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仪器的洗涤(精选6篇)
化学实验仪器的洗涤 第1篇
化学实验仪器的洗涤
在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仪器的洗涤是实验操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仪器的洗涤通常主要是指玻璃仪器的洗涤,当然还指蒸发皿、坩锅、研钵等的洗涤。在进行化学试验前,已经使用过的仪器必须洗刷干净,晾干备用或保存。
洁净的玻璃仪器是做好实验的前提,特别是对于离子鉴别及一些定量实验更为重要,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常用的实验仪器洗涤方法有如下几种。
1、冲洗法
往容器中注入少量的水(一般不超过容器容积的1/3),振荡,倒掉,反复几次,再将容器口朝下,冲洗外壁后将容器放于指定位置晾干。如果是试管的话,则应倒扣在试管架上。
2、刷洗法
若仪器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以往容器里倒入少量水,再选择合适的毛刷配合去污粉、洗涤剂,往复转动,轻轻刷洗后用水冲
洗几次即可。
3、药剂洗涤法
对于用水洗不掉的污物,可以根据污物不同的性质用药剂进行处理。
①玻璃器皿中若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及MnO2等物质时,可以用稀盐酸清洗(必要的时候可以加热)。
②附有油脂的仪器,可以用热的纯碱液来清洗(或用NaOH溶液),苯酚可以用NaOH溶液来洗涤。
黏附有硫磺的仪器,可用CS2溶解后除去(也可用热的NaOH溶液洗涤)。
④黏附有碘的仪器,可以用酒精溶解来清除。
⑤做过银镜实验的试管,可以用稀硝酸来洗涤(必要时可以加热)。
⑥准备做滴定实验用的滴定管,要用特殊配制的“洗液”来洗。洗净内部后,冲净洗液,再用蒸馏水洗涤2~3次。
⑦洗去苯酚或酚醛树脂一般要用酒精浸泡后洗涤。⑧氨水可以洗去AgCl、AgBr固体(AgI不溶于氨水)。
⑨铁锈可以用盐酸洗去。
洗干净的标准是:内壁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玻璃仪器洗涤的一般程序是这样的:自来水冲洗 → 洗涤剂刷洗 → 自来水冲洗2~3次 → 蒸馏水润洗2~3次(仅对定量实验和物质的检验实验而言)。
一般的污物(可溶性污物、无黏附性不溶物如灰尘或油污)可以用洗涤剂或洗衣粉蘸洗。对于滴定管、容量瓶、吸量管、移液管等精密仪器不能实验洗衣粉、洗涤剂洗,应用铬酸洗液来洗涤。
:《乙酸分子结构》研究性学习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酸分子的结构,从而掌握乙酸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乙酸分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桌上都放有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展示乙酸样品:上课开始,让每个组同学打开盛放乙酸试剂的瓶盖,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乙酸的气味。
2、教师设疑:据科学实验测得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据价键理论,请学生写出乙酸分子的可能结构式。
H H H
H H
H O-H H-C-C-H H-C-O
H-C-C-OH
C=C O-O
O-C-H
O
H O-H ⑴
H ⑵
⑶
⑷
H H
O
H
H O
H O C = C
H-C-O-C-H H-C-C-H
H-C-C-O-H OH OH H
OH H
⑸
⑹
⑺
⑻ 综合学生书写结果,得出以上8种可能的结构式。
3、教师设疑:究竟乙酸的分子结构是哪一种呢?请同学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二、设计方案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教师综合学生讨论结果,弃掉不合理方案,得出下列可行性方案: a.用KMnO4溶液或溴水验证乙酸分子中是否会有碳碳双键? b.用银氨溶液与乙酸水溶共热,观察是否有银镜生成?
c.用石蕊试纸检验乙酸溶液是否显酸性?
