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英语
北京理工大学英语(精选8篇)
北京理工大学英语 第1篇
判断题:(共60题 每题1分)
1、雇主和求职者是以相同需要进入招聘和聘任过程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继续教诲并非对于所有工种的工人都是必需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识别、突破人生障碍是职业发展、生涯发展的基本问题。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冷门目标的优势在于有利于人才的崭露头角,生涯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高于热门目标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进中央和地方各级人大、公安、检察、法院、政府、军队等政府组织部门工作的都是公务员 中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6、中期目标是结合自己的志愿和所在单位的环境及要求制定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7、长期目标能用明确语言定性说明,且有明确的实现时间范围。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8、职业是一系列有内在关系的工作的总称,在经济社会中客观存在,与个人无关。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9、事业与个人息息相关,只存在于个人追求中。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0、“组织文化”可以被视为一种组织经验的习得产物。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1、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2、职业锚就是职业价值观,也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3、工作世界是一个由地域、组织、行业、职业、职位所构成的一个嵌套生态系统。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4、CIP有助于改善生涯发展,因为它排除了在决议计划拟定中怎样定位这一环节。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5、外职业生涯指的是如果根据初会环境、企业环境、行业发展等各方面情况,执行你在内职业生涯规划时确立的职业目标。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6、内职业生涯是内部因素,外职业生涯是外部因素。只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有效结合,你的职业生涯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7、价值观激励我们工作,并能帮助辨认潜在的雇主和工作环境。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8、独立签约人包括像市肆业主或酒店业主这样的商业业主。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19、独立签约人被定义为依靠自身供给的一种产品或服务而获得消费者的个人。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0、简历的目的是帮助寻找面试的机会,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历史。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1、科技不能对职业生涯孕育发生足够的影响。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2、能力包括发展和习得的知识与身躯行为。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3、生涯对于个人而言是独特的,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生涯。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4、市场仅包括货物互换,都是关于金钱。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5、通识课的目的是为了扩宽视野,了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6、消极的自我挫败式思维只有在金字塔模型和CASVE循环的底端才可能出现。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7、消极自我对话会导致拖延或不开始自己的求职活动。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8、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中的每层都是建立在更低一级水平基础上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29、兴趣的定义是许多人为了乐趣或安享而做的事。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0、影响生涯发展的因素中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人的生涯。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1、由于四种外部的社会形态因素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所以说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新的生涯元认知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2、与自我知识有关的积极元认知,是和我们在工作、教诲和娱乐方面的各种选择相接洽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3、在不断获取各种职业选择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对各种选择持积极的态度。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4、在自我觉察中,成为一个有用的生涯问题解决者意味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就是任务执行者”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5、执照与证书不同,它是由政府部分而非专业机构颁发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6、自我知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7、判断他所做的是否是职业:小王从农村来到城市。通过劳动服务公司介绍,成为给居民做家政服务的小时工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8、下列说法对吗?一个人犯罪坐牢,出狱后干个体户,蔬菜水果什么都买,他也是有职业的人。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39、判断是否是职业理想:小赵干的是会计工作,他希望能发达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0、判断是否是职业理想:小从参军入伍哪天开始就立志要当将军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1、判断是否是职业理想:李某业余爱好摄影,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是他的理想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2、职业意识是对本职工作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敬重,并接受自己因从事该工作具有的角色,实现认同,在工作中加以贯彻。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3、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消耗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里的疲倦。