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81

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要改革传统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考试模式,必须探索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考试模式。可采用理论综合考试与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案进行毕业考核,对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实践考试平均成绩,OSCE模式的技能考试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认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考试模式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评价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和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有利于发现教学环节的不足并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学 毕业考试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毕业考试是专业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客观评价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检查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考试模式多种多样,各有所长,毕业考试的改革已经成为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1][2]为能客观、全面、有效地评价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我们对传统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考试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对建立基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式的理论综合考试与基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 clinical examination, 以下简称OSCE)模式的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院2012届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生共405名,均已完成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

(二)理论综合考试的设计

理论考试试卷的形式与内容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卷为基本模式,内容涵盖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和实习阶段必须掌握的重要临床护理科室实习大纲内容,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是理论综合考试考查专业知识运用的重点。在满分100分的分值中,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所占比例各为30%,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各占20%。在合理设置考试学科结构和比例的同时,增加临床病例分析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通过临床综合病例分析将各重要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并相互渗透,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综合知识测试。参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关题型和题量的要求,理论综合考试试题全部采用选择题,包括A1、A2、 A3和A4型题共100道,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三)临床技能考试的设计

根据护理学专业实际情况对经典的OSCE模式进行简化,设计简化OSCE,共设4个考站。第一考站——护理评估,包括采集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以及心理社会评估。主要测试护理评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收集资料的技巧、职业态度等。考试时间为10分钟,满分为20分。第二考站——护理诊断,考生对病历和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护理诊断、护理问题以及针对该问题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考查病例分析、病情观察和问题处理的能力、对护理诊断的熟悉程度。考试时间为10分钟,满分为12分。 第三考站——护理措施,针对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实施相关的护理技能操作。在不同难度的两组临床常用护理操作中,完成由教师指定的与病历相关的临床技能操作各1项。考试时间为20分钟,满分为50分。第四考站——健康教育,根据病历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主要测试健康教育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技巧、宣教内容和措施等。考试时间为10分钟,满分为18分。

(四)问卷调查

针对我院首次实行的简化OSCE模式毕业技能考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简化OSCE的设计与组织、质量和效能等三大方面24个项目。考试结束后现场发放学生调查问卷405份,以无记名形式填写并现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五)统计学分析

逐份整理学生考试评分表和调查问卷,应用SPSS16.0软件录入各种数字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二、结果

(一)理论综合考试成绩

理论综合考试成绩的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52分,平均为 (70.86±6.76) 分,及格率为94.57%。学生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比较集中在60 ~ 和70 ~ 两个分数段,占学生总人数的85%以上(见表1)。

(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

简化OSCE一次通过率为100%,考生分数总体呈现正态分布,最高为92.5分,最低为64.7分,平均成绩为 (80.38±4.22) 分,显著高于理论考核平均成绩(70.86±6.76) 分,t = 24.037,P﹤0.0001。考试成绩比较集中在70 ~ 和80 ~ 分数段,男、女生平均成绩分别为 (79.71±5.50) 分和 (80.44±4.04) 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t = 1.096,P = 0.274)。四个考站的得分率在72.20% ~ 88.00% 之间,得分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第二考站及第一考站。各考站的标准分、学生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得分、得分率等见表2。

(三)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参加考试的毕业生对简化OSCE 的设计与组织、质量和效能比较满意。有71.8%的考生表示在考前非常清楚OSCE的程序和有关安排,95.8%的考生认为考站的数量设置合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考试的先后顺序和抽签方式公平(64.5%)或基本公平(33.8%)。质量评价主要集中在考试病历与临床护理实际是否相符、考试内容与临床护理对护士的基本要求是否相符,以及学生扮演的SP是否真实和考试难度等方面。前两个问题约半数人选择符合,加上选择基本符合的已达到学生的绝对多数。至于SP的真实性和考试的难度,学生中的94.8%认为SP的扮演真实或基本真实,87.3%感觉考试的难度适中。考生对OSCE效能的评价也较高,选择OSCE成绩能或基本能衡量学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等选项的考生均达到93%以上,这表明学生对OSCE持明显的欢迎态度,特别是80.7%的考生赞同今后每届毕业考试都采用OSCE模式,更有93.1%的考生还希望将OSCE推广应用到护理学专业课的教学之中。

