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保留子宫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51

保留子宫范文(精选8篇)

保留子宫 第1篇

患者, 女, 21岁, 停经8月, 阵发性腹痛10h于2009年9月10日 15∶05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时间:2008年11月10日;预产期:2009年10月17日 。孕40d余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 持续月余消失, 孕4月余出现胎动感, 近1h自觉胎动消失。患者于2009年9月9日晚与丈夫性生活后阵发性腹痛到枣庄妇幼保健院就诊, 于9月10日12∶00行腹部彩色超声示胎儿窘迫, 15:00查血常规显示重度贫血, 急转我院, 门诊以晚期妊娠, 胎盘早剥、胎死宫内、胎儿窘迫收入院。入院查体:T:37.5℃ P:136次/min R:22次/min BP:120/78mm Hg (1mm Hg=0.133kPa) , 患者神志清, 精神差, 平卧位, 痛苦面容, 重度贫血貌,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136次/min, 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 板状腹。产科检查:宫体张力高, 压痛明显, 宫底剑下3指, 头先露, 胎头浮, 未闻及胎心。阴道检查:外阴少量血迹, 无活动性阴道流血, 宫口未开。辅助检查:血常规:HGB 37g/L, PLT 43×109, 彩色超声示单胎晚妊头位, 胎死宫内。胎盘与宫壁之间可见范围约10.6cm×9.0cm混合回声区, 胎盘早剥?入院诊断: (1) 35周余妊娠孕1产0, 头位, (2) 胎盘早剥 (重型) ; (3) 胎死宫内; (4) 失血性休克; (5) 失血性贫血。入院后补血输液抢救休克同时在全麻下行急症剖宫取胎术, 术中娩出一死女婴。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后手取胎盘, 见胎盘基本全部早剥, 可见凝血块压迹, 子宫与宫壁之间有不凝血及血块约800g。子宫前后壁及宫底均为弥漫性紫兰色结节, 子宫广泛卒中, 立即给予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1ml宫体注射, 按压子宫同时用1号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及浆膜层, 子宫收缩仍差, 又静脉给予缩宫素20U并用热生理盐水热敷子宫, 20min后仍不见好转, 又宫体注射欣母沛1ml并肛门放入米索前列醇400μg, 继续热敷子宫, 收缩仍差, 行B-Lynch缝合子宫, 热敷子宫约90min后子宫颜色稍转红润, 宫缩好转, 观察阴道出血不多, 考虑患者年轻, 无子女, 先保留子宫, 放置腹腔引流条逐层关腹。术中静脉滴注浓缩红细胞10U, 血浆600ml, 术后转入ICU科继续抢救, 静脉滴注浓缩红细胞4U, 血浆400ml, 冷沉淀10袋, 血小板2个治疗量。病情平稳后转入我科加强支持疗法, 术后6d拆线, 刀口Ⅱ/甲愈合, 出院。

讨论

胎盘早剥时, 因胎儿尚未娩出, 甚至宫口未开, 胎盘剥离后血液向子宫肌层内浸润, 引起肌纤维分离、撕裂、变性, 血液浸润到子宫表面时出现瘀斑, 称为子宫胎盘卒中。重度子宫胎盘卒中是岀血浸润面积≥1/2子宫表层, 子宫肌层严重破坏, 常并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 导致产后大出血, 严重威胁产妇生命, 按常规须切除子宫才能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 子宫不仅仅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器官, 也是一个具有多种内分泌器官, 卵巢血供50%是来源于子宫动脉卵巢支, 切除子宫势必影响卵巢功能。

本例患者在输注浓缩红细胞同时补充血浆, 打断“出血-休克-加重出血”的恶性循环, 阻断早期DIC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给与局部的合理处理:除一般常规促子宫收缩方法按摩子宫、温盐水纱布湿敷、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 本例患者还应用了欣母沛及B-Lynch缝合术。欣母沛是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 与传统的前列腺素物质相比, 欣母沛的15-羟基用甲基取代后, 可对抗15-羟脱氢酶对它的灭活作用, 使半衰期延长, 生物活性增强, 胃肠道不良反应显著减轻, 具有强而持久的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终止妊娠及治疗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顽固性产后岀血[1]。B-Lynch缝合术是英国Milton Keynes医院报道的一种外科手术控制产后岀血的方法[2]。此手术使子宫呈纵向压缩态势, 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间血管被有效挤压, 减少了盆腔动脉搏动压, 血窦关闭, 岀血迅速停止, 主要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岀血。近年来有用不同的改良B-Lynch缝合术成功救治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岀血的报道[3]。我科采用李庆文改良B-Lynch缝合术[4], 避免了子宫切除, 抢救了患者生命, 保留了生育能力, 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潘学田.中国进口药物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29-230.