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4、个人愿景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最关心的、最热切渴望达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象。主要包括自我形象、有形资产、家庭生活、个人健康、人际关系、职业工作、个人悠闲等7个方面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5、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要包括五个方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6、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问题即我的职业生涯“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生涯规划才具有实际意义,职业生涯发展才能够比较顺利。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7、情商的英文缩写是EQ。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8、情商的英文缩写是IQ。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49、眼高手低、自惭形秽,是许多青年人走向社会、初涉人世时易犯得毛病。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0、就业信息主要用于择业决策和求职两个阶段。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1、没有首次就业,就不可能有从业的阅历。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2、首次就业的实际岗位一定要选择自己目标中的相关专业,争取一次就业就 能谋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3、再次择业是从业者提高就业质量、调整发展方向的好机会,一定要达到职业目标。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4、具有职业技能的成人创业优势在于学过实用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5、作为一个现代社会中的青年人,应把职业视为一生追求的事业。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6、具有职业技能的成人“先就业、后创业”,把创业安排为职业生涯规划中后期的某个阶段目标或发展的长远目标。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7、生涯决议计划的规划和求职过程是以信息加工为基础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8、慈善集体和社会形态服务组织均属于营利性组织。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59、对于休闲来说,其最突出的要素是由公司决定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60、兴趣表明我们喜欢哪种活动或更愿意做什么,可以帮助找到特定职位。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满分:1 得分:0
题目分析:无
北京理工大学英语 第2篇
英语II(1)课程说明
(转载中央电大课程说明)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北京理工大学英语 第3篇
在满清晚期, 由于国家残破不堪, 教育投入极其有限, 且教育体系深受科举制度影响, 北京同文馆的英语教学实际上规模和质量十分有限, 基本局限在王公贵族子弟范围之内。到了民国时期, 中国现代化进程加速, 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国家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英语教学体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12年, 北京同文馆正式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并成为近代中国首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立大学, 这标志着民国时期英语教学发展的开端。
一、民国时期北京大学英语教学概述
北京同文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之后, 学校组织架构和教学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严复出任首任校长。国立北京大学在京师大学堂的基础上, 广泛吸收中外优秀教育人才, 参考西方大学教育模式, 设置科系, 外语系作为当中的核心科系, 迅速成为教学和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值得注意的是, 北京大学不仅是英语教育机构, 同时也是全国外语教育的行政管理机关, 因而北京大学的英语教育体系发展在全国具有引导和推广效应。
1. 师资力量。
民国时期对外交流频繁, 且出洋留学风气很盛, 高素质的教学人才资源也日渐丰富, 这些为民国时期北京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师资力量方面, 留英和留美学生回国后多有任教意愿, 而作为当时国家教育和英语培养基地的北京大学自然是不二之选, 于是在民国初年, 北京大学一度英才云集, 留学回归人员构成了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师资力量的主体。
留洋风气的兴盛和留学生资源的飞速发展和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在清朝末年, 美国同意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 但只能作为政府派遣留美学生的费用, 1909年北京设立了留美学务处。民国建立后这一制度被大规模运行起来, 将留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 设立留美预备学堂, 作为留美学生的培训基地, 北京大学是留美预备学堂的首批培养基地, 由于对接美国的院校皆为一流名校, 包括麻省理工、耶鲁等, 归国留学生在英语造诣方面普遍较高, 这极大地扩充了民国时期英语教学的教学力量。除了美国之外, 英国也采取了以庚子赔款资助流英学生的模式, 部分庚子赔款的退还和留学生数量的激增, 为民国时期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教学体系设置。
民国教育部在英语教学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大纲, 而由各校自行安排, 但是各院校对于英语教学要求的严格却高度统一, 远远超过当今的英语教学要求, 其中以北京大学最为严格。在教学体系划分方面,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英语教学分为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两个方面;教材方面, 则全部使用全英文原版教材, 教师以英语授课和讲解, 而学生的写作训练强度通常较高, 基本每周进行一到两篇, 超过半数以上的英文经典课文需全文背诵。
在极其严格的教学要求之下, 民国时期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也十分丰富, 课程划分比较详尽, 教学目标的设置同样十分苛刻。在民国时期北京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比较系统和详细, 难度较大, 而师资力量也十分强大, 在民国中后期, 政府教育部还不断整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 北京大学据此不断提高对教学和学生的要求, 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毕业和继续深造。
3. 教学模式。
实事求是和学以致用是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基本的教学理念, 英语教育尤其强调实践性, 在教学实践中广泛采用了学分模式, 学生相应的课程通过之后, 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而当每个年级的学生达到规定的学分总数之后, 还要进行一次英语概括考试, 及格方可进入下一学习阶段, 若不能通过, 则之前的学分无效, 需重新进行。
