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流体力学学习体会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流体力学学习体会范文第1篇

2、2001-2009年真题带标准答案(其中01-03年有详细解答过程)。

3、出题老师讲授下的本科生全套笔记。

4、本科生最新课件(电子版)。

5、2001-2009年本科生期中期末试题多套及详细解答。

6、2010年本科生内部多套习题及详细解答。

7、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珍贵,上下册)。

8、材料力学重点难点及典型题精解+材料力学学习指导(孙训方)。

2012年5月1日更新的资料:

资料来源(工程力学出题授课老师-梅凤翔)

1.工程力学本科专业课程介绍,指定教材,学习方法,参考文献,考核办法等

2.本科生工程力学教师队伍(包含梅凤翔、水小平、周际平、白若阳、刘海燕等权威教师介绍,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及照片)、成果展示等

3.工程力学本科生教学大纲

4.本科生内部教学及实验指导

5.工程力学内部全套作业习题、以及工程力学2004-2005年两学期期末题

注意:2008-2011年更新省略。近几年本科生期末试题为2012年5月15日添加,本科生内部课件讲义为2012年6月10日更新。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北理工844机械制造工程基础考研资料

13年北京理工大学835物理化学全套考研真题课件笔记期中期末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北理846材料力学全套考研真题答案笔记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工815工程热力学考研资料真题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北理工844机械制造工程基础考研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821电子技术基础考研真题资料笔记课件试题

北理工北京理工大学工程热力学本科生笔记84页考研资料真题

北京理工大学625生物化学(A)全套考研真题笔记课件期中期末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874微生物学全套考研真题课件笔记期中期末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884物理化学(A)全套考研真题课件笔记期中期末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光学资料考研真题含11答案课后题解答笔记期末题

北京理工大学北理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考研真题答案笔记

13年北京理工大学考研810自动控制理论(2011年真题)考研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882电路信号系统考研全套资料2000-2011年真题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826信号处理导论信号与系统全套考研资料

北京理工大学848理论力学2001-2012真题

北京理工大学887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真题课件笔记期末全套资料

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北理工852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笔记答案

流体力学学习体会范文第2篇

一、结合生活内容进行物理核心概念学习

物理核心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化描述, 主要表达的是事物的共同属性以及所具备的本质特征, 并进行高度总结。物理知识与生活内密切相关, 作为高中学生, 由于生活经验不足, 人生经历有限, 加之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够成熟, 就难以正确地理解抽象事物。所以, 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要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注重结合生活内容, 并积极地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以对物理力学的核心概念形成感性的认识。

比如, 《速度与加速度》的学习中, 就要对速度的概念和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理解。在学习中, 可以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 还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车辆快速行驶的视频, 以对速度和加速度持有感性的认识。将自己所搜索的资料与教师的微视频相结合学习, 就可以认识到速度是对物理移动的快慢的表达, 车辆跑得快, 就是速度大, 车辆跑得慢, 就是速度小。加速度就是变化的速度, 即速度变化得慢, 就是加速度小, 速度变化得快, 就是加速度大。当对速度和加速度有概念层面的认识之后, 就要对相关的单位进行学习, 学习计算公式。

二、对物理试验要认真对待

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试验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也是对核心概念加以验证的重要手段。力学核心概念就是通过试验获得的, 因此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概念的形成过程, 以对概念正确理解。通过物理试验, 还可以认识到物理学对物理概念探索的过程, 有助于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在力学试验中, 就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描述落实到试验操作中, 自主验证概念的正确性, 就可以对核心概念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理解物理概念的同时, 还可以对概念形成的思维深入理解, 物理力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比如, 对电磁学的学习中, 就需要对相关的概念深入理解。在物理模拟实验中, 我们可以一边操作, 一边思考安培的研究过程, 对电流所产生的磁效应进行研究。在具体的操作中, 要将磁效应找到, 就可以沿着通电导线寻找, 但是按照这种方法并无法发现磁效应。面对这样的问题, 学生就要向物理教师请教, 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讲述奥斯特是如何发现磁效应的。此时, 学生可以观察教师的操作, 即将磁针与导线平行的位置放置, 此时, 学生就可以观察到磁针出现反应了。