[2]B-Lynch C, Coker A, Lawal AH, et al.1997, The B-Lynch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control of massive postpartum haemorrhage:An at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Five cases reported[J].Bris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1997, 104 (3) :372-375.

[3]EL-Hamamy E, B-Lynch C.A worldwide reviewof the use of the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techniques as al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post-partum haemorrhage[J].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February, 2005, 25 (2) :143-149.

保留子宫 第2篇

【关键词】子宫切除術;妇科良性肿瘤;子宫附件切除术;内分泌

【中图分类号】R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05-01

子宫肌瘤属于妇科常见肿瘤常见疾病,近几年来,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手术方式的选择重视度越来越高,妇科手术治疗中附件保留情况与患者的卵巢功能以及性激素分泌等存在密切关系,临床上越来越关注术后附件保留与卵巢功能状况之间的关系问题[1]。本次研究通过对近几年本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不同术式治疗,探讨不同术式对患者性激素的影响,现将详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70例患者按照术式的不同划分为甲、已、丙、丁、戊5组,其中甲组21例患者通过单纯次全子宫切除术开展临床治疗,乙组12例采用单纯全子宫切除术实施治疗,丙组14例实施次全子宫切除术以及以及一侧附件切除术治疗,丁组10例患者接受全子宫切除术联合一侧附件切除术治疗,戊组13例患者通过单侧附件切除术开展治疗。本次研究对象均被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患者年龄均处于30岁至40岁范围内,均属于未绝经妇女,患者盆腔不存在卵巢肿瘤,接受手术治疗前后均没有采用激素类药物开展治疗,所有患者均不存在高血压病变以及糖尿病等病变,不存在家族卵巢早衰现象。

1.2方法:

分别在术前2天、术后一周、术后三个月、术后一年空腹抽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行超声检查卵巢血供变化情况等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良性肿瘤患者性激素的影响[2]。

2.结果

5组患者术后一星期的E2水平均比接受手术治疗前低,PRL均比手术治疗前高(P<0.01),其他1星期指标手术手术前后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术后3月的E2水平均比术后一星期高,PRL均比术后1周低(P<0.01);除戊组外的4组患者FSH水平均比术后一星期高(P<0.05);5组患者术后1年的E2水平均与接受手术治疗前相近或相等,PRL均与接受手术治疗前相近(P>0.05),除戊组外的4组患者FSH水平均比接受手术治疗前高,丙组和丁组患者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P<0.05).

3.讨论

根据国内外关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的子宫切除治疗的研究,通常认为将患者双侧卵巢进行保留能够避免对患者术后内分泌发生影响,大部分研究表明子宫切除术会对患者卵巢功能产生影响[3]。近段时间来,有研究认为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卵巢功能会发生严重衰退,衰退速度会比健康妇女早4年[4]。子宫不但是激素的靶器官,同时也属于内分泌器官,会对患者的卵巢血液供应造成影响,现阶段临床上对于预防性卵巢切除术的实施仍存在一定争议。临床上对于子宫切除术与术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通常要求对子宫良性疾病手术指征及子宫、卵巢的具体功能进行分析;站在解剖学的角度上对子宫切除单侧附件及双侧附件于卵巢血供间的关系实施研究;对患者不同子宫切除术式与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术式对患者内分泌功能产生的影响。

有相关研究表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卵巢功能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因为E2通常以卵巢为直接分泌部位,因此卵巢功能如果遭到破坏,就很容易造成E2水平降低。本次研究中,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个星期后,其垂体千叶对E2水平的降低可能还没有发生效应,因此FSH、LH没有出现显著变化[5]。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个月后,其应激效应逐渐解除,患者机体开始慢慢恢复,血清PRL水平出现降低,达到与接受手术治疗前相同的水平,所有研究对象的E2水平均出现提高,但是不同子宫切除术式患者的PRL水平上升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戊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月后的E2水平开始上升到与接受手术治疗前一样的水平,甲、乙、丙、丁组患者1年后的E2水平基本接近或等于接受治疗前的水平,在E2水平提高期间,乙、丙、丁组患者的FSH水平呈现递增趋势,甲组患者FSH水平未出现显著改变,意味着患者实施单纯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其术后卵巢功能造成的影响比其他术式要小,患者内分泌的恢复不但受到卵巢切除选择的影响,而且还与子宫切除选择以及切除范围存在密切关系。戊组患者实施一侧附件切除术治疗,保留子宫体、宫颈以及一侧附件,该组患者的生殖器官相对比较完整,其E2水平仅需3个月就得到较好恢复。