三、实验验证
1、学生通过实验一:得出乙酸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则排除了⑷、⑸。
2、通过乙酸与银氨溶液共热,并未发现银镜生成,则排除了⑹、⑺。
3、通过乙酸用石蕊试纸试验,试纸变红色,则说明乙酸显酸性,必有可电离出的氢离子,则排除了⑴、⑵、⑶。
H O 结论,最后得出乙酸的分子结构为 H-C-C-OH [实验分析与反思] H
材[实验6-7]验证一氧化碳燃烧产物时,用的是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的方法,往往因杯壁附着的石灰水太少,难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的明显现象。对此,若做以下小改动,便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的明显现象。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操作
在一锥形瓶内预盛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在弯形导管口点燃一氧化碳,观察火焰颜色,然后将弯形导管伸到锥形瓶内,让一氧化碳在瓶内燃烧,几秒钟后停止送一氧化碳,轻轻振荡锥形瓶即可。
或在一烧杯内预盛适量澄清石灰水,在直形导管口点燃一氧化碳,观察火焰颜色后,将导管口朝下,火焰接近烧杯内澄清石灰水,然后轻轻振荡石灰水,也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对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验证性实验,也可做类似改进。
氢气与氯气的燃烧反应(附图)
I.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固定用的铁架台图中已略去)
II.实验操作顺序:
先通入氢气,在管口点燃,此时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浅蓝色(略带黄色)。再通入氯气,此时氢气与氯气发生燃烧反应,火焰呈苍白色,生成的氯化氛及剩余的氯气上升进入多孔纸盒,被碳酸钠吸收,从而消除或降低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成败关键及注意事项】(1)在实验操作I中,必须注意:
a.所配制的发泡液必须有良好的发泡能力,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为此要选择发泡能力强的肥皂或洗涤剂,并在配制时向每100 mL发泡液中加5滴甘油。
b.在吹肥皂泡前,一定要除去氢气中的酸雾,否则也会导致实验失败。
c.蘸取肥皂水(发泡液)吹制肥皂泡的管子,管径不宜粗,以内径5
mm以下为宜,管壁不宜厚,管口平面不宜过于光滑,但也要平整。d.点燃上升中的充满氢气的肥皂泡时,一定要使绑在木棒上的烛火,从肥皂泡的侧上方接近肥皂泡。如果从肥皂泡的下方去点燃,肥皂泡会受烛火燃烧生成的热气流的推动而“逃逸”。
(2)在实验操作II中应该注意:
a.所用爆鸣气的量不宜大,否则点燃时响声太大。b.点燃前要先移开气体发生器等,确保安全。
(3)做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使氢气在外,氯气在内,并使氢气稍过量。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保证氯气充分反应掉,以免氯气污染环境。
通过发酵作用制取二氧化碳(附图)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及现象】
如下图所示,向50 mL 10%的蔗糖溶液或糖浆里加入5 g粉末状的酿酒用的酵母,将其放在温暖处,两天后,可以闻到酒精的气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易变质试剂及保存
这类化学试剂常常因为保管或使用不当而变质。其中有些因易挥发而变质并污染空气;有些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或水解而变质;有些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或其他杂质作用而变质;有些会因光照或环境温度较高而变质。这类试剂应注意根据其特性妥为保管与使用。在中学化学实验室,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易挥发的试剂 特性:易挥发。