为了对磁效应充分理解, 可以上网查阅一些与磁效应相关的生活内容, 就可以知道, 磁效应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没有磁效应, 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很多不便利。比如, 移动电话、计算机和电话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品, 航天飞机、火车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用具, 这些都离不开电磁体的应用。结合物理试验, 将生活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 就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我们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由此深化了对力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三、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予以有效控制

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不仅要接受概念实施, 还要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力学知识中, 核心概念是重要的内容, 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通过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完善以及具体的应用进行了解, 就是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过程。在对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学习中, 通过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予以有效控制, 就可以将原有知识结构导入其中, 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

比如, 学习电磁感应定律的时候, 要结合电磁感应现象, 还要引入安培定律, 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 使得原有的知识得到巩固, 对新的知识深入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中物理学习中, 力学核心概念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 在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导致力学知识的学习中, 由于概念没有准确定位, 使得知识的把握不够准确, 在物理解题中就会影响解题效率。作为高中学生, 在对力学知识的学习中, 就要认识到力学核心概念关乎到物理实验的顺利展开, 也是认识物理知识形成的关键。在学习中, 要积极与教师交流, 以更好地对核心概念正确理解、准确运用。

摘要:物理知识中, 力学是重要的内容。注重力学核心概念的学习是学好力学的关键。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要学好物理力学, 由于没有对核心概念准确掌握, 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力学知识, 也很难在物理解题中合理应用。所以, 物理学习中要对力学核心概念解析予以高度重视。本论文针对物理学习中力学核心概念解析展开研究。

关键词:物理学习,力学,核心概念,解析

参考文献

[1] 陆晓艳.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践[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 郑曼瑶, 张军朋.“学习进阶”的研究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通报, 2014 (12) :26.

流体力学学习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工程流体力学”

[作者简介] 孙 泽(1980),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博士,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工过程模拟与化工流体力学研究。

引言

孔子曰:“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自古以來,修心立德都是历代先贤最看重的,他们将自身品德的修养放在首位,将修心立德放在教育的首位。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和塑造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认识,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就明确要求不能只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是应该将其置于每一门课程,在每一门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现全方位育人。工科课程思政要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学科和课程内化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养成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

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现阶段根本的需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本质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根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树人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无疑是对教育如何培养人这一本质的新认识。立德树人也揭示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同时揭示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强调德性成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党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

一、工科课程思政理念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类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全国首批设置的10个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之一。2011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建成华东理工大学唯一国家级大学生省外实践教学基地;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程流体力学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工程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方程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流体力学的问题。

以前认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体现,在理工科课程中主要教授相关理工科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没有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1]。实际上,理工科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素材,教师要结合讲授内容挖掘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实现工科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科课程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大学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其个人修养、道德品质在德育中显得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学生思考,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跟随,以优良的行为引导学生上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牢记自己所拥有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学生成长。同时,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

二、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相结合

工程流体力学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核心课程,其逻辑思维性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唯物主义辩证法思维。例如,量纲分析法是指导流体实验的理论基础,该方法可以将物理量之间复杂的函数关系式转换成无量纲准数,如雷诺数[3]。无量纲准数可以避开物理量大小及单位的限制,使其更能反映某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流体力学包含大量公式和定理,是科学先驱们通过潜心研究和不懈奋斗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在讲授科学原理的同时穿插介绍科学家的研究事迹和科学精神,教育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有艰苦奋斗、不畏艰难永攀高峰的精神。例如讲授理想流体流动欧拉方程时,让学生了解经典流体力学奠基人、瑞士科学家欧拉,他在28岁因工作劳累右眼失明,34岁由于成就斐然出任柏林科学院院士,59岁在双目失明后仍然凭借顽强的毅力口述完成400篇论文。他的成果涉及数学、力学的各个领域,欧拉积分、欧拉数、欧拉方程均以他的名字命名[4]。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结合流体发展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例如,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他率领民众改“堵”为“疏”治理中原地区的水患,体现出我国古代应用流体力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智慧。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折射出古代先贤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值得学生学习[5]。还有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岷江水患,不仅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而且都江堰是世界上仅存的、目前仍在发挥作用的无坝取水工程。在讲解湍流理论的时候,可以介绍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其主要贡献体现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6]。周培源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早生华发,50岁右耳失聪,但是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依然坚持湍流理论研究。89岁时,他的相对论、引力论研究有重大进展,91岁时他又招收了博士研究生,想在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

