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精选10篇)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3例, 均为新鲜骨折脱位, 受伤时间1~72h, 平均7h, 年龄5~14岁10例, 14~28岁25例, 28~40岁50例, 40~60岁48例, 60岁以上20例, 旋后-外旋型75例, 旋后-内收型27例, 旋前-外展型15例, 旋前-外旋型10例, 垂直压缩型26例。
1.2 治疗方法
遵循逆受伤机制复位和固定原则, 采用手法复位u形石膏外固定, 根据骨折脱位类型采用相应的中医正骨手法复位, 用u型石膏外固定将患肢固定在相应体位.具体操作如下:采用腰麻或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平卧, 一助手站于患肢近端, 一手肘部套住患肢月国窝, 另一手握住患肢膝部前下方向上方牵引, 另一助手双手握住患肢足部和跟部行肢体纵向牵引, 并使足略跖曲, 牵引用力应适度, 不可使暴力, 防止加重损伤, 以及过牵使软组织嵌入断端致复位困难, 骨折不愈合.根据骨折脱位类型, 逆受伤机制, 术者用手推挤内外踝使之复位, 同时助手将患肢足部跟部作相应的旋前/旋后, 内收/外展, 跖曲/背曲动作以帮助骨折脱位的复位, 下胫腓联合分离者术者用双手掌在内外踝部施以向内合力推挤, 此力应较大方可使之复位.复位后术者把持住踝关节, 助手将患足维持在逆受伤机制体位, 此体位即为u型石膏塑形后体位.先在内外踝部各放置一空心垫, 小腿和足部覆以石膏棉衬垫, 将备好的石膏自小腿上段外侧向下至外踝足底缠绕至内踝向上至小腿上段内侧成u形石膏, 再用绷带缠绕固定, 石膏硬化后抬高患肢, 观查肢端血运, 根据肿胀程度调节松紧度.摄片了解复位情况, 复位不佳者及复位后再次移位的不稳定的骨折脱位类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u形石膏外固定4~6周后拆除.开始踝关节功能康复.
1.3 疗效标准
优:无任何症状, 活动正常.良:一般行走微有跛行, 行走快时明显, 不妨碍正常活动.差:行走不便, 跛行明显, 踝关节活动障碍20度以上者。
2 结果
本组153例, 10例失败改为手术治疗, 随访时间最长10a, 最短6月.优107例, 良33例, 差3例.平均恢复时间110d。
3 典型病例
王x, 男30岁, 跌伤右踝肿痛活动障碍1h入院, 查体:右踝肿胀明显, 踝关节畸形, 内外踝明显压痛, 踝关节屈伸障碍明显, 有弹性固定感。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足趾屈伸正常, 趾端血供好, x线:右内外后踝骨折, 距骨内移1.5cm, 内踝骨折向内上移位, 外踝骨折内移。诊断右踝关节骨折脱位, 遵循逆受伤机制复位和固定原则, 采用手法复位u形石膏外固定4周后去除外固定, 拄拐功能锻炼2月一般行走微有跛行, 3月后无任何症状, 活动正常。
4 讨论
大多数踝关节骨折脱位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的非手术疗法, 可以达到解剖复位, 功能恢复良好[1],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的重点在于纠正距骨的脱位, 其次是外踝骨折, 这对于踝关节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复位不满意的常是内踝和后踝骨折片, 常因韧带骨膜嵌入断端复位困难, 后踝骨折大于胫骨下端关节面1/4, 手法复位失败者应手术治疗垂直压缩型骨折移位严重者应首选手术治疗.u形石膏外固定的体位对于防止踝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再移位很重要, 旋后-内收型应用外翻位u形石膏固定, 旋前-外展型应内翻位固定, 旋后外旋型应将足内旋并将踝关节置于90度位固定, 旋前-外旋型应固定在足内旋内翻位, 垂直压缩型移位在1mm以内者踝关节背曲10度固定.u形石膏外固定塑形硬化后, 应密切观察肢体肿胀程度, 肢端血供情况, 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并定期复查摄片, 了解复位情况, 对于不稳定的骨折脱位, 应选择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民间疗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初探 第2篇
【关键词】 四肢骨折;民间疗法; 闭合性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103-02
民族民间医学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未得到重视,但其治疗相对简便,取材方便,近年来正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笔者主要从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方面探讨民间疗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治疗方法又是有一定区别的,笔者选择部分民族民间疗法介绍如下。
1 侗族
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在山区,中草药更加丰富,其民族医药文化比较有代表性。在治疗闭合性骨折时,侗医首先要确定是否是骨折及骨折的部位,从外观的变形疼痛等可以初步判断,也有不少患者会在拍摄X线片后找侗医治疗,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侗医对患者的确诊率和复位的准确性。医生结合按摩和推拿等手法,一次性达到完整复位,然后用夹板进行固定,根据不同的病位和病情的轻重程度选择相适应的夹板。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这在侗族医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侗医不仅强调外治,同时也重视内调,内服汤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外用敷洗之法消肿止痛、接骨续筋,在治愈骨伤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侗族常用于骨折治疗的药物[1],如泽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杉木树:多为骨折固定的材料,能够散瘀消肿,拔毒生肌,祛风止血;曼陀罗:止痛镇静,有麻醉的作用,接骨及固定时常用,但有毒性,须慎用;水蛭:扩张毛细血管,抗血凝,化瘀血;大接骨丹:行痹止痛,通筋活络。
