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情感范文
爱心情感范文(精选6篇)
爱心情感 第1篇
一.精心创造爱心教育的环境, 选择爱心的教育内容
幼儿园是爱心启蒙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对幼儿实施爱心教育时, 首先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施以良好的影响。首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爱心, 成人的爱抚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家庭里, 幼儿能够得到家长、父母的爱, 尤其是母亲的爱使幼儿感到安全、满足, 并为幼儿各种积极地活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 教师的爱成为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的重要来源。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热爱幼儿, 这不仅是作为人的道德要求, 更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面向所有幼儿的爱, 不偏爱、不忽视任何一个幼儿。同时, 又是有要求的爱, 是爱与要求的辩证统一。各年龄段幼儿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 因此,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选择最适宜的爱心教育内容, 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培育。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 对环境陌生, 难免产生不安心理, 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 我们可开展“热爱幼儿赛妈妈”“热爱同伴”的主题活动, 老师多抱抱孩子、互相交流, 认识班级里的小朋友, 引导大家一起玩;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 消除陌生感, 让幼儿熟悉幼儿园, 喜欢幼儿园。使幼儿在陌生环境中能够较快产生积极的情感。
中班时, 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空间, 增加有关爱心教育的内容, 可选择“老师您辛苦了”、“清洁工人谢谢您”等主题内容, 以讲故事、朗诵儿歌、看动画片、参观等活动, 让幼儿充分感知劳动者的伟大, 懂得有了他们, 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宁、幸福的道理, 由此激发幼儿要敬爱他们, 建立起爱护他们劳动成果的积极情感。
大班时, 幼儿的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和深厚, 我们以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选择“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等意义更加深远的主题内容, 在教育中以“家乡丰富的资源、文化遗产等为切入点, 让幼儿享受自然美景、感受民间文化, 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开展各种活动, 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
开展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 虽然只是一元、二元钱, 但通过园内精心的组织, 让幼儿看图片、教师讲解、教师带头捐款等形式, 最后小投入取得了大回报,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开展在“三八”节、敬老节等节日里, 让幼儿做一样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激发幼儿爱父母、爱亲人的高尚情感。
三.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爱心情感
幼儿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 其余时间接触的就是家庭成员了, 尤其是父母, 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要把握住一个字“度”, 不能溺爱过了头, 一味的给予孩子很多的爱, 而忽视了让孩子也学会关爱别人, 如:孩子给父母东西吃、送礼物时, 大多数家长都是心疼孩子拒绝接受, 并说:“留给你吃”、“给你用”, 久而久之, 孩子认为接受别人给予爱是理所当然的, 形成只求索取, 忘记了回报。家长既要给予幼儿感恩的机会, 要有意创设环境让幼儿提高理性认识。
四.日常生活中的爱心培育
情感美文美丽的微笑与爱心 第2篇
Beautiful Smile and Love
诺贝尔奖领奖台上响起的声音往往都是文采飞扬、热烈、激昂。而特雷莎修女的演说朴实无华,其所举事例听来似平凡之至,然而其中所蕴含的伟大而神圣的深爱感人至深。平凡中孕育伟大,真情才能动人。我们作文时,要善于从自己所熟知的平凡中发掘伟大,以真情来打动读者。
the poor are very wonderful people. One evening we went out and we picked up four people from the street. And one of them was in a most terrible condition,and I told the sisters: You take care of the other three. I take care of this one who looked worse. So I did for her all that my love can do. I put her in bed, and there was such a beautiful smile on her face. She took hold of my hand as she said just the words “thank you” and she died. I could not help but examine my conscience[良心]before her and I asked what would I say if I was in her place. And my answer was very simple. I would have tried to draw a little attention to myself. I would have said I am hungry, that I am dying, I am cold, I am in pain, or something, but she gave me much more-she gave me her grateful love. And she died with a smile on her face. As did that man whom we picked up from the drain[阴沟、下水道], half eaten with worms, and we brought him to the home. “I have lived like an animal in the street, but I am going to die like an angel, loved and cared for.” And it was so wonderful to see the GREatness of that man who could speak like that, who could die like that without blaming anybody, without cursing anybody, without comparing anything. Like an angel-this is the greatness of our people. And that is why we believe what Jesus had said: I was hungry, I was naked, I was homeless, I was unwanted, unloved, uncared for, and you did it to me.
