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电视系统应用
会议电视系统应用(精选12篇)
会议电视系统应用 第1篇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压缩编码技术和数据传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会议电视系统应用而生, 会议电视系统是利用电视技术及设备通过传输信道在两地 (或多个地点) 之间召开会议的一种通信方式。会议电视系统的目的是把相隔多个地点的会议电视设备连接在一起, 使各方与会人员有如身临现场一起开会, 进行面对面对话的感觉。其具有真实、高效、实时的特点, 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用于管理、指挥以及协同决策的技术手段。因此, 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行政会议, 科技会议, 远程教学以及商务谈判等社会活动中。
1 会议电视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会议电视系统按业务的不同, 可分为公用会议电视系统、专用会议电视系统和桌面会议电视系统三种。
1.1 公用会议电视系统
公用会议电视系统是由中国电信经营的以预约租用方式使用的会议电视系统。其优点是:可减少公司的初期投资、资金压力以及不需专人维护;缺点为:需要使用时, 必须提前预约, 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电视会议, 失去了便捷、实时性。
1.2 专用会议电视系统
专用会议电视系统是由独立单位自己组建专用的会议电视系统, 包括组建专用的传输网络, 购买专用的会议电视系统设备。其优点是:使用时, 不必提前进行预约, 可随时随地进行电视会议;缺点为:一次性投资比较大, 且还需专人进行维护。
1.3 桌面型会议电视系统
桌面型会议电视系统是智能建筑内部采用的多媒体通信会议电视系统, 不仅具备一般计算机 (网络) 通信的功能特点, 而且具有动态的彩色视频图像、声音文字、数据资料实时双工双向同步传输及交互式通信的能力。同时还具有:点-点或多点之间的视讯会议、实时在线档案传输、同步传送传真文件和传送带有视频图像及声音的电子邮件、远程遥控对方摄像机的画面位置等功能特点。
2 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
会议电视系统主要由会议电视终端设备、数字传输网络和多点控制设备 (MCU) 三部分组成。
2.1 会议电视终端设备。
会议电视终端设备主要包括视频输入/输出设备、音频输入/输出设备、视频编解码器、音频编解码器、信息通信设备及多路复用/信号分线设备等。视频输入设备:其包括摄像机、录像机, 摄像机主要有主摄像机、辅助摄像机和图文摄像机, 系统视频输入口应不少于4个。视频输出设备:其包括监视器、投影机、电视墙、分画面处理器等。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其主要包括话筒, 扬声器、调音设备和回声抑制器等。视频解码器:其一方面对视频信号进行制式转换处理以适应不同制式系统直通;另一方面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压缩编码处理, 以适应窄带数字信道的传送, 还支持多点会议电视系统的多点控制单元多点切换控制。音频编解码器:其主要对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 已进行传送。音频编解码器应具备对音频信号进行PCM, ADPCM或LD-CELP编解码的能力。多路复用/信号分线设备:其将视频、音频、数据信号组合为传输速率为64-1920Kbps的数据码流, 成为用户/网络接口兼容的信号格式。2.2数字传输网络。现使用的会议电视系统有两种:一是ITU-T最早推出基于H.320协议的专用系统;二是近年推出基于H.323协议的开放式系统。a.支持H.320协议的网络。原则上只要是提供电路交换形式的网络均可支持H.320协议。其中, DDN电路、卫星电路的特点是:专用网络;网络时延小 (通常在10ms以内) , 而且为确定时延;通常使用384bit/s带宽就可组成具有较好质量的会议电视系统;采用星型或树型网络结构支持会议电视系统。ISDN电路的特点:采用公用交换电话网络通过拨号方式实现通信;通信速率为128384bit/s (2B通道) ;可以使用多个2B通道以支持高速通信, 但对信道质量要求很高;通常用来支持点对点或小规模电视会议。b.支持H.323协议的网络。基于H.323协议的会议电视系统通常通过局域网络经IP (路由器) 网络进行通信, 因此除上述支持H.320协议的网络可以使用外, 还可以使用帧中继和ATM网络。DDN电路的特点:通信带宽通常为选定的会议电视设备速率, 再加上必要的IP开销 (一般为20%) ;系统需要使用网闸以进行系统的呼叫建立与拆除、网络带宽控制等。c.多点控制设备 (MCU) 。多点控制设备 (MCU) 设置在网络接点处, 供多个地点的会议同时进行相互间的通信, 工作速率为64Kbps-2Mbps, 结构图如图1。多点控制设备是进行多点会议电视的必须设备, 主要功能是:完成多路视频/音频数据流的处理与交换, 选择源数据流进行广播;同时提供多种会议控制功能。现在, 许多厂商研制的多点控制设备 (MCU) 已能够实现H.320和H.323两种协议全部兼容, 升级容易, 且当电视会议进行中出现网络问题时, 可直接进行网络之间转换, 大大提高了会议电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2.3会议电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要构建“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会议电视系统, 主要体现在系统数据的传输质量及选购设备的优劣。此外, 会议电视系统对会议室也有一定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会议室的环境和供电系统。2.3.1会议电视系统的传输质量。可分为三个层次, 高质量:电路基于DDN、E1专线, 符合国际电信联合会 (ITU) 的H.320网络协议标准, 信道速率应该是2M, 设备是全硬件的Codec (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 、30fps FCIF格式视频、具有丰富的电路接口和智能语音等多种功能;中等质量:电路一般是基于专用IP网络, 符合 (ITU) 的H.323网络协议标准, 信道速率应该在768k以上, 设备也是全硬件的Codec、20~30fps FCIF格式视频;低质量:提供纯软件Codec、10fps FCIF格式视频, 基于IP电路, 符合 (ITU) 的H.323网络协议标准的桌面视频会议要求, 信道速率在384k以下。2.3.2会议电视系统对会议室的要求。完整的会议电视系统会议室规划设计除了可提供参加会议人员舒适的开会环境外, 更重要的是逼真地反映现场 (会场) 的人物和景物等, 由会议室中传送的图像包括人物, 景物, 图表, 文字等应当清晰可辩。a.会议室环境要求。温度为18-22℃;湿度为60%-80%;换气量为每人每小时≥18立方米;环境噪声为40d B;色调为浅色, 禁止白色与黑色;会场照明采用人工光源, 宜设计3500K色温, 采用冷光源, 监视器及投影机照度80lx;声学要求:室内应有地毯, 天花板、墙壁宜装有隔音毯, 窗户应采用双层玻璃, 进出门应采用隔音装置;b.会议室供电系统。为了保证会议室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应采用三套供电系统。一套供电系统作为会议室照明用电;第二套供电系统作为整个终端设备、控制室设备的供电、并采用不中断电源系统 (UPS) ;第三套供电系统用于空调设备的供电。2.4会议电视系统的费用。建设会议电视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一次性投入的设备费用, 其费用高低与所选用的设备有关;二、是会议电视系统的运行费用, 其费用的高低与租用的电路、电路的多少以及租用的时间有关。2.4.1设备费用。会议室型的会议电视终端设备售价通常为10-30万元;会场型的会议电视终端设备售价通常为20-50万元;桌面型的会议电视终端设备售价通常为5-10万元。多点控制设备 (MCU) 的售价和其控制点数有关, 控制点数越多, 价格越高。2.4.2系统运行费用。对于国内的企业会议电视系统来说, 主要费用为租用电路费用。如果采用DDN电路, 速率384bit/s, 每月每条电路费用为2万元左右;帧中继的收费标准略低, 一条PVC逻辑电路的费用为同样速率DDN电路的40%。
3 结论
构建“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会议电视系统, 可以概括为:定位要准确-定位系统的传输质量;设备是关键-选用高质量, 且具有开放性的设备;稳定是要求-选择性能稳定可靠的传输电路、终端设备和MCU设备。只有构建“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会议电视系统, 才可以完全发挥出它的真正优势, 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摘要:会议电视系统是利用电视技术及设备通过传输信道在两地 (或多个地点) 之间召开会议的一种通信方式。目的是把相隔多个地点的会议电视设备连接在一起, 使各方与会人员有如身临现场一起开会, 进行面对面对话的感觉。
会议电视系统应用 第2篇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企业部署应用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需求迫切,快刀斩乱麻
近些年,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企业市场日渐成熟,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企业信息化水平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落差让企业急迫的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在这股信息化建设热潮中,一些企业由于对行业认知不够,对自身业务需求定位不够精准,往往在部署了视频会议系统后发现小题大做。花高价买回来的硬件设备,一个月用不了几次,大部分时候都处于闲置状态。
其实许多企业每个月只是固定的召开几次会议,这种情况部署像好视通这样以租用为主的云会议系统是最合适的,无需为视频会议产品本身做任何投入,只需要按照实际使用情况支付租赁费用即可,也不用担心资源限制的问题。
2.扩容成本高
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一项长期投资,需要企业对其使用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容是在所难免的,扩容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再次花高价购买硬件设备回来进行部署,而且原有的设备可能还需要进行升级,例如MCU服务器,耗钱又耗时。
