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方案范文
保护方案范文(精选12篇)
保护方案 第1篇
随着我国的现有供电网络系统电压参数强度等级的不断升高,我国电力变压器设备的参数结构特征,也逐步向着容量扩大化、电压等级提高化,以及设备部件结构复杂化的技术方向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变压器设备的造价水平,也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在设备成本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变压器设备一旦出现运行技术故障,其实际给供电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将会更加严重,因而做好变压器设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的技术保护,对于我国电力能源生产供应事业的有序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变压器保护原理分析以及保护方案设计问题展开简要论述。
1 变压器设备保护的基本原理
1.1 差动保护原理
变压器设备的差动保护,是通过对被保护变压器设备两侧电流参数的相位、大小以及方向等技术指标,具体判断变压器设备在实际运行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技术故障,是基于技术测量手段对变压器设备完成的保护。这一保护原理,主要被应用于保护变压器设备的内外接线结构,防止其出现短路故障现象。其主要技术原理是:在变压器设备的两端分别安装和连接电流互感器技术构件,当被保护变压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保护区域内实际流入和流出的电流应当具备相同的相位,同等的参数强度以及相反的矢量方向,在这种条件下,实际的差动回路电流强度为零;在变压器内外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条件下.线路两端的电流参数都会向短路故障点发生位置流动,这时差动回路结构中的电流参数强度将不再保持为零,直接导致变压器运行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被触发,断路器做出跳闸动作,切断变压器内部线路结构中的电流供应,完成具体的设备保护功能。
1.2 磁通特性保护原理
磁通特性保护原理充分利用了变压器和设备内部磁路技术结构的磁通特性.应用磁通原理的基本算法,具体区分变压器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励磁涌流状态,以及内部线路结构短路故障状态,并通过对变压器设备实际运行使用状态的正确判断,切实减少变压器设备保护技术装置的技术误动现象,保证变压器设备持续处于最佳的技术运行状态。磁通原理算法依照差流的上升,或者是下降沿开展具体的计算处理过程,实现了采样值计算处理方法的直接使用,这种计算方法计算作业量较小,且计算结果精确性较高。
1.3 等值方程算法的技术保护原理
等值方程算法保护,是依照已经建立的技术描述方程等式两端的计算数值是否相等,来完成变压器设备实际运行性能状态的判断好确认,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变压器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故障现象做出针对性的技术改良处理。依照常规变压器设备的原边电压回路方程,以及副边回路方程,能够整理获取如下所示的等值描述方程:
在变压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条件下,上述方程的左右两侧应当处于相等状态,变压器设设备中连接的保护装置本身不会发挥任何的技术动作,而在变压器内部线路结构发生短路故障时。变压器设备两端的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将会发生动态变化,同时导致变压器设备内部绕组的参数状态发生变化,直接导致上述等值方程左右两侧的计算数值不再相等,变压器设备的技术保护装置将会释放跳闸信号,发挥对变压器设备的技术保护作用。
2 变压器保护方案的设计实现思路
新式变压器设备的保护技术系统,是基于原有的变压器微机保护设备系统的建设运行系统基础上,通过对专门性设备部件构成体系,以及技术运行方案的改良而具体实现的,并且具体提升了变压器设备保护技术装置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功能。
整体保护技术系统以工控机设备作为主要的硬件平台,在前级位置有变换模块的设置,能够将强电信号转化为可供DSP设备运行过程中接收的软电信号,在信号处理技术单元采取和运用了TMS320VC330SP部件,主要完成变压器设备动态运行参数的采集以及处理行为,在保护装置中的管理单元,应当选取和应用Rabbit2000处理器技术部件,并借助这一处理器实现人际交流,以及对综合自动化技术系统的动态控制。整套变压器设备的设备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3 结语
针对变压器保护原理分析以及保护方案设计,本文从变压器设备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变压器保护方案的设计实现思路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借鉴。
摘要:变压器设备的运行质量状态,是保障我国电力能源工业日常化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变压器设备整体造价水平的不断提升,变压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技术保护工作,也日渐引起了相关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变压器保护原理分析以及保护方案设计展开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变压器,保护原理,保护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杰,罗隆福,R.K.Aggarwal,李勇,刘福生.新型换流变压器保护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06).
[2]高东学,智全中,朱丽均,梁旭.智能变电站保护配置方案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01).
[3]汤大海,陈永明,曹斌,潘书燕,龙锋.快速切除220k V变压器死区故障的继电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4).
[4]廖卫东.变压器保护原理分析探究[J].电子制作,2014(22).
环境保护方案 第2篇
一、编制说明
1、宜宾市建设工程《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
2、《2003年宜宾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要点》和《宜宾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3、宜宾南岸污水处理厂综合楼施工图纸。
4、宜宾南岸污水处理厂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
5、宜宾南岸污水处理厂综合楼《现场文明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宜宾南岸污水处理厂综合楼工程位于宜宾市南岸大溪口,总建筑面积888.84m2,地上二层,砖混结构形式为一筒体结构。建筑框架部分檐高10.00mm。
本工程为了达到“天府杯”的质量目标,为了保证施工现场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为了保证职工在施工中的安全,根据该工程的结构特点,特制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方案。
本工程主要职能单位如下:
建设单位:宜宾拓展经济技术开发公司
建设单位:四川鹤翔环境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成都信达监理公司
监督单位:宜宾市质量监督站
施工单位:中国五冶公司宜宾项目部
本工程开工、竣工日期如下:
本工日期:2001年12月26日
竣工日期:2003年4月26日
三、施工现场环保工作计划
1、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北京市环境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相关文件要求,达到并超过“北京市文明安全工地”的要求。
2、积极全面地开展环保工作,建立项目部环境管理体系,成立环境领导小组,予以运行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监控。
3、加强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全员环境意识。
4、现场采取图片、表扬、评优、奖励等多种形式环保宣传,并将环保知识的普及工作落实到每位施工人员身上。
5、对上岗的施工人员实行环保达标上岗考试制度,做到凡是上岗人员均通过环保考试。
6、现场建立环保义务监督制度,保证及时反馈信息,对环保做得不周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改进并完善环保措施。
7、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环保革新发明,并注意及时宣传推广。
8、每月三次进行环保噪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实行奖罚,曝光制度,定期奖励。
10、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环保措施开展环保工作,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
四、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制度
1、积极全面开展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由技术、生产、物资、机械等部门组成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环保员一名。
