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笔画的写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51

笔画的写法范文(精选12篇)

笔画的写法 第1篇

点的书写

设计:图图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

(一)讲解“点”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点”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图示: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图示: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图示:

5、指名说一说右点、左点、竖点、长点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点,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点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 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说说你的收获。

笔画的写法 第2篇

第七课 基本笔画的写法

(三)撇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各种撇的写法,做到用笔正确。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教育学生做人谦虚礼让、宽容待人、团结合作。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种撇的写法。

难点:斜撇和弧撇及“毛、生、人、大、儿”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幅春风吹拂柳条的美丽画面,并配以幽雅的古筝音乐,教师导语: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看,柳条抽出了嫩绿的枝叶,古人用许多优美的诗来赞颂这个美好的季节。(贺知章的古诗《咏柳》)。学生轻声朗读古诗。

师:看着这柳条,让你想到我们汉字中的哪个笔画吗? 学生回答,师:我们汉字中的许多笔画都是从生活中的事物演变过来的,随后点击课件展示由“柳条”变“撇”的动画,引出课题“撇画”。

二、书写认识。1.出示长撇,让学生独立读“帖”。教师提示:书写位置,起笔、收笔的方法。学生观察后,交流刚才所看到的,教师及时表扬,出示书写撇画的儿歌:写撇画,斜顿笔,边行笔,边提起,撇尖出锋快又细。

提问:在平时书写时,除了长撇,你还认识或者用到过其他撇吗?幻灯出示“短撇、平撇、竖撇、弧撇”。

2、学生观察五种撇的书写要领。

平撇:起笔较重,行笔方向较平。

短撇:起笔顿一下,左下行笔,由重渐轻,提笔快,尾巴尖。

斜撇: 起笔重,边行笔边抬笔,收笔呈尖状。

弧撇:起笔较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部分较长,弧度较大。行笔“宜缓不宜疾”并要力送到底。

竖撇:起笔稍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的部分较短。

三、仿范练习

(1)教师范写五种撇(2)学生练写(3)做手指操放松。(4)把撇放到各种字中

老师范写“毛”并做讲解:上半格中间偏上写平撇。我们的中国字讲究包容精神,做人也要宽以待人。字要写的方方正正,做人也要堂堂正正。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左中右要紧凑,因为它们是一家人,要团结在一起,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老师范写“生”字,撇稍短,三横间距均匀。

老师范写“人”字。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写法和特点。(“人”字的斜撇在上半格的中间起笔,到左下格中间偏左收笔。)

老师范写:“大”字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写法的特点。(“大”字,中线上写横,上半格中间写撇。)

(4)学生练写例字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和坐姿,针对个别现象进行纠偏指导。(5)再练习。

四、评价提高:

1、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2、选出一位同学的作品,有小组代表总结评议作品。

3、在全班的范围内,有各组的小讲解员评议本组的代表作品,其他同学可做补充说明。

4、老师对于学生的评议进行重点点拨和说明。

五、总结延伸

书写时,要一气呵成,执笔姿势和坐姿要正确,还要持之以恒,扎扎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基本笔画的写法

(三)撇画

五种撇 毛 生 人 大 儿

《撇的写法》教学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

庄河市黑岛镇中心小学

笔画的写法 第3篇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中国壁画学会理事

中国钢笔画研究会副会长

01. 侯一民先生为唐亮题词——金枝铁线寄豪情

唐亮先生是中国著名的钢笔画艺术家, 其作品丰富、风格鲜明、名声赫然, 是被画界备受尊敬和推崇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与作品在中国独树一帜, 形成以“线之情”命名的唐派绘画风格, 他绘画作品的内涵和所表现的意义, 更是其作品的精深之处。

他是一位融汇东西方文化的钢笔画艺术家

首先他是一位尊崇中华古老文明传统的艺术家, 同时他多年在欧美生活, 广泛学习吸收西方文化。因此, 他既恪守传统、中庸和谐、品味高尚, 又蕴含激情、善于表达、唯美时尚。东西方文化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融合和统一。在他身上有着许多东方艺术家和西方艺术家所分别不具备的优长。

他是一位用线条抒发情感的钢笔画艺术家

唐先生绘画线条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这也是他绘画的最大特点。他在画每根线条时都以情感为引导, 以抒发情感为动力。看唐先生绘画如看音乐家弹奏乐曲, 时快时慢, 时急时缓, 时凝神静气, 时如醉如痴, 可谓随心所欲, 变化无穷。唐亮先生用多变的造型手法和线条、色彩, 借助大自然形形色色、风格迥异的形态去抒写胸中的情感, 他不愧为中国钢笔画领军人物中的一位。