而使用技术领先的云会议系统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以好视通云会议为例,如果需要扩容只需增加点数即可,不需要再重新部署,也不用担心MCU服务器的容量问题。
3.系统维护难
据调查,许多企业并不满意视频会议系统提供商的服务,除了要支付额外的维护费用外,还会因为问题解决时间长、拖沓,影响了会议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好视通这样的云会议厂商,首先系统全部由好视通自行维护,不需要客户支付维护费用;其次,在出现问题时,售后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在远端登陆系统进行调试解决,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随着国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视频会议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重要的是,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搭建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流程。
视频会议系统关键技术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视频会议;关键技术;压缩技术;H.264
中图分类号:TN948.63
1 视频会议系统概述
视频会议又称会议电视或视讯会议,是视频传输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它集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电视的真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多媒体技术发展完美产物。其主要功能包括音视频功能和数据共享功能。数据共享是指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使身处异地的合作者相互了解情况并共享数据应用(例如电子白板、共享文档、协同浏览等)。
根据对视频会议功能侧重点的不同,视频会议系统分为视频会议终端和网络会议终端。按照参与会议的节点数目,视频会议可以分为点对点会议系统和多点会议系统,按照所运行通信网络的不同,视频会议可以分为数字数据网、局域网/广域网和公共电话网。
由于视频会议的会议内容常具有保密特征,因此其安全性就很重要。现有的很多视频会议系统都属于专用系统,许多行业部门也都使用自己的专用系统。而基于互联网的桌面会议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但安全性无法保证。在一定时期内,这两种系统会并存。
2 视频会议系统关键技术
2.1 音视频数据压缩技术
音频数字信息和视频的数据量比较大,对传输的速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般的网络通讯速度无法达到传输的要求,所以,要对传输音频和视频的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否则是无法做到的。例如一幅数据量为0.92MB彩色图像,如以每秒30帧的速度播放,则视频信号的数码率高达27.6Mbps,而一张650MB的数据光盘,在不考虑音频信号的情况下只能播放24秒钟。可见多媒体计算机实时综合处理声音、文字、视频信息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对于音频信号,其情况与视频信号相似。另外,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原始数据存在很大的冗余度,人的视觉和听觉特性都使得数据压缩得以实现。
2.2 同步技术
在视频会议系统中,除了音频和视频媒体同步(唇型同步),但由于多个用户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不同区域需要同步不同的媒体信息也显示,一般使用存储器缓冲,时间戳的方法来实现信息同步。存储在接收缓冲区的方法设置一些大小合适的内存,通过消除信息延迟差异来自不同地区的信息存储。
2.3 网络传输技术
现有的各种通信网络支持不同级别的视频会议传输。由于视频会议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多点通信和多链路通信和其他连接,因此除了网络传输容量的要求,但也需要灵活的网络控制和管理能力,因为视频有一个高速的大容量数据通信的功能,目前的IP通信网络不能完全满足视频通信的要求,从而增加了传输协议的流量控制算法。
3 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多点控制单元(MCU)、数据终端设备、传输信道和网络节点等组成。
3.1 多点控制单元(MCU)
MCU主要实现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功能,其设置在网络节点处,实现下面会场的接入,并提供各会场语音混合、转发,图像的拼接、转发,甚至各种视音频的编码转换以及各种会议功能。
3.2 数据终端设备
相对于MCU,视频终端是整个会议系统中直接和用户打交道的部分,所以用户接口部分在终端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主要是由数字通讯解码器、通信控制软件以及输入输出设备所组成的。主要完成会议现场所有信号的采集、发送和接收任务。
3.3 视频接口
视频会议系统中设备间视频接口的选择与连接方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图像效果。目前,能够传输高清晰视频信号,并且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中应用的接口主要有逐行分量Y-Pb-Pr接口、VGA 接口、DVI 接口、HDMI 接口和 HD-SDI 接口。
3.4 通信网络结构
网络视频传播是视频传输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首先要求网络中有足够的带宽可以来承担大量的视频信息进行通讯,同时,对于传输硬利所提供的数字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主要内容还是关于传输驱动的编、解码功能。
4 视频会议系统应用
省厅利用迪威公司产品建成高清专网教育视频会议系统,与教育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级联,为全省教育视频会议、远程沟通、培训、可视指挥、灾情监测提供了高品质的应用保障。第一期建设在省厅设立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各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区)教育局、高校和厅属中职学校各设立一个分会场,共60个会场。
4.1 各个会场设备配备
在省厅中心机房配置1套多点会议控制器MCU,负责全网视频会议的调度和控制,各个分会场配备迪威终端、高清摄像头和调音台等多媒体会议设备。所有的会议终端连接到MCU上,组成一个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采用H.323协议,各分会场带宽不低于2M,而且可以扩充。
(1)省厅中心机房:为确保全省会议系统安全可靠,在省厅中心机房配备1台MCU、录播服务器和图像服务器。
(2)省厅主会场:大会议室主要用于召开大型会议,该会场是全省视频会议系统的主会场,配有2套视频会议终端和高清摄像头,其中一套作为教育部视频会议的分会场,摄像头安装在主席台的顶部,另外一套作为全省召开视频会议的主会场,摄像头安装在会议室的后面,同时在会议室配备DLP显示大屏、调音台等多媒体会议设备。
(3)各分会场:每一分会场配置一套视频会议终端和调音台等多媒体会议设备。
4.2 网络拓扑结构
视频会议网络以省厅为中心,省厅MCU通过CERNET网与教育部视频会议主会场MCU互联互通,实现会议的多级级联,另外通过省内教科网连接各接入分会场。这样各接入单位不仅可以作为省厅会议系统的分会场,也可直接作为教育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分会场,直观地显示由教育部主会场发送的高清多画面以及双流画面。整个系统包括省厅会场、各地市县分会场以及为视频会议系统提供接入、控制和服务的管理中心机房。
4.3 选择专线类型
视频会议是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网络应用,这就要求承载网络有较高的带宽和对网络中的业务流量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电信专线具有线路稳定、带宽保证、独享带宽、线路速率灵活等优点,并且电信运营商技术力量较强,承诺提供即时的技术支持,和提供全年无休的系统监控和全面技术支持。根据高清视频会议带宽不低于1.5M的要求,而在主会场选择了千兆光纤接入,各分会场接入选择了2M带宽光纤入户,确网络上的丢包率不应该高于1%,而保视频会议的通用时延小于150ms,音频/视频通用时延应小于50ms。
目前,该视频会议系统已在教育系统成功应用,效果良好。
5 结束语
本文重点介绍几个关键的视频会议系统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实际应用,从整体上阐述了视频会议功能,从系统实施的结果表明,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吴志军,马兰,沈笑云.Visual C++ 视频会议开发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吴晓红,黄永峰.H.323标准下会议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数据通信,2004(5).
[3]HongLiu,Petros Mouchtaris,Telcordia Technologies.Voice over IP Signaling:H.323 and Beyond[J].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2000,10.
[4]蒋宾,李利军,管涛.基于增强现实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11).
[5]王丽君,樊蓉.基于TCP/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声技术,2006(10).