实例:浓盐酸、浓氨水、低沸点有机物(如四氯化碳、氯仿、甲醛溶液等)。保管与取用的注意事项:要严密盖紧瓶盖,保存在阴凉通风处,取用后要立即盖紧瓶盖。
2.易潮解或易水解的试剂
特性:易吸收环境中的水分(水蒸气)而潮解或水解。
实例:氯化钙、氯化锌、氯化钴、氯化亚锡、氯化亚铁、氯化铁、硝酸铵、硝酸钠、硫化钠、五氧化二磷、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无水氯化铝等。保管及使用的注意事项:严密盖紧瓶盖并刷石蜡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启封取用后要及时重新盖紧封好。
3.见光或环境温度高时易分解变质的试剂 特性:受光照或环境温度高时易分解或变质。
实例:硝酸银、浓双氧水、碘化钾、溴化钾、氯化亚汞、亚硝酸盐、漂白粉、氯水、溴水、在光照下易被氧化的物质(如H2S溶液、亚铁盐、金属的较低价盐类等)、在光照下易被还原的物质(如高锰酸盐、铬酸盐、三氧化铬等)。保管与使用的注意事项:用棕色、黄棕色、黑色等有色玻璃瓶盛装,若用无色玻璃瓶盛装时瓶外要套黑纸套,保存于阴凉处,使用时也要注意避光。
化学实验仪器的洗涤 第2篇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玻璃仪器洗涤的原理、原则以及常用的洗涤方法。
此外,对一些难洗掉的污染物的清洗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玻璃仪器;洗涤;实验技能
玻璃仪器的洗涤是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掌握了玻璃的洗涤方法的学生比例却相当低。
其原因主要是教材中的叙述不完整,教师对这部分教学也不够重视,导致相应的教学内容讲授及训练出现缺失。
所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玻璃仪器洗涤的原理和原则,详细介绍了化学实验中常见污染物的洗涤方法,旨在为教学中落实该教学内容起参考作用。
一、洗涤原理
对于培养学生洗涤玻璃仪器的技能来说,让学生深刻理解洗涤的原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是实际的教学中,该部分内容受到的重视往往不够,有时甚至被完全忽略。
玻璃仪器的洗涤是指从玻璃仪器表面除去异物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常借助于某些化学物质(洗涤剂)以减弱污物与固体表面的粘附作用,并施以机械力搅动,使污垢与玻璃表面分离,最后将污物冲走。
简单地说,洗涤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污垢与其物品脱离;二是脱离的污垢被分散,悬浮于介质中。
若玻璃仪器表面的污染物不能用普通方法去除,可以考虑的其他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①溶解(相似相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选择能够溶解污染物的介质或溶剂,将污染物分散于介质中;②酸碱转化,通过污染物与酸或碱发生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物质;③分解转化,通过高温分解或氧化等方法使污染物转变为气体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然后再用溶剂溶解。
二、主要原则
对不容易洗涤的污染物,遵循以下原则可以明显提高洗涤效果。
1.浓度最大。
如果少用溶剂并使洗涤剂的浓度尽量大,可以使难洗的物质比较快速地溶于洗涤剂和溶剂的混合物中。
必要时只用洗涤剂不用溶剂。
2.温度最高。
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大多数污染物更容易溶解。
最高的温度是溶剂的沸点。
3.浸泡时间长。
一般来说,先将污染物在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可以明显减少洗涤的难度。
根据实际情况,浸泡时间可选为几分钟或几小时,甚至几天。
4.少量多次。
洗涤玻璃仪器或其他的东西时,将溶剂等分成几份(每次用少量的溶剂),洗涤的效果比用全部溶剂洗一次更好。
三、洗涤方法
玻璃仪器洗涤的程序通常是先倒掉废液,再用清水冲洗,然后视情况用洗液浸洗,最后是清水荡洗和蒸馏水润洗。
