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液范文
甲硝唑液范文(精选4篇)
甲硝唑液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宫腔积脓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3例。对照组年龄48~67岁, 平均年龄 (57.25±0.75) 岁。观察组年龄49~68岁, 平均年龄 (57.24±0.76) 岁。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妇科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 排除阴道淋球菌感染和恶性病变者, 且患者无放疗史, 近期未进行过宫腔操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使用甲硝唑液冲洗宫腔。所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将宫颈充分暴露出来, 在B超的帮助下, 把探针缓缓探入宫颈内部1~2 cm处。如果有阻力感出现, 则需扩张宫颈, 将脓液全部排出。在患者的宫腔内, 置入14号双腔气囊导尿管, 超过子宫峡部, 观察导尿管气囊状态, 在其膨胀之后, 固定导尿管。将导尿管液体腔开口与20 m L的注射器进行连接, 将宫腔内的脓液抽出。在宫腔内注入甲硝唑20~30 ml/次, 回抽后再反复注入, 当抽出的液体呈现无色或透明状态, 且没有异味时, 可停止冲洗。在整个冲洗宫腔的过程之中, 冲洗液的量应当根据宫腔内脓液的量来决定, 并对冲洗时的速度和压力及时进行调整, 1次/d, 持续治疗1周[2]。
对照组使用碘伏液冲洗宫腔, 将0.50%碘伏溶液100 m L加入生理盐水400 m L中, 稀释成0.20%的稀释碘伏溶液, 抽出脓液后, 进行宫腔冲洗, 操作方法同观察组。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当治疗总有效率的数值越高时, 则表示治疗的疗效越好。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宫体压痛完全消失, B超检查宫腔内无异常情况时;有效:患者的疼痛感有所缓解, B超检查宫腔内液性暗区减少2/3以上;无效:患者的宫体疼痛感无任何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 (31/33) , 高于对照组的63.64% (21/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宫腔积脓患者大多为绝经妇女, 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宫体压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坠胀不适以及腰酸背痛等。导致该病症有两大主要因素, 一为脓液生成, 二为颈管狭窄闭锁。绝经后, 妇女的卵巢功能和体内孕激素的水平均会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 除此之外, 患者的阴道和宫颈的功能也会日益衰退, 使阴道的自净功能受到影响, 从而提高发病率[3]。
如果绝经妇女患有子宫内膜炎, 且宫颈管发生堵塞时, 会导致炎性分泌物始终存在于宫腔内, 从而导致宫腔积脓。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会使病情逐渐恶化[4]。以往临床上通常使用碘伏液冲洗宫腔, 不仅疗效较差, 而且疾病复发率较高。经过多次临床实践, 发现在使用头孢噻肟的基础上, 联用甲硝唑液, 对宫腔进行冲洗, 能够取得显著疗效, 改善患者宫体压痛的症状。甲硝唑能够有效抗菌, 对所有厌氧菌都能发挥抑制作用, 且局部药效强, 副作用极少[5]。在冲洗宫腔这个环节, 应当选择熟练度高以及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从而提升冲洗的准确度, 防止出现子宫穿孔破裂的情况。
由于宫腔积脓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 极易导致误诊、漏诊等意外的发生, 所以在诊断过程当中, 应当仔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并对其进行病理检查。除此之外, 疾病的预防也是一大重点, 应当加强对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 使其脑中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并且告知其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比如:保持皮肤干燥、勤换勤洗衣物以及保持外阴清洁等。日常生活中, 应当合理饮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自身的体质和抵抗力[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宫腔积脓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宫腔积脓患者, (P<0.05) 。
综上所述, 宫腔积脓患者甲硝唑液冲洗宫腔, 取得显著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甲硝唑液宫腔冲洗治疗绝经妇女宫腔积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宫腔积脓患者66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3例。对照组使用碘伏液冲洗;观察组使用甲硝唑液冲洗宫腔。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 (31/33) , 高于对照组的63.64% (21/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腔积脓患者使用甲硝唑液冲洗宫腔, 取得显著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硝唑液,宫腔冲洗,绝经,宫腔积脓
参考文献
[1]李春红.甲硝唑液宫腔冲洗治疗绝经妇女宫腔积脓18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 32 (6) :898-899.
[2]莫万绪.剖宫产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10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2) :133.
[3]宋陈红, 王文革.绝经后妇女宫腔积脓21例诊治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20) :4027-4028.
