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理综生物测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理综生物测试范文第1篇

郑水敏(浙江省丽水中学323000)

摘要历年的高考题对高考复习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四年理综(全国卷Ⅰ)生物学部分试题的知识分布、变化趋势的研究,制订了2008年高考生物复习计划并提出了复习建议。 关键词高考试题备考计划提升能力

浙江省高考理综试卷一直使用全国卷Ⅰ,近四年高考生物学所用的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的必修

1、必修2和选修课本三册书,参加2008年高考的考生是使用这套教材的最后一届学生。笔者通过认真研读近四年理综(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后,制订了2008年高考生物教学的备考方案。 1总体概况

近四年理综(全国卷Ⅰ)生物学部分都是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种题型。近四年中,生物学选择题都是5道,并且编排在理综卷的最前面部分,即选择1~5题,分值为每题6分,共30分;非选择题有2道,编排在理综卷的最后面部分,即第30、31题,共42分。题量少,分值大,知识覆盖面广是近四年高考理综试卷的一个特点。每道题都是以考查章节内知识为主,甚至是一道题只是考查一个知识点。各年高考卷都非常注重对学科能力的测试,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考查。 2试题分布及变化趋势 2.1试题分布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理科综合中规定的生物考试范围共9个部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微生物和发酵工程;生物与环境;实验、实习与探究学习等。近四年全国理综卷Ⅰ涉及的生物学试题的题号、考试范围、考点及分值分布见表1。

表1近四年全国理综卷Ⅰ中生物学试题的题号、考试范围、考点及分值分布表

2.2变化趋势

2.2.1选修课本内容在2007年高考中增加较多

近四年考查选修本教材的知识内容见表2。

表2近四年考查选修本教材知识内容的题号及占分比例

已经实行的新一轮高中课改迈进的信号,是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接轨的过渡,同时也预示着在新的高中课改过渡过程中,选修本的教学内容不容忽视并应加强。 2.2.2文字表达量的变化

据统计,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全国理综Ⅰ卷生物试题非选择题的标准答案分约有字符214个、580个、650个、300个。2004年以填空为主,2005年和2006年几乎是长篇大论的答题模式,2007年以填空和简述的形式考查。2007年的考查形式有利于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2.3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各年考题涉及的内容虽然几乎涵盖了高中生物全部知识内容,而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和免疫、遗传、变异和进化三大主干知识的考查却是稳定的,且所占比例很大(见表3)。

表3近四年考查三大主干知识的考题分布及占分比例

2007年非选择题模式为“(代谢+调节)+遗传”;2007年两道非选择题的分值差距变大,综合性更强。 2.2.4试题情境

各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生物试题给人总体感受是试题回归教材,重视基础,每一道题的素材几乎都源自教材,有的还与近几年高考题一脉相承,如2006年高考的第30题与2003年江苏卷的第3题;2007年高考的第4题与2005年江苏卷的第23题;2007年

高考的第31(Ⅱ)题与2005年广东卷的第41题。试题情境平和,这有利于减缓考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促进生物课改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2008年高考教学计划 3.1制定本计划的依据

(1)依据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遗忘是立刻发生的,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因此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2)依据近四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生物试题的特点及变化趋势。(3)依据我校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情况。 3.22008年高考教学计划

(1)2007年10月上旬完成选修课本新课的教学。(2)2007年10月底完成选修课本的复习。(3)2008年3月底完成一轮基础+综合复习(见表4)。(4)2008年4月和5月进行考前训练并完成查漏补缺。

表4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安排表

42008年生物备考复习建议

4.1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他们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能力。因此,我们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教师只有对教材不断地钻研,体会其思想内涵、内在逻辑,才会常教常新,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4.2适应高考要求,提升学科能力

高考强调以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能力范围很广,主要是理解知识的能力、从新材料新情境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包括图、表等)表达的能力等等。每一种能力都要靠我们平时去训练、去提高、去完善。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关键是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把知识教活、把发展能力作为复习教学的重点。因此平时我们在做题时或考试完后都要注意有针对性地总结,尤其是那些做错的题,本题考了哪些知识点?题目是怎样综合这些知识点的?题目又考了我们哪几方面的

