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精选10篇)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 第1篇
期
末
测
试
卷(一)
(时间:90分钟 分数:)
一、填空题。(22分)
1.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能同时被2、3和5整除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3.用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4
cm、宽3
cm、高2
cm的长方体。
(1)需要()块小正方体。
(2)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cm2。
4.0.35
dm3=()cm3
360毫升=()升
5.78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这样的()份;也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其中的()份是78。
6.229里面有()个19,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
7.4÷5=8()=
()40=()(填小数)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
cm、5
cm和4
cm,从中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剩下的体积是()cm3。
9.在里填上“>”“<”或“=”。
1917 1091001110 4735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2分)
1.因为12=24,所以12和24的分数单位相同。
()
2.真分数一定比1小,假分数一定比1大。
()
3.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
4.将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4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14,分数的大小不变。
()
5.比15大,比12小的分数只有13和14。()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7倍。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列分数是最简分数的是()
A.666
B.2266
C.1766
D.3366
2.一个棱长总和是72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厘米。
A.18
B.12
C.6
D.3
3.a÷b=3(a和b都是非0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a
B.b
C.3
D.ab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B.若a5是假分数,那么a一定大于5
C.只有两个因数的自然数一定是质数
D.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一个水池能蓄水430
m3,我们就说,这个水池的()是430
m3。
A.表面积
B.质量
C.体积
D.容积
6.小王、小李和小刘玩转盘游戏,规定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小王赢,指向黄色区域小李赢,指向蓝色区域小刘赢,则()赢的可能性较大。
A.小王
B.小李
C.小刘
D.无法确定
四、计算题。(18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1-13= 14+13=
89-19=
25-13=
1-79-29=
29+49=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56-45+310 45-38+14
13+38+23+58
59-29+16
五、解决问题。(36分)
1.有一项工程,甲队完成了这项工程的715,乙队完成了这项工程的115。(15分)
(1)甲、乙两队共完成了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没有完成?
(3)甲队比乙队多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4分)
某超市2010年下半年啤酒和白酒
销售情况统计图
如果你是该超市的部门经理,在今年下半年进货时,你有什么打算?
3.把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切成的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总和是多少平方厘米?(5分)
4.在甲容器中装满水,若将这些水倒入乙容器,能倒满吗?如果倒不满,水深为多少厘米?(单位:厘米)(6分)
5.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5分钟,小华跑一圈需8分钟。现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至少需要几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6分)
参考答案:
一、1.6 36 2.990 3.(1)
24(2)52 4.350
0.36 5.单位“1” 8 7 7 8 1 6.22 14 7.10 32 0.8 8.96 9.< < <
二、1.✕ 2.✕ 3.✕ 4.✕ 5.✕ 6.?
三、1.C 2.A 3.B 4.C 5.D 6.A
四、1.23 712 79 115 0 23
2.13 740 2 16
五、1.(1)715+115=815(2)1-815=715(3)715-115=25
2.答案不唯一,如:多进白酒。
3.8×8×(6+2)=512(平方厘米)
4.20×5×30=3000(立方厘米)
35×20×15=10500(立方厘米)
10500立方厘米>3000立方厘米
倒不满 3000÷(20×15)=10(厘米)
5.40分钟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 第2篇
(时间:90分钟 分数:)
一、填空题。(11分)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比例。
2.1.2∶0.2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3.如果A×4=B×5(A、B均不为0),那么A∶B=()∶()。
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7,乙数比甲数多()%。
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米,则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它们的体积之和是24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二、下面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6分)
1.圆的周长和半径。
()
2.圆的面积和半径。
()
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
4.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圆柱的高和底面的半径。()
5.一个非0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
6.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6分)
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作比例。
()
2.如果ab+5=12,那么a与b成反比例。
()
3.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
()
4.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
()
5.比例尺的前项一定都是1。
()
6.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一个圆柱体积的13,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最少用()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A.2
B.4
C.6
D.8
2.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比是2∶1,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A.3
B.6
C.8
D.2
3.用6、8、9、12组成的比例中,错误的是()。
A.6∶8=9∶12
B.8∶6=12∶9
C.12∶6=9∶8
D.6∶9=8∶12
4.将一个圆柱形铝块熔铸成圆锥,它的()不变。
A.体积
B.表面积
C.底面积
D.侧面积