2、建立环保管理体系,明确职责、权限。
3、建立环保信息网络,加强与当地环保局的联系。
4、不定期组织工地的业务人员学习国家,北京市环境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环境手册、程序文件、方针、目标、指标知识等内部标准,使每个人都了解IS014001环保标准和“北京市文明安全工地”要求和内容。
5、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包括每月三次噪声监测记录及环保管理工作自检记录等,做到数据准确,记录真实。
6、施工现场要经常采取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施工队进场集体进行环保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未通过环保考核者,不得上岗。
7、在普及环保知识的同时,不定期的进行环保知识的考核检查,并鼓励环保革新发明活动。
8、制定出防止大气污染,防止水污染和防止施工噪声污染的具体制度。
(1)防止大气染制度:现场采用液化石油气清洁燃料,严禁熬沥青、烧杂物。
(2)防止施工粉尘污染制度:现场临时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定期洒水,在现场大门口设置简易洗车装置,对进出现场的运输车辆车轮携带物清洗,做好防遗撒工作,严禁凌空抛撒施工垃圾。
(3)防止水污染制度:车辆冲洗污水设沉淀池,食堂设置隔油池,定
期清掏。
(4)防止噪声污染制度: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尽量控制在早6:00——晚22:00,并采用低频振捣棒,结构施工阶段昼间不超过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对强噪声机械设置闭工棚,加强教育,使人为噪声减少到最低点;混凝土浇筑如须连续施工,须做好周围居民的工作并向环保局提出书面报告。
(9)凡违犯环保制度,屡教不改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20-100元的处罚。
五、施工现场环保工作措施
1、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各单位环保员切实做好本职工作,随时进行信息反馈,每月召开例会,由专职环保员总结信息,集体解决落实,保证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2、为防止大气污染,施工现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职工大灶和茶炉,采用煤气(电)方式,每月进行两次自检。
(2)现场内严禁熬沥青和烧杂物。
(3)每月进行三次烟尘黑监测。
3、为防止施工粉尘污染,现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工程施工现场采取压型钢板与240厚围墙相结合进行现场围挡,并保证高度在2.1m以上。
(2)对类似水泥的易飞扬细颗料散体材料,安排在临时库存放或用彩布条遮盖;运输采用彩条布遮盖或其他方式防止遗洒、飞扬;卸装时要小心轻放,不得抛洒,最大限度的减少扬尘。
(3)对进出现场的车辆,进行严格的清扫,做好防遗撒工作。在土方
开挖运输期间,设专人负责清扫车轮,并拍实车上土,对松散易飞扬物采取遮盖。
(4)对临时施工道路进行路面硬化,在干燥多风季节定时洒水。
(5)结构施工中的施工垃圾采用容器吊运至封闭垃圾站,并及时清运。
(6)运输车不得超量运载,运载工程土方最高点不超过车辆槽帮上沿50cm,边缘低于车辆槽帮上沿10cm,装载建筑土或其它散装材料不得超过槽帮上沿。
4、为防止噪声污染,现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避免人为地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采取先进的联系方式,避免如吹口哨的噪声污染。
(2)定期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文明施工的教育,对施工生产有关管理人员(包括外包队负责人)定期进行文明施工现场对噪声控制要求的考核。
(3)浇筑混凝土时尽量安排在早6:00——晚22:00进行,选用低频振捣棒,结构施工阶段噪声昼间控制在70分贝以下,夜间控制在55分贝以下,并且经常测试。特殊情况须在夜间施工时,一方面要尽量采取降噪措施,另一方面要做好周围居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扰民。
(4)对强噪声机械如电锯刨机械如振捣棒等,严格控制工作时间。
(5)建筑物四周挂降噪音。
(6)施工期间,尤其是夜间施工尽量减少撞击声、哨声,禁止乱扔模板,拖铁器及禁止大声喧哗等人为噪声。
(7)每月进行两次噪声值班制,并在夜间22:00以后进行抽测,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8)加强噪声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及时对施工现
场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9)会同有关部门和领导妥善处理重大扰民问题,详细记录问题及处理结果,必要时及时上报监理和甲方。
5、为防止水污染,现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施工现场道路平整,做到不积水。
(2)对现场油料集中保管,料库做好防渗、污、跑、冒、滴、漏处理。
(3)搅拌机和运输车辆冲污水,地泵池污水等须设二级沉淀池后,排人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供洒水降尘用。
(4)现场内职工食堂污水入池过滤,隔油后排入污水管线。
6、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每月初、月中和月末对环境各项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文字记录和存档工作。
六、施工现场环保领导小组
为保证现场的环境管理做到标准化,特成立现场环保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昆腾第三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 第3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IT部门在不断寻找新的数据保护的策略和解决方案,以期缩短备份窗口,获得更快的恢复时间。对于数据保护和灾难恢复(DR)来说,关键数据需要多个副本,有些数据要求立即可用,而其他数据可能只在需要的时候可用;进一步,分层存储的方式虽然满足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冗余性的需求,但是我们需要权衡快速访问和冗余数据管理管理带来的成本;更复杂的是虚拟化带来的挑战,虚拟机备份时间长和成本高昂让IT人员头痛不已。 庞大的信息量、纷繁的数据类型,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为现有的方法带来巨大的压力。永久性存储数据、随时随地的接入和从数据中获取价值让传统的基础架构不堪重负。单靠增加磁盘容量不能解决问题,传统的备份因此显得束手无策。我们看到,整个世界正向一种全新的基础架构演进。
昆腾下一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可通过智能数据移动来支持客户的独特工作流程。这些分层存储解决方案采用新的备份和归档方法,并且支持不可预测的按需接入。它们还能够利用基于云的对象存储等技术和策略,以及其他经济高效的存储(如 LTO 和LTFS)。同时,越来越多的客户不再使用RAID,开始利用闪存来加快工作速度,所以分层存储解决方案还必须紧密地集成 Flash 存储。端到端的昆腾信息工作流程(QTM Information Workflow),确保数据在需要时可随时随地接入,支持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从数据捕获开始,到处理阶段,到最后保存起来供将来重复使用。 昆腾第三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根据工作流程感知,可集成面向细分市场的专有应用和应用场景。
昆腾vmPRO 软件和昆腾 DXi 重复数据删除设备更好实现虚拟机备份,节约备份时间,大幅降低数据保护成本;
昆腾 StorNext 存储管理器,结合StorNext Q 系列磁盘与磁带库,实现大型零售商智能内容归档,在提高生产力的前提下,让用户轻松地浏览和检索用于营销和内部沟通的视频数据资产;
视频监控备份归档解决方案,结合昆腾 StorNext 存储管理器与昆腾Scalar i6000 LTO磁带库,在高价格磁盘上存储不到四分之一的视频文件,而将其他视频放到磁带上,大幅提高成本效益;
针对大型数据归档,昆腾 Lattus 对象存储把静态文件内容归档至近线存储。确保全球用户均可访问归档数据的前提下,每年平均降低存储和备份成本20-40%,并且缩短备份时间并降低静态数据备份给基础架构带来的压力
无论是针对例如银行、电信、金融,以及保险企业的生产型企业数据,还是针对以视频和图片为主的非结构化数据, 昆腾第三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实现为用户量身定做,智能分析用户数据,基于不同需求将数据分流至不同存储设备,大幅降低总拥有成本,是一个智能的、基于用户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自动存储保护架构。
三十年的积累和创新,昆腾对其数据保留与保护解决方案不断革新,帮助企业大幅度提升备份、恢复和归档操作的性能和效率。借助昆腾第三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用户能确保最大化数据价值,在任何环境以任何规模在数据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护数据。
大连地铁继电保护方案探讨 第4篇
1 大连地铁供电系统供电方式及分区形式
大连地铁工程供电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 供电系统采用目前普遍应用的大分区供电系统。大分区供电系统可以大幅削减供电系统的投资, 但是由于大分区环网供电模式每个供电分区内变电所数量较多, 大连地铁最多的分区达到6个。
