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精选14篇)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第1篇

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的示范性教案

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的示范性教案(仅供参考)适用专业、班级:电算会计专业二年级43、44班

具体教学时间:08年7月27日第1、2节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并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核算内容(取得、持有、期末计价、处置等四个环节)、所需设置的账户及帐务处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可能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科学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趣味性,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结合现实中的不良现象,培养其风险意思、诚信、守法意识。

二、教学重点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各环节(取得、持有、期末计价、处置)的理解与帐务处理。

三、教学难点

对公允价值计价原则的理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价时的帐务处理。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

2、案例演示法

3、情景创设、角色模拟法

4、任务型教学方法

5、探究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导入课题

首先通过询问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悬挂展示从网上下载的“特变电工”日K线图等导入课题。

第二步:组织教学

结合引导大家怎样观看股票日K线图,简单介绍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和主要教学程序等。

第三步:实施新课教学

注意:教与学紧密结合,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再次明确课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完善,老师在旁边做适当引导,尤其关注那些参与意识较弱的同学和讨论不够热烈的小组。同时鼓励不同观点,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由各大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记录、汇总、归纳本组讨论的结论,分别上报老师或者直接写在黑板上。

3、老师指导、突破重点、难点:

⑴由老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完善,并着重解释新旧准则区别的原因。

⑵老师介绍主要的帐户设置,着重强调帐户的性质、结构及核算内容。

⑶老师展示案例——设置问题——解答问题(进行帐务处理)——提出新的探究型的问题。

⑷课堂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在网上下载的日K线图所提供的数据,虚拟一次炒股经历,并进行帐务处理。第四步:课堂总结与答疑

1、引导学生自我总结(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情感与道德的培养、课堂管理与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的评价等)2、鼓励学生提问

第五步:布置作业(两个方面)

1、复习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练习债券投资业务的帐务处理

2、预习准备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应收票据”指的是什么票据?有何特征?与其他货币资金有何区别?核算内容有哪些?

六、教学内容: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通过新旧准则比较以加深理解与记忆):

旧准则之短期投资是指企业为了提高货币资金的效益,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所进行的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能够随时变现的证券投资。

新准则之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能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卷、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区别:前者注重的是该项资产的外在特征,是形式;后者注重的是持有该项资产的目的,是实质。

原因分析:很显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本身所具有的与投机并存、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的特征,已使得证券投资业务变得空前繁荣、热闹。这一时期企业的证券投资业务显然已经不再仅仅是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也不一定持有的期限会较短(有时可能与愿望相反),而且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投资的目的不同。可以这样说,短期投资更像是投机,只有长期投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与现时的证券投资业务更贴切,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一)新旧准则在核算上的区别:

1、取得时的核算:

旧准则之短期投资:按取得时所发生的全部实际支出计量(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以现金购入为例,其入账价值=买价+相关税费-应收股利或利息(指已宣告发放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应收股利或利息。

新准则之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市价)计量(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价的原则)。在取得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相关税费作为一种投资的代价(即投资损失)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买价-应收股利或利息(同上,已包含在买价中)=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相关税费-应收股利或利息

二者比较:旧准则交表面上看符合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但实际上却高估了资产价值,将费用资本化了,因为股票并不因为支付的相关税费越多价值就越大,税费的支付也不会为以后期间带来经济效益(收益性支出)。而且取得有价证券时所支付的相关税费与取得实物资产(如存货)时所支付的相关税费是不同的,前者并不能使得该项资产增值,而后者却可以使得该项资产增值。新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优点是更具有横向可比性,更客观,更谨慎。

2、持有期间的核算:

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分期付息的债券投资已到付息期)时:旧准则认为投资期限短,该股利或利息一般都是投资前盈余的分配,所以不能确认投资收益,而应作为成本的收回,抵减初始投资成本。新准则将其确认为收益,很显然,在取得该项投资之前与之后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对于取得时的市价的影响是不同的,此其一;其二:市价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决定的,而且受市场供求规律调节,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该股利或利息是投资前盈余的分配,就应作为成本的收回,抵减初始投资成本,这样做既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也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在此处二者都遵循了简化核算的原则,但新准则更多的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确认成本与收益,旧准则更多的站在被投资企业的角度分析确认成本与收益。