5.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是32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圆柱形零件的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是1厘米。这个包装盒内最多能放()个零件。
A.32
B.25
C.16
D.8
五、计算题。(12分)
0.5x=2
7x+x=5.6
x∶1=8∶1.6
0.967.5=0.64x
0.5∶x=23∶4.6
35∶83=38∶x
六、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10分)
七、动手操作。(6分)
1.按1∶3的比画出下图缩小后的图形。
2.如果每格边长1厘米,在上图中画出直径是2分米,按1∶4的比缩小后的圆。
八、解决问题。(39分)
1.一间会议室用面积为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54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6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知识解答)(5分)
2.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3.4厘米。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5分)
3.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8米,底面半径是5米,每立方米的沙约重1.7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5分)
4.把一个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9厘米的铁制圆锥浸入一个足够大的盛满水的桶里,将有多少立方厘米的水溢出?(6分)
5.某工程队9天修了一条公路的36%。以这样的工作效率,修完这条公路要多少天?(用比例知识解答)(6分)
6.把一根长1分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的圆柱形木棍截成等长的2段,表面积一共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这根木棍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6分)
7.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升?(6分)
参考答案
一、1.反 2.6∶1 6 3.5 4 4.40 5.54
6.6 1 7.6 8.1∶500000
二、1.正比例 2.不成比例 3.正比例 4.反比例
5.反比例 6.正比例
三、1.✕ 2.√ 3.✕ 4.√ 5.✕ 6.✕
四、1.D 2.B 3.C 4.A 5.C
五、x=4 x=0.7 x=5 x=5 x=0.1 x=53
六、169.56立方厘米 75.36立方厘米
七、略
八、1.解:设需要x块。
16×540=6×6x x=240
2.3.4÷1500000=1700000(厘米)=17(千米)
3.1.7×13×3.14×52×1.8=80.07(吨)≈80(吨)
4.13×3.14×42×9=150.72(立方厘米)
5.解:设修完这条公路要x天。
9∶36%=x∶1
x=25
6.3.14×32×2=56.52(平方厘米)
3.14×32×1×10=282.6(立方厘米)
7.3.14×20×24+3.14×(20÷2)2=1821.2(平方厘米)
3.14×(20÷2)2×24=7536(立方厘米)
一节五年级“投掷课” 第3篇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动作, 促进学生的投掷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练习, 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 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通过游戏, 培养学生拓展创新的精神和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蹬转、送髋、挥臂动作的用力顺序;提高学生快速挥臂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合理的出手角度。
(二) 教学难点
动作连贯, 协调有力。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
(一) 课堂导入
为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身、心两方面做好参与课堂学习的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先后展开了队列练习与“器械操”练习。
1.队列练习
要求学生手持器材 (软式组合投掷器材) 进行分队、并队走, 增加队列练习的难度和趣味性。
2.“器械操”练习
在一共6节的热身操练习中, 笔者通过器材的逐步分解变形, 增加了练习的多样性 (棒操→击剑操→哑铃投掷操) , 有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热身效果。
(二) 实践与体验
通过投掷器材的变换和多种形式的趣味投掷练习, 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动作水平的同时, 使学生掌握了对比学习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
1.复习巩固环节
(1) 练习内容
“击打空中球” (见图1) 。
(2) 学习重点与练习方法
在“击打空中球”的练习中, 主要发展学生的快速挥臂能力。具体方法为, 首先, 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 (“击打空中球”) , 组织学生集体复习原地侧向投掷的基本技术。在练习时, 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围成一个圆, 使用原地侧向投掷的动作技术, 用手中的小海绵球 (热身器材中的可拆装部分) , 击打教师抛至空中的大气球。其次, 当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后, 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将学生分为四组开展自主学练。同时, 笔者进行巡视、指导、提示, 引导学生认识“想要将轻巧的小海绵球投得又高又远, 其技术侧重点在于‘快速挥臂’”, 并不断鼓励学生要积极练习, 以提高动作质量和效果。
2.学习提高环节
(1) 练习内容
“投弹比远” (见图2) 。
(2) 学习重点与练习方法
在本环节的练习中, 学习的重点是:投掷动作要“蹬转连贯, 一气呵成”。在练习时, 教师通过改变投掷器材, 吸引学生注意力, 保持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通过与学生进行关于“看老师手中的器材像什么?”“你会投吗?”“赶快试试”等问题的问答, 引导学生转入“投弹比远”的练习中, 并通过“小海绵球”和“手榴弹”的对比, 让学生理解“蹬转、挥臂连贯, 动作一气呵成”的技术要点。
在巡视、指导、提示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以摆放在投掷方向上的坐标架为目标投出“手榴弹”, 并使“手榴弹”成功翻过坐标架。在小组练习中,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拉远、升高或拉近、降低坐标架, 展开分层练习。颜色鲜艳的投掷目标和难度的可调控性, 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又刺激着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分层练习中, 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注:坐标架是一个装有轮子的器材框, 且框上插了一根可升降的塑料管, 每次升高或降低30厘米, 其中, 最高可升至3.5米, 最低可降至2.5米;管子的顶端绑着颜色鲜艳的气球。)
3.体验拓展环节
(1) 练习内容
“放飞火箭”。
(2) 学习重点与练习方法
本环节的学习重点为, 使学生掌握合理的出手角度。在练习中, 教师通过“还可以组装出哪些器材进行原地侧向投掷?”的问题, 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并组织学生集体进行“试投标枪”、“放飞火箭”的体验练习;提示学生注意“出手平稳, 角度合理”的技术要领。这样不仅给学生留出了思维拓展的空间, 而且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器材的对比, 进一步理解了原地侧向投掷技术的另一个要点, 即合理的出手角度为自己正前方42°~45°之间。
4.自主练习环节
在教学中, 教师要相信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在该环节的练习中, 笔者给予了学生自选原地侧向投掷内容的权利 (可供选择的内容:球、弹、标枪、“火箭”或其他) , 由学生自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助于满足学生对投掷器材的兴趣, 也能通过兴趣的引领, 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自己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水平。