在定性、定量的实验中,用自来水洗至玻璃仪器内壁上无水珠(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后,还要用蒸馏水润洗三次,才算已洗干净。
如果是一般无机物的制备,只要无明显的污染物就可以了。
学生只有透彻了解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洗涤程序。
实际上,多数学生对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认识模糊,实际动手时往往不知所措,所以下面介绍了常用的洗涤方法。
1.自来水冲洗。
污染物是容易去掉的灰尘或在水中易溶的极性物质等,直接用自来水冲洗即可。
方法是先注入水一半,用力振荡,然后倒出水。
连洗数次。
2.刷洗。
内壁附有不溶物,用冲洗或荡洗的方法还不能去除时,可尝试用刷子或钢丝(洗涤专用)刷洗。
试管的刷洗通常用试管刷,将试管刷上下移动或转动即可,不能用力过猛将试管底捅穿。
计量玻璃仪器(如容量瓶、移液管、吸量管、滴定管)不能用毛刷洗刷。
3.洗涤剂洗。
若刷洗后仍不干净,可考虑用洗涤剂洗。
先用试管刷蘸洗涤剂(如肥皂水或洗衣粉水)刷洗,再用自来水冲至无泡沫。
刷洗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去污粉。
去污粉主要成分有碳酸氢钠(工业用小苏打)、表面活性剂、少量白土、细沙或二氧化硅。
其中,碳酸氢钠有具有腐蚀性,增加了去污力;白土的作用是增加吸附能力;细沙/二氧化硅是摩擦剂,可增加试管刷与管壁之间的摩擦作用。
使用去污粉比使用一般洗涤剂看起来更干净,但会使物体表面产生细微划痕。
所以只有在用普通的洗涤剂洗达不到洗涤目的时,才考虑用去污粉。
对容量瓶、吸量管等较小的玻璃仪器,可浸于温热的含洗涤剂水溶液中,用超声波清洗。
了解正确的洗涤原则和方法后,需要有针对性地反复练习,熟练后才能完全掌握。
四、举例
为了更全面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比较难洗的代表性例子。
1.凡士林。
化学实验中常用凡士林来密封玻璃器皿,需要洗掉凡士林时,可通过相似相溶的机理完成。
凡士林基本是C8~C20之间的长链烷烃的混合物,能溶于乙醚、氯仿、汽油及苯等溶剂。
2.石腊。
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并含有少量的支链烷烃。
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18~40。
石腊溶于汽油、二硫化碳、二甲苯、乙醚、苯、氯仿、四氯化碳、石脑油等一类非极性溶剂,不溶于如水和甲醇等极性溶剂。
3.甲基硅油。
最常用的硅油的有机基团全部为甲基,称甲基硅油,是室温下保持液体状态的线型聚硅氧烷。
甲基硅油可与苯、二甲醚、甲乙酮、四氯化碳或煤油互溶。
4.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用汽油、乙醇或用碘化钾溶液能洗掉单质碘。
5.做完酚醛树脂的试管。
用乙醇浸泡。
总之,要使学生掌握玻璃仪器洗涤的技能,在教学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首先,观念上应该重视,相关的内容的讲授和练习的时间必须足够。
其次,学生应该全面理解洗涤的有关理论知识。
再次,以不同的污染物为洗涤对象多次实践并认真体会,才可能逐渐掌握这种技能。
参考文献:
1.曾昭琼、曾和平,《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D],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孟长功、辛剑,《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D],高等教育出版社,
3.北京大学化学系普通化学教研室,《普通化学实验(第二版)》[D],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
4.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D],高等教育出版社,.7
5.饶长全,《化学实验中玻璃仪器的洗涤》[J],广西轻工业,
6.庄炳游,《“对症下药”洗涤玻璃仪器》[J],《昌潍师专学报》,2000
化学实验仪器的洗涤 第3篇
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品有肥皂、肥皂粉、洗涤剂、洗衣粉、洗液和有机溶剂等。实验容器材质、质地、大小、形状、用途不同, 污垢性质、污染程度不同时, 选用洗涤剂的种类、洗涤方法、程序、时间、工具等都有所不同。
