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交互作用模式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交互作用模式范文(精选10篇)

交互作用模式 第1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开设英语泛读课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无疑对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设立了更高的目标, 因而对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目前普遍存在的泛读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而, 找到切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泛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阅读理论, 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进行验证及探索, 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国外阅读理论及三种阅读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P.B.Gough于1972年通过实验研究正式提出了“自下而上”模式:阅读开始时, 眼睛首先注意到印刷的文字当眼前的印刷符号在视网膜上形成形象表征的时候, 读者对字母加以辨认由字母组成的词在读者的心理词典里获取意义, 然后放到句子里进行意思的加工词在句子里被从左到右按顺序理解。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语言的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 但低估了读者的主动作用, 没有把阅读者看成信息的积极处理者。

针对自下而上模式的缺陷, K.S.Goodman和Smith提出了一个相反的阅读的心理语言学模式, 即“自上而下”模式。这一模式强调,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 而是阅读的积极参加者。他们根据文字提供的线索, 利用现存的经验和背景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对阅读材料预测, 利用下文内容来证实或修订最初的预测, 并同时为下一步的预测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 读者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有关阅读材料话题的知识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过程被形容为“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Goodman, 1967)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利用相关经历和背景知识来弥补词汇语法层次上的不足, 但却容易满足于大致的理解而忽略词汇识别、语法结构处理等低层次的阅读技巧。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模式都把阅读看成是单方向的线性序列, 因此它们对阅读过程的解释都有各自的局限性。Rumelhart于1997年提出了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交互作用模式”。他认为阅读不单纯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过程, 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处理过程。阅读理解是视觉信息与读者已有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运作在各层次同时发生 (Rumelhart, 1977) 。“交互作用模式”强调了阅读处理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 因而解释力更强。

二.结合英语四、六级改革看“交互模式”对泛读教学的启示

篇章词汇理解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 考察考生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逻辑关联等语篇、语段整体特征以及单词在实际语境中的理解, 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宏观结构和具体细化到每个单词的微观理解。

快速阅读虽然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主要考查的还是学生快速扑捉、理解相关信息的能力, 对阅读速度有更高的要求。考生既要有对文章或段落整体结构、主题等全局性的理解, 同时又要有对具体细节、事实等局部性的理解。

“交互阅读模式”理论重视在阅读中在对语言基本信息进行解码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这恰恰与改革后四、六级阅读题目的考查重点不谋而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进行一定的阅读策略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阅读者已经发展了一系列的策略。为解决某一问题他们可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并根据场合的需要灵活使用” (Williams&Burden, 1997:146) 。学习者, 尤其是不善阅读者, 可以通过培训成功的阅读者使用的一些有效策略来提高阅读水平 (Carrel, Phafis&Liberto, 1989) 。具体分析下来, 以“交互模式”理论为指导, 可以应用到阅读过程中的主要阅读策略有:激活必要的背景知识、预测、略读、寻读、语法、词汇等。

(一) 激活必要的背景知识

按照“交互模式”的理论, 背景知识对于深层次解码文章内容非常重要。在激活背景知识时, 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搜集信息, 获取相关知识, 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 达到激活背景知识的目的。

(二) 预测

“交互模式”的研究告诉我们, 预测可以激活背景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文的题目, 培养学生根据题目预测课文内容的意识和能力, 还可以给出关键词, 引导学生做出预测。学生在预测时, 需要激活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 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预测。

(三) 略读 (skimming)

“交互模式”理论重视在阅读中在对语言基本信息进行解码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略读就是这样一种阅读策略。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阅读文章的题目、小标题、起始段、主题句、关键词等, 以便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

(四) 寻读 (scanning)

根据“交互模式”理论, 寻读可以看作是“自下而上”阅读技能的一种培养, 通过对名字、数字、日期等特定信息的寻找, 使学生找到文章细节, 加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这对提高阅读速度很有帮助。

(五) 语法

在阅读过程中最常用到的语法知识主要是构词法、词义推测和关联词的识别。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所阅读的内容向学生讲解构词法, 主要是常用的词根和词缀等, 并通过练习巩固学生这方面的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根据同义词或反义词规律、上下文关联关系等推断词义的习惯。

(六) 词汇

词汇的掌握程度和快速识别对于发展“自下而上”的阅读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话题将常用词汇进行分类, 并连同相关的背景知识一起提供给学生, 将其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解释清楚。

三.对“交互模式”指导下相关阅读策略有用性的验证

上述分析从理论上说明“交互模式”指导下的阅读策略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点, 笔者进行了相关教学实验。主要从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准确率和阅读速度的影响两方面来验证。

(一) 具体操作

该实验主要在大学英语泛读的课堂上进行, 共18周, 每周2学时, 共36学时。每次课由教师先讲解阅读策略,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策略使用的练习 (一般选择相当于四级水平的阅读理解题目) 。学生做完练习后, 教师再结合题目作进一步策略讲解。课后,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强化对策略的运用。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 以阅读水平测试为工具来收集数据。为了保证实验的客观性, 笔者从本校07级金融、劳动保障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分别随机选取了一个班 (合班) , 共有学生100人, 作为实验组, 接受“阅读策略”的实验和阅读水平测试。以07级市场营销两个班级 (合班) 为对照组, 共60人, 不接受该实验, 只接受阅读水平测试。由笔者承担此课程的教学。

1. 阅读水平测试

开课前对实验组100名学生进行了阅读水平测试。测试采用2006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 共4篇。课程结束后又进行了一次阅读水平测试, 采用2007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 共4篇。两次测试均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 并将具体的完成时间标注在试卷上。两次测试的难度相当, 以两次测试的结果对比大学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效果。

2. 数据统计

本次实验共回收有效试卷320份。其中实验组两次测试各100份, 对照组两次测试各60份。具体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 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准确率的影响

从两次难度相当的测试的不同结果来看, 阅读策略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做题的绝对准确率, 而且准确率提高的相对幅度也增大了, 说明阅读策略对学生阅读准确率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2) 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速度的影响

可以看出,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对阅读速度也有积极的影响, 但阅读策略教学对其产生的影响明显要大得多。这表明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速度产生积极的作用。

(3) 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取决于阅读理解准确率的提高和阅读速度的提高。前面的数据已经证明, 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准确率和阅读速度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那么可以肯定:阅读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阅读是人们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对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对英语泛读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互作用模式”理论对促进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这一理论指导下,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策略教学。笔者所进行的教学实验和研究表明:“交互作用模式”下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和阅读速度均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智娟, 李炯英.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5, (1) :15—20.

[2]孟悦.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2) :24--27.

[3]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 2002, (6) :13一18.

[4]周漫.图式阅读[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5]陈贤纯.《外語閱讀教學與心理學》。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出版社。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 1998.

[6]Smith F.Understanding 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New York:HokRinehart and Winston, 1971.

[8]Gough P B.One Second of Reading:Language by Ear and by Eye.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72.

[9]Goodman, K.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College Reading Association, vol.6, 1967:259-271.

[12]Goodman, K.S.“The Reading Process”[A].In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P.L., 1989:16.

[13]Gough, P.B.“One Second of Reading”[A].In H.Singer, &R.B.Ruddell (Eds.) ,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Third edition) .Newark, Delawar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72:661-686.

