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HBeAg/药物作用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HBeAg/药物作用(精选3篇)

HBeAg/药物作用 第1篇

关键词:田基黄,HBsAg,HBeAg,抑制

田基黄, 民间别名有小元宝草、雀舌草、七层塔等, 为藤黄科植物田基黄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的全草,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 尤其广西桂东南一带, 华北地区也有产出[1]。民间用其全草治疗肝炎, 疗效确切。其性味苦、甘、平, 能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本研究采用ELISA技术, 观察田基黄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HBeAg) 的抑制作用。

1 材料

HBsAg、HBeAg阳性血清各6份, 由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提供。

1.1 主要药物与试剂

HBsAg、HBeAg阳性血清田基黄由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HBsAg检测试剂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批号:200706003;HBeAg检测试剂盒 (ELISA) , 批号:200708008, 均为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RT-2100C型酶标仪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服务公司生产) ;RE-52A型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生产) ;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

2 方法

2.1 田基黄醇提取液的制备

田基黄的化学成分主要有2大类, 分别为黄酮、黄烷醇及其苷类和间苯三酚衍生物[2], 一般都难溶于水, 故选用醇提法提取抗病毒样品液。将15 g田基黄粉末 (用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将田基黄粉碎) 放于索氏提取器中, 加150 ml 75%的乙醇在90℃水浴中回流提取3 h, 取出提取液, 再次加150 ml 75%的乙醇在90℃水浴中回流提取3 h, 合并提取液, 用RE-52A型旋转蒸发仪将提取液浓缩至5 ml, 使样品液浓度为3 g/ml。

2.2 ELISA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3~6]

用磷酸缓冲液 (PBS) 按1:2将血清作倍比稀释, ELISA法测定原血清及不同稀释度血清样品的HBsAg或HBeAg含量 (光密度, OD值) , 被测血清样品OD值≥阴性血清对照OD值的2.1倍时为阳性血清。选择HBsAg和HBeAg滴度为1:64的肝炎血清各6份。将田基黄醇提取液的pH值调至7.4, 用PBS将田基黄醇提取液稀释为4种不同浓度的药液, 将不同浓度的药液分别与等容量、滴度为1:64的肝炎血清混合, 使混合后的肝炎血清中田基黄的浓度分别为6 g/L、12 g/L、24 g/L、48 g/L和96 g/L;用PBS与1:64血清混合作空白对照;即时放置于37℃水浴中, 用ELISA法测定各血清样品在8 h、16 h的OD值。12份血清各测1次。

采用ELISA法检测, 结果以抑制率表示, 药物对抗原的抑制率= (1-实验孔抗原OD值/对照孔抗原OD值) 100%。

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结果以表示。

3 结果

3.1 田基黄在体外对HBsAg的抑制作用

采用ELISA法检测田基黄醇提取液在作用于HBsAg滴度为1∶64的血清8 h、16 h后血清中HBsAg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 田基黄醇提取液与血清作用8 h、16 h后, 田基黄质量浓度为6 g/L、12 g/L、24 g/L、48 g/L、96 g/L时均对血清中的HBsAg具有抑制作用, 可使血清中HBsAg的浓度降低, 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 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呈现一个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其中田基黄在作用16 h后、浓度为96 g/L、48 g/L时对HBsAg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5) , 抑制率分别为35.7%、29.3%, 结果见表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

3.2 田基黄在体外对HBeAg的抑制作用

采用ELISA法检测田基黄醇提取液在作用于HBeAg滴度为1∶64的血清8 h、16 h后血清中HBeAg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 田基黄醇提取液与血清作用8 h、16 h后, 田基黄质量浓度为6 g/L、12 g/L、24 g/L、48 g/L、96 g/L时均对血清中的HBeAg具有抑制作用, 可使血清中HBeAg的浓度降低, 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 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呈现一个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其中田基黄在作用16 h、浓度为96 g/L、48 g/L时对HBeAg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5) , 抑制率分别为35.2%、32.4%, 结果见表2。

4 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血清中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HBeAg为判断HBV复制的重要指标, 存在于HBsAg阳性患者的血液中, HBeAg阳性反映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目前, 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 但其疗效均不够理想。寻找有效抗HBV药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 中医中药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少中药、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单体对HBV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田基黄就是目前虽然研究不算多但在民间入药较多的一类。田基黄目前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尤其在慢性病毒性肝病的治疗中应用十分普遍, 多以复方入药。传统医学认为田基黄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淤、舒肝止痛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田基黄有护肝、利胆、抗菌、抗炎、增强免疫等作用。本研究以乙肝患者的血清为研究对象, 观察了田基黄醇提取液在体外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田基黄醇提取液对血清中HBsAg和HBeAg均具有抑制作用, 可使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浓度降低, 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 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呈现一个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其中田基黄在作用16 h、质量浓度为96 g/L、48 g/L时对HBsAg、HBeAg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P<0.05) 。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

药物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方法有多种, 本实验直接以HB-sAg、HBeAg阳性血清为研究对象, 与临床实际比较贴近。虽然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体外实验不能完全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真实效果, 但此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田基黄对HBV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本实验只是从某个角度证明田基黄抗HBV的作用, 田基黄对HBV的抑制作用还有待于采取不同研究方法、多角度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徐珞珊.中国药材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

[2]Kyoko Ishiguro.A Flavanonol Rhamnoside from Hypericum Japonicum[J].Phyotochemisty, 1991, 30 (9) :3152~3153.

[3]杨霞芳, 荣延平, 蒋伟哲.复方六月雪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1 (4) :28~29.

[4]张士军, 黄春喜, 谢海.复方六月雪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 (6) :715~716.

[5]Perriuo RP, Schif ER, Davis GL, 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interferon alfa-2B alone and after predniscne withdrawal for the treatmentof chronichepatitis B[J].N Engl J Meal, 1990 323 (5) :295~301.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2篇

关键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发布;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研究药物及其对疾病的影响,却忽略了药物的作用受到疾病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知识在杂志刊物上也很少有报道。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的开展,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作用受到疾病的影响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同时应用药物防治疾病,必须根据机体的情况,在保护或扶持机体抗病机能的前提下,尽量发挥药物的作用,必须注意年龄、体重、性别、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及精神状态等因素。

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3篇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各种药物之间或药物与食物以及诊断剂之间,是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这在医学上称之为“药物相互作用”。这种现象对病人可以有利,也可以有害,有时更会带来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结果。

药物要经过吸收才能在体内发生作用。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可以在体内相互影响,引起药效的改变。其主要表现为:

药效增加如胃复安可使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的吸收加快;普鲁本辛能增加地高辛、核黄素的吸收等。丙磺舒可以减少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的排泄,从而也使疗效增加了。

药效降低由于利福平、苯巴比妥促进代谢而影响避孕药的效果,不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人,就可能因同时服用上述药物而造成意外妊娠。苏打虽能使磺胺药和对氨基水杨酸的疗效受到影响,但可避免结晶,尿、血尿等副作用,所以同用还是值得的。

毒性增加如氨甲喋呤通常是由肠道内的正常细,菌解毒后再吸收的,如果合用了新霉素,杀灭了这些细菌,那就增加了氨甲喋呤的毒性。

HBeAg/药物作用

HBeAg/药物作用(精选3篇)HBeAg/药物作用 第1篇关键词:田基黄,HBsAg,HBeAg,抑制田基黄, 民间别名有小元宝草、雀舌草、七层塔等, 为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