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目前全国执行的2010年版, 在这一规划指导下, 相关部门十分重视网络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建设。美国国家教育协会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制订的“网络教师的专业技能 (Skills of Online Teachers) 标准”与K-12网络学习国际联盟在2011年发布的“高质量网络教学国家标准 (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Teaching) ”, 这些详尽的标准突出了可操作性的特点和优势。例如, “网络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就要求网络教师必须理解网络教育的“语言”, 能够利用各种网络教学技术与工具等多达二十多条的具体能力标准。[2]这些标准已成为全美网络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参照体系。
2) 全面构建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保障机制。以“政府主导、高校负责、社会协同”为特征的三级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建设网在美国已经形成。政府的主要角色定位以政策制定为导向, 出台网络教学质量标准, 并在财政方面给予保障。高校作为建设的主体, 其职责在于具体事物的规划、执行和评估, 包括教师的选拔、网络教学手册的制定、基础技术保障、奖惩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教学效能的总结与评估等。社会组织作为积极参与者, 其更多的功能体现在项目支持、信息提供以及经费捐赠等方面。总之, 美国已构建成了一个呈现出全面性和可靠性为基本特点, 政府、校外机构和高校者共同协作、互相促进的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发展的牢固保障体系。[3]
3) 积极夯实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实践平台。网络教学是一门实践课程, 网络教学能力更是一项实践应用能力, 需要在具体操作中才能掌握和提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从公益性虚拟学校到私立营利性的虚拟学校, 从高等教育领域的虚拟学校到K-12虚拟学校, 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学校 (Virtual School) 在美国各个教育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4]为了真正提升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 高校几乎都会通过网络平台作为实践锻炼基地。例如, 马里兰大学要求新教师从学生的视角去运用并完成为期五周的网络培训课程, 在这期间, 教师可以自定步调完成培训任务。[5]
4) 高度重视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培训手段。从公益性教育联盟到营利性培训组织, 从以高校为主的教学机构到以非营利为目的的个人, 都能为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包括研讨班、小型会议、主题沙龙、导师指导、网络论坛等基本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无论哪种形式都会制定出科学的培训计划, 它要求每个参与者积极参与其中。例如, 开设了网络教育的高校几乎每学期都会从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师中选拔导师作为主讲老师, 学校根据报名培训人数和主讲老师数量来确定采用导师与教师一对一、多对一或是一对多等方式来进行指导, 以真正达到培训目标。
2 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基于美国的经验启示
网络教学能力是一种基于网络为载体的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能力。对于高校外语教师而言, 其网络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突出体现以语言为本的文化习得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驾驭课堂的管理沟通能力、由“优越”走向“失落”的自我再造能力素质以及由“双赢”走向“共赢”的思维重塑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美国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建设基本做法的分析, 结合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学等基本特点, 本部分从教师、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个层面来探讨提升高校外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1) 教师层面。教师是网络教学的具体实施者, 对于网络教学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首先, 要树立“网络教学理念”。网络教学从时空、内容、手段、场景等全方位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设定的教学情境, 它使得现实教学步入虚拟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实现教学从“实”向“虚”、从“静”向“动”、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其次, 要主动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及技术。在信息技术方面, 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如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 (MOOCs) 的兴起, 这一教学技术, 如能被善加利用, 一定会成为移动智能时代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助推器”[7]。在吸收新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汲取传统文化。第三, 要敢于实践和探索。借鉴美国网络教师的经验, 开设自己的博客与论坛、分享教学心得和体会, 促进网络教师的经验共享, 通过交流来提升网络教学能力。
2) 学校层面。与美国一样, 高校一直是网络教学的承载者和组织者。作为高校, 一是要制定政策, 明确外语网络教学的地位。各个院校必须制定出详尽的发展规划, 明确外语网络教学的性质、地位、目标、指导思想、实施内容、方法和步骤、教学标准及评价体系等一套完备的制度。二重视外语网络教师的培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时间、内容、地点等方面做出灵活的安排。例如, 在美国网络教师的研讨班就分为面授和网上授课两种。面授式研讨班有严格的课程安排, 一般集中在假期或学期中某几周。网上授课式研讨班形式较灵活, 教师可以任意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三是创设良好的软硬环境。学校要在资金方面确保到位, 确保网络平台等硬件设施。同时, 要对外语教师从事网络教学做出相应的利益补偿或激励机制。