在大学教育中, 英语的教学模式则更加严格, 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都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和主要刊物上使用英语, 学校和各个社团定期进行英语座谈会、交流会和辩论会等。而在英语的检测方面, 北京大学在整个民国时期都推行“通过方可进入下一年级”的模式, 考核十分严格, 若多次不通过, 就须自动退学。
二、民国时期北京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发展
1. 办学思想的创新发展。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英语教学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成为全国英语教育的中心, 和其开放包容的办学思想密不可分,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英语教学, 形式多样, 自主性和选择性很强, 从教师选择, 课程设置再到教材选用等都具有很高的灵活性。1912年, 民国教育部颁发了《大学令》,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英语教学体系由此基本成型。《大学令》规定了“民主管理, 教授治校”这一方针, 而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将这一方针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开放包容的办学思想使得北京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十分自由, 可以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大量的方式方法被运用到英语教学和检测中来, 大大推进了英语教学体系的发展。
2. 英语教育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整合。
北京大学一方面拥有十分强大的师资力量, 但同时其对英语教学人员的要求和管理也十分严格, 在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期间, 对于教学模式单一, 累年重复无新意, 且以旧讲义敷衍教学的人, 不论中外, 一律辞退。另一方面, 利用庚子赔款的部分退款金额作为启动资金, 民国政府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专门针对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培养与深造的基金, 大量的高素养学生被派遣出国公修, 而这些学生学成归来后超过80%都选择了继续从教, 这极大地扩充了民国时期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与此同时, 利用基金, 北京大学面向全世界广招贤才, 只要有真才实学且热心肯干的教学人才, 一律破格录用, 而胡适、林语堂、郁达夫、陈源、钱钟书、徐志摩、梁秋实等一大批英美名校留学生亦极大扩充了民国时期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3. 文理兼修办学理念的形成。
废科设系是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育的重要创举, 对英语教学亦影响巨大, 根据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主张, 认为传统文理分科的模式无法适应近代社会学科渗透、文理兼通的要求, 北京大学在1919年率先废除科, 设立了14个系, 但不同的系所之间并不隔绝, 所学内容相通相辅, 只是侧重点有所差异。在英语教学方面, 民国时期提出“选修加必修”这一开创性的模式, 即不论哪一科系, 除自身领域必修课程之外, 必须对一定的基本课程进行选修, 而英语、国文等都是最为重要的基本课程。也就是说, 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之外, 其他所有系所的学生必须也进行基本英语知识的学习, 而对其往往还有学分限制, 如未达规定学分, 则不能按期毕业。北京大学的这一创举极大地推动了英语教学的普及, 打破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束缚, 对于我国近代英语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 通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在民国教育部1928年颁布的《课程整理原则和要项》中明确提出“规定统一标准, 注重基本训练, 注重精要科目”, 北京大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提出了“通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即在第一学年注重基本科目, 不分科系, 而第一学年的基本科目检测及格之后方可进入第二学年的科系专业教学。
1932年, 北京大学正式公布《国立北京大学学则》, 明确规定所有学生, 不分专业, 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尤其是国文系和外语系, 欲进国文系, 外语水平必须较高;欲进外语系, 则国文基本素养需十分扎实。除此之外, 在各个专业的课程中, 多用英文原版教材, 如法学院的《外国法制史》, 文学院的《外国文学史》, 土木系的《力学基础》等, 这一模式极大地促进了通才教育模式的发展。
三、对当下英语教学的启示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明晰, 教学严格, 学生不积极学习便会面临留学甚至退学, 严格的处罚措施和高规格的教学要求给予了学生来自内外的学习动力。同时, 文理兼修和通才教育的模式使得学校可以处在比较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之中,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基本要求方面都是一样的。另一方面, 北京大学对写作和英美经典著作阅读的重视也十分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反复进行写作训练以及阅读大量的英美文学著作, 可以从本质上加深对英语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这也是目前我们英语教育所缺乏的。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十分强调听说能力, 各种英语沙龙、英语社团层出不穷, 但是本质上难以营造出英语交流的环境, 而民国时期的英语教学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在学校的演讲、刊物出版、讲座、文艺演出等方面直接使用英语, 更能塑造英语交流的氛围, 这一方面远远胜于目前的英语教学, 也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民国作为我国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个百家争鸣时代, 其在思想和教育等领域的成就虽过去百年仍大放光辉, 北京大学作为民国外语教育的典范和中心, 其严格的治学理念和通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至今仍可以给当今的教学诸多启示, 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M].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8.
[2]李良佑.外语教育往事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3]李良佑.中国英语教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跟“吃货”游北京学英语 第4篇
北京最负盛名的烤鸭店莫过于“全聚德”。140多年前,饭店创始人杨全仁由河北逃荒到北京,在前门肉市卖生鸡生鸭,后来开了个烤炉铺,取名为“全聚德”。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他的后代继承了他的事业,将全聚德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全聚德这样一个老字号却也不乏异国特色,他们会收取客人消费金额的10%作为小费。小费这一西方文化源自18世纪的英国伦敦,当时的酒店饭桌中间都摆有写着To Insure Prompt Service (为了保证服务迅速)的碗,如果顾客将零钱放入其中,将会得到迅速而周到的服务。后来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TIPS)就演变成了“小费(tips)”一词。
