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生产阶段性总结范文
烤烟生产阶段性总结范文第1篇
在加拿大,大多数烟苗是在温室里的苗床上培育出来的。在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上覆盖一层8~10厘米厚的腐殖土,就形成了苗床。为了抑制杂草和病害包括烟草花叶病等,腐殖土必须经过熏蒸消毒。烟籽撒种密度从每平方米0.13克到0.17克不等。每克烟籽大约12350粒到14100粒。大多数烟农是将烟籽浸泡几天,使之在水中分散,然后喷施在苗床上。
土壤熏蒸前后要施用化肥,每100平方米的苗床地需施用4∶30∶8苗床专用化肥25公斤。施肥要均匀,彻底混和,覆盖苗床5厘米厚。
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结合,会使苗床土板结、变硬,一个最原始,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苗床松土。正常情况下,松土是在种植前两个星期左右进行。
好的烟苗我们形容为壮、齐,茎的直径大约5~7毫米,株高为12~15厘米,根系发达,有5~7片叶子,烟苗地上部分与根部的鲜重比在12∶28。
这样的烟苗能够很快在大田继续生长,尽早成熟,成为具有较高产质量的烟叶。
烟苗栽培在营养袋比栽培在苗床里有更好的生存特性:存活率高、生长一致、早熟。
烟草花叶病
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是最易传染也是最严重的病害。这种病害是通过树液或汁液从受侵染的烟株传染到健康烟株的,也容易通过烟草制品来传染,比如卷烟、废弃的烟叶和烟株垃圾。
在苗床期或大田早期,发病时会引起烟叶产量的大幅度降低。烟草花叶病阻碍了烟株的正常生长,直接影响到烟叶的质量效果,这种影响甚至会发生在生长后期。
对于控制花叶病病毒而言,化学药品是无效的,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烤烟生产阶段性总结范文第2篇
烤烟作为我乡二坎山区及河谷地区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通过认真组织、发动,今年共育苗大棚9个,中棚90个,小棚198个,共计256个,烟苗达到5.6万盘。全乡在5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950户农户种植烤烟5000亩,新增麦地河、碧源两个新烟区,新增面积达1400亩,中农场等村民小组连片种植720亩,实现烤烟产量1万担以上,实现大田移栽面积5000亩,烟叶产值达到了1200万元,实现了预期目标。
2012年,在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乡为进一步培育、壮大烤烟产业,巩固和发展我乡烤烟生产成果,真正把我乡建设成为全区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争创烤烟生产标准化治理示范点,确保完成2012年县政府下达的烤烟生产任务,特作如下计划:
一、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市、县烟草规划会议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加强领导,在全乡宜烟面积上实行扩大规模,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主攻质量,提高效益,进一步强化“三化”(区域化、规范化、良种化)生产措施,使我乡2012年的烤烟生产在面积、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更大的突破,真正成为我乡的主导产业。
二、计划面积、产量、质量和布局要求
2012年全乡烤烟种植面积规划发展到6500亩,烟叶收购量1.8万担,在今年的基础上新增25群(五座)烤房,力争实现1500余万
元产值大关。
三、2012年烤烟生产主要措施
(一)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烤烟生产为作振兴西布河的主导产业来抓,建立健全烤烟生产领导机构和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5个种烟村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对烤烟生产进行领导、协调、服务,确保全乡烤烟生产各个环节顺利开展。
(二)分工负责,继续实行包村包户,保证烤烟生产各项工作到位。乡党委政府副科以上领导具体分片包干村委会烤烟生产向大田好地转移,逐步发展烤烟种植大户。乡村三班子各一名主要领导具体分管一个村实行责任制,工作到村到户,一包到底,直至完成任务。
(三)加大产前投入。为了提高上等烟比例,提高经济效益,烟农必须严格按烤烟生产技术方案进行操作,保证烟叶的成熟采收,各个生产环节一定要按照技术员的指导进行。对于不按照技术要求生产和不使用烟草部门提供的烤烟专用肥的烟农,不给予兑现产前投入。
(四)实行集中育苗,对育苗所需田块进行补助。全乡以村为单位集中田块育苗,而且统一播种时间,培育出壮苗。
(五)建立健全乡、村技术服务网络。根据面积的分布,按规定配齐配足烟技员,使技术服务不与生产脱节,确保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到位。做到宣传发动、面积落实、播种、田间治理、标准化烤房建设及旧烤房的技术改造、成熟采收烘烤,分级出售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全程服务,一抓到底。
(六)切实搞好烤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工作,加强
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搞好治理与协调工作,保证烤烟生产的顺利实施。