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后,其E2水平不断发生降低,之后慢慢发生提高,手术结束一年后开始接近或等于接受手术治疗前的E2水平,但是提升速度以及程度因子宫切除术式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子宫切除术治疗以及一侧附件附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E2水平恢复相对较慢,恢复幅度相对较小。接受单侧附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恢复速度以及幅度则相对较明显。

总而言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卵巢切除与否会影响内分泌功能恢复状况,所以,如非必要不要轻易将患者卵巢切除,尽量将患者的生殖器官进行保留,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患者术后内分泌功能的有效维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阮海波,林颖,李敏,郑美云.超声刀及电凝切割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对阴道残端愈合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03):47-48.

[2]贺红英,李力,陈江鸿,李晶晶,唐移忠,钟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2(01):63-64.

[3]黄华民.经腹、经阴道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对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14(07):39-40.

[4]林志新,刘继秀.子宫切除手术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及术式选择趋势[J].微创医学,2010,8(02):103-104.

子宫肌瘤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52例子宫肌瘤患者, 年龄29~51岁, 均有生育史;31例为单发性肌瘤, 21例为多发性肌瘤;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贫血、腹部疼痛。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 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与保留子宫的改良手术。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采取肌瘤切除术, 术中打开患者腹腔, 进行探察, 在阔韧带上面打洞, 在与子宫峡部高度一致处应用导尿管将子宫血管扎住。然后, 切开肌壁, 将子宫肌瘤剥出, 最后缝合子宫[1]。治疗组接受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 在进行腹腔探察后, 将子宫暴露。然后在子宫峡部的水平上, 把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以及子宫动脉经脉一起用导尿管扎住, 完全阻断子宫血供。再切开肌壁, 将肌瘤剥出, 随后进行子宫缝合。术前, 护理人员建立起静脉通道, 术中对患者进行10U催产素的静脉滴注, 完成后解除导尿管。在手术切口部位注射蛋白胶, 以防出现粘连。在逐层关腹时, 将20U催产素与500mL葡萄糖溶液混合, 持续进行静脉滴注[2]。

1.3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3.0软件,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差异。P<0.05时,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2例患者在治疗后, 恢复情况良好, 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患者均痊愈出院。对患者进行4个月的随访, 无一例出现异常回声, 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 患者的子宫大小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经统计学分析发现,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范围为12~43mL, 平均出血量为 (27.56±3.5) mL, 对照组则为45~578mL, 平均出血量为 (226.32±12.8) mL, 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肌瘤被剥出以及子宫缝合所用的时间范围是12~68min, 平均耗时 (32.76±2.7) min;对照组则为23~98min, 平均耗时 (52.38±4.6) min。两组数值比较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 子宫肌瘤属于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是一种良性肿瘤, 多见于育龄期女性。针对该病, 临床多采取全子宫切除术, 将病变子宫进行根本性切除, 免除患者继发宫颈癌等的风险, 疗效较好[3]。然而该术式仍有可能带来尿路感染、残端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愈合不良等近期并发症, 或性功能下降、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症状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远期并发症[4]。针对上述问题, 治疗人员通过探索, 将手术进行改良, 发展出保留子宫的治疗术式。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 传统术式是全子宫切除。近年来, 临床研究开始探索一种改良术式, 目的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保留患者子宫, 完善治疗方法。另外, 微创手术作为最新型术式, 在近年来得到显著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切口较小, 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 对患者造成的疼痛相对较轻, 但腹腔镜手术尚存在缺点: (1) 腹腔镜设备昂贵, 操作复杂, 需要腹腔镜外科再培训, 对手术医师有技术要求; (2) 术前难以估计手术时间, 特殊情况需在术中改为开腹手术; (3) 腹腔镜手术在特殊情况下危险增加。目前, 关于保留子宫改良术的疗效等相关研究还较少, 因而, 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 得出的结论为:对基层医院来说, 在没有腹腔镜的条件下, 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 保留子宫改良手术较常规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术中出血量, 治疗效果十分良好, 有着积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宇清, 江亚涛, 张琪, 等.55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9, 7 (6) :119-121.

