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方法学习心得
计算方法学习心得(精选8篇)
计算方法学习心得 第1篇
计算方法学习心得
计算方法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们需在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之上,学习本课程.在实际中,数学与科学技术一向有着密切关系并相互影响,科学技术各领域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产生密切的联系,并以各种形式应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而所建立的这些数学模型,在许多情况下,要获得精确解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就使得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近似解变得非常重要了,“数值计算方法”就是专门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近似解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我们掌握用数值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原理及理论分析,提高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误差分析,插值法与拟合,数值积分,数值微分,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和迭代解法,非线性方程求根,矩阵特征值问题计算、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误差分析。在误差分析中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以及误差限等等的概念。通过学习误差让我了解到每一步细微的误差累计将会造成巨大的偏差。
一个物理量的真实值和我们计算出的值往往不相等,其差异称为误差。
误差分为:
模型误差 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误差。建立数学模型时,对被描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抽象和简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
观测误差
对数学模型中的物理量进行观测,不可避免会带来的误差。
截断误差
数值计算中有限过程代替无限过程,从而产生的误差。也称为方法误差。如无穷级数求和,只能取前面有限项求和来近似代替,就产生了误差。
舍入误差
通过四舍五入,用有限位数进行数值计算,从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如1/
3、等,保留有限位数就会产生误差。少量舍入误差是微不足道的,但计算机上完成了千百万次运算后,舍入误差的积累可能是十分惊人的。
四种误差中,前两种(模型误差,观测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后两种(截断误差,舍入误差)是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引起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绝对准确、绝对严格是办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在计算方法中讨论的都是近似解,但应该尽量减少误差,提高精度。
谈到误差就会涉及到绝对误差限、相对误差限、有效数字,这些也就是误差分析的基本依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准确的分析误差以及在计算过程中减小误差。
误差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比如我们在加工一些零件的时候,如果误差过大就会影响到零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简单的螺母与螺钉的配合,如果我们加工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误差,那么这对配合就是不成功的,导致零件失效。由此可见误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了这门课,感觉实用性比较大。像拉格朗日和牛顿插值法,最小二乘拟合法等等算法。因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已有的数据来发掘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或者模拟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用到这学期学习的相关知识来完成。这门课程也是连接数学与计算机之间的桥梁,之前学习的数学积分的知识现在也知道怎么用程序来实现了。
计算方法学习心得 第2篇
《数字信号处理学习指导》是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唐向宏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教材)的配套学习指导书,内容包括学习要求、例题分析、教材习题解答、自测练习以及计算机仿真实验等。学习指导书紧扣教材内容,通过例题讲解,分析各章节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需要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全书共有66例例题分析、121题题解、2套自测练习和6个MAT1AB计算机仿真实验。
高中英语语法学习心得 第3篇
一、需了解语法的特征
学好语法,切莫心急,忙着踏入题海之前,需了解语法的以下三大特征:
1.抽象性。语法即为概念化,反映了事物共同的本质。 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但语法的规则却是有限的。即可认为,语法规则是于成千上万个具体的的句法结构中高度概括出来的。
2.社会性。语法是具备规约性的,不是少数人特意杜撰的,一旦经约定俗成就成为社会交际的最高法则。
3.严密性。语法系统的内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各个模块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联。
二、可结合类似的汉语语法现象进行对比学习
英语隶属于日耳曼语系,而汉语则隶属于汉藏语系,不同源的事物自然会有诸多差异,这些多少反映于语言层面。 故我们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可以适当将其和汉语语法进行对比。(“对比”和“比较”有所区别,“对比”主要强调几方间的差异和不同,“比较”多是找几个的共性。)英语语法的复数概念标记多为后缀-s,如birds,cats,dogs等,而汉语的则缺乏屈折手段,多用词汇进行标记,如在“我”后面添加量词“们”,“狗”前添加“两只”、“一群”等。在表示时态和体态概念时,英语常用后缀-ed、助动词have和will等标记其,反观汉语,一般多用词汇标记时态概念,如“昨天”、“今天”、“明天”等,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昨天我买了一只手表。
2)I bought a watch yesterday.英语中存在词缀,而汉语中是否存在词缀还是众说纷纭,如“春哥”中的“哥”可视为一个准词缀,但不完全是词缀,因为不同于英语中的词缀(不能独立使用,如-s,-ed等),“哥”还是能单独使用的,这再一次折射出了两种隶属于不同语系语言的巨大差异。
总之,将英汉两种语言的各种语法现象进行对比,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语言本体的认识,使得学习者对语言的把握更加透彻。
三、可从语义的角度来考虑语法问题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法受制于语义,时态、体态隶属于语法范畴,自然也受制于说话人欲表达的语义。学习语法可以尝试从语义角度着手。
时态和体态一直是高中英语语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就个人的学习体验而言,传统语法书中的时态和体态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点,对这个知识点书上有过描写和分析,但往往深奥难懂,原因可能是他们多是从语言的形式着手,如若从语义着手,说不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来看下面一道题。
3)This building is(be)built。这是一道高中英语语法非谓语动词部分的考题。其中,有几个独立的语义成分“这栋房子”、“be动词”、“建造”,从“时”、“体”、“语” 三个语义层面考虑,“时间”无疑是现在,“体”显然是一般体,“语”需要看逻辑主语“这栋房子”,它和后面的 “建造”构成了“被动”的关系,故“语”为被动,故此处,选用动词being。这样的解题,避免了对繁杂、乏味语法知识的死记硬背。学习起来,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更加游刃有余,理解上,也会更彻底。
