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山游记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金山游记范文(精选7篇)

金山游记 第1篇

五月一日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镇江游玩。早晨六点我们乘车出发,一路上,青翠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小花迎窗而过,十分美丽。我兴奋得又是跳,又是唱,惹得同车的叔叔、阿姨都哈哈笑。

汽车在公路上快速地飞驰着,不知不觉已是中午,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汽车刚停稳,我们就迫不急待地奔向润扬大桥,我们站在桥上看风景、拍照片。我看见蔚蓝的江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江面上还有几座小岛呢!

观赏过润扬大桥,我们又坐车来到了金山公园,眼前出现了一座古老雄伟的寺庙金山寺。这寺庙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看不见山,素有“金山寺裹山”之称。举目四望,寺庙宝塔都掩映在江南的青烟簿雾中。迈进大门,只见殿堂内外装饰得金碧辉煌。内供的三尊大佛,仪态安详,端坐在正中的莲花座上。两边是十八罗汉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海岛观音独坐其中,两侧侍立善财、龙。大殿正中悬挂着“大雄宝殿”金字匾额。我们点了香,拜了佛。

接着我们又来到最有名的法海洞。洞中供有法海的坐像,是法海修行之处。传说,《白蛇传》中的许仙就是被法海关在这座寺庙里的。

观赏过这些迷人的佳景,我们选了美丽的风景点拍了许多照片。出门时,我们还买了几条漂亮的手链作为纪念。

不知不觉,已是傍晚。

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金山公园,踏上了归途。

金山游记 第2篇

我们刚刚到达金山公园大门口,就被一块巨大的牌匾吸引住了,那块门匾是用毛笔字书写的“金山”两个大字,从远处望去显得格外宏伟壮观。在大门处拍完照片后,我们便向公园内部走去。

已进入公园大门,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开满荷花的池塘。盛况的荷花在碧绿色的荷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这真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通过荷花池,一直向前走,便来到了闻名于世的金山寺。步入金山寺,我们便可以看到一间间古色古香的庙宇中,在庙宇大殿里面供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佛像,好不壮观!从金山寺出来,我们来到了法海洞,我们还听导游讲解了关于法海洞的美丽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条白蛇和条青蛇,修炼成人后,遇到凡人男子许仙,在一起。老和尚法海知道了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便强行将许仙和白娘子、小青分开,所以白娘子和法海便开始斗法,发生了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听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后,我为白娘子感到悲伤。接着,我们来到了出口处的金山博物馆,在那里我们看到一青一白两条真正的蛇,它们静静地卧在玻璃展示柜里面,放佛是沉睡的白娘子和小青。

《金山》:重振宏大叙事 第3篇

《金山》叙述时间从1872一直延续到2004年, 叙述空间跨越北美与广州开平, 叙述了方得法一家五代人的生命历程, 它是一部宏大海外华工生命史, 也是一部海外华人的命运变迁史。小说的叙述透视了一百多年来中西的历史风云, 举凡北美开发、政治变动、二战以及中华大地上晚清政治角力、抗日战争、新中国历次运动, 都有涉及。可以说, 《金山》是一部以海外华人命运为支点, 支撑起世界历史风云的宏大叙事文学作品。

宏大叙事本是中国当代文学在1950年代确立起来的文学叙述典范, 并诞生了《创业史》《红旗谱》等优秀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关注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 运用宏阔的文学叙述, 再现社会和历史的变动, 从社会和人的关系入手, 表现社会历史的变动作为人的命运的变迁根本原因, 进而从人的命运沉浮为着眼点, 演绎社会历史的变动。宏大叙述到了1980年代开始一再遭受消解。首先是形式主义的创作理念从关注“写什么”到注重“怎么写”, 悬置了宏大叙事的社会历史指涉意义。进入到1990年代后, 宏大叙事又遭到个人命运的诘问, 社会历史被置换为个人生存的背景, 个人命运与生存价值的拷问成为文学叙述的中心。随后, 宏大叙述所具有的崇高品格又遭受到反讽、戏谑。历经二十余年, 本是中国当代经典叙事模式被彻底抛弃。宏大叙事的解体, 一方面使原来被宏大的社会、历史时间压抑的个人命运得以成为文学叙述的终极价值;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当代文学表现重要社会历史问题带来了难度。然而社会历史重要问题的叙述又是文学不可缺少的叙述类型, 因此, 重振宏大叙事无疑是当下文学难以回避的问题。《金山》以方得法以及家族的命运变迁, 表现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风云, 再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华工的命运。个人、家族与国家甚至世界历史, 有机地被《金山》整合在一起, 这无疑是典范的宏大叙事。