3) 政府层面。我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国家, 政府作为网络教育的主管部门, 其功能应该更多的是要从政策制定、人财物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支持和保障外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建设。首先, 由国务院或教育部要制定类似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的统一教育技术发展规划, 作为全国性指导性纲领。根据这一纲领性文件, 外语教育的职能机构或专业委员会, 如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制定出外语网络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质量标准、教师能力发展等方面。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队伍以及财政支持等内容。如在组织机构方面, 不仅要求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领导机构外, 还可以根据高校办学性质鼓励、促进建立教学联盟, 共同促进网络教学事业的发展。
4) 社会层面。目前, 在我国由于网络教学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社会组织参与的热情和程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以借鉴美国社会组织支持高校网络教学建设的做法: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来取得企业的设备和技术, 从而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为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提供免费培训机制。二是充分发挥非营利的组织的公益性功能。非营利性组织主要可以在信息共享和项目方面为高校提供服务, 而高校则可以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三是积极发挥他们的“慈善”价值。政府可以在税收政策优惠、高校可以在荣誉授予等方面引导、鼓励个人在资金、信息、才智甚至项目等方面支持高校网络教学建设, 从而促进外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提升。
美国作为一个网络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 有着适合该国国情的制度和做法, 使该国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网络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 无论是理念、技术、人才、物质、制度等方面都还在探索过程中。高校外语网络教学能力的建设也必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高校和教师“四位一体”所形成的有效合力。
摘要:美国发展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基本做法主要有科学制定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基本标准、全面构建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保障机制、积极夯实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实践平台以及高度重视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培训手段。要建设高校外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高校、政府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有效合力。
关键词:美国经验,外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四位一体”
参考文献
[1]2012年度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报告解读[EB/OL].http://blog.sing.com.cn/s/blog634cecd 8010161e2.html.
[2]郑燕林, 柳海民.美国网络教师的培养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 2014 (4) :109.
[3]熊华军, 闵璐.美国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发展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0) :115.
[4]Clark T.Virtual schools:Trends and issues[EB/OL].[2012-05-06].http://www.dlrn.org/virtualstudy.pdf.
[5]Enhancing Online Education through Instructor Skill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EB/OL].[2014-01-12].http://www.westga.edu/distance/ojdla/winter134/roman kelsey134.html.
[6]让中医药更快更好走出国门_对话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梁繁荣[N].四川日报, 2014-10-14.
教师教学网络平台 第8篇
一、自学环节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授课前学生要对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自学, 主要是为了解所学的内容, 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听课, 在自学环节, 网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上丰富的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过程中, 首先向学生推荐中央电大、黑龙江省电大、双鸭山电大三级电大在线平台, 让学生利用各级电大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进行系统自学, 对于能力和时间允许的学生, 教师还会提供其他各省级电大、会计专业网站的信息供学生自学使用, 这样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上网, 节省查找资源的时间, 也方便了对计算机操作不太熟练的学生上网学习。例如:第一章绪论, 教师安排学生自学任务后, 提供了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的电大在线平台网址, 要求学生上网注册学习, 同时提供了会计史研究网、税务远程培训网、会计教育在线等网上资源网址, 并公布双向视频上课时间, 组织学生参加中央电大组织的网上答疑活动。
在自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全程监控并参与, 利用网络与学生联系,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
(一) 在线平台上的《基础会计学》课程讨论区
课程讨论区是电大在线平台上一个师生交流的栏目, 师生可以在讨论区发贴、留言进行交流, 我们在实践中, 辅导教师把每阶段的自学任务、资源信息通过在讨论区发贴通知学生, 学生也经常把遇到的问题, 发贴放到讨论区, 达到师生互动、交流的作用, 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
(二) 在线平台上的《基础会计》公开答疑室
公开答疑室是电大在线平台提供的一个可以即时讨论的功能, 利用答疑室可以进行小组活动, 也可以进行师生交流, 它的缺点是保存讨论资料不方便。
(三) Email
Email是我们现在答疑和发送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 辅导教师在解答一些综合题或发送参考资料时经常使用Email, 它的优点就是可以打包一次性发送很多学习参考资料, 并方便学生保存, 它的缺点就是教师是定期打开邮箱, 不一定能即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四) QQ及QQ群