名词可划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划分它们的依据实则是一个基于语义的考量。看这样一句话:coal is a concentrated storehouse of energy,此处,coal为不可数名词,表示“煤炭”,这是一个抽象的物质名词。再看这样一句话,three million tons of coal were produced that year,此处,谓语动词用了复数形式,这是因为,coal虽为不可数名词,即其用来施指的是不可数的事物,然而,不可数的事物只要经过具体的量化,还是可以被视为可数事物,类似的例子有,water为不可数名词,即其施指的是不可数的事物 “水”,但当其被具体量化,如被载入一个个的杯子中,便可被视为可数,体现于语言层面便是,water是不可数名词, 但two cups of water后面接的谓语动词需为复数形式。
四、小结
计算方法学习心得 第4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学习环境模式 应用方法
一、引言
在推进素质化教育的现当代环境下,新式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手段。中职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境模式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的硬件设施与实际联系相差较大。而且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比较陈旧,远远达不到现代计算机教学的要求,更谈不上体现出当今计算机硬件领域的新技术,许多中职教学的计算机甚至还是20世纪淘汰下来的产品。由于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施跟不上要求,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就比较差。再加上计算机本身内部结构就比较复杂,如果学生不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课程的相关知识,对于硬件课程不熟悉,那么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机课程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从而对计算机教学这门课程也就失去了信心。另外,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开设这门课也仅仅是走走形式,进一步降低了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环境得不到有效保证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偏向于实践的课程,其涉及的课程包括硬件组装、硬件结构分析与计算机维护等内容。这些内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理解与掌握。受制于现有的教学条件,中职学校在教学经费、师资管理以及教学观念上都没有对这门课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很多中职学校都没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致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无法正常进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老师仅仅是通过书本对计算机的原理、内部构造以及计算机维护等方面进行讲解,有的老师甚至是照本宣科,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的精髓。
(三)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的获取都来源于老师,如果在老师的这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非常突出且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严重。在一些偏远的农村等落后地区,经济条件对于骨干、一线教师没有足够强的吸引力,而这些教师掌握着最新的教学方法,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这些地方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學就明显达不到要求。再加上一些老师本身的教学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这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大力引进专业的教师队伍来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境模式的应用方法
(一)将教学融入生活
在探究性计算机教学中,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过程,而且是基于师生在现实生活中共同构建的新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总结,进而提高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将自己在书本上学习到的以及老师教授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单纯地对各种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而是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总结、归纳、思考,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开发与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不断进行课程开发,不断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来完善教学体系。这一过程要求老师和学生不断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将新的教学资源纳入到教学课堂中去。因此,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教学课程不再是单纯地贯彻固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指南,而是师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建新内容。这一学习过程将学习者置于课程的中心,并将个体意识的提升作为追求的目标,充分确立起个体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引导性的心理,启发式的教学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启发式教学在任何教学阶段都应该放在首位。人的认知影响着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不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对学习都有一定的认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认知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倾向。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以一则关于学习的小幽默来活跃 课堂的氛围,启发学生在学习课上思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境模式应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内部结构知识,熟练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维修与组装的方法,具备基本的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因此,在全面推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改革过程中,如何不断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境模式的方法研究,是每个教师所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许力航.计算机学习环境模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1(01).