张翎曾认为, “一部真实的《金山》, 不仅在框架上它要是真实的, 框架就是史料了, 那是历史的真实。它在纹理上也应该是真实的, 纹理就是生活的细节。”不错, 宏大历史叙事不能单靠历史真实性来支撑, 《金山》毕竟是一部小说, 而作为小说的文学作品的必要素质是细节。《金山》在细节上的考究, 显然是它重振宏大叙事的必要策略。小说对于叙述中细节, 下了仔细考证的功夫。衣服上的纽扣的样式、皂角何时进入开平乡村, 这些开平生活细节, 张翎都下精力仔细考证, 以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样, 在北美的一些生活细节, 张翎也做了仔细的研究, 以求符合历史史实。如电什么时候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庭、在那个时候照相机的品牌、款式性能等, 洗衣店的洗衣程式与方式等, 张翎都一一考证。

然而, 对于《金山》来讲, 在当下文学环境中重新展开宏大叙事, 显然具有一定的“冒犯”当下文学的趋向。关注个人的生存, 已经成为当下文学的不可侵犯的规律, 这也是取得了广泛认同的文学“规范”。近二十年宏大叙事一再被消解的根本原因, 就是宏大叙事被认为是过分地强化了文学的社会价值, 遮蔽了文学对个人生存命运的表现。作为一部在宏大叙事普遍被“冷眼相待”的文学环境中重振宏大叙事的文学作品, 《金山》采取了一些特殊的叙述手段。

首先, 为了强化历史真实, 在作品中穿插引用当时新闻报道。《金山》几乎每一章都引用了引发本章人物命运的历史史实。从方得法上船、以及其后他开凿隧道, 包括一家人分隔大洋两岸的命运遭际, 都是由北美重要历史事件引起的, 而这些历史事件大都以报纸新闻的方式, 引用在每章的小说叙述中。新闻报道以真实性为第一要务, 新闻报道的引用, 强化了小说人物命运变迁的历史环节的真实性。这是《金山》为了强化叙述真实性所采取的重要方式。

其次, 《金山》的附录有“加拿大近代华侨历史大事记”。大事记记录了海外华侨从走上北美淘金、修铁路等历史事件, 也记录了导致华侨与家人分隔两岸的“人头税”等有关华侨命运的法案等。《金山》叙述主题是海外华侨百余年的人生遭际, 折射了百余年来海外华侨历史。虽然《金山》立足于真实, 建构宏大叙述主题, 但是, 由于近二十年中国当代文学一再消解宏大叙事, 任何宏大叙述的努力都被打上了虚妄的烙印, 历史真实被拆解得支离破碎, 从而无法显示出历史自身的合法性。为了拯救海外华侨历史命运叙述的合法性, 《金山》在海外华侨历史变动的大时代背景中来叙述华侨的历史命运。为了增加历史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金山》的叙述策略之一是在小说的附录中增加了“加拿大近代华侨历史大事记”这一部分。作为历史记叙方式的大事记, 有力地强化了《金山》的历史真实性。

再次, 《金山》附录中还收录了“研究参考书目”。“研究参考书目”记录了《金山》所采用的中英文相关学术著作, 揭示了《金山》产生的历史之谜, 也显示了《金山》所叙述的故事不是杜撰的, 而是有来源。“研究参考书目”本是学术著作为了增强叙述性而必要的内容。它往往印证了学术著作的学术思想、史料、研究方法的来源, 是学术著作的“来源”。《金山》本是虚构小说, 它的真实性建立本和它的来源本不相关。但是为了显示自身的科学性, 《金山》收录了“研究参考书目”。

对海外华工历史命运的叙述, 涉及到中国与西方的重大社会历史进程的展示, 这一宏大叙事被张翎重新确立起来了。在宏大叙事历经二十年的消解之后, 如何确立宏大叙事的崇高价值, 显然是张翎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她引用历史上的新闻报道, 甚至在附录中打破常规, 收录“加拿大近代华侨历史大事记”、“研究参考书目”, 以其维护历史的真实性, 最终达到树立宏大叙事的合法性的目的。

宏大叙事被消解的根本原因在于, 它过分地强化了文学叙述的社会价值, 而淹没在历史与社会事变、历史进程中个人的个体价值。近二十年中国文学对宏大叙事的消解, 其根本的目的是要突出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当下重振宏大叙事, 目的不是要重新回到宏大叙事只关注社会价值的陈规, 而是力求在社会历史宏大事件的硬壳里探询个人的生命体验与生存价值。《金山》重振宏大叙事的目的显然在此。作为一部宏大叙事文学作品, 《金山》十分关注社会历史的变动, 显示了《金山》重振宏大叙事的历史雄心。然而, 《金山》并没有把笔触束缚在宏大叙事上, 外在的社会价值并不是《金山》的最终追求, 在社会事变与历史运动中表现个人的生存际遇, 才是《金山》的核心所在。