2 地铁中传统的继电保护方案
1) 地铁中传统的保护装置配置方案
地铁中传统的保护方案:进、出线柜分别设一套光纤差动保护装置作为主保护, 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作为后备保护, 母联及馈线柜配置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作为主保护。
2) 传统保护方案的分析
光纤差动保护装置是一种传统的、功能比较专一保护方式, 目前主要作为35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供电线路相间短路及单相接地主保护。当保护区内电缆发生故障时, 光纤差动保护能使故障电缆两侧断路器瞬间跳闸, 满足保护的速动性要求。
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作为差动保护的后备, 并实现对开关柜的监控功能, 光纤差动保护装置故障后, 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启动过流保护对线路进行保护。国内地铁环网进出线开关过流保护整定一般用时限来区分故障范围, 从而在主保护光差保护拒动时有选择的跳开故障段线路。整定时限差一般采用Δt=0.3s, 但由于地铁主变电所馈出线考虑自身与电力系统的配合并在短时间内切除故障, 过流时限一般整定非常小。而大分区地铁供电系统在正常供电时采用的环进环出方式所带变电所一般为4~6个, 如果考虑一个主变电所解列另一个主变电所通过环网联络开关支援的情况下, 一般所带变电所均超过8个。这种情况下用整定时限来区分故障范围就无法做到, 从而造成故障范围的扩大化, 并且在靠近电源端开关切除故障时间比较长, 对开关伤害非常大。
3 大连地铁继电保护方案
1) 大连地铁保护装置配置方案
目前针对大分区环网供电模式, 大连地铁采用也采用进、出线柜分别设一套光纤差动保护装置作为主保护, 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作为后备保护, 母联及馈线柜配置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作为主保护的配置方案。但大连地铁在光纤差动保护装置故障情况下, 通过动态加速相应的后备电流保护的方式, 通过各级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进行联网通信,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信息的快速响应性, 并通过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的可编程功能, 迅速准确的切除并隔离故障。
2) 大连地铁保护方案的分析
针对目前大分区环网供电模式, 大连地铁采用光纤差动保护作为区间的线路主保护, 无级差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当差动保护装置或光纤通道发生故障时, 动态加速相应的后备电流保护。既两台光纤差动保护装置组成一套区间光纤差动保护, 保证区间故障时瞬时切除故障, 当进出线上的光纤保护通道以及光纤差动保护装置正常时, 必须投入光纤差动保护。进出线上的后备保护采用相同时间延时, 不设置级差, 同时配置不同时限的三组过电流保护定值, 一组为正常运行方式下, 过流保护时限 (保护时限1.2s) ;第二组作为区间失去光纤差动保护时, 启动的与之对应的后备过流短延时定值;该两组定值由来自光纤差动保护的相关输出接点来启动切换, 该两组定值的时延有一个时间级差 (0.2s~0.3s) (保护时限0.9s) 。第三组过电流保护作为母线故障的主保护, 快速切除母线故障;延时设定为:比光纤差动故障时的过流短延时再小一个时间级差 (0.2s~0.3s) , 比馈线的过流时延大一个时间级差 (0.2s~0.3s) (保护时限0.6s) 。母线故障的判别方法是通过同一母线段上的进出线保护装置相互传递过流信息以及差动动作情况, 并经逻辑判别确定, 即进出线同时检查到过流相互闭锁, 均不动作。
4 大连地铁继电保护方案各故障状态下的保护动作状态
1) 馈线故障
K1点故障 (B站35k V馈线故障) , 馈线保护装置启动, 延时接点经0S (电流速断) 或0.3s (过流) 延时跳开B站13开关。
2) 正常情况下的线路短路故障
K2点故障 (A站与B站间线路故障) , 光纤差动保护速动跳闸, 跳开A站12及B站11开关, 同时启动B站备自投, 恢复对失电母线的供电。
B站、C及其他下级变电所的I段母线同时失压, B站备自投启动回路因为满足差动启动逻辑判据, B站启动分段备自投, 恢复对B站I段母线供电;C站及其他下级变电所虽然满足纯无压条件, 但时延未到, 且由于B站备自投动作成功, 本段母线恢复带电, 因此C站及其他下级变电所备自投不启动。实现了近故障点优先原则, 只启动近故障点分段备自投, 恢复对非故障元件的供电,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运行方式的改变, 便于运行人员恢复系统正常运行方式。
3) 光纤差动保护故障退出情况下的线路故障
K3点故障 (B站与C站间环线故障) , 因光纤差动保护退出运行, 故障需要依靠后备电流保护经0.9S延时切除故障;在此期间上级环网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因流过的是穿越性电流不会启动跳闸, 后备电流保护均为1.2S延时, 具有选择性, 不会出口跳闸;C站失电母线, 依靠纯无压检定逻辑和最短的自投延时启动备自投, 恢复对失电母线的供电。
4) 母线故障
K5点故障 (C站母线故障) , 所有的环网线路均流过故障电流, 但均为穿越性电流, 基于光纤差动保护的原理, 光纤差动保护均不会出口跳闸;A站与B站由于进线和出线均有电流, 母线保护互锁, 均不动作。C站由于进线有过流, 出线没有过流, 所以进线经0.6S延时出口跳闸, 跳开C站11开关, 切除故障。
除上述故障外, 大连地铁还做了馈线故障断路器失灵, 线路故障进出线断路器失灵等共计18种故障状态下的动模试验均能准确、可靠的切除故障。
5 结论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大连地铁继电保护方案与传统继电保护方案的设备配置方案是一致的, 只是通过综合保护测控装置间的互联通信, 对保护装置进行逻辑编程判断, 因此两个方案的投资基本一致。但大连地铁继电保护方案除了继承了传统保护方案的保护的光纤差动保护可靠性、速动性的优点外, 还可以通过逻辑判断从根本上解决大分区情况下环网电缆过电流保护保护选择性和速动性之间的矛盾。大连地铁继电保护方案优势明显。
摘要:本文对大连地铁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分区形式进行了简述。对传统继电保护方案的配置原则和保护方案进行分析, 提出传统继电保护方案在大分区供电模式下的问题。对大连地铁继电保护方案的配置原则和保护方案进行分析, 对大连地铁继电保护方案在各故障状态下的保护动作状态进行详细叙述, 提出一种新的解决大分区供电模式下的继电保护方案。
环境保护方案 第5篇
1.编制依据
1.1苏州市建设工程《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
1.2 《2009年苏州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要点》和《苏州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标准》;
1.4常熟市尚湖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二)标二施工图纸;
1.5 常熟市尚湖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二)标二《施工组织设计》;
1.6 常熟市尚湖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二)标二《现场文明施工方案》。
2.工程概况
常熟市尚湖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二)标二位于常熟市尚湖镇王庄工业园区纬一路、纬二路、经一路、经二路。为了保证施工现场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为了保证职工在施工中的安全,根据该工程的结构特点,特制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方案。
本工程主要职能单位如下:
建设单位:常熟市江南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苏州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苏州市兴宇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本工程开工、竣工日期如下:
开工日期:2011年3月5日
竣工日期:2011年7月4日
3.施工现场环保工作计划
3.1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苏州市环境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相关文件要求、达到并超过“苏州市文明安全工地”的要求。
3.2积极全面地开展环保工作,建立项目部环境管理体系,成立环保领导小组,予以运行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监控。
3.3加强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全员环境意识。
3.4现场采取图片、表扬、评优、奖励等多种形式进行环保宜传,并将环保知识的普及工作落实到每位施工人员身上。
3.5对上岗的施工人员实行环保达标上岗考试制度,做到凡是上岗人员均通过环
保考试。
3.6现场建立环保义务监督岗制度,保证及时反馈信息,对环保做得不周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改进并完善环保措施。
3.7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环保革新发明,并注意及时宣传推广。
3.8每月三次进行环保噪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9实行奖罚、曝光制度,定期奖励。
3.10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环保措施开展环保工作,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