交互作用模式 第2篇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特色及意义

1.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注重实效的教学策略

交互式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主张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有效吸收,变“教师为中心”为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作为主角参与课堂。此外,从教育学角度来看,不同水平学生的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相对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活动, 为学生者提供了更多使用目标语的机会, 促进他们提高学习自主性。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撑下,互动模式更加多元化,课堂教学富有创意并注重实效,知识面更加开阔。

2.交互式教学模式强调“发现学习”,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交互式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型学习”转变为“发现学习”。由此引发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动机等产生质的改变。教师采用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以“快乐学习”为主线贯穿语言教学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轻松主动地融入课堂。此外,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训,促使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交互式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的角色转换,提高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交互式教学模式崇尚“分享学习”的理念,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当好课堂组织者、学习策略引导者、教学过程有效的控制者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者,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对外语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外语教师必须通过技能培训、教学反思以及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二、教师中介作用的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心理学家Fcuerstein认为,中介作用的实质就是在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及学习过程中, 中介者通过选择在他们看来合适的刺激, 用他们认为最有利于促进学习的方式来显现这些刺激, 并且干预和调整学习者对刺激的反应, 通过解释来引导和鼓励学习者做出恰当的反应, 从而使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及互动任务的设置,一定要建立在分析学生、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保证设计的科学性、预见性,使得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范围之内,能够促使其有意义学习,进行自我知识建构。还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中介作用意味着教师的“支架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提问和建议给学生提供帮助。中介作用应该包括示范和指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最佳的方式帮助学习者理解并消化自己的知识。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下外语教学中教师的中介作用

1.教师作为中介者设计有效互动任务

教师作为中介者,首先要考虑科学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对互动任务的选择、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言运用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作为中介者设计教学任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互动任务要考虑到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只有当互动任务的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其焦虑情绪,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并有效学习,从而能够进入下一个发展区域。其次,要重视互动任务的灵活多样性。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来源,苍白而缺少生机的内容会直接导致无效互动。“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在备课环节将互动任务设计得合理有趣,才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再次,互动任务的设置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计划,要保证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的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才能为学生的阶梯式进步提供平台。

2.教师作为中介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提问、实操训练、评价以及引导学生完成互动任务是教师作为中介进行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为了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设置互动任务的同时一定要制订平时成绩考核的评价标准。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堂导入环节的互动。课堂导入能否吸引学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作为中介者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可以采用英文歌曲、视频、讲故事等形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比如,在讲解“Handling Work Stress”这个话题时,教师就可以先播放这样一段视频:办公室工作的压力过大,Cindy连续工作六个月没有任何休假,到了崩溃边缘,甚至扔掉正在打电话同事的手机并吓走同事。学生在笑声中也很容易联想到即将要讲解的内容。

②课堂教学环节的互动。教师作为中介者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互动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比如,可以采用“Hang Man”或者“萝卜蹲”等游戏形式加强词汇训练,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更好的记忆单词的效果;采用Musical Chair(音乐椅子)的方法,当音乐停止,没有占到椅子的同学进行情境对话或者谈论相关话题。在教学环节,作为中介者,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③课堂小结环节的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做出评价。正面的反馈意见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及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而适度的反面反馈意见能够促使学生发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误区,通过反复练习,最终取得进步。endprint

3.教师作为中介者促使生生互动

促使生生互动的关键是鼓励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结对学习是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前小组热身准备。为了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中介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热身准备,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查询和话题相关的材料。比如,在讲“Handling Work Stress”话题时,安排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在课前总结自己生活中有压力的事例,准备一个英文句子用表演的形式演绎出来。

②课堂中的生生互动。通过指导有效的互动策略,培养学生小组活动中的社会协调性,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及协调能力。比如,关于“Handling Work Stress”这个话题,教师作为中介者可以组织小组间进行辩论,指导正方找出压力有益的例子,如“Trouble is a friend”说明压力常伴我们左右,应该乐观看待。同时引导反方学生找出支撑的例子如“Junyao Wang, a famous Entrepreneur, died of overwork”。此外,教师作为中介者可以组织小组通过编排情景剧、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生生互动。教师作为中介者,鼓励生生互动。在小组定制的过程中,应重视英语水平差异,将成员分为高、中、低三类,使得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扮演自己适合的角色,以确保小组成员间的优势互补,将有助于学生之间良性互动的形成。否则,缺少监控和管理的小组会出现个别学生活跃积极、而其他学生消极观望的情况。

四、教师作为中介者构建高效率的英语课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中介者要注重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克服外语学习者的焦虑。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应该帮助小组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听、说、读、写各课型的比重,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创新;作为“协调者”,处理好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做好各方的“公关”工作,使得积极快乐的情感因素充满课堂;作为“培训者”教授学生必备的学习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作为“解惑者”和“心理医生”帮助学生扫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和畏难情绪,缓解焦虑,增加信心和安全感。

2.创造以“快乐学习”为主旨的和谐学习环境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平等、和谐、欢快的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外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的良好同伴关系有助于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教师作为中介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兴趣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掌好舵、导好航,才能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突破传统外语教学的弊端;在教授不同章节内容的时候,合理利用提问、小组讨论、主题演讲、情景剧表演、视频欣赏、图片展示等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及英语水平,鼓励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突破外语教学“瓶颈”,给学生营造一个高效、互动、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 第3篇

一、有利于教师的“教”

1.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教师可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所配备的书写笔在白板上操作电脑,还可用笔自由书写,随便涂改,脱离鼠标对教师行动的制约。教师还可以随意对投射到白板上的任何画面进行注释讲解,用书写笔实现在白板上的无痕书写与图画。书写笔可以任意选择颜色,可以随意调节字体与图画线条的粗细、透明度,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形。电子白板的这一功能是对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的重大改进, 是轻松实现现代化教学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设计,并随时保存更新自己的电子教案。这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灵活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有利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教学平台, 它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它强大的工具性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极大的资源储存空间,便于教师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积累和反思。但如何运用好这一技术媒体,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在使用中大胆尝试。

3. 有助于减轻教师备课的工作量。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为每个学科预备了大量的学科素材, 教师可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设计和目标, 应用资源库的素材形成自己的课件,制作简单、应用方便。上课时,需要书写和标注的地方, 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强大的书写功能及时实现。教师即使使用其他课件、媒体,也能随时进行书写和标注, 并能根据需要与交互式电子白板交替使用。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并据此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

二、有利于学生的“学”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给学生带来了多变的视觉效果,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习效果自然会实现最佳。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方便, 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基础。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发挥了课件的演示功能,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可以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3.有利于信息的输入。听、看 、思、说、写能力的培养,听看是基础,只有听得清,看得准,外界信息才会有效地传递进大脑。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声、像、圈注等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有意注意维持在较佳状态,能有效克服外界的影响,使信息传递失真降到最低。

4.巧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识字交互教学的模式探究 第4篇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生不仅要分别识它的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还要了解字形内部结构关系,建立音、形、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做到“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鲁讯语)。识字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使学生统一地理解和掌握汉字三要素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使学生分别认识、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统一联系的过程。

根据对交互教学模式本质特征的理解,笔者认为,该模式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同样适用于识字和作文教学等领域,甚至其他各学科都可以尝试该模式的探索。因此,笔者从去年9 月份开始把交互教学引进识字教学的领域,通过对话使学生掌握识字策略,并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识字交互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单策略全班交互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分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了解各个识字策略,并培养学生运用识字策略。具体做法是教师先清晰地描述每一个策略并做出示范,然后让学生对每一个策略进行练习,并接受正确与否的反馈。每次学习生字时,分别请四个学生到台上来分别担任“读”、“记”、“用”、“写”的“老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交互教学识字活动中的导演,在旁边组织教学,指导小老师该做什么事,该如何做。后来逐渐将教的角色转移到学生身上,由学生承担教学领导者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做三件事:(1)自己使用这个学习策略,(2)请同学来使用这个策略,(3)对同学的表现予以一定的评价。

第二阶段:单策略小组交互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运用识字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于是我们把识字策略的应用放到小组中进行。首先给每个小组中的四位同学编号,根据其学习情况分工,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小组的每个学生发放“老师”的挂牌。而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识字活动,并不停地穿插于各个小组的活动中,在每一步策略结束之后,予以总结,把在小组中发现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予以反馈,切实保证下一步的策略落到实处。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让其在小组内换任其他策略的“老师”。

第三阶段:四策略全班交互

经过多次的尝试练习,每个学生都成了识字的“老师”,对识字的策略已能熟练掌握。这时,学生已基本具备了以识字策略来帮助自己和其他小伙伴的学习,老师的支持就可以逐渐撤出。但前面的每次练习都是集中识字,分步运用策略。在识字课上,让学生上台主持,扮演“老师”的角色,综合运用识字策略帮助学习,核对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当然,这四步中可以有顺序的变动,也可以有所侧重。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过程。

第四阶段:四策略小组交互

当学生已能独立识字,并且能核对自己的学习是否正确的时候,教师的支持就可以撤出。因此,识字课上,学生就成为了识字的主体,要求小组成员根据识字策略开展讨论。在学习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可以设想,当教师的支架作用撤出以后,如果仅凭学生进行漫无目的的讨论,将不会有预期的学习效果。相反,在交互教学中,小组的对话和讨论始终由一位“教师”引领着,因而整个讨论就与一般的闲谈不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样,“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用、我会写”既是一种学习策略,同时又是小组成员共同的学习目标。这时,教师完全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句法与语义在句子加工中的交互作用 第5篇