[2]郝跃峰.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环境模式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2(03).
[3]李峰.计算机学习环境模式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7).
数值计算方法学习指导书 第5篇
1.1 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着重阐述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运算,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和表示方法以及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等。本章内容基本上是“信号与系统”中已经建立的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概念的复习。因此,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在概念上需要明白本章在整个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地位,巩固和深化有关概念,注意承前启后,加强葙关概念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运用概念解题的能力。学习本章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信号如何分类。
(2)如何判断一个离散系统的线性、因果性和稳定性。
(3)线性时不变系统(LTI)与线性卷积的关系如何。
(4)如何选择一个数字化系统的抽样频率。
(5)如何从抽样后的信号恢复原始信号。
云计算及其安全技术学习心得 第6篇
作为一个云计算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了我对云计算及其安全技术的认识。主要的心得体会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化建设对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IT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高效率、低成本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的云计算技术就应运而生。云计算[1]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将赋予互联网更大的内涵,更多应用能以互联网服务的方式交付和运行;同时也扩大了IT软硬件产品应用的外延和改变了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模式。云计算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带动IT产业格局的变化,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云计算的发展,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9月,为了加快推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科技部发布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权威机构预测,未来三年中国云计算产业链的产值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3-2017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企业在不断增加其云服务资产,并已经准备好开始集成工作;调查发现超过74%的企业客户计划用服务提供商来实现系统集成。同时,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铺开,以及各地方的公有云和大型企业私有云建设的快速开展,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大。
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根据美国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的报告称云计算服务存在着如下七大潜在的安全风险[8],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可审查性、特权用户的接入、数据隔离和加密、数据恢复、数据位置、长期生存性以及调查支持持特定的调查。
云计算安全技术主要表现在身份的保护、基础设施的保护和信息数据的保护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身份的保护。对于身份安全来说,用户需要强认证机制,一般考虑ID和密码的保护。在云环境中需要身份认证技术,才能实现云服务和应用的安全迁移;第二个方面是基础架构的安全保护。基础架构主要包括软硬件、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环境等。对基础架构安全来说,要确保基础架构的安全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这就需要非常强的可信链条,这个可信链条不仅包括硬件安全,还有因特网、操作系统、虚拟化等,整个链条都要有非常强的可信性;第三个方面就是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护。对于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护也有两个方面,既数据的完整性和信息的保密性。数据的完整性主要指数据在被访问的时候,不应该被随意篡改、增加或删减。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只能是有权限的人才能阅读。这方面的技术主要有分布式的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的加密技术以及DLP技术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 第7篇
05611502
1120151191
沈晓宇
这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高平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渐渐明白了。以下是我学习的部分心得。
这门课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0sI的分层体系结构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全面地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应州、管理、安全、Internet 及其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我们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将更深刻地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架构,并能够解决计算机网络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学习,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还能更快地了解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最终设计出一个先进、安全、可靠、高教、多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许多人以前都有接触,但真正了解网络的,首先要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
也就是七层协议。OSI的七层结构并不是目前真正的工业标准,目前业界在广泛使用的是TCP/IP网络,应该算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TCP/IP分层模型的四个协议层分别完成以下的功能:
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协作IP数据在已有网络介质上传输的协议。实际上TCP/IP标准并不定义与ISO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功能。相反,它定义像地址解析协议这样的协议,提供TCP/IP协议的数据结构和实际物理硬件之间的接口。
网络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本层包含IP协议、RIP协议,负责数据的包装、寻址和路由。同时还包含网间控制报文协议用来提供网络诊断信息。
传输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它提供两种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其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服
OSI和TCP/IP七层协议参考模型
应用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达层。因特网的应用层协议包括Finger、Whois、FTPGopher、HTTP、Telent、SMTP、IRC、NNTP等。
其次,就是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通俗地讲,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气)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一般来说只能是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IP地址基本概念
Internet依靠TCP/IP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不同硬件结构、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网络系统的互联。在Internet上,每一个节点都依靠唯一的IP地址互相区分和相互联系。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的地址,由4个8位字段组成,每个字段之间用点号隔开,用于标识TCP/IP宿主机。
每个IP地址都包含两部分:网络ID和主机ID。网络ID标识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宿主机,主机ID标识该物理网络上的每一个宿主机,于是整个Internet上的每个计算机都依靠各自唯一的IP地址来标识。
IP地址构成了整个Internet的基础,它是如此重要,每一台联网的计算机无权自行设定IP地址,有一个统一的机构-IANA负责对申请的组织分配唯一的网络ID,而该组织可以对自己的网络中的每一个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主机ID,正如一个单位无权决定自己在所属城市的街道名称和门牌号,但可以自主决定本单位内部的各个办公室编号一样。
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第8篇
关键词:现实情景,案例,谈话,探究,反思
《分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要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 会正确进行计算;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此,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 去理解算理, 掌握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这个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完成:第一, 学习分数乘整数;第二, 学习分数乘分数;第三, 学习混合运算。教材第8、9页例1、2是第一层次学习, 是整个分数乘法学习的基础, 因此我很重视例1、例2的教学。学习本节教学内容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在此, 现实情景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本节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
案例一: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借助袋鼠了解一个问题, 请看例1:“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师: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相当于”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同学们能用线段表示出人跑一步的距离和袋鼠跳一下距离之间的关系吗?