1 常规洗涤法
清洗实验器皿前先用肥皂将手洗净。一般实验用容器先用自来水冲去灰尘, 再用毛刷蘸洗涤剂液仔细刷净内外表面, 之后边刷边用水冲至无洗涤剂液, 再用自来水冲洗3~5次, 去离子水冲洗3次。不便刷洗的实验器皿先用洗涤剂液浸泡后用水冲洗。洗净的玻璃器皿内外不挂水珠, 器壁上残留的水用指示剂检查为中性。去污粉不得用于洗涤刻度器皿和玻璃仪器内壁, 以防划伤玻璃。
2 特殊洗涤
2.1 不同材质器皿的洗涤
银、镍和铁质器皿用Na OH熔融, 也可用1:3稀HCl短时间浸泡后用水冲洗。玛瑙器皿不宜浸洗, 要先用洗涤剂洗后用水冲洗倒置架空晾干, 不可烘干。塑料、瓷质和玻璃器皿用稀HCl浸泡后冲洗。
2.2 特殊器皿洗涤
新购入的砂芯漏斗用热HCl或铬酸洗液边抽滤边清洗, 再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抽洗。用后的砂芯漏斗应针对不同的沉淀物, 采用适当的洗涤剂先溶解后抽洗。洗净后可在干燥箱中120℃烘干, 但烘干前要除去水滴, 以免滤片烘裂。洗净的砂芯漏斗要特别注意防尘。成套组合玻璃器皿用常规洗净安装后, 使用前应用水蒸气洗涤一段时间。用于微量、痕量分析的玻璃容器要用1:1~1:9HNO3浸泡后用常规方法洗涤。
2.3 污垢较重器皿的洗涤
新购入的普通容器, 首次一般均需用HNO3浸泡进行预处理;洗液确定后增加浸泡时间和加温浸煮能强化洗涤效果;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
2.4 特殊污垢的清洗
铁锈水垢用稀HCl或稀HNO3清洗;盛高锰酸钾的器皿, 用氯化亚锡的盐酸液或含草酸的硫酸溶液清洗;难溶的银盐用硫代硫酸钠或氨水洗涤;铝盐、磷钼酸喹啉、白色Mo O3用稀Na OH溶液清洗;四苯硼钾用丙酮清洗;有脂肪性污物的器皿用汽油、甲苯、丙酮、酒精、二氯甲烷、乙醚等有机溶剂擦洗或浸泡。
2.5 有毒有害物质分析器皿的洗涤
对分析致癌性物质或氰化物等剧毒物质容器洗涤时, 为防止对人体的危害, 在洗涤之前, 要使用对这些有害物质有破坏作用的洗涤液进行浸泡, 然后再进行洗涤。分析氰化物的容器可用3%Na OH溶液浸泡消毒, 然后用常规方法清洗;分析苯并芘的玻璃容器用20%HNO3溶液浸泡24h, 取出后用自来水冲去残留酸液, 再按常规方法清洗。
2.6 不同检测项目取样储存用容器的洗涤处理
用于检测重金属的水样的容器用1:4HNO3浸泡24h以上, 取出后常规方法清洗;检测微量有机物的水样的容器用铬酸洗液洗净烘干后, 再用纯化过的己烷振摇除去器壁表面沾污的有机物, 也可用高锰酸钾洗液浸洗后再用自来水和纯水冲洗干净;检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样的容器要用洗涤剂刷洗后, 再用甲醇振摇1min, 再依次用自来水、纯水冲洗干净;检测微生物水样的容器, 用常规洗涤后, 将玻璃器皿放置于高压灭菌锅中加热至121℃保持15min, 予以灭菌。塑料容器浸泡在0.5%过氧乙酸溶液中10min或在环氧乙烷气体中进行低温灭菌。聚丙烯耐热塑料容器可用高压灭菌锅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测汞的水样容器要用1:3HNO3充分荡洗并浸置数小时, 然后用自来水和超纯水冲洗干净;测微量硫酸盐水样的容器不能使用含硫酸的洗液洗涤;测铬水样的容器不能用盐酸或重铬酸钾的洗液洗涤;测磷酸盐的水样的容器不能用含磷的洗液洗涤;测氨和凯氏氮水样的容器最后要用无氨水涮洗。
3 器皿的干燥
玻璃器皿可采取控干、烘干、吹干、烤干等方法干燥处理。但需注意:任何量器均不得用烘干法干燥;烤干时需注意由底到口, 防止瓶口水滴回滴致玻璃炸裂。烤干法只适用于硬质玻璃器皿, 有些玻璃器皿如比色皿、比色管、称量瓶、试剂瓶等绝对不允许用烤干法;干净的玻璃器皿倒置于器皿柜中, 柜的隔板上衬垫清洁滤纸, 关紧柜门防灰尘, 不可在玻璃器皿上覆盖纱布。
4 结语
浅谈化学实验中玻璃仪器的洗涤 第4篇
一、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在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市售的合成洗涤剂,对玻璃仪器进行清洗。当仪器内壁附有难溶物质,用合成洗涤剂无法清洗干净时,应根据附着物的性质,选用合适的洗涤剂。如附着物为碱性物质,可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使附着物发生反应而溶解;如附着物为酸性物质,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使附着物发生反应而溶解。