QQ是现在普遍被采用的聊天工具, 普及性很高, 把它作为解答学生问题的一种手段,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它的优点就是及时、方便, 特别是建立的QQ群, 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辅导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而且同学们不但能看到教师对自己提出问题的解答, 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的问题和教师的解答, 让学生在聊天中就解决了问题, 也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而它的缺点是, 不便于对一些综合题的解答, 也不便于保存、整理聊天内容。
在实践中重视学生的自学环节, 特别是学生与教师在自学环节的交流, 这样教师在导学环节才能有的放矢的安排导学课, 而且自学是学生主动去学知识, 这样接受的效果要比被动地听教师讲好, 所以我们采用多种手段与学生保持联系, 进行沟通, 及时解决学生自学环节遇到的问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加深了师生感情, 方便了学生学习。
二、授课环节
针对学生在自学环节提出的问题, 以及大纲中的重、难点, 为弥补学生自学的不足, 特别是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定期为学生开设辅导课。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多, 辅导课学时有限, 所以要求教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 认真进行辅导课教学设计, 真正发挥辅导课的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授课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讲述法、演示法、“情境式”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同时运用多种媒体, 结合网络,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情境式”教学中,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会计报表单元的讲授中, 教师用真实的某企业会计报表向学生做演示, 同时教师又把上市公司在网上公布的对外呈报的会计报表, 利用大屏幕投影仪和计算机网络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会计报表。
因为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经常与会计分录结合作为最后的一道综合题, 而且在考试中占有分值较大, 所以在导学课上, 我们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 以往年考题为例做案例分析, 利用大屏幕投影仪、计算机网络、CAI课件、电视录像等媒体和学生一同分析完成。这样既综合了以前所学的会计循环的内容, 又让学生了解到这部分考试的形式, 并对会计知识又有了一次系统的整合, 这种教学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考核环节
(一) 自检、自测环节
自检自测是学生通过课程自检自测题、网上测试、网上作业等, 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了解和评价的过程。通过自检自测, 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予以解决。笔者在双鸭山电大在线平台上放置了章节练习题和期末复习题, 供学生进行自检自测, 进行自我考核, 同时还要求学生到省电大及中央电大在线平台上利用各责任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编写的自检自测题进行考核。
(二) 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含义应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测评, 或者是对学习者学习课程的阶段性考核。其根本目的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指导教学, 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础会计学》的形成性考核是通过《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小组学习、网上学习、集中学习这几项进行的, 重点是作业册和网上学习, 两项分值占到80%, 网上学习根据学生上网时间、掌握媒体程度和学习效果给出分数, 以督促学生经常上网学习, 通过过程考核既可以督促学习者的学习, 了解学习者的阶段性学习情况, 以便对学习者进行个别化辅导或指导, 同时, 也可以防止学习者在期末突击应试的作法, 减轻期末考试对学习者的压力。
(三) 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是检验学生对一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及市电大在电大在线平台上都建有期末复习大纲、复习指导、考前指导、考前练兵等资源, 它能帮助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顺利完成终结性考核。《基础会计学》课程考核是对学生的基础会计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评价, 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种考核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巩固知识的过程。
四、学习效果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使学生从以前的学会基础会计转变为现在的会学基础会计。网络的利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真正让学生自己处于中心地位, 同时又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挥网络的作用, 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 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了教学效果, 双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会计学》2007秋和2008春学员的及格率都达到了95%以上, 并且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利用网络进行《基础会计学》教学的应用还是刚刚开展, 研究的还不够深入, 应用的还不够全面, 还有许多需要探讨和研究的方面, 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 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更好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摘要:在信息时代, 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 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标致已经深入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去进行教学, 如何利用新的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是当前我们教学中遇到的新的课题。《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利用网络资源强化自学环节、授课环节、考核环节的教学, 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行为,实例
参考文献
[1]章国英, 胡继岳.基于web网络教学的教师行为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21) .