另外,从教学内容上看,流体力学的大部分理论起源于西方社会,如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牛顿内摩擦定律、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来源于其背后科学伟人孜孜不倦、无关名利的巨大付出,他们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值得学生学习[7]。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少数流体力学理论是由中国人提出的,其他研究领域有待国人去奋斗、去填补。在课堂上,重点介绍我国卓越的流体力学专家的成长和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比如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在求学路上坚持奋斗,他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建立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中国。他不断推出科研成果,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20年[8]。

三、CFD发展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除了流体研究历史上的科学巨匠,近代流体力学的发展也有很多思想政治元素,比如近些年发展的计算流体力学,其英语全称为“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CFD是近代流体力学、数值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交叉科学。它是将流体力学控制方程中的积分、微分项近似地表示为离散的代数形式,使其成为代数方程组,然后通过计算机求解这些离散的代数方程组,获得离散的时间/空间点上的数值解。

CFD软件通常指商业化的CFD程序,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让使用者无须精通CFD相关理论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目前国际上一个强有力的研究领域,是进行传热、传质、动量传递及燃烧、多相流和化学反应研究的核心和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设计、汽车设计、生物医学、化工处理、涡轮机设计、半导体设计等诸多工程领域。

CFD在最近20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给它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例如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既无法做分析解,也因费用昂贵而无力进行实验确定,而CFD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和能模拟较复杂或较理想的过程等优点。经过一定考核的CFD软件可以拓宽实验研究的范围,减少成本昂贵的实验工作量。在给定的参数下,用计算机对现象进行一次数值模拟相当于进行一次实验。历史上也有过首先由CFD数值模拟发现新现象而后由实验予以证实的例子。CFD软件一般都能推出多种优化的物理模型,如定常和非定常流动、层流、紊流、不可压缩和可压缩流动、传热、化学反应等。对每一种物理问题的流动特点都有适合它的数值解法,用户可对显式或隐式差分格式进行选择,以期在计算速度、稳定性和精度等方面达到最佳。CFD软件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值交换,并采用统一的前后处理工具,这就省却了科研工作者在计算机方法、编程、前后处理等方面投入的重复和低效的劳动,而可以将主要精力和智慧用于物理问题本身的探索上。

目前比较主流的CFD软件有Fluent、CFX、Phoenics、Star-CD、Comsol、Flow-3D、Adina、Abaqus、PowerFLOW,但是以上商业软件的版权都属于国外。目前,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软件在国际上还没有竞争力,无法和这些国际主流软件竞争。在课堂上,经常将计算流体力学领域现状讲给学生听,鼓励学生为创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FD软件而努力,使我国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将以上课程思政和课程内容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现状紧密结合,可形成完整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在每一次上课时融合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实现课程思政全程贯穿课程教学,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新颖,高正阳,孙芳.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J].華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28-132.

[2]付静,徐加放,李爱华,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60-61.

[3]许波,黄琪嵩,朱庆明,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20(30):32-34.

[4]伍勇,谭帅,魏文韫.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55-56.

[5]孙优善,张长平,黄超,等.思政教育融入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52-153.

[6]黄粉莲,雷基林,毕玉华,等.面向车辆工程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0(31):101-105.

[7]閆小康.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建设[J].高教学刊,2020(36):185-188.

[8]姜未汀,李琦芬,翁建华,等《工程流体力学》重点核心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201-202.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Course

SUN Ze1, 2, YANG Xiao-bo2, XU Yan-xia1, LIU Cheng-lin1, SONG Xing-fu1

(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2.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Qinghai Minzu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7, China)

Key words: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流体力学学习体会范文第4篇

运动生物力学论文

任课教师: 罗炯老师

名: 余海龙

级: 2010级体育教育

号: 222010307011011

网球击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摘要 :击球是网球运动基本技术之一,因击球多数都是指向接球方软弱的地方。因此,改进击球技术,提高击球速度,已成为当前我国网球技术训练中的焦点问题。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网球击球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提炼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为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关键词:网球运动、击球技术、分析