[2]张世翠, 罗凌, 朱亚萍, 等.彩色多普勒对孕期子宫肌瘤和挛缩的鉴别[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6 (13) :151-154.

[3]MARTEL M J.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a review of 106case[J].J Laparoscopic Surg, 2009, 5 (6) :371-375.

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优点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6年12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55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 年龄30~55岁, 平均年龄 (42.87±4.82) 岁。对照组40例, 年龄35~53岁, 平均年龄 (41.08±5.53)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经麻醉后, 首先进行开腹以便娩出子宫, 在子宫颈峡部阔韧带无血管区打洞, 上止血带阻断流经部分卵巢及子宫的血流。其次, 在子宫底部距离宫角2 cm左右部位, 借助高频电刀向下切除子宫, 直至宫颈口。第三, 电凝止血, 缝扎切口, 对子宫待切除部分暂不予以离断, 将子宫膀胱剪开并将腹膜返折, 把膀胱向下推, 沿子宫狭部用高频电刀切开宫颈筋膜, 深度为2.5 cm左右, 直至宫颈外口, 用肠线环形螺旋式缝合留下的宫颈筋膜, 同时, 双侧对合留下的子宫肌层后, 行间断内翻缝合, 进针深度约为肌层厚度的50%, 将线结埋藏在肌性圆柱体中。对照组行子宫全切术, 具体手术方法见参考文献2[2]。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雌性激素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软件, 计量资料用±s表示, 其间差异的比较利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治疗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各项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6个月后, 治疗组的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的各项激素水平和治疗前相比,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FSH、LH水平和治疗前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 子宫切除的手术方式有很多种, 如次全子宫切除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筋膜外子宫切除术等。然而, 上述传统术式均不能使卵巢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卵巢易缺乏营养, 其排卵和内分泌功能易发生紊乱, 导致其功能衰退, 解剖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从而增加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以及残余卵巢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女性对生理结构完整的追求和正常生活的渴望, 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应用而生[3]。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点。该术式可保留部分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 不会对卵巢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降低了术后卵巢脱垂、早衰发生率[4];该术式使子宫骶韧带、主韧带、血管、神经保持完整, 即对盆底支撑结构产生维护作用, 又可提高宫颈顶部的支撑力, 可促进残端的愈合和避免术后阴道出现脱垂, 并且未改变阴道的宽度和长度, 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5]。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FSH、LH水平和治疗前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综上所述, 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可迅速恢复排气、对卵巢功能影响轻微等诸多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毅, 李小红, 王姝.保留子宫血管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 (5) :599-560.

[2]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 2004, 142-155.

[3]陈益珊.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8) :67-68.

[4]王秀芹.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4例临床分析[D].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3) :299-300.

保留子宫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及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两所医院妇产科因PFD行全盆底重建术的患者,术后随访满12个月的有48例,其中切除子宫组(CH组)22例,保留子宫组(UC组)26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孕产次、体重指数、绝经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CH组2例因压力性尿失禁加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手术,UC组有9例宫颈延长加行Mactvtes Manchestes宫颈截除术,1例因压力性尿失禁加行TVT-O手术。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UC组和CH组均行全盆底重建术,所用的手术材料为Prolift盆底悬吊系统(美国强生公司)。全盆底重建术手术方法见文献[1]。CH组在全盆底重建术前先行阴式子宫切除[2]。

1.2.2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3]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妇科检查,并按照POP-Q分析法进行POP-Q分度测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所有患者Aa、Ba、C、D、Ap、Bp脱垂点各点数值。

1.2.3 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及随访

采用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短表7(PFIQ-7)[4,5]、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问卷-短表20(PFDI-20)[4,5]、性生活质量问卷短表12(POSQ-12)[4,5]。患者手术前行术前评分,术后初次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之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了解有无复发及补片侵蚀。术后满12个月进行盆底功能影响(PFIQ-7)、盆底功能障碍(PFDI-20)、性生活(POSQ-12)3方面评分作为术后评分(每例评估1次,取每组的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无一例脱垂复发,发生网片排斥暴露1例,无一例发生膀胱损伤、尿储留、尿失禁、感染等并发症。