师: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天袋鼠跳一下的, 要求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下的几分之几, 也就是求什么?
师:根据线段图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与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呢?
师:怎样计算呢?从以上的计算中我们能不能发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讲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从分数加法中借鉴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原来我们发现分数乘整数, 分母不变, 整数与分子相乘即可。
那么, 我们看例2:×6=该怎样计算?
(学生动手试做例2,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约分)
本节课的练习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分数乘法当作分数加法计算的;分数乘整数, 分子与整数相加的;分数乘整数, 整数与分母相乘的;分数乘法结果不化简的。一节课下来, 忙得我团团转,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临近下课测试了4道分数乘整数计算题, 出错率达到了30%。看着这个测试结果, 我出了一身汗, 这是怎么回事?哪个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我带着这种疑惑走出了教室。
课间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出现的问题与本组教师进行了沟通, 组内教师帮我找到了问题所在。组内教师认为, 本节课我的算理教学不扎实, 现实情景的创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组内教师的帮助下我又重新备了课, 第二节我又走进了另外一个教学班去讲这节《分数乘法》。这一回, 我是这样讲的:
案例二: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小袋鼠吗?知道它的特长吗?
师:我知道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出示例1)
师:仔细看题, 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追问:每一种列式各是怎样想的?
师:怎么知道求3个相加的和, 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那么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质疑:在这些乘法算式中, 和是什么数? (板书:分数) 3呢? (板书:整数) 这是什么样的题?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能不能再举出几道这样的题目?
学生举例, 老师随机板书。
谈话:尝试计算×3=, 你觉得怎样算好就怎样算, 不仅要会算, 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了解信息, 并相机让学生把几种典型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小组内说想法。
算法交流, 分析比较:黑板上有序板贴学生的不同做法: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两种不同的做法, 你能讲出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吗?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提问;教师通过线段图解释算理。
谈话:同学们独立计算×6可以吗?这是例2。
学生独立计算×6。
组间交流, 说说计算的道理。
全班交流。
教师质疑:为什么计算过程中要先约分呢?
学生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之后进行练习。
这次的练习很顺利, 学生出错很少, 下课前的四道分数乘法计算题的测试对率达到了95%。我很欣喜, 欣喜之余, 我又出了一身冷汗, 我不禁要问自己, 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原来对学生竟有如此大的影响。
此次《分数乘法》两次不同设计的授课带给我如下思考, 与同行分享。
第一, 谈话在现实情景创设中必不可少。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不能流于形式, 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去设计, 学生要在师生的谈话中逐渐走进情景。案例一缺失谈话引入的过程, 好端端的情景并没有把学生带入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中去, 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的提问。案例二中教师由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入手, 一步步引学生走入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中, 学生仿佛在游戏, 实际在进行学习分数乘法的学习。
第二, 情景创设只是个凭借, 要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了达到此目的, 教材在编排上简化了说理及思考过程的叙述, 不出结论性的内容, 主要是为了突出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但在教学中教师要语言简练、干脆, 很快进入情景后开始教学内容的研讨。案例二中教师只用三句话就将学生引入乘法的学习中, 没有让学生沉浸在情景中漫无边际, 而是更多地利用情景让学生去观察、思考、理解算理、归纳法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计算方法学习心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