(三) 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 教师应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 逐渐恢复身心平静;引导学生反思课堂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此, 在本节投掷课中, 笔者在总结讲评之后, 采用“划小船”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在“湖中泛舟”的情境下, 采取“划小船”的活动形式, 听音乐配合呼吸, 练习肢体舒缓的动作。同时, 结合器材的可变性, 教师手持“单剑”进行剑舞, 愉悦学生心情, 从而达到使学生身心同时得到放松的目的。
课后反思:
针对本次课, 从设计之初, 笔者和所在备课团队始终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教学, 哪个重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哪个重要?对此, 我们的理解是:运动是为了健康 (包括身体与精神) , 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运动技能是为了更好地达成健康的目标而产生并不断完善的方法。所以, 身体素质、运动兴趣、运动技能三者虽分主次, 但都很重要, 如果协调得好, 三者之间就会相辅相成,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从而达到身心发展与技能掌握教师。
基于这样一个想法, 我们选择了《投掷》作为此次做课的主教材内容。主要有两个理由:第一, 针对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投掷教材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但需要解决内容枯燥、练习单一的问题;第二, 软式器材已出现在很多运动项目中, 但在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田径中, 软式器材并不多见。
因此, 此次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器材的研发和合理使用这两点上。从最初的简单软式投掷器材, 再到后来的可组装变化的多用途的软式投掷器材;从最初的分组练习, 再到以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实践的自主练习。这都是在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相辅相成的基础上, 逐渐完善起来的。现在看来, 这些设想与实践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亮点。
第一, 器材的可变化性带来了主动学习效应。器材的可组装变化性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如, “还可以组装成什么器材进行原地侧向投掷?”“要怎么投出去?”“还有哪些更好的技巧和方法?”等等。这些问题牵引着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课堂练习中, 并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 反复地实践着、对比着。在这种“思考——探索——对比——总结”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不知不觉中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这样既提高了他们运动参与的兴趣, 又使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投掷技术技能。
第二, 器材的安全性和可变化性带来了课堂教学与组织的无限性。软式器材使学生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安全性对课堂组织形式的束缚也因此降低。在教学中, 笔者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组织练习, 而笔者只是从旁指导。由此, 笔者就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 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天性, 也有效地提高了练习的密度。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 第4篇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五年级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加,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能力较之以前有较高的要求。导致这个时期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波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始分化,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限于大班制的现实,和课堂有限的时间,教师往往难以顾及各个层次的学生。
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具备“时间短、容量小、针对性强”的特点。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任何移动终端、任何时间进行多次重复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也能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习更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
一年来,笔者进行了基于微课的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并对此有了一定的收获与心得。
一、学生自学阶段:学生与资源分层
此阶段是学生自学阶段,主要指课前预习,也包括课后复习。此阶段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与课堂教学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初步将学生分为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在分层时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定量分析的数学学业水平(主要根据四年级的单元及综合测验水平);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毅力、耐心)等。
微课作为学生进行自学的重要学习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进行分层设计,力求做到资源的“准确投递”,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学。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复习”这节微课中,先按照教材的思路,将本单元中出现的多边形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进行梳理,至此,基础部分学习即完成。接着,微课展示了另一种动态几何的推导方法,将梯形通过动态变换变为长方形、三角形等。
以上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所有学生学习到基础内容之余,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了思维的拓展。而在看完视频后的学习任务报告单中,教师也对此进行了预告:“在此微课的4分18秒后,将是与书本不同的进阶推导方法,如果你对书本的方法已经非常了解,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可以学习到与自身程度相匹配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报告单的指导下观看微视频,并完成学习报告单上分层次的自我检测,为参与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课堂学习阶段:教学与练习分层
学生完成了对微课的自学后,带着收获与问题来到课堂。此时的课堂教学与以往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于部分新知识,学生不再陌生。而且由于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出现了比以往更大的差异。此时学生会出现三种不同情况:A层学生由于基础较好,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对知识一般都可以达到理解,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应用的程度。B层学生如果家长有一定的辅助学习,对知识也一般可以达到理解的程度。而C层学生由于基础较弱,在家长重视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达到识记的程度。