能力要求?一般来说,高考题是出得比较好的,我们可以拿往届高考题做分析,以提高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4.3突出生物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学高考试题中必考的内容,近几年的高考生物测试题中,第Ⅱ卷中必有生物实验题。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实验分析和设计实验等形式。每年在高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分数比值都相当大,而且考生在此失分也非常惨。由此反应出在教学过程中,实验还是比较薄弱的。学校实验教学状况如何,会在考生试卷中反映出来,学生做与不做实验,高考的成绩绝不一样,开放式的做实验与封闭式在教师控制下做实验效果也不会一样,是否鼓励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独立去实践,效果就会更不一样。因此,教学中除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外,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程序,重视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形成实验设计能力4.4优化练习与测试

高考题目是设计出来的,不是从题库中捞出来的。因此,教师应该多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研究从能力立意出发的题目的设计。多用自已设计的题目,不盲目相信各种资料。备习题是高三复习备课中一项最实际、最具体的工作。要精选习题,要有针对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编制练习:一般来说由教师编制,力求精选,最好改编。既要注意知识目标,也应注意能力培养目标。(2)分析试题试卷和练习的批阅,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要注意学生答题反馈,特别是错误的统计与分析(是学生能力水平、思维习惯还是教学的问题)。(3)讲评练习:首先要求学生正视考试成绩,因为一次考试分数不能代表学生真实水平,但能反映这一阶段学习的情况,从中知道哪些需要补救,哪些已经掌握了,其次才是讲评。(4)讲解习题应注意联系原理,发散思维。 讲评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取长补短,自我纠正的办法,激励学生进行广泛、多方位的独立思考,挖掘思维特点和规律,总结符合学生特点的解题方案。(5)狠抓规范:a、审题:

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第一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第二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当然,还应注意全面审题,谨防漏题。 b、做题:

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使问题得到解决。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准确进行知识挂钩:就是要善于找到知识的立足点。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第二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第三科学作答不可忽视① 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②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③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④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理综生物测试范文第2篇

教学目的:

一、了解生物节律曲线的的产生;

二、解读生物节律曲线图;

三、测定人体的生物节律;

四、生物节律曲线对安全生产的起到的作用。

讲课方式:讲授法 讲课时间:二十分钟

重点难点:测定人体的生物节律 教学进程: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有时体力充沛,情绪饱满,精神焕发;而有时却又感到浑身疲乏,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迥然不同的两种情况是怎么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的呢?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表明:对人的自我感觉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是体力、情绪和智力,而且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到离开世界为止,这个规律自始至终不会有丝毫变化,不受任何后天影响,这个规律就是人的“生物节律”,又称为的“生物三节律”,即:“体力节律、情绪节律、智力节律”。

三节律的时期:

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费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病人因头痛、精神疲倦等,每隔固定的天数就来就诊一次,后来他们总结出:人的体力状况变化是以23天为周期的,人的情绪状况变化是以28天为周期的,20多年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教授太尔其尔又根据总结自己学生的智力变化情况,总结出:人的智力状况变化是以33天为周期的;后来经过一些学者反复试验得出:人的“体力状况、情绪状况、智力状况”按正弦曲线规律变化,利用正弦曲线绘制出每个人的周期变化图形,称之为生物节律曲线。人的“生物三节律”中,可分为“高潮期”、“低潮期”、“临界点”、“临界期”。

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

各阶段现象:

人处于正半周期为节律的高潮期,高潮期内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

人处于负半周期为节律的低潮期,低潮期内人的心情不佳,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效率低;

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三节律的3个临界点互不重叠称为单临界点;2个临界点重叠称“双临界点”;3个临界点重叠称“三临界点”;

临界点及前后一天为临界期,三节律同时在负半周期重叠的日子,也称为“临界期”;在临界点及临界期内,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极不稳定,做事非常容易出现失误。

生物节律的应用实例

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在涉及偶然事故所引起的死亡报告中指出,事故的肇事者约有60%是发生在“临界期”。例如近年发生的13起飞机坠落事故,其中10起归咎于驾驶员的差错,而这些驾驶员和他的助手们大都处在“临界期”。美国的一家微型汽车公司,向它在爱达荷州分公司的60名司机,提供了生物节奏表格,当司机处于“临界期”时。预先提醒他们多加小心,结果车祸减少2/3。

日本沃米铁路公司查阅了1963年至1968年间所发生的331起事故,发现其中59起事故是发生在司机的“临界期”。1969年,该公司开始实行生物节奏计划,使全年的事故一下子减少了50%。