4.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制度
4.1积极全面开展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由技术、生产、物资、机械等部门组成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环保员一名。
4.2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明确职责、权限。
4.3建立环保信息网络,加强与当地环保局的联系。
4.4不定期组织工地的业务人员学习国家、苏州市环境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环境手册、程序文件、方针、目标、指标知识等内部标准,使每个人都了解IS014001环保标准和“苏州市文明安全工地”要求和内容。
4.5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包括每月3次噪声监测记录及环保管理工作自检记录等,做到数据准确、记录真实。
4.6施工现场要经常采取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施工队进场集体进行环保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未通过环保考核者,不得上岗。
4.7在普及环保知识的同时,不定期的进行环保知识的考核检查,并鼓励环保革新发明活动。
4.8制定出防止大气污染,防止水污染和防止施工噪声污染的具体制度:
4.8.1防止大气污染制度:现场采用液化石油气清洁燃料,严禁熬沥青、烧杂物。
4.8.2防止施工粉尘污染制度:现场临时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定期洒水;严禁凌空抛撒施工垃圾。
4.8.3防止水污染制度:食堂设置隔油池,定期清掏。
4.8.4防止噪声污染制度: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尽量控制在6:00-22:00,并采用低频振捣棒,结构施工阶段昼间不超过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对强噪声机械设置封闭工棚,加强教育,使人为噪声减少到最低点;混凝土浇筑如须连续施工,须做好周围居民的工作并向环保局提出书面报告。
4.9凡违犯环保制度,屡教不改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20-100元的处罚。
5.施工现场环保工作措施
5.1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各单位环保员切实做好本职工作,随时进行信息反馈,每月召开例会,由专职环保员总结信息,集体解决落实,保证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5.2为防止大气污染,施工现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5.2.1职工大灶和茶炉,采用煤气(电)方式,每月进行两次自检。
5.2.2现场内严禁熬沥青和烧杂物。
5.3为防止施工粉尘污染,现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5.3.1工程施工现场采用压型钢板与240厚围墙相结合进行现场围挡,并保证高度在2.lm以上。
5.3.2对类似水泥的易飞扬细颗料散体材料,安排在临时库房存放或用彩条布遮盖;运输时采用彩条布遮盖或其他方式防止遗撒、飞扬;卸装时要小心轻放,不得抛撒,最大限度的减少扬尘。
5.3.3对进出现场的车辆,进行严格的清扫,做好防遗撒工作。在土方开挖运输期间,设专人负责清扫车轮,并拍实车上土,对松散易飞扬物采取遮盖。
5.3.4对临时施工道路进行路面硬化,在干燥多风季节定时洒水。
5.3.5结构施工中的施工垃圾采用容器吊运至封闭垃圾站,并及时清运。
5.3.6运输车不得超量运载,运载工程土方最高点不超过车辆槽帮上沿50cm,边缘低于车辆槽帮上沿10cm,装载建筑渣土或其他散装材料不得超过槽帮上沿。
5.4为防止噪声污染,现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5.4.1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避免人为地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采取先进的联系方式,避免如吹口哨的噪声污染。
5.4.2定期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文明施工的教育,对施工生产有关管理人员(包括外包队负责人)定期进行文明施工现场对噪声控制要求的考核。
5.4.3浇筑混凝土时尽量安排在6:00-22:00进行,选用低频振捣棒,结构施工阶段噪声昼间控制在70分贝以下,夜间控制在55分贝以下,并且经常测试。特殊情况须在夜间施工时,一方面要尽量采取降噪措施,另一方面要做好周围居民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扰民。
5.4.4对强噪声机械如电锯电刨等,使用时须在封闭工棚内,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对使用时不能封闭的机械如振捣棒等,严格控制工作时间。
5.4.5建筑物四周挂降噪声网。
5.4.6施工期间,尤其是夜间施工尽量减少撞击声、哨声,禁止乱扔模板、拖铁器及禁止大声喧哗等人为噪声。
5.4.7每月进行两次噪声值监测,并在夜间22:00以后进行抽测,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5.4.8加强噪声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及时对施工现场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5.4.9会同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妥善处理重大扰民问题,详细记录问题及处理结果,必要时及时上报监理和甲方。
5.5为防止水污染,现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5.5.1施工现场道路平整,做到不积水。
5.5.2对现场油料集中保管,油料库做好防渗、污、跑、冒、滴、漏处理。
5.5.3搅拌机和运输车辆冲洗污水、地泵池污水等须设二级沉淀池后,排人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供洒水降尘用。
5.5.4现场内职工食堂污水经过滤、沉淀、隔油后排人污水管线。
5.6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每月初、月中和月末对环境各项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文字记录和存档工作。
6.施工现场环保领导小组
为保证现场的环境管理达到标准,特成立现场环保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郭明明
副组长:王殷明、翁建刚
成员:刑卫明、李林元、邹剑兰
苏州市兴宇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手机隐私保护方案是与非 第6篇
在众多智能手机隐私保护方案中,孰是孰非,今天就来考考你。
简单来说,存储器格式化就等于数据清零,删掉存储器内的所有数据,并将存储器恢复到初始状态。
格式化又分为高级格式化和低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仅仅是清除了硬盘上的数据,低级格式化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通俗地说,高级格式化就是把不要的东西做一个标记、移出房间,但东西并未完全损坏。低级格式化是把东西彻底损坏。
我们一般选择操作的都是高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的数据恢复仅仅只需一个简单的恢复软件,而且操作很简单。
对于中国网民来说,只要搜索“数据恢复软件”,近万件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商品就会跳出屏幕,它们可以轻松恢复高级格式化的数据。
手机存储的装置叫闪存记忆体,记忆体在存储数据时使用的是一种磨损均衡技术。磨损均衡技术是指记忆体的某块存储区间被清空后,并不是马上占用它,而是重新找一块空间存放新数据。
所以,手机的数据被更新或删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删除,只是在这块存储区间做了个删除的标记。也就是说,当用户进行删除操作时,存储介质中的信息并未真正被清除,只会被标记为可覆盖,当有新信息存入时可以覆盖原有信息,但未被覆盖时,这些信息依然保留在存储空间中。
因此,只要手机数据在删除后没有经过重复存储,都可进行恢复。事实上,恢复出厂设置也就是高级格式化的一种,数据只要没被反复覆盖,仍然可以恢复。
要将智能手机转卖或送人,第一步是先备份好个人信息,然后把手机内、外置储存卡格式化处理,用无关数据覆盖一遍。什么是无关数据覆盖?就是把一些无意义的文档或一本小说等存进SD卡。
由于市面上有很多SD卡数据恢复工具,只是将SD卡的内容删除或格式化,数据很容易被修复,但被格式化后再覆盖一次,被修复的可能性就很小。如果用户仍不放心,可如此反复操作几次。
处理完SD卡后,第二步是恢复出厂设置。任意一款手机在其设置中都有一项“还原”或“恢复”键,可抹掉所有内容,设置恢复到手机出厂时的状态。若要更换手机号,换之前应及时解绑银行账号、支付宝、邮箱等,另外,别忘了解绑微信类产品。
1.确保你的装置(特别是体积轻巧、易携的手机或平板)存放安全。考虑是否使用锁屏功能以及数据加密做备份,届时即使装置丢失或被盗,也可以保护装置内的数据。
2.留意隐私设置,考虑限制不必要的应用程序记录你的地点或其他非必要的资讯,如联络人、照片等。
3.安装防毒软件,避开恶意软件。
相关链接
手机防尘与防水知多少
手机防尘等级很容易被理解,简单来说,数字越高代表能防御的“异物”体积越小。
1指防御大如手背的“异物”进入手机;2指如手指大小;3指如粗电线;4是如一般电线或细如螺丝的东西。
市面上手机的防尘等级皆达5或6。5代表手机会入尘,但必需有极大量的尘埃才会影响手机的正常运作;6代表完全防尘,设计上已做到能防御一般城市环境中能找到的灰尘。
手机的防水等级复杂一些。“防水”的定义有两种:一是“喷”,向手机喷水;二是“浸”,把手机浸在不同的水深,以及可在水中浸入的时间。