他是一位让看画的人也提升品位的钢笔画艺术家

看唐亮先生的钢笔画作品, 你会觉得很漂亮、很帅气。而且还有丰富内涵和不断变化, 这就是艺术大师唐先生的杰出作品。

欣赏他的作品要注意几个值得注视、品味、思考的特点: 一是线条的空间感, 线条的疏密与繁简、连贯与间歇、长线的牵动和短线的突击。他虽然继承了东方绘画中白描和西方素描的一些技法 (简单说就是勾勒和排列) , 但是他用最精道而更富变化的线, 营造更形象更丰富的空间, 这正是唐先生功力深厚之处。二是线条的节奏感, 线条的修长与敦厚、挺拔与柔软、精细与粗犷、珍存与舍弃无不围绕着绘画的中心而展开。他摈弃统一和呆板、但也不是为了变化而变化, 他让变化变得轻松、自然、像一首动听的圆舞曲, 而使欣赏者也随着线条舞动而身心愉悦。三是画面的“至精、至简、至融”。“至精”是把该有的、想有的, 用最精道的线条表现到位;“至简”是把不该有的、不想有的, 好不客气的全部省略;“至融”这一点是最值得欣赏的, 是唐先生将东方绘画的留白融合到西方钢笔画之中, 在构图的取舍、画面的详略、画中的气眼等方面形成独到的风格。尽管一些作品构图留下许多空白, 但给我们的感觉仍然是那么饱满丰富, 这正是唐亮先生融通东西方绘画精华而高明之处。

他是一位勤奋而卓有成就的杰出钢笔画艺术家

绘画艺术是唐亮先生一生的追求, 数十年来他笔耕不辍。我和唐亮先生有许多共同语言, 经常在一起切磋画技, 我知道他为推动中国钢笔画的发展用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创作技法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画家, 为画家成功举办了“钢笔画论坛”、“钢笔画绘画创作技法讲座”、“钢笔画高研班”等学术活动, 对中国钢笔画发展的大趋势展开讨论, 他还多次参加拍卖活动, 将拍卖到的全部金额捐献给“红十字会”和“希望工程”。充分体现了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成功者对社会的贡献所在。

唐先生是中国影响最大的钢笔画艺术家之一, 在中国出版过数本作品集, 一些经典作品还在国际上产生很好的影响;唐先生曾在全国美展和钢笔画展上多次获得金奖; 并获得“中国 . 和谐2009年度杰出艺术成就奖”和“中国 . 骄傲第十届中国时代杰出艺术成就奖”目前他担任着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学会的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的常务理事、亚洲美术家 协会理事、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等头衔, 并且从事着美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他在网络上有着数十万计的关注者和追崇者。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分别被国内外收藏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他的绘画艺术得到许多画界巨头的好评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评价唐亮先生的钢笔画“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国际著名艺术评论家、云峰画苑董事长、国际收藏家交流协会会长、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会员、美国皇家百圣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郭浩满先生, 评价唐亮先生“品味唐亮的画如吟一首首诗, 词句精炼, 却韵律优美, 意味深长;品味他的画如欣赏一首首动人的乐曲, 起伏跌宕、令人陶醉、沁人心神;品味他的画如领悟一段经典语录, 富于哲理、开拓思路、发人深思”。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六届、第七届、第十届全国美展评委刘秉江先生, 评价唐亮先生“绘画体现着语言之成熟;艺术造诣之深厚;学养之渊博”。

笔画的写法 第4篇

关键词:意象造型;平面性;脱落法;肌理;色调

工笔画工整细致,要达到精美的画面效果,需要创作者有较强的控制画面整体效果的能力,勾线要一丝不苟,敷色需层层渲染,需要画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画面达到细致入微的画面效果。传统中华文化含蓄而风雅,在工笔画的表现上则是平面化的艺术体现。

一、意象造型

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绘画中“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重要性,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论,成为中国画的理论基石。直至现在,工笔画创作者也依旧在画面中保持主客统一,不全然模拟自然,始终追求物我交融,寓情于景。画面细致工整,内在本质是写意。画家唐勇力的工笔画作品亦如此,画面不拘泥于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而是对客观原形进行主观提炼和概括,通过对画面元素的强调和夸张,进行艺术创作。

意象造型,画家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感受,是其绘画的重心所在。画家用心感悟客观形象,造型是移情的开始,是画家结合个人的人生阅历,面对客观形象所产生的视觉感受,画家并非被动地描绘客观对象,而是对客观物象进行主动地取舍,最大程度地传达画家内心想要抒发的情感为目的。画家唐勇力在造型方面,在对意境的表达上,不是停留在传统程式化的造型语言上,而是主动地拿捏,在造型方面有自己特有的风格。画家借鉴西方写实绘画技法,结合中國传统绘画中汉唐的绘画风格,他的工笔画创作,画面语言丰富。画家在人物画中尤其强调人物的面部表情,人物大多体态饱满,颇有唐朝仕女画的丰腴美。例如,在唐勇力的《踏春图》中,画中的人物造型十分饱满,巧妙地把握了人物的精神状态,柳叶眉、樱桃嘴,尤其是对眼睛的描绘,目似秋波,将人物的神情表现得惟妙惟肖。唐勇力用线圆润巧妙,用线条的精细变化处理画面空间。这幅画面乍一看颇具唐朝贵族仕女的特色,仕女体态丰腴。细细观赏可以发现画面中的人物存在不规则圆形的灵活组合,不论是人物的发髻,还是脸部、肩部、臀部,都是圆形不同程度的穿插组合。整幅画面中的人物、马儿和植物经过夸张变形,形成了画面的主旋律,他画中的仕女不单单具有唐之神韵,更体现出一种稚拙美,有卡通人物画的简单美,画面体现出单纯、可爱的童趣感和朴实感。画家在探索传统绘画的同时,创新出新的样式。例如在他的作品《敦煌之梦——西部农人》中,画家发挥想象力,将壁画中的人与当代社会的人组织在同一画面中,创作别出新裁,对画面中壁画里人物做了夸张变形的处理,给观者带来怪异、奇特的审美体验,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组合。在唐勇力的作品中,画家对想要强调的方面,加以对比和凸显,主观地做夸张处理,不刻意追求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种洒脱、自由、浪漫的色彩。