吃货必备
译名: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Peking Roast Duck)
北京烤鸭一般译为Beijing Roast Duck,但也有Peking Roast Duck的说法,这是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造成的。威妥玛式拼音法是中国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由于现代汉语拼音的推广和普及,国外开始用Beijing来指称北京,但威妥玛氏拼音法的影响仍然存在。Beijing在德语中依旧是Peking。从国外发到北京国际机场的成千上万个行李箱上贴着的依然是PEK三个字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样百年老校的英文名有时仍然会用Peking University和Tsinghua University。还有西藏(Tibet)、拉萨(Lhasa)、喜马拉雅(Himalaya)、珠穆朗玛(Qomolangma)等也是根据威妥玛式拼音法书写的。
辅料:荷叶饼(lotus-leaf-shaped pancake)、葱(scallion)、蒜泥(mashed garlic)、黄瓜条(cucumber strip)、甜面酱(sweet flour paste)
烤鸭的吃法有点讲究,一般是将烤得形成一层脆皮的(crispy)烤鸭切成薄片(slice),然后置于荷叶饼(lotus-leaf-shaped pancake)上,并在里面加上一些葱(scallion)、蒜泥(mashed garlic)和黄瓜条(cucumber strip),最后放点儿甜面酱(sweet flour paste),再将荷叶饼卷(roll)起来,方可入口。
吃“西门烤翅”,解美食烤制
说到北京的烤翅,“西门烤翅”堪称一绝。“西门烤翅”因店铺位于北京大学西门而得名,现如今叫“西门烤翅”的店铺有很多家,不过个人认为位于北京大学西门附近的那家“西门烤翅”最正宗。传说这家“西门烤翅”先是用十几味天然香料腌制鸡翅,然后边刷秘制酱汁边进行烤制,再通过严格控制火候,最后出炉的烤翅颜色金黄,相当诱人。
吃货必备
词汇:烤(roast/grill/bake/broil/toast)
说到“烤”,不知大家分得清roast、grill、bake、broil和toast吗?这些单词的含义有相同的部分,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根据烤制器具来区分,grill是用铁架烤;roast一般是将食物串起来,在烤炉中边转边烤,以保证食物均匀受热。根据烤的时间来区分,roast是长时间的烤,而broil则是短时间的烤。根据烤的强度来区分,broil是“炙烤”,强度最大;roast其次;toast和bake则一般指在烤箱中以稳定的中低温长时间烘焙,强度最弱。根据烤的效果来区分,bake指烤熟了,而toast则以烤出金黄色为目标。根据烤的对象来区分,roast和broil主要烤的是肉类,bake和toast一般烤的是面包等面点。了解了这么多“烤”的说法,那“西门烤翅”的烘烤应该用哪个动词描述呢?想必大家不难发现grill最为恰当。
食材:翅尖(wing tip)、翅中(mid-joint-wing/wingette)、翅根(wing root/drumette)、肉串(kebab/kabob)、蔬菜(vegetable)、水果(fruit)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烧烤都是当下流行的多人聚会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烧烤的全称为barbecue,俗称BBQ。虽然主要的烘烤食材还是肉类,但现如今像蔬菜、水果都可以烘烤,比如豆腐(bean curd/tofu)、蘑菇(mushroom)和青椒(green pepper)等,种类可谓相当丰富。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烤肉串对应的英文是kebab (也可写作kabob),这个词来自阿拉伯语,指的是穆斯林最爱吃的肉串。除了肉串,我们常吃的就是烤鸡翅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人喜欢吃翅尖,有些人独爱翅根,还有人偏好翅中。这些美食用英语怎么说呢?翅尖的英文是wing tip,那翅根难道是wing root?没错。依此类推,翅中就是mid-joint-wing。不过,翅根和翅中也可以各用一个英文单词来表达,分别为drumette和wingette。翅中是鸡翅膀的核心部分,所以有“小(-ette)翅膀(wing)”的称号,而翅根形似小(-ette)鼓(drum)槌,于是便有了wingette和drumette这两个词。
酱料:蚝油(oyster sauce)、孜然(cumin)
“西门烤翅”烤出来的烤串之所以如此美味,秘制酱汁是关键。烧烤酱汁的深褐色主要是酱油的功劳,酱油的英文是soy sauce (即指用大豆熬制出的酱汁)。除此之外,酱汁中还有另一种大名鼎鼎的佐料——蚝油(oyster sauce)。蚝油是用蚝(oyster)熬制而成的调味料,可以帮助提鲜、增香。
吃过烤串的人都知道,烤串出炉后还会撒上一层孜然。孜然(cumin)几乎是肉串必加的香料,其主要作用之一是去腥(deodorization)。我们来看一下deodorization这个词,odor指“气味”,“-ize”是动词后缀,可以把形容词变为动词,译作“使……成为”(如realize、minimize),所以odorize就是“使……有气味”的意思。“de-”是个前缀,表示否定,所以deodorize就表示“使……没有气味”。“-tion”是名词后缀,可以把动词变成名词(如formation、donation),因此deodorization就是“去除气味”的意思,即“去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前缀(如de-)往往决定一个词的词义,而后缀(如-ize、-tion)通常决定这个词的词性。
尝北京小吃,学菜名翻译
清代词人杨米人在其《都门竹枝词》中写道:“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词中描述的“甜花”“切糕”“甜浆粥”等等都是北京有名的小吃,酸的、咸的、甜的都有。Foodie老师喜欢吃甜食,可喜欢吃甜的怎么说呢?在这里Foodie老师教大家一个词组:have a sweet tooth (喜欢吃甜的)。
吃货必备
小吃:豆汁儿(Douzhir)、豆腐脑儿(Tofu Pudding)、圆子(Glutinous Rice Ball)、龟苓膏(Guiling Jelly)、元宵(Yuanxiao)、火烧(Baked Wheat Cake)、冰糖葫芦(Bingtanghulu/Crispy Sugar-Coated Fruit on a Stick)
看了上面列举的这些小吃,你是不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呢?其实,好多北京小吃在其他省市也可以吃到,不过叫法各有不同。比如有些地方的人管豆腐脑儿叫豆腐花。还有就是元宵,大家在各地超市都可以买到,不过有的人管元宵叫汤圆。其实元宵和汤圆虽然食材接近,但做法不同:元宵是先有了馅,再撒上江米粉;而汤圆是先和好了面,再添加馅。因此,要想吃到最正宗的北京小吃,首选之地当然还是北京啦。
译法:直译/意译
除了上面的这些小吃外,北京的小吃还有驴打滚儿、艾窝窝、豌豆黄等,同学们可曾想过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用英文怎么说吗?大家可千万别把驴打滚儿直译成a rolling donkey之类的,否则听者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不是驴打滚儿这种食物了,而是一只驴打滚的画面了,这样谁还敢吃呢?参照北京市外办和市民讲外语办公室联合出版的《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驴打滚儿译为Ldagunr (Glutinous Rice Rolls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艾窝窝直接用拼音指代,译为Aiwowo (Steamed Rice Cakes with Sweet Stuffing);豌豆黄稍微具体一些,译作Pea Cake。不过,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很多汉语词汇(如“加油”“点心”等)已经渐渐为外国人所熟知,无需再繁复地翻译。