2.2 两组患者术后盆腔脏器脱垂改善情况

术前及术后测量的Aa、Ba、C、D、Ap、Bp各点POP-Q分度测量值CH组与U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前与术后的POP-Q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P表示CH组与UC组比较;P'表示CH组及UC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影响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性生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盆底功能影响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与术后性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两种术式疗效一致

采用全盆底重建术,成为一种针对PFD疾病有效的手术方式[1]。本文分析2007~2011年临床资料,术中采用Prolift,其术后并发症包括膀胱损伤、尿潴留、尿失禁、感染、网片暴露、网片侵蚀等[6],所以就材料而言,需要改进,寻找更合适的替代品。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停用Prolift,但就盆底重建治疗PFD仍是正确的理念,而用在盆底重建术中是否需要切除子宫是近年来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既往研究指出,子宫在盆腔中起着中心结构的作用,当宫颈必须切除时,可行筋膜内子宫切除。由于保留了韧带、筋膜等支持结构,保留了阴道完整长度,有助于预防盆腔器官脱垂。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中保留子宫,相当于保留了完整的宫颈周围环,对维持盆底结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7]。而盆底重建外科手术不同于恶性肿瘤手术,重点在于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创伤。接受盆底重建手术的绝大多数为老年绝经妇女,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部慢性疾病等合并症发生率高,因此手术风险也高。梁华茂等[8]报道保留子宫由于简化了手术步骤,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有利于控制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损伤、感染及干扰肠管的几率,术后状态好,应用抗生素时间短,有利于降低治疗费用,符合外科微创理论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中患者随访12个月,CH组和UC组各点POP-Q分度测量值,均明显恢复至正常位置,两组术后POP-Q分度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一例复发。应用国际通用的盆底功能影响评分和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方法,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相关的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说明全盆底重建术保留子宫和切除子宫对PFD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且全盆底重建术中保留子宫可减少对患者手术创伤,与切除子宫相比有一定优势。

3.2 两种手术方式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王红等[5]报道14例行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的患者,Prolift组术后性生活评分较术前略有提高。但本研究中两组性生活评分术后较术前无明显改善。有资料显示Prolift使阴道壁瘢痕化致性功能障碍。性生活质量评分与PDF患者术后生理、心理等影响有关[8],绝经后的妇女生理上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下降,生殖器官萎缩;性心理变化以及受到环境、社会、风俗等影响,对性生活要求不高。而绝经后PDF患者,术前因疾病的存在,性生活质量低下,术后性生活困难也是主要问题[7]。针对切除子宫的患者,阴道穹隆短窄、阴道长度缩短,加重影响性交[9]。对于PDF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治疗,减少对性生活的恐惧,必要时给予雌激素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是有必要的。

总之,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较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可靠,其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与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无明显差异,显示了其优势,但远期效果尚需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Bump Rc,Mattiasson A,BK,et al.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of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Am J Obstet Gynecol,1996,175(9):10-17.

[2]Reisenauer C,Kirschniak A,Drews U,et al.Anatomical conditions for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with polypropylene implant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aginal prolapse[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7,131(4):214-225.

[3]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6-609.

[4]王建六译.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1-541.

[5]王红,张晓红,王建六,等.两种全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初步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11):825-827.

[6]Lo TS.One-Year outcome of concurrent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rans-vaginal mesh surgery for treatment of advanced urogenital prolapse:cuse series[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0,17(4):437-479.

[7]任常,朱兰,朗景和,等.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膨出[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6):760-764.

[8]梁华茂,韩劲松,张坤,等.盆底重建术手术保留子宫效果的初步评价[J].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2008,17(2):117-120.

保留子宫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脱垂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17例,年龄45~65岁,平均(56.23±10.21)岁;产次1~5次,平均产次(2.88±1.67)次,均为阴道分娩,其中有难产史3例;子宫Ⅱ度脱垂9例,子宫Ⅲ度脱垂8例,所有病例均伴有阴道前后壁脱垂。对患者进行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术后阴道的解剖位置是否正常,阴道的长度,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的距离,性生活满意程度及是否有阴道不适感。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1.2 手术方法。

麻醉与体位:采用硬膜外麻醉,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暴露手术视野。手术步骤:按常规方法行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于一侧阴道后壁顶部中外1/3交界处黏膜下注入生理盐水,逐渐向直肠侧间隙深入,一边注水一边进针,注水量达100~200 mL,纵行切开阴道后壁黏膜3~4 cm,以食指从右侧小心分离阴道后壁和直肠间隙,将直肠壁向对侧推移,食指很容易进入直肠侧间隙,直至坐骨棘和骶棘韧带,以长鼠齿钳钳夹该韧带,夹持该韧带后牵拉有固定感,不易拉动。