画家唐勇力以线造型,线本身具有平面性特征,对物象进行“传神写照”。他的工笔画,本质是写意的。客观物象其实无线,在画面中的线本质上就是对客观形象的抽象表现,线凝聚了画家的个人情感,是画家根据自己审美需要而进行的改造。作为主要造型元素的线,在画面中是起构建和支撑的作用。这与建造房屋的钢筋框架是一个道理,画面的平面性效果从最开始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另一方面,画家采用横向构图,使观者的视点在二维的平面上移动,因此画面的平面性在其中很巧妙地流露了出来。

二、脱落法肌理

古代青铜器的表面产生的铜锈,有色彩斑斓的肌理效果;古代壁画因自然风化,久经风蚀,有变色或者部分剥落的现象。岁月无声却充满无限力量,它在万物上留下难以掩藏的印记,就如同树木的年轮般无法掩盖。岁月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无声地倾诉着沧桑的变幻,具有难以言说的魅力。而脱落法恰恰就是追随在古代壁画和古青铜器表面,岁月留下的这种沧桑感,将古代壁画的自然剥落作为表现效果进而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客观形象。唐勇力绘画作品中的脱落法,就是在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研究下,经过反复实践,将这种特殊的斑驳肌理效果,作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结合现代审美要求所形成的个性化肌理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工笔画的格局呈现多样化的态势,画面的表现技法也更加新颖。脱落法作为一种新颖的工笔画肌理,引入当代工笔画创作中,与当代工笔画审美意趣相结合,使画面具有岁月流逝的沧桑感和亲近自然的纯朴感。

脱落法在材料的选择上很讲究,首先需要伸缩性很强且不易破损的纸,或者绢。颜料方面要使用矿物色,是因其具有超强覆盖力的优点。在画面上,勾线和染色完成以后,画家要根据画面的实际需要,用与胶调和好的蛤粉在部分位置进行厚涂,待画面完全干后,或让蛤粉自然脱落,或用打磨、水洗等方法进一步调整。要特别注意把握蛤粉与胶的比例。因为胶过多,容易造成蛤粉难以脱落,进而难以制造剥落效果。或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涂蛤粉时,使其与水融合,不调胶,等到画面的脱落效果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再刷胶,固定住颜色。画面若极不理想,可以再次进行局部厚涂,直到画面的脱落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如果想进一步丰富艺术效果,可以在干的蛤粉上,再涂一层颜色,这层颜色待干后也会自然脱落的。这种绘画语言所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具有一种匪夷所思的残缺美。

唐勇力将古代的壁画因自然的风化所造成的斑驳脱落的肌理效果和古代的青铜器的斑驳感运用到画面中,效果别出新裁。例如在唐勇力采用脱落法创作的《敦煌之梦——长者》中,画家将一位长者和壁画上的人物安排在一起。画家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完成勾线和层层敷色等程序后,在深色的底子上,使用蛤粉在画面中长者的衣服上做了大面积的厚涂处理,在壁画人物的皮肤上也涂了少量蛤粉。待干后打磨,进而产生部分脱落的艺术效果。画家借助对材料的有效把握和灵活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古朴且沧桑的艺术特征。画家无论在构图、色彩,还是在绘画技法上都采用较为自由的艺术表现方式,画面弥漫着静谧感。脱落法的运用,使这幅作品凸显沧桑感。

画家唐勇力脱落法的本质是将脱落法的技法以一种有规律、有技巧、有程序、方式要运用到画面里。如同国画中的实验水墨,可把握又不可把握,既能预料又难以预料的一种写意性极强的艺术语言,用脱落法形成的画面肌理,表达了作者的个性,他所探索出的这种写意性很强的绘画语言,使工笔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画家在创作中如此有规律、有技巧地运用脱落法,将画面的各个元素有效地融为一体。画家在画面上不平均使力,不曾平均描绘各个细节,因此画面不是面面俱到,但在突出主题的关键点上,画家却倾尽全力。借助脱落形成特殊肌理,从而打造出明澈入微的艺术效果,产生令观者过目不忘的审美意趣。这种富有节奏感的艺术形式美,结合画家主观随意的情感表现手法,使唐勇力工笔画作品,在平面性的基础上独具特色。这种肌理自然随意,且具有平面性特征。