在《美食译苑》出版之前,中餐菜名的翻译经常闹出笑话。比如有的人把“麻婆豆腐”译为Bean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 (一个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还有人将“口水鸡”译为Slobbering Chicken (流口水的鸡)。不过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要数“夫妻肺片”的译法,有人竟将其译为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 (夫妻的肺的切片),这让Foodie老师忍不住要高呼“Oh my god”了。实际上像这类中国传统菜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应用汉语拼音或采用音译的方式来处理,以保持其文化性。因此麻婆豆腐直接译成Mapo Tofu就可以。而口水鸡考虑到食用时要用辣椒酱,因此根据标准译法应译为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夫妻肺片实际上是牛舌等的切片,因此可以译作Sliced Beef and Ox Tongue in Chili Sauce。
享北京火锅,体冬日温情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美食外,到了北京还一定要吃北京的火锅。Foodie老师在吃遍多家火锅店后,发现“东来顺饭庄”的火锅比较正宗。有些火锅店用电磁炉加热火锅,而其用的锅也只是普通的不锈钢锅,这样做出来的火锅就失去了传统的味道。而东来顺用的锅是用烧炭的黄铜火锅,在这冬日季节,人坐在火锅旁,除了可以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美味,还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暖意,甚是惬意。
吃货必备
译名:火锅(hot pot/chafing dish)
火锅这么美味,大家知道用英文应该怎么说吗?火锅可直译为hot pot。其中pot除了表示锅之外,还可以表示炉子,比如美国常常被比喻为一个大熔炉,就可以译为a melting pot。除此之外,火锅还有另外一种译法——chafing dish。其中chafe是“擦伤,擦破”的意思,这个词源自古法语,本意为to make warm。
涮料
火锅里一般都放些什么呢?概括来说,火锅里放的涮料基本上包括肉、菜、面三类。肉类一般包括牛肉(beef)、羊肉(mutton)、猪肉(pork)、鸡肉(chicken),此外还有腊肉(bacon)、蹄筋(tendon)、贡丸(meatball)以及鱿鱼(squid)、虾仁(shrimp meat)等海鲜。比起肉类,菜类就更加丰富了,一般的菜都可以涮着吃,常见的有油菜(rape)、菠菜(spinach)、白菜(Chinese cabbage)、茼蒿(crown daisy)、豆芽(bean sprout)、笋干(dried bamboo shoot)等。面类相对来说种类比较少,一般有粉丝(vermicelli)、面筋(wheat gluten)、面条(noodle)等。
酱料
吃火锅常用的酱料是麻酱,此外还有沙茶酱、怪味酱等。麻酱(sesame paste)是芝麻酱的简称。北京人特别喜爱麻酱,一是因其口味醇香,二是因其营养丰富。沙茶酱(satay sauce)在福建和广东特别流行,它既有大蒜、洋葱、花生等的复合香味,也有虾米和生抽的混合咸味,同时还带有少许甜味和辣味。怪味酱(special flavored sauce)的“怪味”来自花生酱,是红油、陈醋、生抽、花椒粉等配料混合后的杰作,吃起来咸、甜、辣、麻、酸、香、鲜互不压味,七味俱全。
历史变迁
世界在变迁,人类的食物也在不断经历着革新。哈根达斯推出的“冰火两重天”火锅完全颠覆了火锅的传统概念——原来冰激凌(ice-cream)也可以做火锅!不过,与我们传统火锅不同的是,冰激凌火锅的“火”主要是用来加热和融化巧克力(chocolate)的,所以需要的是“文火”,优雅的酒精灯(alcohol lamp)就足以完成这一使命。火锅最早的燃料是柴火(firewood)和木炭(charcoal),后来有了电炉(electric stove)和酒精(alcohol),到现在,用电磁炉(induction cooker)就能吃火锅了。
Foodie老师介绍了这么多北京美味,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下次和你的小伙伴们游北京、尝美味时,一定要记得给他们讲讲这些美食的来历,同时不要忘了“秀”上几句英文,想必你的小伙伴们会惊呆的。
作者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英语 第5篇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本科就读于山东一所师范类学校,非211、985,以总分387,专业排名第三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当时决定考研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对英美文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想继续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其二是对研究生生活非常向往,总感觉就此完成学业心有不甘,因此从大三就下定决心要考研。考研前期所作的工作无非是要考虑专业和学校,因为对专业没有疑问,所以最初把所有的精力用在择校上,当初直接把学校锁定在985高校,又考虑到大城市各类资源比较丰富,综合新祥旭辅导老师的意见、之前学姐学长的考研情况以及自身优势和真题情况之后,9月份就把考研学校锁定在北京理工大学。择校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题型要适合自己,英语学硕的考试是各大学校自主命题,因此要在锁定几所学校的基础上结合题型和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其中要牢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确定好学校之后就是尽自己所能搜集目标学校的真题,其实在择校之前就要对目标学校的真题有大致了解,真题是考研复习的风向标,之后所有的复习思路都要围绕真题展开。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不公布真题,很多人会避开不公布真题的学校,其实不公布真题有利有弊,利在于不公布真题的学校一般每年题型都类似,有些年份的真题还会有重叠,所以不公布真题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这种情况下,真题的回忆版就至关重要,是救命稻草。参考各大考研论坛、微信公众号(北理考研联盟)上面的信息以及新祥旭辅导老师整理的的真题回忆版之后,就对近三年的真题进行剖析,掌握命题规律。另外,在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网站上搜索英语专业授课教师,就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有了大致了解,这样可以在之后的复习中有侧重点,这一复习方向证明是正确的,从近几年的真题来看,总会有几个大题与所属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有关系。
接下来就是集中精力复习。我从七月份开始复习政治,政治复习主要是在网上下载视频,跟着视频复习政治的期间也会夹杂着专业课的复习,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梳理专业书上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我的扣扣是二三二零三令二零六三。从十月份开始进入冲刺复习,在对知识点有了整体上的掌握后,就根据真题有针对性地总结复习。这期间日语(二外)的复习要看官网公布的参考书,日语参考书有时候因年份不同而有差异。
3月份中旬开始准备复试,当时进入复试的有11人,最终录取7人。复试前期要密切关注官网信息,会公布复试内容及考核方式。复试包括专业笔试和面试以及第二外语口语测试,分两天进行。专业笔试包括翻译、写作等,专业面试一般与语言学相关(各个专业的笔试面试
新祥旭www.xxxedu.net
同时进行),第二外语只有口试没有笔试,口试一般与生活相关,比如最喜欢的季节、最喜欢日本什么东西等。复试完之后一个星期之内给录取通知。
考研告诉我,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回望考研时光:累并充实着!最后希望所有考研学子都能在考研旅程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北京小学几年级开始学英语 第6篇
北京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英语。通常情况下,北京小学生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由于各地教学要求的差异,可能会有所出入,请以实际教学为准。
北京小学英语用什么版本教材?