句子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涉及到语音听辨、词汇理解、句法分析和语义整合等多个表征层面的加工处理。诸表征层面的加工在连续的言语产生和理解中迅速地得到整合, 这一过程几乎是瞬间完成的,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无意识的。句子加工主要涉及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两种加工过程, 然而, 两者之间关系如何?是如模块模型所强调的两者分头行动、互不相干?还是如交互模型所倡导的两者在句子加工中交互进行?如果是后者, 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何时交互、如何交互、交互时以何种加工为主?这些问题一直是句子加工研究中争论的焦点。本文从众多行为实验中采集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 试图说明语义和句法分析在句子加工中并不是简单的独立行动, 相反, 两者在一定加工进程中存在着交互作用。

二、相关基础概念

(一) 模块模型与交互模型。

句子加工过程中语义分析和句法分析的关系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经典话题。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行为实验和部分脑损伤研究, 提出了多种解释方案, 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假设主要有模块模型 (modular model) 和交互模型 (interactive model) 。模块观点认为句子加工涉及多种大脑功能性模板, 不同的模板负责不同纬度的信息处理, 互不影响。交互模型则认为语言理解中根本不存在各种模板之说, 各种信息在句子加工之初就存在着交互作用, 听者从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的“自下而上”的分析过程与利用语境 (语言和非语言信息) 来加快句子理解的“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是同步进行的。

(二) 反应时范式与ERP技术。

反应时范式是研究句子理解的一种传统方法, 建立了语言研究的基本模型和争论, 其缺点在于:反应时是反映言语加工的综合结果的单维指标, 往往需要受试的意识判断, 所以不能充分揭示无意识状态下句子加工的复杂心理过程。ERP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事件相关电位) 是突触后电位的综合, 反映了与特定刺激呈现时间同步的脑电反应信号, 不仅可以达到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 还无需添加干扰任务和被试的意识判断。因此, 与反应时相比, ERP技术可以确保我们在语言理解的自然状态下对句子加工的连续心理过程作出精确描述, 并且提供不同层次分析的不同敏感指标。现发现与句子加工有关的最为常见的ERP成分有N400, LAN (ELAN) 及P600:N400是在语义违例情况下在违例词出现后200ms时在顶叶中部产生的一个负波, 约在400ms时达到最高值。N400与语义加工相关, 反映了大脑对语义信息加工整合的困难程度, 而LAN与P600都是与句法加工有关的ERP成分。LAN (left anterior negativities) 是在句法违例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负波效应, 潜伏期在100~500ms之间变化, 差异较大, 却较为一致地分布于左半球的前额部分, 故叫做左前负成分。最为常见的一种LAN负波是潜伏期较早的ELAN成分, 主要与短语结构和单词归类的违例有关 (Holcomb&Neville, 1990) 。P600是产生于顶叶中部的正波, 在句法违例词出现后约500~600ms左右达到最高值, 主要是由不符合句法规则的单词所引发, 反映了大脑对语法的分析、修补以及晚期的整合过程。

三、句法加工中语法与语义的交互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 句法与语义在句子加工中并非一定是前者影响后者, 语义在一定情况下也影响着句法加工进程, 两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一) 来自结构歧义句研究的证据。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结构歧义句考察语法与语义在句子理解中的关系。Garnsey等 (1997) 通过对花园小径句的研究发现, 句子语义的真实性程度会影响花园路径效应的出现:当直接宾语解释变得不可能时 (比如把句子“The doctor believed the patient was lying.”变成:“The doctor believed the medication would work.”) , 花园路径现象消失。这一结果说明理解者可以直接利用他们的词汇知识指导语法分析, 在一些情况下, 语义信息对句子的理解过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 来自移动视窗实验的证据。

孙兵, 刘鸣 (2005) 研究了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对汉语DO/SC (直接宾语/宾语小句) 暂时歧义句理解加工的影响, 发现句法歧义性和语义关联性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实验结果支持了句子加工的交互模型。实验者以移动视窗非累积性地向被试呈现四类句子 (高语义关联性歧义句、高语义关联性无歧义句、低语义关联性歧义句、低语义关联性无歧义句) , 被试进行自定速度阅读的实验结果显示, 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对歧义区和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有显著影响, 并在解歧区产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根据交互模型, 由于多种 (词汇、句法、语用、语义等) 层面的知识是在特有时间内相互作用限制读者对句子的理解, 句子的高语义关联性信息及时参与句子加工, 很有可能促进整个句子的理解加工过程。因此, 并非所有歧义句的阅读时间都会显著长于无歧义句。

(三) 来自ERP的证据。

常欣等人 (2009) 在对语义违例、句法违例、语义—句法双违例的汉语主动句的ERP研究中发现了支持交互模型的一系列数据:一是语义单违例所引发的N400显著大于双违例引发的N400, 说明语义加工受到句法加工的影响。二是较之句法单违例句, 双违例句中P600的波幅有所增加。也就是说, 在句法违例一致的情况下, 双违例句中语义信息的不一致导致了句法加工强度的增大。这一结论也得到了P600在头皮分布状况的证实:句法单违例所引发的P600在前额、顶叶中部与头皮后部的分布并不明显, 然而, 双违例句条件下, P600显著地分布于前额与顶叶中部。P600的空间分布说明双违例句调动了更多的神经与细胞参与句子理解, 句法加工强度更大。

四、句子加工中句法与语义交互作用的时间进程

以上诸方面的证据虽然表明语义信息即时参与了句子的理解加工并同句法信息一起共同影响句子的认知加工过程, 但是没能提供足够的证据以揭示句法与语义的交互作用的时间进程。为了进一步探讨句子加工中句法与语义的关系问题, 以Friederici (2003) 为代表的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电生理和脑成像研究, 并提出了调和模块模型与交互模型的“三阶段模型”。徐晓东、刘昌 (2008) 对Friederici的三阶段理论做了详细梳理, 认为在句子加工的最初阶段只存在初步句法结构加工, 独立于语义信息的影响, 第二阶段同时存在着句法加工与语义, 但两者是否发生交互作用目前尚无定论, 第三阶段不仅存在句法信息的整合和语义信息的加工, 还存在着两方信息的相互调控作用, 体现为句法与语义的整合加工。因此, 句法与语义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句子加工的第三阶段。该观点获得了来自对P600效应的一系列多语种研究的证实。

一方面, 晩正成分P600代表着晚期句法再分析与句子整体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如前所述, 常欣等人在对比汉语句法单违例与句法—语义双违例的研究中发现, 双违例句引发的P600明显大于句法单违例句引发的P600, 证明了句法与语义在句子加工晚期的交互作用。另一方面基于ERP的最新研究显示, P600不仅出现于句法违例句中, 一些句法结构完好但存在语义违反的句子同样能够诱发P600的出现。该结论在多个试验中得到了重复验证:Kuperberg等在语义-题元关系的违例句的研究发现, 这类违例句子并没有重复以往的实验结果, 即语义违例诱发N400, 相反, 它们导致了违例词出现后约500~600ms时的正波, 即标志句法违例的P600成分。徐晓东等认为:P600效应反映了语义和句法的相互作用。这一结论推翻了模块模型所强调的句法优先假设, 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 句子的语义信息能够在句法信息之前得以提取, 并使句子的句法结构作出调整。换言之, 语义关系有可能影响甚至决定句子的句法分析。基于对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 他们认为, P600效应正是句法和语义整合加工的标志。

五、结语

语言加工是连续的、具有多个分析层次的复杂过程, 而在众多的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关系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以句法为中心的模块模型受到了多种实验结果的挑战, 诸多近期实验证明, 不仅句法分析影响着语义信息的加工, 语义分析也可以调节和制约句法信息的处理过程及策略的选择。本文结合多方实验结果, 不仅证明了句法与语义在句子加工中存在着交互作用, 而且说明了两者交互作用的时间进程:句法与语义分析主要体现在晚期句子加工阶段, 以P600成分的出现为标志。

