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学习平台范文
互动学习平台范文(精选12篇)
互动学习平台 第1篇
一、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数学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的内容,它在整个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
教材按照“摆小棒一用计数器表示数一写数一叙述数的组成”的顺序,教学11等4个数的写法和组成,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计数器,初步认识数位,初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想想做做”通过看计数器上的算珠写数,在计数器上画算珠表示数以及填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又通过在数轴上填数,填写“>”或“<”等形式,让学生把握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最后让学生填写小动物的房间号,让学生理解数的序数意义,并练习写数。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在设计教学时,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会读数,知道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10和几个1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有些小朋友甚至一页一页地翻。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来增强数感,从而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加快翻书的速度。
在教学完以后,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此外,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大家子的人众星拱月,于是孩子们渐渐就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学合作意识不强,要么一味地自顾自,接二连三地摆;要么待在一边自己玩自己的,完全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能加强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学习活动。
二、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8的乘法口诀》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1~7的乘法口诀,对于口诀的编制过程和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把学习的难点放在识记口诀上。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从猜谜语入手,引出大家熟知的螃蟹,然后让学生观察螃蟹说出一只螃蟹8条腿,自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由于螃蟹是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从一开始就积极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独立填写表格,并且思考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初步感悟几个8是多少。根据表格中的数写出乘法算式,进而让学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乘积的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记错,产生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让学生自己先记忆口诀,然后让记得快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记的,并通过多种练习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指导学生感受深刻的数学情怀
在引导学生数学思考的同时,悄然无声地引领学生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感悟数学情怀,也是生态课堂展现给我们的一道亮丽风景。《观察的范围》一课中蕴含了“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到“日食现象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我们教师也可以在《合理安排时间》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节约时间、合理安排的重要性,并渗透“做一个同伴爱戴的人,把集体的事放第一位”的思想。一首《明白办事》的顺口溜,深深感染了我们:今天的事今天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重要的事优先办,困难的事努力办,集体的事提前办,所有的事认真办。还是吴正宪老师说得好:“方法比知识重要,育人比方法更重要。”让我们接受生态课堂的熏陶,用教育的智慧去润泽我们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得到发展!
赤水市互动平台 第2篇
网上互动平台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市直工作部门,各人民团体,各驻赤企事业单位:
根据遵义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推广使用遵义市“四帮四促”、“万民干部下基层”网上互动平台的通知》要求,我市已开通“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网上互动平台(以下简称互动平台),现就做好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的和意义
《互动平台》是增强我市“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等工作透明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畅通挂帮与被挂帮单位及群众的沟通渠道的重要手段,是自觉向社会公开工作信息,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形式,全面推广和充分利用好该平台,有利于转变机关和干部工作作风,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帮促工作长效化。
二、工作措施及要求
1、各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互动平台的管理,于2012年5月4日前通过遵义远教网或赤水党建网登录互动平台注册并上传信息,同时把管理员名单(姓名、职务、电话)报送到建设年活动办公室。管理员要妥善保管下发的单位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确保信息安全。
2、市直部门和各乡镇(街道)选派的驻村干部也必须在互动平台上注册,及时上传信息。
3、各单位、各驻村干部每月28日前至少上传两期帮扶日志(单位上传挂帮工作规划、阶段性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信息;驻村干部上传工作开展情况、民情日记、挂帮感言等信息),其中,驻村干部上传资料须经本单位所挂帮乡镇(街道)党务副书记审核后,方可上传。被挂帮单位要及时对驻村干部上传的信息及时回应。
三、互动平台操作说明
互动平台各挂帮单位管理员用户及相关操作说明具体见附件。
附件:
1、赤水市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网上互动平台使用说明;
2、赤水市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网上互动平台单位管理员登录信息表。
联系电话:2862875联系人:杨成英 邮箱:cszgxx@163.com
赤水市基层组织建设年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5月3日
赤水市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网上互动平台
使用说明
1、平台登录
四帮四促干部下基层互动平台网址为http://gzcspt.gotoip4.com/,在平台首页左面的登录栏下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即完成平台登录。
2、各单位用户的使用(1)单位管理员
主要负责更新单位基本信息,管理单位各类用户。各单位管理员以“单位管理员”用户名及初始密码登录(见“单位管理员登录信息表”),完善如下初始信息及用户分配:修改初始密码,完善本人真实姓名、显示昵称、联系电话、简介等基本信息;完善本单位基本信息;添加本单位分管领导和驻村干部的用户名及基本信息,并上传头像。
新建用户名(登录名称)必须与本单位管理员用户名前缀一致(下划线“_”及前面部分内容),如市民政局用户名统一以“mzj_”为前缀,命名形式为“mzj_XXX”。
上传头像使用不大于200KB的JPG格式免冠证件照,照片像素建议为宽96、高120,或相同宽高比。
(2)驻村干部
各驻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以本单位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自行进入互动平台注册,及时完善个人信息,驻村地点和挂任职务信息;需及时发布个人的帮扶日志(帮扶日志在7天后将不允许修改);对挂帮镇(村)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如镇(村)情、产业、农副产品、自然风光等。
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第3篇
关键词 师生 交流 互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新时代学生的生活模式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学生们已经从过去的促膝长谈,演变成网络互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学生的需求,建立一个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互联网的交流不仅可以给学生更多更好的倾诉空间,也可以让教师对每个学生有更深一层的了解,通过此平台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出互联信息时代网络的互联优势。
1 系统总体设计
在线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是属于B/S结构的,主要是为了服务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的交流的工作。主要分为登录模块、注册模块、学生用户模块、教师管理模块和管理员管理模块。本系统具有严格的权限规则,教师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及隐藏和审核发布的信息。而管理员负责管理教师及隐藏、审核和删除发布信息。当一个学生用户注册以后,需要通过教师对其身份的审核。才能够在系统中发布主题。当主题创建完毕,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审核,当主题中含有对社会有不良影响的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主题进行隐藏(这时候主题将不在前台中显示),并上报给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进行删除。教师进行注册之后,是由系统管理员进行身份的审核的。
2 系统特色
本系统主要采用的是JSP网页技术和MySQL数据库。
选用JSP网页的特点:
(1)一次编写,到处运行。除了系统之外,代码不必做任何修改。
(2)系统的多平台支持。基本上可以在所有平台上的任意环境中开发,在任意环境中进行系统部署,在任意环境中扩展。相比ASP/.net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3)强大的可伸缩性。从只有一个小的Jar文件就可以运行Servlet/JSP,到由多台服务器进行集群和负载均衡,到多台Application进行事务处理,消息处理,一台服务器到无数台服务器,Java显示了一个巨大的生命力。
(4)多样化和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支持。这一点与ASP很像,Java已经有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开发工具,而且许多可以免费得到,并且其中许多已经可以顺利的运行于多种平台之下。
(5)支持服务器端组件。web应用需要强大的服务器端组件来支持,开发人员需要利用其他工具设计实现复杂功能的组件供web页面调用,以增强系统性能。JSP可以使用成熟的JAVA BEANS 组件来实现复杂商务功能。
选用MySql的特点:
MySql是一个快速、多线程、多用户的SQL数据库服务器,其出现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年时间,但凭借着“开放源代码”的东风,它从众多的数据库中脱颖而出,成为PHP的首选数据库。除了因为几乎是免费的这点之外,支持正规的SQL查询语言和采用多种数据类型,能对数据进行各种详细的查询等都是PHP选择MySql的主要原因。
3 详细设计
本系统为基于B/S模式的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平台,系统中主要有用户登录模块、用户注册模块、发布主题、删除模块、修改模块和查看模块等几个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前台通过用户提交的表单进行传值,然后转到logind.jsp中进行处理,首先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然后再判断用户的使用权限,根据权限跳转到不同的页面。
用户注册模块:当用户进入系统登录的页面时候,点击用户注册按钮,然后跳转到用户注册的页面,通过用户提交的表单传值到后台registerServlet中,registerServlet调用后台添加用户的java代码。注册成功跳转到用户页面,注册重名提示用户名已被注册。
发布模块:当用户需要发布主题时候,首先创建相应的主题,需等待教师或管理员进行主题的审核才能够在前台中显示出来。
删除模块:本模块是用来删除学生发布的信息的模块。
修改模块:本模块是用来修改用户信息的模块。
查看模块:本模块是用来查看用户发布的模块。
审核模块:本模块是用来审核用户的模块。
4 总结
本系统基于B/S模式建立,简化了客户端的安装,投入使用后可以大大提高师生交流互动的便利性,简化了沟通渠道,为教师,学生之间搭建起了快速连接交流的纽带,通过此平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了很好的互动,这也充分体现出互联网的优势,加强了学校对学生的生活管理。
参考文献
[1] (美)多纳休,甄广启等. Java数据库编程宝典.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美)Kenneth F.Krutsch ,David S.Cargo ,Virginia Howlett ,张伟等. Java用户界面编程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第4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学习方式的不断发展,使得在线网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学习方式。微课以其极少的视频流量,能跨平台、多设备实现流畅、清晰播放,极短时间内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等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开发了各式各样的微课平台,如中国微课网、浙江微课网等。虽然平台提供了微视频、微教学课件、微教学设计的下载,但是这些都是简单的视频播放,学生在学习完以后很难检测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学生也很难在此类平台中获益。另一种功能较强的在线教育慕课学习平台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很多企业与大学共同创建了相关的慕课学习平台,如百度公司的百度传课,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5分钟课程网等。慕课平台上的课程针对的是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面对的是高学历的人群,基础教育阶段在线学习平台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研究基础教育的师生互动学习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基于师生互动的微课学习平台(http://zk.ohedu.net),鼓励一线教师设计与开发适合中小学的微课资源,构建基于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流程,总结移动化教学课堂模式和提炼教师混合式培训方式,体现平台应用价值,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创新
1.课程目录设计