3期末计价的核算:

旧准则要求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价,新准则要求期末按公允价值(市价)计价。前者更谨慎,但是却会导致不同的企业所持有的同一种有价证券其计价标准不同,甚至导致同一个企业所持有有的同一种有价证券也因购入时间不同其计价标准不同,其价格也不同。在同一个时点上不论谁持有的同一种有价证券,其价值肯定应该是相同的,因此就准则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后者更客观更接近现实的资产价格也更可比,但是却有可能因此高估了未实现的投资收益(当期末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时)和资产(为了避免误导信息使用者,要求在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新会计准则同时要求在附注中对该项资产进行充分披露。

4、处置时的核算:

新旧准则的帐务处理基本相同。都是按实际收到的价款与该项被处置资产的帐面余额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但是,新准则同时还规定,要将该项资产期末计价时所确认的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为“投资收益”。

(二)主要帐户设置:

交易性金融资产

贷 ⑴取得时的公允

⑴期末公允价值 价值⑵ 期末公允

低于帐面余额时 价值高于原帐面

调减的价值 余额时调增价值

⑵处置时冲销的账

面余额 余额:期末持有该项

资产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⑴期末公允价值

⑴期末公允价值 低于账面余额

高于账面余额 时的投资损失

时的投资收益 ⑵处置时或期末

⑵处置时或期末 结转的价值变动

结转的价值变动

净收益

净损失

(此账户期末无余额)

▲其他帐户:投资收益、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

(三)、案例演示:

(按新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的帐务处理举例)案例:06年7月1日,甲公司以交易为目的购入某公司股票10000股,成交价12.2元/股,相关税费率1%,该公司已于6月25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0.1元/股,于7月10日支付。12月31日 该股票公允价值为10.5元/股,07年6月25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0.15元/股(于7月10日支付),6月30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13.15元/股,9月25日公司已17.50元/股转让该股全部股票,相关税费率1%。帐务处理如下:

⑴06年7月1日取得时:

⑵7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121000

借:其他货币资金 1000 投资收益1220

贷:应收股利 1000 应收股利 1000

⑷07年6月25日该公司 贷:其他货币资金 123220

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⑶12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价时:

借: 应收股利 15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6000

贷:投资收益 1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16000

⑹7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时:

同时,将损益类账户结转利润:

借:其他货币资金 1500 借:本年利润16000

贷:应收股利 1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6000

⑺07年9月25日全部转让时:

⑸07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价时:借:其他货币资金 173250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 26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131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6500

投资收益 41750 同时,将损益类账户结转利润:

同时,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65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500

贷:本年利润26500

贷:投资收益 10500

(四)、探究性问题及讨论:

问题一: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价时该资产的帐面余额或公允价值应该考虑是否均包含已宣告发放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支付的利息,意思是说要么都包含要么都不包含,否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帐面余额将明显不对称,无可比性。

因此07年 6月30日 以公允价值计价时的处理应该为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

2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5000;

问题二: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时,该资产帐面余额与期末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帐户,实为未实现的投资收益或损失(递延收益或递延损失)。该损益应等到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才真正实现。所以在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帐户,表示这部分损益已经真正实现。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个损益类帐户,损益类账户期末都结转“本年利润”,即该帐户没有余额,所以在处置是不可能结转“投资收益”,此一矛盾应如何解决,方法一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帐户期末不结转“本年利润”,理由是其损益并未真正实现,不能因此增减以实现的利润,可考虑在利润表本年净利润项目下单设一栏反映此未实现收益或损失,并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方法二是: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不再要求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理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无余额,无法再行结转,前者更合理。

(五)课堂练习:

根据“特变电工”股票的日K线图,自己虚拟一次炒股经历,并对其进行核算(要求自选买入点、买入数量、宣告分红日、发放红利日、发放红利的方式、卖出点等,且不得雷同)

七、课堂总结与答疑(略)

八、布置作业(略)

说明:

辅助教材:07年以前的旧教材

自制教具:网上下载的“特变电工”日K线图 课时分配:

1、导入 课题

3-5 分钟

3、新课 教学

60-70 分钟

5、总结 与答疑

5-10 分钟

2、组织 教学

3-5 分钟

4、课堂 练习

10-15 分钟

6、布置 作业

3-5 分钟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第2篇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企业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本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含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收益(购买时支付的手续费)