参考文献

[1]Friederici, A.D, Rüschemeyer S-A, Hahne A, et al.Therole of left inferior frontal and superior temporal cortex in sentence comprehension:localizing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rocesses[J].Cereberal Cortex, 2003, 13:170~177

[2]Garnsey, S.M, Pearlmutter, N.J, Myers E, et al.The contributions of verb bias and plausibility to the comprehension oftemporarily ambiguous sentences[J].Journal of Memory andLanguage, 1997, 37:58~93

[3]Holcomb, P J&Neville, H.Auditory and visual semanticpriming in lexical decision:A comparison using event-relatedbrain potentials[J].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5, 1990:281~312

[4]常欣, 张国礼, 王沛.中国二语学习者英语加工的心理机制初探:以主动句为例[J].心理学报, 2009, 6

[5]孙兵, 刘鸣.句子加工中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2

韩国交互媒体应用模式探究 第6篇

交互媒体应用模式概念

交互媒体应用模式是大众文化传播的发展而孕育出来的新兴应用形式, 其是既是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和辐射力量, 同时也会看到交互媒体应用模式对于现代媒体传播的艺术反思。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大众传播媒介也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产生新的传播媒介与媒体文化, 这也就为交互媒体应用模式提供了更多的观念表现素材和文化语境, 也提供了不断更新的物质媒材。

交互媒体应用模式的构成要素

1. 传播主体

高速信息大门因3G技术及手机技术而开启, 这种支持移动互联网网络技术被广泛的掌握并运用。这就导致传播主体大量的积极的运用交互媒体来推进传播过程, 而对于这些启用交互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主体。 (1) 组织:在信息社会中运用交互媒体的组织, 包括政府、媒体、企业组织等, 在这样一个完全可以以公众自我为中心的交互媒体时代, 由于传播权力的转移, 这些组织作为传播主体, 其主要表现有组织声誉的脆弱化、信息应对思维更新化、新旧媒体信息应传播联动化等。 (2) 公众:作为传播主体的公众呈现个人自媒体化;个人化信息、情感表达的个性化;以及对信息收录和传播的即兴即时化、信息发布的匿名化与开放化。这样危机传播中的公众更是一群聚合化互动的传播主体。自媒体就是个人发布的平台, 当下公众利用交互媒体, 比如微博进行信息传播, 使用自媒体进行发布、表达自己、创造内容, 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众在利用自媒体进行发布和评论时, 信息和感受都是具有开放性的, 也就是说在其他公众进行阅读浏览的时候并不会遇到过多的障碍。以写微博为例, 在微博中, 每位用户都会即时地把自己在危机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收获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中与大家一起分享。微博可以不断搜索、提炼信息, 不断学习和思考。每当各种事件发生, 各类观点涵括广泛, 公众可以顺利并及时的分享其他微博的各类内容。

2. 受众

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交互媒体迅速扩张之后, 互联网等交互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传统媒介信息传播的差异以及传统媒介发生的传播方式的变化。交互媒体信息传播中, 受众的新特征可以从以下概念中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受众在交互媒体信息传播时代实际上是拥有传受合一交互化、媒体使用主动化的媒体使用者或称用户。此时, 传受关系变得复杂、多维, 传播的单向性被打破, 受众不再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 而能够主动获取信息, 又因为基于数字技术的基础, 信息内容变得便于编码和解码, 从而使得他们的复制与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受众在交互媒体应用模式的支持下, 可以自由的在传受角色中互相转换, 甚至在受众与受众间进行互相的影响。以网络为例, 大量的信息充斥其中, 有部分传播还带有强制接收性。人们面对扑面而来的文字和图片等, 还来不及反应出孰是孰非, 就已经从各个方面接触到了海量的信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经典理论中的“选择性接触”对于危机时期的交互媒体信息爆炸来说, 已经模糊和变迁了。

3.信息内容

交互媒体的技术特征成就了它的信息内容非常独特, 数字技术基础使得危机传播中的信息内容呈格式化形态, 可修改、可复制、使用起来十分便利。交互媒体信息传播中的内容呈多样化、超量化。首先交互媒体众所周知的超文本特征和超链接形式, 为人们呈现了超量内容的信息量海洋。其次它可以传播语音、文字、视频、音乐、动画, 几乎一切能被感知的符号和意义都包括在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中。交互媒体极具兼容性和综合性, 其媒介内容可谓多元多样、讯息海量。

4.渠道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 并且由于交互媒体信息传播的发展是伴随着交互媒体的发展而日益成熟的, 因此交互媒体渠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互媒体信息传播的模式。交互媒体的接近性比以往传统媒体高出之多, 以移动互联网为例, 这一传播载体的贴身性, 使得它越来越像人体感觉器官的延伸, 而且由于手机信息的传递基本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手机在人们中间可谓是风靡盛极。同时随着3G技术等多种互联网传播模式崛起, 使用交互媒体的“个体”越来越成为信息制造中心、信息集散中心、信息发酵中心等。网络个人化、个人借助网络媒体实现社会化、自媒体渐成气候, 这些现象都证实着媒体重心向个人化的方向转化。而“顶帖”、“跟帖”等名词对于公众已不再陌生, 交互媒体不仅将信息中的公众个体联系起来, 并且凸显人本主义特征, 极大的鼓励个体使用交互媒体进行传播。利用交互媒体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更新, 往往会引起强烈的反馈和独特的互动。通过微博、微信等交互媒体进行信息传播, 不仅满足了公众的自媒体诉求和交互需求, 而且张扬了凸显生产和创造的信息传播互动情结。

韩国交互媒体应用模式-互动的虚拟空间

由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共同建构的第四媒体, 伴随着第四媒体的出现,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互联网所营造的、无限广阔的空间中孵化, 并迅速将它枝蔓纵横的触角遍布世界各地, 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络互动的虚拟空间。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手段, 互动的虚拟空间不但可以便捷、迅速、优质地传送某种单一形式的艺术作品, 而且可以同时传送图像、声音和文本等几种文件。这种多媒体性质对艺术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它对以往的艺术形式做了一次全新格式的综合, 一种更加具有兼容性的综合艺术形式闯入我们的感官世界, 并无可置疑地为艺术发展带来新契机。

大众传媒过程中, 控制权掌握在传播者手中, 而受众总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端, 虽然, 在具体媒介形式上, 他们可以选择某一份报纸, 选择某一家电台、电视台的某一个频道或节目, 然而面对大众媒体推送给他们的内容, 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 他们的反馈是极其有限的, 是严重滞后的。而在虚拟空间中通过“自由发言”的形式得到改善, 网络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三维空间之外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人们通过屏幕、键盘乃至语音互相交流。调查显示, 到2009年12月, 韩国已经6家地面DMB (数字多媒体广播) 运营商将开展“DMB2.0”业务, 为客户提供一系列数据业务, 包括股票行情、个人视频录像、电子商务业务。为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趋势,

1.多媒体多频道的渠道

在当前新媒体模式下, 传统的收视免费模式与公益模式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困境。而在市场经济下, 为针对交互媒体对频道收视率的冲击, MBC积极探索以年轻人主导的播出方式, 从而开始调整受众目标, 当前MBC拥有地面播MBC、VOD、卫星广播、网络广播、有线广播等各种播出方式。同时面对数字化的发展, MBC也开始积极调整自己的策略。2001年, MBC开始尝试数据广播, 并将其视为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 其目的是打造一个多媒体多频道的MBC。2004年, MBC制作完成电视剧《大长今》后, 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与文化效益。为此MBC迅速调整战略, 推出了《大长今》的手机版和网络版。从2008年开始, MBC还专门成立了一家网络服务公司iMBC, 提供在线播放和各种点播频道。

2.全球传播的视野

随着海外对韩剧的需求日益增加, MBC也调整了自己的海外战略, 自2001年起, MBC在中国、日本等地打造具有独特个性的电视剧专门频道, 并且与世界上38个广播组织签订了双边合作协议。MBC与日本富士电视台签订长期合作的合约, 每年定期合作一部电视剧。走向中国走向东亚走向全球是MBC未来的重要战略。比如2005年至2006年, MBC开始着手制作以中国为题材的纪录片和娱乐节目, 如《黄河》、《毛泽东》、《邓小平》等纪录片;新闻方面, MBC每天都播出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有关的新闻。2006年, 韩国MBC电视台与中国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合作举行的中国《电视周》, 在韩国展映5部中国优秀获奖电视记录片。在娱乐方面, MBC也制作了《可以可以》的节目, 专门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