1指对手机进行“单独地滴水”,就像把手机放在冷气机下滴水一样。
2是相当于洗手之后,以湿润的手使用手机。
3相当于对手机作5分钟的“喷雾”,犹如在雾中使用手机。
4像“打翻咖啡”一样对手机泼水5分钟。
5达到防御“喷射”的程度:就如小朋友用水枪朝手机连续喷射5分钟一样。
6代表能防御“高压水柱”向手机喷射至少3分钟(当然不是像消防水喉喷射那样强烈)。
7指把手机浸在水深如满载的洗脸盆或座厕中至少30分钟而不影响正常运作。
8指手机可以浸入比一米更深的水中而不影响正常运作。要注意的是,达到等级8的手机,实际的浸水深度和时间都因“制造商指定的条件”而各有不同。
水资源开发保护方案分析 第7篇
新的发展形势对水资源配置要求不能局限在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层面上, 而应是在协同发展水资源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系统, 人民生活、生产基本需求满足;社会稳定基本需求满足;使生态系统平衡维系需求满足上使水资源在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三方面效益真正地发挥出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综合效益。
1 水资源开发保护思路
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关系处理好为原则, 系统分析有限与稀缺水资源系统特征和复杂与不可预见经济社会系统特征以及脆弱与敏感的生态环境系统特征。在对不同流域, 不同地区水资源等方面对规律、演变机理、相互作用进行系统分析和辨识, 以协同发展原理为导向, 以综合平衡分析水资源成果为依据, 注重良好生态环境的维系, 确保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能够协调匹配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使水循环关系和流域演进的良性状态得以维系, 确保供水安全。并注重为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提供保障, 研究开发保护水资源, 为合理配置水资源奠定基础。
以可利用水资源量为依据, 实现总量控制水资源消耗量, 并以河湖生态环境用水要求为依据, 控制断面下泄水量;以节约用水型社会建设要求为依据, 实现用水控制定额化;以循环利用要求为依据, 对取用新鲜淡水量的控制要求达到严格化;以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依据, 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 注重对河道内外、水量与水质等多方面实现综合平衡。
2 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
我国流域不同, 开发利用水资源程度和保护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面差异也是极为明显。因此, 以分析分区水资源综合平衡为前提, 结合分区不同水资源条件, 以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为出发点, 对我国河流水系合理配置, 对不同区域河道内外水量进行合理配置。并以此为基础, 以我国河流水资源条件不同类型为依据, 结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状况, 从而把合适的河道内留用水量比例提出来, 为制定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标准提供依据。
水资源配置的区域范围或流域具有特定性, 以可持续性和高效性以及公平性原则的遵守为导向, 依托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在对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考虑基础上, 结合运用资源配置准则, 以对合理抑制需求, 供水有效增加等手段和措施的实施相结合, 实现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调配多种可利用水源。为使水资源利用达到科学化和合理化, 在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障基础上, 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同时, 使良性循环生态环境得以更好的维系。
3 开辟第二水源, 使水的利用效率提升
1) 应将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 将工业用水量降低, 对生产用水工艺进行改革, 将循环用水率提高, 这是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我国逐渐开展了对水的重复利用率, 特别是在一些城市中, 水资源相对紧张, 对水的重复利用率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如大连、青岛和太原等, 但纵观整体现状, 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仅仅达到了20%~3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将其提升到40%。则每天会有1 300万t的水得到节约, 并可使26亿元的工程投资被节省下来, 可取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节水量。
2) 进行科学灌溉, 将农业用水浪费减少。如今, 农业灌溉用水在全世界占70%, 但它却有着较低利用率, 尤其是有着严重的浪费,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全世界被浪费掉的水资源达到了63%, 因此, 对灌溉方法进行改革, 是使用水效率提升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3) 开辟第二水源, 对城市用水进行利用回收。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对废水的重新使用和回收, 可通过三级水处理厂对废水进行回收和过滤。最后, 通过水源流量的调节, 而增加可靠用水。或者是开发新的水源, 有效解决用水短缺的问题。
4 结语
就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来看, 水资源合理配置属于最为突出问题, 而水资源合理配置也是协同发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合理配置水资源, 有利于使我国过度开发水资源和严重污染水资源等这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得到明显的改善。在确保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同时, 显著提高水资源, 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能力。在显著提高我国利用水资源效率和效益同时, 应注重促进恢复和增强水体自我调节功能, 为改善我国水生态环境状况奠定基础。此外, 以涵养和保护水资源为根基,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干旱年份和突发事件的水源条件, 显著提高对特殊干旱抗御能力, 对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丽, 贺沛.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及改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5) .
地铁采用的直流供电保护方案 第8篇
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应用于车辆供电的系统多采用直流供电的方式, 即采用接触网供电。例如广州地铁一号线直流供电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接触网采用1500V直流双边供电。在牵引所中通过整流机组把33KV等级的电压通过降压整流, 转变成为1500V的直流电通过直流开关输送到接触网上, 给机车提供动力电源。接触网本身不具备电气保护功能, 上网电缆、接触网等设备出现故障, 需要通过直流开关柜来判断故障, 进行电气保护。所以对于直流供电系统来说直流开关柜的地位相当重要, 研究直流开关的结构特点及保护功能的实现对地铁运营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直流开关柜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牵引变电所1500V直流开关柜包括以下三种类型设备。
正极柜:连接于整流器阀侧正极与1500V正极母线之间的开关柜, 实现对整流机组向1500V直流正极母线馈电进行控制。
馈线柜:连接于1500V直流正极母线与牵引网上网隔离开关之间的开关柜, 实现对1500V直流正极母线向牵引网馈电进行控制和保护。
负极柜:连接于整流器阀侧负极与回流钢轨之间的开关柜, 实现对牵引网回流的控制。
这里着重介绍下馈线柜。1500V馈线柜主要由上部连接、下部连接、驱动装置、合闸机构、分闸机构、大电流脱扣保护装置、灭弧装置以及分合闸位置辅助触点组成。其中驱动装置和大电流脱扣保护装置是1500V直流开关馈线柜的核心部分。
驱动装置的作用是牵引棘轮拉动动触头使其与静触头闭合, 完成合闸。驱动装置由工程塑料支架、限位缓冲弹簧、分闸辅助弹簧、传动圆钢组成。整个驱动装置在合闸线圈铁心的推动下在受限范围水平内沿导轨方向前后运动。合闸时铁心推动驱动装置往前运动, 驱动装置牵引棘轮拉动动触头运动;动触头附带一个辅助触头, 在合闸前辅助触头先与动触头接触, 通电之后动触头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与静触头完全闭和。辅助触头的作用是避免动触头直接与静触头接触时发生损伤。分闸时先分动触头, 最后分辅助触头, 同样避免分闸产生的拉弧损害动触头。