通过学生课前上交的学习报告单,了解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再根据情况调整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针对不同目标要求的知识点,让A层生多教,B层生多练、C层生多问。教师从旁起到辅助和点拨的作用。
在巩固练习阶段,采取分层练习的方式,将练习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个层次,要求A层学生完成三层或后两层,B层学生完成前两层,C层学生完成第一层,同时也鼓励学生“超层”完成任务。分层次的练习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也实现了各层次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知识巩固阶段:辅导与反馈分层
采用小组合作、生对生、师生一对一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将其分为同质小组(由同层次学生组成)与异质分组(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学生在不同类小组中进行学习。
上课开始,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对提前自学的微课进行讨论,包括微课所讲授的知识、自我测评的反馈以及困惑等。在此过程中,A层学生可提供更广的思路给B层学生,B层学生也可以对C层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困惑可以得到一定的解决,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师答疑、讲授完新知后,学生进入巩固练习阶段。此阶段,学生可分成同质小组。由于大家层次接近,可以触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完成进阶练习有促进的作用。将同质学生放在一组,也方便教师进行小组辅导或个别辅导,提高辅导的效率。
在巩固练习结束后,可进行测评。在测评完成后学生再回到异质小组进行互相批改和订正。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次进行辅导交流,答疑解惑。
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充分地展示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并能得到帮助和提升。互相提问解疑、交流想法的学习过程符合“学习金字塔”底层要求,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
“生对生”辅导,一般在课后进行。本人通常指定某A层生做“师傅”,带一名或两名C层生“徒弟”,也可以不同层次学生自由结对。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等进行检查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共同回看微视频,进行“教”与“学”的学习。当然,这样的学习一定要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展开,并与对学生的评价挂钩。
对于基础特别弱,或是学习习惯极差的学生,采取“师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辅导。由于这样的学生人数较少,我就可以较细致地对其个案进行研究,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的收效也比较明显。
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作业,通过批改学习报告单、作业、观察法及访谈法等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选择面批、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要求,为后续微课设计提供参考。
将微课应用到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分化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学业水平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微课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微课这种学习形式,也很认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持续性学习兴趣。相信随着微课设计及应用的进一步探索研究,分层教学可以开展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郭剑.谈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的实践体会[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8).
[2]李玮.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赵国栋.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09.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 第5篇
(时间:90分钟 分数:)
一、填空题。(16分)
1.把21.75亿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
2.3.2立方分米=()升=()毫升
1吨50千克=()吨
3.()÷12=6()=9∶6=()%
4.○○☆☆☆○○☆☆☆……左起第21个图形是(),前50个图形中○有()个,☆有()个。
5.在上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买了一些红山动物园的参观券,号码为K0310~K0322,现要拿3张连号的券,一共有()种不同的拿法。
6.下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生日蛋糕重2千克,把它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块蛋糕的()(),每个小朋友分得()千克。
8.一套《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共12本,每本的单价都相同。“六一”期间,新华书店与图书大厦同时出售这套丛书,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方法,如果要买一套书,到()买比较便宜。
新华书店:购一套按定价的80%
图书大厦:买3本赠1本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6分)
1.把10根短绳打结连起来,变成一根长绳,可以得到10个结。
()
2.用一个放大10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这个角还是30°。
()
3.如果a×b=1.2×7,那么a∶b=1.2∶7。
()
4.一件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便宜80%。
()
5.把120平均分成3份,就是按1∶1∶1的比进行分配。
()
6.若ab-8=12.5,则a与b成反比例。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不可能得到的是()。
A.长方形 B.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D.正方形
2.在长a米、宽b米(a>b)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平方米。
A.b2
B.ab
C.(a-b)b
D.2a
3.把1升水倒入容积为220毫升的纸杯中,最多可以倒满()杯。
A.3
B.4
C.5
D.6
4.把一根绳子连续对折两次,每一小段是全长的()。
A.12
B.14
C.18
D.116
5.一枚硬币投掷3次,有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投第4次时,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13
B.23
C.12
D.14
四、计算题。(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3分)
0.24÷0.6= 56×1.2=
16÷20%=
38-38-17=
12÷0.25÷4=
4.8÷(0.4+1.2)=
2.解方程。(8分)
x-35%x=5.2
12∶x=21.5
23x-14×7=72
14x+13x=1.4
3.能简便计算的要简算。(9分)
920÷12×25+45
2-1516÷78-1314
3.2×12.5×0.25
4.按要求计算。(8分)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五、动手操作。(12分)
