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数量调查报告范文
老师数量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不引入存量发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证监会要继续制造大小非。
什么是存量发行?存量发行是把即将IPO的公司老股东手中现存的股票,拿出来上市。这样一来,拟上市公司手里的股票,实质上就是全部可以流通了。
与存量发行相对的,是增量发行,增量发行是即将IPO的公司老股东手中现存的股票不能上市,而另外增发新股上市。这样,老股东手中现存的股票就是大小非。而增发新股上市,又分为网下配售和网上发行,网下配售锁定期一般为3个月,网下配售的股票,实际也是大小非。
中国股市一直以增量发行的方式为主,境外市场一般推行存量发行,例如欧美日本的股市。
增量发行,其本质就是为上市公司圈钱,由于增量发行的股本数量很少,造成发行股价奇高,上市首日又不设涨跌幅限制,上市首日就能把股价炒到天上,为某些团体短期获得暴利提供了条件。再加上新股的中签规则向某些团体倾斜,中国的IPO制度,实际就是某些团体短期暴利的工具,买单的,是可怜的散户。
总之,IPO不引入存量发行、中签规则、首日上市不设涨跌幅,是一套让某些团体短期暴利,坑害散户的工具。散户悲剧的根源,就是不引入存量发行。
老师数量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量经济学;应用价值;前景
数量经济学主要将质的分析作为基础,结合数学方法与计算技术,针对经济数量关系以及相应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全新学科,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实现对数量经济学方法的科学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值得深思。
1、数量经济学的应用价值
以我国现行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为依托,数量经济学在新时期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
1.1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供给侧推行结构性改革政策属于在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前提。而实现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放弃社会过剩产能,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等多种方式促进产能结构的发展。具体而言,是以去除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过剩产能为着力点,针对产品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从而实现与市场需求结构之间的充分适应,以此为主要内容构成当下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基础。而通过对数量经济学的应用,可以建立起用于去除过剩产能的经济学模型,为决策层制定计划提供依据,同时构成相应评价机制。
1.2助推民生保障工程建设
通过对社会经济水平的调节与控制促进民生保障工程实现健全化建设,属于一项具有长期性,且贴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而在这其中,社保水平属于关键点。我国所设置的社保机制推崇现收现付制度,这也会使离退休人员所获养老金水平的逐渐提升,因此会加大社保缴纳人员的负担。反之,如果降低社保缴费比例,又很难有效应对目前我国在社保规划方面所承受的压力。而数量经济学的应用价值则主要体现于分析论证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否合理,同时依据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形成优化建议。
1.3助推土地资源高效分配
国内研究领域层提出保证全国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的红线,但是在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的现实条件之下,怎样有效保证它的安全性,同时明确怎样保证国内粮食安全,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国家发展的关键。对于这些问题,都可以借助于数量经济学在分析计算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提供准确而完善的决策数据支撑。
2、大数据时代数量经济学的应用前景
经过上文对数量经济学应用价值的分析,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环境与需求,总结数量经济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具体包括:
2.1优化数量经济学建模及现实契合度
自数量经济学传入我国之后,国内专家学者一直在积极分析此方法与现实经济问题之间的契合点。其中,对数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使用最广泛的是金融领域。不过,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假设条件的影响,不管是针对国内资本市场进行经济分析,亦或是针对国家实体经济进行分析,都会出现各抒己见的局面。这一情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但却会直接提高决策者需要面对的决策风险。而将大数据资源向数量经济学进行导入,可以针对数量模型在检验过程中给予材料支撑,针对数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修正之后,便可充分贴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
2.2强化数量经济学对于经济问题的解释力
“经世济民”属于国内学术领域针对经济学应用价值的一种判断,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取向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所以,广大学者在通过数量经济学针对具体经济问题加以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实证与规范分析等内在需求,不应该只顾及“是什么”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将数理统计当作数量经济学分析活动的重要辅助,从而持续强化数量经济学所呈现的分析力度,并且在具体规范分析范式之下为决策者及社会大众供给经济学问题最为合理的解释。
2.3解决数量经济学相关的形式化弊端
古诺模型属于一类双寡头数量模型,其自身所具备的形式化作用要超越实际化。如果将此模型当作学习数量经济学的基础内容,则能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但如果将结论“N/N+1”当作企业确认自身所占市场份额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导致决策失误的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出现也证明了当下对数量经济学工具的应用,所展现的形式化特征仍然太过明显。大数据来源于实际社会生活,其中包含了各种已经结束整个过程的经济事件,因此,对大数据进行导入可以有效缓解形式化方面的缺陷。