[4]田秀娟, 曹璐.绝经期女性宫腔积脓2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7) :3366-3367.
[5]毛红霞, 周琼艳, 李梅, 等.宫腔积脓、子宫穿孔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 22 (7) :490-492.
甲硝唑液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单纯性牙周炎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试验组男46例,女40例,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46.7±6.5)岁;对照组男45例,女41例,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46.8±6.4)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经牙齿检查确诊为单纯性牙周炎,即:牙周袋形成且深度≥3.5mm,X线检查提示骨吸收>I度,并伴有牙龈炎症、牙周袋溢脓及牙齿松动表现;②患者符合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阿莫西林、西帕依固龈液治疗适应症;③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风险,要求治疗并同意研究调查。排除标准:①患者属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患者半年内已接受抗生素治疗;③患者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心肺功能不全等内外科严重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确诊后,评估治疗风险和适应症,立即给予针对性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和阿莫西林治疗,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甲硝唑0.2g,人工牛黄5mg,国药准字H23022709),每日3次,每次2粒,三餐后服用;阿莫西林:阿莫西林胶囊(云南杉榆制药有限公司,0.125g,国药准字H53020127),每日3次,每次1粒,口服。试验组额外给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西帕依固龈液(新疆奇康哈博维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65020012),每日4次,三餐后及睡前各1次,每次15mL,含漱3min,漱口后30min内禁漱口和进食,连续治疗1周。
1.3 评价标准:
本研究系统评价内容包括单纯性牙周炎相关指标变化比较,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治疗前后单纯性牙周炎相关指标变化包括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程度及HP阳性率等。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和缓解,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牙龈外观恢复正常,无龈沟出血,牙齿牢固;患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牙龈外观正常但伴有轻度水肿和少量龈沟出血,牙齿有轻微松动;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外观持续异常伴有持续性龈沟出血和牙齿松动。治疗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暖气、恶心呕吐及精神不振等[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选择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位数表示,选择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即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程度及HP阳性率均相近,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有降低,但试验组治疗后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表2可知,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χ2为7.8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表3可知,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χ2为6.973,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破坏性疾病,是目前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而单纯性牙周炎是其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袋壁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四大临床特征。其临床发病诱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及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和机体免疫力异常、低下等全身性因素。故其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菌斑、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等局部治疗措施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全身性治疗措施[3]。本研究主要系统评价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阿莫西林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决策指导。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主要成分包括甲硝唑和人工牛黄,是目前治疗单纯性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较为有效的全身治疗性药物。甲硝唑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牙周炎及其他厌氧菌感染疾病的治疗中。甲硝唑具有极广的抗菌谱,包括韦容球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棱形杆菌、脆弱拟杆菌属、真杆菌、产气棱状芽孢杆菌、其他拟杆菌属等。人工牛黄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定惊之功效,多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病症的治疗。人工牛黄不仅可消除口腔厌氧菌感染,还能消除牙龈肿痛,改善患者病情和痛苦[4]。
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极强的穿透细菌细胞壁和杀菌作用,通过切断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从而导致细菌细胞迅速变为球形体破裂溶解,并最终因水份不断渗透、胀裂死亡。单纯性牙周炎服用后,阿莫西林可维持较高浓度分布于患者龈沟液、唾液和牙齿等组织内,有效发挥抗菌作用[5]。
西帕依固龈液是属于维吾尔族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成果之一,其主要成分为没食子,辅料包括甜蜜素、薄荷香精和苯甲酸钠等。没食子具有固涩、燥湿、止血、防腐的作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后可有效发挥健齿固龈,清血止痛功效,临床多用于牙周疾病所致的牙齿酸软,咀嚼无力,松动移位,牙龈出血等疾病。此外,病原学研究证实其主要成分没食子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7]。
本研究基于系统评价,证实试验组治疗后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程度、HP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充分肯定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阿莫西林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周炎的可靠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阿莫西林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单纯性牙周炎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仅给予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和阿莫西林治疗,试验组额外给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程度、HP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阿莫西林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周炎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阿莫西林,西帕依固龈液,单纯性牙周炎
参考文献
[1]Checa-Casalengua P,Jiang C,Bravo-Osuna I,et al.Retinal ganglion cells survival in a glaucoma model by GDNF/Vit E PLGA microspheres prepared according to a novel microencapsulation procedure.J Control Release.2011,30(1):92-100.