侗族医药对于接骨的愈合情况,有一定的标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并未减轻为无效;部分症状得到了缓解,但行动艰难为有效;显效则是症状消失,且机体功能得到一定恢复,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治疗后能下地正常劳作,疼痛肿胀的症状完全消失,患处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病例举例:患者李某某,女,65岁,农村妇女,2014年8月因晾晒衣物不慎摔倒,右腿着地,无法活动,当地县中医院X线片显示为“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家人移送至当地侗医诊所治疗,经手法复位后,外敷捣烂的鲜品侗药三七、芭蕉叶、当归叶等,卧床养病,12d后经家人搀扶下地坐车回家疗养,治疗3个月后,可做日常劳动,行动无碍而痊愈。
2 怒族与傈僳族
我国怒族人口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怒江州,与傈僳等民族错杂而居。三江流域峡谷众多,地势险要,故骨伤较为常见,所以怒族在治疗骨折方面也有着较丰富的经验,其特色是固定夹板的选择与制作。合适的夹板对于骨伤的愈合有着重要的作用,怒族医生很好地利用了当地的植物资源。他们选择作为夹板的材质一般有竹子、杉木、松木和明子。明子是松木中含油脂最多的部位,极易燃,但不腐、不潮、不怕水浸,质地坚硬,有很好的支撑作用。且据医书记载,明子有燥湿止痛,拔毒生肌之效,能够缓解疼痛,防止伤口腐烂,但其材质过于坚硬,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骨伤症状。竹子、杉木、松木等,相对于明子来说有一定的韧性与扩张性,也是很好的材料。怒江州高温潮湿的环境下,骨折伤口极易溃烂,在没有明子可用之时,怒族医生会使用紫草油浸泡夹板。紫草性苦寒,能够凉血活血、解毒生肌透疹,是痈疽烫伤良药,可以活用到骨伤的治疗中。在紫草上喷洒75%的酒精,放置15min,炼制好菜籽油后把紫草浸入,泡至3d后,滤除紫草,再把竹板、杉木板、松木板等放入其中,泡15min以上拿出,擦干后即可使用。怒族因地制宜地进行医疗活动,是十分合理也极有特色的。
傈僳族居于与怒族相似的高地险岭,有着丰富的骨伤治疗经验,他们治疗骨伤也大多采用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以及药物的辅助治疗,很多时候只应用一种草药即可见效,且很多家庭里会备有泡制的药酒,以应对平时的跌打损伤。他们所用药物大多有止血的效果,并对患处有固定的作用,有时上药以后就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固定。无论是有无创口,傈僳族在治疗骨折时一般都不进行消毒,直接上药,但很少见到伤口的感染及皮肤溃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骨伤关键的一步是复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1个月左右,医生会要求其进行一定的活动,以防其他部位功能的退化以及伤处的粘连[2-3]。
病例举例:患者和某,男,46岁,怒族,2012年12月扛柴木回家时,不慎滑倒被石头磕伤腰部,当时便觉疼痛剧烈,由儿子背回家后请当地医生治疗,医生在患者腰下垫软枕,多次用新鲜植物药捣碎包敷,7d后疼痛缓解,腰部可小范围移动,连续治疗2月后又可山上做活而痊愈;患者丁某,男,30岁,傈僳族,2009年5月赶集骑马回家途中,跌落马背,致右侧肩关节脱位,擦家中的跌打药3d后疼痛不减,遂寻至当地医生家中治疗。医生在其稍活动肩关节后,采用拔伸足顶的方法予以复位,听及复位响声后,患者肩关节可轻度活动。后用鲜药绞汁包敷,并进行一定的复健活动,1个月后可正常劳作而愈。
3 水族
贵州水族最擅长于用民族药,但其药方保密性较高。最常见的便是在夹板缝隙内包药,使之与患处皮肤接触,每日用药汁淋进,及时更换新鲜药,使药物渗透到皮肤内,加快骨痂的形成。水族治疗骨折用药的特色是应用止痛膏,其对于骨折初期的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与伤口愈合作用,比起每天包扎草药要便捷许多,两者结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愈率,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4-5]。病例举例:患者赵某,女,20岁,因交通事故致小腿胫骨骨折,当地长医者对其进行手法复位固定,于夹板缝隙中填充捣碎鲜草药并用纱布包裹,每日换药,用药汁淋患部,20d后拆除夹板,可下地行走,三月后可行动自如而愈。
4 其他
对于生活在云南民族地区的人们来说,民间医生治疗骨折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一则云南民族地区,民情相似,其疗法有共通之处;二来云南草药丰富,长久以来民间医生也积累了很丰富的治病经验,在确定患者骨折情况以后,大多数医生会用冷水冷敷患处以减轻疼痛,便进行复位,有条件的医生家里还会使用冰毛巾。如果患者骨折处保护较好,没有明显移位,医生大多用药酒涂擦,或者用布包裹筷头,蘸取点燃着的白酒(白酒里常浸泡活血化瘀的药物),隔着一块毛巾在患处轻敲,患者可明显感觉到热度,疼痛即可得到缓解。随后即可用草药包裹,并告诫患者谨慎运动,以免骨折再次错位。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化除瘀血,减轻疼痛,同时也能够加速血流运行,使患处尽早愈合。患处有明显骨折移位的,就必须进行手法复位,调整好骨头位置以后,用杉树板固定,并包药。其外用药的特色便是“养”,外敷的药物通常捣成泥状,敷上后再用酒、药汁等喷洒,保持药物的湿度,以免药物干燥后对患处造成牵拉,也使得药物能够持续渗透,促使骨折的愈合。至于内服药物则多种多样,各种活血化瘀的药物配合使用,可祛瘀生新,全方位加快骨折的痊愈。
总之,笔者认为民间疗法在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中简便、廉价,具有一定疗效,且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龙开娥,萧成纹,龙驶,等.侗医骨伤骨折治疗技术研究(六)——侗医药治疗各类骨伤骨折411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5(5):22-24.
[2]俞永琼,郭世民,马克坚,等.怒族民间医治疗骨折所用夹板材质的选择及处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7(7):45-46.
[3]杨玉琪,瞿广城,贺铮铮,等.浅谈傈僳族民间骨折诊疗技术的传承与保护[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5):69-70.