3. 互动服务的观念

交互媒体时代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 是服务竞争的时代。电视媒体需要放下权威的姿态, 以体贴周到的服务质量来赢得公信力和传播力。交互媒体的重要特点是创造性、个性化与互动性, 特别是所谓“自媒体”、“WEB2.0”乃至“WEB3.0”时代的带来, 表明单纯提供服务的时代已经过去。为此MBC更加重视收视群体受众的互动参与性, 其建立了市民与记者报告站体系, 积极收集市民对于其互动服务的意见。在2006年与2010年的世界杯转播当中, 就曾实时的播出观众对选手的点评。MBC还专门设立了受众分析部门以及影像资料网站、社会服务中心, 以竞争状况分析受众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

4. 复合多元的产品

MBC也认为, 加强电视产品的亲和力和拓展多种形式, 在文化接近性的影响下, 亚洲市场可以经营得更好。目前MBC已在中国、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有了丰富多样的跨国合作产品, 包括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新闻节目、文化周活动等, 极大地改变了MBC韩剧“一枝独秀”的传统电视产品结构状况, 品牌实力和赢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在韩国政府大力推动游戏产业的背景下, MBC开始注重游戏节目产品的开发, 如《游戏英雄》的收视率从播出以来节节攀升。同时MBC正在尝试开展不同的新事业, 减少单纯对广告收入的依赖。其制作过一部名为《甜蜜恐怖的恋人》的电影, 并因此成功地进入了电影事业。

韩国交互媒体应用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韩国交互媒体的崛起是以城市数字技术普及为前提的, 比如首尔市民可通过手机获取交通、天气、资讯、电影音乐文化活动、社交关系、食物价格等多种信息。而在交互媒体时代下, 必须加强适应交互媒体需要的内容产业建设, 首先是生产更适合交互媒体的内容, 一般来说, 个性、醒目、创意与新鲜是交互媒体时代对于内容要求的基本与原则, 为此传统媒体要重视交互媒体的内容需求, 依托当前的新技术开展新的内容表现形式。而是改变内容的制作方式, 内容制作由媒体主导向受众和媒体共同主导转变, 从而建立起一个与受众互动的渠道。三是将内容创新与营销创新相结合, 充分运用交互媒体的优势开展整合营销、创新营销。

总结

在现代社会中, 在通过对交互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系统把握, 有利于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交互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 进一步为各类组织未来应对交互媒体信息传播实践、更好的进行信息管理提供可循规律。

交互作用模式 第7篇

“发展思路与科技、人才、管理”的共振效应是指正确的思路与科技、管理、人才含量的相互融通相互作用, 和谐共振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协调运作过程。思路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总结和把握基础之上的, 是对发展规律的反映探索和开拓, 是企业面向未来、应对挑战、征战市场的“微软”, 是企业的方向和目标。思路如同军事战略上的战略思想, 战术上的智慧谋略, 战役上的方案举措, 思路是企业的宏观指导思想, 中观价值取向, 微观实现目标, 思路是决策者驾驭全局的本领。正确的思路并不是空穴来风, 它来自于群众的实践, 出自于决策者, 检验于实践中, 它具有科学性、预见性、超前性、实在性、战略性, 思路又是胆略的体现, 是智慧的结晶。科技、管理、人才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过程, 运作质量和所占份额, 是衡量企业整体素质的一个综合质量指标, 它包括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 先进的管理办法, 高超的技能素质, 崭新的时代观念以及科学的拴心留人机制等, 可以把它称之为“企业含量”。含量是企业员工素质技能水准的综合体现和与企业新产品的物化结合, 含量是质和量的共同反映, 三个含量中管理是核心,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保证。三个含量渗透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如销售、生产、质量、工艺、安全、成本、技改、设备、材料、观念、责任等等。思路与三个含量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经营产生巨大影响, 它们的共振效应是企业效益增长、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素质提升的关键。

2 发展思路与科技、人才、管理的交互作用过程

翻一翻八面河油田的发展史, 探寻油田的勘探路, 我们可以发现, 每当勘探开发上有新的突破和发现, 每当经济上有新的效益增长点, 每当产量呈现主动上升势头, 都首先得益于专家和领导者的正确思路, 得益于科技、管理、人才三个含量的相互作用, 可以说, 在八面河的储量里, 产量里, 效益里, 在很大的程度上, 得益于专家和决策者思路与科技、管理、人才含量的共振效应, 一个企业如此, 其它企业也如此, 这是被无数企业的实践证明了的。大家知道,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不一样, 出路是不一样的, 江苏大地实业集团董事长李德永说:“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最关键的是经营者的竞争, 而经营者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模式的竞争。一个企业家能不能成功, 就看他敢不敢突破自我, 超越自我, 只有突破自我心中的误区所带来的平衡, 才能换取高视点的思维, 才能对自己和自己领导的企业所定格的社会位置和经济经纬坐标有一个客观的分析, 有一个立体式的谋略, 否则, 企业只能是原有基础上推磨式的发展, 很难裂变。”可见, 企业间的竞争, 在于经营者思路的竞争, 谁的思路技高一筹, 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一个金点子救活一个厂, 一个好思路盘活一个企业, 这样的奇迹并非天方夜谭, 完全是思路导向在起作用。

有了好的思路, 还离不开科技、管理、人才三个含量的作用, 只有内外包装由表及里表里如一, 才能获取收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先导和后盾, 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 是企业增产创效的最有力的手段。一定情势下, 物质资源可以穷尽, 但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开发不止, 取之不竭。八面河油田针对老区上产难的实际, 大胆决策, 把制约原油上产的难点当成科技攻关的重点, 始终坚持科研项目研究与推广并举, 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结合的原则, 根据八面河油田地质、工艺特点, 开展科研攻关, 重点配套和应用了以防砂、堵水、治稠、水平井工艺为重点的采油工艺技术, 见到可喜成效, 增添了油层活力。这说明,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器”, 是企业永恒的发展亮点、潜力所在和效益增长点, 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盘活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广阔前景和根本出路。

管理是生产力系统中的“软件”, 历来被人们称之为“软科学”, 它是企业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企业“软件开发”的重中之重。管理的环节很多, 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 作用于企业的各个部位, 但其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 要通过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积极性。八面河油田为了完成产量, 利润任务, 又保证吨油完全成本不突破, 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创新办法, 根据管理局、分公司下达的经济责任制, 详实地制订了全厂各个基层单位的经济责任制, 将产量、成本利润和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 而且还把基层可操作的材料费、运费、动力费、修理费、值班车运费等五项指标细分到位, 重点完善了作业系统预决算制度, 采油队吨油成本考核制度, 实行了水电、材料、作业项目管理承包法, 进一步明确了责、权、利, 实行严考核, 硬兑现, 有效地调动了各单位夺油上产、挖潜降耗, 增收创效的工作积极性。管理的内涵没有止境, 没有极限, 只有深浅, 只有更好。企业要不断的创新管理, 深化管理, 延伸管理。

在科技、管理、人才三个含量中, 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正如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幸之助所说:“如果说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研究与先进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起飞的两个轮子的话, 那么人才是两个轮子的轴”。可见,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一个企业是何等重要。人们常说“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作者认为这话不错, 但要再加上“无才不兴”即, 一个国家, 一个企业, 没有人才是不能兴旺的, 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 从某种程度上说,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不动产。作为资源性行业, 我们深深懂得, 物质资源是有限的, 是可以穷尽的, 而人的聪明才智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因此, 八面河油田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注重队伍素质的提高, 始终为知识分子和技能工人的成长成才铺路子、搭台子、出点子, 在发展入党、评先选模、提拔重用、选拔后备干部、晋升职称、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方面, 向有功之人, 有绩之人, 有劳之人倾斜。在成本紧张形势下, 我们坚持压操作成本不压科研成本, 压其他项目不压科研项目, 并对科技成果出台明确具体的重奖政策。这些人才战略, 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和岗位技能工人的聪明才智, 为稳产上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性因子。