[2]田海峰.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3) .
[3]柳华.简论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变革的促动[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5) .
[4]李殷哲.网络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探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浅析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 第9篇
一、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 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然而网络信息资源的现状也不尽如人意, 海量化的信息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学生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 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上网后东看西看, 走马观花式地浏览, 不免会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虚度时光。所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信息资源极大丰富, 学习效率却极端低下。因此, 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就成了茫茫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主题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导航者, 教师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 应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逐步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以网络教学为依托, 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 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上网, 是为能力学习。基本流程可以这样安排: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 确定学习的起点, 选择或真实性的或问题性的或虚拟性的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 在协商会话交流后完成意义的构建。其次,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一定原则, 使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个性色彩和创造性及生产性, 学生能在协商合作之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就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通过课堂的调控组织使学生能够在利用网络创设的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生动活泼地获得发展。
三、协作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 然而网络教学中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无限的相关知识, 并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媒体三者关系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化, 使教师在课堂上能真正成为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者。协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在网络协作教学中, 学习者的参与和自主学习是协作过程的中枢,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教师的帮助、指导、辅助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承担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的角色, 因此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明显的。如何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 这也是协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 教师首先应组织引导学生个体根据其兴趣或任务分好组, 并提出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 然后各小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组内协商对话, 分配任务, 通过一定时间的网络搜索、独立探索后, 在讨论中交流信息, 有时展开辩论、竞争, 有时又结成伙伴, 协同一致, 有时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形式不一, 但都能起到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后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沟通, 和谐了教学氛围, 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的辅导者
在网络环境下,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课, 而是指导、答疑解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学生学习进度不同, 使用的课件可能也不一样, 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极为广泛, 接触的东西多了, 疑问自然也更多, 作为教师, 要能随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1. 辅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 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又以其开放性、非线性的信息资源组织形式和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为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式学习。然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指引和帮助。教师的辅导作用体现在首先要提出问题, 为学生指出探索的方向。教师有目的地“扶”能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 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 辅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学生在有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往往要展开一定时间的网络搜索、独立探索的阶段, 这一阶段也正是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阶段, 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决定该学习什么, 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可以决定学习的进度。这一阶段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 教师要敢于放手,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同时教师通过网络的交互平台对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以不同的帮助和鼓励, 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唤醒其内在动力, 增强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使他们找到获取信息的方法, 初步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论教师如何应对网络教学的挑战 第10篇
面对网络时代对教育的挑战, 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具有了新的特征, 这些都呼唤着教师进行角色深层次的重塑和转变。教师面对网络时代的新挑战应该是辨证式的选择, 既不放弃自己的原有角色, 也不固守不变, 对网络技术既不盲目崇拜, 也不盲目排斥, 应不断地向网络中的权威挑战, 整合新的角色, 重建教师角色体系。综合比较面对网络时代教育的革新, 教师应有以下几方面的角色转变。
一、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向人际关系专家转变。网络时代中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革新了人际交往的渠道, 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相应地变得平等化、多样化。但这种平等的交流都是以“人机”的形式进行的, 很容易造成认知的缺乏、情感的缺失。对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高超的教育艺术、渊博的专业知识、优良的人格魅力, 而使自己成为人际交流的专家, 在网络交互中构筑以情感沟通、心智交流为核心的教学交流形式。