北京小学英语教材版本:北京版英语教材。课本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实际教学中,英语老师也会把其他版本的英语教材作为辅助。大家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请以实际教学为准。
小学生学好英语的诀窍有哪些?
1.模仿录音,检测对比
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的优势,让他们聆听模仿录音,并通过老师指导与同伴纠音,特别是网络教学语音识别系统检测,提高语音水平。
2.敢于交流,辨别口音
敢于与操英语的本族人士交流,并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源识别英式、美式英语,以及澳洲、加拿大、新西兰等不同的英语。
3.表演戏剧,独白对话
青少年喜欢表演,从课本剧到经典剧,学生首先要理解和背熟台词,语音语调要求纯熟,语言表达充满感情,加上表情与动作,不仅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英语的成就感和乐趣,而且会大大促进其语音水平的提升。
4.知识技能,融合学习
结合听、说、读等训练语音、语调,并结合词汇学习,掌握拼读规则,培养“见其形知其音,听其音知其形”的能力。
5.学习规则,提升音质
学习音标和拼读规则,迅速提高独立学习英语词汇能力;学习和掌握朗读技巧提高听音、辨音与切分声音,解决歧义的问题。另外利用语音口形图针对不同地区学生发音的困难与问题,提出纠音的方法。
6.背诵诗歌,吟颂歌唱
教材特别是网络资源中大量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语音信息,如连读、同化、不完全爆破、节奏的抑扬顿挫等,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诗与歌曲吟唱,这对提高语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学好小学英语?
步骤1:读懂单词
课文中的单词,都会在课文前面单独出现。在学习课文前,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单词进行理解记忆,做到“会读”、“明白含义”。
步骤2:理解句意
小学英语课本中,一般都会有与课文配套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以,在读课文时,一定要与配套的图片结合,加深理解。
步骤3:跟读熟读听读课文
小学英语的学习,正确发音是一个重点。凡事容易“先入为主”,所以一开始学习,就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否则到后面想改就很难了。
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跟着音频读课文。意在纠正发音,力求原汁原味。
熟读课文:反复大声朗读课文。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机械记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良好的语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就是源自大量的朗读训练。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2个问题,需要注意:
问题1:为了“背诵”而背诵,是十分不可取的。一定要做到“熟读成诵”。
问题2:先“重点突破”,再“全面拿下”。对课文中,某一句读不通顺的话,一定要反复读,直到流利为止。这样一来,流利阅读全文,就很容易了。
听读课文: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合上课本,跟着录音,听读课文。一边听读,一边回想课文中句子和图片。
步骤4:背诵课文
背诵课文,是高效学习英语的方法之一,小学英语尤其如此。背诵课文的好处主要有:1、可以增强语感;2、可以积累素材。
很多英语成绩优秀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在大量背诵英语文章后,英语成绩一定突飞猛进。
所以,“背诵课文”看似是一个很笨的方法,实则是最最有效的方法。
步骤5:举一反三(很重要)
想要学好小学英语,就一定要做好“举一反三”的练习。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有一个现象:对课文原内容进行填空,题目都会做;一旦换个单词,就不会做了。比如:
课文:I can see the sun in the sky.
题目:I can see (__)moon in the sky.
很多学生就会填成(a)。
所以,对课文中的句子,尝试替换单词,自己造句,举一反三,才能真正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步骤6:归纳总结(很重要)
小学英语内容较为简单,其归纳总结,一般分为“总结单词”和“总结句型”:
1、总结单词:对单词的词性、复数形式、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过去式等进行归纳。比如:特殊的复数形式:去f+ves(wolfwolves);单复数同形单词(fishfish、sheepsheep)、特殊的现在分词(runrunning、swimswimming)等。
2、总结句型:对固定句型的结构、搭配等进行归纳总结。比如:
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 a .
高考英语作文北京 第7篇
It‘s three months since I heard from you last time . Now I want to tell you an impressive story happening on my first lesson .