3 企业发展思路与企业含量的具体运作

领导者决策者思路要与科技、人才、管理三个含量产生共振效应, 必须抓好以下环节。

(1) 抓学习:正确的思路形成于学习之中, 产生于实践之中, 决策者思路正确与否, 取决于领导者各方面的素质和决策水平, 而学习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保证决策思路正确的前提条件, 企业经营者作为决策者不应巨事包揽, 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 管大事, 管发展, 出思路, 出谋略, 出成效上, 要学理论、学法律、学管理、学工商、学科技, 学习一切之必须, 从这个意义上讲, 思路的灵感在于学习, 学习是营养素, 是思路的充电站, 是正确决策的必修课。对于企业来说, 要完善、坚持、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党政一班人拓展思路议事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 这些办法和途径都是出思路、出决策、出智慧的良医妙药, 必须刻意求真, 技之以恒按要求来运行。

(2) 抓落实:落实是检验决策者和实践者德和行的最终判断尺度, 是考量决策者和实践者思和行的双刃剑。思路不是一纸空文, 不是一席虚话, 不是一条口号, 思路具有客观实在性, 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具有质和量的可考核性, 但思路变为现实, 转化为实际成果, 见到实效, 需要付出艰辛的智力、体力的劳动, 需要心血和汗水的浇注, 需要埋头苦干, 求真务实的作风, 需要一点一滴抓落实的使命与责任。抓落实就是凡事有布置安排、检查督促、总结兑现, 有标准规程, 有奖励处罚, 抓落实是保证思路严谨性、计划严肃性, 指标实在性, 数据真实性的体现。思路不能束之高阁, 如雾中赏花, 一定要使思路在运行操作之下, 见人又见物。

(3) 抓机制:科技、人才、管理三者并不会自发地产生交互作用, 必须靠机制把它们胶联纽结在一起。要坚持“自主研究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的科研机制, 把改革、创新、创造、引进、借鉴、拿来相结合, 保证在科技上时时领先, 处处领先;要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机制, 使管理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不留空白带, 不留真空处, 要完善“事业留人, 政策留人, 待遇留人, 感情留人, 氛围留人”的拴心留人机制, 激发人才活力。同时, 加强队伍员工的思想作风培训, 业务技能培训, 责任素养培训, 观念更新培训等, 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使思路+含量不断创新, 不断升华, 永远主导企业生存发展方向, 展望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让企业在思路+含量的良性循环的运作下发展有望, 竞争有望, 成功有望。

摘要:壮大盘活国有企业, 需要好的政策, 好的机制, 企业要增强活力, 征战市场, 抢占阵地, 获取份额, 羸得效益, 关键在思路, 在科技, 在管理, 在人才的开发与创新。今天的市场经济区别于以往计划经济其中一条重要因素就是市场不是呵护企业的母亲, 市场不是养育企业的摇篮, 市场是打擂选强比武竞技, 优胜劣汰的战场。纵观国有企业500强成功之道, 就在于企业按照自己的企情, 实施各具特色的开发创新的发展战略, 如科技兴业战略, 资本运营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 品牌推优战略, 人才竞争战略等, 笔者认为, 这些战略的实质离不开决策者的思路创新, 离不开先进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的作用, 可以说, 发展思路与科技、人才、管理的共振效应等于企业效益, 是企业经营之方略, 是企业发展之道。

关键词:企业发展,发展思路,企业含量

参考文献

[1]李彦卓.基于异步处理框架的在线客服交流平台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2]田园.基于办公环境即时通讯交互产品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2.

交互作用模式 第8篇

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主要取决于铁素体的晶粒尺寸、晶体织构和钢中的夹杂物[1~3]。尤其是钢中的夹杂物,其存在不仅强烈抑制了成品带钢的晶粒长大、促使晶格畸变,还会明显阻碍磁畴运动,劣化成品带钢的磁性[4]。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其去除或使其无害化。

对于低Si、无Al硅钢而言,与采用Al元素进行终脱氧相比,采用Si元素进行终脱氧时,钢液的脱氧效果相对较差,并且在脱氧以及合金化后的冷却、凝固过程中,会继续生成较多的氧化物夹杂。研究表明,这些氧化物夹杂的数量及组成对后续成品带钢的磁性能影响明显[5]。而且,在后续的板坯再加热、轧制过程中,这些氧化物夹杂还会影响硫化物、氮化物夹杂析出[6]。

本文结合工业化生产的硅钢,探讨了氧硫交互作用对钢中夹杂物生成的影响。借助非水溶液电解+扫描电镜法,观察了夹杂物的形貌和尺寸分布,确定了夹杂物的类型、数量,探讨了不同O、S含量下钢中夹杂物的变化规律。

2 实验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低Si、无Al硅钢,通过调整Si、Al添加量,控制钢液最终脱氧效果;通过调整S含量,确保O+S含量处于实验水平。实验过程中,依次取有代表性的热轧及成品试样,采用Leica DM-2500M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观察倍率为50倍。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扫描电镜法分析成品试样中的夹杂物。采用HITACHI S 4200扫描电镜观察夹杂物的形貌、尺寸,借助设备自带的能谱仪确定夹杂物的种类、组成。每个试样在扫描电镜下连续观察10个视场,采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夹杂物的尺寸、种类、数量及分布。实验用钢的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3 结果与讨论

3.1 显微组织

不同O、S含量下热轧试样及成品试样的显微组织分别见图1、2。

从图1可以看出,A1试样(O含量最高)的再结晶效果最差,带钢中部存在明显的纤维状组织,再结晶晶粒尺寸相对较小;A4试样的再结晶效果最好,再结晶晶粒尺寸相对较大;A3、A2试样的再结晶效果居中。这些试样对应的热轧工艺差异不大,但热轧组织却存在明显差异,应该与炼钢过程控制(化学成分、析出物)有关。由于组织具有遗传性,热轧试样的再结晶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成品试样的再结晶效果。从图2可以看出,成品试样中,A1、A2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最小,A4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最大,A3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居中。

%

3.2 夹杂物形貌

采用HITACHIS 4200型扫描电镜观察到的1 000倍和5 000倍下试样中夹杂物典型的显微组织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1 000倍率下几种试样的夹杂物数量均不多,少量尺寸较大的夹杂物呈球形或椭球形。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夹杂物主要是SiO2和Al2O3的复合夹杂物(以SiO2为主),以及少量的MgO或者MgO-CaO复合夹杂物;5 000倍率下,A2试样的夹杂物数量最多,其次为A3试样,A1、A4试样的夹杂物数量最少。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夹杂物主要是Mn S和CuxS。

3.3 夹杂物尺寸和数量分布

借助HITACHIS 4200型扫描电镜,在5 000倍观察倍率下,连续统计10个视场中的夹杂物数量。采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试样中夹杂物的尺寸和数量分布,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1.0μm以下尺寸范围内,A2试样夹杂物数量最多,约为2 000万个/mm3,其次为A1、A3试样,分别约为1 600万个/mm3和1 200万个/mm3,A4试样夹杂物数量最少,约为855万个/mm3,这与成品带钢消除应力前、后铁损实际的规律吻合。另外,实验还发现,1.0μm以下尺寸范围内,夹杂物数量越多,夹杂物平均尺寸越小,小尺寸夹杂物所占比例越高。0~200 nm范围内,A1、A2、A3、A4试样中,夹杂物比例分别为85.6%、95.7%、90.5%、66.6%。A2试样比例最大,A4试样比例最小,见图5。

4 结论

(1)本实验条件下,提高O含量、降低S含量,对劣化热轧组织的再结晶效果而言,O含量的作用大于S含量。

(2)低Si、无Al硅钢中,应尽可能降低O含量,适当控制S含量,以粗化钢中的微细夹杂物,减少1.0μm以下夹杂物的数量。

(3)钢中O、S含量与夹杂物数量不具有关联性。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控制O、S含量,还要严格控制相应的生产工艺,以免生成较多的有害夹杂物。

参考文献

[1]Yoshihiko O,Yasushi T,Atsushi C,et al.The Effects ofSulfur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on-oriented ElectricalSteel Sheets[J].J.Mag.Mat.,2003(254-255):361-363.

[2]久保田猛.Development of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Used for High Efficiency Cores[J].CAMP-ISIJ,2003,16:626.