莫斯科车辆管理所对交通事故作了一个统计,凡是运用生物节奏理论来指导司机的出勤,就可以减少车祸。莫斯科出租汽车公司为所有司机绘制了曲线图表,每当司机处于“低潮期”时,就发给他们红色的行车证,以提醒他们倍加小心,当司机处于“临界期”,就根本不让出车。

在瑞士洛迦诺城里的弗兰芝威尔林博士的诊所,除急诊外,手术的安排都是严格按照病人和医生的生物节奏决定的。一般在病人的“临界期”不安排手术,同样,决无一个医生在他的“临界期”时去替病人开刀,连续数年的病史表明,威尔林博士的诊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30%。

甚至还有一些家庭顾问也应用生物节奏来解释为什么在某些日子里,夫妇之间彼此烦恼、争吵。倘若俩人主动努力去弥补对方“低潮期”和“临界期”所引起的烦恼,那么,家庭生活就会更加和睦融洽。

测定人体的生物节律

目前最常见的两种方法:笔算法和电脑程序计算,可以计算出你某天所处的节律或者某月的生物节律曲线。最普通的计算方法步骤:首先将你的出生时间倒你所想了解的某月某日的总天数计算出来,然后总天数处以

23、28和33,所得余数,分别是你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在你所要了解那天所处的位置。计算通式:X=365*A±B+C 式中, X 被测算人自出生日起到测算日的总天数;

A 被测算人自出生日起到测算年份的周岁数;

B 本年份到预测日的总天数,如未到生日用“”,已过生日则用“+”; C 周岁中的“闰年”次数,即 C=A/4所得的整数。

充分利用好“生物节律”

如何利用"你的日子"呢?其实,人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就拿来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来说吧,处于高潮期的时候,就应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竞技”状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多作贡献。这时如果盲目乐观,也会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影响。

同样,体力、情绪和智力处于低潮期和临界期的人,不必过分紧张。因为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体力和大脑的机能,使工作和学习效率进一步下降。在这一时期,适当注意休息、锻炼和营养,注意用脑的卫生,如变换大脑活动的方式,轮流学习不同的内容,使大脑的各个区域交替活动、劳逸结合,就可以使大脑仍然有条不紊地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在生物节律低潮期时应引起注意;双重临界日更应高度注意;三重临界日应尽可能避免从事相关危险作业;以防止事故发生。

从事脑力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体力高潮期尽可能多的参加锻炼活动,而在智力和情绪高潮期应抓紧从事用脑活动、这样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或学习效率会非常高。

从事体育训练也应根据运动员的体力、情绪、智力节律情况,合理安排训练项目,在高潮期应多参加训练,而在临界日及低潮期应注意进行调整,能避免运动上海事故并能收到良好好的训练效果;人们选择体力高潮期进行体育锻练可达到好的锻练效果。

如有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应尽可能避免在体力、情绪临界日进行,危重病人在体力及情绪临界日应多加关照和护理,防止意外发生;老人、儿童、体弱者在体力低潮期或临界日应注意天气变化,预防疾病的感染。

理综生物测试范文第3篇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 B.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9.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原理是 ( )

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 B.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D.防止风沙

10.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细胞质

D.细胞核

1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的部位是 ( )

2、有一生物的排尿量少,甚至不排汗,则此生物可能生活在 ( )

A.草原地带 B.沙漠地带 C.温暖地带 D.寒冷地带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1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4、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的“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外层,质地坚韧

B.细胞壁具有保持细胞内各种物质含量的稳定,维持细胞正常活动的作用 C.细胞壁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果胶、蜡质等

6、动植物在基本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不具有 ( )

A.细胞壁、染色体、液泡 B.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C.叶绿体、染色体、液泡 D.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

7.下列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 )

A.皮下脂肪 B.皮脂腺 C.血液 D.真皮

8.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

A.细胞器官组织人体B.细胞器官组织体系人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A.根冠 B.成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2.木本植物的茎能够不断加粗,是因为有 ( A.筛管 B.导管 C.形成层 D.茎的全部