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的课程目录结构与其他的微课平台略有不同,它是以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为基本单位进行划分的,解决了目前许多微课平台知识点散乱,不能形成系列化知识点的困境。在现实中,不但可以满足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切实需求,也可以在课外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重点、难点知识。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时间应该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目前一些文献中认为“微课”等于“微课程”,我们经过大量的文献调查与研究,认为“微课”与“微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微课”通常以视频资源为主要呈现形式,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或突破点。微课程则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同时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相似知识点)为前提,是由多个微课组成的课程集。而教学目录的知识点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
2.教学互动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因此,交互过程对于知识的建构、理解与迁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系统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交互。学生学完微课,平台代替教师与学生产生第一次交互。学生在平台上完成教师布置的测试题,在完成测试以后,平台代替教师直接判断每道题目的对错,并给出测评结果。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平台与学生的互动暂时结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则重新观看微课程并重新回答问题,产生第二次互动。学生若有疑难的地方,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向同学或者老师提问,产生第三次互动。教师间的互动主要是体现在资源共享上,只要教师向其他教师发出请求,获得同意后,这位教师就可以直接调用其他教师的优质资源。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平台,教师实时向家长推送学生的最新学习情况。通过设计师生互动教学流程、构建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搭建师生互动教学环境、运用师生互动交流工具等措施,最终形成一个智能学习生态环境。
3.跨平台设计
坚持自主设计、联合研发的思路,瓯海区教育信息中心负责应用平台系统架构设计,温州掌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程序开发。平台采用J2EE企业级跨平台架构,WEB组件采用了集合SpringMVC、Spring、Mybatis的主流SSM框架集,通过RMI实现远程接口调用,利用ActiveMQ作为消息总线,同时采用了高并发的、性能优异的Nginx作为流媒体服务器,以及分布式文件存储和自主研发的多线程自动转码机制。
平台使用基于H.264视频标准的MP4伪流视频技术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也是优酷土豆、腾讯视频等主流视频运营商所采用的方案。同时,为了提高视频格式的兼容性,我们自主研发了基于FFMPEG开源框架的多线程自动视频转码组件,支持AVI、RM、WMV、MOV等主流视频格式的自动转换,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上传视频文件操作的便捷性。在视频播放技术上,我们更是采用了可以同时支持Flash和HTML5技术的嵌入式播放器,能够根据终端支持度进行自动切换,无需安装任何浏览器插件即可在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流畅播放,并且具有自动记忆播放记录、任意拖曳时间轴、自动下载等强大功能。所有技术方案的选择、改进和优化都紧紧围绕用户使用更简单、更快速和更智能而进行。这也是我们瓯海教育应用平台设计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念。
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的四大功能
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将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时间进行科学重构和整体设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课堂学习路径安排。平台注重功能的完整性与操作便捷性,通过集成化的教学功能设计,全面融合“微课程+微课件+微文档+微测试+学习沟通”等核心功能,为师生创建了一个便于上手、便于管理、便于维护的学习环境。目前,平台已经完成手机版和Pad版的开发,便于学习者在移动环境中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平台将教学资源平台、教学互动平台、在线学习平台、评价分析平台等功能融为一体。
1.教学资源平台
师生交互微课平台分成多级,一级是教师个人空间,教师的个人资源都存储在教师个人空间,平台中所有的资源都归属教师个人空间;一级是学校优质资源平台,学校抓取本校教师的优质资源;一级是区级优质资源平台,收录下属单位推荐的优秀课程资源。区级、学校、教师实现分级管理,教师可以共享自己的微课给特定教师,也可以推送优质的微课到学校平台,供全校教师使用。区级层面通过平台上评比、抓取等方式将一批优质微课通过目录汇集成微课程,让全区所有教师共享,最终所有的资源根据课程目录关联到市、区级知识中心。
2.教学互动平台
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教学互动平台。在平台中,可以实现教师发布教学任务、平台直接批改作业、教师答疑并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平台上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调整教学进度。教师可以自主选择要授课的学生,目前学生规模较小,教师主要面对的是传统课堂上自己本班的学生,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师生的参与度,便于师生一对一交流与答疑,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侧重点倾向于讲解知识点中的疑难问题,并对知识点中的重点问题进一步深化,增加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1)发布教学任务。
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上传微课或者引用其他的优质微课并布置学习任务,也可以直接发布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任务给学生,任务以在线测试的形式发布,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在线作业功能。
平台配置功能强大的在线作业模块功能,满分为100分,教师可以设置题数与分值。目前的测试类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教师可以任选某一类型的题目出题,也可以多种类型的题目组合。每道测试题需要完成填写题目、标准答案、答案解析,最终形成一张测试页面。学生答完题目后,平台自动批改,学生可以快速检测学习的效果,掌握学习的进度。
(3)答疑功能。
教师可以随时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进行对应的在线辅导和教学调整。
(4)统计分析。
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学习微课程的情况,掌握每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可以直接评价学生,督促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3.在线学习平台
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上提供了具有完整目录的系列课程,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一个系列或多个系列的课程学习。学生接收教师推送的学习任务和微课程资源,在网上开展学习活动,完成知识的学习。通过在线自主学习,了解该课程相关内容,把碰到的问题先与老师、同学交流解决。在完成学习后,通过测试题获得自己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在该模块中,学生还可以教学视频回访、关键知识点测评以及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平台不仅适合于学生学习,也适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混合式学习平台。
4.评价分析平台
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可以作为评价分析平台,观察师生在网络中的交互活动。
(1)学习发生统计。
平台可以记录学习发生时的时间情况,包括登录每一次课程的次数,在平台上登录的时间以及在线时间的长短。
(2)知识获取统计。
平台中主要记录视频类型的资源,包括视频资源的访问量。
(3)互动反思统计。
参与平台学习情况的记录,包括活动帖子数量、回帖率、帖子阅读量等。
(4)学习巩固统计。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如教师任务单阅读率、在线作业完成率、在线作业正确率等。
基于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的应用场景
1.基于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
2014年,我们立项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师生互动平台的微课资源共建共享实践研究》。根据课题的安排,我们开展了不同学科多样化的课堂模式探索。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学生在课前要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它将传统课堂中的“课上活动”和“课下活动”进行互换。教师在上课前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师生在课中主要以解答疑难、开展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为主。我们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两部分。
(1)教师设计、开发教学资源。
教师设计、开发、制作微课教学资源,包括微视频、微课件资源、学习任务单、其他拓展资料及在线测试题目。教师将教学资源上传至微课平台,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自主学习。
(2)学生自学新知识并自测。
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自定学习时间、进度与观看微视频方式。学生观看微视频以后,平台提供一个测试环节,测验结果平台会自动反馈给学生。
(3)师生、生生交流与评价。
测试结束后,学生对自己错误的题目,可以通过论坛与教师或其他学生探讨。
(4)教师课前了解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
教师通过平台的学习过程记录与统计分析功能,快速了解学生课前视频学习的整体情况,并对疑难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5)课堂教学、研讨、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对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问题探讨。学生对于通过网络未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后带至课堂,面对面地求助于教师解决。
另外,基于师生互动微课平台的移动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PAD播放预先在微课平台上的教学视频。在课后可以录制部分优秀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微课平台,供其他学生学习。
2.基于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
移动学习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通过移动设备下载平台APP,登录到平台,选择需要学习的微课程,系统地开展自主学习,观看微视频,做测试题,开展网上讨论等。学生通过教师推荐的微课程,跟着教师有步骤、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最后由教师进行测试。
3.基于平台的混合式培训方式
基于平台可以开展混合式学习,并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2016年,瓯海区在浙江省平台上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项目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共32学时。其中,集中面授16学时,网络研修16学时。集中面授以专家面授、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网络研修基于平台,主要采用视频教学、主题研讨、在线测试等形式。考核方式方面,面授集中学习占30%,网络研修占30%。网络研修部分,依据网络课程的任务设定情况,根据平台后台数据,并视学员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分。作业成绩占40%,根据学员制作一个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微课作品,上传到平台。这种混合式教师发展培训模式既节约了教师的学习时间,保证了培训质量,又培养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师生互动微课学习平台的应用价值
1.优质资源聚集化
目前,两年时间平台中积累了近4 0 0 0部微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快速汇聚优质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而且可以让有自主学习愿望的学生通过微课资源自学。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解决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提升了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在制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刻,使得制作微课更加得心应手,提高了教师的制作兴趣,促使教师制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区级视频资源的积累进一步增加。
2.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不再是传统的“PPT+粉笔”方式,而是可以在课前将课堂中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教师还可制作相应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在课上讲完基本知识点后,在课后提供分层难度的微课视频及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3.学习方式泛在化
通过学习平台,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不再是从自己的任课教师那里获取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轻便的手持通讯设备,如PAD、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实现个性化、移动化、碎片化学习,体现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泛在化学习。
4.信息素养能力化
平台的常态化应用,能快速提升使用者和学习者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使之转化为具体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微课设计质量、平台使用技巧和学习效率。通过不断交互,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平台不断升级完善,使之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5.评价手段科学化
利用微课平台开展学习,平台中记录的数据可以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教师可以采用更加合理的考核手段和方法评价学生,摆脱了学生以期末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方式的弊端,实现了从总结评价到过程性评价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
[2]卢钰,徐碧波,焦宇.从文化差异角度反思翻转课堂在我国学校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10-115.
