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手擀面作文
家乡手擀面作文(精选5篇)
家乡手擀面作文 第1篇
散文《家乡的擀面》
人的饮食习惯有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小时不喜欢吃菜薹和葱、芹菜之类的东西,可长大以后对这些蔬菜也慢慢接受了。可有的习惯却是一辈子也改变不了的,比如我喜爱的米粉和面条,特别是对尤其喜爱。30多年过去了,我仍改变不了这个嗜好,这也许就是我一生的最爱。
擀面是何物也?就是家乡自产的小麦面粉,由多道手工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面条。这种面条虽然不及机制面条精细,但它的面团经过人工的多次揉捏,制作出的面条口感好,有很强的柔软性,吃起来软滑爽口。
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家乡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大好,许多家庭的粮食还不能满足自给。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多数的家庭每天吃两顿饭食,晚上就要吃一餐擀面。到了八十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每天走读,上完晚自习回家,奶奶总要给我留上一碗热腾腾的擀面条,有时还在碗底藏上一个荷包蛋或煮鸡蛋什么的,吃起那香喷喷的擀面,心里美滋滋的.。每到家乡土豆成熟的季节,奶奶用新鲜的土豆切成一片一片的和擀面一起煮着吃,新鲜土豆的甜美加上面条的软滑,吃起来真是美极了。
奶奶去世后,母亲就接下做擀面的活儿。九十年代初期,我不时尝过母亲亲手制作的擀面。到了新世纪以后,家乡人嫌自种的小麦产量低,收入少,都改种水稻和其它农作物了。没了小麦,擀面也就成为无米之炊。随着农村的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现在的农村人没有几个人愿做擀面吃了。因为做擀面是件麻烦的事情。首先要和面粉,第二步是揉面团,其三是擀一大张面皮,最后切面条,中间要经历很多细微末节的事情。现代的农村人日子好过了,许多人不愿讨这个麻烦。大多数愿花上几个钱,买上一包精制面条,够吃上一阵子。逢年过节,人们当然忘不了买上几斤上等的精制面粉,做做肉包子或包水饺吃。现在的农村老家,做擀面吃已成为物以稀为贵的事情。
当我走出社会,奔波行走在南方的都市,每当上馆子吃上自己喜爱的面条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擀面,想起那些难忘的岁月。过去的生活虽然清贫,没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但咀嚼软滑擀面的滋味却是终生难忘的。
擀面,融为我人生和生活的一种挥之不去情感。我永远爱这种滋味和感觉。
家乡手擀面作文 第2篇
早上我刚起床,妈妈已经把东西买好了。到了10点左右,开始准备午餐了。我先用捣蒜器将菠菜捣碎,然后将三大勺面粉倒进不锈钢盆里,接着又打了一个鸡蛋进去,最后我用筷子将它们搅拌成絮状。我不断搅着,搅着,可是却把面粉糊了一手臂话不多说,开始揉面团了。妈妈把一个面团给我,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揉啊揉。可是我揉的就是有裂缝。妈妈开着我说;"你力气小,揉不起来的,你来把这个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大面饼吧!”
我拿起小擀面杖,想着妈妈平时的动作把第一个面团擀好了。可下一个面团太硬了,我擀不动,还是给妈妈了。看着它在妈妈的手下慢慢的变成一张薄饼,眼里全是对妈妈的崇拜。在无数个薄饼出现后,妈妈把它们都切成条。而我则把面粉蘸在上面,把它们放在板子上。
在姐姐回来后,我们开始下面了。我自告奋勇的把水放入锅里,等它烧开。在水烧开后,妈妈把面条下在锅里。面条一上一下,仿佛在跳水中芭蕾。在面条熟后,妈妈捞出面条,配上黄瓜,胡萝卜,火腿肉,还有香菇酱。就是这样香喷喷拌面完成了。
感恩父母手擀面作文 第3篇
每到生日,妈妈都会为我做上一碗香喷喷的手擀面。妈妈说:面条细细长长,象征着长长久久,生日的时候吃上一碗,就喻意着能够长寿健康。说着面,我想,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呢?