[4]李国东,王钢.水族鲜草药外敷治疗骨折病人400余例总结及分析[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5]胡建山,李溥,李文忠,等.水族止痛膏治疗Colles骨折初期疼痛的疗效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2):77-78.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8例。其中, 对照组男35例, 女23例, 年龄29~73岁, 平均年龄 (50.74±9.85) 岁;治疗组男32 例, 女26 例, 年龄30~74 岁, 平均年龄 (51.54±10.45)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手术治疗。
1.2.2 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医手法复位由三人参与, 即施术者与助手A、B。患者取平卧体位, 保持90°屈膝状态, 助手A站立患者患肢外侧, 肘部固定住患者的身体, 另一只手抱住患者膝部, 向上牵引。助手B用两手分别握住患者患肢前足与足跟, 踝关节进行背伸90°中立位牵引, 牵引方向为纵向。施术者用一手掌根按压胫骨内侧的内踝骨折线, 另一手掌根按压外踝。助手B内翻患者踝部, 施术者双手对向扣挤患者踝部, 如此可修复外踝处分离移位的胫腓骨。后踝部骨折且距骨后发生脱位患者, 先进行骨位矫正, 即在助手A、B的协助下, 施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胫骨下段与前足, 分别向后、向前提拉, 背伸踝关节, 借助紧张状态的关节囊拉下后踝部, 使后踝骨复位到距骨。
复位后, 使用三七、怀牛膝、红花、桃仁、川芎、当归、苍术、厚朴、天花粉、丹参、赤芍、络石藤及生地等药材研制成粉, 按患者骨折脱位损伤程度取相应用量, 以蜂蜜调和, 外敷在骨折脱位处, 以绷带固定。再行“8”字包扎, 并使用小夹板外加长腿钢托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优:解剖复位正常, 患处无肿痛, 可正常屈伸, 不影响日常工作;良:解剖复位有较小间隙, 长时间活动可感到轻微肿痛, 关节活动能力恢复良好, 不会明显影响到工作;可:解剖间隙稍大, 踝关节有较轻的肿痛, 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差:恢复效果较差, 距骨外移明显, 关节无法正常活动, 运动时有明显的疼痛感[2]。
总有效率= (优+良+可) 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x珚±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治疗, 治疗组患者58例均痊愈, 其中优65.52% (38/58) , 良24.14% (14/58) , 可10.34% (6/58) , 总有效率为100%。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经治疗, 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恢复效果接近。见表1。
3 讨论
作为承接人体与地面之间的重要关节, 踝关节几乎负重人体的整个重量, 可以说, 踝关节在人体运动中承受了最为复杂的应力, 最大应力甚至可达人体重量的4倍[3]。然而, 踝关节本身也存在着结构不完整性, 特殊的生理特点使得在运动过程中易发生踝关节损伤。
本研究采用中医手法复位疗法治疗, 与西医手术相比较, 中医手法复位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也更具针对性。距骨与外踝的移动紧紧相随, 外踝复杂的解剖性使距骨随外踝的旋转失去踝穴内的解剖性, 故针对距骨的外移关键要进行外踝治疗, 即从生物力学角度通过中医手法复位疗法帮助踝关节恢复骨折前的稳定性[4]。中医手法复位疗法通过挤压发生移位的骨折关节, 使其出现与损伤机制完全方向对立的牵引, 可使外踝与距骨恢复到骨折前的骨位, 内翻扣挤关节可矫正胫腓骨的分离。中药外敷可消肿止痛, 加速损伤处的愈合与恢复。小夹板外固定可对向扣挤踝部, “8”字包扎加大了外固定的牢固性, 在最大限度上预防了骨折的再次移位[5]。由于未进行开放手术, 患者不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故临床应用价值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100.0%, 且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恢复效果接近。提示二联法操作难度低, 创伤小,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进行非手术治疗, 患者使用手法进行复位, 纠正其关节骨折脱位问题, 再使用小夹板进行外固定。经68周治疗后, 进行X线片扫描, 观察其恢复效果。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手术治疗。结果:经治疗, 治疗组患者58例均痊愈, 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恢复效果接近。结论:与常规西医手术比较, 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脱位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折脱位,旋后-外旋型,小夹板加长腿钢托外固定,手法复位
参考文献
[1]谢杰伟.手法复位超踝内翻夹板治疗伴距骨半脱位踝关节旋后外旋损伤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10, 23 (2) :377-378.
[2]曹延广, 吴建民, 张炳云, 等.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 2011, 46 (11) :792-794.
[3]齐越峰, 陈福林, 鲍树仁, 等.四步正踝法治疗Ⅱ度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 2012, 25 (8) :634-638.
[4]肖启树, 张生权.手法复位U形石膏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闭合性骨折脱位153例[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6) :1749-1750.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第4篇
【关键词】踝骨骨折;手术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23-02
踝关节的骨折较为常见,为关节内的骨折,在治疗时必须选择良好的方法准确复位和良好的固定,使关节软骨得到良好的恢复。踝关节为人体负重最大的一种屈式关节,主要功能为负重,因此对踝关节骨折这一疾病,复位尤其关键,若复位不良则会造成行走异常。在对患者治疗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骨折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96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96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治疗,67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范围:16-61岁,平均年龄为34.15岁。骨折原因:61例砸伤,15例扭伤,11例交通伤,9例坠落伤。根据Lauge-Hansen进行分型,48例患者为旋后外旋型,19例为旋后内收型,16例为旋前外展型,7例为旋前外旋型,6例为垂直压缩型。患者间在基本资料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对选择切开复位的内固定方法,采用腰麻挥着硬膜外的麻醉发生,要求患者以仰卧位的姿势接受收治治疗。对于外踝骨折的患者,选择腓骨外侧的纵切口,将外踝和下胫腓的前部显露出来,选择腓骨远端的解剖钢板进行固定,在操作时对小腿下1/3处腓浅神经的保护,若患者还出现下胫腓大于2mm的分离情况,要在外踝处固定好皮质骨的螺丝钉。若患者为内踝骨折,要选择前内弧形的切口,切口要以内踝尖为中心,将骨折线较好的显露出来,选择半螺纹的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若患者的后踝出现骨折的情况,要在前方置入加压螺钉,从而保证良好的固定,在固定的操作中还要针对后方骨块移位的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切口、以及骨折部位的显露,进行复位和内固定的操作,固定后医生要仔细检查,若固定效果不够牢靠,可以选择石膏固定,维持1-2周之后,可以将石膏去除,然后适当锻炼。若患者没有使用石膏,在手术第二天就可以练习足趾被动活动,在10天后可以在床上练习踝关节适当的活动,手术2周后练习独自站立,6周后选择负重练习。对于使用石膏的患者,在石膏去除后进行相应的锻炼。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标准 优:拍片检查后关节的间隙均等,而且胫腓连线恢复完整,手术1个月后有骨痂生长,愈合后患者的行走以及负重能力完全恢复。良:患者拍片检查后发现关节得到较好的愈合,行走基本正常,但在负重行走时有轻微的不适。可:拍片后患者的关节得到基本愈合,但有时在行走过程中出现疼痛等不适。差:拍片后患者的关节愈合不到位,而且行走出现异常,部分功能出现障碍。
2 结果
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 67例患者为优,19例患者为良,8例患者为可,2例患者为差,治疗的优良率为89.6%,治疗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踝关节为重要的负重关节,尤其在行走中要承担较大的负荷,若距骨出现1mm位移的情况就会减少胫距关节40%的接触面积,使承受的重力增加,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退行性以及创伤性的关节炎[1]。因此医生在对患者复位操作时,一定要保证手术的准确性。要想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可以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因为研究表明患者发生骨折后,如果在8小时以内得不到良好的处理,骨折区域的周围将会出现水疱或者水肿的情况,不利于固定的牢固性,不仅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后愈合情况较差[2]。因此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一定要尽早治疗,若患者的骨折脱位较为严重,可以先进行石膏固定,水肿消退之后在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经研究表明外踝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外踝得不到准确的复位,会改变踝穴的宽度,使距骨的稳定性失去平衡,还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的情况。在踝关节骨折时一般会出现下胫腓的分离,若分离的现象小于2mm,不需要进行固定的处理,但若分离大于2mm,需要在外踝部位进行皮质骨螺丝钉的固定。对于内固定物要进行良好的选择,可以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克氏针、螺钉以及张力带、钢板的固定,对于外踝部位使用锁定钢板以及解剖钢板都能得到牢固的固定[3]。在内踝部位选择选择空心针进行固定,能够使复位得到较好的保持,还能够减少骨折碎块出现劈裂的情况[4]。