西布河乡人民政府
烤烟生产阶段性总结范文第3篇
烤烟作为我乡二坎山区及河谷地区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通过认真组织、发动,今年共育苗大棚9个,中棚90个,小棚198个,共计256个,烟苗达到5.6万盘。全乡在5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950户农户种植烤烟5000亩,新增麦地河、碧源两个新烟区,新增面积达1400亩,中农场等村民小组连片种植720亩,实现烤烟产量1万担以上,实现大田移栽面积5000亩,烟叶产值达到了1200万元,实现了预期目标。
2012年,在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乡为进一步培育、壮大烤烟产业,巩固和发展我乡烤烟生产成果,真正把我乡建设成为全区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争创烤烟生产标准化治理示范点,确保完成2012年县政府下达的烤烟生产任务,特作如下计划:
一、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市、县烟草规划会议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加强领导,在全乡宜烟面积上实行扩大规模,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主攻质量,提高效益,进一步强化“三化”(区域化、规范化、良种化)生产措施,使我乡2012年的烤烟生产在面积、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更大的突破,真正成为我乡的主导产业。
二、计划面积、产量、质量和布局要求
2012年全乡烤烟种植面积规划发展到6500亩,烟叶收购量1.8万担,在今年的基础上新增25群(五座)烤房,力争实现1500余万
元产值大关。
三、2012年烤烟生产主要措施
(一)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烤烟生产为作振兴西布河的主导产业来抓,建立健全烤烟生产领导机构和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5个种烟村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对烤烟生产进行领导、协调、服务,确保全乡烤烟生产各个环节顺利开展。
(二)分工负责,继续实行包村包户,保证烤烟生产各项工作到位。乡党委政府副科以上领导具体分片包干村委会烤烟生产向大田好地转移,逐步发展烤烟种植大户。乡村三班子各一名主要领导具体分管一个村实行责任制,工作到村到户,一包到底,直至完成任务。
(三)加大产前投入。为了提高上等烟比例,提高经济效益,烟农必须严格按烤烟生产技术方案进行操作,保证烟叶的成熟采收,各个生产环节一定要按照技术员的指导进行。对于不按照技术要求生产和不使用烟草部门提供的烤烟专用肥的烟农,不给予兑现产前投入。
(四)实行集中育苗,对育苗所需田块进行补助。全乡以村为单位集中田块育苗,而且统一播种时间,培育出壮苗。
(五)建立健全乡、村技术服务网络。根据面积的分布,按规定配齐配足烟技员,使技术服务不与生产脱节,确保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到位。做到宣传发动、面积落实、播种、田间治理、标准化烤房建设及旧烤房的技术改造、成熟采收烘烤,分级出售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全程服务,一抓到底。
(六)切实搞好烤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工作,加强
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搞好治理与协调工作,保证烤烟生产的顺利实施。
西布河乡人民政府
烤烟生产阶段性总结范文第4篇
根据省、市烟草公司关于《当前烟叶生产情况调研函》的要求,我分公司就创造性开展烟叶生产工作的具体内容、特点和主要做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市政府下达我县指令性烤烟生产收购任务20.5万
担(其中红大10.448万担,其它品种10.052万担),县烟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根据各乡镇历年来的烤烟生产情况,结合各乡镇自然气候条件、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烟田规划面积及烤烟生产发展潜力,将全县20.5万担的指令性烤烟生产收购任务以中共**县委文件(昌发[2008]1号)进行了分解落实,计划任务分解后,各乡镇及时召开了烤烟生产工作会议,结合各乡镇自身的实际情况,把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组并抽调了工作扎实认真,积极主动的大批烤烟工作队员住村入户,宣传今年的烤烟生产形势和发展的机遇及优惠政策,通过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合同签订于3月9日全面签订结束,共与9个乡镇,78个村委会、969个村民小组、16913户农户签订合同16913份,签订合同面积77692亩。
二、加强领导,采取措施,狠抓烤烟生产工作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烤烟生产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来抓。