具体而言, 教师首先应树立新的师生观, 改变传统教育中“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 构建教学双重主体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其次, 教师应能随时进行角色互换, 通过扮演学生的角色, 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 为自己营造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 以便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融洽的状态。再次, 教师应具备调控交往的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真实的感情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理解、信任, 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二、由知识文化的传授者向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转变。教师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帮助学生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 教师已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信息的权威者、唯一的转播者, 网络大量的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 这使得教师的“讲”的过程大大减少, 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 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性情感, 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 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自己, 发展自己。
三、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向学生未来生活设计者转变。网络时代的到来, 学习对于生活不再仅仅是一个先行准备阶段, 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习的范围扩大了, 成为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学习的目标, 也不再仅仅是获取现成的知识, 而是为了掌握各种技能, 培养发展包括生存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 学会生存, 学会关心。因此, 教师不能仅仅扮演知识学习的指导者, 而应努力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与学生一道, 共创美好的未来。
网络时代的教学也大大促使了教师在职能上的变化, 网络教学不再以转播知识为主, 而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在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创造新的学习方式, 教师必须根据网络特点考虑、设计教学活动, 而不是将传统的教学活动搬上网。
首先, 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应, 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使得一些虚假的知识信息具有蒙蔽性, 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这样, 教师对网上信息的选择和判断至关重要, 应具备相关的汲取、鉴别、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够准确及时地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所需地知识信息, 以最会的速度搜罗自己需要的资料。
其次, 一专多能的教师是保障网络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 它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教师一专多能成为必然。教师应具备网络学习的顾问咨询能力, 凭借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感觉, 给予学生咨询帮助, 选择网上学校, 并且熟悉网络教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应具备教学项目管理能力, 教师只有既熟悉传统的教学运行方式, 又有较强的网络技术背景, 这样才能从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到管理、运营这一模式。应具备一定程序开发能力, 好的教学创意要通过程序设计开发人员的工作来实现, 对教学项目有深刻理解的教师, 很好地将教学项目通过程序在网上加以实现, 这在网络组织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主要性。
再次, 崭新的教学技能的出现, 许多传统的精华在网络面前黯然失色。微机操作、课件制作和科研能力将取代原有的教师基本功, 成为重要的教学技能。其中网络技能尤为重要, 这是判别、接触和使用网络信息的基本能力。人们的一些固有惯性思维还会阻止这些观念的转变, 只有那些有心的、有创新意识、肯思考学习的教师才能抓住机遇, 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中获得极大发展。
总之, 网络教学是从事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活动, 在未来的网络组织中, 这类活动是增值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网络教学对教育的冲击力如同网络对其他行业的冲击力一样大。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网络教学的挑战, 但同时也将获得机遇。决战, 在信息时代, 但愿在网络教学设施全面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时, 教师都已经有所准备。
参考文献
《网络教学中的老师形象与职能转变》
教师教学网络平台 第11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课程设置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为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业务素质,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益。然而,广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缺乏系统提高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时间和机会,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惠及每一位教师,教师大规模的外出学习也难以实现。利用校本教研方式——教学案例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简易、实用的教研形式,是有效拓展教师教学视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一、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
我校现有英语教师26人,其中80年代参加工作、经过短期英语培训上岗的老教师6人,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80后青年教师11人,他们经过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基于我校英语师资水平现状,我们采取了以老带少、以少促老的研讨方式,每个年级备课组老中青相结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主动查找资料、探索教法、制作课件,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和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料。我们同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对某一教学案例共同研究、探讨,相互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案例研究,研究出了一个个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1]:“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