[6]李伯中.高清晰视频会议系统中主要技术标准的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2006(10).
作者简介:郑厦君(1978-)男,福建泉州人,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工程。
智能会议系统的应用 第4篇
因此, 目前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将普通会议室改建为多功能型的会议厅、智能型的会议厅, 智能会议系统也应运而生。智能会议系统是通过中央控制器对各种会议设备及会议环境进行集中控制的一种现代会议模式, 可实现签到、表决、多国语言翻译、现场摄像、视像跟踪功能, 并对进程中处以发言管理, 达到人性化高科技水平, 使会议可一键掌控。
智能会议系统包括以下设备:视频设备 (电视机/等离子显示器、投影机/视频展示台、DVD/录相机) 、音频设备 (CD/MD、功放、混音器、话筒等) 、数据设备 (计算机) 、环境设备 (温/湿度调节器、灯光、电动投影幕、电动窗帘、电动门、电动升降机等) 、其他相关设备。
智能会议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数字会议及同声传译系统、投影显示及音响系统、多媒体周边设备、智能中控系统。
会议电视系统应用 第5篇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观政
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请各区县教委、招生考试部门、信息中心和学籍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主要内容是对2005年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即CMIS系统)的应用推广工作进行布置,就 CMIS系统与中考报名实现数据对接工作进行安排。从而加快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今天我讲三个问题。
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将由硬件建设转向全面应用阶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培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市、区县通过政策倾斜,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垫资,分期付款等形式,使全市18个区县实现与市教育信息网骨干光纤的连通,布局调整保留的1900多所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总数超过17万台,完小以上中小学实现校校有计算机教室,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与学课教学整合研究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远程教学、教学资源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教育信息化正在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推进,对于教育部门来讲,今后的核心问题就是让前期的投入更好地发挥效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因此,从2005年起,我们将全面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应用的模式与策略。一是启动教育信息资源平台,统筹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研究建立市场条件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整合与共享机制,吸引各方参
1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有效解决中小学课程教学资源短缺问题。二是完善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通过网络对农村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和教学辅导活动。三是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推动区县、学校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各种教育应用,在城区逐步发放中小学学生卡。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运用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解决在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提高中面临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二、推广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的相关法规和管理规范,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开发的一套管理软件。它是一个教育数据平台,记录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等各类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学籍管理、教务管理、财务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招生考试管理等多项应用功能。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开展教学管理,为学生做好成长纪录,开展综合评价等。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情况。学校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学生考勤、教务管理、教育质量分析。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借助系统掌握办学条件的现状,获取学籍管理的各种报表,了解义务教育的执行情况。应用CMIS系统有助于提高校长办学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助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及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育系统节省有限的教育经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近年来,我市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了CMIS 系统的应用试点,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其功能已基本符合教育教学及学籍管理的各项要求,并初步适应我市中小学入学、招生管理办法的需求。2004年8月,市教委下发通知,要求以中小学学籍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CMIS系统和学生卡的应用工作。2005年全市
使用CMIS系统与中考报名实现数据对接,同时进行高考、高中会考报名的CMIS应用试点。学籍管理是CMIS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学籍开始,推广应用CMIS系统,实现中小学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变化情况,规范转学,有效控制辍学,对依法执教,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半年来,各区县把应用推广CMIS系统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区县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就系统的培训、安装、信息采集等工作进行了专项布置,在工作程序、财力支持、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到2004年底,在全市中小学完成了CMIS系统的安装、培训和信息采集工作,中小学的各项基本数据信息已经录入系统。从2005年起,全市将逐步发放学生卡,作为电子化的学生身份证明。在CMIS系统中增加预算管理模块,与现有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对接,并纳入市财政专网。今后逐步将与卫生、体育、人事等方面的管理系统有机结合。通过市、区县、学校三级信息数据的交互共享,从而真正体现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应用效果与一流水准。
在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CMIS系统推广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区县对推广应用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不到位,区县间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宣传力度不够,各级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校长、老师没有真正全面了解CMIS系统的各类功能和意义;部分区县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协调不力;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持不到位,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完善升级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给予解决。
三、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做好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推广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构建全市统一的、规范的中小学管理信
息网络体系,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工程。推广应用CMIS系统,对于规范管理,加强服务,提高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效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区县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本区域教育系统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的一件大事,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推广应用CMIS系统,不是做不做的问题,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而且谁先做好谁就会从中受益。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这项工作需要一个建设的过程,发展的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初期可能会遇到工作量大,操作不熟练等问题,要用前瞻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加以解决。
2.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抓好落实
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综合的应用工程,纵向涉及市、区县和学校管理的多项内容。横向需要教育行政、信息中心、考试招生、学籍管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积极参与,协同配合,落实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中的协调工作,保障系统应用和维护的经费;信息部门要做好具体实施方案和技术保障工作;数据使用部门要提出具体、规范的数据要求,积极利用平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系统的开发部门要密切关注使用动态,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各学校要保证基础数据的录入完整、准确,并及时维护和更新。
3.规范管理,培养骨干队伍,保障安全运转