在2008年的烤烟生产工作会上,县委苏书记、县政府耿县长和县五班子领导出席了大会,苏书记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和指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抓烤烟就是抓经济,抓烤烟就是抓发展”的产业意识和思想意识。在会上提出了“要咬定20.5万担目标不放松,面对困难不退缩,服从安排不争论,完成任务无借口,执行政策不走样,以守住面积保证产量,以提高单产保证总产,以提高质量保证效益”的2008年烤烟生产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了“围绕目标,落实种植面积;围绕质量效益,强化科技措施;围绕生产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烟草工作方针。此次会议消除了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烤烟的畏难情绪,坚定了发展烤烟的信心和决心,为2008年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和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
一是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昌发〔2008〕1号文《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全县烤烟生产工作的意见》,完善了烤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烤烟生产工作督查组。二是根据市、县文件精神,**县分公司成立了相应的技术指导小组和质量督查组,严格按《**烤烟综合标准》组织生产和搞好技术服务指导。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抓组织培训。每一个生产环节,县、乡、村、组四级层层召开现场技术培训会议,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及时掀起阶段性生产高潮。二是抓服务指导。分公司职能部门配合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烟草工作站,以辅导员为主体,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督促生产,把科技措施落实到每一个村、组和每一片烟田,大大提高了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率。
(三)分公司领导挂钩到乡镇,抽调科室人员下村入户,宣传和发动烟农种烟。
分公司领导分别挂钩到乡、村,与乡村干部和烟站工作人员一起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发动种植面积,确保指导性种植面积的落实。
(四)部分乡镇出台了烤房新建补助措施。
为发展新烟区和新的种植农户,部分乡镇如更戛乡、卡斯镇出台了每新建一座烤房分别给予500元、200元的现金补助等政策。
(五)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民对烤烟生产认识的误区。
通过用腾冲、施甸的效益例子来进行烤烟种植有良好效益的宣传,通过国家有可能上调15%左右的烤烟价格宣传、发动,促使烟农走出种烟效益差的认识,提高其种烟积极性。
二、加强专业化育苗、商品化育苗及培育高茎壮苗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
围绕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了育苗数量的计划。全县计划育苗150947.64m2(其中,商品化育苗17284.92m2,占育苗总量的11.5%),计划建棚群279个16479个漂浮育苗小棚,于2月5日全部建造、播种结束,通过加强管理,成苗10164.275万株,成苗率100%,培育壮苗9455.77万株,壮苗率达93%,茎粗达0.57cm。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加大育苗环节的补助投入,全县产前投入列支194.2万元。二是严格按照《**烤烟综合标准》育苗规范进行建棚、播种等操作;三是加强了温度上限管理的督促指导,努力实现温度上限管理,对温凉地方温度偏低的棚群(如珠街乡的羊街村街子育苗点、卡斯镇客邑村的箐门口育苗点等)加盖草席等进行保温管理,加快出苗速度,减少烟苗养分消耗,确保出苗健壮。四是要根据今年烟苗由于气温低生长缓慢的实际,准确把握第一次剪叶时间和第二次施放营养液时间,继
续强化温湿度管理,促使烟苗早生快长,确保培育出高茎壮苗和按节令适时移栽,为5月5日移栽结束提供有力保障。如耈街乡、珠街乡、大田坝乡、柯街镇、卡斯镇、温泉乡、更戛乡七个乡镇通过严格的温度上限管理和适当早施第二次营养液肥等管理,在今年倒春寒严重,持续低温时间长,不利于烟苗生长的特殊气候条件下,培育出的烟苗达到或超过了全县的水平。五是剩
余烟苗的管理情况。2008年全县共育烟苗1.06亿株,至5月5日止,共移栽红大品种面积5102万株,面积42518亩,占合同面积的101.7%;其它品种移栽5094万株,面积46317亩,占合同面积的141.89%,全县累计移栽11.02亿株,面积88835亩,占合同面积114.35%,剩余烟苗404万株,目前查塘补缺已结束,于5月12-15日所剩余烟苗已按专卖程序进行销毁。
三、积极组织备耕,加快预整地进度