大电流脱扣保护装置是直流开关上利用电磁原理实现直流保护的一种装置。有一个由硅钢片叠成的磁扼垂直套在动触头的外侧, 只要开关回路中的电流达到整定值, 磁扼中产生的磁场把衔铁吸合下来, 衔铁带动连杆, 连杆的运动顶起牵引触头棘齿, 原来在水平方向的平衡被打破, 棘轮向上顶起, 轴脱扣后, 动触头在分闸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弹开。这时综合保护装置根据辅助触点的输入和主电路电流电压测量值进行运算, 输出控制使合闸线圈失电、铁心后退、驱动装置在分闸辅助弹簧作用下往回运动, 综合保护装置发出大电流报警信息。大电流脱扣保护的整定值通过调整磁扼中的磁通路来实现。
3 直流开关柜保护的原理及整定范围
地铁1500V直流开关的测控保护一般通过综合保护装置来实现, 如广州地铁二号线采用了西门子DPU96来实现对开关的控制、保护、测量及通信。
3.1 大电流脱扣保护
大电流脱扣保护通过脱扣器实现, 其动作过程在文章开头有过介绍, 该保护属于开关自带, 用于切断大的短路电流。大的短路电流对线路会造成巨大的损坏, 故大的短路电流一出现应立即切断, 其切断时刻应在其达到电流峰值之前。广州地铁2号线进线开关的整定值为12000A, 馈线开关的整定值为9000A。
3.2 电流上升率保护 (di/dt) 和电流增量保护 (ΔI)
该保护作为地铁馈线保护的主保护, 他既能切除近端短路电流, 也能切除大电流脱扣保护不能切除的故障电流较小的远端短路故障。保护动作特性分为2部分, 瞬时跳闸和延时跳闸, 其中谁较早激活就由谁决定跳开高速直流断路器。延时跳闸元件主要起识别远端短路电流并跳闸的作用。
西门子DPU96关于该保护的整定方法, 开关合闸后, 测量装置不断检测开关主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率di/dt, 当电流变化率di/dt≥24A/ms时发出报警, 当di/dt≥40A/ms时触发DPU96产生中断。在30ms内如果电流变化率高于40A/ms则30ms后DPU96保护分闸;如果30ms内电流变化率低于40A/ms, 则di/dt复零, 中断退出。直流开关设置的ΔI保护与di/dt保护互相配合, 当di/dt被触发后持续1ms, ΔI达到整定值4000A (馈线开关) , 经过延时 (1ms) , ΔI动作, DPU96保护分闸。
以上保护的整定使保护装置只针对故障电流做出分闸响应, 躲过了牵引变电所很远处启动时的机车启动电流, 列车的电杆架接触激增电流, 列车驶进车站的电流等非故障电流曲线。防止了开关的误动作。
3.3 过流保护
过流保护可作为上述两种保护的后备保护。在保护控制单元预先整定电流Imax值和时间T值。当通过直流馈线短路的电流值在预先设定的时间T内超过Imax值时, 过流保护装置动作使直流馈线断路器跳闸来清除故障。显然, Imax值应小于大电流脱扣保护装置动作值Idz。对于Imax值的设定, 可分别设定正反方向的I-max+值和Imax-值。当机车处于再生状态或当地牵引变电所整流机组退出运行, 所内直流馈线被用于直流越区供电回路时, 如果线路发生故障, 会有反向电流通过直流馈线断路器, 反向过流保护用于检测并清除该故障, 在西门子的DPU96中可设定Imax值, 如广州地铁2号线馈线整定过流为Imax=8000A。
3.4 框架保护
直流开关柜、整流器柜、回流柜设置有框架保护。框架保护分为电流型与电压型。其原理为:负极柜的S7 (控制器) 检测框架与大地之间的电流和框架对负极的电压, 达到整定值则S7输出控制, 通过硬线触点向本所所有1500V直流开关及邻所相邻1500V直流开关发出联跳信号 (脉冲宽度大于500ms) , 每个直流开关的DPU96或S7收到信号后保护分闸同时闭锁自动重合闸程序。
3.5 自动重合闸
使用自动重合闸的目的是为了在瞬时性故障消除后使线路重新投入运行,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对于直流牵引系统, 经常会发生短路而使过流脱扣器经常动作。但由于大部分短路故障是短暂的, 所以使用自动重合闸系统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断路器每隔一段时间 (时间长短可调节) 重合闸一次。如果重合闸的次数超过预定的次数, 合闸仍不成功, 则认为是永久性故障, 闭锁重合闸回路。DPU96在实现这一功能时需要检测判断发生大电流脱扣分闸、Imax保护、过电流保护、di/dt+ΔI保护时, DPU96通过硬线触点向邻所馈线1500V直流开关发联跳信号 (设计整定脉冲宽度少于500ms) , 联跳邻所馈线1500V直流开关;邻所馈线开关DPU96检测到联跳信号后进行判断, 满足条件则跳闸进入自动重合闸程序。如果脉冲大于500ms (框架保护动作) 则跳闸后退出重合闸程序。
4 结论
在目前国内的直流供电系统中普遍采用以上介绍的直流供电模式, 直流供电的保护方法也基本一致, 前面结合理论及实际实现方法对地铁直流开关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故掌握好直流开关柜的控制保护原理, 对地铁运营故障检修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深入分析好直流开关柜的各项保护功能, 有针对性的采取检修措施和相关对策, 积累运营经验, 才能确保运营供电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摘要:广州地铁一号线直流供电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接触网采用1500V直流双边供电。在牵引所中通过整流机组把33KV等级的电压通过降压整流, 转变成为1500V的直流电通过直流开关输送到接触网上, 给机车提供动力电源。接触网本身不具备电气保护功能, 上网电缆、接触网等设备出现故障, 需要通过直流开关柜来判断故障, 进行电气保护。所以对于直流供电系统来说直流开关柜的地位相当重要, 研究直流开关的结构特点及保护功能的实现对地铁运营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直流柜,过流保护,di/dt+ΔI保护
参考文献
[1]GB/T10411-2005,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S].
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实用设计方案 第9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力电子设备与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 因此开关电源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 开关电源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开关电源的设计要以安全性、可靠性为首要原则, 在各种指标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条件下, 为使电源在突发故障情况下安全可靠地工作, 需要加入各种保护电路, 保护开关电源本身不致因过、欠压而损坏, 保护电路是否可靠, 与开关电源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2、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过、欠压保护
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过、欠压保护电路是在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并联一晶闸管, 当开关电源的电压某种原因产生过、欠压时, 通过检测放大电路对晶闸管提供信号, 使得晶闸管导通而使断路器跳闸, 达到保护的目的。此保护电路适用于小功率场合的电源, 而且当输入电压欠压时, 由于电容C上的电压不能突变, 其上仍有欠压时的充电电压, 还会保持导通, 且含有体积大, 响应时间长, 价格贵的大功率继电器或断路器。
3、基于LM339比较器的过压、欠压和过热综合保护
除了电子元器件自身特性之外, 温度也是影响开关电源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源设备可靠性设计技术统计资料表明, 电子元器件温度每升高2℃, 可靠性下降10%;温升50℃时的寿命只有温升25℃时的1/6。为了避免开关电源的元器件因过热造成损坏, 在开关电源中设置过热保护电路也是必要的。
图1电路是利用一个四比较器LM339与几个分立电子元器件构成的过压、欠压、过热保护电路。
工作原理:输入电压可以由交流电源整流滤波后取得, 它表明的是输入开关电源电压的变化。调整Rp2可以调节过压、欠压动作的电压阈值。N1欠为压比较器, 当输入电平 (Vc
窗口电压:
此电压是用来判断输入信号电压是否位于设定的动作电压阈值之间。器件R5, C、D组成延时电路, 防止在通电瞬间, 冲击电压过高, 开关电源还未工作, 而造成而过压误保护, 致使开关电源无法启动。N3为过热比较器, N3的反相输入加一个固定的参考电压, 它的阻值取决于R3。同相端的电压就等于Rt的电压降 (Rt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 Rt与R7串联构成分压器, 适当选取R7的阻值, 使N3在可靠的温度阈值动作。当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 Rt阻值下降, N3的“+”端电压小于“-”端电压, N3反转, 输出为低电平。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封锁驱动信号;N4用于外部故障应急关机, 当其正向端输入低电平时, 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封锁驱动信号。由于四个比较器的输出端是并联的, 无论是过压、欠压还是过热任何一种故障发生, 比较器输出低电平, 封锁信号输出, 使电源停止工作, 实现开关电源的保护。
摘要:本文通过对单结晶体管与晶闸管组合构成的电压保护电路构成的电压保护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提出一种利用LM339电压比较器来完成开关电源的过、欠压及过热保护电路, 使得保护电路更加简单, 成本大大降低。
关键词:开关电源,电压保护电路,单结晶体管,晶闸管
参考文献
[1]邹怀虚.电源应用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21 ̄26.
[2]王水平, 付敏江.开关稳压电源-原理、设计与实用电路[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23 ̄30, 40 ̄58.
[3]刘胜利, 现代高频开关电源实用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387 ̄392, 437 ̄455.