On hearing the bell students ran into the classroom as quickly as they could. But a boy ,LIMing , whose father died a month ago , was late for the class. He stood outside the classroom silently . I smiled to him and let him
北京理工大学英语 第8篇
1、相关背景介绍:
提到衔接理论, 必须谈到的是在Halliday与Hasan, 因为其理论是两人在1976年在其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 (Cohesion in English) 中正式提出的, 此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诞生。此理论的渊源已久, 如最早的可追溯到1951, 当时的J.R.Firth在其著作Modes of Meaning中提到了搭配 (collocation) 与可搭配性 (collocability) ;而在其后Sausssure在1959年也指出一个单词总是可以以一种或某种方式激发起可能和它有联系的一切事情, 他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连结关系 (associative relations) .
在Halliday与Hasan提出衔接理论之后, 有许多的语言学家也加入了这场讨论。首先大家对何为话语 (discourse) 和语篇 (text) 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这里面著名的有Brown;Yule;Van Djik;G.Cook等人。而Halliday与Hasan则认为:“语篇 (text) 一词在语言学里应该指的是任何可以组成整体的片段, 而不论其属于书面语还是口头语”, 除此之外, 两人还认为“语篇最好被视为一个语义集合, 语篇指的是意义而非形式”
而无论话语和语篇为何物, 都离不开它们是一个通过某种手段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也就是衔接与连贯的出处了。但是不同的语言学家衔接, 连贯及其二者和语篇的关系都有不同的见解。例如Halliday与Hasan认为“衔接不是一个结构, 而是一个语义概念。是运用照应, 省略, 替代, 连接和词汇手段等手段将结构不关联, 但是语义上互相依赖的各个成分联成一体”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 一直到了1985年, Hasan才在其著作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中把衔接手段的概念由非结构衔接扩大到结构衔接。那衔接可以被认为是语篇中的显性连接手段, 那何为连贯呢?Beaugrande与Dressler认为连贯是通过语义作用于语篇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心理操作过程的一种结果。描写事情或情境的线性排列会使语篇的接受者产生一种心理的操作机制, 使语篇中的连贯还原或者创造一种对自己而言是连贯的语篇。所以现在大家多认为衔接是浅层的, 具有具体形态的语篇的连接手段, 是显性的;而连贯是语篇的深层的聚合关系, 是隐形的。
而国内的胡壮麟, 黄国文, 朱永生, 秦明利, 史兴松等人结合自己多人的经验和研究结果对衔接理论和连贯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其中有最多独到见解的当属胡壮麟先生, 先生曾经在其著作《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提到了五种不同的衔接层模式:最上面的一层为包括语境及语用学的社会符号层;以下依次为:包括及物性, 语篇结构和逻辑连接的语义层;包括结构衔接和主位结构的结构层;包括词汇照应, 搭配和指称的词汇层以及包括语调, 新旧信息和语音形式的音系层。先生的见解颇为独到, 但限于篇幅不能详述。
2、衔接手段的具体体现:
尽管大家的见解百花齐放, 但是现在大家比较公认的衔接一般如下:
衔接 (cohesion) 分为结构衔接 (structural cohesion) 与非结构衔接 (non-structural cohesion) 。结构衔接 (structural cohesion) 又分为及物语气 (transitivity mood) , 主述位结构 (theme-rheme structure) 及信息结构 (information structure) ;非结构衔接 (non-structural cohesion) 又分为语法衔接 (grammatical cohesion) 与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语法衔接 (grammatical cohesion) 又分为照应 (reference) , 替代 (substitution) , 省略 (ellipsis) 及连接 (conjunction) ;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则分为复现关系 (reiteration) 与同现关系 (collocation) 。
详解如下 (因篇幅有限, 故本篇只以非结构衔接为重点) :
(1) 语法衔接:
照应照应根据所指对象是否存在于语篇中分为内照应与外照应, 顾名思义, 内照应 (endophora) 指的是可以在语篇中找到所指对象;而外照应外照应 (exphora) 指的是在语篇中找不到所指对象。而内照应又根据所指对象在语篇中的相应位置分为前照应 (anaphora) 和后照应 (cataphora) , 前照应指的是所指对象位于上文;而后照应指的是所指对象位于下文。
而照应 (reference) 根据所指的对象的不同又分为:人称照应 (personal reference) , 指示照应 (demonstrative reference) 及比较照应 (comparative reference) 。而人称照应又分为人称代词 (pronoun) , 所属限定词 (possessive determiner) 及所属代词 (possessive pronoun) 。指示照应又分为选择性名词性指示词 (selective nominal demomstratives) , 定冠词及指示性副词 (demonstrative adverbs) ;比较照应则指的是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及其它有比较意义的词。
替代 (substitution) 分为名词性替代 (nominal substitution) , 动词性替代 (verbal substitution) 及分句性替代 (clausal substitution) 。
省略 (ellipsis) 则分为名词性省略 (nominal ellipsis) , 动词性省略 (verbal ellipsis) 及分句性省略 (clausal ellipsis) 。
(2)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则分为复现关系 (reiteration) 与同现关系 (collocation) 。而复现关系又分为原词 (the same word) , 同义词 (synonym) , 上义词 (superordinate) , 下义词 (hypernym) , 近义词 (nearsynonym) , 概括词 (general word) 及其它 (others) ;而同现关系则分为反义词 (antonym) 与互补关系 (complementary relation) 。
二、典型案例 (此题为2010年北京海淀区二模英语试题)
Over the last 25 years, British society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or at least many parts of it have.71 Ideas about social classwhether a person is“working-class”or“middle-class”are one area in which changes have been extremely slow.