三、讨论

考试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指挥棒的导向作用,牵动着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实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3]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毕业考试的改革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医学人才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评价与人才培养逐步接轨,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及时反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医学包括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考试来进行的。为探索和建立科学、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模式,克服传统的毕业考试内容缺少学科间综合联系,不注重护理综合能力考核,无法有效地对护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的缺陷,我们探索建立了理论综合考试与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模式。在基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式的理论综合考试中,参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关题型和题量的要求,试题全部采用包括A1、A2、 A3和A4型的选择题,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在基于简化 OSCE模式的临床技能考试中注重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护理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考核, 从而比较客观全面地评价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体水平和临床综合能力。

从两种考试成绩的比较来看,理论综合考试成绩显著低于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刚刚结束的为期一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实习期内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巩固,而理论知识则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加上实际病例分析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增加使考试的难度增高,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比较薄弱。

临床技能考试的重点是考查毕业生基本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经典的OSCE考站较多(12~16个)、前期准备工作繁琐、考试成本高、考试时间长、不利于大规模考试的开展等缺陷,[4]我院根据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招生量大的具体情况,对OSCE 的内容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考试项目既保留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技能操作、健康教育等护理教育的核心内容,使各站点任务能比较全面地涵盖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同时又对经典的OSCE程序进行了简化,减少了站点数量,缩短了考核时间,使之适用于较大规模的考试。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5][6]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充分说明OSCE在护理学毕业生临床能力评价中的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相比传统的毕业技能考试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从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考试模式的实践也发现了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种种不足,反馈的信息促使我们对教学的组织管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引导教师重视改革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推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文涛,安力彬,赵静霞.护理本科生毕业考试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6-828.

[2] 郑喜兰,刘松江,陈凌云.护理本科生毕业考试的改革及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516-3517.

[3] 白波,李伟,王家富.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15-17.

[4] 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5] 黄桦,王斌全,商临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31-34.

[6] 沈娟,崔焱,林征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2009,24(5):395-397.

[责任编辑:刘凤华]

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作者简介]胡琳,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实习员,湖南长沙410128;范婷,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教师,湖南衡阳421008

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大学生就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原计划到外贸、翻译、外事等领域就业,但在国内企业大规模裁员、外企纷纷撤资的背景下,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然举步维艰,他们的就业心理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及成因

金融危机的突然来袭,使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凸显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就业心理压力增大。情绪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金融危机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去向的选择、就业与考研等问题。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程度高于城市学生。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职业,但又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害怕自己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而对择业准备感到无所适从;害怕被用人单位拒绝以至于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付诸东流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这些8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的焦虑与他们对风浪和挫折体验相对较少、适应能力和受挫能力较差形成了较强的反差。因此,当前一些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很不稳定,处于一种烦躁状态中。在就业的初期阶段,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是目标焦虑,即对现实能否达到心理预期值表示担忧。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原本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的同学也开始担忧起来。通过对衡阳高校的调查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前15%的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就业很乐观、很有信心,6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比较乐观、有信心,然而金融危机后两项数字分别下降到6%和27%,而越来越迷茫的人数则由13%上升到45%。

(二)就业心理期望大幅度降低

在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英语专业毕业生对就业的心理期望也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对就业起点工资的要求、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对基层工作的态度、工作是否专业对口、对首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要求等方面的期望都有所降低。例如,毕业生在起点工资方面普遍降低了500~1000元。而对基层工作以前没有考虑过现在开始考虑的人占8%,连同一直在考虑的共占19%,一改以往基层工作“冷门”的情况。另有5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只要跟专业有关联即可,不需要专业绝对对口。金融危机前43%的毕业生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具体要求,而金融危机后这一比例下降到29%,对首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没有特别要求的由18%上升到34%。

(三)自负心理明显减弱

所谓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在金融危机之前,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认为英语专业是拥有牢固铁饭碗的热门专业,毕业时将一展宏图,理应谋到好的职业,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优越感。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视清高,在求职择业时好高鹜远,结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金融危机爆发后,英语专业已被推上风口浪尖,即使自身再优秀也要冷静地想一想。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在被问到关于是否创业的问题时,他们态度都很谨慎,“现在找工作都这么难,开公司又谈何容易”。原本有创业计划的同学也发现创业并不是一腔热情就可以,“现在市场不景气,还是先找份工作积累些经验,等经济复苏了再考虑创业”。