2.4提升数量经济学的宏微观决策价值
若想使数量经济学像统计学、会计学一样针对宏微观决策形成完善的政策性建议,必须要首先脱离传统分析模式所处艰难局面,结合数据分析方式针对数量模型开展修正处理,并经过各种转化过程最终获得软件分析系统,为决策者提供支持。
3、大数据时代应用数量经济学的着力点
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数量经济学的应用,需要有效抓准其着力点,从而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结合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数量经济学的发展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供給侧结构性改革方面
目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分析论证过程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领域,但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广与落实,微观层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若想去除过剩劳动要素,需要具体转化为劳动力概念方面,这也意味着有大量人员要进行转岗。我们这里未使用“下岗”一词的原因在于中共中央已经表态,坚决杜绝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引发的社会问题。所以,对数量经济学的应用,其着力点在于依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构建起以基础系数为支撑的动态调整模型,让企业可以在去除自身过剩产能的前提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解决员工转岗方面的问题。
3.2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方面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我国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偏高,这主要决定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与当下国民收入水平之间相互适应。而随着离退休职工数量的持續增加,延迟退休年龄等解决方案逐渐落地实施,怎样分结构科学设定养老金的缴费比例,成为决策层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对数量经济学的利用,需要通过建模的形式对各类职工结构养老金缴费比例进行测算,并全面分析此比例与国家财政收入之间的适应性。
3.3土地资源高效分配方面
对农用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际实施成果,也决定了国家粮食安全的程度。通过数量经济学的应用,以既有农地“产出/投入”比例关系作为基础,针对各地区农地流转与粮食补贴政策,就宏观层面供给更为科学、准确的决策数据。
4、大数据时代应用数量经济学的保障措施
若想使数量经济学在大数据时代实现高效运行,为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强大支持,必须配以适当保障措施为其应用过程形成保护作用,积极促进各方的努力与协作,创建出一套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应用体系。
4.1学术领域加强数量经济学利用的问题意识
数量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其的应用仍然维持在专业层面。在大数据时代,若想实现对大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充分发挥数量经济学的优势。对于学术界来说,需要积极强化对于数量经济学利用方面的问题意识,聚焦上文提及的三大领域,同时紧密跟踪国家社会经济的动态发展情况,主动通过数量经济学方式与手段为社会经济建设供给数据支撑。
4.2组建基于大数据收集与分析的专家队伍
若想使大数据分析由概念转化为具体方法,必须要有高素质专业人才形成智力支持,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所以,组建一支以大数据收集与分析为核心的专家团队,成为目前的重点任务。但是,对于专家团队进行组建有着明显的正外部性效应,如果单纯依赖于市场,其效果必然不够理想。基于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就市场干预的角度出发,以体制之内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为核心,促进专家队伍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专家队伍可以供给有偿性的社会服务。
4.3构成数量分析和价值判断融合的方法论
在通过数量经济学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方法论层面需要积极脱离西方经济学所带来的不良倾向,将实证分析作为重点。因此,国内学术界需要充分遵循数量分析和价值判断之间相融合的方法论,并且将关键点设定为向决策者供给决策依据方面,同时为社会大众供给问题的解析。
4.4推崇时间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科学学术观
若想使数量经济学充分贴合经世济民的根本要求,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各种繁杂的经济发展问题。基于此,必须要推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科学学术观。作为青年经济学者,需要积极学习老一辈经济领域专家的精神与风范,坚持亲自获得第一手资料,促进数量经济学实际应用价值的提升。
5、结束语
数量经济学属于大数据时代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方法,对于提高经济政策制定者决策准确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其应用效果,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形成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夏上云.浅析数量经济学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9(34):5-6.
[2]钱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量经济学应用前景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2):70-71.
[3]李金华.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的源起、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16(03):146-158.