1.下图是某市世纪联华超市附近的平面图。仔细观察,填一填,画一画。(6分)
(1)若从世纪联华超市往北走50米,记作+50米,那么从世纪联华超市往南走150米,记作()米。
(2)幼儿园在世纪联华超市的南偏东60°方向4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幼儿园的位置。
(3)金箔路与上元大街平行,并垂直于竹山路,距上元大街500米,请在图中画出金箔路的位置。
2.看一看,画一画。(6分)
(1)请在图中用数对表示出正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
(2)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并画出这个组合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3)将原正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请画出平移后的正方形。
六、解决问题。(33分)
1.在“玉树抗震救灾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科学园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共募捐善款2800元,其中五年级募捐的善款是六年级的34。五、六年级各募捐善款多少元?(用方程解)(6分)
2.一个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形水杯(数据均从杯子内测量的),能装下500毫升的牛奶吗?(6分)
3.在标有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为9厘米。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一地到另一地,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7分)
4.小明沿6米长的路走了3次,第一次10步走完,第二次9步走完,第三次11步走完。他平均一步的长度是多少米?他沿着一个圆形花坛走了一圈,刚好是157步,这个花坛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7分)
5.甲、乙、丙三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12,乙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13,剩下300个零件由丙加工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7分)
参考答案
一、1.217500 22 2.3.2 3200 1.05 3.18 4 150 4.○ 20 30 5.11 6.9.42 7.110 0.2
8.图书大厦
二、1.✕ 2.√ 3.✕ 4.✕ 5.√ 6.√
三、1.B 2.C 3.B 4.B 5.C
四、1.0.4 1 80 17 12 3
2.x=8 x=9 x=638 x=2.4
3.34 0 10
4.(1)周长:71.4厘米 面积:357平方厘米
(2)100.48立方厘米
五、1.(1)-150(2)提示:画出的线段长2厘米。
(3)提示:画出的线段距上元大街2.5厘米。
2.(1)A(3,9)B(7,9)C(7,5)D(3,5)(2)略
(3)略
六、1.解:设六年级募捐善款x元,五年级募捐善款34x
元。
x+34x=2800
x=1600
34x=34×1600=1200
2.8÷2=4(厘米)
3.14×42×10=502.4(立方厘米)
502.4立方厘米=502.4毫升
502.4毫升>500毫升 能装下
3.9×40=360(千米)360÷60=6(时)
4.6×3÷(10+9+11)=0.6(米)
157×0.6=94.2(米)
94.2÷3.14÷2=15(米)
152×3.14=706.5(平方米)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 第6篇
一、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2.5×2.4= 0.24÷0.3= 0.108÷0.01= 7.1-1.7= 6.18÷0.6= 0.12+0.8= 4.5+3.5×3=(2.5+0.25)×4= 0.5+1.5÷1.5-0.5= 7.8×7.6-2.6×7.8= 2,笔算。
6.7×1.02 4.832÷1.6 8÷37 0.68×4.7(商用循环小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27÷0.7×1.3 18.9-18.9÷1.4 8×4.6+3.5×8+4.4×8
4,解方程。
5X-7.8=20.2 2.5X-X=1.8(4.5+X)×2-13=6
二、填空。
1,3.07×4.1的积有()位小数,72.8÷0.08的商的最高位是()位。2,38.2÷2.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精确到百分位是()。
3,一本故事书有m页,小明已经读了7天,平均每天读n页,小明读了()页。4,2.25小时=()分 21平方分米=()平方米
1.2时=()时()分 2时15分=()时 5,0.59÷0.14竖式计算时,除得的商是4,余数是()。6,在0.67、0.67、0.67、0.76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7,一块三角形围巾的面积是5.1dm2,高是1.7dm,底是()dm。
8,3.14×0.1○3.14 0.8÷0.98○0.98 0.14÷0.1○3.14 0.45×0.45○0.45 9,有五张数字卡片,分别是10、8、9、11、12,它们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如果从五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两张,相加的和是20的可能性是()。10.张明0.75时加工6个零件,1时可以加工()零件 1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72平方分米,上底是15分米,下底是9分米,高是()分米 12.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
所对边上的高是()厘米。
13、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14、两个数相除,商是0.48,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0倍,那么所得的商是()。
15、一个数扩大10倍后,比原来的数增加了22.05,原数是()。
三、判断题。
1,7.2-2a=23.6是方程。()2,6.45÷0.31和64.5÷31的商相等。()3,3a+a=3a2()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5,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2个面。()
四、选择。
1,约等于0.30的范围是()。
A、0.25~0.35 B、0.29~0.34 C、0.295~0.304 D、0.3~0.34 2,下列各式中,()的商最小。
A、2.1÷0.14 B、21÷0.14 C、21÷0.014 3,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不变。
A、面积 B、周长 C、周长和面积 4,张强从右侧面看到一个物体的面如图:,这个物体是()。
5、如图,在五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中,有两个三角形甲和乙,甲的面积和乙的面积关系是()A、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 C、甲等于乙
6、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高是4厘米,三角形的高是()。
A、4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7、如右图,利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周长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六、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7%(3+4)
七、应用题。
1,某食品厂一个星期生产加工了1645袋元宵,每18袋一箱,需要多少个纸箱才能运走这些元宵?
2,丽丽的妈妈去商场买了3盒牙膏和2袋洗衣粉,一共花了30.8元,一袋洗衣粉6.7元,一盒牙膏多少钱?
3,一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4.8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辆汽车上午行驶了2.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68千米,下午3小时行了220.5千米。这辆汽车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5,爷爷今年75岁,比小明岁数的5倍还多5岁。小明今年几岁?
6.玩具厂计划生产5.2万辆玩具车,已经生产了8天,每天生产0.35万辆,余下的要求在4天内完成,平均每天应生产多少万辆?