电厂热工保护系统可靠性方案 第10篇
关键词:电厂,热工保护系统,可靠性,措施
热工保护对于电厂是极为关键的运行技术, 整个社会企业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在深入开展。热工保护系统除了可以维护电厂生产外, 对于机组的使用性能与故障防范也有很好的作用。笔者根据导致热工处于异常状态的原因, 提出了维护系统的措施。
一、热工保护异常的诸多因素
一般情况, 电厂在运行时能造成热工保护异常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控制软件、硬件设施、系统操作、热控元件等多个方面都会引起不同的故障, 这些直接影响了机组的正常作业状态, 给电厂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软件硬件。
软件、硬件是热工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 直接影响了系统维护性能的发挥。电厂要想实现安全、稳定的作业状态, 也需要对软件硬件给予重视。但电厂对于软硬件的控制不当常导致DCS软、硬件故障层出不穷, 引起了操作的正常性。
2、热控元件。
热工保护系统受到热工元件影响后会造成误发信号等问题, 如:主机、辅机保护误动、拒动比例过大等, 使得热工保护系统的作用大大减弱。此外, 一些热控元件没有及时更换调整, 导致控制元件过于老化, 这也会引起保护系统的异常问题。
3、线路连接。
对于各种电气控制系统来说, 线路连接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尤其是在电缆接线时发生短路、断路、虚接等问题后, 将造成保护系统的保护误动。线路连接出现问题会使得整个热工保护系统难以正常运行, 影响了整个系统性能的发挥。
4、电力设备。
随着现代电力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各种电力设备也在积极走自动化控制到道路。热工保护系统作用的发挥还是要依赖于各种不同的电力设备, 由于热控设备状态异常导致的系统故障也十分对剑, 如:设备性能、设备状态、设备质量等。
二、热工保护系统维护措施
热工保护系统出现故障后不仅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电厂的正常作业也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导致系统维护故障的各种因素, 采取有效的方法实施维护则是电厂不可缺少的工作环境。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 总结了几点维护措施。
1、树立意识。
为了保证热工保护系统的规范进行, 降低因认为因素导致的各类保护故障, 操作人员应当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对于热工保护系统能全面认识其重要性, 这些都是要全面执行的操作准则, 也是降低故障发生率的手段。
2、改善技能。
技能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操作技能, 对于热工保护系统中的各项设备都能及时掌控, 对热工管路积极改造, 见图一;二是维修技能, 对于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掌握临时处理方法, 维护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3、正确指导。
电厂领导者应联合专业技术部门对保护系统检测排查, 尽早发现运行异常的设备, 尽早解决潜在的故障问题。此外, 还需要定期考核操作人员的综合技术, 从不同的方面降低热工系统的故障。
4、定期维修。
通常情况, 在热工保护系统超过允许承受的作业负荷之后, 电厂则需要安排专业的检测站进行检修维护。此方法可对已经出现的故障及时处理, 对将要发生的故障提早预防, 有效降低了故障发生率。
三、结论
电厂热工保护对于正常的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不仅能保护电力设备的性能发挥, 对于现代化电力企业都有着促进作用。既可以维护电厂的持续作业, 还能降低电力故障的发生率, 在维护设备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因而, 做好电厂热工保护系统的维护工作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李一平.电厂热工保护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J].电力技术, 2009, 24 (9) :29-31.
[2]郝娟茹.运用正确才维护措施处理热工保护故障问题[J].电力故障维修, 2009, 18 (6) :61-63.
隧道穿越建筑物基础的保护方案探讨 第11篇
摘要:在城市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隧道穿越建(构)筑物群基础的情况。本文简要地对隧道盾构法施工时穿越建(构)筑物所引起沉降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科学的预测建筑物基础的受力情况并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对盾构法施工穿越建筑物时如何选择掘进参数及确定监测方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隧道施工 盾构法 穿越建筑物 监测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141-02
随着地铁行业在城市建设中加速发展和盾构工法在地铁行业的广泛应用,人们关注其引起的沉降问题日益加强,如何对盾构施工所引起的沉降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成为盾构行业的重要课题。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造成的沉降,即按理论公式计算的沉降量;(2)盾构施工中引起地下水大量流失,从而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当建筑物基础下方存在孔隙率较大的地层时,基础会随地下水的流失造成地层的压缩沉降;(3)盾构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地质资料、建筑物基础收集资料与事实不符而造成施工措施选择不当引起建筑物开裂。
1 地层损失造成建筑物沉降
1.1 对建筑(构)筑物是否需要加固的判断
在深埋隧道中,盾构施工会对土体产生一定的扰动,造成一定范围的土体成为松土。松动范围按太沙基公式计算,其中落入该范围内的桩身部分可假定将失去土体摩阻力,若桩底落入该范围或在竖直方向接近于该范围,理论上会完全或部分失去桩端承载力。对于摩擦桩与端承桩的影响各有不同,摩擦桩承载力主要依靠土体摩阻力提供,端承摩擦桩则依靠桩端承载力提供。
因此,计算桩基剩余承载力能否满足原设计所要求的承载力,可以作为判断建筑物是否需要加固的依据,具体计算方法为:计算出盾构引动松动土的高度,对于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根据桩基规范中持力层选择的有关要求,桩底以下3倍直径不能存在溶洞或具震陷液化特点的地层,为确保建筑物安全,可假定松动土范围内的地层视作特殊土层,即桩底离隧道竖直距离小于3倍桩基直径且不小于2m的桩视为完全损失桩端承载力,即计算出地层松动高度+3倍桩径或2m(取大值)是否大于桩底至隧道的竖直距离即可判别建筑物是否需要加固;对于桩端落人岩石中、微风化的端承桩,盾构所引起的松动土高度很小(通常计算结果为零),这时,须计算隧道开挖面与桩底的岩体能否满足冲切要求,判断桩基应否加固。
1.2 对建(构)筑物的加固方法
桩基末侵入隧道,但剩余桩基承载力不满足原设计要求,可通过预注浆以提高桩基承载力,同时,在盾构通过时在地面采用跟踪注浆,可确保既有建筑物的安全。
桩基已侵入隧道,需对桩基进行梁式托换或板基基础转换,必要时切断原桩。如在地铁某区间工程中,盾构需穿越一栋7层房屋,其基础为144根¢480锤击灌注桩的建筑物,通过以上理论计算,个别桩基不满足受力要求,在施工前须对14根桩基采用梁式托换,其余桩基不进行预处理。考虑到盾构通过房屋时,已托换柱与没有托换柱之间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沉降差,因此,在托换梁设计时,允许托换梁在规范范围内出现一定的托换变形,最大挠度变形在5-8mm。在实际施工中,建筑物最大沉降值在18.1mm,最大不均匀沉降为5mm,均满足规范要求。
2 地下水流失造成建筑物沉降
在深埋隧道中,地层损失造成的建筑物的沉降主要影响的是端承桩,而地下水大量流失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则主要影响的是浅基础和长度较短的摩擦桩,特别是基础以下存在间隙率较大的地层,如中、粗砂层所造成的沉降较大。
由于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拱顶同步注浆普遍存在不密实情况,导致拱顶处沿隧道方向存在水力连通,当盾构长时间停止掘进时,地下水容易从盾构机后方流至开挖面,引起地下水大量流失,当地层起伏较大或存在地质钻孔封孔质量不好时,容易与上部地层形成水力通道,直接贯通隔水层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另外在含水量较大的地层中停机也会造成开挖万方数据面较大的水量流失。
在某隧道施工工程盾构掘进时,也曾遇到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房屋沉降的实例。盾构机在地层起伏较大的位置更换刀具,机头位置处于花岗岩强、中风化地层,其中中风化地层裂隙发育。当盾构机完成换刀启动时,出现了大量喷涌现象,前方30m处的一幢5层独立基础房屋(持力层为粗砂层)次日累积沉降达28.2mm,且沉降速率不断增大,地下水位下降了2.2m,房屋过道已出现少量沉降裂缝,施工单位立即采用了注浆加固稳定了沉降速率,当累积沉降值为42.5 mm时开始收敛,盾构立即快速通过该房屋,当地下水位回复至稳定水位后,原沉降较大的柱子出现了10.8mm的正位移。
3 穿越建(构)筑物掘进参数的控制与施工监测
前面所论述盾构引起建筑物沉降是建立于盾构采用正确的掘进参数情况下的一种预测,对一些预测沉降量较大的建筑物采用提前加固的措施。在实际施工中,如何控制好掘进参数,是对建筑物保护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
3.1 盾构穿越房屋时掘进参数的选择
准确计算各种地层的理论松方出土量,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计算结果控制好实际出土量。
采用土压平衡式掘进,合理地设定土压力值。
当穿越沉降敏感地层或大量地下水区域时,必须采用全土压掘进。
通过建(构)筑物时应保持连续掘进。
控制好盾构姿态,避免因纠偏而造成超挖。
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必须到位,确保管片与地层间隙密实。
采用耐磨性较高的刀具,减少换刀次数,制定合理的换刀计划,提前在建(构)筑物前做好换刀工作,避免盾构在建(构)筑物下停留。
控制衬砌拼装偏差,提高隧道质量,减少后期沉降。
另外,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监测,及时地反馈给现场指挥,及时掌握地面沉降情况。
3.2 建(构)筑物、管线、地面的监测
3.2.1 监测方案
根据建(构)筑物的不同类型,按规范要求确定沉降允许值,并按允许值的60%~80%定出警戒值。
在盾构始发前进行一次全面建(构)筑测量,并每天进行监测,得出建筑确定原始值及原始沉降速率值。
根据监测对象情况,在每个建筑物周围布设不少于3个稳固的基准点。管线的观测点布置在管线边的土体中。
根据隧道通过的围岩条件和周围建(构)筑物情况布置观测点,沿隧道中线前进方向每隔5—8 m布设一个观测点,每隔5~10个观测点布设一个检测横断面。每个断面上布设4—8个观测点,对软弱土层、重要的建(构)筑物或埋深较浅的区域应适当加密监测断面和测点。
在硬化的地表上布设的测点要穿透硬化层,渗入地面1 m以下,防止下面虚空而没有及时发现。
盾构通过建(构)筑物时,每天监测次数不少于2次,当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加密监测次数。
本文通过理论知识和工程实例,指出隧道施工在穿越建筑物基础过程中,如何选择好掘进参数和施工监测方法。在确定盾构穿越建筑物对基础的影响程度的前提下如何采用相应的保护加固措施。文章所提供的方法简单、直观,较易掌握,通过多个隧道盾构工程的实践检验,具较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唐春安,郭陕云.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
[2] 陈小雄.现代隧道工程理论与隧道施工[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1).