踝关节在骨折后早期容易出现疼痛、肿胀,在后期会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因此需要在早期配合相应的功能练习。使用红外线灯的理疗,能够较好的吸收渗出液,使水肿、炎症的现象得到较好的治疗。首先选择足趾的被动活动,然后在床上练习踝关节的活动,2周后练习独自站立,6周后进行负重练习。较早进行负重练习,能够使骨生长和骨吸收得到较好的恢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有86例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在治疗时,要选择较好的治疗时机,针对患者骨折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在早期进行活动和功能锻炼,能够有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姜保国,张殿英,傅忠国,等.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及术后康复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1(10):135-136.
[2] 黄轶晖,张继华,吴秀恩.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38(14):157-158.
[3] 义泉,袁太珍,廖建中.踝关节骨折54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骨伤,2012,17(12):112-113.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我院接收救治的100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 观察组中, 男27 例, 女23 例;年龄19~57 (31.3±4.5) 岁;骨折种类:双踝骨折22 例, 外踝骨折16 例, 内踝骨折12 例;AO分型, A型19 例, B型23 例, C型8 例。 对照组中, 男26 例, 女24 例;年龄18~56 (31.2±4.6) 岁;骨折种类:双踝骨折21 例, 外踝骨折15 例, 内踝骨折14例;AO分型, A型20 例, B型22 例, C型8 例。 两组受检人员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健康指标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数据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切口部位, 后对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进行逐层分离切开, 使踝关节骨折端充分暴露, 于直视下经牵引复位, 实现解剖目的。 后选取冠状钛板对骨折适宜位置进行固定, 确定复位固定满意后, 缝合切口。 观察组接受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围绕外踝尖部中心点, 取外侧纵形切口, 使骨折位置充分暴露, 于X线牵引下对踝关节进行复位, 复位满意后, 结合患者AO分型情况, 给予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两组受检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 对其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合医院患者踝关节骨折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 就两个组别的手术情况 (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感染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等) 及临床疗效展开观察对比, 将一系列所获取的临床指标明确收入近调查表内, 结合电子计算机开展统计学处理工作。 疗效判定结合AOFAS判定标准, 将患者接受治疗手的临床效果划分成优、良以及差, 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0%[2]。
1.4 统计学分析选取SPSS 13.00 软件包开展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以±s表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计量数据对比应用t值检验, 计数数据应用χ2值检验, 由P<0.05 说明数据对比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 切口感染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显著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6.0%相较于对照组82.0%明显更佳,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现如今, 骨科临床技术、器械不断发展, 过去传统切开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手段不断被闭合内固定治疗所取代, 并收获了良好的临床效果[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切口感染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相较于对照显著更优;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相较于对照组82.0% 明显更佳,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合研究结果认为, 切开复位治疗有着一定的疗效, 但其存在一系列不足, 首先切开复位会会对患者骨折局部软组织及骨膜血运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还存在创口大, 切口感染及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缓慢等不足[4]。而闭合手法符合则收集了切开复位治疗与闭合整复治疗的优势, 不仅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量少, 切口感染发生率低, 还无需对患者骨膜进行剥离, 防止对骨折局部血液供应造成不良影响, 促进骨折快速恢复[5]。 本次研究结果与郭华[6]冯青[7]易平[8]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
总之, 相较于切开复位治疗, 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使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理想, 可有效对患者骨折部位予以固定, 出血量低,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备推广使用价值。
摘要: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救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接受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 就两个组别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展开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 (18.4±4.2) ml、切口感染0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2.0%相较于对照 (43.3±6.8) ml、10.0%及24.0%显著更优,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相较于对照组82.0%明显更佳,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相较于切开复位治疗, 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使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理想, 可有效对患者骨折部位予以固定, 出血量低,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备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高煜, 任晖, 李磊, 等.切开复位固定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5) :2255.
[2]郭华, 易林, 张平安, 等.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 (7) :877-879.
[3]尹宏兵, 张维, 崔镇海, 等.应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81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2) :281-282.
[4]崔彦江.手术与手法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5) :2764-2765.
[5]胡江华, 陈中.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 2014, 19 (05) :727-728.
[6]郭华, 易林, 张平安, 等.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 (7) :877-879.