CMIS系统容纳了全市基础教育方方面面的信息,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数据。市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数据的采集、安全及相关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规定,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校都应依法使用CIMS系统数据。各区县、学校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的维护与更新,保持数据的准
确、规范、完整和安全。要加强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通过远程教育、专业进修、本地培训等形式,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专业技能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能够解决应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技术支持渠道的畅通。
4.关于使用CMIS系统与2005年中考报名对接工作
CMIS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按照市教委的通知精神,2005年将实现CMIS系统与中考报名的数据对接。招生考试工作历年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容不得半点疏忽与差错。各区县要高度重视,借鉴2004年东城区试点成功的经验,制定严密的落实方案和管理要求。由招生部门提出基本的数据规范要求,信息部门做好不同系统间的对接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安全和工作流程的畅通,学籍管理部门要督促各中学保证数据的完整、规范和准确。
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要求将由考试院和信息中心布置给大家。同志们,推广应用CMIS系统对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和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请各位主管领导和具体的业务负责同志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长远规划,仔细部署,抓好落实。在新的一年里,使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技术在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新技术;视频会议系统;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满足了不同地区参会人员实时远距离沟通的需要,有助于协同工作的开展。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视频的方式将各个地方的人员集中在一起,从而提高会议的真实性、动态性和效率性,且有助于为各种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基础。
1 视频会议系统的构成
(1)视频解码器。视频解码器能够制式转换视频信号,从而满足各种制式系统直通的需要,同时,能够以数字压缩编码的方式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满足窄带数字信道传输的需要,还能够为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的多点控制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多点的自由切换控制。大部分厂商都已经设计开发出了H.320和H.323两种协议多点控制设备(MCU),从而实现了完全兼容,更加易于升级。即便电视会议发生网络故障,也能够进行网络之间的直接转换,从而实现视频会议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逐步提高[1]。
(2)视频输出设备。主要涉及分画面处理器、电视墙、投影机和监视器等几个部分,可通过双画面或是单画面两种方式显示会议视频画面,其中,双画面显示指的是通过两台监视器和一台数据终端,对两个画面进行同时显示,监视器一台用于对端发送文件和图片的显示,另一台用于对端发言者图象的显示;单画面显示指的是对端发言者和现场画面使用相同的监视器进行同时显示。而回声抑制器、调音设备、扬声器和话筒等则为主要的音频输出与输入设备[2]。
(3)视频输入设备。主要涉及录像机和摄像机两种设备,其中,摄像机包括图文摄像机、辅助摄像机和主摄像机集中,并应具有4个以上的系统视频输入口。可应用会议摄像自动化追踪系统作为主摄像机,自动摄像机能够对发言者进行动态跟踪,并随时变动摄像机镜头和焦距等等,同时,通过视频信号的方式,把发言者的声音和图像传送到投影机,并在大屏幕上直接显示[3]。
(4)会议电视终端设备。会议电视终端设备通常涉及多路复用/信号分线设备、信息通信设备、音频编解码器、视频编解码器、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及视频输入/输出设备等几种,其主要作用在于,编码和压缩麦克风所收集的声音信息以及摄像机所收集的图像信息,并以64Kbps至1920Kbps的数字信号方式进行合成处理,通过网络将其传输到其他会场。另一方面,其他会场接收到数字信号后,能够将其解码还原为声音和图像信号。
2 视频会议系统新技术
2.1 无线视频会议
无线视频会议公开了一种包括发起会议请求给分组核心网(PCN)和发起方无线接入终端(AT)等在内的无线视频会议系统,PCN能够按照所接收会议请求,其所携带的会议邀请方列表进行会议邀请,并对参加无线视频会议的各AT建立无线资源及初始化,发送参加无线视频会议的会议成员信息到发起方AT进行存储,完成无线视频会议系统的建立;无线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成功后,PCN接收无线视频会议系统中的AT的信令流,并将接收到的信令流传送到发起方AT,发起方AT根据收到的信令流中的信令发送控制指令给PCN,控制PCN对无线视频会议系统中信息流的分发。
2.2 云视讯
云计算的出现让这一局面有了革命性的改观,伴随云计算、云服务理念对通信行业的渗透,租赁等模式逐渐成为视频会议的一个新方向。以云计算架构为基础,极具性价比的资费,和高度的易用性能,无疑将获得高速而持久的增长,云视讯正成为视频会议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基于视频会议与云计算的完美结合,科达最早提出了云视讯的概念。对于云视讯的客户来说,他们将不再需要进行MCU维护、网络改造升级,也没有任何先期资金投入,只需支付实际使用费用。同时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能够联网都能快速进行会议交流,还能依照用户需求定制并能随时拓展,质量稳定而可靠。
2.3 远程呈现产品
远程呈现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视频会议模式,通过提供真人大小的视频图像、具有立体感的音频和特殊设计的环境布局,营造一种所有与会者都处于一个会议场所的空间体验,给予用户真实再现面对面的交流感受。不论是远程呈现会议室内的元素设计,到多点会议的模式,都是围绕着“真”字。在音频方面,远程呈现系统不仅仅真实的还原了会议现场的声音效果,同时还具有听音辨位功能,增强了会议的临场感。
3 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
3.1 多点会议的模式
常见多点会议模式主要包括混合式、分散式和集中式集中。MCU是必须的集中式多点会议配置。全部的会议终端均通过点对点的形式,将控制流、数据、视频和音频发送给MCU。MP用于数据分发、视频混合与音频混合,并向各个终端回送会议情况,MC能够对会议进行集中管理。集中式多点会议模式能够为不同厂商的H.323终端提供支持,而分散式多点会议模式则通常应用Multicast技术。
3.2 视频会议系统构成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包括多点控制器(MCU)、网闸(Gatekeeper)、网关(Gateway)和终端(Termial)几个部分。终端能够为客户端的双向与单向实时通信提供基础,全部终端均能够进行语音通信,并可选择数据通信和视频通信。非H.323终端能够与网关相互连接。网闸能够为网络完整性功能的实现提供保护,通常包括带宽管理、访问控制和地址转换等几方面。多点控制器能够实现网络会议多点或是三点终端的连接,主要包括多个或零个多点处理器(MP)以及多点控制器(MC)。
3.3 H.323的主要优势
H.323协议能够在通用网络体系内运行,网络独立性较好,有助于网络带宽管理目标的实现,限制H.323应用和并发H.323连接的带宽总量。
4 总 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信息传输效率要求的逐渐提高,通过同一视讯系统实现单位内部或是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视频会议系统的出现,不仅有助于人们实时地看到图像和听到声音,而且能够对会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实时广播和录制,从而实现了沟通效率的明显提高。视频会议系统一方面能够促进单位决策和控制有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与会者的精力、金钱和时间。
参考文献
[1]盧建群.浅析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J].科技天地,2014,1(1):60~61.
[2]郭福民.视频会议系统在VPN网络中的设计与应用[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0,11(2):22~23.
PLOYCOM视频会议系统应用 第7篇
2 从系统构造和功能实现两方面来看, 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应用POLYCOM RMX 500C-8作为一项极为强大的一体化且多媒体面的平台系统, 可兼容多个网络类型, 最高水准可应用于为我国卫星系统提供空间会议应用。POLYCOM RMX 500C-8平台系统由系统管理技术人员基于IP管理方式予以统筹管理, 这样做也更为方便地促成系统管理技术人员对于整个视频会议的高清放送的高效管理。召开此类会议当然需要对参与会议的人员进行严格地定义。在会议开始之前, 首先需要对与会成员的身份进去确定, 没有确认的人员不得加入会议。会议在召开的时候也可以实现对与会成员的呼入或呼出, 同时也可以对会议过程进行加锁为的是有效禁止外来的任意终端参与到网络视频会议当中, 以此来保证POYCOM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与此同时
3 POYCOM视频会议系统平台还具有丰富的控制手段, 可按照会议的不同需求来抉择某种最为合适的控制手段。例如, 当视频会议进行当中需要有多个与会者参与发言, 即可利用MCU即时对多个点输入语音加以对比, 并进而选取音量最强的与会发言者的音视频信号放送至其他的会场。另外, 为了尽量避免没必要的外部干扰导致画面的轮切, PLOYCOM RMX还具有音频切换的时间间隔设置, 一般为1.5s至10s不等, 以0.01s作为时间间隔的区间步长。另外一种控制方式则为导演控制。该控制方式利用MCU系统的管理程序对现场视频进行切换, 通常包括以下几项视频任务:广播主席台, 使得各个分区会场可观看主会场的主席台图像;广播任意一个分区会场, 使得每一个分区会场包括主会场都可以观看现场会议全过程;主席台轮巡观看每一个分区会场的音视频;具有可开启或关闭每个终端店的音视频功能等等。值得强调的是, 轮巡控制方式不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操纵, POLYCOM RMX MCU系统即可完成对每个分区会场包括主会场的现场图像换切。多点会议室作为POLYCOM RMX MCU视频会议系统的主导形式之一, 此种会议形式需要MCU和各分区会场的终端协同配合来实现。多组形式多点输入的POLYCOM RMX MCU的视频会议应用系统可同时召开多个会议, 由此来满足我国卫星内部的各个部门召开多组远程视频会议的要求是可以达到要求的。如多个卫星项目进行视频会议目的在于远程培训的过程, 必然需要另一组领导决策的会议同时进行。POLYCOM RMX MCU的视频会议应用系统管理技术人员则可实现对每个会议单体进行独立的操纵和管理。而POLYCOM RMX MCU视频会议应用系统又可支持标准的多分配功能, 可以在会议过程中对选择分区会场广播任意选择或更改分屏的现实模式, 每一个分屏中的每一个窗口的广播图像是可以被制定的, 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动的语音激励换切操作。
5 混协议和混速率的POLYCOM RMX视频会议系统应用RMX 500C-8可支持高清和标清协议相互混合, 并同样具备兼容多个网络接入的功用, 具备音频和视频混合的作于, 具备多个协议、多种速率和多种编码的混合兼容模式。这些混协议和混速率的功能共同完成在同一个视频会议中为实现多个并发视频会议广播过程。比如当某个事业部出现网络拥塞现象时, 不能提供高带宽给视频系统使用, RMX 500C-8支持多达2种格式 (速率、分辨率、视频协议) 混合, 并且在混合组网下保持系统容量不变.