[3]孙月亚开放大学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8):64-71.
[4]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下“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10.
[5]余燕芳,基于移动学习的OO0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47-52.
[6]曾明星,李桂平,周清评,覃遵跃,徐洪智,张彬连,黄云,郭鑫.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
互动学习平台 第5篇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孟令平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方式的转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就是要改变学生单一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本文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重视课堂情感交流、发挥教学机智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而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知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从教学过程的定义可以看出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转变观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实现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
那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提供保障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还必须为学生创设师生互动的最佳氛围,通过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来陶冶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知识、经历和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1
为此,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下足功夫备好课,不但要备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备学生”,要“深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前沿阵地,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米诺骨牌”的例子来讲解。“多米诺骨牌”的事例当然很典型,但是学生并不是很熟悉,若采用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学校停车处整齐摆放的一排自行车”,效果也一样好。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并拿来讨论,哪些符合数学归纳法的条件。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轻松的平台。
二、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乐于与教师的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地加以引导。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要尊重、爱护、体贴学生,富有激情,这样,学生对于所传授的知识就认真领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课堂上鼓励的眼神、赞扬的话语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学生的思维一旦和教师协调,乐于与教师互动,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这便是师生互动的很高的境界了。
再次,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波利亚指出:当你讲授一个很熟悉的证明时,你要摆出一副兴奋的样子,要装出有很多点子,当你证明完时,你还要表示惊奇和得意。数学课堂上难免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传递信息外,还必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就会乐意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给师生互动提供发挥的空间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尴尬:本来准备好好的一节课,却突然被一个学生的不同意见或突如其来的问题而打乱。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不予理睬,继续按计划进行,还是停下来,与学生们一块探讨呢?
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经验上肯定超过学生,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经验导致了思维定势,但学生的思路却不受任何限制,很多奇思妙想往往会给我们以震撼!要想捕捉这绚丽多彩的思想火花,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也是师生互动的绝妙时机。可能因为这些“插曲”,准备好的内容没能按计划完成,但由于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效果肯定比原计划的要好。
比如,在一次评讲课中,出现了始料未及的“插曲”,由此展开的讨论,又一次把课堂的互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题目是这样的:
已知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1,0)作抛物线不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K点坐标为(-1,0),求证:∠AKB是锐角。
在备课时,我准备的方法是设出A、B两点的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及KA,KB的坐标,证明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大于0,从而证明∠AKB的余弦值为正,从而证明∠AKB是锐角。刚讲解完毕,就有同学表示有不同意见。
学生1:因为K点坐标已知,设出A、B两点坐标后,直线KA、KB的斜率就知道了,这样可以利用到角公式,计算出∠AKB的正切值,利用这角的正切值为正,就可证明。
这种方法突破常规,与直线的到角公式巧妙联系,我马上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时,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2,好像也有话要说,果然,他的解法引来一阵赞叹和进一步的讨论。
学生2:我用的是几何法,不知是否适用于解析几何?(我示意他讲下去,并根据他的说法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图形)因为K点坐标为(-1,0),这让我想到了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作出抛物线的准线,K点恰在线上,设线段AB的中点为M,以M为圆心,AB长为直径作圆M,则可以证明这个圆与准线相切,由于AB不垂直于对称轴,所以切点一定不是K,也就是说,K点一定在圆外,所以这个角小于圆周角90度,所以,就可以证明。
我马上把这种方法复述一遍后,反问学生:“你们认为学生2的解法有没有道理?”于是,课堂的讨论气氛马上热烈起来,简短的讨论后,纷纷表示这个解法是
对的。
说实话,我也被这种无懈可击、简洁流畅的方法所折服。马上对这位同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宣布“此种解法属于学生2!”同学们立刻对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不过,有的学生又提出了异议:为什么以AB为直径作圆M,这个圆就与准线相切?我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个与学生讨论的好题材。接着,和学生们一道在黑板上完成了证明。证明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抛物线,而是椭圆或双曲线,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与对应准线相切吗?如果不是,位置关系有如何?