[7]冯青, 许效坤, 曹希武, 等.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98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 (2) :168-174.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76例患者中男51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20~52)岁(2012年9月—2015年10月住院患者)。受伤机制车祸伤38例,坠落伤21例,砸伤17例,其中胫骨外侧髁骨折23例,胫骨内侧髁骨折15例,髁间伴有髁间脊骨折13例,双侧髁均骨折14例,股骨髁上、髁间骨折11例。(以上所有患者均签署科研知情同意书,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膝关节周围闭合性骨折患者在入院后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皮肤张力和患侧皮肤张力情况、患者的主观感觉和末端血液循环情况,查体见皮肤及软组织张力逐渐增加,患者主观感觉上出现不同于骨折引起疼痛症时,疼痛并呈加剧状态下皮肤较硬,皮肤水泡相继多发出现,跖、趾关节被动牵拉试验阳性,足动脉搏动减弱,上述情况发生即入手术室急诊处理。其中43例先进行患侧骨筋膜室切开减压、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区,外固定骨折,其中20例术后发现患侧皮肤张力增加,负压吸引生物膜张力增大,分别在术后8~24 h内进行二次手术行腘窝筋膜组织切开减压,对腘窝血管手术探查,术中见腘窝筋膜室张力增高,不同程度血管挫伤多见于腘动脉及胫后动脉,解除血管压破后动足背脉搏动良好,再行骨折固定。33例术中方案选择腘窝筋膜室及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探查后并行骨折内固定治疗。
1.3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转监护室行生命体征监测,根据病情抗生素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作用,但要注意避免过敏,甘露醇消除组织水肿,山莨菪碱预防血管平滑肌痉挛,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脏器的衰竭,预防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切口减压创面经生物膜覆盖后保持持续负压状态,及时观察生物覆盖下有无积液及漏气等情况发生,观察吸引流量的大小,如生物膜漏气或积液及时修补生物膜。如发现引流瓶内持续血性引流液,超过500 m L均应考虑有小血管损伤存在,予下调吸引流量,及时调控为间断吸引或者停止负压吸引,及时复查生化指标及血常规,补充血容量。生命体征平稳6~10 d术后皮肤软组织张力明显减小,创面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后直接缝合,或可考虑行皮瓣游离植皮。
2结果
33例术中方案选择腘窝筋膜室及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患者,术后第1天10例出现皮肤张力性水泡,足背动脉波动减弱5例,术后3 d见VSD装置生物膜张力明显减退,远端肢体血液循环良好,8 d后拆除VSD装置闭合切口,其中切口闭合后不愈合,切口持续分泌物,加强换药,延迟愈合5例。43例先进行患侧骨筋膜室切开减压、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区,外固定骨折,术后第1天25例出现皮肤张力性水泡,足背动脉波动减弱10例,其中20例术后发现患侧皮肤张力增加,负压吸引生物膜张力增大,分别在术后8~24 h内进行二次手术行腘窝筋膜组织切开减压,对腘窝周围血管手术探查,其中4例术中探查见腘动脉血栓,1例肢体截肢处理,5例后期小腿缺血改变,多次清理坏死软组织,创面延迟愈合,后期随访见部分肌肉缺血性挛缩,余无其他并发症。术后拆除VSD装置闭合切口,其中切口感染延迟愈合8例。患者系统随访时间1~3年。肢体活动良好,远端血运及皮肤感觉良好见表1。
3讨论
对于膝关节周围闭合性骨折伴骨筋膜综合征的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仍有争议,目前有学者认为先修复血管可以降低截肢率,主张先行骨筋膜室及腘窝筋膜室探查修复血管后再固定骨折;另有学者认为应先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后期处理骨折,因为腘窝筋膜的探查及骨折复位及固定中有再次损伤血管的可能,主张先行骨筋膜室减压,后期骨折处理[3]。由于腘动、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周围软组织缓冲力小,膝关节周围损伤很容易并发腘动、静脉在骨折块或骨折断端受压、或挫伤撕裂血管[4]。骨折块的错位及部分局部压迫腘窝中的动静脉血管,而骨筋膜室会有破裂的血管致血肿渗入、软组织细胞肿胀等原因均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可能。
该次研究中,针对33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同期行骨筋膜室及腘窝筋膜室同期切开探查,术后取得一定效果,早期判断是否存在血管损伤方面十分重要,皮下可触及局部血肿较大或感觉血肿下有波动性存在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或触感明显减弱;存在挤压伤或砸伤等暴力损伤2~3 h内远端肌肉有收缩功能,随后肌肉运动功能逐渐丧失;患肢皮肤颜色苍白,用针刺足趾远端观察针刺无出血或出血不明显;患肢皮肤温度触之和其他肢体存在明显异常[5]。43例先进行患侧骨筋膜室切开减压中,二次手术20例中在现在的临床科技设备应用,可以很大程度提高诊断率[6],最可靠的方法普遍认为多普勒超声检查、DSA血管造影有很大诊断意义[7]。所以早期查体及辅助检查明确的诊断,对患者治疗意义重大。患肢血管的损伤据统计导致肢体截肢的概率明显增加[8]。所以在手术当中处理损伤血管前应先处理血管床问题,避免修复的血管在牵拉中损伤,适合采用相对简单可靠的骨折固定方法,手术当中通常采用外固定架,在尽可能节省时间的条件下复位并固定骨折。Dar等[9]进行了一系列动物肢体缺血实验,肢体在血管损伤后缺血1~6 h内有90%样本成活,在12~18 h有50%样本成活,24 h外成活样本仅为20%。Frykberg等[10]认为伤后6~8 h已被公认为修复血管最为重要的“黄金阶段”。
该次研究与以往不同的是负压吸引装置的应用,比较以往的治疗方式和感染率明显降低,在以往的手术中骨筋膜室切开减压之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细菌感染,因为术后暴露时间平均超过1周,切口范围大,需二期闭合减压切口,较普通无菌手术感染率高[11]。在样本收集过程中VSD装置覆盖创面较其他方法处理创面有一定效果,迅速降低骨筋膜室内压力,引起筋膜室形成负压,负压吸引下生物膜覆盖可以促进软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生物膜的覆盖对外界污染切口起到了一定的屏障作用,在后期负压的持续吸引的引流液减少了细菌生长存在培养基的可能[12],一定程度上促进切口愈合。相关研究证实经VSD装置覆盖创面肿胀消退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不同程度上较少了患者的痛苦,高能量损伤中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给临床带来新的课题[13]。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8例(微创组),平均年龄(9.00±3.41)岁;其中按Sanders分型,SandersⅡ型15例,SandersⅢ型3例;受伤机制:坠落伤10例,车祸伤8例;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切开复位组),平均年龄(9.42±3.14)岁;其中按Sanders分型,SandersⅡ型7例,SandersⅢ型5例;受伤机制:坠落伤8例,车祸伤4例。统计患儿年龄、致伤原因、Sanders分型等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a)年龄不超过14周岁;b)单足跟骨骨折;c)SandersⅡ、Ⅲ型骨折。排除标准:a)开放性、病理性跟骨骨折。b)患有其他疾病而影响足部功能者。
1.3微创手术步骤
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俯卧位,患肢常规消毒铺单,用电钻垂直于跟骨结节穿入1枚直径3 mm克氏针,助手利用其轴向牵引跖屈患足,同时术者使用撬拨复位针穿入足底撬拨塌陷距下关节面,C型臂透视下见距下关节面复位良好后,向中央挤压复位跟骨外侧壁,再次C型臂透视,跟骨宽度、Blher角均恢复满意后,自跟腱止点两侧沿跟骨纵轴分别置入1枚克氏针、自跟骨体外侧向载距突方向置入1枚克氏针,C型臂下见其位置满意,分别沿所置入克氏针拧入长度合适空心钉,再次跟骨侧位轴位透视见空心钉位置长度合适,骨折复位满意。拔出所置入克氏针、跟骨结节牵引针及足底撬拨复位针(必要时于撬拨处置入1枚克氏针以支撑跟骨后关节面),消毒、缝合、包扎手术穿刺孔,石膏功能位固定患足。
1.4 观察指标
a)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b)手术前后Bhler角;c)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照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d)术后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前后Bhler角以及术后足部功能评分等定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术后创口并发症等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公式,以α=0.05为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微创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两组B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间Bhler角及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微创组病例术后均未发现创口问题,切开复位组术后并发皮缘坏死感染等创口问题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2。
图1术前患足X线片示跟骨关节内骨折
图2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
3 讨论
3.1 儿童跟骨骨折特点