7、一种圆珠笔原价每支4.8元,降价后每支便宜0.3元,原来买150支笔的钱,现在可以买多少支?
8、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北京课改版英语三年级下重点句型 第7篇
A: Can you come out and play with me?你能出来和我玩吗?
B: I’m sorry I can’t./ Yes, Let’s go.对不起,我不能去。/ 好呀,我们一起去。L2: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你今天下午准备去干什么?
B: We are going to plant trees this afternoon.我们下午准备去种树。L3:
A: The trees are turning green.They are so lovely.树木正在变绿。它们非常漂亮。L5:
A: How many stars are there?有多少颗星星?
B: 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one big star and four small ones.有五颗黄星星,一颗大的和四颗小的。L6:
A: What shape is your watch?你的手表是什么形状的?B: My watch is round.我的手表是圆的。L7:
A: What shapes do you have?你有些什么形状?
B: I have triangles and squares.我有三角形和正方形。L9:
A: Do you want those sweet potatoes?你想要那些白薯?
B: Yes.Give me one./ Yes.Give me some please.是的。请给我一个(一些)吧。L10:
A: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你最喜欢吃什么食物?B: I like jiaozi best.我最喜欢吃饺子。
L11:
A: What’s your gift? B: It’s a secret.你的礼物是什么?/这是个秘密。L15:
A: Do you want to fly my new kite?你想去放风筝吗?
B: Yes.Let’s go./ Sorry, I can’t.是的,我们走吧。/ 对不起,我不能去。L16:
A: I like the shape./B: So do I.我喜欢这个形状。我也一样。L17:
A: I will sing and dance.How about you?我打算唱歌、跳舞。你呢? B: I will play the piano.我打算弹钢琴。L19:
A: Are you doing your homework?你在写家庭作业吗?
B: Yes, I am./ No, I’m not.I’m making a card.是的。/ 没有,我在做卡片。L20:
A: Can I open it now? B: Please do./ Please don’t.我现在能打开它吗?请吧。/ 请不要打开。L21:
A: How is he coming? B: He is coming by air from Canada.他怎么来?他从加拿大乘飞机来。L23:
A: What do you want to be? B: I want to be a scientist.你长大想干什么?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L24:
A: What does she do? B: She is a doctor.她是干什么工作的?她是一名医生。L25:
A: Will you take swimming lessons?
北京电视台节目大改版 第8篇
北京卫视将打造新闻、特色栏目带和综艺季播活动“三驾马车”,同时扩大新闻播出容量;新闻频道将增加直播时段,加大记者现场连线力度,拓展新闻资源,实现全天17小时以上的新闻直播。
卫视节目的“三驾马车”
北京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徐滔强调,追求有价值观的收视率,突出卫视频道“稳重与新锐并存”的气质,是北京卫视2013年节目的特色。
2013年,北京卫视早间新闻品牌《北京您早》全面扩容,播出时长从一个半小时扩成两个小时,播出时段由7:00—8:30调整为7:00—9:00,是北京卫视打造省级卫视中最大体量早间新闻版块的重要举措。同时,午间新闻《特别关注》由每天的12:30提前至12:00,实现整点播出,节目总时长由30分钟扩展为60分钟。《北京您早》与《特别关注》在扩版后每周新闻首播量将由1285分钟增至1818分钟,增幅达到41%。
在晚间黄金时段,北京卫视继续打造由《档案》《身边》领衔的特色欄目带。2013年,《档案》栏目将加强对热点的深度解读,并升级演播室舞美,采用先进的演播室虚拟植入技术,把计算机制作的虚拟元素融入真实场景中。徐滔表示,《档案》升级力度最大,会以强烈的设计感、音效以及更具标识感的讲述手段给观众以生动直观的感受。2013年,《档案》提前至21:20播出。
北京卫视在2013年也加入到省级卫视周末季播活动的激烈竞争中,新推出的全媒体音乐综艺季播活动《一起唱吧》,定义为“唱谈”人生的音乐老友会。据了解,《一起唱吧》会放大北京高端文化资源,网罗全国顶级音乐人,徐滔认为嘉宾资源会成为节目的重要看点。
新闻频道突出直播概念
2013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将实现全天新闻滚动直播,并开启直播窗口,对重要新闻、突发事件、重要新闻服务资讯等予以随时插播。
为搭建好新闻直播平台,BTV新闻频道对相关栏目、频道架构等进行了调整,最引人关注的动作就是延长新闻直播时间,构筑大新闻直播时段。从2012年12月28日开始,新闻频道在保持原有新闻直播时间的基础上,增加了8:30—12:30、19:50—21:00两大直播时段。滚动播出的BTV新闻频道将形成11档日播新闻栏目、两档日播新闻专题类栏目、3档周播新闻专题类栏目、4档合办新闻专题类栏目和《直播北京》大新闻直播时段。
据悉,除北京卫视及新闻频道全新改版以外,北京电视台各频道也将陆续在编排模式上做出相应调整。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上组词练习 第9篇
府()()厨()()佳()()浓()()
倍()()插()()
茱()()萸()()药()()伤()()研()()究()()
缺()()载()()
浆(2 偏(谢(扛(敏(翼(熟(3 顾(绪(性(寂(呢(恼(5 罢(赠(伦(踏(及(()(()(()(()(()(((()((((()僻(涎()侦(捷()战()数(索()内(钟(烦(享()扉(汪(李(潭(忆()()
())()()
())())()()
()
()
())()()
()
()
()