6 双流数据协作会议应用
(1) 在高清会议的同时采用H.239协议, 实现数据会议功能。用户可直接将笔记本电脑或PC机连接在终端上, 用户发送双流时只需要轻点遥控器上的播放按钮, 终端将自动获取PC上的图像画面, 然后在不牺牲分辨率的情况下将这些画面送到远端。也可以在用户任何一台电脑上, 不需要任何连线, 直接通过网络, 在不牺牲分辨率的情况下将这些画面送到远端。
(2) 终端可通过2台显示设备分别显示会场图像和清晰的PC内容。
(3) POLYCOM视频会议系统应用H.239型双流输入输出技术是可以达到多级MCU级联的, 同时具备可兼容多种网络类型的特点。尤其是在MCU技术的扶持之下, 可统一召开全网络系统的H.239双流会议, 每一个节点的连接设备均可接受两条线路上的音视频数据, 这也是为了能够满足系统在扩大容量之后所体现出来的要求。另外, POLYCOM HDX视频终端店还拥有技术十分纯熟的视频画面叠加PoC, 即可实现让每一位与会成员都感受到十足的现场氛围。当然, 我们这里所需要布置的虚拟现场背景可选择PPT幻灯片的形式, 也可以选择高清图片或DVD节目等等等等, 在与会发言者发言过程中同时播放虚拟背景节目同时放送, 更能吸引与会成员的注意力。
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与应用 第8篇
1 中国的自然环境不能激励基础研究的科学精神
物质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源泉, 科学的发展过程和蝴蝶效应有类似之处, 初始值微小的差异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提到西方科学, “言必称希腊”,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 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 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想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它也不得不回到古希腊人那里去。”[2]希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希腊人不能依靠保守的农耕而只能走商业、贸易和向海洋进军。贸易催生契约精神, 征服海洋需要知识, 从而激发对知识的向往。德谟克利特“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说明, 而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的精神概括反映了希腊人对原理的追求比对实用的追求更为热衷。而中国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地势封闭, 北方和西方是荒原和沙漠, 西南是青藏高原, 东方和南方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内陆边疆难以逾越, 太平洋又过于辽阔神秘而难以征服, 结果, 与地中海成为希腊通往外界的通道和发展的希望所不同的是, 太平洋成了中国与世界隔绝的天然屏障。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 土质疏松, 适于耕种。在中华文明发轫之时, 自然环境作为初始因素, 对中华文化的起源有决定性的力量。农耕文明所讲究的稳定性和现实性加上封闭的地理格局所带来的有限的视野和思维空间, 使得基础研究所需要的超功利的思辨和幻想难以正常的发展。[3]我国的科学在发轫之时没有得到物质环境的支持, 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受到应有的物质支撑, 即使现在, 我国基础研究的经费在研发经费中的比重也一直在5%左右徘徊, 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大多在20%左右。
2 传统社会“大一统”的制度环境束缚基础研究
中国制度环境的特色是“大一统”, 这是与农耕文明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因为黄河经常泛滥, 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所以治水平土是农耕文明时期的主要生产活动。在生产技术落后的条件下, 治水平土需要大规模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 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这种治水文化反映到社会生活中, 对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形成、社会组织的构成等打下了深深的文化印痕。治水平土对人们生产活动的规模化与组织化要求逐渐泛化为古代社会的管理制度, 形成大一统的集权格局, 并成为以农耕为发展动力的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光是治水一事, 中国之中央集权, 已无法避免。”[4]
以治水为主要特征的农耕文明衍生出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血缘是一种先验的、超个体的、超意愿的关系, 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它, 也无法摆脱和超越它。个人只有认可、服从、顺应这种关系, 才能获得自己的位置和利益。传统的家庭结构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社会就是家庭的放大, 君主制就是家长制的推衍。所以, 中国社会是家国同构的, 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 家庭亦是一个小国家。在家庭中由一家之长支配一切, 在国家中则由一国之长支配一切。由于已有一个最高的力量在统摄、支配整体国 (或家) , 所以不可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出调节人际关系的契约。因为在家中, 家长的意志就是法;在国中, 君主的意志也是法。所以, 中国只有“人治”而没有“法治”。[5]“人治”环境有利于为专制服务的文化发展, 但不可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
3 传统社会的思想文化环境阻碍基础研究的发展
我国传统社会的思想文化方面对基础研究发展阻碍最大的是功利主义和官本位的影响。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 我国的社会文化有两个明显的不均衡性:在自然与社会这两方面中有明显的“重文轻理”倾向;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重术轻学”倾向。重文倾向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绝大多数都是文史类的, 科学技术著作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而我国科技史上的发明都是注重实用性的“术”, 除了“中医学”有一定发展外, 几乎没有“学”的创造性的痕迹。科学是技术进步的源泉, 每一次科学上的重大进展都开拓出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谁不掌握“学”的当代前沿, 谁就必然失去“术”的未来。[6]
在我国的传统价值观里, 缺乏对科学真理的向往, 读书人追求的最大价值就是做官, “学而优则仕”、“学得文武艺, 货于帝王家”, 如果交易没有做成, 那些有才华的人也就只能遁世或者郁郁而终。官本位思想导致我国古代的哲学集中于政治哲学和道德伦理哲学, 排斥对自然现象的逻辑分析, 缺乏对“两小儿辨日”和“杞人忧天”中所提出问题的追根究底精神。胡适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当孟子在对人性的内在美德进行理论探讨时, 欧几里德正在完善几何学, 正在奠定欧洲自然科学的基础。”[7]这种在知识兴趣和追求上的差异, 使“中国的知识界的生活趋于越来越远离自然对象, 而益发深陷于空洞的玄思或纯粹的文学追求。”[8]由此可见, 官本位思想使整个社会把目光聚集在“治人”之学上, 而对自然的探寻则完全不在学人的思虑之中。我国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多是忧国忧民的政治英雄, 我国科技史不仅反映出我国传统科技中基础研究的缺失, 更反映出社会文化上对基础研究的不认同。
摘要:以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视频会议系统为例, 浅谈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视频会议系统,设计,应用,扩展
参考文献
无线会议表决评分系统研究与应用 第9篇
在科技管理活动中 (主要在立项和评奖) 当前使用的手工专家评审, 应用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评审效率, 提高了评审过程中的保密性以及评审结果的准确性。然而, 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人工计算统计复杂的问题, 部分微小错误甚至导致在评审过程产生很大的工作量, 迫使评审中断, 未能保证评审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重新评审。
因此迫切需要针对以上系统缺陷, 开发一套无线会议表决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功能, 建立一套具有移动方便、技术先进、运行稳定、统计灵活、良好扩展的专家评审系统。
2 描述
2.1 对性能的规定
(1) 得票数以整数计算;
(2) 若评审结果使用百分比的形式, 则要求百分号前数据精确到小数位后1位。
2.2 时间特性要求
(1) 评审系统的软硬件应能持续稳定运行, 不间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24h;系统严重故障的恢复时间应不多于4h (实施方应就此提供故障恢复预案) ;
(2) 评审系统在同一时间接收所有专家信号的响应时间应不超过4s;
(3) 表决器充电一次后的连续使用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
2.3 灵活性
(1) 系统应能在不同类型的会议室中使用;
(2) 在会议过程中系统应能实现补签到的功能;
(3) 系统应能通过扩展硬件等方式满足增加席位时所需功能;
(4) 系统应能通过软件设置等方式动态生成各种统计报表。
2.4 输入输出要求
(1) 系统应能导入导出或通过模板录入导出专家资料, 形成专家资料库便于管理;
(2) 系统应能导入导出或通过模板录入导出评审项目资料, 形成评审项目资料库便于管理;
(3) 评审完成后系统应能输出并保存项目评审结果统计报表;