(广东省佛山市美的集团 广东 佛山 528311)
老师数量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七夕情人节的习俗中,鲜花和巧克力是庆祝时必不可少的。七夕情人节送玫瑰代表爱情是众所周知的,但七夕情人节还可以送其它的花,七夕情人节送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还另有其含意。下面就带大家看看七夕情人节送花的含义。
0朵玫瑰代表爱你在心口难开!(评:介个0朵,怎么送呀。。。难道只送支叶不送花。) 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 only you! 2朵玫瑰代表 这世界只有我俩! 3朵玫瑰代表 我爱你 i love you! 4朵玫瑰代表 至死不渝! 5朵玫瑰代表 由衷欣赏! 6朵玫瑰代表 互敬 互爱 互谅! 7朵玫瑰代表 我偷偷地爱著你! 8朵玫瑰代表 感谢你的关怀扶持及鼓励! 9朵玫瑰代表 长久 always! 10朵玫瑰代表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11朵玫瑰代表 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个! 12朵玫瑰代表 对你的爱与日俱增! 13朵玫瑰代表 友谊长存! 14朵玫瑰代表 骄傲! 15朵玫瑰代表 对你感到歉意im sorry! 16朵玫瑰代表 多变不安的爱情! 17朵玫瑰代表 绝望无可挽回的爱! 18朵玫瑰代表 真诚与坦白! 19朵玫瑰代表 忍耐与期待! 20朵玫瑰代表 我仅一颗赤诚的心! 21朵玫瑰象徵 真诚的爱! 22朵玫瑰象徵 祝你好运! 25朵玫瑰象徵 祝你幸福! 30朵玫瑰象徵 信是有缘! 36朵玫瑰象徵 浪漫! 40朵玫瑰象徵 誓死不渝的爱情! 50朵玫瑰象徵 邂逅不期而遇! 99朵玫瑰象徵 天长地久 forever! 100朵玫瑰象徵 百分之百的爱 100% love! 101朵玫瑰象徵 最&&最爱! 108朵玫瑰象徵 求婚!
七夕情人节送其他鲜花的含义: 紫萝兰永恒之美 波斯菊永远快活 玛格丽特情人的爱 蔷薇求爱 满天星爱怜 红豆相思 石斛兰任性美人 红菊我爱 紫丁香羞怯 白丁香念我 郁金香爱的寓言 杨柳枝依恋 百合百年好和 向日葵爱慕 合欢欢乐 金盏花迷恋
老师数量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专家分析,我国出生人口比失调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第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农村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第三是国家在倡导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就业歧视等问题仍比较严重。
总结起来一句话,生女不如生男好,因此出现了下文中的“人为控制”(不考虑故意漏报以得到生男名额?)
从人口学来看,在不进行人为控制的情况下,男女人口数量应处于一定的稳定状态(1:1),这是由人类生殖过程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对这种稳定状态的任何人为控制和改变,都会对人口的两性结构造成严重危害。
请你利用数学模型回答以下有关中国男女性别数量问题。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你们建模分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的论文必须观点鲜明、分析有据、结论明确。(综合评价问题)(出生率,成活率,死亡率)
1、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性别数量变动特征,划分不同的时间阶段;(分类,注意是数量变动特征,以结果为导向,结果出来以后可以对应重大历史事件)
2、研究我国当前男女人口数量是否合理(评判合理性),是否存在某些方面的危害或问题;(要各方面结果)
3、分年龄(分年龄段) 较为精确的预测我国未来二十年内男女人口数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同时指出问题2中的危害或问题在未来二十年的发展趋势;(预测)(生物种群的状态转变模型)
4、影响男女人口数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侧面,研究它对当前我国男女人口数量关系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评价)
5、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结果,对稳定我国男女人口数量提出你的咨询建议。(结果阐述)
参考资料
1、专题“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吗?”;
2、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
3、附件提供的数据可能不够完备,可使用互联网各类与本题目相关的数据。
1.插值与拟合方法:小样本内部预测;
2.回归模型方法:大样本的内部预测;
3.灰预测GM(1,1):小样本的未来预测;
4.时间序列方法:大样本的随机因素或周期特征的未来预测;
老师数量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早在秦代的法典中就对“持有”作出了合法与非法的区分, 最典型体现就是“焚书坑儒”事件。而在近现代, 1990 年12 月28 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三条, “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毒品”从法律意义上对非法持有毒品入刑奠定了基础。之后, 1994 年12 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全国人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持有”作出解释, 认为持有是占有、携带、藏有或者其他方式。
但正式定罪是在1997 年新修订的《刑法》中, 第348 条就是本文探讨的“非法持有毒品罪”, 列为我国持有型犯罪之一, 充分体现了立法者惩处毒品犯罪的决心。
二、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
持有型犯罪是指以持有为行为方式的犯罪类型, 行为人持有国家规定的违禁品或者违反国家规定持有特定物品, 从而对他人的安全、社会的秩序、国家集体及公民利益造成威胁甚至危害的一种犯罪类型。