试卷讲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维、提高能力。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学生双基,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要做大量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应试练习,高效、高质量的讲评课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我们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在试卷讲评中按顺序逐题讲解、分析,讲评一份试卷或一套练习题动辄要花费两三节课时,效果虽好但费时太多。因此,我们以“如何讲评试卷更有效”为教学案例展开研究,根据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特点,遵循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院“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经过多次听课、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了“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我们利用这一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课前延伸,分析考情。在讲评前,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或合作交流,互查互助互补。教师认真研究试卷,分析考情,统计出错率,找出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选择讲评题目。
二是课内探究,精讲点拨。教师在通览试卷、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抓住重点、难点讲典型。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把握全局,将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精选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出错率高的典型题目上并重点分析、讲解、点拨。对学生已会的题目干脆不讲;对较难的题目或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鼓励、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对学生合作研究仍解决不了的题目,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讲解,帮助学生对错误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再辅以相应的练习,讲解正确思路,耐心点拨启发,直至学生豁然开朗。
三是课后拓展,精练提升。精练是讲评的拓展延续,是根据试卷讲评反馈的情况进行的矫正补偿,是巩固讲评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二、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对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沾沾自喜而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对一名教师来说,用自己的教学案例初步研究成果完成教学任务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体会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对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的反思。课后,大家再次坐在一起,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体会和想法,或是听完一节课,听课者说一说对执教者在课堂中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评价。然后根据学情主动对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进行反复研讨,及时调整、整合、增减研究成果内容,进行再度设计,形成一个个相对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使其对指导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围绕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促使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使我们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更完善、更科学。
案例[2]: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
音标教学有助于学生识记单词,是得力的英语学习工具。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规范发音,自己学会拼读单词,这将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然而,初一新生虽然经过小学英语学习,但有不少学生到初一后仍未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律,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出现见词不会拼读,背单词靠死背单词字母顺序,甚至为了记单词读音给单词加注汉字或汉语拼音的现象,使得单词读不准,记不住。随着学习的深入,记不住的单词越来越多,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最终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落伍,两极分化随之产生。因此,我们把“初一如何进行有效的音标教学”作为教学案例研究,历经5年的反复研讨,“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日臻完善,在近几年的初一音标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案例,分别获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创新成功案例金点子奖和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是规范字母读音,为学习音标奠定基础。正确的字母读音是学好音标的基础,引导学生反复听英语字母录音、唱英语字母歌,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字母读音,为下一步学习音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按所含元音音素把字母分类教学音标。引导学生找出26个英语字母分别含有的元音音素,然后把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归类;利用“除辅音学元音”的方法,把元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学会认读元音音标。
三是利用英语字母注音教学音标。分别给26个英语字母加注音标,引导学生反复听、读。利用“除元音学辅音”的方法,把16个辅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引导学生学习以上音标。因为学生已经会读字母,个别音标忘记了读音也可以根据字母读音推出该音标的读音,使得学生可以较快掌握以上音标。
四是根据单词注音教学音标。摘录小学课本中的简单易读的单词并注音,把26个字母中未包含的音素从摘录的音标词中分别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完整地学习48个英语音标。帮助学生将音标和单词字母的排列对照比较,了解主要的字母、字母组合及其读音规则,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拼读音标词,尽量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单词,培养学生的拼读及记忆单词的能力。
五是从理论上讲解、归纳,系统地学习音标知识。在学习以上音标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48个音标编成相应组进行教学,如把辅音按清、浊对应教学,把元音按单、双元音分组教学等;指导学生初步分清元音与辅音、长元音与短元音、单元音与双元音、清辅音与浊辅音,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
三、在探讨、反思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
几年来,我们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管理经验、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较标准的口语及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多年的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强、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教学案例研究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长期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研究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学案例研究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描述、分析,既可以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科学合理,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案例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从“被教研”走向了教研自觉之路。