提高击球速度关键在于挥拍速度。而合理加大引拍幅度,选择好击球点,以球拍的有力部位击打球的中心部位等几项主要技术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击球时能合理加大挥拍的幅度,充分调动身体各部肌肉协调用力,提高击球的力量和速度,用平击球的方法以球拍的有力部位在恰当的击球点打球的中心部位,就能发挥球速快、力量大、打法凶狠的平击球特点。能使网球产生强烈的旋转的力是拍面与球撞击时拍线发生弯曲而下凹,部分球体被拍线兜住,如果这时向斜上方挥拍,位于球体下半部的弯曲拍线的弹性力就会大于上半部弯曲拍线的弹力,其结果是弹性力的合力就会向上偏离球心。弹性力偏离球心的距离虽然小于摩擦力偏离球心的距离(即球的半径,摩擦力沿球面的切线方向),但弹性力强度却远远大于摩擦力,它所产生的转动力距也就远比摩擦力的力距大。使球产生旋转的主要是这个力。还认为正拍技术本质上新的发展奥秘有:)握拍:现代正手多采用半西方或者西方式目的是开发更多的前臂以及手腕的力量,参与发力尤其是制造上旋。)引拍:从生物力学机制上分析,现在正手的最大优点在于角动量的充分开发,在引拍环节上,我们至下而上清楚的看到:膝关节、髋、躯干、肩都有明显的扭转。并且观察发现,至下而上的转动幅度是依次增大的。髋在膝关节转动的基础又转动了一个角度(髋与底线的角度通常接近90度),肩又在髋的基础上转动了20到30度。想象下,这么样依次扭转而储备的能量库,如果到时能象火箭发射时能量一级一级依次传递,那么由此产生的角动量当然是巨大的)挥拍:开始比目鱼肌、腓肠肌以及大腿股四头肌蹬伸做向心收缩向上传递能量。接着是臀大肌也做的向心收缩。向上再是腹内外斜肌,背部机群以及斜方肌做向心/离心收缩在积累起前面的能量继续向上肢,手臂传递。剩下依次是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以及手腕屈机群的向心收缩,最后全部力量传递到拍头而这其中手腕在击球瞬间将承担巨大的压力)随挥:肌肉的收缩形式恰好与挥拍加速阶段相反。

通过采用摄像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力学分析,认为击球的入射角一般在12°~30°之间,中等速度飞行的上旋球和平击球落地反弹后反弹角小于入射角,下旋球的反弹角大于入射角。网球的落地反弹形式有二种,一种是一般的反弹,球与地面没有滑动。另一种是球与地面有滑动的滑动反弹。滑动反弹的球,角度小、速度快更具攻击性。场地与球的摩擦系数越小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入射角越小,入射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运动员应尽可能打入射角小入射速度快的球,以提高击球质量。下旋球最容易产生滑动反弹。在摩擦系数较小的场地可以多打下旋球。[8]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的握拍法、步法和引拍挥拍的运动轨迹,比较它们的技术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征,认为现代鞭打式击球技术比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有明显优势,可以击出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旋转更强,极具穿透力的上旋球,显著地提高了击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两种不同类型底线击球各个技术环节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它们各自技术环节互相之间存在必然的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特定的技术系统.它们各自表现出的技术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是由其技术结构所规定的,不会随人的愿望而任意改变.现代鞭打式底线击球所能发挥出的力量、速度和旋转是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难以达到的,前者的技术合理程度高于后者,代表了当今世界网球技术发展的主潮流. 通过引拍挥拍击球全过程的肩膀变化和发球技术动作全过程的时间触球时拍切线速度及拍子与水平夹角的测试结果来看引拍动作与无引拍动作在触球时切线速度无明显差异,引拍动作击球时拍子与水平方向夹角小于无引拍动作拍子与水平的夹角。要打好上旋球,一必须加大击球的力量。球速是由击球的力量大小决定的,击球力量大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球向前飞行的速度快慢。加大击球瞬间的向前挥拍速度,以及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质量,是增强力量的关键。二是必须加大向上提拉的力量,降低重心,后引拍拍头低于击球点,配合手腕加大挥拍摩擦球力量,用力方向适当远离球心,采用向内凹的弧线形挥拍。[11] 彭承基学者运用基本的力学远离对一些容易使人迷惑、误解的现象作了通俗简明的分析,认为击球方向与球的实际运行方向之间差异(既"偏差角")得存在以及影响这一差异(偏差角)得诸要素,对打好变向球有一定得指导价值;就旋转球产生得机制提出了与摩擦力说不同得看法,对右上旋球与右下旋球与下旋球落地后偏离方向相反得说法也提出了不同得看法。对网球拍击球一瞬间的冲击过程,采用一种简化的力学模型建立起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学推演,详尽地分析了网球拍弦张力与击球速度分离时间、分离距离之间的关系,得出弦张力较小时易于得到较大的击球速度,且与此对应有较长的分离时间和较大的分离距离,反之亦然。同时认为弦张力较小K1较小对应较大的击球速度,并对应有较大的分离距离和分离时间。影响网球运动员上臂爆发力的因素实质是指关键技术完成的快慢。网球运动员活动能力的大小,动作技术质量的优劣及运动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功率的大小,即爆发力的大小。网球运动的特点,想要提高上臂的爆发力水平,就必须重点加强参与上臂屈、伸、内收和外展动作的肌群的爆发力训练。没有必要对上臂的旋内和旋外肌群进行专门的练习。