学生们马上动起手来,讨论更加热烈,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若是椭圆,相交;若是双曲线,相离。
其实,充满教学机智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升华,理应成为教师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学机智的教师,才能让课堂成为真正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四、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全员有效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尤其是成绩优异、发言积极的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追求,不管他在学业是先进还是落后。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要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较差的同学,更要多一份关爱。可能,教师的一句鼓励的和赞赏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努力改善课堂交往的形式,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教师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实施全员、积极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平台。我们也应该在师生互动的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屠新跃
2.顾泠沅
音乐传播互动交流平台启动 第6篇
会议由首任音乐传播学会秘书长谢涛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学会的名誉会长、名誉理事、正副会长、理事及音协和学校的有关领导等共二十余人。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高福安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曾原纪教授、影视学院院长李兴国教授、影视学院副院长李伟教授到会祝贺。首任学会会长曾遂今教授向与会代表们介绍了音乐传播学会成立的背景和发展前景。曾教授说,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谢涛、曾田力等教授们就提出了音乐传播学科的概念,透过02年、05年两次音乐传播会议的经验,与会的专家学者在思想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共识,在大家的积极努力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学会筹办的文件很快得到批准,促成了今天音乐传播学自己的学术社团——音乐传播学会的成立。曾教授还提出了音乐传播学会成立的三项意义:打造学术品牌、构筑友谊平台、打造实践平台。这三个支撑促进了我们当代的音乐传播事业良性的不断向前发展。
随后,大家围绕音乐传播学今后的发展方向、音乐传播学会今后将如何开展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各抒己见。
名誉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于润洋肯定了音乐传播学的学术地位,认为这是音乐领域中一个很重要,而过去又一直被人忽略的部分。我们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不断探索它与其它学科的紧密关系。曾遂今从第二届音乐传播学会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议题:音乐传播研究对实践运作方面的了解还不够;艺术管理和音乐传播的关系是:一个实质,两种表述,音乐传播专业培养的是音乐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人才;编制论文集;讨论第三届工作会议议题。
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李西安肯定了学会在整合各院校学科资源,尤其是其在整合理论建议和社会实践机会上的优势是以往传统的学术团体所不具备的。李先生还表示音乐传播的研究对象应囊括古今中外,对其进行全面、全方位地关注。
《人民音乐》编辑部主任金兆钧认为,学术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两部分内容,不应该急于搞学科建设而缺乏实践。我们需要大量的从事实践工作的人才,而对相关专业的庞大的学生群进行培养是主要的操作方法。
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杨雁行表示“最好的理论是解决问题的理论”,强调要密切关注当下音乐生活,多干些实事,多出成果,并提出重视学生会员的发展。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强调要重视音乐传播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学会建设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接轨问题。北京综艺博览文化交流公司董事长刘国超先生认为,音乐传播应该首先考虑“传什么、传给谁、如何传”。他还指出,产业文化资金浪费严重等问题,需要理论的基础去解决。
另外,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屈景明先生从法制经济下的市场要求入手谈到了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技术问题。中国音乐学院谢大京教授提出了在音乐传播学会的平台下实现各院校之间学生培养互动的设想。
互动学习平台 第7篇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在数字校园建设上,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三个开放”的办学特色,学校梳理出了3个核心需求。
需求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绩效评估为切入点,突破校本教研的局限性。数字校园支持教师个性化发展、校内校际合作发展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式专业发展,为民主开放的管理体系建设奠定组织基础。
需求2: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学校“傅雷课程班”特色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放课程服务。
需求3:满足学生开放式学习的需要,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个人自主和群体互动等开放式学习。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学校依托数字校园建设,以教师绩效评估系统、科研管理平台、学生生涯规划平台为支撑,使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特色得到进一步凸显;以“傅雷课程班”特色课程体系为基础,建设了较为完备的开放课程体系;以互动英语学习平台、在线学习平台为代表,彰显了学生开放式学习特色。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中体现学生开放式学习特色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中最具开放式学习特色、最受师生欢迎的“互动英语学习平台”(如图1)的建设和应用成果。
为解决传统英语学习中“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问题,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及阅读、听说能力,自2009年起,学校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开发互动英语学习平台,并于2010年2月上线运行。平台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提供语音评价技术,学校提供平台设计思想和教学资源。
1.“互动英语学习平台”主要功能架构
互动英语学习平台采用B/S架构,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要在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及学生即可以展开互动学习。
三个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模块一:互动沟通模块(见表1)。
模块二:互动学习功能。教师在平台上发布作业,学生在平台上在线学习,平台为师生互动学习提供一个过程监督、节奏控制、反馈收集、管理分析的工具。
模块三:自主学习模块(见表2)。
经过五年的研究与建设,我们已经完成了三学年的试用循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平台的修改、完善和升级等工作。目前,互动英语学习平台能够实现:“一对一”纠正学生英语发音,解决学生不敢张口说英语的问题;英语课后学习监管,教学管理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学习过程及结果数据统计分析,为课堂教学提供可靠依据;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差异性评价,实现自主学习;系统图章激励工具,调动了英语学习兴趣;“成绩趋势折线图”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实现家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平台使用情况如图3所示。
2.“互动英语学习”平台的应用效果
(1)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
学校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初中生源主要来自区域派位,高中录取分数线属于西城区中等偏下,学生总体的英语听说能力较低,且层次差别较大。互动英语学习平台等于给每位学生配置了一对一的英语家教,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发生了较大变化。
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在朗读时,大部分学生对常见词的发音比较准确;朗读陌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多数学生可以做到基本流畅。
学生背诵英语课文的能力显著提高。即使是英语学习困难生,也能完成整篇课文的背诵任务。在课堂上,1/3以上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在极少数英文提示的引导下,根据课文逻辑顺序背诵长达二三百单词的大段课文,且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学生英语听力测试成绩突出。实验班学生的听力测试成绩显著高于非实验班,在听力选择题型中优势更为明显。
学生的考试成绩、口语测试成绩明显上升。自从2010年初次在实验班引入家校互动英语学习平台,实验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口语测试成绩随英语平台的使用深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如图4、图5所示。实验班学生成绩的提高,引发了非实验班学生、家长使用平台的积极性。应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平台的使用现已扩展到全校所有年级的28个教学班。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完成平台作业兴趣浓厚。有的学生说:“在平台上学习,读一句马上出分,我还老想得更高的分数,于是就越读越想读”;也有的学生说:“以前背课文需要反复读书,有的时候长达40多分钟,平台的提示背诵形式让背诵课文更容易。系统带读后我跟读,使我更容易模仿英国人的语音语调”。
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平台作业主要以课文形式呈现、以听读背的形式完成,这种方法正好符合新课标“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使用英语学习平台,学生在交互式的语境中进行学习,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2014年《西城区中小学生科技英语创意大赛》中,初中阶段一直在使用该平台的高一学生的流畅的英语口语及流利的现场英文答辩,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赞誉。
(2)平台学习成为课堂延伸不可或缺的辅助方式,满足了学生开放学习方式的需要