在教学案例研究初期,教研活动还没有引起一线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为了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安排的教育教学案例与论文征集、课题立项、推选优质课及教学能手等任务,学校领导不得不指令性地安排某几位教师完成;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善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临近晋级评优,不得不冥思苦想,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出几篇毫无新意的文章,或在一些非正规的报刊上发表几篇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所谓教育教学论文。这种被动的功利性的教研形式,不但损坏了教师的自身形象,也使教研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教学案例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研意识逐渐由懵懂走向成熟: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博客,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成功案例、教育叙事、教研论文,积极申请研究课题等等,教育教学研究逐渐成为了我们的自觉行为。几年来,我们把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加工、润色、升华,成为我们的一己之见,以论文的形式在省、国家级报刊发表,有的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教学案例研究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教学问题的敏锐性方面。广大教师长期处于教学一线,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和与考试以及导入新课、组织教学、板书设计、设问提问、课后反思等都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其中就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待于教师的发现和挖掘。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案例研究,教师的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在教学过程中渐渐地开始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追问课题。此外,教师的问题意识还体现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教师参与教学案例研究,需要对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感悟、体会、观点和思考等记录下来,认真总结、科学分析,既归纳亮点,寻找精彩,又坦言不足,正视失误,使我们对教学问题认识得更深刻,解决得更恰当;或与其他教师一起研讨,在交流中获得启迪,产生对问题的新认识,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就是在这种自我分析、互相研讨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得到提高。
几年来,在一次次的学习交流与研讨中,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远大;在一次次的教学反思与案例分析中,我们的思维更加缜密、灵动。每一位教师都不知不觉地在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学实践、教研意识、问题意识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教师教学网络平台 第12篇
一、教师网络教学空间的发展现状
网络教学空间属于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兴起的全新教学服务形式, 属于网络教学过程中面向个性方向发展的重要结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 使得个性化服务已经进入到了方方面面。校园数字化发展中, 需要进一步结合当前网络技术手段的优势, 并不断创新理念, 我国教育部更加已经对“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当前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关键和重点。
空间教育技术结合了云空间形成的各类型的教育行为的总和。目前, 网络教学空间在教学中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 结合当前阶段网络信息平台沟通完成教师网络教学空间的搭建;
(二) 结合超星泛雅平台以及相关教育专题研究网络平台情况为教师形成专门性空间平台提供免费服务;
(三) 教师本人也可以通过购买相关服务空间的方式辅助搭建;
(四) 政府教育部门以及相关学校彼此形成了专业性免费的平台, 并能够为教师以及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具有一定的帮助;
(五) 通过借助教育云的方式结合学校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难题。
结合前述中情况可以知道, 职业院校已重视关于教师网络空间教学方面的建设。结合对相关教育成果的分析可知, 网络教学空间主要应用在教学等各项工作之中, 本研究中有所侧重, 目的是为了能够对个人空间建设的发展提供帮助, 同时, 在进行网络空间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实用性、专业性、时效性以及互动性的原则。
二、教师网络教学空间的应用分析
网络空间技术下的教学研究属于当前阶段数字化教学建设的新方向,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 优化教学过程,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一) 结合空间优势, 完善教学资源
结合教师网络空间情况, 对原创以及搜集的各类教学资源完成必要的分类, 并通过及时上传的方式努力构建丰富性较强的资源库。同时, 也对教学资源教研工作开展提供帮助;从三个方面加强:第一, 增强信息资源综合存储功能, 个人空间本质上看就是一种较为强大的信息存储资源库。但是, 其已经突破了传统媒体形式的资源储备方式与结构, 属于是对资源存储的一种创新和革命。第二, 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课堂资源方面的综合建设, 从教学深度以及广度给予支撑。第三, 有助于实现教师个人资源方面的管理与整合。
(二) 利用空间资源, 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也需要结合网络空间资源优势进行建设, 并能够对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帮助。网络空间教学方法已经打破了传统结构中的时空局限条件, 并能够直接贯穿于教学行为的始末, 充分利用空间能有效提升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的实际效率。课前结合空间进行教学准备工作, 师生互动交流因材施教;课后学生根据上课学习情况查漏补缺, 不会的知识可以重新温故。更重要的是, 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达到资源共享, 研究本领域最新前沿动态、课题进展, 从而促进教师之间学术交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结合网络空间技术下的教学研究属于当前阶段进行数字化教学建设的新方向, 整合相关资源优势, 在教师网络空间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使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将信息化教学融入课堂, 完成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这也是我国在进行新课题研究方面的主要突破口。
摘要:网络教学空间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新技术应用形式, 具有良好服务功能。当前阶段, 网络空间开发与建设的技术基础较为发达, 本研究主要对教学空间发展的现状及应用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教师教学空间中的功能及主要逻辑结构情况,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数字化,教师,网络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岩松.基于网络空间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设想与应用策略——中医康复实训教学在世界大学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实践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2:96-98.
[2]王世曾.基于网络教研备课平台的教师个人空间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1:140-142.
[3]张思, 刘清堂, 黄景修, 武鹏.中小学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影响因素研究——基于UTAUT模型的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 2016, 03:99-106.
[4]王卫东“.互联网+”战略下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的实践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3:55-59.
教师教学网络平台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