(4) 系统应能输出并保存签到表。
2.5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系统应能保存100M以上的会议数据, 并支持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2.6 故障处理要求
(1) 系统应能在运行时更换设备, 更换表决器应不影响评审过程的正常运作, 更换信号收发器应不影响各项软件设置;
(2) 系统断电时应具有断电记忆功能, 恢复供电后能重新表决;
(3) 评审系统服务器崩溃时, 应能通过重装评审系统应用软件恢复应用功能, 应能使用数据备份文件进行数据库的快速恢复。
3 设计方案
3.1 项目概述
无线会议表决评分系统, 是针对科技项目评审测评等场合设计的一套新型电子评分与测评设备。表格式电子测评打分, 全国首创。以面试评分为例, 一套完整的系统组成如图1。
3.2 实现主要功能
(1) 键盘评奖界面增加限制票数的提示, 类似于状态栏显示, 有票数限制时用户可以随时看到票数的限制, 如一等奖可投3票, 评选一个一等奖之后提示更改为可投2票;
(2) 键盘评奖界面增加项目总数和当前项目序号的提示, 如2/10, 表示当前第2个项目, 项目总数10;
(3) 键盘上显示的项目名称字数增加至30个汉字, 数量能下载500个项目, 电力项目的名称普遍很长, 而且如果用项目1项目2代替, 评委弄不清楚评到哪个了;
(4) 回避问题:键盘实现回避功能, 即在软件中能设定某个键盘不能评选某个项目, 当这个键盘在给回避的项目评奖时, 给出提示不允许评选, 他们不同意在软件中将数据排除, 理由是如果一等奖限制了4票, 而评委给自己的项目投了一等奖, 那他所能投的一等奖的数量变成了3票, 虽然给自己项目投的票数可以在软件中排除, 但其他的项目少了一票一等奖的机会, 他们认为这样不公平;而人工干预则觉得太过麻烦, 评奖项目很多, 可能有100~200个, 评委难免有失误评到自己项目的可能性;
(5) 表决功能改成三键表决, 统计页面只需要赞成反对弃权的数量, 不存在缺席的情况, 必须全部表决;
(6) 评奖规则改变: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数量都必须超过评委的半数才能参与评选, 注意:当某个项目有回避人数时, 评委的半数是指 (全部评委数-回避人数) 的一半;
首先根据一等奖的得票率评奖, 得票率高的得奖, 如一等奖的票数未过半, 则一等奖轮空, 项目进入二等奖的评选, 二等奖根据一等奖票数+二等奖票数的得票率评奖, 如得票率相同, 则比较一等奖的票数, 如一等奖票数相同, 再比较三等奖的票数, 如都相同则并列二等奖;三等奖同上;
(7) 得票率指项目的实际评选的奖级的票数÷ (评委数-回避人数) , 如项目为二等奖, 则得票率= (一等奖的票数+二等奖的票数) ÷ (评委数-回避人数) ;
(8) 开发报表如表1。
由于评委人数20人左右, 项目数量在100以上, 所以还是评委为列, 项目为行排列一个评奖结果报表, 如表2。
4 结束语
全套系统通过规范的流程设置与语音及文字提示, 使得整个测评工作按照既定的流程规范进行, 在各环节自动计分与计时, 有效减少了人工在流程、计分等环节责任大, 易出错的问题。
系统能有效提高测评效率, 做到成绩在评委测评打分结束后数分钟即可完成审核与发布, 测评对象成绩可即时获得。同时, 系统可完成各项报表的自动打印、存档与显示发布工作, 可减少部分环节工作人员数量。
规范化的测评流程, 评测结果可实时公开发布, 评测报表自动打印存档备查, 使整个测评更加透明公正。
摘要:当前, 为了满足多功能会议的需求, 无线会议表决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性能、特性、灵活性、故障处理等多方面对其特征进行描述, 并着重分析其软硬件环境及设计方案, 这一系统的应用有利于节省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卫星视频会议系统应用与维护 第10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高速数据通信特别是视频图像通信的发展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石化会议电视系统的提出在石化行业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电视会议系统不仅能为中石化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随时随地提供面对面的电视会议,而且能为处理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提供专家远程诊断业务,从而减少出差、节约时间、节约费用和提高工作效益。
2. 电视会议系统的基本组成
电视会议系统由会议终端设备、卫星传输设备两部分组成。其中,会议室终端设备主要包括编解码器、Concorde4200、摄像机、监视器、麦克风、扬声器,以及投影机等设备;传输设备主要是指调制解调器和室外功放设备。
电视会议子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编解码器,负责将图像、声音及共享数据进行预处理、编码、压缩,形成符合某种标准的数据流,通过卫星传输设备广播出去;同时将收到的数据流进行解码,恢复成图像、声音及共享数据。
3. 电视会议系统的功能
(1)广播式电视会议
在一次会议中,只有一个会场进行发言,所有其它会场的参加者都能听到和看到该会场的声音和图像。
(2)两方电视会议
双方都能听到和看到对方的声像,进行技术磋商、讨论问题等。
(3)多方电视会议
主会场能和任一分会场或几个分会场对话,其它分会场能听到和看到对话会场中任一会场或多个会场的声像。
4. Concorde4200操作介绍
(1)连接所有线缆及电源
8号线连接主摄像头;7号线连接麦克风;音视频线连接电视机;V35线连接通信网络设备;电源线接220V交流电源。
(2)开机
开机后系统先进行自检,包括背板自检、V.35接口板自检、数据接口板自检、视频板自检、音频板自检、镜头自检。系统开机启动完毕后自动连接。
(3)控制本端会场镜头
按红外遥控键盘右下角"Near End"旁的菱形键:对本地镜头进行水平、垂直遥控;按菱形键右边的ZOOM:对本地镜头进行ZOOM,可以放大或缩小。
(4)对本地会场镜头进行位置预置
镜头调到所要预置的位置,按红外遥控键盘右下角set键,屏幕上出现“choose near-end preset or LAMB to preset position restored”,按红外遥控键盘右下角1/2/3/Show Room键中的任一键,保存预置位置,把镜头转到其它任一位置,按红外遥控键盘右下角1/2/3/Show Room键,镜头自动转到预置位置。
(5)使用LAMB进行镜头预置
将镜头对准发言人的位置,按键盘上的"Set"键,屏幕上出现“choose near-end preset or LAMB to set”,按一下LAMB键,镜头的位置就被预置了,在任何时候,按一下LAMB键,镜头就转回预置的位置。
(6)Picture Tel 80自动语音定位
按红外遥控键盘右下角绿色Automatic键,启动自动定位,人站在镜头前连续讲话,镜头自动对准讲话者;按红外遥控键盘右下角绿色Automatic键,或任一镜头控制键,关闭自动定位。
(7)环路测试(Loop Back Test)
按红外遥控键盘左上角的Set up键,进入view Diagnostic Menu,view Near-End Test,Run Video-Audio Loopback,画面上会出现自己的图像,听到自己的声音,Run Local Channel Loopback,画面上会出现自己的图像,听到自己的声音,表明系统自环,工作正常。
5. 电视会议系统主要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5.1 Concorde4200
(1)无声音(听不到对方声音)
检查电视机的音频线是否接好;电视机的音量是否调整到适当位置;无线键盘上的音量是否调整到适当位置。
(2)对方听不到声音
检查本地是否静音;麦克风连接线是否正常;是否被MCU远端静音。
(3)电视机没显示
检查电视机的视频线是否接好;电视机是否调为AV输出;视频板是否插好。
(4)看到本端会场环回图像
确认是否是第一个加入会议;检查线路是否环回。
(5)电视会议连接不成功
检查是否设置为非拨号方式;音视频协议设置是否正确;延伸设备是否加电;延伸设备工作指示灯是否正常;通信线路工作是否正常;MCU是否已打开并开启会议。
(6)镜头不能遥控
检查摄像头是否未接到视频板第一个口;无线键盘电池是否已经没电;无线键盘是否设置了频道;镜头和无线键盘间是不是有障碍物;视频板工作不正常。
5.2 天线
(1)天线指向偏差,收发信号低或没有信号
可能是因为天线方位螺杆松动或地基基础松动,应该重新对星调整,紧固螺丝。
(2)极化角变动
可能是由于极化紧固件松动,调整紧固件与亚洲卫星。
(3)馈源进水,收发信号低、断断续续
可能是由于馈源膜破损,硅胶老化出现缝隙,应更换馈源膜。
(4)螺杆锈蚀
环境影响,造成老化。
5.3 攻放
(1)电源故障,无法加电
输入电压不正常或是雷击造成,应更换保险丝和电源模块。
(2)风扇不转
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未清理,灰尘堵塞,电源太脏,应更换风扇并及时除尘。
(3)功放进水,发信号低、不稳、中断
由于馈源膜或电缆接头进水,应及时晾晒烘干,有必要时要更换设备。
(4)放大模块出现故障,输出功率低,增益下降
由于器件性能降低或是损坏造成的,应调整UCA并更换设备。
(5)功放变2W,发射功率低
可能是软件出现故障,应在本地进行更改,改回原来的设置。
5.4 变频器
(1)电源故障,无法加电
输入电压不正常或是雷击造成,需更换电源模块,保证零地电压小于2V。
(2)频率有偏差
本振晶片损坏,需要更换设备。
(3)上变频模块出现故障,没有发射信号
可能是器件损坏,需要更换设备。
(4)下变频模块出现故障,没有接收信号
可能是器件损坏,需要更换设备。
(5)放大模块出现故障,输出功率低,增益下降
可能是由于器件性能降低造成的,应调整UCA,更换设备。
5.5 SDMSII
(1)开机加不上电
可能是电源模块出现故障,需要更换电源模块。
(2)自检失败
可能是内部模块出现故障,需要更换设备。
(3)升级码丢失
需要重新写入升级码。
(4)网管无法控制SDMSII
可能是软件故障,对其进行复位。
(5)SDMS无法控制M4000/D4000
数据接口线接触不良,检查接口线,进行紧固。
5.6 调制解调器
(1)开机加不上电
由于电源模块出现故障,需要更换电源模块。
(2)频率有偏差
本振故障,需要更换设备。
(3)调制解调器失控
控制接口接触不良或出现故障,检查RS485线缆是否松动。
5.7 加密机
(1)Concorde4200连接时显示无通道
此现象是由于数据接口出现故障所致,此时应该跳开加密机。
(2)电视会议建不起来
默认密钥失败会使会议建不起来,采取的措施就是重启加密机。
6. 在维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防水,固定好射频联线。
(2)加电前,检查供电是否正常。
(3)定期检查功率放大器的风扇是否正常。
(4)日常使用中,在满足对方接收信号质量后,调整输出功率为最低,以保证回退余量和减少互调干扰。
(5)遇到下雪时,应及时清扫。