二、积极调适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一)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1 正确认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尽管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应当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正确认清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优势与劣势分别在何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必然需要大批量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技能、讲究社会公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四有”新人。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更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前景。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引进外资、出口贸易等外事人才需求旺盛,英语专业毕业生不必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其次,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级政府、组织、各类学校,都越来越关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新增的就业岗位优先录用符合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此外,户籍的淡化、求职资格(2年)的保留,等等,国家有关政策正向着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方向倾斜。同时“双选会”的此起彼落,常设就业市场的先后开设,各级各类就业指导机构的纷纷建立,以及用人单位频繁地走进大学校门招聘求贤,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职业的机会。

2 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如今英语专业毕业生捧着“铁饭碗”安逸过日子已成为历史,毕业生需要改变择业观,正视就业压力,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职的心理和行动。因此,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观、就业观;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同时,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兴趣爱好,找准自己工作或发展方向。同时英语专业大学生要苦练内功,在校期间努力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3 降低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视野。引导毕业生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

以社会的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第一选择,适当降低期望值,先求职,有了立身之地,再寻求发展。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不要过分看重就业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多渠道创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门槛,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使自己的期望值与市场需求吻合。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就业教育指导

1 完善校内就业指导工作体制。面对社会需要和大学生自身特点,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整个阶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职业中介等相关的服务引入校园,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拉近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大学生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2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高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要顺应知识增长、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开发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一批大学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直接讲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在运行中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主管部门都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建立统一开放、多元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并保证市场体系协调、有序运转。

1 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应主要包括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校企联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省市主管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及由国家设立的全国性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各个不同层次的就业市场要相互补充。同时相关部门要建立更多的专业性市场,以加强毕业生就业的针对性。在就业市场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注重各层次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及教育部门等要联合编制信息,把职业情况、学校专业情况、计划招聘人数和就业需求人数等相关信息对应起来,以此沟通不同行业、不同系统的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的供求信息,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创造一个便捷的信息环境。

2 促进就业市场规范化发展。政府应当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来加强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既要考虑毕业生能够在市场交易中形成合理的劳动力价格机制,并借此获得比普通劳动力更高的教育报酬率,又要考虑协调国家不同产业部门对毕业生不同程度的需求。特别要注重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主体资格、竞争方式、中介行为、运行秩序和争议仲裁制度。建立起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创造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

[责任编辑:霁 月]

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本科生 应用心理学专业 专业认同

0 前言

在心理学中,“认同”一词的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他指出,认同(Identity)是一个人与其他人、某个群体或被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国外学者认为专业认同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是个体针对现实中的专业所产生的,它具有自己的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2]国内研究者安芹认为专业认同是指肯定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从事该行业。[3]李慧敏等认为专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专业的认可。[4]秦攀博认为专业认同指个体在对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接受和认可,并表现出积极的与专业有关的外在行为,内心有适切感。[5]

应用心理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从80年代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许多分布在社会各岗位的心理学工作者。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但与热门专业相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具体是什么情况,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调研了湖北省的两所本科高校,期望能了解到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情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了两所高校在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现场共发出标准化问卷400份,回收36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69份。由于大四学生正处于实习中,没有抽取到该年级的学生。269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52(56.5%),女生117(43.5%);大一学生136人(50.6%),大二学生81(30.1%),大三学生52人(19.3%)

1.2 研究方法

1.2.1 专业认同量表

采用秦攀博在2009年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一共23道题目,从四个维度来测量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其中,认知性认同共5个题目,反映了学生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情感性认同共8个题目,反映了学生对专业情感的喜好程度;行为性专业认同6个题目,反映了学生表现出专业行为的程度;适切性专业认同包含了4个题目,考查学生的专业与其自身特点相匹配的程度。问卷采用五级评定,分数越高代表专业认同感越高。

1.2.2 对数据的处理

本研究使用 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用到的具體统计方法包括对专业认同一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

由表1可知,专业认同总分、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维度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理论平均值。

2.2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人口学特征

2.2.1 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总分以及认知性、情感性维度都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其他维度在性别变量上无显著性差异。

2.2.2 专业认同及其四个维度在三个年级上的比较

结果如表3所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于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对专业基本情况了解程度良好,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情感表现为喜好,乐于做与专业相关的事情并认为此专业与自身比较匹配。研究者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评价较高,认为这个专业有用和有趣。