穷人们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一天晚上,我们外出,从街上带回了四个人,其中一个生命岌岌可危。于是我告诉修女们说:“你们照料其他三个,这个濒危的人就由我来照顾了。”就这样,我为她做了我的深爱所能做的一切。我将她放在床上,看到她的脸上绽露出如此美丽的微笑。她握着我的手,只说了句“谢谢您”就死了。我情不自禁地在她面前审视起自己的.良知来。我问自己,如果我是她的话,会说些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我会尽量引起旁人对我的关注,我会说我饥饿难忍,冷得发抖,奄奄一息,痛苦不堪,诸如此类的话。但是她给我的却更多更多――她给了我她的感激之情。她死时脸上却带着微笑。我们从排水道带回的那个男子也是如此。当时,他几乎全身都快被虫子吃掉了,我们把他带回了家。“在街上,我一直像个动物一样地活着,但我将像个天使一样地死去,有人深爱,有人关心。”真是太好了,我看到了他的伟大之处,他竟能说出那样的话。他那样地死去,不责怪任何人,不诅咒任何人,无欲无求。像天使一样――这便是我们的人民的伟大之所在。因此我们相信耶稣所说的话――我饥肠辘辘――我衣不蔽体――我无家可归――我不为人所要,不为人所深爱,也不为人所关心――然而,你却为我做了这一切。
I believe that we are not real social workers. We may be doing social work in the eyes of the people, but we are really contemplatives[修行者、沉思冥想的人] in the heart of the world. For we are touching the body of Christ twenty-four hours…And I think that in our family we don’t need bombs and guns, to destroy, to bring peace, just get together, love one another, bring that peace, that joy, that strength of presence of each other in the home. And we will be able to overcome all the evil that is in the world.
我想,我们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工作者。在人们的眼中,或许我们是在做社会工作,但实际上,我们真的只是世界中心的修行者。因为,一天24小时,我们都在触摸基督的圣体。我想,在我们的大家庭时,我们不需要和炮弹来破坏和平,或带来和平――我们只需要团结起来,彼此相深爱,将和平、欢乐以及每一个家庭成员灵魂的活力都带回世界。这样,我们就能战胜世界上现存的一切邪恶。
And with this prize that I have received as a Prize of Peace, I am going to try to make the home for many people who have no home. Because I believe that love begins at home, and if we can create a home for the poor I think that more and more love will spread. And we will be able through this understanding love to bring peace be the good news to the poor. The poor in our own family first,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world. To be able to do this, our Sisters, our lives have to be wove with prayer. They have to be woven with Christ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o be able to share. Because to be woven with Christ is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o be able to share. Because today there is so much suffering…When I pick up a person from the street, hungry, I give him a plate of rice, a piece of bread, I have satisfied. I have removed that hunger. But a person who is shut out, who feels unwanted, unloved, terrified, the person who has been thrown out from society-that poverty is so full of hurt and so unbearable…And so let us always meet each other with a smile, for the smile is the beginning of love, and once we begin to love each other naturally we want to do something.
爱心——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第3篇
班主任是班级日常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衡量一个班级是否团结、和谐、有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在提倡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今天,教育注重面向个体,教师既要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又要规范个体行为。一个有个性的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都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师生情感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呢?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眼里有全部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
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开始日趋成熟,心理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正其失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具体该怎样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呢?