儿童跟骨骨折发病率低,但其是儿童最常见的跗骨骨折[6]。因其较多的软骨和皮质骨的贫乏加剧了普通X线片对于此种损伤的诊断难度[7],易于漏诊,故此类骨折的发生率高于文献所记录,需引起足够重视。Tomas等[8]认为儿童距骨下关节面的重塑功能强大,可较好地适应受损的跟骨。
3.2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
儿童跟骨骨折传统上采用非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关节外或者关节内非移位性跟骨骨折,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然而在Brunet[9]一项研究中显示1例接受保守治疗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随访影像学上出现了距下后关节面关节炎,且伴有疼痛症状。Hobie等[10]认为尽管距骨的重塑性[8]会对跟骨关节内轻微移位骨折中的距下关节面给予一定保护作用,可是考虑到儿童需要承受未来70余年的骨折后状态,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患者身体状态甚至职业的选择。所以除非有其他禁忌证的存在,所有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性骨折均需要手术治疗,而不论患儿的年龄大小。
3.3 微创治疗的优点
Petit等[11]回顾10年来13例(14足)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均使用外侧延长切口,取得良好疗效[11],然而术后1足出现创口感染;1足出现疼痛症状,取出钢板后出现创口感染。Yu等[12]报道了8例(9足)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疗效良好,但是术后1例出现轻微的疼痛,1例出现了创口问题。虽然避免了因保守治疗导致的后足畸形等并发症,但是手术治疗是利用掀起足跟外侧皮瓣以实现跟骨和距下关节面的暴露,容易并发皮瓣坏死[13]。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恰恰能够避免以上所述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此项研究中微创组病例术后均未发现创口问题,切开复位组术后并发皮缘坏死感染等创口问题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排除此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可待搜集更多病例后行进一步研究。此外,微创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降低了手术风险;微创组术后的Bhler角(31.61±3.42)°同切开复位组术后Bhler角(32.63±3.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末次随访中,两组病例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与切开复位组同样满意的疗效。
3.4 微创治疗的手术要点
术前仔细阅片,明确骨折位置、程度及类型,以在术中实现准确充分撬拨;撬拨复位过程中,向中央挤压复位跟骨外侧壁,以恢复跟骨正常宽度;术中充分利用C型臂进行透视,避免内植物在植入过程中损伤骨骺;手术完成后需进行必要的外固定制动及适度的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创口问题发生率低等优势,且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为微创技术在治疗跟骨骨折方面的优势体现,但是当患儿步入成年甚至中老年后是否会出现功能丢失仍有待观察[10]。
摘要:目的 评估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拓宽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思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经验。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8例,为微创组;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为切开复位组。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2个月,记录两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Bhler角、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照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微创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Bhler角及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创口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切开复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创口问题少等优点。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 随机划分为甲乙两组。甲组50例患者中, 男31例, 女19例, 年龄为20~82岁, 平均年龄为 (51±1.1) 岁;乙组36例患者中, 男20例, 女16例, 年龄为21~81岁, 平均年龄为 (50±1.0) 岁。致伤原因:砸伤21例, 机器夹伤22例, 车祸伤18例, 跌伤25例。开放骨折8例, 闭合骨折78例。骨折AO分型:B2型15例, B3型4例, C1型20例, C2型28例, C3型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均被确诊为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 均获得知情同意权, 耐受性良好。
1.3 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 甲组49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 乙组37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甲组治疗方法:取仰卧体位, 患肢肩关节外展60~90°, 放置于X线透视手术台。实施臂丛麻醉后, 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实施骨折复位固定术, 先采用2枚螺钉固定第二掌骨及骨折线上方桡骨干, 并初步进行骨折牵引复位后, 固定好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并于X线透视下实施复位固定。在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远端球关节应该放置在腕关节的中心旋转处, 若发现鼻咽有窝处可进行体表解剖。术后72 h内冰敷患处, 并适当抬高患肢, 并主动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被动的肩、肘、手指关节功能锻炼, 并鼓励患者手部可适当进行活动。术后1、7、14、21周通过X线片进行复查, 每次要注意拧紧固定好螺钉, 防止松动。术后2~3周根据X线片检查显示的骨折情况不同, 可适当松动远端球关节阀, 患者可适当活动一些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功能锻炼, 6~8周根据X线片的愈合情况将固定支架拆除, 之后患者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乙组手术方法:在局麻下给予患者实施手法闭合复位以及石膏外固定。14 d后通过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情况, 若复位情况良好, 可采用中立位管型石膏。在复位治疗4~6周后通过X线片复查, 观察骨折的具体愈合情况。该次研究的平均固定时间为8周, 并将石膏拆除后引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1.4 评定标准
根据评分测评标准, 计算两组患者的复位以及具体的功能得分。主观项目:日常活动能力、腕关节僵硬、疼痛;客观指标:握力并发症以及关节活动度。分别于术后1、5、10周根据正侧位X线平片测量桡骨的尺偏角、掌倾角以及高度, 观察是否合并并发症。
骨折复位评价标准:无畸形, 向背侧成角<0°, 桡骨短缩<3 mm, 为优;有轻度畸形, 向背侧成角为0~10°, 桡骨短缩为3~6 mm, 为良;中度畸形, 向背侧成角为11~14°, 桡骨短缩为7~11 mm, 为可;严重畸形, 向背侧成角>15°, 桡骨短缩>12 mm, 为差。
Lidstrom评分标准:功能正常, 无畸形以及主观症状, 背伸掌屈失位<15°, 为优;功能正常, 轻度畸形, 无主观症状, 为良;关节功能恢复不佳, 活动能力差, 主观症状少, 为可;功能能力明显下降, 且影响正常的生活, 合并持续性疼痛[2,3]。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采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复位以及功能评分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以及功能评分情况,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功能评分以及复位评分情况有明显差异,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甲组患者中, 并发症发生率为6.0%, 出现3例钉道感染, 给予患者抗生素以及换药应用后感染控制, 钉道感染改善, 骨折愈合。乙组患者治疗后, 并发症发生率为22.2%, 5例患者石膏去除后手指功能僵硬, 实施理疗后逐步改善, 而后功能恢复;3例合并腕管综合征, 给予保守治疗后症状恢复。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乙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老年妇女, 青壮年发病是在较大外伤暴力作用下而出现的。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腕部受限、明显压痛、腕部肿胀, 严重者会影响患者正常的腕关节功能, 以及正常生活工作[4]。临床多通过X线片确诊骨折的具体类型, 在确诊患者疾病后, 选择适合的骨折复位固定方法, 有利于骨折功能的早日恢复。临床多采用骨折复位方法, 复位效果情况直接影响着腕关节功能。