为确保全县4月20日全面预整地结束目标的实现,全县于3月27日召开了烤烟预整地现场会议,及时统一了预整地的技术标准和明确了工作要求,并把4月1日至5月5日确定为烤烟大田预整地和移栽攻坚期,通过县乡村各级各部门的扎实工作,共同努力,预整地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采取的新措施和新做法:一是严格工作纪律,确保督促检查到位。在烤烟备耕移栽期间,各乡镇都对乡村干部提出了严格要求,各级各部门抽调了阶段性的督导组,负责烤烟备耕移栽期间的督察指导,发现违反工作纪律的及时给予教育批评和处理,为按时完成预整地和移栽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如翁堵乡把3月30日至5月5日确定为烤烟备耕移栽攻坚期,攻坚期做到“五不准”,即“不准外出、不准请假、不准开与烤烟无关的其它会议、不准喝酒和不准擅自脱离所挂的烤烟片区岗位”。二是加大购买农机具的补助力度,根据我县山地烟占98.9%,只能推广小型农机具的实际,全县加大了购买农机具的力度,除烟草补贴农机具项目资金54.4万元外,烟草部门还积极向县农业局协调国家农机具补贴50多万元,用于小型农机具的购买补助政策,提高了烟农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全县共购买农机具200台,是0
6、07年两年之和,加快了预整地的速度和进度。如耈街乡目前共购进农机具55台,使耈街乡预整地进度快于其他乡镇和往年,于4月18日全面结束了预整地工作,比全县规定的4于20日提前了3天。三是全面实行预整地验收制度。在预整地过程中,为确保预整地质量,全县统一印制了预整地验收卡,严格预整地验收制,做到结束一户验收一户,严守不合格的必须进行返工,待复验合格才能栽烟。
四、加强督促指导,确保移栽质量
为确保移栽质量,全县于4月17日召开了全县移栽现场会,对移栽的技术标准和移栽的时间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和部署,会后,各乡、村、组迅速掀起了移栽工作高潮,在移栽过程中,工作队员和辅导员严把质量关,做到“拉线定位,移栽器移栽,带水带肥带药、覆盖干土”的移栽方法;做到“五子栽烟”即:“一棵绳子、一个尺子、一把比子、一个杯子、一个量子”,栽后达到横看竖看一条线,生长点露出土表,不栽高脚苗的移栽质量要求,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烟农的积极配合,全县5月5日全面完成了大田移栽任务。采取的措施:一是全县制定了面积落实和按时完成移栽奖励措施,制定了每完成一亩指导性面积给乡、村、组4元的奖励措施,待移栽结束县产业组组织验收,移栽面积、移栽时间和移栽质量达到指标后给于兑现。二是所有种烟乡镇县委、政府出台政策的基础上还出台了各种奖励政策,如更戛乡出台了种植大户奖,对种植面积在8亩以上、10亩以上的农户,在5月5日前移栽结束并且移栽质量达标的,分别给予每亩20元、35元的补助;耈街乡对烟用物资进行了补贴;卡斯镇、翁堵乡、大田坝乡、温泉乡、柯街镇、鸡飞乡、珠街乡七个乡镇出台了面积落实奖、移栽进度奖等优扶政策,既有效加快了各项工作的进度,又保证了生产质量。三是督促检查。在预整地和移栽期间,县委、政府成立了三个督查组,每个督查组负责2-3个乡镇,为乡镇出谋划策,现场解决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工作队员和烟农的积极性,加快了预整地及移栽的工作进度,为按时移栽结束和提高移栽质量奠定了基础。
五、积极组织,搞好栽后管理
为确保灾后管理工作到位,彻底扭转往年全县只重栽补种管的思想认识,县产业组于4月28日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当前烤烟生产各项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一是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彻底转变前几年重栽轻管,栽后不及时管的现象,做到烟株下地,管字上马,做好以栽后5至7天进行第一次提苗追肥为中心,查缺补塘、病虫害预防为重点的栽后管理工作。二是各级各部门要抓检查验收,确保考核管理到位。在5月5日后要及时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考核,确保移栽烟苗株数足额,督促提苗追肥、查缺补塘、病虫害预防等工作落实到位,做到检查合格一个村补假休息一个村,对检查不合格的村一律不放假补休,必须整改合格后再补休。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下地烟苗及时得到管理,做到了边栽边管。
六、今年烟叶生产“稳得住、控得住”形势的综合分析
2008年我县的烤烟生产,在年初“稳得住”的形势较为严峻,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及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种烟成本增加,种烟比较效益呈现下降趋势,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积极性普遍下降;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务输出人员增多,烤烟种植劳力严重不足;三是全县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甘蔗、茶叶、蚕桑、核桃等产业发展迅猛,和烤烟产业争地矛盾突出。上述多种原因造成今年烤烟生产压力较大,但全县各级各部门抓烤烟生产的决心不减、信心不减、都把烤烟作为全县经济发展,农村发展,社会稳定的产业来抓,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和通过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宣传工作,加之烤烟价格的及时明确,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有所回升,有效稳定了烤烟生产的发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望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的生产收购任务目标。
烤烟生产阶段性总结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