三、中性色调

六朝的谢赫曾提出随类赋彩,因此工笔画始终遵循着这一规律。赋色是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因物象的种类,相应赋彩,但这并不是说绘画要完全仿照科学的自然色,追求再现。当代工笔画家,根据固有色,结合自己对客观物象的理解,常常选择突出自己独特风格的色调。唐勇力在色调处理方面,考虑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较多地使用白色调和棕色调,作为其主色调。画面透露出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感和苍凉感,散发着一种质朴的黄土气息。从画家的作品中不难发现,画家追求一种中性色调——棕色调。画家不对画中形象做三维表现,因而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平面感受。

画家唐勇力在《红色赏音图》中,采用色彩并置法,将黑、白、土红、石绿、石青,用几个大小不一的色块,将这几种颜色并置在画面中,色彩和谐统一。画面背景效果上丰富和谐,视觉上平面感强。在《敦煌之梦-祈悟》中,画家在画面中塑造变形夸张了的传统壁画人物和现代感强的青年人,以棕色为底色,既有表现平面性的大面积平涂,也有局部的充分分染,色与线完美地融合,画面的右边,女青年后方的黑色背景,就可以较清晰看出分染的痕迹,这种痕迹都统一在黑色块中。画面中的棕、白、黑、绿,形成了这幅画平面感极强的色彩形状。颜色在画面中较为统一均匀,棕色为主要色调,有平面而厚重的视觉效果。他用在线条上晕染与皱擦的方法,使线条很自然地融进了整幅画面。为平面性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画家唐勇力的作品里,整幅画面,不规则形状的色彩,如白色、墨色、红色、棕色,完整的色形,在画面里重复呼应,使作品的平面性跃然纸上。诸多元素使画面的平面性愈发明显地表现出来,画面中色彩并置法、平涂与罩染法等色彩的表现手法,都为唐勇力工笔画的平面性表现创造了条件,整体感觉很平面。

四、结语

西方写实绘画,核心是三维空间的客观再现,是借助二维的媒介通向三维的世界。中国工笔画始终追求平面性是符合民族审美观念的。对于当代工笔画画家唐勇力的绘画创作,西方绘画技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而他的工笔画却从不追求幻觉的三维空间的营造,画面以线为骨,体积平,赋色淡雅。因此不会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立体感,对立体空间的远离,也有效地保证了他的绘画作品平面特征的凸显。

参考文献:

[1]唐勇力.当代美术家档案·唐勇力卷[M].河北:华艺出版社,2002.

[2]郑刚主编.学院美术三十年重点画家书系·唐勇力卷[J].济南:山东出版社,2009.

[3]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曾景祥.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胡伟.绘画材料的表现艺术[M].哈爾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6]唐勇力.再谈工笔画的写意性[J].美术,2009,(04):65-71.

作者简介:

崔爱光,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正楷笔画之竖的写法 第5篇

【教学内容】: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重点和难点】:掌握竖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竖:竖画在汉字中起着支柱的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它要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弯腰曲背。

(1)悬针竖:形似一根扎鞋底的钢针,故叫悬针竖。写法是右下落笔,稍用力按一下,随即转笔直下;力量由重到轻,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到3/4处提笔出锋,力到锋端。收笔不能太快,太尖细如同鼠尾。悬针竖大都是字的最后一笔,位置在中间居多,有的在右边。如“中、平、年、都”等字中的悬针竖。

(2)垂露竖:象在一根木棒上悬着一滴露水,故叫垂露竖。写法是右下落笔,稍按,然后转笔直下,收笔时顺势向下按拉,随即空回锋收笔。垂露竖大都是一个字的左竖或右竖,少数是中竖。如“门、同、术、引”等字中的垂露竖。

笔画写法 第6篇

四、日、田”这几个字,按印刷宋体、仿宋体都是横折。低年级教材是用楷体印刷的,指导学生写字当然也是以楷体为标准,按楷体,这三个字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这类字还有“目、国、曲、回”等。

仔细比较一下,我们会发现楷体字(手写体)的“口、目、白”等字的第二笔是有规律的,简单地说就是“‘口’是横折;‘口’中有横是横折钩”。

一、“口”是横折。第二笔是横折,而且最后一笔横长过第二笔。1.“口”以及“口”字单做偏旁的字,如“听、叶、吃”,“古、右、台、句、可、向、问、积、给”等。

2.类似“口”的字,如“己、已、尸、尺”等。3.“口”中间有竖笔或有笔画从中间竖插下的字,如“巴、色、中、虫、眉(不包括这个字中的“目”)、尹、肃、隶”等。

4.一个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口”的,如“哥、哈、宫、品、器”等。

二、“口”中有横是横折钩。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第二笔是横折钩,最后一笔与横折钩的钩相接。1.“口”中间有横笔的字,如“日、目、白、自、田、曲”等。这也包括这些字做右偏旁和下偏旁的,如“阳、伯、泪、奋”等字。2.有偏旁“大口”的字,如“国、团”等。3.其他几个字:“

四、西、面、酉”。

(二)第二笔是横折,最后一笔在横折里侧相接。这实际上是为了书写时好看,(一)类情况的笔画变化。1.“口”中间有横笔做其他字的偏旁,如“的、明、睛、但、早、臭”等 2.类似“口”中间有横笔的字,如“良、根”等

3.一个字里除了有横笔,还有其他笔画的字,如“申、电、龟、更、里”等。4.在两个或三个“口”中间有横笔的字组成的字中,如“昌”上边的“日”,“晶”上边和下左的“日”。另附:

讨论这个问题要区别宋体字还是楷体字?