试举几例:久盛石灰水的容器内壁有白色附着物,选用稀盐酸作洗涤剂;做碘升华实验,盛放碘的容器底部附结了紫黑色的碘,用碘化钾溶液或酒精浸洗;仪器的内壁沾有油垢,选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液进行清洗,氢气还原的氧化铜的实验的铜镜用浓硝酸和盐酸清洗。
二、掌握洗涤玻璃仪器的操作方法
对附有易去除物质的简单仪器,如试管。烧杯等,用试管刷蘸取合成洗涤剂刷洗。在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时,须用力适当,避免损坏仪器及划伤皮肤。
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当倒置仪器,器壁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无成滴水珠,也不成股流下时,即已洗净。
限于篇幅,现以酸式滴定管为例,介绍其洗涤操作如下:洗涤开始,先检查活塞上的橡皮盘是否扣牢,防止洗涤时滑落破损;注意有无漏水成堵塞现象,若有则予以调整。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注入洗涤液2~3毫升,慢慢倾斜滴定管至水平,缓慢转动滴定管,使内壁全部为洗涤液所浸到。竖起滴定管,再旋开活塞,放出洗涤液,这样使活塞的末段也能洗到。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同样从活塞下部的尖嘴放出,不可为节省时间将液体从上端管口倒出。
洗净标准如前所述。
三、及时洗涤玻璃仪器
及时洗涤玻璃仪器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因为在当时容易判断残留物的性质。有些化学实验,及时倒去反应后的残液,仪器内壁不留有难去除的附着物,但搁置一段时间后,挥发性溶剂逸去,就有残留物附着到仪器内壁,使洗涤变得困难。还有一些物质,能与仪器的本身部分发生反应,若不及时洗涤将使仪器受损,甚至报废。
四、其他注意事项
切不可盲目地将各种试剂混合作洗涤剂使用,也不可任意使用各种试剂来洗涤玻璃仪器。这样不仅浪费药品,而且容易出现危险。
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肃认真的科学实践,但它的丰富多彩,绝不逊色于任何精彩的舞台演出,这玻璃仪器的洗涤,便往往是它优美的前奏和尾声。
如何洗涤毛衣?洗涤毛衣的小窍门 第5篇
毛衣洗涤步骤:
1、洗涤毛衣时,要使用中性的洗涤剂。如果毛衣不是特别脏,我们可以用洗发水来洗涤。
2、加入适量的水,注意水温要控制在30度左右。水温过热会导致毛衣缩水。下面我们把毛衣完全浸泡在水中,20分钟后可以开始洗毛衣。
3、用力地搓洗容易使毛衣变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抓揉式洗涤毛衣。
4、用清水漂洗。我们先准备30度以下的水,这里再教大家一个窍门,在漂洗毛衣时放几滴食醋,用溶有食醋的温水洗毛衣,能使洗出的毛衣光鲜靓丽。
5、经过几次的漂洗,毛衣上的洗发水都被洗掉了,轻轻拧一下,放在一个网兜里。我们把这个装着毛衣的网兜悬挂起来控干水。
化学实验仪器的洗涤 第6篇
羊绒衫的洗涤方法:
1、把羊绒衫由里向外翻,在35摄氏度左右的中性洗剂水中浸泡15-30分钟,最好用稀释后的羊绒衫专用洗涤剂浸泡。
2、提花或多色羊绒衫不宜浸泡,不同颜色的羊绒衫也不宜在一起洗涤,以防相互沾色。脏污严重的地方,采用挤揉的方法洗涤,其余部位轻轻拍揉即可,用清水漂洗干净后,可按说明量放入专用柔软剂浸泡10-15分钟,手感会更好。
3、将洗后羊绒衫放入网袋内洗衣机的脱水筒中脱水,不宜手绞,平铺桌上晾干。请勿悬挂曝晒,造成变形。
4、阴干后,用中温(140摄氏度左右)蒸汽熨斗整烫,熨斗与羊绒衫离开0.5-1cm的距离,切忌压在上面。如用其他熨斗必须垫湿毛巾。
5、羊绒衫外穿时不慎有严重脏污情况,应送到洗衣店干洗和厂家售后服务中心处理。
羊绒衫的穿着要点:
1、由于羊绒衫纤维的物理特性,羊绒易起球、起静电,内穿时与其配套的外衣里料最好是光滑的,不能太粗糙、坚硬,内袋勿装硬物,如笔、本、钱包等,以免羊绒衫局部摩擦起球。
2、外穿时尽量减少与硬物的摩擦,如袖子与桌面、袖子与沙发扶手、背部与沙发等长时间接触。
3、穿着时,不宜用力过猛、做剧烈运动,以防套口线断裂。
化学实验仪器的洗涤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