作业辅助。经过不断地尝试、探索,目前平台使用的时间重点安排在每周末和假期。周末作业通常与教学同步,巩固课堂知识,加强听力训练。至于假期作业,高中以近几年区以上高考模拟考试的听力试题为主,随着平台的升级,又增加了各区模拟考试的选择试题;初中以预习新学期教材内容为主。
分层学习。教师们利用平台的分组功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实现课后分层学习。
数据支撑。平台的管理分析工具为教师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还可以有重点地提问各层次学生,使课堂教学时效性得到真正提高。图6为作业数据统计分析。
基于平台的高效管理功能,目前,平台作业成绩已纳入学期平时成绩。
(3)平台对学校工作的总体贡献
第一,推动了国家英语课程改革总体要求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落实。第二,成为学校“傅雷实验班”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为学校“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案例。第四,推进了学校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特色的形成。互动英语学习平台的开发、使用与成果推广,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带动了学校一系列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建设和应用数字校园的后续思考
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考。
1. 合理建设模式的思考
数字校园建设应依托最根本的应用需求,以一线工作的需求为准。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自下而上的需求征集方式,由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提出基本需求,再从中进行甄选,统筹安排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与计划。
2. 应用与推广策略的思考
借鉴互动英语学习平台的应用与推广经验,学校在对各建成平台的推广过程中,均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推进策略,先选取小范围用户人群进行平台的试用与实验,再逐步扩大试用范围,最终覆盖全校。
3. 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校园建设不仅需要优秀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更需要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针对新建数字校园项目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4. 数字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科研发展
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学校先后开展了多项市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数字校园资源和建设经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另一大收获。
专家点评
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上,北京市第七中学以网络学习平台为依托,为英语等学科搭建了开放式学习环境和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互动学习平台 第8篇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件式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积件思想设计的教学资源生成与应用的平台[1]。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2]。为此,学校开发的 “东城小学互动教学网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 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最终实现有效英语教学,提高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结合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积件式网络教学平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了子课题《巧用积件式网络互动学习平台,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
二、平台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一)平台的结构
平台是基于积件思想设计的教学资源生成与应用的平台。建设目的有助于教师收集教学资源,并对收集到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适当进行编辑后,再应用到教学中去。平台分成四大版块,分别是平台动态、DIY教师区、 学生游戏区、互动交流区,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平台的功能
1.平台动态
发布平台开发与应用的动态新闻;呈现最新优质积件资源。设有教师积分龙虎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
2.DIY教师区
设有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课例管理区,可以进行学科同步在线备课。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设计、研学案、 课件和互动教学游戏,还可以进入课件搭建区进行积木式课件制作。第二模块是资源区,教师可以在线上传和下载学科同步教学资源。第三模块是教学游戏区,其提供有趣的Flash过关游戏模板,供教师下载编辑使用。 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作品区,方便交流评价。
3.学生游戏区
专门为学生搭建游戏的模块,该模块为教师提供了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游戏模板,教师下载模板可以轻松地完成适合自己同步教学过关游戏供学生在玩中学。
4.互动交流区
合理引导下,生生、师生在交流区进行课堂作品评价、课中讨论、课后疑问,实现自我学习、协助学习。
(三)平台的作用
平台以上功能的实现,不仅仅是在课堂中传递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它具有资源丰富性、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 个别性、交互性,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我学习和协作学习。平台的作用如下:
1.建立平台和素材资源库方便教师自由下载课件素材进行课件的制作。
2. 教师可随时方便对资源库素材进行增加。实现课件素材的不断累积,使教师从大量和繁琐的网上找素材的过程中解放出来。
3. 教师和学生可以进入互动交流区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学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发表自己见解,大胆参与课堂小组的课堂讨论。
4. 记载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平台的课堂实践
教学资源只有结合需要,适当选取,灵活地使用, 做到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巧用网络资源,把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技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尽力发掘学生的个体潜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当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培养新时代英语人才起到良好的作用。为此,笔者利用平台,结合广州市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1What’s your favourite seson,进行了一次课例实践。
(一)建立专题资源库,开展网络教学研究
利用平台的支撑,学校英语科组在英语《新课程标准》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了“偶像、动物、 衣服、家庭、人体部位、国家、植物、季节、食物和饮料” 10个专题的英语资源库。课前,教师根据需教授的主题,筛选有价值的素材资源,因为只有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才容易去记忆、理解、强化。教师挖掘出每节课的实用价值,适当地对选取的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学生记忆和理解起来也会更轻松、更高效。通过网络平台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体验和了解英语学习应用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这使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达到更深层次、更广阔的研究领域,英语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广州市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1 Seasons谈及季节天气,英语科组于是在DIY教师区建立了有关Seasons素材资源库,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其中《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是一节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环境下的实验课。学生学习如何描述和谈论天气,并进一步熟练掌握谈论季节天气,并学习四季的知识,四季的名称和特性,以及如何询问及表达对四季的喜爱及原因并将它们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天气情况和习惯从而体验世界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借助平台创设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
网络环境可以引导学生轻松进入英语活动环境,渲染英语学习的气氛。结合本课主题,借助平台的DIY教师区,利用资源提供悦耳动听且图文并茂的英语歌曲 《How’s the Weather !》和一个生动有趣的听选游戏。 然后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游戏“天气报告” 引入课文: 请一位口语较好的同学扮演“Miss Weather”, 介绍世界各地的天气,随着“Miss Weather”的介绍,屏幕上呈现出各个地方的天气图,就像现场在收看天气预报。 学生听看后,教师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学生根据听、看到的内容选择回答。形象的动画和欢乐的音乐让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英语气氛,让学生通过参与而兴奋、激动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教学前的预热,为学习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重组资源、梳理课文,简化学习难度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段文字材料学生朗读起来非常流利,可表演或背诵时却记不住,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不高,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处理和使用信息的有效策略。作为教师,要设法解决这一问题。在这里,现代网络技术起到了不可多得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应用于英语课文教学当中, 能打破传统的课文教学,让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课文内容;以读为本,体现英语课上的“书声朗朗”;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并注重通过设计真实的任务让学生体验操练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这节课中,课文是以四个小朋友谈论各自喜欢的季节的对话形式出现的。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让他们更感兴趣的参与学习,笔者将内容大致更改为一段来自英国的Ben在介绍自己家乡的气候的小短片,清晰的把课文的内容表述出来,学生边看边听,并随后完成一个选贴练习。在这基础上再进行课文的呈现,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了。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笔者制作了图表练习,让学生相互协作完成(如下表), 学生互相合作, 即做即评讲,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小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也让小学生形成了处理语言材料的策略,还培养了小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逻辑分析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深受他们的喜爱,又大大的提高了课文的教学效率。