贷:银行存款

②持有期间,收到买价中包含的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应收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③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余额,则: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余额,则做相反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则: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损失,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有贷方

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有借方余额:

借: 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例】甲公司2007年5月10日从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万股准备短期持有,以银行存款支付投资款458 000元,其中含有3000元相关交易费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455 000

投资收益3 000

贷:银行存款458 000

2007年9月1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4 000

贷:投资收益4 000

同时:

借:银行存款4 000

贷:应收股利4 000

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5元/股,编

制会计分录如下:(期末以公允价值计价)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5 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5 000

2008年6月18日,甲公司将所持的乙公司的股票出售,共收取款项520 000元。甲公司出售的乙公司股票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20 000-500 000

=20 000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20 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55 000

——公允价值变动 45 000

投资收益20 000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5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第3篇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 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准备随时变现或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具有容易变现、持有期限短、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等特点。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所谓新增的外部费用, 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根据现行规定,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会计处理上应将交易费用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笔者认为, 这样处理欠妥。主要原因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都是将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成本, 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属金融资产, 只是持有目的不同, 会计处理上不应存在差异。更为重要的是, 与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相比较, 将交易费用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成本的做法对企业的总投资收益没有影响, 而且保证了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务处理的一致性, 操作起来更为简单、方便。因此, 笔者建议,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宜计入其初始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第4篇

摘 要 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处置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得转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產。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1.取得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时——现金股利和利息

(1)收到买价中包含的股利/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2)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3.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余额(双方向的调整)

(1)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处置时

(1)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2)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

例12010年5月,甲公司以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手续费5万元。2010年6月30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1元;2010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1元;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至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每股市价为12元,2011年1月3日甲公司以1300万元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假定甲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要求:编制上述经纪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1)2010年5月取得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 000

投资收益5

贷:银行存款1 005

(2)2010年6 月30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3)2010年8月10日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100

贷:投资收益100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股利 100

(4)2010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5)2011年1月3日

借:银行存款1 3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公允价值变动200

投资收益1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贷:投资收益2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产生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1.取得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2.期末计量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4.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例2仍以例1资料为例,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条件不变,要求:编制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1)2010年5月取得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 005

贷:银行存款1 005

(2)2010年6月30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95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5

(3)2010年8月10日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 100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股利 100

(4)2010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5)2011年1月3日

借:银行存款1 3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 005

——公允价值变动195

投资收益1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95

贷:投资收益195

三、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时的账务处理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为:

1.相同点

(1)取得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按公允价值计量。

(2)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都按公允价值计量。

(3)处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都计入投资收益,将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都转入投资收益。

2.不同点

(1)取得时,对交易费用的处理不同。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而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交易费用计入取得成本。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处置时,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产生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张志凤.会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4]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 第5篇

投资收益(损失的话记借方,收益的话记贷方)

同时,如果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减少(即你拿着东西的这段期间东西的价值贬值)的话,需要同时做这个会计分录,反之亦然。

借(或贷):投资收益

贷(或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出售时收到的价款-初始入账金额

知识点讲述到这,接下来大家做题看看理解了吗?

三、小试牛刀

例:甲公司将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3000万元,出售前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800万元(其中成本2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3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A、200 B、-200

C、500 D、-500

【公布答案】

C 投资收益=出售时得到的价款初始入账金额=30002500=500

知道答案了,豆哥再跟大家一起列个会计分录: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 第6篇

一、本科目核算公司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

资产的公允价值。

公司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在本科目核算;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进行

明细核算。

三、主要账务处理。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

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借: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同时,建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作用 第7篇

投资收益(倒挤认定,损失记借方,收益记贷方)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净贬值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探究 第8篇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企业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并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等进行明细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其中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主要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但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例1:2008年4月10日,某公司按每股3.2元的价格购入A公司的每股面值1元的股票5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支付交易费用500元。其账务处理如下:

例2:2008年3月25日,某股份有限公司按每股5.2元的价格购入B公司每股面值1元的股票1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支付交易费用800元。股票购买价格中包含每股0.2元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该现金股利于2008年4月20日发放。其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股票时:

收到发放的现金股利时: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

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资产负债表日,投资企业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面值和票面利率计提利息时,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上列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例3:接例1资料,2008年8月25日,A公司宣告2008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3元,并于2008年9月20日发放。该公司持有A公司股票5000股,其账务处理如下:

2008年8月2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是指采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以此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程序。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最初取得时是按公允价值入账的,反映了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际成本,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不断变化的,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则代表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时可变现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应该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例4:某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对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8年6月30日,该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和当日公允价值资料见下表:

2008年6月30日

根据资料,该公司2008年6月30日的会计处理如下: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会计问题是正确确认处置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是指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的价款减去所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后的差额。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加上或减去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后的金额。如果在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尚未收回,还应先从处置价款中扣除该部分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之后确认处置损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应确认为处置当期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例5:接例1和例4资料,2008年10月20日,该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股票售出,实际收到出售价款15000元。股票售出日,A公司股票账面价值14500元,其中成本16000元,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500元。其账务处理如下:

处置损益=15000-14500=500元

例6:接例2和例4资料。2008年9月10日,该公司持有的B公司股票售出,实际收到出售价款65000元。出售日,B公司股票账面价值67000元,其中成本50000元,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000元。其账务处理如下: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第9篇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调整期,企业为应对改革谋取更大的利益,普遍将空闲的资金用于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于在活跃市场上能获取可靠报价的金融资产,主要可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两者在分类后会计处理会大不相同,所以最终对财务报告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交易性经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方面的区别,主要从持有的意图,初始的确认,重分类处理、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准备处理等四方面做出对比和浅析。

一、 持有目的不同

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其持有的目的不是十分明确,且持有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的短期性的金融资产。另外,在2014年修订过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将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及重大影响原归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性投资现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虽然两者都是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金融资产,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没有交易性金融资产那么明确的持有目的及持有期限。

二、 初始确认不同

由于对相关交易费用的处理存在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入账时的成本组成有较大区别。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成本确认时,准则要求应当按公允价值入账,相关的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而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以其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的之和入账。另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在权益工具和债权工具两种划分,两种类型的投资入账成本确认也不尽相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其成本就是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的总和。而可供出售债券工具因市场普遍存在折溢价发行,其入账成本即为债券的面值。两种金融资产初始确认会计处理具体差异见以下分录:

三、 重分类处理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只要金融资产的分类被确认后,除开满足规定的条件,不然不能够随意的变更。其中之一就是,若企业在某项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就不能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并且其他金融资产同样不能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不存在相互重分类的可能。而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的金额占出售前总额较大时,将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企业上,企业才可以把剩余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的持有至到期。便对重分类的时候更加具体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四、 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准备处理不同

根据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形成的最终收益和损失,除了外币金融资产交易的这种形式外,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科目中的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时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因交易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避免了减值问题的产生。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有证据表明有可能存在减值,应计提减值损失准备。

对于已经确认减值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之后的会计期间里,若减值迹象已经消失,则应以原计提的减值准备为限在该年度内转回。若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则转回至“其他综合收益”,即: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其他综合收益

若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债券工具,则转回时应当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即: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五、 不同会计处理的影响分析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不小的差异,因此,企业对这两种金融资产的划分会对企业最终的财务报告及所得税会计处理产生不小的影响。首先,在财务报告中,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的目的是随时变现,因此其流动性较强,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中列示。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持有时间较长,流动性较弱,因此最终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资产区域中。从财务分析角度考虑,以上在报表中列示的区别会影响流动比率,这样一定程度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即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资产总额会上升,流动比率也相对提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得到提升,对债权人的信心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效果相反。其次,虽然两者在终止确认时都会将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但持有期间内的公允价值变动因分别计入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在所得税会计处理环节,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在税法上都不予以确认。所以因账面大于计税基础,两者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都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转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要转入其他综合收益。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阎磊,马广奇.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1(8中):63-64

[2] 杜薇,卜华.浅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11(8上):64-66

[3] 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15年版[M].立信出版社,2015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第10篇

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通常情况下,这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表里如一”,在过去的准则下,几乎不会有企业或者财务人士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产生困惑。

随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发布,交易性金融资产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可以这么说,别看名字叫做“交易性”,实际上与这项资产“是否用于交易”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金融资产被分为三类,即: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英文简称“AC”。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英文简称“FVTPL”。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英文简称“FVOCI”。

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反映企业分类为FVTPL的金融资产,其常见的特征有:

1. 合同现金流量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特征。

2. 符合“本金加利息”的特征,且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出售”、“交易”等为目标。

能否举例说明,哪些金融资产可能被列报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呢?