日、四、田的第二笔,西的第三笔的笔画形体,有的人说是“横折”,有的人说是“横折钩”,可以说都有根据:宋体“日、四、田”字第二笔、“西”字第三笔确实是“横折”,而楷体“日、四、田” 字第二笔、“西”字第三笔则是“横折钩”。

如果讨论的是写字,对象当然是楷体,那么,“日、四、田”字第二笔、“西”字第三笔就是“横折钩”。

宋体汉字和楷体汉字,字形基本一致,但也有部分字,在笔画形体上存在细微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印刷宋体汉字笔画是“撇”的,楷体字相应笔画是“点”。如:“东”的第四笔(东—东),“小”的第二笔(小—小),“亦”的第五笔(亦—亦),“京”的第七笔(京—京)等。

②印刷宋体汉字笔画是“竖”的,楷体字相应笔画是“撇”。如:“花”的第三笔(花—花),“血”的第五笔(血—血),“垂”的第六笔(垂—垂)。

③印刷宋体汉字笔画是“横折”(┐)的,楷体字相应笔画是“横折钩”()。如:“目”、“自”、“国”、“团”、“曲”等字的第二笔(目—目、自—自、国—国、团—团、曲—曲)。

④印刷宋体“走之儿”的第二笔,是“横折”,楷体字相应笔画是“横撇弯撇”(辶—辶),如:通过—通过,这边—这边。

⑤个别汉字笔画形体上的差别:如“美”字:印刷宋体是第三横最长,楷体是“大”字的横(第四横)最长(美—美)。再如“心”和“必”字的第二笔:印刷宋体是“竖弯钩”(乚),楷体是“卧钩”(心—心、必—必)。

一般不是的不都读成2声的,下面是不的变调规则,你看看就知道了!“不”的本调是去声,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例如:不、就是不。在阴平、阳平、上声的前边仍读本调。

⑴“不”加阴平,例如:不说、不高、不听。

⑵“不”加阳平,例如:不来、不直、不能。

⑶“不”加上声,例如:不走、不好、不肯。

“不”在去声的前边改读为35阳平。例如:不去、不累、不会。9 “一”在工具书中只有一个读音“yÿ”(第一声)。你问:“一”有几个读音,回答时只有一个。但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口语中,有“一、七、八、不”的变调的问题。它的读音可以有“第一声”,“第四声”,“第二声”,“轻声”。举例说明如下:

“一、七、八、不”的变调:

⑴ 单读或在句末不变调:一(yÿ)、七(qÿ)、八(bü)、不(bù),如:统一、十七、第八、我不„„。

⑵ 在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前读去声(第四声)如:一家、一直、一笔;不说、不行、不好„„。

⑶ 在去声(第四声)前读阳平(第二声)。如:一月、一致、不去、不怕、七倍、八万„„。

⑷ 在两词中间读轻声。如:试一试、说一说;受不了、差不多„„。

我的意思是这个问题打太多字,也不如听一听来的实在,儿是要念的,但一般只是表示结尾的音素罢了。这里不需要单独念出“儿”。

实际的儿化韵认读中,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不宜分解开来读(即不可把后面的“儿”字单独、清晰地读出)。但在诗歌散文 等抒情类文体中,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如“树叶儿,月牙儿”。