一、平等的观念促进情感的交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强调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形象威严,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单向的流动,学生被
动接受教育,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的活生生的人。工作中曾听到不少班主任抱怨说某某同学自私,叫他做事很不情愿;而学生却说老师不近人情,不管学生有没有时间,一味地在旁边颐指气使。有的老师把这种现象产生根源归结为:当今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养成了个体意识和主观意识强、唯我独尊的心态,不懂得关心他人,是一种道德的缺失。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从教育学的观点看,这种矛盾的实质其实根源于观念上的冲突。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姿态,在实施教育的具体过程中,不要习惯于单纯地从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带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去进行说教,要善于倾听,了解学生怎么想,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适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信任的心。当有学生请假时,不妨用关心地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取代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看他是不是说谎。也许有的学生请病假是说谎,但在老师的不断关心下,他会觉得羞愧。这样,一次信任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归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不能主观臆断地采取高标准、严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
三、真诚的赏识激发情感的共鸣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以,班主任不要吝啬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以往所崇尚的自谦美德在人的精神品质中占有首要地位。但是,今天的社会已被自信所取代,今天的学生不缺自信和甚至自傲,而缺少的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如果只关注其缺点,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就会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冲突——教师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却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钱不值,老师不欣赏自己。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影响教育的效果。现在的学生有两大倾向,尖子生(绩优生)在家、在校都受宠,真可谓宠坏了,批评不得;双差生(学困生、纪困生)在家、在校都受歧视,真可谓坏透了。久而久之,尖子生变得高傲自大碰不得,双差生变得心灰意冷无所谓。这样,出现如此“极端”情况的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变得畸形,因此,评价学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对尖子生采取表扬中的批评,让他明白自己虽有成绩,但还有不足,要追求全面发展,需要不断地努力,同时培养他们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对于双差生则实行批评中的表扬,差生易犯错误,犯了错误不批评不行,这是原则,但要让他在接受批评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尽量发现挖掘他的发光点。差生有进步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再接再厉,差生的表现极易出现反复,作为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这样,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改进、完善自我。
爱心情感 第4篇
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是目前社会所倡导的,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车管中心党委和工会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的群体。在认真总结前几年送温暖成功实践的基础上, 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 拓宽送温暖渠道, 延伸送温暖内涵, 建立健全送温暖长效机制, 用爱心换取群众真心, 用情感与群众交流, 力图将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采油厂、车管中心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内容
2006年初, 经过对中心困难群体细致的调查摸底, 确定了52名困难职工和单身职工作为重点的帮扶对象, 分别与中心两级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坚持“依靠职工, 一切为了职工”的方针, 为职工诚心诚意办实事, 尽心尽力解难题, 充分发挥工会在帮扶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围绕“职工有所求, 我们有所应;职工有所难, 我们有所帮”的工作方针, 对特殊困难群体分类细化, 分别实施暖心、凝心、解题工程, 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1. 暖心工程:
机关基层、干部职工心连心。活动开展以来, 中心两级领导全身心的沉到基层, 不走过场, 不走形式, 跑遍所有基层队, 走访所有困难户、遗属户等各个层面。在重大节假日, 中心领导亲自带队, 一家一户的深入到职工家属身边, 向大家通报采油厂和中心所面临的生产任务形势和目标任务, 在表达中心各级组织对基层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关心关爱之情的同时, 把走访慰问与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宣传政策、共谋发展相结合。中心党委始终不忘退休职工和遗属, 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只要在职职工有的福利, 他们都有, 在职职工没有的, 首先照顾他们;在政治上关心他们, 定期召开座谈会, 讲解形势, 交流看法,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一位遗属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的几年中, 中心每学期定时到家走访, 送去助学金。在职职工的亲属生病住院、生老病死及婚丧嫁娶, 中心两级领导都要亲自到家中问候, 嘘寒问暖。通过上述工作, 使大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职工群众由衷的说“中心就是大家庭, 我们要真心融入其中, 需要我们做的一定尽心尽力。”
2. 凝心工程:
构筑帮困长效机制。2004年6月中心工会牵头起草出台了《车管中心送温暖基金实施意见》, 规定每名职工捐款不低于50元、管理岗人员不低于100元进行资金募集, 设立了送温暖基金, 成立了中心领导和各级支部书记参加的帮扶救助领导小组, 使此项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对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工作职责、管理经费的使用、救助职工家属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规范。一是对困难弱势群体进行摸底上报。组织各中队对职工家属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 对重点人员统一上报中心工会建立了困难群体档案, 保证工作工作有目标, 有针对性的开展。领导的深情厚意, 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二是对协解、内退、家属、再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进行调查摸底。组织后勤老年等部门工作人员认真排查, 逐一登记造册, 拓宽覆盖面, 不留死角。中心现有内退、协解再就业人员30名, 主要担负门卫工作, 冬天天冷, 他们还要定时巡逻, 中心领导为他们配备棉大衣、棉皮鞋, 生活上的关心, 极大地焕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 将被盗等小的治安案件减少到最低。三是为特困职工做实事。二中队职工贾吉和, 家属患肾病在青岛换肾, 中心及时前往慰问。遇到每月的定期复查, 中心及时派车, 询问有何困难需要帮助, 真心实意地帮他解决问题。四是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每月帮扶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一次。收集、研究一个月以来职工思想状况及需要走访和已走访情况。公开透明的管理, 让确实需要救助职工享受到组织的温暖, 让全体职工感受到遇到困难依靠组织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把干部职工紧紧团结在组织周围, 拧成一股绳, 心往一处用, 营造了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
3. 解题工程:
激发基层全新活力。基层职工群众是一线生产的直接实践者, 只有深入了解基层单位在职职工队伍建设、管理、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征求职工群众的合理化建议, 才能尽心竭力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只有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有了回音, 才能更好的激发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职工群众的精神面才会貌焕然一新, 广大干部职工的参政议政的热情就会高涨。
三、经验效果
一是充分利用上级组织政策。将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如实向上级组织反映, 求得上级组织的帮助, 仅凭三级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送温暖要公开透明, 要把关怀送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否则, 会适得其反。
三是送温暖的形式要多样化, 精神上的安慰有时比物质的效果更加明显。
四是送温暖要经常化, 制度化。只有长时间坚持, 才能凝聚人心, 一阵风式的工作起不到效果。
困难救助工作怎样才能让职工真正感受到温暖, 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送温暖活动和情感管理的度怎样掌握才不会与制度冲突, 如何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 化矛盾于无形之中。车管中心工会利用送温暖工程抓住关键的衔接点, 全员覆盖, 不留死角。大力倡导情感管理理念, 积极营造和谐氛围, 将此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透明化。不失为一种新形势下送温暖工作的有效尝试。只有为群众办实事, 才能不断凝聚人心, 把职工团结在组织周围, 形成大局稳、思发展的格局。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对策:
一是有些职工存在依赖思想, 不能主动面对困难。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 让职工能够正确地面对困难, 树立战胜困难, 努力干好工作的信心。
二是大病太多, 仅靠帮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重点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 抓好预防。同时鼓励职工多渠道投注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社会保险, 利用社会共同的力量做好救助工作。
三是医疗费用太高, 普通职工承担不了。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 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爱心情感 第5篇