但学生的专业认同有性别差异,在认知性、情感性和总体认同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更了解自己的专业,也比男生更喜欢这个专业。张田(2008)、李巍巍(2011)等总结了许多研究发现,专业认同有性别差异。如果男性所从事的行业是以女性人数居多的,那么男性的职业满意度要低于男性在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内就职。[6][7]比如在护理、旅游服务等专业中,男性的专业认同低于女性。应用心理学是一个女多男少的专业,更多的女生选择这个专业,这一现象本身就反应了女生应该更喜欢、更看重心理学,女生也比男生更看重心理健康。同时在大部分班级中,女生比男生占有学习优势,学业成绩优良。可以说这是一个女生既擅长又有兴趣的专业,所以女生比男生的专业认同高。但在行为性专业认同和适切性专业认同上没有性别差异,说明男生和女生一样,乐于表现与专业有关的行为,并认为专业与自身特点相匹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把这些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参与一些心理健康的公益活动,既对自己有利,也能获得他人赞赏,所以男生和女生都乐于表现与专业有关的行为。心理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每个不同个性的学生,只要认真学习,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兴趣和位置,所以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能发现自己与专业相匹配的切入点。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没有年级差异,三个年级的专业认同都比较好,说明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喜爱是一贯的,并没有随着对专业了解的深入而减少。这对专业建设来说是个好现象。遗憾的是没有大四的学生,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当他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现实的压力是否会减少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喜爱和认同。

4 结论与建议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从整体上看情况较好,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都高于理论平均值;女生比男生的专业认同程度更高,尤其在认知性认同和情感性认同上;三个年级的专业认同没有显著性差异,专业认同狀况都比较好。根据这些统计证据,研究者认为本次调查可以提供以下建议:

第一,发挥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的热情、兴趣和认同,勉励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学生爱学、乐学心理学,也愿意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因此,心理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举办更多的心理学公益活动、心理剧等,让学生的专业热情有用武之地。

第二,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如此良好的专业认同,却没有很好的就业率。根据现有的毕业生去向,只有一部分学生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其他学生只能无奈转行从事其他行业。虽然心理学知识可以广泛应用,学生从事其他行业也能用的上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但学生既然普遍对自己的专业有良好的认同,可见转行并非他们的理想。如今市场对心理学的本科生是有一定需求的,只是有的学生并没有充分了解就业的信息。所以,学校和院系应该在就业指导上多做工作,帮助学生找到对口的、能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被转”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Henning Sailing,Olesen.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learning processes in life histories[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1.13(7):290-298.

[3] 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2(14):203-206.

[4] 黄涛.上海地区.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6] 张田,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8.10(15):40-42.

[7] 李巍巍,韩冰,胡秦.我国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2011.30(12):21-22.

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本科生 应用心理学专业 专业认同

0 前言

在心理学中,“认同”一词的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他指出,认同(Identity)是一个人与其他人、某个群体或被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国外学者认为专业认同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是个体针对现实中的专业所产生的,它具有自己的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2]国内研究者安芹认为专业认同是指肯定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从事该行业。[3]李慧敏等认为专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专业的认可。[4]秦攀博认为专业认同指个体在对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接受和认可,并表现出积极的与专业有关的外在行为,内心有适切感。[5]

应用心理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从80年代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许多分布在社会各岗位的心理学工作者。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但与热门专业相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具体是什么情况,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调研了湖北省的两所本科高校,期望能了解到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情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了两所高校在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现场共发出标准化问卷400份,回收36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69份。由于大四学生正处于实习中,没有抽取到该年级的学生。269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52(56.5%),女生117(43.5%);大一学生136人(50.6%),大二学生81(30.1%),大三学生52人(19.3%)

1.2 研究方法

1.2.1 专业认同量表

采用秦攀博在2009年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一共23道题目,从四个维度来测量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其中,认知性认同共5个题目,反映了学生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情感性认同共8个题目,反映了学生对专业情感的喜好程度;行为性专业认同6个题目,反映了学生表现出专业行为的程度;适切性专业认同包含了4个题目,考查学生的专业与其自身特点相匹配的程度。问卷采用五级评定,分数越高代表专业认同感越高。

1.2.2 对数据的处理

本研究使用 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用到的具體统计方法包括对专业认同一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

由表1可知,专业认同总分、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维度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理论平均值。

2.2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人口学特征

2.2.1 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总分以及认知性、情感性维度都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其他维度在性别变量上无显著性差异。