(1) In England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t is usually hot in summer, warm in spring and quite cold in autumn.Autumn starts in September and ends in November .March , April and May are the spring months.
(2)练习
(四)巧用网络资源,注重大信息量的语言输入,深化课文教学
在利用资源进行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单是直接教会学生课文,而且要引导学生获取并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所以教师在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环境下,注重大信息量的语言输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在完成课文的熟悉理解后, 考虑到下一课时牵涉到要学习不同地方的气候的区别, 于是,这里设计了一个听力练习,让学生听看一段介绍澳大利亚的录像,并完成表格的练习。
通过录像片段,融生活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为一体, 向学生的大脑输入鲜明、完整的立体形象,促进学生对语言和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的领会。在利用网络平台创设的情景下,学生完全投入到澳大利亚当中,既领略到异国的风情,又学习了知识,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一步, 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了。然后,通过采访活动和写小作文,对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有进一步深化了。
(五)利用平台,短剧创编;多元评价,体现高效课堂
虚拟“积件”资源库,将网络上的资源作为“积件” 库资源。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进行重组、灵活地结合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教师利用平台提供给学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气候景色、 不同活动等场景情境图,让学生拖动选择到自己的作品区域,从而进行短剧对话创作,大大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选择喜爱的场景、风景与活动, 兴致勃勃地用英语进行讨论、对话创编,仿佛就置身于其中。这样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切实体会到语言的趣味,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学生还可以在作品旁边把小组创作的短剧打出来, 然后上传到互动交流区的作品屋。在互动交流区,设计了学习档案、作品屋、英语角三大栏目,学习档案栏目往下细分,要求学生填写个人资料、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发布学习成果,并通过评价区为自己每节课的课堂表现做评议,测试题库中的题目可以检测自己听课的效果等。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的表层,而且能运用己学知识,探究将学知识。并且结合知识内容、信息去创造、探索、锻炼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这样,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主观上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结束语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积件式网络平台,以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点为目的,是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是为这个动态系统而设计的“小课件”和“微世界”, 它为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的探索式学习提供了情景和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拓展了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师学生在教学中重组使用而准备的资源,充分体现出网络课程之内容丰富、 交互性强、资源优良、灵活开放、便于共享等特性,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组合英语教学资源,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摘要:本文基于积件思想构建网络课件的新设计理念,分析了积件式网络平台的特点及其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从而通过课堂实例,探索和研究积件式网络互动平台对实现有效英语教学的影响及提高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意义。
搭建互动平台 第9篇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 面对媒体及公众的质疑, 首先要学会管理舆论, 不仅要认识到了解媒体的特点和诉求, 把持顺势、诚恳的态度, 提出经得起推敲的正确观点以外, 还应认识到采取合适形式与媒体和公众沟通, 这也很重要。从某种意义说, 新闻发言平台搭建如何, 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新闻发言的影响力, 它是协助企业或组织进行重大事件公告、对突发事件实施积极响应、树立企业公正严谨的组织形象的关键所在, 是企业或组织同大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如果这个桥梁搭对了, 同公众形成了信息通路, 可以很好地引导舆论, 管理公众的情绪;如果搭错了或坍塌了, 传递出的信息是被质疑的, 信息通路是阻塞的, 难免会招致舆论的口诛笔伐, 公众情绪失控, 事态越发严重。
在新媒体诞生之前,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恳谈会、听证会等互动形式, 及时答复来自媒体的各种质询, 有针对性地向媒体做好说明解释, 是危机事件中当事方一般采取的沟通形式。但互联网的强势介入, 让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发生变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如何调整适应这种全民舆论的大环境, 如何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认清新的传播形式和共性规律, 如何有效表达出自己声音同时规避舆论噪音, 对企业或组织越来越重要。
网络平台的互动营销 第10篇
互动营销与网络平台
互动营销, 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吸收和利用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 用于产品的规划和设计, 为企业的市场运作服务。也就是实现消费者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从而让企业动起来, 让消费者动起来, 让产品销售动起来;将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由“我生产你消费”, 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近年来, 网络营销虽然在形式上不断创新, 但是在效果上却一直未摆脱传统营销的套路。网络平台的互动性、个性化在这种传统营销模式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网络互动营销正是植根于网络的本质特征互动性而建立, 以多种互动形式吸引消费者注册进入平台参与活动, 从而达到彰显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等营销目的。网络互动营销平台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为手段, 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消费潮流, 为网络营销开拓了充满生机的新领域。
目前已建的网络互动营销平台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企业自身网站的下级网站, 如“森马奥运主题网”等;第二种是依附于其他网站而建立, 即处于其他网站的域名之下, 如康师傅“辣旋风”方便面与爱唱久久网推出的“唱享辣旋风”的网络K歌活动, 互动平台建立在爱唱久久网的域名之下, 活动内容与网站的性质十分切合;第三种是独立平台, 不依附于其他网站, 拥有独立的域名, 如喜之郎“优乐美”奶茶创建的“优乐美学院”、云南绿A螺旋藻创建的“绿A原生部落”等。
在功能方面, 网络互动营销平台不仅可促进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 还可为企业建立用户数据库。这主要是因为网络互动营销平台一般需要用户注册, 填写个人信息, 这些数据让企业得到了额外的收获。
网络互动营销平台的优势
相比传统网络营销形式, 网络互动营销平台更准确有效地发挥了网络媒体互动的独特优势。以其发展现状看, 它主要具有四大优势:
1.参与性
网络互动营销平台的内容策划以互动参与为基本前提, 处处体现平等的参与性, 以吸引消费者亲自参与和体验。如在线小游戏、上传视频或图片、知识答题等, 都是网络互动营销平台常用的互动形式。在参与的过程中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认知和好感, 从而认可该品牌。
2.分众性
细分受众是现代营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网络营销也不例外。网络互动营销平台处处体现分众性, 从板块的策划到背景的设计, 都会根据平台所面对的受众特征来进行。一般来说, 一种产品往往有其最主要的消费人群, 这就促使该产品的网络互动营销平台必须以该人群的特征为策划基础。例如, 为某种体育用品而建立的网络互动营销平台, 它主要的传播对象是年轻群体, 因此要针对这一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 对平台的内容进行相应策划和设计。当然, 也存在一个品牌的几种不同产品集中于同一个平台的情况, 这就要求做到分与合的协调, 即不同产品的内容要符合相应消费群体的特征, 但在总体上又必须相互融合, 体现同一个品牌的整体形象。
3.趣味性
消费者是否愿意进入互动营销平台并参与其中的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容能否吸引他们, 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 网络互动营销平台在内容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出趣味性, 以此吸引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参与并使之产生好感。比如, flash小游戏的玩法难度较低,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任何人都可参与并且乐于参与。这不仅可使营销平台聚集越来越多的人气, 而且也将品牌和产品信息在消费者愉快的参与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们。
4.奖励性