班主任工作是最难的最难的工作,但也是最平凡的,也是最复杂的工作,难就难在师生沟通不够,互相不信任,互相提防,平凡的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复杂的就像一团乱麻,因此,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珍爱,互相信任的新型关系,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体谅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人是多样性的,学生更是如此,我们当班主任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生,像活泼的、生性爱说爱笑的,爱蹦爱跳的,性格孤僻的、容易走极端的等等。遇到不同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方式。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有的错误甚至会反复出现,对此,我做为班主任,无论你遇到哪一种形式,都不是一味的训斥,发脾气,而是耐心的去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学生,用温和和友善来管理自己的班级。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和学生集体的意见,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学生的集体活动,不有意无意的嘲讽,要学生把班主任当朋友,有话愿意和我你说,有事愿意和你商量,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班级管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爱护学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懂得,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情况,真心实意的爱护学生,学生才会爱戴你,才能取得信任你。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小茹,是随着母亲的再嫁来到我们班学习的。她的母亲憨厚、老实、没有文化,而新爸爸又是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人,日常生活难以像正常人一样去打点、料理。而小茹又是一个先天嘴有点豁口的姑娘。虽然经过多次手术,但吐字仍不清晰。首次站在我面前的小茹是那样的胆怯,那样的羞涩,那样的不自信,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为了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向上,我一定要让小茹的生活充满阳光。救济款来了,给小茹一份,解决她学习用品的窘迫;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帮助他树立我能行的信心。课堂上,因为口型的障碍、同学们的嘲笑,她不敢举手。没关系,同学们都是通情达理的,经过我一番耐心的说服教育,大家都笑了,开始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理解她的语言,每当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能用翻译的方式来理解她含糊的答语,从而鼓掌、钦佩。小茹变了,学习进步了,成绩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刚刚过去的段考中,她以成绩98分名列榜首,再看看小茹,她是多么的高兴啊!通过这件事,更增进了我与同学们的感情,我的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了。
三、爱心呵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是有区别的,农村的孩子,由于所处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更不会去在意一些细节,邋遢的习惯直接限制了孩子们很多方面的进步。我班有个学生叫刘冬,家中是养猪大户,父母整日在猪场劳作,根本无暇管理自己的孩子。刘冬整日头发蓬乱,长长的指甲中挤满灰垢,脖子上常戴着同学们戏称的“项链”,他的作业也同人一样,突出的特点“脏”。(班主任工作艺术)字是七歪八扭的,黑疙瘩一个连着一个。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在心里不断的念叨:怎么办?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让他自己来整理自己。一个中午放学回家,我叫住他说:“今天给你一个小任务,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自己把头发和脖子洗一下好吗?”下午到校的他,果然容光焕发,比平时干净许多。又一个中午放学,我又是笑眯眯的给他一个小任务:“把指甲剪一剪好吗?”一天一天,一次又一次,小家伙变了,和从前判若两人。再看他的作业,一改往日作风,字体大小匀称,书面干净整洁,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他各方面都有了大的改观,同时也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现在,每当下课或空闲时间,他会站在我面前不停的问这问那。他甚至于告诉我,他长大了也想当一个老师。
把爱心和童心当作情感教育的支点 第6篇
一、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爱,培养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在如今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无论男女长幼都渴望被他人所关心、关爱、呵护,可是我们的教育者如果对需要爱的人施之教育使其去爱别人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消极情感,打消顾虑,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让学生释放消极情感。