2.2.2 专业认同及其四个维度在三个年级上的比较

结果如表3所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于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对专业基本情况了解程度良好,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情感表现为喜好,乐于做与专业相关的事情并认为此专业与自身比较匹配。研究者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评价较高,认为这个专业有用和有趣。

但学生的专业认同有性别差异,在认知性、情感性和总体认同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更了解自己的专业,也比男生更喜欢这个专业。张田(2008)、李巍巍(2011)等总结了许多研究发现,专业认同有性别差异。如果男性所从事的行业是以女性人数居多的,那么男性的职业满意度要低于男性在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内就职。[6][7]比如在护理、旅游服务等专业中,男性的专业认同低于女性。应用心理学是一个女多男少的专业,更多的女生选择这个专业,这一现象本身就反应了女生应该更喜欢、更看重心理学,女生也比男生更看重心理健康。同时在大部分班级中,女生比男生占有学习优势,学业成绩优良。可以说这是一个女生既擅长又有兴趣的专业,所以女生比男生的专业认同高。但在行为性专业认同和适切性专业认同上没有性别差异,说明男生和女生一样,乐于表现与专业有关的行为,并认为专业与自身特点相匹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把这些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参与一些心理健康的公益活动,既对自己有利,也能获得他人赞赏,所以男生和女生都乐于表现与专业有关的行为。心理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每个不同个性的学生,只要认真学习,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兴趣和位置,所以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能发现自己与专业相匹配的切入点。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没有年级差异,三个年级的专业认同都比较好,说明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喜爱是一贯的,并没有随着对专业了解的深入而减少。这对专业建设来说是个好现象。遗憾的是没有大四的学生,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当他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现实的压力是否会减少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喜爱和认同。

4 结论与建议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从整体上看情况较好,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都高于理论平均值;女生比男生的专业认同程度更高,尤其在认知性认同和情感性认同上;三个年级的专业认同没有显著性差异,专业认同狀况都比较好。根据这些统计证据,研究者认为本次调查可以提供以下建议:

第一,发挥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的热情、兴趣和认同,勉励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学生爱学、乐学心理学,也愿意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因此,心理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举办更多的心理学公益活动、心理剧等,让学生的专业热情有用武之地。

第二,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如此良好的专业认同,却没有很好的就业率。根据现有的毕业生去向,只有一部分学生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其他学生只能无奈转行从事其他行业。虽然心理学知识可以广泛应用,学生从事其他行业也能用的上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但学生既然普遍对自己的专业有良好的认同,可见转行并非他们的理想。如今市场对心理学的本科生是有一定需求的,只是有的学生并没有充分了解就业的信息。所以,学校和院系应该在就业指导上多做工作,帮助学生找到对口的、能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被转”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Henning Sailing,Olesen.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learning processes in life histories[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1.13(7):290-298.

[3] 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2(14):203-206.

[4] 黄涛.上海地区.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6] 张田,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8.10(15):40-42.

[7] 李巍巍,韩冰,胡秦.我国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2011.30(12):21-22.

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方法,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为目标。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探讨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的优点,以及在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素质教育的方案和方法。

[关键词] 职业素质教育;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

[作者简介] 邢 妍(1981—),辽宁阜新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肺动脉高压。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职业素质教育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工作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1]。如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传达素质教育是药理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2]。通过科研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六个方面探讨不同知识点中对素质教育的运用[3]。

一、科研素质教育

科学研究对于药学生必不可少,科学研究需具备创新性强的科研思路,合理的研究方案,有效的研究方法,本科阶段培养科研素质,能够确立初步的科研思维。药理学总论内容包括绪论、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开篇讲述的绪论,由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药理学发展史、新药研发程序和药理学学习方法等部分组成。在讲述药理学学科在药学本科专业中的意义时可以引入链脲左菌素,该药破坏胰岛B细胞,大鼠连续注射4周时,胰岛分泌减少,大鼠血糖升高,因此,此药为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工具药,也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采用的药物。通过药理学的理论教学能让学生对这一药物产生深刻印象,同时通过深入讲解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科研素质教育。讲述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的二重感染,是由于广谱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菌群失衡,应对不良反应产生的真菌性腹泻之最好方法为粪便移植,美国研制的粪便胶囊可以替代粪便移植,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讲述粪便胶囊的研发,进行科研思维的拓展。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到目前为止只能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痛苦,如何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或改变给药方法是现在药学工作者研究的前沿,进行研究前沿的拓展。