股票。股票的合同现金流量源自股利分配以及其清算时获得剩余收益,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不考虑其他条件,通常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基金类理财产品。常见的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或混合基金类理财产品,通常投资于动态管理的基础资产组合,投资者所取得的现金流量与基础资产的营运和管理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通常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除按一般债权收本金、收利息外,还嵌入了一项转股权。转股权会产生基于其他因素变动的不确定性,使得可转债从整体上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通常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第11篇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时,计量属性都是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以公允价值作为这两类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是为了反映该类金融资产相关市场变量变化对其价值的影响,把该类金融资产和市场紧密的结合。

(2)在取得金融资产的时候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或股息,都单独通过应收项目来核算。

在取得金融资产的过程中,如果初始取得价款中包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或股息,都要将这部分利息或股息单独通过“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来反映。

(3)金融资产持有过程中,确认的应收股利或利息都计入了当期的投资收益。

这两类金融资产,在持有的过程中,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确认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的,都要在当期通过“投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4)在资产负债表日两类金融资产都要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

这两类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都要将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如果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要根据公允价值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以便把金融资产更加紧密的和市场结合起来,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变动。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三个会计处理 第12篇

①12月5日购入股票100万元,发生相关手续费、税金0.2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投资收益 0.2

贷:银行存款 100.2

这里要将发生的发生相关手续费、税金0.2万元计入投资收益借方。

2、持有期间:

②20末,该股票收盘价为108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

期间要将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8万元(或损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还不是投资收益)。

3、处置(出售)时:

③1月15日出售收到11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1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公允价值变动 8

投资收益 2

这里要将实际收到的存款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包括二级科目)的账面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④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

贷:投资收益 8

同时,要将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万元确认为投资损益。

所以,第一个是确认出售时的账面投资收益;第二个是将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原到投资收益;最终,该笔投资收益(累计损益)=8+2-0.2=9.8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三个会计处理]

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思考 第13篇

一、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定义的理解

在对定义的把握分析上,交易性金融资产要与短期投资着重区别分析。“短期投资”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其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且近期准备出售的债券、股票、基金等。从定义上分析,短期投资的定义仅仅是注重资产的外部特征,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持有意图和准备持有的期限上进行划分并对其进行定义的,但是这样并不能真实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强调的是资产的交易目的和经济实质,注重描述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并尽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分类保持一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本身所具有的投机性、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使得证券市场更加繁荣和热闹。这一时期投资业务的分类显然不能够简单地用持有期限的长短来区分,所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更能如实反映资产的特征,更能与现时的证券业务相贴切,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应分清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不同。二者在定义上的区别在于持有意图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意图明确,持有时间短,是为了短期之内进行交易,赚取差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和持有时间都不明确。

二、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分析

首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性”特征为其奠定了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是长期持有,仅仅是为了交易,一旦有交易机会就会把该项资产卖出。证券市场瞬息万变,能够充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必定是容易变现的资产,即容易确定其价值。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强调的就是资产的物权流动性和市场流通性,泛指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其次,针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本身的特点,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来反映持有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以此来核算这种其实尚未真正实现却在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下形成的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一个进步,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保证,同时也标志着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第三,引入公允价值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化。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尚未出售,无论价值升高或降低,都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中反映其变化。因此,相比于其他金融资产在期末要进行减值测试,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不计提减值准备,这也是它的特殊性。

三、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一旦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就不能再划分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时,该类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不包括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其他类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则包括了交易费用。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费用不是直接计入初始确认金额,而是计入“投资收益”即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情况在会计处理中很少见。原因在于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时间较短,随时都有出售的可能,如果直接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出售时会影响到当期损益。

(二)购买后持有期间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息的会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购买后持有期间,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确认为投资收益而非冲减其投资成本。