若复位后桡骨出现短缩、关节面不平整、关节面背侧成角畸形, 会导致腕关节功能受损, 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临床开始将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应用于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该手术方法是利用双侧的滑动牵引装置, 其调节恢复桡骨的关节面以及高度效果良好[5]。双球关节可向任意方向固定以及调节, 能快速恢复桡骨关节面尺偏角以及掌倾角, 且不易发生移位。而传统采用的石膏固定方法因石膏自身具有的脆性以及伸缩性, 待腕关节软组织肿胀消失后, 若未安装持续牵引装置, 其防止移位以及骨折效果不佳[6,7]。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在骨折复位后, 若能早期进行关节活动, 则有利于恢复关节内蛋白聚多糖, 改善关节固定后关节软骨面的退变。长时间的牵引固定, 可能会导致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尤其是石膏外固定期间可能会再次出现脱位。而采用的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 不会影响骨折的牵引复位, 且骨折固定实施后, 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减少交感神经出现营养不良, 其骨折复位效果显著[8]。该次研究中, 甲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复位评分情况与乙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 固定效果良好, 稳固性良好, 实施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传统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 其骨折复位以及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并发症少, 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应用推广。但并非所有的桡骨远端骨折均可通过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或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些严重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 在实施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复位同时, 可结合采用辅助方法进行固定, 或进行切开内固定, 牵引恢复后若骨折有间隙可进行植骨术。
参考文献
[1]张惠法, 严培军, 茆军.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4) :4365-4266.
[2]胡小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3, 32 (32) :31.
[3]Gavaskar AS, Muthukumar S, Chowdary N.Fragment-specific fixation for complex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re trial[J].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European volume, 2012, 37E (8) :1125-1126.
[4]彭仁祥, 钱建敏.掌侧锁定接骨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1 (19) :38-39.
[5]李立鹏, 王志京, 郑华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 (11) :973-975.
[6]Baratz ME, Des Jardins JD, Anderson DD.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the effect of fracture displacement on contact stresses in a cadaver model[J].Journal of Hand Surgery (American Volume) , 1996, 21 (2) :114-115.
[7]陈宽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内固定治疗50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21) :2870-2871.
浅谈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第9篇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手法复位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76-02
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中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占有较大的比例,很多患者是由于车祸、跌撞等问题所引起,以青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次临床治疗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5例进行临床治疗的对比分析,并对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提出一些相关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以下为本次临床治疗研究的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治疗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5例进行临床治疗的对比分析。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在对照组的23例患者当中,男18例,女5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3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56±4.51)岁。观察组的22例患者当中,男17例,女5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16±4.3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方式进行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或腰麻的方式,按照外踝、内踝以及后踝的次序进行依次固定。术中复位固定之后,可以在C形臂X线透视的帮助下,密切观察患者的踝关节复位情况。术后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指导患者将石膏固定位置托至中立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治疗效果主要分为治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治愈:患者的关节完全恢复且没有任何并发症状。有效:患者的关节接近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偶尔有炎症的发生。无效:患者关节没有达到正常解剖位置,且并发症状存在。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手术治疗研究主要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2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为13例,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21/22),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状。对照组的23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为8例,有效的患者为12例,无效的患者為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0/23),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踝部骨折(fracture of ankle joint)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踝关节虽然面积较小,但是在人体中承受的重量却非常大,如果想要将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复位,那么仅仅依靠手法复位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2]。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或腰麻的方式,按照外踝、内踝以及后踝的次序进行依次固定[3-4]。术中复位固定之后,可以在C形臂X线透视的帮助下,密切观察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情况。术后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指导患者将石膏固定位置托至中立位[5]。
在本次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中,观察组22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为13例,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21/22),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状。对照组的23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为8例,有效的患者为12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0/23),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几率较少,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新军,王鹏.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附160例报道)[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500-502.