一古老保护建筑的结构加固方案 第12篇
关键词:结构改造,设计,加固方案
该工程1#楼位于哈尔滨市一繁华街道处, 二层、砖木结构, 属于欧式建筑风格, 遗留下的文化产物, 立面造型别致, 富丽的装饰和雕刻, 线条优美, 是一座非常有代表意义的建筑。根据政府规划, 对该楼进行改造修缮。
1 建筑物现状
根据探坑探测, 该建筑物的院墙基础为毛石基础, 基础无放大脚, 基础深度在2.5m左右。外墙为620mm及490mm红砖墙, 内外抹灰, 墙体由于年代久远, 灰皮已经局部脱落, 砖墙已经酥松。原楼板及屋面采用木结构, 木梁截面250*300左右, 水平搁置在外墙及隔墙上。室内共有5道承重隔墙, 屋面及楼层木梁皆搁置在隔墙上, 该隔墙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使用需要, 曾进行了改造处理, 将原有的内墙开成大洞口, 局部形成砖柱作为竖向支撑, 洞口顶部设置型钢梁或砼梁水平支撑。另外在主入口范围, 一层楼板部位还有部分混凝土梁头的两端深入两侧外墙内。
2 结构改造方案及施工难点
2.1 设计改造方案。
该建筑设计改建方式为保留建筑物的四面外墙, 拆除室内所有隔墙和楼板, 在室内加设混凝土框架, 与原结构外墙拉结形成结构体系。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基础深度与原墙基础相同。根据改造方案图, 新建结构与原有隔墙矛盾较多, 集中体现为:a.新建大脚和原有横墙重合。b.原有梁 (木梁、混凝土梁、型钢梁) 与新建混凝土梁位置重合。
2.2 改造难点。
根据该设计方案, 需要将隔墙及水平木梁全部拆除, 但若直接这样做会破坏现有结构体系, 使现有外墙失去水平拉结, 使墙体长高比增大, 墙面垂直悬立, 从而使结构失去稳定性, 危险性非常大。
3 加固方案比选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现状, 考虑以下两种方案:
3.1 第一种方法 (利用原有隔墙和木梁法) 。
保留现状木梁和隔墙不动, 以保证外墙的稳定性, 结构施工采取分段施工和局部托换加固的方法, 即边施工、边加固、边拆除, 工序如下:基础及一层柱———拆除——一层梁板———一层顶板结构———拆除二层屋面———二层顶板结构——拆除隔墙———楼板合拢。
此种工序优点:土建工序可以提前介入, 暂时不用考虑对外墙的加固。缺点是:工序穿插多, 施工组织难度大、施工安全隐患大;拆除工序对主体施工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多、施工效率大大降低, 施工进度缓慢;隔墙下基础无法施工, 导致结构不能一次成型并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 对结构不利, 同时施工时间延长;基础施工时基础梁需要穿过部分隔墙, 由于隔墙暂不拆, 基础梁穿墙时, 需要破坏隔墙基础, 对隔墙破坏较大,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木梁和屋面与楼板重合, 对正常结构的施工影响非常大。
3.2 第二种方法 (型钢水平拉结加固法) 。
在二层窗口部位将内外墙采用型钢进行拉结加固, 达到现有木梁和隔墙对外墙的加固效果, 然后将屋架、木梁和隔墙全部拆除的方式, 工序如下:型钢加固-屋面拆除 (保留屋架临时支撑) -隔墙拆除-基础工程———拆除一层木梁和砼梁——一层结构——二层屋架木梁拆除———二层结构。
该方案的优点是:将影响基础施工的障碍一次性排除, 从下向上施工的障碍一次性排除, 从而避免反复调整设计;木梁在施工到顶板之前可提前拆除, 对楼板施工影响降低。缺点是:土建介入施工较晚, 但由于结构施工障碍少, 设计调整少, 制约因素少, 施工效率会大大提高。根据以上两个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认为第二种方法 (即型钢水平拉结加固法) 相对较好, 该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4 墙体加固方案设计
根据第二种方法的施工思路, 对结构外墙采取水平拉结加固措施, 拉结位置设置在二层窗口部位, 设置工字钢将两侧墙体拉结成整体, 该钢梁起到与木梁和现状隔墙相同的水平支撑作用。同时为防止墙体竖向变形, 沿墙面竖向再设置立柱钢梁, 与墙面用型钢拉结成整体, 从而形成稳定的加固体系。
5 安装及拆除施工要点
5.1 安装要点。
5.1.1安装方法及工序。由于单根钢梁自重较大,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提高施工效率, 采用吊车安装, 架子工配合安装。安装顺序如下:水平拉结钢梁安装———夹墙钢梁安装———竖向立柱型钢安装———立柱型钢与墙面加固型钢安装。5.1.2施工准备。安装前在墙体内外侧搭设作业脚手架, 型钢、加固套等工具现场到位, 16T汽车吊一台, 配备架子工10人, 力工10人, 焊机一台。5.1.3安装注意事项。5.1.3.1安装时, 划分隔离区, 避免非作业人员通行。5.1.3.2室内外设两个指挥, 统一协调, 保证钢梁穿过窗口时协调。5.1.3.3钢梁上应设溜绳, 调整钢梁的吊装方向。5.1.3.4钢梁加固后, 应逐个节点进行检查, 确保安装节点牢固安全。
5.2 拆除要点。5.2.1拆除工序。在框架结构完成后, 可拆除该钢梁, 拆除时顺序如下:
外墙立柱后型钢拆除———立柱型钢拆除———夹墙型钢拆除———水平拉结钢梁拆除。5.2.2拆除方法。采用人工拆除, 倒链配合, 先用倒链临时固定钢梁, 然后解开加固套, 然后垂直将钢梁吊放至地面。5.2.3拆除注意事项。拆除时立柱时需要逐个拆除, 由于高空作业, 必须由专业架子工进行作业, 确保拆除安全。
保护方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