(三)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通过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来处理,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很明显地运用并突出了“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的地位。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具备可靠性和相关性。历史成本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时以初始取得金额计量,在持有期间对其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可以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做到了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兼顾。另外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未实现损益在近期会成为已实现损益,人为调整利润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四)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由此可以看出,在处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账户,同时,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或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账户,这样做在会计处理上略显繁琐,但反而体现企业出售该项金融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真实收益金额。

四、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有很多人提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在会计处理上会虚增企业的利润,笔者认为,新准则的会计处理最终没有影响到利润的金额。因为如果在期末结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就会增加或冲减企业的利润,因此在该项投资处置前公允价值的变化会一直影响企业利润的增减。但事实上,投资的损益并未真正实现,如果在期末就将公允价值的变化确认为现实的损益,会虚增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增加企业的税负负担,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时,这种处理方法也给企业人为地调整账面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余额在处置该项金融资产、在投资的损益实际实现时再予以结转。在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变化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自行调节,并于最终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一并转入当期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第14篇

【摘 要】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本文拟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的方法。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处理 纳税调整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含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可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又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战略投资需要等所作的指定。界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以及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二、 开设的账户

企业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账户,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下按照类别和品种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进行明细核算。

1.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的成本及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贷方登记处置时结转的成本及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核算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该账户借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贷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期末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3. “投资收益”账户,核算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股利或利息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实现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借方登记发生的损失,贷方登记实现的收益。

4. “所得税费用”账户,主要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借方登记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所确认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和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贷方登记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费用以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结转额。

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反映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的价值。该账户借方登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贷方登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该账户借方余额为资产,表示将来可以少交的所得税金额。

6.“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该账户贷方登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借方登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该账户贷方余额为负债,表示将来应交所得税金额。

三、 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不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税法是以取得成本作为计税基础,企业股权投资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不论数额大小,应一律计入投资成本。二是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处理方法不同。会计准则要求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三是处置收益的确认方法不同。会计将公允价值与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税法是将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1.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融资产_____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例1.甲公司2008年4月10日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的股票子1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每股买价10元(其中含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5元),支付相关税费1万元。甲公司会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____成本950000

应收股利____ 乙公司50000

投资收益10000

贷:银行存款1010000

纳税调整:按税法规定,购入股票支付的相关税费1万元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该项股票投资的计税基础为96万元,而账面价值是95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1万元,产生1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25%的所得税税率确认2500元(10000*25%)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00

贷:所得税费用____递延所得税费用2500

2.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作为应收项目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账户,同时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例2.接例1,2008年5月31日,乙公司宣告现金股利每股0.6元,6月10日,甲公司收到上述现金股利。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1)借:应收股利____乙公司60000(2)借:银行存款60000

贷:投资收益60000贷:应收股利___乙公司60000

纳税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形成的是永久性差异,与未来的应纳所得税无关。

3.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按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时,应按二者之间的差额,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确认公允价值上升的收益,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____ 公允价值变动”账户,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按照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分录。同时,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3.接例2,2008年6月30日,乙公司股票每股公允价值12元。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

2008年6月30日该股票公允价值1200000元高于其初始投资成本950000元的差额250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____公允价值变动25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50000

纳税调整:按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由此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950000元,期末账面价值1200000元,其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差额250000元,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按25%的所得税率计算为62500元,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_____递延所得税625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2500

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处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____成本”账户,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____公允价值变动”账户,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账户。同时,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已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科目,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账户。

例4.接上例,2008年10月16日,甲公司将所持有乙公司股票10万股全部出售,每股售价14元,另支付交易费用2万。甲公司应作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138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_____成本950000

______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250000

投资收益180000

同时,借: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250000

贷:投资收益250000

纳税调整:处置后,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都为零,暂时性差异消失,以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应予以转回。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625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00

所得税费用____递延所得税费用60000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基本理论、账务处理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使财会工作者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并执行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

【参考文献】

[1]蒙丽珍等. 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讲解[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

[3]薛东成,龚亮.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8(11)

[4]王安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9)

【作者简介】 石秋丽(1968- ),女,广西都安人,河池职业学院高级讲师;刘冬梅(1969- ),女,山东滕州人,河池职业学院经贸教研室主任,讲师。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精选14篇)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案 第1篇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的示范性教案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的示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