4. 结束语

我国网球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到两领域:一是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二是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的分析。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尚在处于发展初期,对网球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和不够深入,随着网球运动今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用生物力学来研究和分析网球技术的必将推动我国网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臧秋华,马南京. 网球拍甜区形成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实践意义[J]. 四川体育科学. 2003.1.

[2] 提高网球上旋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宁波网球网. phttp:// www.nbtennis.net

[3] 陈宏. 网球落地反弹的分析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7.

[4] 潘晟,张宏成. 两种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的比较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4.

[5] 郎荣奎. 利用力学原理探讨网球上旋球的运动规律[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5.3.

流体力学学习体会范文第5篇

一、计算流体力学的软件特点分析

在计算流体力学应用中, 主要是通过FLUENT软件来实现的, 该软件由美国FLUENT企业研发, FLUENT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 在工程问题解决中有着其他软件所无法比拟的应用优势, 这也使其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FLUENT软件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分别是GAMBIT、FLUENT、prePDF、TGird以及Filters, GAMBIT能够生成网格与几何结构, FLUENT能够对流体的流动进行模拟与计算, prePDF能够对PDF的燃烧过程进行模拟, TGird则能够根据原有的边界网络来进行体网络生成, Filters能够通过程序转换来进行网格生成, 以便于通过FLUENT求解器进行计算。通过FLUENT软件, 研究人员能够建立各种物理模型, 比如流体层流模型、流体传热模型等, 此外, FLUENT软件还能根据流体所具有的各种流动特点来确定最佳的数值解法, 并通过后置处理器来对模拟计算流程进行三维显示, 从而使流体力学所具有的各种流动特性能够直观的展现出来, 并可对非定常过程进行动画演示。

二、流体机械领域内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研究

在流体机械领域中, 流体是机械实现能量转换的工作介质, 如水轮机、风力机、通风机、液力变矩器、气动马达等, 都是典型的以流体为工作介质的机械产物。为了探讨流体机械领域内计算流体力学的相关应用, 本文以喷水泵和压缩机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计算流体力学在液体机械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一) 喷水泵中的应用