2 结果

2.1 术中术后情况:

1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手术时间20~90(50±25)min,术中出血量50~400(142±86)mL,术后留置尿管2~5(2.8±0.8)d,术后住院时间6~14(7±1.5)d;1例患者无1例发生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感染、盆腔脏器损伤、泌尿问题。

2.2 术后恢复情况:

有1例患者术后腰骶部和臀部疼痛多天,于术后周症状缓解出院,1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术后病率,至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的阴部突出、下坠感消失,有性生活者感到其质量明显改善,随访至术后24个月,无1例术后复发。

3 讨论

本试验中仅有1例术后腰骶部疼痛,经对症治疗于术后2周症状缓解出院。我们的体会是在切开阴道黏膜前,在阴道后壁直肠旁与盆壁间隙注入生理盐水100~200 mL,利用水垫分离其间隙,在分离过程中可减少出血;同时可以更好的暴露骶棘韧带,缝合骶棘韧带前应先用组织钳将其钳夹牵拉以确定是否为骶棘韧带,如有固定物弹性感则可确定,避免将缝线未缝合到骶棘韧带而仅缝合在周围组织上,避免周围脏器的损伤。

综上所述,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保留子宫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不延长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复发率低,且明显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保留子宫 第7篇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资料

2009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经宫腔镜诊刮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EC[4]患者中有7例尝试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对于年龄≤35岁,有强烈的生育愿望患者可否尝试保留生育功能,我们采取如下筛选标准:1)病理类型为腺棘癌或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为中、高分化;2)PR阳性;3)存在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指征[5];4)MRI检查未见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或子宫外病灶;5)血清CEA<35 U/m L;6)未合并心、肺、脑、肝肾功能异常;7)不存在药物治疗禁忌证。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行静脉全麻,使用10~12号扩宫棒扩宫,1.5%甘氨酸溶液充盈子宫,压力70 mm Hg,而后导入10mm电切镜及5 mm电切割环,调节割环输出功率至100W,将患者子宫内膜病灶切除,并切除病灶下方2~3cm子宫浅肌层。处理完毕后,适当提高宫内压力,确保无病灶残留,而后适当降低宫内压力,观察出血情况。操作完毕后,退出宫腔镜,释放甘氨酸溶液。手术1周后,宫腔内留置左炔孕酮宫内节育器(LNG-IUS,约52 mg),持续1年[6]。

注: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评价手术疗效,术后随访时间2~5年,定期进行门诊随诊,行刮宫、影像学、血液等检查,主要观察其缓解时间、复发、怀孕时间、分娩周数及生存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及随访情况

1例患者术后4个月肿瘤复发,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后完全缓解,其余6例患者均于术后半年内完全缓解,4例患者怀孕,3例成功分娩,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均无瘤存活。见表2。

2.2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变化

7例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CA125平均降低水平为(14.0±1.4)U/m L,见表3。

3 讨论

年轻女性EC患者往往局限于子宫,且分化程度较高,一般而言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切除即可取得较好的预后,但Perri等[7]研究发现,由于年轻患者往往有着较强的生育意愿,而传统手术方案往往直接造成患者失去生育功能,故该依从性差。与此同时,传统保守治疗不仅有着较高的复发率,且无法有效保证患者预后及生育功能[8,9]。因此,寻求有效清除癌灶,并保证患者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所在。

分化程度较高的EC往往不伴有肌层浸润,为宫腔镜彻底切除及保留生育功能提供了可能。为进一步确保患者预后质量及生育功能,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用左炔孕酮宫腔放置治疗。左炔孕酮是一种孕激素,是目前治疗早期EC最常用的药物之一[10]。EC的发生发展多为雌激素依赖性,即长期无孕激素拮抗下大量应用雌激素所致,最终导致子宫内膜呈现增生性变化,继而出现肿瘤[11]。孕激素的主要作用为改变EC分泌期、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与侵袭。有研究表明,宫腔放置左炔孕酮较口服甲地孕酮、甲羟孕酮等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局部药物浓度,且治疗效果更佳[12]。故本研究选择为期1年的LNG-IUS治疗方案。