13.下列蔬菜中需要含钾无机盐较多的是 ( A.白菜 B.番茄 C.马铃薯 D.青菜

14.下列各项中是种子而不是果实的是 ( A.玉米粒 B.西瓜子 C.葵花子 D.花生

15.在叶的结构中,保卫细胞存在于 ( A.表皮 B.栅栏层 C.海绵层 D.叶脉

16.蒜的叶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这主要是因为 ( A.叶内没有叶绿体 B.埋在土里的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 C.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 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形成

17.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制造有机物的部分是 ( A.上下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角质层 D.叶脉

18.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 ( A.适宜的氧含量 B.充足的空气 C.适量的水分 D.光照

19.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依次是 ( A.氧和有机物、光能和叶绿体、水和无机盐 B.二氧化碳和水、光能和叶绿体、氧和有机物 C.光能和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氧和有机物 D.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和水、氧和有机物

)

)

)

)

)

)

)

)

20.在做“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实验前要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27.有一次小强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

( )

A.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到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2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

A.只在种子里 B.只在叶片内C.只在根系中 D.在植物体的各个活细胞中 2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

A.只在白天 B.白天和黑夜都进行 C.只在黑夜 D.只在光下

23.为提高室内作物产量,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

A.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 B.白天适当降低温度,夜晚适当提高温度

C.白天和夜晚都适当提高温度 D.白天和黑夜都适当降低温度

24.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绿色植物的 (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25.有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植物的 (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二、 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下图表示叶的平面结构和叶在夏季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命活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曲线a表示的生命活动是 ,该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主要在图中[ ] 和[ ] 。

(2)图中结构[5]对曲线a所示生命活动的作用是:通过它 。 (3)曲线b与曲线a所表示生命活动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 (4)曲线a与曲线b所表示的生命活动具有 关系。

豆芽”,小强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分,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 下培养,把乙放在 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 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 28.下图是植物细胞分裂图,根据图回答:

(1)细胞分裂的进行顺序是 (用a、b、c表示)。

(2)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的是 图;染色体位于细胞两端的是 图,此时两端染色体数目 ;已形成两个新细胞核的是 图。

(3)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平均分配,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2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结构①的功能是控制 的进出,保持 的

相对稳定。

理综生物测试范文第4篇

1、下列各组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A、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坏血病B、呆小症、贫血、蛔虫病

C、麻疹、疟疾、狂犬病D、血吸虫病、佝偻病、甲型肝炎

1、一般情况下,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发病以前B.发病初期C.发病中期D.发病后期

3、下列各组疾病是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是()

A、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B、肺结核、流行性感冒

C、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D、流行性腮腺炎、蛔虫病

4、肺结核的病原体和传染源分别是()

A、结核杆菌、注射过肺结核疫苗的人B、结核杆菌、正患此病的人

C、结核杆菌、患过此病但已痊愈的人D结核杆菌、正常的人

5、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班上不少同学患病,为了防止其他同学被传染,老

师每天用醋熏蒸教室。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不是

6、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给儿童接种卡介苗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C.给医疗仪器消毒D.给儿童注射青霉素

7、水灾过后要防治瘟疫爆发,注意饮食卫生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获得免疫

8、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经常看到“不要随地吐痰”的宣传标语,不随地吐痰

可预防哪种传染病?

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

9、水灾过后要防治瘟疫爆发,注意饮食卫生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获得免疫

10、正确、奇效地预防艾滋病(AIDS)的措施是

A.饮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

B.不食用高脂胁、高胆固醇及高度腌制食品

C.不吸烟、酗酒,不食用发霉的花生食物

D.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11、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感冒B.呆小症C.冠心病D.白化病

12、据统计,由女性艾滋病患者所生育的孩子中,大约有1∕3的孩子会成为新的艾滋病感染者,那么,这种母婴传播的途径最有可能是①胎盘传播 ②产道传播 ③母乳传播 ④餐具传播 ⑤空气传播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今年4月,长沙市某中学初二的一名学生出现高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后,陆续有多名学生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患上了同一种传染病,该病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传播。

(1)该病的病因是()

A.缺少某种营养物质B.某种病原体入侵

C.某激素分泌异常D.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物分析,找到了致病元凶。它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这种物质属于_______(填“细菌”或“真

菌”或“病毒”)。

(3)发生这种传染病后,学校立即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感人群

(4)小敏接种过乙肝疫苗,她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这种传染病。她的想法对吗?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 答案:(1)B(2)病毒 (3)B