(6)遇到停电时,应断开ODU的供电,待来电后,检查供电正常,再给ODU供电,并检查ODU各项参数是否正常。
(7)RS-232的监控线不宜过长,以免损坏RS-232接口芯片。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卫星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以及一些主要设备的操作及常见故障的处理。
会议电视系统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 视频会议系统 多点控制单元 传输网格
一、项目背景
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不论在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还是在非典、甲流等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应急管理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视通信技术的大量使用。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可视通信具备直观、快速、信息量大等优点,可以有效加快信息传达及沟通的效率,极大的提高决策速度。在汶川地震中,解放军战士进入灾区后,就是通过可视通信技术,实现了现场图像画面的实时上传,从而为决策部署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及现代经济建设的需要,各地人防办在人防信息化建设上不断加强,其中就重点包括了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主要提供会议、点名功能,实现了双向视音频会议的召开和视频监控图像的上传。目前已经完成与省、市应急办、以及国务院应急办的互联互通。打破了沟通难壁垒,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资源共享,在第一时间内将有用的信息掌握在手中。
二、项目需求
安徽省人防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建立安徽省人防办和各下属单位之间的智能化通讯和综合多业务视频服务体系,实现召开视频会议功能,从而减少会议差旅开支、提高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内部业务的远程教育、突发事件现场图像传输、应急指挥调度,实现安徽省人防办的各种文件和精神及时、快捷传达的目的,该系统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安徽省的战时防空能力。
安徽省人防指挥所工程由省政府投资、土建概算4046万元,其中通信设备一期投资600万元,指挥通信系统重点建设了包括视频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显示系统在内的八个子系统。安徽省人防视频会议系统为省人防到市人防的点对点连接方式。该系统建成以后,能实现电视电话会议、动态图像传输等在内的多功能综合图像应用,提供高品质、高可靠性的视频会议、图像传输业务,以满足安徽省人防工作的日常需要。
三、方案设计
(一)设计依据
利用IP通信网络,安徽省人防建成包括1个中心点和N个远端点,以某地为控制中心和主会场所在地,N个下属单位为分会场的视频会议系统。控制、管理等中心设备均安装在各区人防指挥中心,终端设备安装在各下属单位会议室。本次方案设计时参考YD5032-2005《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033-2005《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和GBJ76-84《会议系统电及音频性能要求》和等国家现行的规范与标准。根据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室,提出与电视会议室工程的衔接界面、接口和有关技术规格的要求,采用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KDV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讯产品。
方案设计时,遵循七大原则:先进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安全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灵活和可扩展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经济实用性原则。确保所建成系统能够根据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满足安徽省人防办的实际需求。
(二)组网方案
根据前述的项目设计依据、设计原则的基本思想,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科达公司可提供完全满足本项目需求的全系列产品和全方位的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本次方案所设计的系统组网拓扑图如图1所示,本系统基于IP数据网,采用H.323体系标准。中心点配置KDV8000A MCU、网管和会议控制台KDV8010A视频终端。本次配置的KDV8000AMCU可以实现16组会议同时召开,可以提供16画面分割、32方混音、丢包恢复等功能。分会场配置KDV8010A视频终端。各个会场的摄像机采用一体化会议摄像机,话筒采用鹅颈式话筒。
会议控制台负责会议的召集、管理和结束等管理控制功能;网管服务器负责进行网络的参数设置和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流媒体服务器负责会议录像,网络上的PC机可以通过WEB方式进行点播。
四、系统特点及功能
(一)系统特点
1、先进性
本方案采用先进的H.323协议组网,MCU和终端均基于嵌入式设计、模块化结构,可支持MPEG-2、MPEG-4、H.264等多种高清视频编码技术和Siren14、MP3双声道音频编码技术,系统硬件设计选用了最新的数字处理芯片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软件设计也采用了先进的程序结构和方法,在目前和今后的网络条件和应用需求下,可充分体现系统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2、兼容性
本方案支持H.323协议体系标准;支持ITU-T H.261、H.263、H.263+、H.264和ISO/IECMPEG-2、MPEG-4等視频编码标准;支持ITU-T G.711、G.722、G.723.1、G.728、G.729、G.722.1-Annex C/Polycom Siren14和ISO/IEC MP3等音频编码标准;支持ITU-TH.239双视频流标准;支持T.120数据会议标准;支持IETF和TCP/IP相关通信标准;通过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总参通讯部等权威机构的认证测试,获得了信息产业部入网证、军网入网证。
KDV视频会议系统经过多家权威机构的联网测试,证明可与目前主流视频厂商的符合上述标准的视频会议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兼容性和开放性方面性能优越。在网上也有大量的互联互通的案例。如在军队、武警系统与中兴的MCU、终端实现数字互通,在西山煤电、总参卫生部项目中,与Polycom产品互联互通,在山西运管局等项目中,与华为MCU实现互通,在广西气象、湖南法院、吉林法院等视频系统中,与RADVISION的MCU和TANDBERG的终端实现数字互通,等等。
3、扩展性
本方案采用的KDV8000A MCU采用模塊化结构,具有14个业务扩展槽,支持多画面、多方混音,内置GK、内置代理,可扩展T.120功能,可根据需要扩展E1、V.35、10/100M、1000M等多种网络接口;也可扩展T.120数据会议、电话会议等多种应用功能。KDV8010A终端可根据需要扩展E1、2El、4E1、10/100M、V.35等多种网络接口。同时,系统可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实现向更先进的技术的平滑过渡。可适应今后线路形式和线路带宽等网络条件和应用需求的变化,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多媒体应用扩展。
4、安全性
科达视频会议系统方案MCU和终端设备均基于采用嵌入式设计,通过内置防火墙可抵御黑客攻击,对非法会议终端的非法会议码流或非法数据包进行拦截,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该系统遵循H.235标准,采用硬件128位AES加密算法,将会议视音频内容进行加密,防止会议码流泄漏。科达的AES加密算法能与业界其他主流品牌如POLYCOM、TANDBERG、SONY等互通。确保视频会议内容在网上传输的安全性。
5、功能丰富性
本方案中系统支持丰富的应用功能,如多点会议、远程培训、H.239双视频流、多画面分割、多码率适配等
(二)系统功能
1、会议控制功能
在视频会议应用中,支持4种会议控制方式:主席控制、导演控制、自动轮询以及语音激励,根据会议的不同需要可选择不同的会议控制方式。
(1)主席控制模式:任意一个会场都可以申请经允许成为主席会场,成为主席的会场可以点名某一个分会场发言,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会场,具有强制退出任一会场、结束会议及远遥摄像头的能力;(2)导演控制模式:会议管理员通过会议控制台控制会议的进程,称为导演控制模式;(3)自动轮询:通过设置循环切换的周期和需自动轮询的会场,即可将这些会场图像依次循环发送到其他各会场;(4)语音激励:根据与会者发音的强度和讲话时间长短选择最符合条件的发言者,将其画面发给所有分会场。
2、多画面显示
多画面显示功能作为视频会议系统中的辅助功能,可增强系统应用的灵活性,便于在单一显示设备上以分屏形式同时显示多个远端会场的图像。KDV8000AMCU支持丰富的多画面显示方式,可支持1、2、4、9、16等多种灵活的画面组合模式。如图2所示:
本系统可在无需结束会议的情况下,实现多画面格式以及多画面与单画面问的动态切换。可以设定各个会场都接收多画面图像或只在主会场显示多画面,其他分会场只收看主会场图像。
3、中文字幕和数字横幅
科达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出了人性化的字幕和横幅功能。字幕显示方式多样:会场台标、滚动字幕、翻页字幕。可设置数字横幅,横幅的颜色、字体都可设置,省去每次开会制作会议横幅的繁琐和费用。如图3所示:
4、动态速率调整和智能丢包恢复
当网络出现拥塞,视频会议的带宽得不到保证,将会出现画面马赛克甚至停顿的情况,科达动态速率调整技术可通过检测网络状况动态调整视频会议的码率,当网络带宽不足时,自动降低会议带宽,当网络状况恢复后,视频会议恢复到正常带宽。保证会议的连贯性,提供更好的视音频。