经手术及孕激素治疗后,全部患者血清CA125均显著降低,6例患者在半年内即获得了完全缓解,其中1例患者出现复发,考虑与其不孕时间较长、合并PCOS、PR表达偏低而雌激素受体表达偏高有关,虽然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后6个月内获得了完全缓解,但失去了生育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在EC手术治疗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是预测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关键。

Garg等[12]研究发现,年龄较高、肿瘤最大径较长、子宫体下部浸润、细胞分化程度低、出现肌层浸润、淋巴血管间隙受累以及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或复发的危险因素;同时,Park等[13]认为,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肥胖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且患者肥胖常与EC引发的相关代谢综合征有关。因此,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不建议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若患者确有强烈生育意愿,可考虑在符合如下指证的前提下,行试验性宫腔镜治疗[14]:1)年龄≤40岁;2)子宫内膜样腺癌或腺棘癌;3)无子宫外病灶、无肌层浸润或宫颈受累;4)中、高分化;5)PR阳性;6)血清CA125处于正常水平;7)其他器官功能正常。同时应向患者讲明手术存在的风险,并做好术后密切随访。此外,Laurelli等[15]发现,部分EC患者,在行宫腔镜电切术并分娩后,短期内可出现EC复发,本研究研究病例偏少,至随访结束均无瘤存活,但我们仍建议EC患者在生育结束后,尽早接受子宫切除,以避免EC复发。

保留子宫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来源2011年7月~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妇科、根据病人痛经病史、妇科检查、阴道彩超及CA125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病人, 按彩超子宫 (单侧) 肌壁厚度 (前壁、后壁或宫底) 或腺肌瘤最大直径将病人病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肌壁厚度或腺肌瘤最大直径<35 mm;中度:肌壁厚度或腺肌瘤最大直径为 (35~49) mm;重度:肌壁厚度或腺肌瘤最大直径≥50 mm。本研究入选对象为重度腺肌病患者, 即肌壁或腺肌瘤最大直径≥50 mm, 2组患者年龄、痛经程度、月经量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患者知情同意, 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

1.2 方法

研究组入组24例, 行保留子宫功能的子宫肌层大部切除-子宫整形术的同时, 于术中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曼月乐) , 对照组20例, 仅行保留子宫功能的子宫肌层大部切除-子宫整形术。手术步骤:常规开腹 (以下腹纵切口为宜, 7~10cm) , 巾钳夹持宫体肌壁并将其提出于腹壁外 (如有粘连则先分离之) , 在阔韧带无血管处打洞, 于子宫峡部置入橡皮止血带阻断子宫动脉血供。于宫体中部腺肌病病灶外突质硬部位切开肌壁;切除子宫腺肌瘤及周围明显增厚的肌壁组织, 及多余子宫肌层, 以手触摸手术切缘无质硬的肌壁为切除比较充分。保留子宫两侧壁及宫角部, 重塑一小子宫。保留部分子宫内膜 (预留宫腔之长度纵径3~4 cm;观察组同时置入IUS于宫腔) ;2/0可吸收线间断8字缝合关闭黏膜层以重建宫腔;间断缝合子宫前后壁肌层关闭死腔, 连续缝合浆肌层。记录手术时间, 出血量, 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1.3 术后随访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月~1年。术后半年患者返院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痛经症状、月经情况、CA125水平。痛经程度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痛经程度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scale, VAS) [1];月经量根据平时经量和术后经量变化情况自行估计, 按很多、多、中、少、极少、无 (闭经) 而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和0分。按照公式V=π/6×a×b×c计算子宫体积。其中, V代表子宫体积, 妇科B超测量子宫的长径、横径和厚度分别代表a、b、c。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

两组患者无一例病人术后感染, 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均为 (6.12±2.30) d。所有病人无其它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回报子宫腺肌病。

2.2 两组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和经量过多, 术前两组痛经评分、经量评分、CA125、子宫体积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术后6个月, 观察组患者中有闭经4例, 经量极少6例, 经量少2例, 无痛经患者;对照组中无1列闭经, 经量极少4列, 经量少10例, 轻微痛经患者2列。观察组的痛经评分、经量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CA125值下降也较之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 ;观察组子宫平均体积由术前 (290.19±123.30) cm3降至 (62.82±30.43) cm3, 对照组子宫平均体积由术前 (284.68±109.28) cm3降至 (89.40±34.85) cm3。术中置入曼月乐未见脱落或异位。