1.以a、o、ä、e、u(包括ao、eao中的o)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其读音变化不太大,卷舌动作与其本身的发音冲突不大,所以儿化时直接带上卷舌音色彩即可。其中,e的舌位稍稍后移一点,a的舌位略微升高一点即可。如: a→ar:哪儿nǎr 手把儿shǒubàr ia→iar:叶芽儿yiâyár 钱夹儿qiánjiár ua→uar:画儿huàr 浪花儿lànghuür o→ou:粉末儿fþnmçr 竹膜儿zhúmèr uo→ror:眼窝儿yǎnwōr 大伙儿dàhuǒr e→er:小盒儿xiǎohãr 硬壳儿yångkãr ue→uer:主角儿zhǔjuãr 木橛儿mùjuãr ie→ier:石阶儿shæjiýr 字帖儿zåtiþr u→ur:泪珠儿lâizhūr 离谱儿læpǔr ao→aor:小道儿xiǎodàor 荷包儿hãbüor ou→our:老头儿lǎotèur 路口儿lùkǒur iao→iaor:小调儿xiǎodiàor 嘴角儿zuǐjiǎor iou→iour:小球儿xiǎoqiúr 顶牛儿dǐngniúr 2.韵尾音素以i、û为主要元音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i、û开口度较小,舌高点靠前,i、û此时又是韵腹不能丢去,故与卷动作有冲突。处理的方法是先增加一个舌面、央、中、中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i→ier:锅底儿guōdǐr 柳丝儿liǔsÿr 玩意儿wányår û→ûer:ih 小曲儿xiǎoqǔr 毛驴儿máolǘr 有趣儿yǒuqǔr 3.韵尾音素为I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I的发动作与卷舌有所冲突,儿化时韵尾I丢失,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舌位在有的主要元音,由于受卷舌动作的影响,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如: ai→ar大牌儿dàpáir 窗台儿chuüngtáir ei→er:同辈儿tèngbâir 宝贝儿bǎobâir uai→uar:糖块儿tángkuàir 一块儿yÿkuàir uei→uer:口味儿kǒuwâir 一对儿yÿduår 4.韵尾音素为n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为n的发音妨碍了卷舌动作,所以儿化的韵尾n音要丢失,在主要元音基础上卷舌。原来舌位在前的主要元音,儿化后其音的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主要元音妨碍卷舌的i、û时,要增加一个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an→ar:顶班儿dǐngbünr 传单儿chuándünr en→er:亏本儿kuÿbþnr 命极儿månggýnr ian→iar:鸡眼儿jÿyǎnr 路边儿lùbiünr in→iar:用劲儿yçngjånr 手印儿shǒuyånr uan→uar:好玩儿hǎowánr 拐弯儿guǎiwünr uen→uer:皱纹儿zhçuwãnr 开春儿küichūnr ûan→ûar:圆圈儿yuǎnquünr 手绢儿shǒujuànr ûn→ûer:合群儿hãqúnr 花裙儿huüqúnr 5.以舌尖前元音-I或舌尖后元音-I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其发音的开口度小,且舌尖已接近齿背或前硬腭,已妨碍了卷舌动作,故儿化时应将其变为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卷舌。如:-i→er:找刺儿zhǎocår 柳丝儿liǔsÿr-i→er:树枝儿shùzhÿr 找事儿zhǎoshår 6.以nag为韵尾音素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nag的发音部位在后(并不妨碍卷舌动作),但由于nag是鼻音,发音时口腔中没有气流通过,所以卷舌时就不能形成卷舌特点。故作儿化处理时要将nag音完全丢失,再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若主要元音妨碍了卷舌动作的话,就增加一个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ang→?r:茶缸儿chágüngr 药方儿yàofüngr iang i?r:小羊儿xiǎoyángr 菜秧儿càiyüngr uang→u?r:竹筐儿zhúkuüngr 门窗儿mãnchuüngr eng→(e上面小波浪)r:跳绳儿tiàoshãngr 竹凳儿zhúdângr 裤缝儿kùfângr ong→(u上面小波浪)r:小洞儿xiǎodçngr 抽空儿chōukçngr 酒盅儿jiǔzhōngr iong→û(e上面小波浪)r:小熊儿xiǎoxièngr 啊、吗、呢、吧(1)“啊”表示感叹,一般不用于问句。如:这里的风景多美啊!(2)“吗”一般用于“肯定形式的句子+吗”,如: 他是汉城大学的教授吗? “A不A”“A没A”“是不是A”等正反问句不用加“吗”。如:(错)你吃不吃饭吗?

(错)你昨天看没看电视吗?(错)你是不是留学生吗?(3)“呢”一般用在选择问句、特殊问句的后面。如: 你去上海还是南京呢? 你什么时候去呢? 谁是他的女朋友呢? “A不A”“A没A”“是不是A”等正反问句后面可以加“呢”。如:(对)你吃不吃泡菜呢?(对)你昨天看没看电视呢?(对)他是不是留学生呢?

“呢”可以用在下面这样的句子里表示询问情况。如: 我们准备国庆节去旅游,你们呢? 小金,你的居留证呢?

“何必+„„呢”也是一种用法。如: 为了这一点小事生气,何必呢? 何必为两块钱发这么大的脾气呢?(4)“吧”一般用于语气比较缓和的肯定句。如: 我们走吧。

也可以用于是非问句。试比较:

他是汉城大学教授吗?(不了解情况的询问)

第六课铅笔字笔画的写法 第7篇

第六课 铅笔字偏旁的写法•

(十)斜钩与卧钩

教学目标: 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带有斜钩与卧钩字的书写要领。2 在观察、比较、临摹的基础上,学习书写带有斜钩与卧钩的汉字 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4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带有斜钩与卧钩字的书写要领。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方法

讲授法

示范法

演示法 教学准备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汉字笔顺演示)。1 优秀的书法作品。2 多媒体课件(ppt)。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2 指名谈谈学习收获。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一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设计 展示优秀书法作品。4 板书课题。二 观察与提示。1 观察斜钩的行笔方向。2 观察卧钩的行笔方向。比一比,斜钩与卧钩有什么不同? 三 分析与讲解。斜钩:起笔稍重,中间稍轻,从左上往右下倾斜而下,略带弧度。

2卧钩:起笔稍轻,从左上往右下横着弯过去,状如月牙。3 学生在p21页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四 描红与临写。民:“民”字中的,横折提这一笔画横的部分略向右上倾斜。整个字的结构,左低右高,左轻右重。我:“我”字中的斜钩,起笔在田字格竖中线中部,收笔在右下角,位置比左边的竖钩稍低。有弧度,不宜写得太直。必:“必”中的卧钩,在田字格的下部,由左上向右下斜写,收笔阶段取横势朝左上出钩。怎:“怎”字中的卧钩,由于处在字底的位置,所以总体上取斜横势,显得校平,与上面的横画保持一致。