当网络出现丢包情况,对端接收不到视频会议码流,画面会出现跳跃、停顿甚至黑屏等现象,科达智能丢包恢复技术通过检测网络丢包率,重发丢失的数据包来保证网络拥塞时的会议效果。KDV8010A通过内置的MDSC/HDSC模块实现此功能。
4、多网段接入和内置代理功能
如果网络中存在多个网段,各网段之间相互隔离,但是建设了视频会议系统之后,要求各个网段之间视频内容能互通,例如,数据网要访问视频网的内容或本身视频会议设备就不在同一网段,KDV8010A通过内置的MDSC/HDSC模块支持两个网段的接入。
如果网络中存在防火墙和NAT。科达可通过内置代理提供防火墙和NAT的透明穿越,在对原有网络配置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实现系统部署。KDV8010A通过内置MDSC/HDSC模块支持此功能。
五、结束语
安徽省人防地下指挥所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后,可以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全面直实科学决策依据,加速应急管理的信息化步伐,提高指挥决策的效率,使其能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及时了解情况、发布决策以及协调工作,极大突显了信息化优势。
基于铁路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铁路,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实施
前言
铁路承载着我国异地客货运输的主要任务, 随着未来几年国内经济的发展, 铁路客货运量将表现出迅速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铁路系统的特殊性, 一个部门或机构往往分布在铁路沿线的数十个站段。因此, 沟通和会议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老式的电话沟通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激烈竞争需求, 加速信息沟通的即时性, 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沟通协作平台, 进行及时、高效沟通和协作, 来帮助铁路企业获得足够的灵活性、洞察力和控制能力。
1 视频会议系统概述
作为多媒体会话型通信业务的一种典型, 视频会议业务已在社会性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沟通作用。视频会议通过通信网络把两个或多个地点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连接起来, 在其间传送各种图像、话音和数据信号, 使出席会议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视频会议能为用户提供直接、全面的沟通交流, 并能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因此, 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视频会议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很多科研机构和厂商都进行了多媒体多点会议通信系统的研究, 并推出了各自的视频会议系统。在研究各种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上, 国际电信联盟 (ITU-T) 形成了视听多媒体通信系统国际标准的H.320及H.323系列标准, 使不同厂商的多媒体通信产品能够互通, 推动了多媒体通信技术标准化的进程。比较各种网络上的电视会议, 由于基于I P的电视会议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从而促使它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 容易使用和连接; (2) 降低通信费用, 特别是高速通信的费用; (3) 分布式容错的网络; (4) 不断进步的局域网技术能支持各种多媒体传输; (5) 通过网关能将局域网和ISDN、POTS等广域网连接起来; (6) 局域网电视会议的标准H.323已经出台; (7) Internet将成为商业应用的重要传输手段。
2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视频会议工程的建设和其他工程的建设存在着相同点, 都必须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铁路提速和系统机构改革, 下属部门之间均需要及时、快速、高效的进行信息沟通, 重要决策传达, 上级会议精神传达等诸多重要交流;如何选择一种高效的沟通手段成为路局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适应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 则需要信息沟通的即时性, 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视频协作平台, 进行及时、高效沟通和协作。
铁路系统规模庞大, 机构复杂, 由于铁路的特殊性, 一个部门或机构往往分布在铁路沿线的数十个站段。沟通和会议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会议使用单位较多而且频繁, 这就对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即能满足当地的会议, 又要能够满足跨区域的会议。网络的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有更好、更丰富的应用服务, 宽带多业务计算机广域网的建成为视频会议的建设提供了可行和必要的通道、客观的载体。为建立先进的、领导潮流的H.323视频会议的提供了必要条件。所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要求良好的实时性和交互性,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使各会场之间通过视频会议设备, 能够进行视频、音频等信息的互通, 达到以更高效率的通讯传输目的, 达到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办公效率的目的。
3 视频会议系统方式
根据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方式, 主要有基于IP包交换的H323标准组网方式和基于电路交换的H.320标准组网方式。H.323标准是广泛的, 也是灵活的, 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将进入主流市场, 成为视频会议市场的发展方向:IP LAN正变得更加强大, 以太网的带宽正从10MBPS扩展至100 MBPS, 甚至1000MBPS。H.323标准为现有的企业基础设施 (如IP网) 建立了多媒体标准, 设计时考虑了弥补质量保证 (QOS) 机制的不足, H.323使用户能使用多媒体应用而无需改变他们网络的基础结构。H.323标准得到了许多计算机厂商及组织的支持。就目前国内的用户使用的视频会议的情况来看, 采用H.323协议的视频系统所占比例比较高。随着H.323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再加上网络传输服务质量保证的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 对H.323协议下的视频会议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H.323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使它的应用被推广提供了可能性。
铁路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 铁路的安全生产与国家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从铁道部到铁路局到铁路分局到站段的信息都要求随时的沟通、交流。为此, 建立一套视频会议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4 视频会议系统架构
根据需求分析, 为了大规模会议的召开, 采用主从服务器的系统架构, 通过服务器级联方式实现跨区域会议, 其网络拓扑图如下:
5 组网实施
H.323标准视频会议系统构建在IP网络之上, H.323标准的两个设备互通时不关心物理连接的拓扑结构, 只关心其连通性和通讯质量 (包延迟、抖动等) , 其网络可以是星状、线状网、树状骨干网、甚至网状结构等。其中星状、线状网适合于集中式视频会议系统, 可满足如机关、企业内部, 部门内部视频会议系统的需要, 而树状骨干网则适应分级视频会议系统的需要, 适合多级MCU级连的视频会议系统采用的方案。
视频会议系统的所有终端都要和多点控制单元MCU建立连接, 通过MCU进行视频图像的交换, 语音的混合播放。多点控制器应当放置在网络的汇接中心, 以保证MCU到所有的终端都有足够的带宽、使通讯质量得到保障。
6 结语
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加强了铁路系统内部沟通、外部协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仅为我们铁路部门节省了旅行开支, 更重要的是它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保障了铁路运系统能充分发挥作用。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铁路部门的运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而这些正是运输机构制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宏.CSCW中视频信息的处理与交互[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2, 11 (4) .
[2]高清晰视频会议系统在铁路中的应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6年.
[3]冉隆科;谈谈视频会议系统[J];今日电子;1996年07期.
[4]黄韵;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中MCU的容量测试方案及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会议电视系统应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