编(酷(材(农(7 责(即(怒(赔(负(空(努(9 瀑(啊(喻(仰(屏(涛(湃()()累()()暑()()尝()()纲()()任()()勃()()恕()()怯()()暂()()捡()()触()()叠()()般()()丈()()呀()()雾()()澎()(惊湃)否()())())())())())())())())())())())())())())())())(澎湖))())))))))))))))))))))))))))))))))))))
窃()()私()()
危()()险()()
警()()肌()()
喷()()途()()
胞()()数()葫()()顷()()缭()()夺()()锦()()
跺()()觅()()
融()()洽()()
敌()()害()()
掠()()俯()()
芦()()耀(舀()()凝(幻()()派(禁()()猛()()桦(呆()()巢(摔()()似(拯()()幼(嘶()()愣(料()()慢(退()()龟()()率(豫()()淡(媚()()贯(饱()()吁(切()()彻(伫()()捕(悲()())())()())()()
()
()
()
())()()
()
()
()
()
迫(17 赵(拱(跨(雕(嘴(智(遗(18 镶(繁(族(敞(饰(湾(19 绒(杂(素(()((((((()(((((()((()县(朝(坏(缠(抵(慧()柱(党(宴(椅(括(政()嵌(朴(缘()())())())())())())())())())())())())())())())))))))))))))))))))))))))))))))))))))))趣()()绽()()
斑()()躲()()
卡()()拥()()
泼()()庐()()滁()()涧()()幽()()
渡()()董()()
仁()()陌()()26 迈()()微()()懂()()擦()()
绩()()奖()()
曛(愁(22 滥(郭(士(遂(畏(23 澄(凭(逞(移(斩(狼(25 给(圣(试(挚(裕((()((((()(((()(()()(((()雁())竽()处()逆()皆())稻()寇()浜()臂()豺())予()诞()诚()担()援(())()()
()
())()()
()
())())()()
()
()
()
励(27 洲(虚(琅(释(测(饭(标(29 殊(歇(梦(辛(杰(碌(30 踪(据(碟(胃()()()()()()()()()()()()()()()()()()()激()亚()琳()构()恳()憾()宾())艰()唐()暴()致()喧())谜()径()粮()咬()())())())())())())())())())())())())())())())()))))))))))))))))))))))))
罪()()魁()()
祸()()
征()()统()()帅()()兵()()
旦()()旅()()
阅()()浸()()
假()(抢()(效()()疗()肤()()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 第10篇
教学方案设计一(2课时)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体会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学情分析: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与其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在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欣赏美,感悟美,把对课文的学习转化成个人独具个性的创造性审美活动。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
在清新舒缓的音乐中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美和意境美;结合图片展示,幻灯片播放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积累,进一步品味和感悟作品呈现的美境;通过重点品读,揣摩、学习课文的语言。
反映周庄的图片或美术作品,准备清新舒缓的背景音乐。教学实施 导入建议:
1.由对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或云南“丽江古城”的介绍引入;
2.由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创设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引入; 3.由对周庄的介绍直接导入。互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成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二.整体把握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在背景音乐中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在悠悠琴韵和朗朗书声中,大家初步领略了周庄的美,那么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周庄让我想起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生:周庄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水为周庄这座古城增添了神采和韵味。可以说是周庄包容了水的生机,水为周庄增添了活力。
师:两位同学说得不错。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大杰游览了巴东三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风光对比照片,说说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周庄清雅秀丽,三峡雄气险峻。
生:周庄房屋古朴,水流恬静,有一种阴柔之美;三峡山势高峻,水流湍急,有一种阳刚之美。
师:不错,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美。假如要我们打个比方,把三峡和周庄比作两个不同的人,你觉得三峡是一个什样的人,周庄又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周庄像一位温柔、婉约的古典女子;三峡像一位热情、奔放的热血男儿。生:周庄像少女,矜持恬静;三峡像男孩,活泼调皮。
师:同学们的联想真可谓丰富,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将我们对三峡和周庄截然不同的感受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这种感受不仅可以化作人物形象来感知,甚至可以用不同类型的乐曲来模拟,不是吗?