《金山》在叙述社会历史事件时, 只是把它看做是个人生存的关节而非社会历史的“容器”。《金山》虽然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小说, 但是它在叙述上有着独到的叙述方式。小说并不以社会历史的自然时间做为小说的叙述时间, 而是以方家第四代人艾米由加拿大回到开平寻踪为叙述起点。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艾米在开平的认祖归宗的叙述圆圈所统摄, 从而冲淡了宏大叙述的对历史进程的单向度的认同。这样的叙述框架, 凸显了《金山》的最终主题是关涉人的生存问题。同时, 《金山》反复重复着“带六指 (方得法的妻子) 到加拿大”的隐含母题。这一叙述母题是海外华工的生存际遇总体象征, 是小说所要表现的个人生存状况的表达。它在“两地书”中集中地表现出来了。“两地书”一方面叙述漂流海外华工在加拿大的生存感受, 另一方面, 描述海外华工家属在内地的生活状况。“两地书”建立起个人生存状况与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于是, 《金山》在叙述框架上和叙述母题上的契合, 完成了在历史社会变动中去表现人物命运的写作策略, 同时也完成了重振宏大叙事的努力。

金山终于堆金山 第4篇

金山游记作文 第5篇

我们先是经过一片茂密的看不到太阳的竹林,那些参天的竹子和有碗口粗的竹笋使这地方呈现一片翠绿。我们用一些较粗的竹枝把一些断在地上的竹子拔开。

经过了竹林,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桃林,那开满了粉红色和白色花儿的桃树随处可见。有些登山者,还在那儿歇息,我们也不例外。

经过了桃园,已是半山了。我们继续向上攀。忽然,有且条蛇在我们面前爬过,妈妈和我都吓了一跳,爸爸却说:“这么小的蛇,我打死过几条啦!”后来的路,更是崎岖蜿蜒,少见的昆虫,好像一寸长的蚂蚁,比笔更长的毒蜈蚣等随处可见。我攀到顶峰后,感到呼吸慢慢困难了,就想下山;无意中看到了一只巨鹰,原来它飞在我们下面,我们攀得真高啊!

紫金山游记作文 第6篇

到了紫金山,就看见一条由一根根棕红色木条铺成的小道,一路蜿蜒伸入高大茂密的树林。抬头一瞧,只见“紫金山人行栈道”几个金色的大字映入眼眶,在白雪的浸润后,更加璀璨生辉。

一路上,我一边爬,一边听着许多声音。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有爬的气喘吁吁的老人,有来爬山的人聊天的声音,还有脚踩在雪地里的“咔吱咔吱”声。每个人脸上无一不挂着两坨薄薄的红晕。我猛吸一口来自山间清冽的空气,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不一会儿,没过多久,我们来到一坡始集缓之地,我以为到顶了。爸爸却笑着说:“这还早着呢,只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并抬手指指北方,说:“那才是主峰,比这个高出好多。”一眼望去,山顶上全笼着一层虚无缥缈的雾,白雪星星点点的散落在乌青的树丛中,更显紫金山妩媚动人。

我甩了甩有些酸胀的大腿,蓄势待发。一步一步、迈着稳健的步伐继续向上爬。但不久就感觉到了自己体力有些不支,于是我在攀登的时候总是不断的休息。看着走在最前面的爸爸妈妈,心里有些不甘。到了半山腰更是坐着就希望再也不要起来了。抬头四十五度仰望湛蓝的天空,忽然脑海中浮现出这么一句话: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抬手抹了抹汗,再加把劲吧!

日记:金山湖公园游记作文 第7篇

我们项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一路上撒下无数欢声笑语。沿着湖边的石子路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就到了“情园桥”,这座桥像一个巨人叉开双腿,悠然自得地横卧在水面上,形成一个“人”子形。过了情园桥,就走上了长堤。金山湖公园又叫白娘子爱情文化公园,说以一路上我们看到许多与《白蛇传》传说有关的景点,如白娘子和许仙捣药、洗衣、担水的雕像,白娘子与小青带领虾兵蟹将水漫金山的地雕、情园桥、揽云桥、折柳堤、访仙桥等等。时近中午,我们终于到达了“终点站”三廊门。

在这附近,有一大片大大的草地,我们在草地上休息了一会儿。草依然是绿色的,仔细看才发现草地已微微泛黄。草地旁就是碧波荡漾的金山湖,湖面上吹来阵阵微风,真让人心旷神怡。一只水鸟游过湖面,湖面上立刻泛起一阵涟漪

中午,我们吃过零食,已经十二点多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去了,临走时,我学着灰太狼的样子喊了一句:“美丽的金山湖,我一定会回来的!”

金山游记范文

金山游记范文(精选7篇)金山游记 第1篇五月一日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镇江游玩。早晨六点我们乘车出发,一路上,青翠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