喷水泵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机械设备, 其在工程领域中常常用来输送液体, 在喷水泵中, 其前端设置有单独的转子, 在后端则设置有单独的静子, 由该结构可以了解到, 喷水泵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单极轴流叶轮构造。在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进行分析时, 其转子与静子需要分别置于相应的计算域中进行计算, 这也使转子与静子间和进出口相连部分产生流动干涉。计算流体力学在喷水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 该喷水泵分别有10片与6片静子与转子, 在求解过程中, 只需对其中一个静子与转子叶片在通道中的流动问题进行考虑即可。设定环境压力是1atm, 叶片转速设定成1200转每分钟, 利用Gambit来建立相应的简化模型, 然后对该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第二步是通过FLUENT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数值计算, 确定最佳的模型为k-ε模型, 函数选择标准近壁函数, 并通过混合面对静子与转子干涉进行模拟。在设置边界条件时, 需要优先对静子液体进行状态设置, 然后才能对转子液体进行状态设置, 将旋转速度设定成1000转每分钟, 并确保进口处具备压力边界条件, 将总压设定为零, 同时缺省设置流体的湍流水平, 并对出口位置的压力情况进行检查, 此外还要对转子轮毂及其外壁边界进行相应设置, 最后通过FLUENT求解器进行求解, 并通过FLUENT-3D实施后处理, 即可获得静子叶片周边的速度矢量云图。

(二) 压缩机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 压缩机是空调中的重要机械零部件, 压缩机能够将气体进行输送, 使气体压力得到相应提高。为了分析压缩机中计算流体力学的相关应用, 需要对压缩机中的缸内结构进行相应的简化, 缸壁可由圆柱体表示, 壁面则表示活塞, 活塞在运动时, 会将缸中的流体进行缓慢压缩, 当活塞到达运动极限时, 便会返回至初始位置, 此时其曲柄角度达到540度时, 即代表一个循环的结束。在分析压缩机中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时, 主要也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通过Gambit来建立压缩机的缸内结构简化模型, 并将简化模型进行网格设置与划分。第二步是通过FLUENT进行数值计算, 在设置模型时, 需要将非稳态求解器进行激活。在设置网格运动时, 将动网格运动及其说明参数进行激活来反映活塞的运动过程以及流体在活塞运动时的动力学, 并进行相应的求解。然后通过FLUENT-3D来实施后处理, 以此获得当曲柄角度达到540度时的切面速度矢量图以及静等高线图。

三、结语

总而言之, 相比于传统的实验研究, 计算流体力学在通过FLUENT软件进行各种流体的内部流场流动规律研究中, 不仅不会受到模型尺寸的限制, 而且计算周期较短, 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经费, 也不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所具有的数值计算能力非常强大, 使其成为人们在解析方程时的一种有力工具。本文通过FLUENT软件对喷水泵与压缩机中流体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 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了解流体机械中流体的流动细节, 使其能够掌握流体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进而为流体机械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摘要:计算流体力学的英文简称为CFD, 该门学科是将流体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为研究人员提供与流体相关的力学数据。计算流体力学不仅计算速度快, 而且模型尺寸的大小也不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 这也使其成为流体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鉴于此本文对流体机械领域内计算流体力学的相关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流体机械,流体力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兵波.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 2018, 49 (9) :151.

流体力学学习体会范文第6篇

钱令希力学创新实验班是为纪念我国已故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钱令希院士而设立的高层次复合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该班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质量一流”的培养理念,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及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建设。该班招收数理基础扎实,对力学科学具有浓厚兴趣,并在力学前沿基础理论研究与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工程力学创新拔尖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深厚扎实数理基础的高层次复合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使之具备成为力学及自然科学研究顶尖人才,及相关工程科学领域领军人才的潜力。

培养模式:实行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参考国际先进经验设立,注重体现力学作为技术科学,沟通工程技术应用与科学理论研究的作用,突出我校力学专业在创新性工程设计及计算力学领域的优势。由钟万勰院士和程耿东院士担任创新实验班的首席顾问。本科培养全程实行导师制,为每个学生安排指导导师,对学生的学业和科研训练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由包括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知名教授及教学名师担任指导教师和课程主讲教师;并专门建设了工程力学创新实践基地,配备先进的电子化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数值软件,为创新能力、多学科复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软硬件支持。

毕业生将具有雄厚的工程力学理论基础、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突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从事工程力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精英型人才。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方面享受更高的免试推荐率,设置本、硕、博多通道出口,将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学生优先享有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免试推荐攻读国外研究生学位的机会,钱令希基金会并将为部分学生提供助学金。

流体力学学习体会范文

流体力学学习体会范文第1篇2、2001-2009年真题带标准答案(其中01-03年有详细解答过程)。3、出题老师讲授下的本科生全套笔记。4、本科生最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