[3]XU Ben,LI You-guo,GONG Yong-feng.The Precipitationof Copper in the Non-Oriental Electrical Steel[J].MaterialsScience Forum,2005,Pricm-5:2279-2282.

[4]Shiozaki M and Kurosaki Y.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 on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Sheets[J].J.Mater.Eng.,1989,11(1):37-43.

[5]杨亮,栗红,常贵华,等.脱氧工艺对硅钢连铸坯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研究[J].钢铁,2008,43(7):101-104.

交互作用模式 第9篇

【关键词】微博;体育教学;交互平台

On the Interactive Function of Micro-Blog in University Teaching of Sports

YAN B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micro-blog,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por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sports teaching. The introduction of micro-blog into sports teach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blog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can result in better teaching effect and realize the win-win effect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words】 micro-blog, sports teaching, interactive platform

1前言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之间联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微博网络,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以个人面向网络的即时广播,通过群聚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听众群落;用微博的方式,将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发布给自己的听众,以最精辟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1〕。2010年12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报告显示,微博已经成为继网络论坛、博客、跟帖这三者之后,最强大的网络舆论载体,也是网友在需要发布信息时的第一选择。

2微博的特点

2.1无限的信息互动

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有140字左右,而且不必考虑文章的结构性,内容范围宽泛,发布方式多样,操作方式简捷,这些特点更适合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因此,微博已成为很多网民所喜爱的一种社交沟通渠道,与以往的打电话、发邮件等都有极大的区别。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对话是开放式的。微博在网络上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人际关系网络化。

2.2强大的即时传播

一条评论、转发和关注度高的微博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平台上发出后,在短时间内的互动性转发就可以将信息传达给较多的受众。基于这样的传播优势,微博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信息,使听众可以更快捷、更直观、更形象地接受信息。

2.3灵活的交互方式

微博用户不受时间、地点、格式的限制,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手机、电脑等以简单的表达方式,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中。用户微博上的信息一旦更新就会自动转发到关注者的微博上,关注者被动地进行信息的接收,保证了信息不会漏发,关注者可以随时了解被关注用户的状态〔2〕。此外,双方也可以成为互为关注的对象,这样被关注用户也可以及时地掌握关注者的动态。由此可见,微博的信息交互不仅是点对点,也是点对面的,其交互方式灵活多样。

3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交互的现状

3.1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交互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由教学本质和教学规律事先规定好的。因此人们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初就已为教学规定好了内容途径和方法,具体的教学过程则是教学规律或教学方案的体现,这种理念的基本假设是教学过程受客观规律和规则的制约,好的教学是遵循规律的结果,不良教学是违背规律的结果。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关注教学规律的实现而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以及教学中的互动重视不够,使原本丰富的教学过程成为线性的教学流程,它扼制了教学中教师的机动空间,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容易产生消极心理。

3.2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交互

体育院系的大量招生造成学生生源结构日趋复杂,学生的技术应用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仅靠教师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技能与技巧的学习水平以及运用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课程的综合性极强,又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后复习非常有局限,缺乏研究讨论课堂内容的氛围,且大多数体育院系的师资生源严重不对称,不能满足小班化教学、个别化指导的需要。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实践能力弱,毕业生质量下降,影响今后就业。作为体育院系的学生,所学课程多以技术实践课为主,如果在理论教学中没有掌握好方法,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利用微博构建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平台

4.1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络虚拟课室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微博这种新技术合理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是新时代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体育院系的学生往往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接受新鲜事物快,教育方式往往以个体为中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明显不合时宜。而把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的理论教学中,正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可基于微博的众多优势,构建师生交互平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据调查,目前30.3%的大学生开通了微博,其中70%的学生每天都会花费至少30分钟通过电脑或手机来浏览、转发、评论微博,通过微博进行交流和学习。据《北京日报》报道,截至2010年12月12日,50多所“211工程”高校推出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在这个“全民微博”的时代,体育教师更应合理地发挥微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博,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形式,同时应不断地从中摸索经验、分享心得,从而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实现微博应用的日常化。在微博的网络虚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互相添加关注,从而成为彼此的关注者,就可以及时了解彼此的动态。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疑问和对课程的建议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认知程度及运用能力的状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从而总结出一套更加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模式,做到教与学的双赢。学生在借助微博进行学习时可以控制自己的进度,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适合的教师个体或者教师团队。由于没有了面对面的束缚感,可以畅所欲言,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仅限于学习上,也可以是在生活上的,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加清楚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及时、正确的指导,从而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4.2构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

在全国体育院系中,同一专业方向的教师较少,共同讨论学科问题的范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增加不同地区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微博上组建不同学校同专业学科的微群,或把同一学科的不同课程用微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学科学习的微群;或把不同院校同一门课程的微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课程微群。在这个微群里,教师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本学科的同事、同行进行交流讨论。在新浪的微群里,一位名为“龙LOVE柳州”的用户于2011年1月14日创建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群”,全国职业技术学院高校教师、专业教师都可以加入这个微博客群进行讨论交流。截至目前,全国知名体育院系的足球教师已有21位在新浪开通微博,并互相关注;相关的足球媒体人和球员教练上百人都开通了微博。因此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需要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基于微博开展教师与相关人士之间同步或者异步的学习活动,通过交流、协作的方式共同学习,从而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的增长,促使其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4.3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平台

体育教学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实践课程通常要由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师组建的微博平台中学习,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微博中构筑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学习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和本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还可以和其他院校的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微博的开放性使得发布信息的内容更加灵敏、公开、透明,学生使用手机就可以登陆微博,学习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同时,自己发布的信息,也可以被别人关注和以最快的速度传播。通过别人对自己信息的回复、关注,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微博的兴起,为当代大学生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满足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强烈需求。微博平台的建立,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汇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学习,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及获取到更多、更新的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

5结论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交互性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微博整合到体育教学中以期解决问题,然而微博技术的诞生之初并非专为支持教学而设计和开发,因此,体育教学与微博的整合性学习环境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它不是体育教学平台与微博平台简单的超链接,也不是要排斥其他交互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而是与这些技术形成有效的互补。体育教学在发展的“瓶颈”时期寻求课程表现形态的突破以及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变化是二者整合的内在要求,而微博技术的优势和所能承载的教育价值为整合提供外在的可能。体育教学与微博的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一个创新应用,是用原有的体育教学支撑技术和微博技术共同表现于体育教学,并形成一种整合性的网络开放学习环境。关于体育教学与微博整合的具体模式,还需要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芹妹,孟琦.Tw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2〕高欣峰.微博在网络学习社区中的角色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9).

交互作用模式 第10篇

关键词:问题行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相互作用

青春期是初中生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既敏感又冲动好奇, 很容易出现各种内、外部问题行为。在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这段时期, 青少年不仅有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重大发展, 反映在社会关系上, 也呈现出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青少年逐渐疏远了与父母的交往而更多地走到同伴中去。这段时期, 与个体和父母最初的亲子关系相比, 随其年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同伴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亲子关系是垂直性的社会关系, 同伴关系是平行性的社会关系, 它们在个体的行为变迁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共同影响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

综上, 可以猜想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是相互作用的, 因此设计此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作用机理。

1.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 在初中各年级随机选取部分班级, 以各班级的全体同学作为施测对象。去除各种无效被试, 共获得有效被试270名, 各年级人数分别是:74、100、96, 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7.4%、37.0%、35.6%;其中男生146人, 占54.0%, 女生124人, 占46.0%;年龄11-18周岁, 平均14.5周岁。

(2) 研究工具

(1) 亲子关系

以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 为基础, 选取其中45个项目测量亲子之间的亲密程度, 3级评分, 得分越高表示所测量属性越强烈。整个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13, 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量表被广泛应用, 效度较高。

(2)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考察“友谊质量”和“同伴接受性”两个维度, 这两方面构成了衡量同伴关系的质量和数量指标。友谊质量问卷选自Parker和Asher的研究, 共19个题目, 3级记分, 侧重考查个体维持亲密、长久人际关系的技能, 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7, 表明其信度较高。同伴接受性采用“同伴提名法”获得数据。

(3) 问题行为

本量表改编自台湾校园通用的自我伤害行为筛选量表, 3级评分, 得分越高说明问题行为越多越严重。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6, 可以分为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两个维度, 分别包括18和17个题目, 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6、0.800。