一次家里包饺子,我萌生了做手擀面的想法。我告诉妈妈,但妈妈不同意,说做面条要经过和面、揉面、擀面、切面等等程序,我干不了。
我听了很不服气,就软磨硬泡,说尽好话,妈妈终于同意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立即撸起袖子准备做面。
按照妈妈的指导,我舀了一大勺面放在盆里,一点点的加水,同时一边加水一边沿着一个方向搅动面粉,很快面粉就结成大小不等的颗粒,继续搅动,直到面粉成为一个大面团。然后把面团放在面板上,开始揉面。我只会反正地揉,但要把它揉成圆形,我就做不到了,好在有妈妈来帮忙。面揉好了,妈妈说,这时面需要醒醒,让水充分渗透,让面更加均匀。
我着急吃上自己做的`手擀面,就先把面切成几小块,然后用我自创的“筋道”功----反复把面抛向上空,让面更有嚼劲。多次之后,面好象变软了,也光滑了,可以擀面了。
还是按照妈妈的指导,我把擀面轴压在面团上,用力向前推动,慢慢地面团就成了面片,面片薄到1毫米左右的时,妈妈说,可以切面了。听到这话,我简直迫不及待,立即拿刀就切,“慢”!我的手悬在半空中,“又怎么了”,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
“你看看就知道了。”妈妈不愠不火的说,只见妈妈在面片上铺上了薄薄一层面,然后对折,洒面,对折,折到面片宽约5厘米左右,妈妈一刀紧挨着一刀切起来,然后将面一抖,一根根长长的面条就做成了,我看得入了迷。
“你来切”,妈妈把刀递给我,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一下一下,但是掌握不好,一会粗,一会细,有时要切两三刀才能切断,但总算切完了,我抖抖面,啊,我终于自己做好面条了。我立刻骄傲起来,“妈妈,我是天才吧,我就说我能行的,您还不让我做。”
烧开水,煮面,这些我已经很熟练了,之后我按照自己的口味,用耗油、香油、酱油等调味料,把面拌好,一碗香气扑鼻的面条就出现在眼前了。
亲情随笔作文:妈妈的手擀面 第4篇
每次在外面吃饭,别人再怎么夸赞的面,我都吃不出什么味道,什么面条比得上妈妈的手擀面呢?
看妈妈和面、揉面、压面,散碎的面粉变成柔实细密的面团,再变魔术般地被压成面皮。妈妈擀出来的面皮均匀薄透,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扯破,可又筋道绵软。
记得小时候,妈妈在桌旁擀面条,爸爸在灶下烧火,我和妹妹在旁边玩,看妈妈变魔术。有时候也想学擀面,妈妈便给我们一人一根筷子,揪一小团面给我们,任我们在旁像模像样地擀面,总是擀不多会便失去了兴趣,于是小面团又汇进了大面团。
面皮擀好后妈妈总是给边上眼巴巴的两姐妹一人一小片面皮,交给爸爸放在火叉上,伸到灶膛里,烤熟了给我们解馋。这种既无盐又无油的烤面皮,现在想来应该没什么味道,可那时对我俩来说,却是每次擀面条时的企盼。有时想回味一下这个味道,可是如今的厨房里没有老式的灶,最关键的是没有了那个给我们烤面皮的人。
切得细细长长的面条投进沸腾的水中,面条在水中翻滚,不一会儿便与水溶成一体,此时撒进青菜或韭菜,加入油盐调味。
还有妈妈熬的面酱,切碎的花生米炒熟,加水加酱油,再打进两个鸡蛋,整个屋子就都飘散着鸡蛋酱的.香味。
盛一满碗,舀两勺酱,白嫩的面条,碧绿的青菜或韭菜,埋头吃得额头微微冒出细汗,那种享受吃什么也比不上。往往一碗吃完还意犹未尽,每次都把肚皮撑得圆鼓鼓的。
今天,看着妈妈弯腰低头在灶台边擀面条,我一阵心疼,妈妈的身体已不如以前,肩颈不是很好,可知道我们都爱吃,我们家很少煮挂面。我装出对擀面条很感兴趣的样子:“老妈,让我来擀擀吧。”
第一次做手擀面作文 第5篇
做完准备工作,我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外婆说先把面粉放在一个盆里,边放水边让我揉。因为我是个新手,什么也不懂,愣在那里不知该干什么,外婆只好亲自动手给我做示范。我笨拙地学着外婆的样子一折一按,外婆看着我滑稽的动作,不禁笑了起来。
刚开始就这么难,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电动面条机。外婆马上就看出了我的小心思,没好气地说:上次面条机也没操作好,浸了水,早就报废了。我的心一下又掉到了谷底,只好硬着头皮往下做。
好不容易过了揉面这个难关,原以为可以休息一下,没想到后面还有困难等着我呢!外婆说:现在我们就要擀面了。说着便在面团上扯下一块,用代替擀面杖的水杯在面团上滚来滚去。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便不耐烦地把水杯抢了过来,学着的手法用力地擀着。没擀几下,我就发现无论我怎么用力地擀,边上总是会擀得很薄,而中间却很厚。原来是因为擀面不仅要用力,另一只手还要不停地向一个方向移动面皮,力度还要均匀,擀的面皮才能厚度适中。唉,看来干啥都不容易呀!
是时候该切面了。不知是刀太重了,还是我的手法不对,总是感觉面皮不听我的使唤,切的面总是歪歪斜斜,有的宽,有的窄。算了,不管了,丑就丑点吧!
终于要下面条了!外婆已经帮我把水烧开了,我把面条放进锅里,窄的面条一会儿就熟了,而宽的面条等好久才熟,而那时候窄的面条就有点糊了。唉!这个还是怪我太性急了!
家乡手擀面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