[2]于林祥,刘博.甲硝唑联合氧氟沙星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135-136.
[3]王学振.两种不同药物治疗慢性单纯性牙敞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4):125-126.
[4]吴亚东.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周炎40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5):297-298.
[5]付莉.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单纯性牙周炎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4,34(4):297-297.
甲硝唑液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12~2007-12, 我科治疗的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患者108 例, 所有患者初诊时均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体温无明显改变。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 范围7.0 cm5.0 cm, 平均直径6.0 cm, 腮腺导管口轻微红肿、压痛, 均在发病后1~2 d前来就诊。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略有增高。单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 组, 每组54 例。观察组:男性26 例, 女性28 例, 年龄20~55 岁, 均为单侧受累。对照组54 例, 男性31 例, 女性23 例, 年龄23~53 岁, 也均为单侧受累。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上午取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3 ml, 将7号穿刺针磨去斜面使其圆钝, 末端套上一段尼龙管, 使针头深入腮腺导管后能堵住管口, 灌注药物不易返流出导管口, 足以保证药物进入腺体内。灌注时要缓慢注入, 直到腮腺区隆起, 患者诉酸胀为止。下午用庆大霉素2 ml (8 万U) 加地塞米松1 ml (2 mg) 同法灌注。同时口服抗生素:头孢羟氨苄片, 每次0.75 g, 2 次/d及口服奥硝唑胶囊0.4 g, 2 次/d。对照组仅口服抗生素, 用药同观察组。
1.3 疗效标准
上述治疗后第3 天, 经临床观察, 按以下标准判断其疗效[2]。
显效:腮腺肿胀直径缩小到0.1~0.3 cm, 疼痛明显好转, 导管口红肿减退, 黏膜色泽几近正常。
有效:腮腺肿胀直径缩小到0.5~0.7 cm, 疼痛有所改善, 导管口红肿减轻。
无效:腮腺肿胀的大小未改变, 疼痛情况及导管口红肿未改善, 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 采用两标本的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48 例, 有效5 例, 无效1 例, 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显效2 例, 有效39 例, 无效13 例, 总有效率为75.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13, P<0.05) 。
2.2 疗程比较
观察组疗程平均为 (5±0.5) d, 对照组疗程平均为 (7.5±0.5) d, 观察组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t=1.864, P<0.05) , 因此, 药物灌注加全身用药治疗可缩短疗程。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慢性腮腺炎的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为单侧腮腺受累, 主要病因是细菌逆行感染。研究表明[3], 腮腺慢性炎症受累腺体内有细菌潜伏, 细菌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早期症状轻微, 腮腺区仅有轻微疼痛, 腺体稍肿大、压痛, 导管口也轻度红肿、疼痛。在早期浆液性炎症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处理, 可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如果早期未得到控制, 病情由浆液性炎症向化脓性炎症发展, 将出现腮腺区红肿, 腮腺导管口有渗出物, 进一步发展, 则进入化脓、腺组织坏死或坏疽, 此期疼痛加剧, 出现持续性跳痛。再进一步恶化, 炎症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或间隙, 将引起其它间隙的蜂窝组织炎或脓肿, 甚至穿入外耳道或颌下、咽旁或咽后间隙。炎症还可能扩散而引起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及下颌升支骨髓炎, 也可以扩散到纵隔、颅内。以上病变一旦发生, 后果严重。
3.2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治疗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致病菌有需氧菌和厌氧菌, 由于全身抗菌药物治疗到达腮腺组织的浓度低, 加之细菌自身容易产生耐药, 以致疗效有局限性。我们用奥硝唑、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灌注冲洗腮腺导管同时口服头孢羟氨苄和奥硝唑的联合治疗方法, 能在不同部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法有以下优点:①奥硝唑是第3 代抗厌氧菌药物, 能有效抑制杀灭腮腺体内的厌氧菌;②庆大霉素为广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系统或局部感染;③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缓解急性症状作用, 还可提高血管张力, 消除水肿。以上药物交替灌注冲洗, 既有抗菌消炎、促进组织修复作用, 又具有机械冲洗作用。灌注疗法相对简单, 效果肯定, 并发症少, 患者痛苦轻, 配合口服抗生素, 经胃肠道吸收, 控制腮腺的细菌繁殖, 可以避免浆液性炎症向化脓性炎症发展。因疗程短, 可避免过长使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本观察组经上述治疗3 d后, 腮腺肿胀基本消失, 疼痛明显减轻, 腮腺导管口无脓液溢出, 总有效率达98.1%。
临床实际表明口服抗生素及药物灌注联合治疗, 可达到互补协同、相得益彰的疗效, 能更好的缓解早期化脓性腮腺炎、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避免进入化脓及腺组织坏死阶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蔚六, 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76-278.