生:周庄像妈妈在耳畔哼唱的摇篮曲,充满柔情;三峡则像摇滚乐,让你浑身激荡着豪情。生:周庄让我联想到了《春江花月夜》:三峡让人想起琵琶曲《十面埋伏》。
生;周庄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邓丽君的歌曲,款款深情,直入人心;三峡给人的感觉像歌手韩磊的音乐,大气,豪迈,激越澎湃。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周庄像一位典雅女子,像一支温柔夜曲。怪不得我们的作者曾三次游览周庄。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找出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相互交换修改评选优秀的标题,师生共同评价、赏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加以板书。)
如:图一,从“我曾经三次到周庄”到“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图二,从“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到“用人类的乐曲永远也无法模仿。”——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师:前两幅画同学们都抓住了画面的特点,尤其注意到了作者对这两幅画的独特评价和感悟,请大家将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反复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把烟雨蒙蒙的周庄比作一幅在宣纸上的水墨画,把斑斑积雪下的周庄比作一幅版画?
生:细雨蒙蒙的周庄清雅、恬谈、朦胧,与水墨画表现的意境相似,而小雪点点的周庄与周围的景物色彩对比鲜明强烈,正如版画。
师:照此看来,你觉得,灯火缤纷的周庄像什么画? 学生讨论后明确:它色彩艳丽、浓烈,像是一幅抢眼的油画。
师板书:图三,从“最近一次去周庄”到“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春天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油画。三.重点赏析
(一)品味赏析
师:不管是水墨画、版画还是油画,它们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富有韵味。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喜欢的文段、文句,组内讨论交流感想,全体师生共同赏析。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清新、优美,抒情性很强,尤其是文中所使用的比喻非常生动而贴切,在这一赏析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生:朗读“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
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富有感情,流畅自然。不过我觉得语速上还应该慢一点。生:对,因为这段话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闲适与和缓的感觉。师:有道理,那么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种“闲适”的呢?
生:比如“悠然”一词,还有“不慌不忙”一词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样的意境。师:好一个恬静与闲适的周庄,这份宁静与和谐的气氛真让人不忍打扰。当然你必须是一个有心人,否则你走不进这连绵不断的长卷。那么这段文字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大家? 生:这段文字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写得活灵活现,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作者将小船划过、木橹搅动的河面比做“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十分形象,既抓住了河面晃动、倒影纷杂而富有光泽的特点,而且显得极其柔美。
师:品味非常独到,注意到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这也是本文在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揣摩它的妙处。
生:“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抓住了版画立体感强、色彩浓烈的特点,形象贴切。
生:“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表现了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
师:在这样的比喻中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那么它又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周庄水韵的呢? 生: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的。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描写角度吗?
生:作者从视觉上也进行了精彩的描绘,比如“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那个色彩缤纷的节日夜景之中。大家能说说你对这段文字的感受吗?
生:我的眼前似乎呈现出“七彩焰火照耀下的”周庄景象,周庄的水似乎变成了一条条熠熠生辉的彩带,从天上到水里,都成了充满欢欣的热闹的海洋。
师:走进节日的周庄,一步一景,步步生花,恍惚间,我们已然得到了最美的享受,最舒服的体验。
(二)赏析小结
师:本文在写作上是否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呢?有的话不妨跟同学讲一讲。
生:课文以时空为序,主要写了我三次游览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且前两次略,第三次详,描写逐步加强,感受逐步加深。
师:不错,抓住了课文在顺序和材料安排上的特点。
生:文章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使描绘的景物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生: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描写,绘形写声,强化了周庄诱人的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实感。四.拓展延伸
1.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2.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把你家乡独具特色的地方介绍给游客呢? 3.朗读课文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略
„„不错,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周庄水韵》通过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我们再齐读一遍课文,好好从这优美的字里行间领略领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情。(播放江南水乡的录象,配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五.教学小结
1. 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神奇。
2.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3.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
教学方案设计二(2课时)
说明:可与《巴东三峡》一文进行对比阅读。在课前查阅、搜集三峡与周庄的图片和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两篇文章的描写对象、作品意境、作者抒发的感情、写作手法、描写角度等对比,采取探究式学习。
参考学案 学习方法建议:
加强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对自然山水,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拓展性学习建议:
1.从知识的角度出发,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古典、民俗建筑,风景名胜的现存状况极其旅游开发情况。
2.从培养写作的目的出发,可以进行拓展性的景物描写片段练习。教学测评 一.础知识测评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斑斓()眩目()屋脊()参差()()谛听()娴熟()瞬息()璀璨()()2.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_______(照耀 照射 抚摸 触摸)大地。2)细细________(聆听 倾听 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3)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________(飘动 荡漾 漾动)的一匹长的彩绸。二.阅读理解测评
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具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称的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
2.黑体字部分从描写的角度看是运用了_________来描写。从视角变化上看是由____到_____,从______到______来观察的。从修辞手法上来看使用的是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参考答案:一.1.lan xuan ji cen ci di xian shun cui can 2.抚摸
谛听 漾动 二.1.周庄 赵丽宏 《周庄水韵》 2.听觉 远近上(天上)下(水中)比喻 3.周庄古老的建筑,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风与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在周庄的河面上交相辉映,我们由此看到古镇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这一切不能不让人感到面对的就是一个“神奇的童话”。教学反思
1.通过阅读,学生是否感悟了周庄水韵之美境,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