二、综合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药理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包括传出概述、胆碱受体激动药、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等内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是药理学的重点内容。毛果芸香碱为眼科用药,通过鼻泪管进入口腔,通过肠黏膜吸收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滴眼时压迫眼内眦关闭鼻泪管可以减少毛果芸香碱的全身不良反应。阿托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众多,当阿托品大剂量时会产生幻觉,甚至出现昏迷,如果实际工作中遇到阿托品中毒怎么办?应该用什么解救药物,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肾上腺素是临床常用的急救药品,该药的临床应用是重点内容,导课以过敏性休克病例导课,通过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表现,推理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针对发病机制一步一步推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萘洛尔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代表药,长期应用突然停药会导致原有高血压加重,通过讲述普萘洛尔停药反应产生机制,让学生记住逐渐减量,缓慢停药的原则,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讲述有机磷酸酯类时以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导课,通过经历毒气事件当事人出现的症状:眼球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根据所学知识阐明该临床表现的发作机制,即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针对中毒机制采取哪些解救措施,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麻药的讲解过程中以丁卡因采用浸润麻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导课,通过病例吸引學生眼球,以《为什么丁卡因不能用于浸润麻醉》为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讲述理论知识。

三、爱国主义教育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是药学专业各类各级考试的重点。镇静催眠药用于失眠的治疗,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使用造成神经衰弱或记忆力减退。随着社会发展,失眠人群越来越多,不得不用镇静催眠药,而安神补脑类中药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完全能够替代合成镇静催眠药,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吗啡为镇痛药代表,吗啡即是毒品,属于阿片生物碱类,阿片即鸦片,通过引入鸦片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吗啡的作用部位在第三脑室,这一理论由中国科学家邹刚所发现,通过讲述吗啡作用机制的研究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工冬眠合剂用于低温麻醉和严重创伤的急救治疗,科学家正在研制新的毒副作用小的人工冬眠合剂用于航天事业,宣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提出祖国传统医药是研究新的人工冬眠合剂的重要来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工程,是祖国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培养优秀接班人的伟大工程,也是高校教育授课的重要环节。在药理学教学中哪些环节可以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的教学经验积累。新斯的明为重症肌无力首选药,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医学生面对此类严重疾病患者,不仅要用药物治疗疾病,还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类似严重疾病还包括肿瘤、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治疗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能增强患者的疾病抵抗能力,使病程缩短,这也是医学誓言中的内容。

五、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创新才能研发新药。药理学课程共有50章,每章涉及上百种药物,但药物种类的增加并没有减少疾病的发生,药物治疗过程中疾病此起彼伏的现象,决定了疾病发生的多样性。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加大了药物治疗的难度,需要不断研发新药,而新药研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药理学书中每一个药物的发现者都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一点也能激励学生创新。阿司匹林是重要的血小板抑制剂,从最初发现的解热镇痛作用到发现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经过了一百年,以此为例,如果我们通过开发现有药物的新用途也是一项重大创新。药物给药途径的改变、药物剂型的变换、药物新的作用机制的开发、药物复方制剂的制备及新剂型的发现都是创新,每一个药物的讲解过程都可以渗透创新能力培养。例如佛莱明从一项失败的实验结果中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天然青霉素的结构改变得到了众多人工半合成的青霉素类。青霉素提纯工艺的改良均为创新。

六、辯证唯物主义教育

药物具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当用药物治疗疾病时,难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清此理,在应用药物时防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沙利度胺具有严重的致畸胎作用,但是非孕妇可以治疗麻风病,是麻风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因此当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完全否定药物的治疗作用也不可取。当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会出现血糖升高和血压升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不能采用此药,但是,当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无药可医,必须用糖皮质激素,同时采用合理的降糖药和降血压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能够治疗很多疾病,但机体防御能力降低会导致感染扩散,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待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七、结束语

通过在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药学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胜强.跨学科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理论经纬,2017(4).

[2]杨兆山,时益之.素质教育的政策演变与理论探索[J].教育研究,2018(12).

[3]杨宗仁,许鹏奎.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辨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3).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Pharmacology Course in Pharmacy

XING Yan,YU Hao,LI Gui-xia,ZHANG Yan-qiu,QI Jing

(Daqing Campus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China)

Key words:voc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pharmacy;Pharmacology

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上一篇:传媒业发展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马克思哲学思考论文范文

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摘 要]要改革传统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考试模式,必须探索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考试模式。可采用理论综合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