班级组织学跳绳,通过一周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会了,不会的只是极少数,郑明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性情急躁的孩子。头几天还能认真地学,但是时间长了,调皮的本性就露出来了。其他学生都在高兴地跳绳,他拿着绳满操场跑,一会撞撞这个的跳绳,一会又碰碰那个人,嘴里还不停地说:“跳什么跳,臭美。”我见状赶紧过去说:“郑明,老师跳绳不怕撞,你来碰。”说着我靠近他并用绳子一下子套住了他。“不,老师,我怎么也学不会,心理很着急”他不好意思。“你不会跳可以让其他人教你,但也不能乱撞呀。你的绳子都弄疼其他人了,这样会出危险的,来,老师教你。”一个早晨的努力没有白费,教郑明跳绳的时候其他同学也掌握了跳绳的要领。看着郑明越跳越有劲,满头大汗,那种骄傲、自信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其实就是这一件小小的事情,我帮助他们排除了学习的障碍,让他们明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换来很多快乐的心情。也正是这些微小的细节,让郑明体验到老师对他倾注的爱心。这里我想也许是我用绳子“套住”了他,就是我的这个举动,让郑明找到了爱心的支点,在他的心里找到了平衡,通过爱,培养爱。所以才有了他活动结束时对我伸出手做了一个胜利的动作并咧着嘴笑着说:“谢谢你,以后我也可以帮你教还没学会跳绳的同学了。”爱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李镇西说:“当我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就不止把我们当作老师……它包含着教师给予对每个孩子的是长兄的呵护、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朋友间爱的平等。我们在孩子那所获得的尊严是无法想象和用语言去衡量的。”
二、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爱,赢得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学生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学生呢?教师如果是爱学生的,就必须有一种能力——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非遇到事情就大声呵斥、指手画脚、强行命令。马卡连柯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就是一个培养友情的手段”。用李镇西的话说:其实,学生对我的爱才真正值得我“永远记住”。
一次,我正上课弹着琴,学期快结束的繁忙再加上感冒,让我眼前一黑,晕过去了。只听耳边一片惊呼声:老师怎么了!这时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心里是明明白白。心想今天不知“三剑客”又要有什么“突出表现”了。这时就听“司令官”陈军发话道:“大家都不要讲话,让我看看老师怎么回事?”然后就听陈军扒在我的耳朵上说:“老师,你的脸色很难看,是不是生病了,我给你倒点水喝吧。”我眯着眼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接着又听陈军大声对苏楠和姚远说:“‘参谋长’你给大家讲个故事,‘班长’你到保温桶里给老师打点水。大家都坐好了。”看不清“三剑客”和班级的状况,但感觉班级的秩序异常的好,这让我心里感到特别的踏实和温暖。没想到这三个既聪明又让人头疼的小家伙,日常生活中,喜欢“发号施令”“打抱不平”“管闲事”“告刁状”,老师要做的事都得他们“露脸”。每每有人告他们的状时,他们就会赶紧跑过来跟我解释,某某老师怎么怎么不好。平时三个人也没少挨我批评:不能以强欺弱,要团结友爱等。但有时我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背地里和他们说说心里话,“训训”他们,“你们犯错误时老师也‘惩罚’过你们了吗?”对于“帮助式”的错误,则告诉他们怎样去正确帮助,摸一摸他们的头,心有灵犀地笑一笑作罢。这时就听陈军小声说:“老师,水来啦!我端着你喝吧。”我慢慢地摸到他的手,无力地握着表示感谢。一杯水下肚,出了一身汗,当我睁开眼睛看清“三剑客”和全体小朋友有惊诧变成惊喜的小脸时,我非常激动,全体学生的掌声哗地一下也响起来。这时,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再一次地模糊了我的眼睛。也许是我平时在有原则的“训”他们的同时,还心存佩服他们,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学生的爱心和童心同时也撬动了教师的情感防线。
三、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爱,发展爱
教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去理解、去体验、去发现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时的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和精彩。
快放寒假了,让学生们认领近来积攒下来的手套、口罩、围巾,还有皮球、跳绳等,忙得不亦乐乎。这时丁丁火急火燎地告诉我:“老师,航航把小金鱼从鱼缸里全部捞出来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到了窗台前一看,航航正对着小网兜里乱蹦乱跳的小金鱼拍着小手笑着,我惊恐地对航航说:“快点把金鱼放回去,不然小金鱼很快就会死掉的。”航航一边和我赶紧把金鱼放回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让小金鱼晒晒太阳有什么不好,它高兴地都跳起来,为什么要放回去?天太冷了,水要结冰了。”原来航航知道,鱼儿也离不开水,他还知道天太冷要结冰,鱼儿会冻死。多么幼稚且充满童真、爱心的想法。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这些爱的闪光点,是多么难能可贵,这样的学生我能训斥他吗?我告诉航航:“鱼儿喜欢晒太阳,但是要放在水里一起晒。”航航也马上明白过来说:“对!对!对!老师你原来说过鱼儿离不开水,是啊!我怎么忘记了呀?”小金鱼又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听着航航对我说:“老师这次我一定记住了,以后再也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我和航航手拉手开心地笑了。
我在学生的身上找到了爱与被爱的“神杖魔法”,那就是爱心和童心的支点。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写到:“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正如教育家所说:这极小的影响就像江河的源头一样,潺潺溪流,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一丁点人力就是爱心和童心的支点,潺潺的情感溪流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是让学生拥有一颗童真、善良、智慧、感恩的爱心。■
爱心情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