持有行为的定性在理论界上存在三种观点: 一是作为说, 认定持有型犯罪是为了禁止行为人持有某特定物品, 应属于积极作为。二是不作为说, 认为持有型犯罪的设计是为了强制行为人将某特定物品上缴给有权利的相关部门, 消灭持有状态。而拒绝上缴的不作为就构成犯罪。三是持有行为应当兼具上述两种观点的特点。张明楷教授认为, 持有行为是对某些物品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持有行为更符合行为的实质。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 持有是行为人对某物事实上的控制和支配, 重点在于支配力, 而不是所有权或者物理上的支配状态, 不要求行为人与毒品时刻保持亲密的接触, 将毒品携带在身上或藏匿在某处, 只要行为人明确认识到它的存在, 能够对它进行管理就可认为具有支配能力; 另外, 所持有的毒品并不要求是持有人所属之物, 持有别人的毒品或代别人保管毒品也应认定为持有。因此, 行为人对其所持的毒品有一定的控制、支配能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 比如行为人指使或者唆使未成年人为其保管毒品, 则行为人对毒品的控制状态视为间接持有。
从通说上看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定义, 是指在明知未按照法定程序获得国家批准或者许可的情况下, 以私藏、携带等办法储存一定数量的毒品, 并且不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其他毒品犯罪为目的。具体从如下几点进行剖析。
( 一) 犯罪客体
笔者认为本罪中毒品的用途和危害尚未体现, 因此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客体是国家对于毒品的管理秩序, 属于单一客体。
( 二) 犯罪客观方面
根据《刑法》第348 条的规定, 非法持有鸦片200 克以上, 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10 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非法持有数量较大的毒品, 且没有证据可以认定持有的目的或者用途是为了走私、贩卖、运输等的其他毒品犯罪, 即仅依靠行为人非法对毒品控制、支配的状态, 来判断其是否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具体来说是在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或者许可的情况下, 行为人对毒品有现实的控制和支配权力。此时, 无论毒品存在于何处、何人之手, 只要行为人能够现实的绝对的控制该毒品, 则该状态视为符合本罪的持有状态。并且, 行为人控制毒品的行为不是为了完成其他毒品犯罪, 而是独立于走私、贩卖、运输等其他毒品犯罪的一种犯罪主观目的和犯罪行为。当然, 行为人持有的毒品的数量应当符合法定标准。
( 三) 犯罪主体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不能构成单位犯罪。也就是说凡是达到年满16 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以成立本罪。
( 四) 犯罪主观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犯罪主观为故意, 过失不构成本罪。即使行为人并不清楚毒品的具体名称、含量、实际价值等, 均不影响本罪认定。
三、吸毒者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在司法实践中, 吸毒者已经成为非法持有毒品的最主要群体, 其以吸食、注射毒品为目的而大量持有毒品的行为具有社会潜在的危险, 已被社会大部分人所认识。因此, 吸毒者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应当一同被我国刑法所调整。
从构成要件上看: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只要年满16 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单独或共同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这其中当然包括吸毒者。从客体上看, 吸毒者持有毒品的行为是未取得我国主管部门的批准或许可, 违反了《禁毒法》、《刑法》等有关禁止个人持有毒品的法律法规, 当然属于非法的持有行为。从客观上看, 毒品的数量一旦超过刑法规定的标准, 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根据2015 年5 月16 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 下称《武汉会议纪要》) 规定中指明, 吸毒者在购买、存储毒品过程中被查获的话, 只要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其是为了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 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
笔者认为, 非法持有毒品罪在毒品犯罪中的特质从上述纪要精神及规定可以看出,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具有兜底性的罪名, 是没有证据证实行为人具有走私、贩卖、运输等其他毒品犯罪目的, 且持有行为是其他毒品犯罪行为的延续行为的情况下, 对行为人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
四、因吸食或注射而灭失了的毒品是否能够计入非法持有毒品罪中的毒品数量之中?
根据《刑法》第348 条规定, 毒品数量的多少直接就决定行为人是否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以及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大小。
但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吸毒成瘾, 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极易反复, 非法持有毒品罪更是如此。许多吸毒者在被查获之前, 已经将部分毒品吸食、注射予以灭失, 经查, 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吸毒者曾非法持有过毒品, 那么这部分的已灭失的毒品是否属于应当认定的毒品数量? 同样的多次曾经持有的毒品是否可以累计?