(2)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和AMO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分析

(1) 相关性分析

使用SPSS分别完成各量表的计数、计算、信度分析, 以及分值汇总、Z分数转化等, 将数据汇总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得到表1:

表1显示: (1) 同伴接受性与内隐问题行为、外显问题行为、以及父子关系与母子关系的线性相关关系很强, 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479、0.164、0.539, 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 都通过了统计检验。 (2) 友谊质量与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有有一定的相关性。 (3) 内隐问题行为与外显问题行为, 以及与母子关系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统计检验, 相关系数分别是0.331、-0.313。 (4) 父子关系与母子关系也显示了很强的相关性, 不仅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通过了检验, 而且相关系数高达0.723, 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2)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

为了考察亲子关系对同伴关系、问题行为, 以及同伴关系对问题行为的作用, 我们将数据导入AMOS, 构建出图1所示的结构方程模型:

上图显示, 如果用父子关系来解释友谊质量, 其回归系数为0.35, 父子关系可以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友谊的质量, 父子亲密程度越高, 个体与同伴的友谊质量也越好;如果用父子关系来解释同伴数量, 会呈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 回归系数为-0.47, 表明父子越亲和该个体的同伴数量会越少。

如果用母子关系来解释同伴关系, 会发现母子关系对青少年个体的受欢迎程度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其回归系数高达0.89, 但分析结果并没有发现其对友谊质量的显著效应。

模型中没有发现亲子关系对外显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但对于内隐的问题行为, 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都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但预测能力有限,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18、0.32。

模型并没有发现友谊质量对内隐和外显的问题行为影响, 但初中生在同伴中受欢迎的程度对问题行为的预测效果很好, 尤其是对内隐问题行为的解释, 回归系数为-0.79, 预测效果良好;对外显问题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48, 也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残差存在相关, 说明这两个观测变量除了有潜变量表征水平的公共因子外, 还有其他公共因子。

这个模型还可以看出, 虽然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对于内隐和外显的问题行为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但可以通过影响作为中介的同伴接受性来间接影响问题行为的出现。

(3) 问题行为、同伴关系与亲子关系

建立结构方程2, 考察问题行为对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 以及同伴关系对亲子关系的作用。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构方程模型:

模型2中, 没有发现友谊质量与其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故将其从模型中剔除。可以看出, 外显的问题行为对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都没有直接影响, 而是通过中介变量同伴接受性来间接影响;内隐的问题行为可以一定程度解释母子关系, 也可以通过影响同伴接受性来影响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个体表现出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越多, 其同伴接受性就越差;同伴接受性得分越高, 该个体的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质量通常也越高。

3.讨论

(1) 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

父子关系与友谊质量有一定的联系, 融洽的父子关系会一定程度提升青少年初中生与同伴之间友谊的质量, 但其受欢迎程度却会大打折扣。究其原因, 可能与中国“慈母严父”的传统有关, 父亲的威严、刚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青少年对同伴的选择和对其关系的经营。这样可能导致初中生为了选择较高质量的同伴关系而在同伴数量上做出一定的牺牲或让步。同时父亲身上的刚毅品质 (包括大男子主义甚至攻击性) 会在孩子身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这些品质也会让初中生在被同伴群体接受的程度上打折。

母子关系显著影响初中生的同伴接受性。拥有高质量母子关系的青少年, 往往在母亲身上吸收了较多类似温和、包容的品质, 这些品质更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 是受同伴欢迎的前提, 所以母子关系质量较高的个体其同伴接受性通常也会表现得较为出色。

可见, 父子关系与母子关系相互补充, 要同时拥有高质量的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 才有可能在同伴关系的友谊质量和同伴接受性上实现双优。

(2) 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

没有发现亲子关系对外显问题行为的影响, 对于内隐问题行为也只有微弱的预测作用, 但父子关系于母子关系的预测方向相反。即:融洽的父子关系会使青少年个体出现较少的内隐问题行为, 如:抑郁、焦虑、孤僻、退缩等;而与母亲更亲密的初中学生有这些不良表现的可能性会更高。

而这些所谓的内隐问题行为, 其实本身就更多地归属于阴性特质。这在“慈母严父”的中国表现得更为突出, 传统的父亲形象中通常不会包含抑郁、焦虑、孤僻、退缩的品质, 而更多表现出坚毅等阳性特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拥有高质量父子关系的初中生为什么表现出的内隐问题行为较少。

内隐的问题行为对母子关系有一定影响, 表现出偏多内隐问题行为的个体, 其母子关系会较好, 也可以用上面的原因来解释, 人会不由自主的越来越亲近像自己的人。

(3) 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

没有发现友谊质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 但同伴接受性对内隐和外显的问题行为都有很好的预测作用。青少年个体受欢迎程度越高, 其表现出抑郁、焦虑、孤僻、退缩、盗窃、攻击、反抗、吸毒、违纪、越轨等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越低。

同时, 模型的结果表明, 各种内隐和外显的问题行为对初中生的同伴接受性也有显著影响, 较多的攻击、破坏、抑郁、退缩等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们被同伴拒绝或者孤立。

(4) 交互作用

(1) 中介的传递作用

模型中, 亲子关系对于问题行为并没有直接的显著作用, 但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都可以通过影响作为中介的同伴接受性来间接影响各种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的出现。同样, 问题行为对亲子关系也没有直接的显著作用, 也是通过影响同伴接受性对亲子关系起作用。

(2) 动态的相互作用

在个体发展的早期, 亲子关系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亲子关系可以影响同期表现出的问题行为, 甚至中后期逐渐形成的同伴关系。当个体发展经历到初中阶段, 随其年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同伴关系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学都采用寄宿管理制度, 同伴背景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生活环境, 中学生的同伴关系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个体相应的行为表现也比较符合各种纪律规范;而同伴关系不良的个体, 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

这个阶段的个体, 其发展最迅猛的社会性需要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许多研究也表明, 学生之间的相关作用在学生的社会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 个体更直接地从同伴那里获得行为的方式与思想的交流, 因获得同伴的期待和强化, 而更易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控制攻击冲动等。没有亲密同伴, 青少年则可能表现出更多的适应不良, 因此同伴作为个体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成为必需的社会环境。受同伴欢迎程度较高的个体, 在日常生活 (主要是校园生活) 中会得到同伴更多的肯定与认可, 会感受到更多的被尊重, 表现出各种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越低。

然而, 个体身上表现出的各种不良的问题行为又会影响其被同伴群体接受的程度。尤其是抑郁、焦虑、孤僻、退缩等内隐行为, 会让同伴觉得难以接近, 难以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尊重, 会让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 内隐问题行为较严重的个体会越来越被孤立, 孤立的结果是导致更严重的内隐问题行为出现,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而表现出盗窃、攻击、反抗、吸毒、违纪、越轨等问题行为的个体, 受青春期逆反行为影响, 相对内隐行为较容易被同伴理解和接受。“人以类聚, 物以群分”, 这类人群逐渐会被孤立。孤立的结果使他们逐渐丧失友谊和尊重, 缺少同伴背景的参照, 可能逐渐变得更加偏执、自以为是, 从而加强各种外显问题行为的表现, 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当然, 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个体, 会越来越受欢迎, 受欢迎的结果是鼓励加强其良性行为, 不仅使其行为更加规范, 还会导致该行为个体在同伴群体中受到更广泛的欢迎。得以在良性环境中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107-139, 467~507.

[2]Brian K.Barber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Revisiting a Neglected Consruct[J].Child Development, 1996 (67) :3296~3319.

[3]张茜.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特点与功能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03 (1) .

[4]张晓等.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心理学报.2008, 40 (5) :571~582.

[5]张丽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 (6) :56~57.

[6]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7]邹泓.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受性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 (1) :23~27.

[8]余小鸣, 韩聪, 叶广俊.初中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1996, 17 (2) :94~95.

[9]武海英.加强父母对儿童同伴关系的指导[J].当代教育科学.2006 (14) :60.

[10]邹宇量.亲子关系与少年问题行为[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 17 (2) :83~84.

交互作用模式范文

交互作用模式范文(精选10篇)交互作用模式 第1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开设英语泛读课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对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