注:1) 与术前比较, P<0.05;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的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影响下发生出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弥漫或局限性病变, 痛经和月经量过多是其主要表现。痛经的主要原因是异位病灶的反复出血和纤维化, 而经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内膜面积的增大和肌壁对血管的钳闭作用减弱或消失所致[2]。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法繁多,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一般选择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系非保留子宫的治疗即子宫切除术;保守性手术一般指保留子宫的手术治疗, 比如腺肌病病灶局部切除、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等。这些方法应用于患者存在疗效差异较大, 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停药后复发等问题。子宫切除可彻底治疗子宫腺肌病, 但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也存在一定社会心理因素。更为重要的是, 随着对子宫功能认识的逐步提高和妇女健康意识的增强, 保留子宫越来越成为广大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意愿。另外, 一般认为子宫腺肌病是良性病变范畴, 且呈激素依赖性, 这也要求从生理、病理、社会因素上都要重视尽量保留子宫功能。

肌壁大部切除-子宫整形术在充分去除病灶的基础上保留了子宫的功能, 国内肖雁冰等研究发现肌壁大部切除-子宫整形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 (85.56±25.34) min、 (61.27±25.47) m L、 (4.60±0.57) d。与正常育龄妇女子宫比较, 术后子宫平均体积缩小约4.28倍;切除肌壁的重量为正常子宫重量的5.28倍, 且手术安全性好, 效果明显。我院以往开展的肌壁大部切除-子宫整形术疗效明显, 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轻微痛经症状, 因为子宫腺肌瘤多为弥漫性病变, 界限不清, 难以彻底清除病灶, 存在残留微小病灶继续生长复发的可能, 单独应用肌壁大部切除-子宫整形术的远期疗效仍在观察中。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可达到消除或抑制残存病灶、预防复发的作用。我院曾尝试术后联合Gn RH-α及孕三烯酮等药物治疗, 均因药物副作用而不能持续, 更多的患者仅行手术治疗, 极小部分患者因复发最终行子宫切除。而肌壁大部切除-子宫整形术联合曼月乐治疗患者耐受性相对更好。本研究开展的通过肌壁大部剔除-子宫整形术联合曼月乐治疗重度子宫腺肌病取得了较好效果。与单独应用肌壁大部剔除-子宫整形术比较, 联合曼月乐治疗组患者术后6月痛经评分、经量评分、CA125、子宫体积等均获得明显改善 (P<0.05) 。与术后联合Gn RH-α治疗及妈富隆避孕药治疗比较, 肌壁大部剔除-子宫整形术联合曼月乐治疗患者耐受性相对更好。另外, 曼月乐存在不规则少量阴道流血的副作用, 术前应向患者着重告知。联合治疗后6个月, 观察组患者痛经症状完全消失, 经量明显减少, 是因为手术极大限度地切除了病灶并缩小了宫腔;此外, 曼月乐也有减少经量/闭经和治疗轻症腺肌病的效果[3], 曼月乐在子宫内膜保持极高的浓度并持续作用, 能从根本上改变子宫内膜的病理状态, 并预防复发。两者共同作用, 使痛经和经量过多症状明显好转[4,5]。

保留子宫功能的子宫肌层大部切除-子宫整形术联合曼月乐治疗重度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 但手术后由于病灶周围子宫肌层的缺失, 切口张力增加可能引起切口周围瘢痕和子宫壁的薄弱。该方法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仍在继续观察中。

参考文献

[1]MILLER MD, FERRIS DG.Measurement of subjective phenomenain primary care research: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J].FamPract Res J, 1993, 13:15.

[2]赵菁, 李青汉, 方德容, 等.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联合曼月乐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5) :2464-2466.[2]ZHAO J, LI QH, FANG DR, et al.Curative effect of major uterine wall resection and uterine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mirena for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adenomyosis[J].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2013, 28 (15) :2464-2466.Chinese

[3]BEDNAREK PH, JENSEN JT.Safety efficacy and patient acceptability of the contraceptive and non-contraceptive uses of the LNG-I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omen’s Health, 2010, 9 (1) :45-48.

[4]李娟, 温泽清.子宫腺肌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22 (11) :60-65.[4]LI J, WEN ZQ.Therapy progression about adenomyosi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12, 22 (11) :60-65.Chinese

保留子宫范文

保留子宫范文(精选8篇)保留子宫 第1篇患者, 女, 21岁, 停经8月, 阵发性腹痛10h于2009年9月10日 15∶05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 末...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