一定的奖励是网络互动营销平台吸引人气的重要途径。愉快的参与、体验加上诱人的物质奖励, 是消费者愿意注册成为网站会员并主动参与其中的重要保障。奖励形式应有多种, 如随机抽奖、积分累积兑奖、活动排名奖励等;奖品应包括现金、电脑、Mp3等实物奖品, 还应包括游戏点卡、QQ秀、游戏道具等虚拟奖品。
网络互动营销平台的实施
传统营销与互动营销有很大的差异性, 娱乐、资讯、消费者体验和创造是实施互动营销的有效途径。
1.互动营销必须具有娱乐性
娱乐化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引发他们的互动。将娱乐性放在首位, 在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前提下, 应将推销巧妙地隐藏在广告情节中。消费者可在娱乐的同时, 不知不觉受到感染, 接受广告所传达的信息。
娱乐性虽首当其冲, 但要时刻记住决不可为了娱乐而娱乐, 而是为营销而娱乐。广告主最大的悲哀是花钱请消费者乐呵过了, 消费者却不知道是在营销什么。所以, “娱乐”与“营销”一定要巧妙地融为一体。
2.互动营销要披上资讯的外衣
消费者虽抗拒生硬的广告和推销, 但他们需要其需求产品的相关资讯。直接推销类的广告吃“闭门羹”的几率很大, 如果化身为免费为消费者提供的资讯, 他们的亲和性就会大增, 甚至能引发他们自觉的口碑传播。如强生婴儿用品公司微型网站将网站内容设计成“以资讯为主, 以产品为辅”, 90%以上的内容是从科普的角度为母亲们讲述婴儿皮肤的特点, 以及如何洗护保养, 只有很少部分介绍产品。该网站在新浪网亲子中心投放后, 强化了产品品牌形象, 消费者的反响也很好。
3.互动营销要让消费者自己动手
百闻不如一次体验, 引发互动的最高级形式是消费者的体验和创造。未来的品牌是半成品, 一半由消费者的体验、参与来确定。
营销的方式也将借助丰富的泛媒介平台, 以单向信息推送, 包装为多样化有趣的“体验”。品牌将来需要传达的不仅仅是其定位、主张、价值、活动资讯等, 而是需要用消费者“体验”的包装, 将上述需要传达的东西整合, 请消费者参与进来。
互动营销网站的建设
1.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来源
(1) 语言选择性。
可让消费者选择以繁体或简体字来浏览网页或提供其他文字选择的功能。
(2) 多媒体形式播放。
多媒体形式播放可让消费者利用网页上提供的软件, 播放、前进、后退、快转播放其内容。
2.设计互动性接口
(1) 固定的框架设计。
在网站上设立一固定的框架, 如以“选单”方式呈现, 消费者在点选各选项时, 此选单应固定不变, 方便他们在浏览中可通过它随时返回前一选项或网页。
(2) 网站导览。
网站导览功能可帮助初次到访该网站的消费者很快熟悉网页的信息结构, 具有导航的功能。网站导览的方式, 可采取网站地图或列表形式呈现。
(3) 精简信息规划与分层。
网页的层级设计须符合“三次点选原则”, 让消费者能够在三次点选的动作之内找到其所要的信息, 以免他们迷失在层层网页中。
(4) 界面直观性。
网站的设计要让消费者能马上清楚地看到所提供的功能项目, 无须多作猜测。
3.推行个人化服务
(1) 关键词查询。
消费者自行键入关键词串, 查询相关信息。
(2) 数据库检索服务。
消费者选择检索项目如日期、产品类型来查询数据库, 搜寻其需要的相关信息。
(3) 浏览选择。
消费者可自由选择不同的版本浏览网站, 如纯文字版、多媒体版等。针对消费者不同的计算机效能、网络速度或其他浏览便利性, 应提供多样化的可选择功能。
(4) 信息订阅。
消费者可依照需求订阅网站提供的信息, 如电子报等。
4.对消费者需求及时回馈
(1) 讨论区、论坛、博客。
针对消费者或讨论区管理者所提出的某些问题来进行沟通讨论, 此功能可促进网站媒体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2) E-mail意见箱。
消费者有任何疑问时, 可通过网站上所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提出意见。
(3) 留言版。
它可让消费者表达意见、提供建议, 还可自由发表言论, 无须针对固定讨论主题。
(4) 聊天室。
让消费者达到互动沟通, 让版主、特别来宾与听众互动。
(5) 在线问卷或投票机制。
以问卷或投票形式来获得消费者的相关信息, 或是他们的需求等。
5.消费者支持服务
采取FAQ常问问题集方式, 将消费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列出, 为他们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法。消费者仅能以阅读的方式来了解相关问题答案, 若仍无法解决问题, 则必须通过其他互动性功能, 如以E-mail进一步询问。
6.娱乐功能
(1) 在线游戏。
消费者可以玩网站所提供的游戏项目, 通过在线游戏产生的乐趣, 进而增加对网站的兴趣及涉入感, 有助于维持长期的关系。
(2) 其他引发好奇心机制。
这个机制是指能够吸引消费者在浏览的过程中, 因受到吸引而参与使用的功能, 如摸彩、电子贺卡、在线点歌等。
7.情报供给
(1) 企业历史沿革、简介。
为消费者提供整个企业或网站的成立背景介绍等。
(2) 消费者指引、产品介绍。
如产品价目表、产品介绍等信息。
(3) 信息下载或转寄。
消费者在网站上可下载所需信息, 并可转发给他人分享。
(4) 网页信息更新。
企业应为消费者提供实时更新的信息, 以免影响他们再度浏览网站的兴趣。
实施网络互动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当消费者提出信息需求时, 应能作出即时反馈。在线消费者已习惯了计算机速度, 当某项操作时间超过两秒钟他们就会抱怨, 他们的时间意识已改变了。“快”是一个相对的字眼, 在网络时代“快”可用秒来度量。当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几分钟都得不到答复, 他们就会很不耐烦, 网络公司必须快速反馈信息。
允许消费者选择其感兴趣的信息, 并且可以修改上面的内容。只有这样, 消费者才能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营销活动中, 企业也可更加真切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在线消费者是信息寻求者, 他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 他们将在网络世界范围内漫游寻求“完美信息”, 因此必须用事实和逻辑说服他们, 不要玩噱头, 不要让他们产生被愚弄的感觉。
吴孝明:新意互动的平台之路 第11篇
在2012年11月的全体员工大会上,新意互动正式公布了公司转型的方向:从整体打包的数字全案服务公司,升级成为一站式购齐(one stop shopping)的数字解决方案服务平台。
平台是未来
数字营销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应用、模式层出不穷。随着移动营销、视频营销、搜索营销、微博营销等各种营销方式的涌现和成熟,吴孝明敏锐地意识到,现在的广告主正在慢慢转向,那就是广告主们逐渐不再一定要找一家广告公司来代理自身全部的广告业务,而是有可能在每个领域里面物色找到最专业的代理公司来为自己服务。“我们正是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才提前做出调整、做好准备,以便更好地服务好我们的客户。而依照新意互动对数字营销市场一向敏锐的趋势观察、准确的时机把握,我们对这一次的转型有绝对的把握与信心,而且将会引起并带领这样的一个潮流。”吴孝明颇为自信地说。
数字领域的营销方向多种多样,每个方向都值得深耕,并皆可衍生出有能力提供专业服务的各型公司,比如现在市场上就有不少专注于微博营销的小型服务公司。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广告主的需求也愈发多样化,每一个营销方向的服务都变得更加重要,可是对于像新意互动这样为客户提供整合数字营销传播服务的广告公司来说,也许不可能针对不同的营销方向成立不同的公司来为客户服务,由此,新意互动“一站式购齐”的数字解决方案服务平台顺势而出。
吴孝明表示,新的转型方向主要是在将公司变成平台的情况下,在公司内部设立诸多专业的事业部,如视频营销事业部、移动营销事业部、搜索营销事业部等。这些事业部每个都需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精,但最精的方式并不一定只是配备全部的人,更多的是要求它们对自己所负责的方向有所研究和深挖,了解掌握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技术是什么、最好的应用是怎样的、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如何的、甚至哪些公司是最好的第三方合作对象。
在吴孝明描述的服务平台上,新意互动会对平台信息进行横向整合,为客户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而最关键的是,这些解决方案虽主要是新意互动自己提出的,但也有可能来自第三方,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我们自己有这样的事业部,同时还可以跟专业的第三方合作,当我们的客户有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它合作。虽然我的客户不可能变成它的客户,但是透过这个平台,我们的客户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如果再加上消费者,甚至是一个四赢的概念。”吴孝明这样说明。
“我们做这样一个平台,并不是说我们要去拥有每个领域,因为我们始终记得,作为一家专业的网络广告公司,我们最根本、最重要的使命是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数字营销服务,而这些最好的服务是面向整个市场的,新意互动只是对它做了一个整合。”吴孝明直言,“我们不会把其他公司排除在外,相反地,我们会和这些专业的第三方合作,短期可能是项目,长期可能是战略联盟,甚至是一种事业上的合作。这样一个平台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当然,我绝对不排除,甚至鼓励我们的事业部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深入研究发展,甚至内部创业,有一天成为新意互动的子公司。”吴孝明笑着说。
广告的变与不变
网络广告本身是有技术门槛的,作为一家广告公司,如果只是谈创意、策略,却不懂技术,在服务上是会有误差的,因为很多好的想法可能实现不了。对于这点,吴孝明显得颇为自信,“新意互动从2003年成立以来,就有自己的技术部门,更重要的是,我们掌握了互联网营销市场每一个阶段的核心技术。”
随着技术在广告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广告的完美呈现依托于技术的支撑,传统广告公司和数字广告公司之间的界限正在慢慢淡化,未来,两者会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向同一个目标点进发——给客户最需要的,最适合于他的整体策略。“现在大家都在赛跑的阶段,这对于传统广告公司是一种压力,但对数字广告公司来说,却是一个挑战与机会。”
而吴孝明之前在传统广告领域工作多年的经验,则为他在带领新意互动抢先到达那个目标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可以把传统广告多年积淀下来的许多行业经验、理论基础、工作流程,融入到数字广告公司中来,让数字广告公司能够快速吸收传统广告几十年的精华,走得更快、更好。”
同时,作为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老广告人,来自台湾的吴孝明对广告行业有着清楚与坚定的认知。“其实看待广告行业可以归结为两个词——不变和提升。所谓不变就是,作为一家广告公司,不论是传统还是数字,我们对于服务客户的理念与价值是不会改变的,就是坚持洞察、创意、策略与流程;至于提升,则是因为时代在变,我们得跟着时代而变,你以前可以不跟客户谈互联网,现在不行了。但互联网只是增多了我们服务的内容,广告主的基本需求并没有改变,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广告人都应该去认知的。”
呼吁良性竞争
2012年,新意互动凭借自身实力得到了“艾菲奖”、“金i奖”、“金瑞营销奖”等诸多广告行业重量级奖项的肯定。
但在取得这些傲人成绩的同时,吴孝明也曾遇到了一些令他失望的挫折。“我们在今年初因为媒介价格意外失去了一个客户。当时我们的竞标方案是第一名,客户的市场部已经选定了我们,但是,采购部在对比其他家的媒体报价后,要求我们能够让步、降价,但我跟他们强调说,价格是媒体的价格,不是我的价格,所以我们没有立场代表媒体去降价,这是新意互动的坚持。于是,在采购意见主导的情况下,这客户就变成别人的客户了。”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虽然有无奈,但是吴孝明却并没有感到后悔,甚至颇有些引以为豪:“我们有我们的原则、立场跟专业,不会在这方面做任何的妥协。失去了这个客户很遗憾,但是换个角度看,我们却觉得虽败犹荣。”
吴孝明认为,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向来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应该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大家竞争的应该是创意、策略和方案,而不该只是比价格。“但现在行业内的媒介价格竞争非常严重,长此以往,对广告公司包括广告主都会产生伤害,所以,我不得不严正呼吁,真的不希望总是看到这样的削价竞争,这种恶性竞争真的是必需避免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广告行业,但吴孝明对此却似乎并不看好。“做广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广告行业绝对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因为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暗无天日的想方案、想创意,以及一大堆的加班与熬夜。”吴孝明直言,“因此,我一直强调,从事广告行业的人要有一种特殊的人格特质——愿意去追求一种莫名的成就感的特质。这种成就感来自于在工作过程中,所提报给客户的创意被接受、方案被确认,最终被执行,并收获最后的市场成果,这种成就感并不是物质可以衡量的。如果你没有这种特质,在这个行业中一定会走得很辛苦。”