The old style of what a middle-class man did with his money was perhaps nearer the truth.He was likely to take a longer-term view.Not only did he regard buying a house as a most important thing, but he also considered the education of his children as extremely important.72.Only in very few cases did worker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such long-term plans.
73.In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factory workers earn as much as their middle-class supervisors (管理者) .Social security and laws to improve jobsecurity have made it less necessary than before to worry about“tomorrow”.Working-class people seem slowly to be losing the feeling of inferiority (自卑感) .In fact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tendency in the past few years for the middle-classes to feel slightly ashamed of their position.
74.They generally tend to share very similar tastes in music and clothes, they spend their money in having a good time, and save for holidays or longer-term plans when necessary.There seems to be much less difference than in previous generations.75.As long as this gap exists, there will alwaysbe a possibility that new conflicts will appear, or rather that the old conflicts will reappear, but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A.Nowadays, a great deal has changed B.Both of these provided him and his family with security C.As a result, differences in life-styles and attitudes came into existence
D.However, we still have a wide gap between the well-paid and the low-paid
E.In recent years, the working-class people have begun to design long-term plans
F.In some ways, however, very little has changed, particularly where attitudes are concerned
G.The changes in both life-styles and attitudes are probably most easily seen among the younger people答案:71.F 72.B 73.A 74.G 75.D
案例分析:
我们首先需要弄懂的是文章的主旨大意 (general idea) , 即连贯, 这是决定一篇文章是否可以成为语篇的先决条件, 不连贯的东西是不能成为语篇的;其后我们需要弄清在每一段中的话题 (topic) , 也就是说弄清文章中的非结构衔接。
分析如下:首先71位于两句话的中间, 其作用为承上启下, 且两句之间为转折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讲答案锁定在D与F之间。解读D与F可知F应该是合理的选项。因为第一:however, 这个表示转折的逻辑联系词满足了前后两句的逻辑关系:第二:attitude与ideas在本篇中为近义词, 故答案为F。
72之前讲的是以往两种阶级的不同生活方式, 72之后却而讲述了两种阶级的相似点, 不同点和相似点放在了同一段里面, 即非结构衔接中的比较照应。那承上启下的72该如何选择呢?我们通过信息结构可以知道, 承上启下的段子还是以启下为重, 因为新信息是作者表达的主旨说在, 所以不同与相似之间, 72的答案只能是B。
解读73可知文章进行了古今对比, 且第四段的话题讲述了当今两种阶级因为薪酬的问题导致的观念变化, 所以73的答案非A莫属。因为其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就是时间状语nowadays满足第四段和第二, 三的古今对比;其次是本段的话题与变化有关。
74, 75的答案很容易圈定, 因为两者都使用了衔接手段里的照应。首先74选项之后出现了人称代词"they", 所以可以引入新事物的74, 答案只能是G了, 因为74不仅引入了新人物“young people”而且谈到了变化。而75因为出现了“this gap”一词, 所以答案很容易圈定即D因为"this gap"属于非结构衔接--照应里面的指示照应, 75必定会出现“gap”一词。
三、此研究对二语教学中的作用与不足
1、对二语教学的作用:
衔接与连贯是文章之所以为文章的先决条件。如果知道了英语中这些衔接与连贯, 就会让同学们注意到这些词的存在, 根据注意假设, 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 也就不会习得这些知识的。且只有知道了这些, 我们才会知道这篇文章是如何布置的, 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段使得本来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段整合成一篇连贯的语篇的;作者又是如何在行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的;又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段将各个证据整合到一起来说服我们这些读者的;除此之外就是, 这些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起承转合最终使文章浑然一体的。
2、不足
首先, 因为本人的才疏学浅, 纰漏肯定在所难免, 所以如有错误, 请各位慧眼之人指点一二;其次, 这篇文章时间与篇幅都有限, 并没有将所有的知识条分缕析的分析清楚, 而且例子太少, 没有很生动的展开;再次, 因本人在英语的学习中浸淫时间之日尚短, 对语言的理解尚不能达成大道, 故所说之言常常词不达意, 故给各位造成的理解不便, 万望谅解, 本人感激不尽。
摘要:北京2010年英语高考出现新题型, 即七选五。大部分考生对此题型一筹莫展, 除词汇有限以外, 其基本问题在于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存在莫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因欠缺英语衔接与连贯的基本知识, 把本来连贯的文章断章取义, 或者根本没有注意其语言现象, 使得阅读变成了腻造和猜想。故本篇专门探讨衔接与连贯在此题型中的应用。
关键词:衔接,连贯,七选五
参考文献
[1]卢懿:A Study of Cohesion in Chinese EFL Learners'Writing, 兰州大学, 2008年9月。
[2]赵桂鹤:Analysis of Cohesive Ti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Compositions, 首都师范大学, 2009年5月。
[3]马素君:《语篇衔接连贯理论在高三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华中师范大学, 2008年4月。
[4]钱庆君:《衔接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 2009年10月。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
[6]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北京理工大学英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