延伸与拓展。找:“找”字中的斜钩,起笔与左边的竖钩齐平,收笔比竖钩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一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设计 的收笔稍低。式:“式”字中的斜钩,起笔在田字格竖中线的上部,收笔在右下角。要尽量将左下角的“工”字往左写,与斜钩左右呼应。

3志:“志”字中的卧钩,尽量取横势,三个点,应注意横向水平呼应。态:“态”字中的卧钩,由于处在“太”的下面,不宜取斜势。书写时,“心”字的中间一点,应与“太”字的点上下对齐。

学生在p22——23练习书写,师指导。六 练习与提高。武

忠 1 学生练习。2 指导书写。3 师生评价。比一比,看谁写得好。戒

七 阅读“知识窗”了解“井”字的演变过程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一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设计

八 课堂总结。九 安排作业。

练习书写带有斜钩与卧钩的汉字。板书设计:

分析讲解:

描红与临写:民

我必 怎

延伸与拓展:找

练习与提高: 武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英语课堂简笔画的妙用 第8篇

一、运用简笔画教学生词

识记单词比较枯燥,且费时多,遗忘快,历来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拦路虎。运用简笔画教学单词形象、有趣,能帮助学生快速高效识记单词。如我在教cloud,cloudy,sun,sunny,rain,rainy等词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云并说:There are some clouds in the sky.It’s cloudy now.让学生看图猜出cloud,cloudy的意思。再画出太阳和雨等图,以同样的方式教学sun,sunny,rain,rainy等词。又如我画了一个有头发的小人(Mr Zhang)和一个秃头的小人(Mr Wang),说:“Is there any hair on Mr Zhang’s head?”“Yes,there is.”“Is there any hair on Mr Wang’s head?”导出生词“none”。教师稍加解释学生很快就领会了none的意思,且印象非常深。在讲解one after another和one after the other的区别时,我寥寥数笔给学生呈现了三幅简笔画,学生看后兴致勃勃,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看图识义,遣词造句。

1. one after another=one by one

作“(三个以上的人或物)一个接一个”或是“逐个地”解。如:

(1)When the bell rang,the students went into the classroom one after another.

(2)I saw the passengers get on the bus one after another.

2. one after the other=in turn;in proper order

作“(两个人或物)依次”或“挨个地”解。如:

The manager and his secretary stepped into the meeting room one after the other.

二、运用简笔画教学时态

在教学时态时,可以运用简笔画给学生设置模拟的情景。如我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画了两个人划船,问: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回答:They are boating.又画了一个人正在爬树,问:What is he doing?学生回答:He is climbing the tree.又如在对比复习现在进行时和be going to结构时,我边画一个人正放风筝,一个人穿着泳衣带着游泳圈正往海边走,边问:What is he doing?He is flying a kite.What is he going to do?He is going to swim.学生边看边听,很轻松地就把两种结构区分开了。又如在教学have gone to和have been to时,我用了两幅简笔画,使学生对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的用法区别一目了然。这种简笔画情景教学,无声胜有声,易于理解,学生乐于接受。

三、运用简笔画教学课文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运用简笔画能比较形象地说明课文内容及故事发生的顺序,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Traffic Accident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泛读一遍课文,再精读一遍后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了解了。然后我根据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移,边复述边在黑板上画出四幅简笔画,学生可以根据画中的情景及顺序复述课文。这样,故事配以简笔画,边画边讲,不但可以结合实际,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还可以把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四、运用简笔画教学句型

用简笔画教句型,可以变难为易,显得生动,学生又易于理解。如在教neither...nor...和both...and...句型时,我画了两个正在微笑的小孩,并说:Neither Meimei nor Li Lei is sad.Both Meimei and Li Lei are happy.又画了两个都在哭泣的小孩子,说:Neither Meimei nor Li Lei is happy.Both Meimei and Li Lei are unhappy.又如教though的用法时,我画了一个玩得正高兴的小男孩、一个正在哭泣的小女孩,说:Though Li Mei is crying,Li Lei is smiling.Li Mei is crying,but Li Lei is smiling.

这样分层次引入新句型,就会使学生对所授句型的用法有更形象、清晰的认识。

“一笔画”的规律 第9篇

[题目]你能笔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试试看。(不走重复线路)

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必须弄清一笔画图形有哪些特点。早在18世纪,瑞士的著名数学家欧拉就找到了一笔画的规律。欧拉认为,能一笔画的图形必须是连通图。连通图就是指一个图形各部分总是有边相连的,这道题中的三个图都是连通图。

但是,不是所有的连通图都可以一笔画的。能否一笔画是由图的奇、偶点的数目来决定的。什么叫奇、偶点呢?与奇数(单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做奇点;与偶数(双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做偶点。如图4中的①、④为奇点,②、③为偶点。

数学家欧拉找到一笔画的规律是什么呢?

1.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可以把任意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一定能以这个点为终点画完此图。例如,图5都是偶点,画的线路可以是:①→③→⑤→⑦→②→④→⑥→⑦→①

2.凡是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其余都为偶点),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必须把一个奇点为起点,另一个奇点终点。例如,图1的线路是:①→②→③→①→④

3.其他情况的图都不能一笔画出。同学们,请试一试:

1.找出图1和图2的其他线路。

2.图3能一笔画吗?有多少条线路?