“当然,如果你像我这样具有追求莫名成就感的人格特质,同时对于跟与人有关系的事务感兴趣,最后又坚持了20年的话,你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吴孝明微笑着说。
黄石广电互动电视平台建设实践 第12篇
2007年1月, 在广电总局的主导下, 黄石广电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时间, 目前城区20万用户全部完成, 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完成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城市。
可就在运营之路已经基本修建完成时, 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运营状况却差强人意, 以数据广播为基础的几个付费业务也因为形式过于简单、内容相对单调而未能撑起数字电视应有的天空。也许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 现在的数字电视内容丰富、业务灵活, 但如果和移动通信、互联网进行比较, 差距还有很大。只有真正实现“互动”, 数字电视增值运营才有出路。
2 实现方案
黄石广电于2008年1月, 选择UT斯达康公司的互动电视点播系统Rolling Stream (奔流) 作为互动电视业务平台, 并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成功推出。
Rolling Stream系统是一套基于广电HFC和IP网络、可提供丰富互动视频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具有广播级业务质量、电信级运营管理能力的全新方案。其充分考虑广电网络特点, 遵循与DVB并存方式, 只在接收端 (机顶盒) 进行融合, 可实现在现有广电网络上的无缝升级。Rolling Stream提供端到端的广电业务解决方案, 包括内容制作、内容存储/加密、内容分发、内容播放、终端显示等各个方面。同时开放的Rolling Stream系统可提供基于中间件形式的系统整合能力, 成功集成第三方的产品, 诸如DRM系统、机顶盒终端、内容编码转码头端等。
2.1 网络结构
为保留现有黄石广电DVB网的优势, 并结合网络实际, 直播电视采用支持DVB-C方式的直播, 直接从现有数字电视平台获取信号;交互数字电视平台采用HFC+IPQAM模式, 分别建立一个全网传输平台和一个分前端传输平台。全网传输平台建在中心机房, 可覆盖全网用户;分前端传输平台建在用户最集中的黄石港区分前端平台, 可覆盖辖区内所有用户 (见图1) 。数字电视点播业务上行交互信息通过宽带IP城域网传输, 下行通过HFC网传输。
图1中, 互动电视系统CMS节点通过Cisco 4506交换机与IPQAM和IP城域网连接, 所有媒体服务设备、直播编码服务器和转码工作站都与4506交换机相连。运营支撑系统 (OSS) 、NMS和Online Server等设备通过Cisco ASA5520防火墙与Cisco 4506交换机连接, 实现对这些重要服务器的保护。视频流服务 (如VoD、时移) 通过IPQAM设备处理, 利用现有数字电视网络下行信道传输至用户机顶盒;信令、控制和EPG等交互流量通过IP网络传输。
使用Rolling Stream方案后, 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部署, 网络结构可以划分为内容服务平台、存储分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网络分发平台和终端服务平台5部分, 如图2所示。
图2中, 内容服务平台主要完成头端电视节目的引入、编码、播控、管理和播出。主要构建由卫星接收机/DVB信号接收机、信号冗余交叉矩阵、设备管理平台、播控平台、内容编码设备和操作维护终端组成。
运营支撑平台是Rolling Stream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 主要负责IPTV系统的业务管理 (产品及业务定义、计费、统计等) 、用户管理 (开销户、认证、查询等) 、用户自我服务、设备管理 (系统部件的操作、维护、日志等) 、媒体内容管理 (节目信息、EPG等媒体内容的引入、查询、分发和调度等) 、DRM系统、数据库存储系统、第三方业务平台对接等功能。
存储分发平台是Rolling Stream系统的另一核心组件, 主要负责IPTV系统媒体内容的分发合存储。其中包含了不同网络层次的存储策略、未命中分发策略、UT专利的BMDP媒体分发技术、媒体位置索引数据库MLR、媒体服务器控制业务板MD、流媒体服务业务板ME等。
网络分发平台的设置, 是因为Rolling Stream系统对于宽带IP网络的兼容性很高, 可以支持各种网络承载形式, 也可支持各种接入方式, 如LAN接入、DSLAM接入、GEPON接入。对于IPTV系统, 可建设专网, CMS和HMS、EMS直接相连, 也可以旁挂在城域网上。另外, 无论PPPoE还是DHCP上网方式都可以支持。
终端服务平台可提供丰富的、高中低不同档次、不同业务的STB, 并可集成第三方STB, 是Rolling Stream系统的一大特色。
2.2 实现原理
2.2.1 直播电视
基于原DVB-C的数字电视通道, Rolling Stream系统对直播节目不做任何处理, 只在OSS平台中描述节目的频点和PMT PID信息。
2.2.2 VoD点播/时移/卡拉OK/片花
上行点播信息通过IP数据网传输, 下行视音频内容利用IPQAM通道传输。点播、时移节目播出流程分别如图3、图4所示。
2.2.3 控制信息/增值业务/EPG
互动电视回传承载网络需要完成用户STB的回传接入和业务控制。由于接入网涉及面广, 设备投入和管理维护的工作量占整个网络的大部分。因此, 一般互动电视业务和上网业务共享一个接入网。但上网业务和互动电视业务对接入网具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需要在接入网层面实现不同业务的区分, 然后在适当的地方 (如汇聚交换机处) 进行差异化调度。而在骨干网络中, 主要是为互动电视业务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和带宽保证, 确保互动电视业务获得优先处理, 以保证用户的收视体验。
黄石广电IP城域网, 始建于2002年, 采用端到端的纯IP光纤网络, 即IP Over Optical。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技术, 并启用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OSPF) 路由协议, 组建有3个节点的千兆自愈环结构。整个网络分为3层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互动电视业务承载网的上行流量在核心层, 主要使用MPLS EXP进行调度, 可以基于VLAN ID进行流分类, 对交互电视业务的VLAN ID设置较高的优先级, 然后采用队列调度机制进行转发。对于下行流量 (如果通过现有IP城域网承载) , 可对交互电视业务设置高的优先级, 在队列调度里优先转发, 对于中心媒体服务器和边缘媒体服务器之间的VoD流量, 还可采用DS-TE技术, 保证视频内容的可靠传送。如果整个交互电视承载网都利用现有IP城域网承载, 还需要考虑骨干网络的可靠性, 通过部署MPLS FRR和MPLE TE等, 以确保快速的故障切换 (50 ms级别) 。此外, 还需为交互电视业务提供带宽保证, 在网络出现拥塞时交互电视业务仍保留足够的带宽。如果网络常常出现拥塞, 就需要考虑流量优化或升级带宽了。
在汇聚层 (业务控制层) , 首先要完成上行业务的QoS映射, 即接入层802.1P到核心层IP DSCP或MPLS EXP的QoS映射, 保证业务到达对方区域时仍能按照最初的优先级进行Qo S调度。另外, 业务控制层要完成集中QoS调度, 由于接入层设备组网简单, 对QoS的支持力度不一, 需要在业务控制层对下行数据流进行集中QoS调度, 根据端口信息、业务信息进行集中调度, 保证用户各种业务的转发优先级以及合适带宽等。
2.2.4 虚拟频道控制 (VCC)
VCC是将一系列媒体内容按照一定规范或者分类组合起来, 顺序播放, 其播出和节目加密流程如图5、图6所示。
2.3 其他平台设备的使用
数字内容管理器 (DCM) 选用了SA公司的D9900, 主要作用是对时移节目转码和再复用。D9900是一个紧凑的2U模块化系统, 可最大配置4块接口卡, 每块卡有10个ASI端口 (ASI接口卡) 或两对千兆以太网端口 (GbE接口卡) 。ASI接口卡的端口可以单独被配置为输入或输出, 支持最大213 Mbit/s的带宽。GbE接口卡具有2 Gbit/s的输入总吞吐量, 和2 Gbit/s的输出总吞吐量, 每端口对都可以被配置为端口备份或端口镜像。接口卡同时支持多节目传输流 (MPTS) 和单节目传输流 (SPTS) 。
IPQAM选用SA公司的Continuum DVP XDQA-24系列。该设备最大配置6块ASI卡, 每块卡上支持2路ASI接口RF信号输出。每一路ASI接口支持2个频点输出, 单个频点最大带宽38 Mbit/s, 支持SPTS、MPTS、DA-TA方式输出。SA XDQA系列同时提供高达100 ms的PCR抖动调整, 这对于来自IP网络的高速千兆数据输入来说非常重要。在黄石广电互动平台建设中, IPQAM的资源管理和配置通过其NMS管理系统实现, 而不在Rolling Stream系统集成实现, 便于将来可实现集成统一管理。同样, IPQAM的设备故障和配置更改, 需手工同步到Rolling Stream的相关配置数据库中。
3 升级与扩容
两级分布式结构是支撑百万用户规模平台的基础, 在黄石广电互动电视平台建设中, 将根据各地用户量发展的不同情况逐步增加EMS以提供更多用户的互动电视业务, 并逐步建设HMS节点。根据建设规划, 目前黄石广电互动电视平台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数字电视平台和数据网络平台之上, 建立一个支持2 400并发用户, 系统注册用户数不低于7 200户的双向互动电视平台, 实现VoD、20套时移电视、虚拟频道、卡拉OK、信息浏览、电子节目指南 (EPG) 等双向业务。
3.1 存储策略
结合系统特点, 黄石广电互动电视系统采用MPEG-2的编码方式, 其中视音频码率为3.75 Mbit/s。CMS作为整个系统节目导入和分发的场所, 需要存储100%的内容。目前, 在CMS系统中, 需要存储2 500 h的VoD节目, 并且支持20个频道2天 (48 h) 的节目时移。存储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2表示含备份) :
1) 时移电视的存储需求
2) VoD的存储需求 (由于部分经streaming封装, 按4 Mbit/s码率计算)
因此, 总存储为12.24 Tbyte。即每块Rolling Stream的ME可提供900 Gbyte流媒体存储空间, 需要ME单板数量为12.24 Tbyte/900 Gbyte=14块。
在支持3.75 Mbit/s码率情况下, 每个ME可以支持160路并发流。因此, 流服务需要的ME单板数量为2 400用户/160路=15块单板
3.2 网络带宽和需求
目前的系统建设中, 考虑到网络开销, 每路媒体流按照3.75 Mbit/s带宽计算。网络带宽需求计算如下:
1) 2 400并发用户需要的流服务能力
2) 直播节目
因直播节目使用DVB-C, 而不通过互动平台处理, 因此此部分不计算。
3) 控制信息和信令
此部分虽然包括终端STB和其他节点与中央节点的信令和控制信息, 但信息量很少, 每个用户平均不到100 Kbit/s, 2 400用户也只有约240 Mbit/s。
综上所述, 目前整个互动电视业务要求9 Gbit/s的出口带宽。
4 建设目标
黄石互动电视平台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大容量、高性能、易维护和可扩展性、有QoS保证的互动电视系统。具体包括:
1) 目前, CMS节点Cisco 4506交换机和ASA5520防火墙均采用单台配置, 没有冗余能力。第二阶段采用冗余和负载均衡配置, 所有节点或设备均与2台Cisco4506和防火墙采用冗余连接, 以提供故障切换能力。Cisco 4506交换机与IPQAM设备和IP城域网的连接也采用冗余和负载均衡方式连接;
2) 按20%同时接入率实现系统并发, 系统支持40 000用户并发;
3) 互动电视系统节目容量达到20 000 h;
4) 实现全部数字电视97套节目的时移;
5) 根据技术发展情况, 丰富双向机顶盒 (或数字电视一体机) 的信息终端功能, 在电视信息终端上实现互联网的大部分功能应用, 例如电视银行、电视购物等;
6) 2012年实现全市电视用户“互动电视”覆盖80%, 按现有用户数量来计算, 实现覆盖16万户。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通过对宽带网络技术和IPQAM技术的合理利用, 黄石广电在汲取IP网络先进技术的同时, 充分发挥HFC网络的优势特点, 能够全面实现这个高效率的互动电视传输和服务平台。
摘要:介绍了黄石广电在数字化整转后, 采用UT斯达康Rolling Stream系统, 基于HFC+IPQAM方式建立互动电视平台的实践过程。
互动学习平台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