参考《武汉会议纪要》中规定, 没有证据证明行为人系为了贩卖而购买毒品, 则同样无法将该毒品数量认定为贩毒的数量。这种情况的毒品既包括查获了实物但能够甄别的, 也包括已经消耗灭失的, 比如该部分毒品已经被行为人吸食或者已经被其赠与他人吸食的。因此, 在非法持有毒品罪中也可以适当参考该观点。
笔者认为, 持有型犯罪入罪的根本是因为犯罪行为产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 其基础是持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通过剥夺人们自由控制支配特定物品的权利, 从而预防其他重罪的发生。在界定持有的性质时, 必须剖析其客观方面, 明确其社会危害性, 避免陷入主观归罪的陷阱。曾经持有的毒品因吸食、注射等缘由而灭失, 其对社会危害的可能性也随之消失。而原对社会危害的可能性现无法用证据加以证明, 此时, 行为已失去社会危害性, 对行为人的定罪处罚依据也失去基础。而多次持有少量毒品的社会危害性远远不及一次持有大量的毒品的社会危害性, 将多次非法持有少量毒品的数量累计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进行打击, 并不符合立法目的。
从司法实践上看, 如果将吸毒人员已经吸食的毒品累计计入非法持有的数量, 一般除了吸毒人员自己的供述和某些证人证言以外, 侦查机关很难调取到充分的证据予以证实。
故, 吸毒者持有毒品的数量不应将多次未经处理的因吸食、注射等原因而灭失的毒品数量一并计算。同时, 在刑法并未明确规定多次的持有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对于行为人多次持有少量的毒品, 也不可以累计计算并加以定罪。
五、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情节严重如何界定?
在毒品犯罪中, 涉案毒品的数量往往是决定法定刑幅度的基本因素。对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量刑标准也是如此, 分为以下类型: 以毒品数量为标准, 分别是“处7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罚金”; 以情节为标准的是一般情况与“情节严重的, 处3 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虽然数额标准与情节标准的混合适用对于全面评价毒品犯罪具有积极意义, 但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司法解释, 在毒品数量一样的情况下, 如何认定“情节严重”存在极大的疑问。
笔者认为, “情节严重”实质上是一个加重处罚情节, 并足以抬升法定刑的情节。鉴于非法持有毒品罪系一个数额标准与情节标准并行的罪名, 在认定情节严重时, 应当以非法持有的毒品数量作为基础, 以其他毒品犯罪情节作为参考。
但是, 不满基准量刑数量但是接近基准数量的标准如何确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对于认定《刑法》第347 条第四款的“情节严重”作出明确解释, 认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40 克以上不满200 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7 克以上不满10 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 构成情节严重。从数量上看, 是法定数量的70% 为标准。故非法持有毒品罪亦可将此作为参考, 认定非法持有鸦片140 克以上不满200 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7 克以上不满10 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 构成情节严重。
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中对“情节严重”的司法解释为参考, 非法持有毒品罪可以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借鉴, 将行为人的特殊身份、实施犯罪的地点作为认定为“情节严重”的依据, 比如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行为人为缉毒人员, 应当认定情节严重, 以严厉打击制裁特定人员。以及在戒毒场所非法持有毒品的, 应当认定情节严重, 以严厉打击特殊地点的犯罪。
摘要:由于我国吸毒并不违反刑法, 故许多吸毒者大量持有毒品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成为较为常见的毒品犯罪。但对于因已经吸食或注射而灭失的毒品是否能够计入非法持有毒品罪中的毒品数量之中?因多次吸食或注射而灭失毒品的数量是否能够累计?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情节严重是否以毒品数量为单一的界定标准?均是本罪在司法实务中遇到的难点。本文的目的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持有型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灭失的毒品,毒品数量,情节严重
参考文献
[1] 朱世洪.持有型犯罪研究[J].法治研究, 2007 (12) .
[2]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3] 赵秉志.当代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4] 张洪成.非法持有毒品罪若干问题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9 (3) .
[5] 高珊琦.论吸毒者非法持有毒品行为之定性与定量[J].法律科学, 2006 (6) .
[8] 徐翀.非法持有毒品罪研究.2012-6-30.
老师数量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指导语:该量表由临床护士依据对住院的成年精神病人病情的纵向观察,评定病人的行为障碍、病情的演变及治疗效果,作出相应的选择。
1.肮脏 ①无 ②有时有 ③常常 ④经常 ⑤一直是 2.不耐烦 ①无 ②有时有 ③常常 ④经常 ⑤一直是 3.哭泣
4.对周围活动感兴趣 5.不督促就一直坐着 6.容易生气 7.听到不存在的声音 8.衣着保持整洁 9.对人友好 10.不如意便心烦 11.拒绝做日常事务 12.易激动发牢骚 13.忘记事情 14.问而不答 15.对好笑的事发笑 16.进食狼籍 17.与人攀谈 18.自觉抑郁沮丧 19.谈论个人爱好 20.看到不存在的东西 21.提醒后才做事 22.不督促便一直睡着 23.自觉一无是处 24.不太遵守医院规则 25.难以完成简单任务 26.自言自语 27.行动缓慢 28.无故发笑 29.容易冒火 30.保持自身整洁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老师数量调查报告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