[2]蒋晓蓉, 张小燕, 余锦豪, 等.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6, 16 (3) :239-241.
甲硝唑液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0例) 与对照组 (50例) 。治疗组男30例, 女20例。年龄16~71岁, 平均年龄38.6岁。对照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37.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 去除局部致病因素, 根据病情行龈上洁治术, 龈下刮治术, 根面平整术, 口服螺旋霉素片, 甲硝唑片, 维生素C片等全身抗感染, 支持治疗。局部用洗必泰含漱液漱口, 3次/d。在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疗法的基础上, 治疗组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漱口, 3次/d。以5 d为一个疗程, 休息2 d, 进行下一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标准
显效:牙龈充血红肿消失, 牙周袋消失, 牙齿稳固恢复咀嚼功能, 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停止, 出现骨硬板。有效:牙龈充血红肿消失, 牙周袋消失, 牙齿松动度减轻, 咀嚼功能有改善, 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停止。无效:经治疗后症状仍存在, 牙周袋存在或者牙周溢脓, 牙齿松动, 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继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 治疗组显效36例, 有效10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32例, 有效8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牙周炎作为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口腔科门诊中占很大比重, 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近年来, 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牙周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在牙周病治疗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序列方案, 除牙周机械治疗之外, 药物治疗在控制和消除牙周病病因及调节宿主免疫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清除治病因子和阻断牙周疾病发生, 发展是牙周病治疗的关键。药物治疗作为牙周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杀灭或控制治病微生物, 调节宿主防御机能, 以及阻断疾病发展和促进局部组织愈合。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发生的必要条件, 目前证据充足的牙周致病菌是伴放线放线菌 (Actinabacillus actinomycetem comitans, Aa) , 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 , 福赛坦氏菌 (Tannerella forsythia, Tf) , 多数牙周致病菌专性厌氧, 药物治疗是牙周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可提高牙周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 为了避免药物滥用, 产生细菌耐药性及毒副作用, 在牙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正确选择和应用治疗药物, 尽量使用局部给药途径, 以避免和减少耐药菌株和毒副作用, 直接作用于靶部位, 使局部达到抑菌和杀菌的高浓度, 并且能减少牙周袋探诊深度。浓替硝唑含漱液的主要成分是替硝唑。替硝唑是5-硝基咪唑类衍生物之一, 作为厌氧菌杀菌剂, 杀菌浓度仅为抑菌浓度的1倍左右。多个体内研究发现, 替硝唑的活性高于甲硝唑, 替硝唑在口腔抗感染中的应有广泛而有效, 虽然口服后吸收良好, 但是相对毒性较大。替硝唑是继甲硝唑后, 活性更强的抗厌氧菌, 抗滴虫药物。其抗厌氧菌效力是甲硝唑的2~4倍, 且不良反应小, 浓替硝唑含漱液局部应用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患者耐受性好, 可以有效清除螺旋体和其他革兰氏阴性厌氧菌, 包括放线杆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类杆菌等证据充足的牙周致病菌, 从结果可见, 替硝唑含漱液对牙周炎有较好的作用, 另外, 替硝唑含漱液性质稳定, 常温下可以有效保存2年[4], 因此值得在中重度牙周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替硝唑含漱液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效果。方法:收集使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100例患者, 牙周基础治疗后,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选取浓替硝唑含潄液含潄, 3次/d, 对照组使用洗必泰含潄液含潄,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 治疗组浓替硝唑含潄液疗效明显优于洗必泰含潄液组。结论:应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周炎安全有效,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关键词:浓替硝唑含漱液,中重度牙周炎,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旭, 孙晓菊, 谢洪, 等.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中重度牙周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 4 (1) :1595-1674.
[2]束荣.牙周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27 (6) :625-628.
[3]肖晓蓉, 史宗道, 朱珠, 等.替硝唑抗口腔厌氧菌的体外和体内试验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9, 24 (5) :384-386.
甲硝唑液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