笔画的写法 第10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提、钩、折”的写法与“横、竖、撇、捺、点”之间的关系;

2、掌握各种“提、钩、折”的写法及运用规律。【教学内容】 “提、钩、折”画的特点及写法。【教学重点】各种“提、钩、折”的用笔技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笔画

二、讲授新课

(一)讲

提、钩

”的写

(可结合各种钩易错的写法对比讲解)常见错误写法:

(二)学生练习,教师讲评

让2名学生上黑板书写以上笔画,其他学生在座位上钢笔练习,然后教师评讲。

(三)分析字帖中以下各字:

也 气

(四)讲解“心”与“心字底”,“横撇弯钩”在左边和在右边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讲授新课

(一)讲授各种“折”的写法

(二)分析“点”和“折”的组合规律

结合字帖中的“视”及“订”等字扩展到“过”等字揭示“点”的位置。

(三)学生练习,教师评讲。

二、课堂总结

三、作业:

反复练习各种“提、钩、折”,直至写对、写像为止。

书法课教学设计:基本笔画的写法 第11篇

(一)抚宁县骊城学区西宋庄小学 吕艳华

一、教学内容:

基本的笔画写法。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的坐姿和执笔方法。

2、了解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的特点和运笔方法,掌握写法。

3、培养学生书写的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4、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掌握基本笔画的特点和写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作品欣赏——楷书作品。

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法?汉字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只有写好基本笔画,才能把字写得漂亮。

二、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出示写字姿势口诀图片

学写字,坐端正,腰打直;

大拇指,二拇弟,中指来挺笔;

离笔尖,三公分,笔身轻轻靠;

前三指,带笔走;

后两指,要稳定;

两肩平,放轻松,欢喜来写字。

三、基本笔画的写法

(一)横:

1、长横就像蚕宝宝,两头饱满都藏点。左边低来右边高。

2、起笔稍顿,轻轻写个点,回推一下向右行,行笔长长中间轻,收笔先顿再回推。

3、生观察课件其写法,并比较三个横哪个写得好。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写一行。

(二)悬针竖:

起笔向右下方顿笔,中间略左挺,收笔边提边收,出锋迅速。(教法同上)

(三)撇:

1、撇像什么?像根针儿斜着放,有时稍稍有点弯。

2、向右顿笔写个点,接着就往左下行。开始重,渐渐轻,一边走,一边收,笔尖超过撇的尖。(教法同上)

(四)捺:

1、捺像什么?捺像一把刀,还要折三折。

2、轻轻写一个点。

3、再提笔折向右下写捺,开始轻,渐渐重。

4、停顿一下换方向,换了方向还是斜。(教法同上)

(五)休息——故事《羲之墨池》

让学生在休息的同时明白握笔姿势的重要及练字要刻苦、坚持,不能操之过急。

(六)作品展评(师生共评,边评边适当修改)

四、课堂小结

1、书写情况

2、握笔姿势

教学反思:

本堂课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认真的学写每一笔,在比划的掌握上基本抓住了要领,明白了应如何书写。对于范字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重点,对于老师的示范能提出问题,这点很好,但部分学生对于字在方格中的位置还是把握不好,不能写在中间三分之二的位置,或大、或小、或下、或上,在今后的练习中需要在这方面多注意。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也有了很大进步,个别学生仍需教师不断提醒。

由于前面时间安排不当,以至于最后展评学生作品这一环节时间不够,对于课堂安排这方面仍需努力,争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做到游刃有余。

书法8颜体笔画提和横撇的写法 第1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学习颜体笔画提和横撇的基本特征,感受颜体楷书苍茫浑厚之感。

2、学习颜体笔画提和横撇的写法,正确掌握书笔画的运笔方法,并能独立地书写相应的颜体范字。

3、学生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

4、培养鉴赏、热爱书法艺术的兴趣以及良好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颜体笔画提和横撇的写法。教学难点:

颜体笔画提和横撇的运笔方法,包括起笔、行笔(中锋和侧锋)、收笔(提锋)三个运笔过程;掌握书写相应的字。教学方法:解析法、练习法

教具:毛笔、墨汁、砚台、清水、毛边纸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笔画和字,老师单个指导。

二、导入新知

将颜体笔画提和横撇画在黑板上,观察外轮廓,让学生们猜一猜笔画的运笔路线。请一位同学来画一画。

三、新课讲授

1、提

向左下方逆锋起笔,转锋向右下顿笔,再向右上边行边提笔,最后出尖锋,如“江、持、北”等字。

2、折——横撇

由横和撇连接而成,连接处即折处的原理和横折同,当横画行至尾部提笔向右上,转锋向右下顿笔,稍向左调整笔锋后向左下行笔写撇,如“又、名、友”等字。

三、书写练习

先练笔画,后笔画和字一起练习,老师巡堂指导、示范。

笔画的写法范文

笔画的写法范文(精选12篇)笔画的写法 第1篇点的书写设计:图图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2、在观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