[2] 王鹏举,齐尚锋,赵忠磊.旋后外旋型Ⅲ度、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938-939.
[3] 季云瀚,马昕,王旭,黄加张,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6例老年踝关节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105-109.
[4] 李毅,王虎,梁晓军,潘文杰.分期手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2):189-190.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2 年12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 例, 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0 例, 其中男20 例, 女40例, 年龄在40~70 岁, 平均年龄 (54.6±4.9) 岁, 病程5 个月~5 年, 平均病程 (2.7±0.8) 年;膝关节双侧发病患者20 例, 膝关节单侧发病患者40 例;对照组60 例, 其中男19 例, 女41 例, 年龄在40~68 岁, 平均年龄 (54.1±4.7) 岁, 病程4 个月~5 年, 平均病程 (2.6±0.8) 年; 膝关节双侧发病患者19 例, 膝关节单侧发病患者41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采取常规推拿治疗, 患者选择仰卧位, 双手沿着肢脾及胃经由上至下, 直至髌骨下缘进行搓揉法, 2 min, 双手拇指点按血海及梁丘, 至酸胀感为止。多指沿着髌骨周围进行拿捏法, 1 min, 左手将髌骨向右推, 右手在髌骨的左侧点按法, 1 min。 双手握住膝关节的后侧, 点按内外膝眼, 且屈伸膝关节, 1 min。 患者选择俯卧位, 沿着下肢的后侧至腓肠肌多指拿揉法, 2 min。右手拇指点揉阴谷及委中, 左手对踝关节行研磨法, 1min, 右手对半腱肌、半膜肌进行揉捻法, 1 min。 左手点按太溪及昆仑, 右手摩擦腓肠肌及膝腘窝, 潮红为止。患者选择健侧卧位, 双手沿着胆、胃经进行由上至下的多指拿揉法, 1 min。 左手拇指对环跳点按, 右手拇指对阳陵泉点按, 同时进行膝关节伸运动, 1 min。
1.2.2 观察组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取闭合性松解术治疗, 患者选择仰卧位, 在膝盖下垫着软枕, 将膝关节充分暴露, 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膝关节、髌骨内外的上方1/3 缘行松解及铲拔, 对膝关节的内外副韧带髌下脂肪垫, 髌上下勾结囊, 髌韧带为止点, 刀口线的原则上方与病变的部位软组织纤维要走行一致, 1 次/周, 1 个疗程为4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患膝的关节疼痛、肿胀均消失, 活动功能已经正常;有效:患者患膝的关节疼痛、肿胀均有明显改善, 活动功能有好转;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h×100%[2,3]。
1.3.2 Lequesne评分标准通过4 个方面进行观察, ①屈膝、下跪、下蹲是否疼痛, 或者不适感 (0~2 分) ;②最大的步行距离 (0~2 分) ;③是否出现晨僵, 在活动后是否会缓解 (0~2 分) ;④疼痛程度 (0~2 分) ;分数越高, 代表患者病情越严重[4,5]。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 , 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Lequesne评分
两组治疗前Lequesne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Lequesne评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Lequesne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在老年患者中发生,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从根本上治愈比较困难, 一般治疗目标为减轻疼痛, 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并且防止关节强直的发生[6]。 该病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多以推拿, 按摩, 疏通局部血管等治疗为主要方式, 也可以选择玻璃酸钠注射, 在综合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在生活质量会明显改善, 但任显得不足, 对治疗目标的高要求使该病的临床治疗技术越来越趋于专业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原因是由于膝关节周围组织受到了长期累积的损伤所致, 关节生物力学丧失平衡, 关节处的肌肉、韧带、几件以及筋膜形成了广泛的粘连, 进一步破坏平衡, 导致压应力以及负荷异常, 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变性, 产生无菌性炎症[7,8]。 因此仅依靠推拿虽然可以松解部分粘连, 对组织血供进行改善, 恢复压应力平衡, 但对病理状态的改善作用仍然较小[9]。
该研究采用的闭合性松解术以针刀对膝关节活动相关肌肉、筋膜韧带等进行广泛松解, 对病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很好, 对挛缩紧张以及硬化的软组织也十分有效, 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 该研究结果中显示, 虽然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0%以上, 但观察组总有效率仍然较对照组更优秀, 说明了闭合性松解术的有效性, 并且客观的Lequesne评分也显示了闭合性松解术的有效作用, 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采用推拿的观察组。 在尹维祥等[10]的报道中, 对针刀的疗效进行了系统的观察, 发现结合火针后, 针刀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十分有效, 与该研究结果相符。 而关于疼痛缓解的问题, 一般患者疼痛可由于骨内高压, 无菌炎症以及退行性病变和骨质疏松等引起。 在该研究观察的患者中, 多数患者在疾病早中期有滑膜炎症, 而大量的致痛和炎性物质会引起疼痛, 可以通过抽液抗炎治疗缓解, 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 利用针刀对患者骨内进行减压, 可以持续缓解疼痛,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骨折疏松症产生的疼痛, 可以适当的使用药物进行缓解。
综上, 闭合性松解术利用针刀, 充分结合针和刀作用性能, 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 帮助疼痛消退, 并且治疗关节炎, 收到优秀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董喆.玻璃酸钠结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8) :2994-2995.
[2]尹群党, 藏向博.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29 (12) :983-985.
[3]余波, 冯能, 祁奇, 等.肌内效贴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 (1) :56-58.
[4]李忠龙, 王建军, 刘康, 等.深部揉压按摩法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 (6) :580-584.
[5]潘惠娟, 王惠芳, 王予彬, 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与全程康复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 (1) :26-29.
[6]Brandon SCE, Miller RH, Thelen DG, et al.Selective lateral muscle activation in moderate medial knee osteoarthritis subjects does not unload medial knee condyle[J].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4, 47 (6) :1409-1415.
[7]敖日格勒.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 2013, 30 (1) :85-86.
[8]高静, 张婷, 杨翔宇, 等.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敷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33) :26-28.
[9]Baert IAC, Jonkers Is, Staes F, et al.Gait characteristics and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in women with early and established knee osteoarthritis[J].Clinical biomechanics, 2013, 28 (1) :40-47.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