(4)不对 一种抗体只能特定的消灭一种抗原,乙肝抗体不能消灭该病的病原体。

1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引起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 答案:抗体抗原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传染病,我们首先要弄清它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期间,“低碳”元素不断体现,“空气树”、“无石化能源汽车”等成为游客谈论的焦点。节能减排,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

(1)甲型H1N1流感患者属于,我们单独使用抗细菌性的抗生素治疗该病患者有良效吗?。

(2)“低碳”实质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B.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

C.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D.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

理综生物测试范文第5篇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培训体会和心得:

一、教学理念进行了改变。新课标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加入到课堂的互动学习中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就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生物课程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二、课程目标进行了变化。新教材内容摒弃了一些知识拓展的内容,只保留了一些学习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必需的事实,为教学留下了许多探索的空间,这样师生能更多地思考和交流,训练师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述、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进行了变化

1.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抛弃学科体系,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和整合。

2.建立了科学方法教育的体系,创设了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理综生物测试范文第6篇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 B.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9.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原理是 ( )

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 B.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D.防止风沙

10.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细胞质

D.细胞核

1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的部位是 ( )

2、有一生物的排尿量少,甚至不排汗,则此生物可能生活在 ( )

A.草原地带 B.沙漠地带 C.温暖地带 D.寒冷地带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1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4、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的“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外层,质地坚韧

B.细胞壁具有保持细胞内各种物质含量的稳定,维持细胞正常活动的作用 C.细胞壁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果胶、蜡质等

6、动植物在基本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不具有 ( )

A.细胞壁、染色体、液泡 B.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C.叶绿体、染色体、液泡 D.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

7.下列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 )

A.皮下脂肪 B.皮脂腺 C.血液 D.真皮

8.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

A.细胞器官组织人体B.细胞器官组织体系人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A.根冠 B.成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2.木本植物的茎能够不断加粗,是因为有 ( A.筛管 B.导管 C.形成层 D.茎的全部

13.下列蔬菜中需要含钾无机盐较多的是 ( A.白菜 B.番茄 C.马铃薯 D.青菜

14.下列各项中是种子而不是果实的是 ( A.玉米粒 B.西瓜子 C.葵花子 D.花生

15.在叶的结构中,保卫细胞存在于 ( A.表皮 B.栅栏层 C.海绵层 D.叶脉

16.蒜的叶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这主要是因为 ( A.叶内没有叶绿体 B.埋在土里的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 C.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 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形成

17.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制造有机物的部分是 ( A.上下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角质层 D.叶脉

18.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 ( A.适宜的氧含量 B.充足的空气 C.适量的水分 D.光照

19.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依次是 ( A.氧和有机物、光能和叶绿体、水和无机盐 B.二氧化碳和水、光能和叶绿体、氧和有机物 C.光能和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氧和有机物 D.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和水、氧和有机物

)

)

)

)

)

)

)

)

20.在做“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实验前要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27.有一次小强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

( )

A.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到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2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

A.只在种子里 B.只在叶片内C.只在根系中 D.在植物体的各个活细胞中 2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

A.只在白天 B.白天和黑夜都进行 C.只在黑夜 D.只在光下

23.为提高室内作物产量,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

A.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 B.白天适当降低温度,夜晚适当提高温度

C.白天和夜晚都适当提高温度 D.白天和黑夜都适当降低温度

24.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绿色植物的 (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25.有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植物的 (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二、 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下图表示叶的平面结构和叶在夏季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命活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曲线a表示的生命活动是 ,该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主要在图中[ ] 和[ ] 。

(2)图中结构[5]对曲线a所示生命活动的作用是:通过它 。 (3)曲线b与曲线a所表示生命活动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 (4)曲线a与曲线b所表示的生命活动具有 关系。

豆芽”,小强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分,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 下培养,把乙放在 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 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 28.下图是植物细胞分裂图,根据图回答:

(1)细胞分裂的进行顺序是 (用a、b、c表示)。

(2)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的是 图;染色体位于细胞两端的是 图,此时两端染色体数目 ;已形成两个新细胞核的是 图。

(3)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平均分配,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2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结构①的功能是控制 的进出,保持 的

相对稳定。

理综生物测试范文

理综生物测试范文第1篇郑水敏(浙江省丽水中学323000)摘要历年的高考题对高考复习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四年理综(全国卷Ⅰ)生物...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