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管理体系输入报告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管理体系输入报告(精选6篇)

管理体系输入报告 第1篇

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篇一:管理评审报告及相关输入、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编号:YFR5.6---02

一、评审目的:

通过本次管理评审活动,通报和总结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内部质量审核情况,系统评估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确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识别改进的机会。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客需求与期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二、评审依据:

《质量手册》、“管理评审程序”以及各部门汇报材料

三、评审时间:

2012年7月8日(一天)

四、评审地点:

公司二楼会议室

五、参加部门与人员:

总经理、管代、部门负责人、内审组成员

六、管理评审会议议程:

1、公司总经理主持会议说明管理评审的有关事项。

2、各部门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由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在部门汇报完毕之后对该部门作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及建议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决策。

3、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效果的综合评价。

4、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总结评审结果及改进方向。

5、管理者代表出具管理评审报告。

6、管理评审措施进行验证。

八、各部门准备材料要求:

①销售公司提供市场调研,走访用户,用户满意调查的总结。②化验室提供近阶段体系运行以来产品实物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③生产技术部提供目前设备现状及运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

④采供部提供原、燃材料采购情况和市场调查分析报告。⑤综合办公室提供目前人力资源分布,配制及培训汇报。

⑥全质办提供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情况、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编制人:日期:

审批人:日期:

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YFR5.6---01

一、评审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确定变更的需要。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客需求与期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二、评审时间:

2012年7月8日(一天)

三、评审地点:

公司二楼会议室

四、参加部门与人员:

总经理、各位副总经理、质量体系覆盖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全体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

五、管理评审综述及结论:

根据ISO9001:2008标准要求和公司制定的《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规定,2012年7月8日在总经理的主持下,召开了2012管理评审会议。根据议程安排,各部门分别就本部门、本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及改进措施作了汇报,并分组讨论,针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满足顾客要求,达到顾客满意做出决议,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1、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运行评价

⑴、公司领导层的变更并未对我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产生不利影

响。随着公司去年下半年总工程师及总经理的外调,我公司在年初重新任命了管理者代表,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和有效运行。

⑵、质量方针在全厂上下得以贯彻,员工质量意识、改进意识进一步提高,“以顾客为关注点”的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质量目标圆满实现。

2012年第一季、第二季度对我厂定期检验中合格率100%;水泥产品在委托省质检站的各类检验中合格率100%,水泥产品监督检验合格率100%;本厂成品检验合格率达100%,产品重大工序质量事故为零。2012年上半年,客户严重质量问题为0次,客户投诉为0,在,在3月份,销售公司对公司的主要客户进行了一次满意度调查,顾客满意度达到95.04%,圆满完成了各项质量目标。评审组认为公司质量目标是适宜的,通过全员的努力和不断的持续改进是可以完成的。公司产品质量是稳定的,完全满足大型工程对水泥质量的要求。

⑶、监视和测量设备得到合理配臵,装臵进行了全面检定,制定了设备运转率、主机台时、产品单位电耗等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视。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提高了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设备运行效率。截止6月底,设备校准或检定率为100%;

⑷、员工岗位任职能力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我厂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有力地抓好了全年教育培训工作。制订出全

厂2012的《培训计划》,内容涉及综合和专业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等几大类。半年来,我厂创新培训机制,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共计划培训24课时,已实施完成36课时,目前培训项目实施率达150%。

⑸、在现场管理方面,通过推行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整治力度,规范了员工作业标准。各车间设备、生产半成品、现场物品实行定臵管理,车间物流有序,场所整洁,生产工作环境明显改观,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检查、改进和完善机制已建立,纠正预防性措施均已落实且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通过了1次企业内部审核,累计发现问题2项,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均按要求对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经验证达到了预期目标。

2、需要改进的方向:

⑴、加强学习和培训。组织新进工作人员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知识,进一步提高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

⑵、按照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工作要求,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强化质量管理,制定更高的工作标准,实现公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⑶、进一步做好服务质量的过程控制及监视和测量工作,加强对质量记录、服务流程、法律法规依据等规范性的质量控制,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在持续改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加强与客户和内

篇二:技术部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技术部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根据质量手册要求,本部门主要职责有:技术文件控制、工装管理、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和开发、采购信息、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一、一季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目标结果分析:

1、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1)按公司要求制定了《项目章程》,部分项目已按计划实施,但个别项目因具备条件不足等原因,实施日期进行了顺延;

2)图纸、工艺、定额、工装共完成1531份,一般失误26次(其中: 差错率小于3%;

3)及时准确处理现场技术问题,并对生产过程中特殊工序进行技术 指导;

4)暂未实施降低产品成本技术革新。

2、目标结果分析:

该季度部门目标的考核结果说明GJB9001B-2009体系运行正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文件中图纸、工艺、工装设计质量有所提升,但定额上错误增多,主要因不够细心造成,后期需提升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加大审核力度;

2)部分项目拖期,需加快实施步伐,尽可能与计划保持一致。

二、体系文件执行情况:

1.技术文件控制:

严格按《文件管理制度》有关要求实施文件管理与控制:

1)编制了《技术文件编号办法》,并对文件的编号实施严格控制;

2)文件按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级别的签字;

3)文件修改:严格按程序要求审批、修改;

4)文件实施定置管理,方便检索;

5)加强了现行文件和参考、作废文件的识别与管理。

2.工装管理:

1)指定专人对公司现有工装进行了梳理,分类建立了工装管理台 帐,并按相关规范及时组织相关部进行了100%工装验证工作;

2)制定了《工装维修计划》,按计划要求组织维修人员及时进行工 装的维修、保养,并做好相应记录,并对发现的不合格项次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保证了设备的可靠运行,满足生产需求。

3.设计和开发控制:

按制度要求有效开展了各阶段的设计活动与质量控制,后期按需完善三级控制文件。

4.采购信息:

按制度要求编制了采购规范、检查与试验要求以及验收准则,后期按需完善三级控制文件。

5.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按制度要求以图纸、工艺与操作规程的形式向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提供了产品特性的信息和作业指导文件。另外,根据质量体系内审情况,为提高工艺的适用及可操作性,目前正在对各类作业指导书进行整改,预计年底完成。

6.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确认:

按制度要求技术部对焊接与表面涂装两个特殊过程制定了相应管理规程和工艺评定准则并已组织完成。

三.质量体系改进实施计划:

1.加强预防与纠正工作:对于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技术部应立即组 织相关人员召开临时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立即整改,同时,应加强错误统计工作,定期由技术主管针对各类错误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深入了解错误产生的根源;

2.加强与生产车间的联系、沟通与技术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实际制造情况,逐步将图纸与工艺完善,并将影响质量的疵点控制在萌芽中;

3.加强培训,消除隐患。由于技术部新员工较多,对相关标准与程序文件尚不熟悉,只有通过加强新员工相关知识的培训,才能消除设计隐患;

4.加强优化设计,降本增效。通过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各关键点的研究,以优化设计、简化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质量。

技术部

2013.5.14

篇三:办公室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办公室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公司实行一年多了,基本上运行良好。通过内部审核可以说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和充分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有以下三方面情况:

一、不合格数量、分布、性质统计分析情况

本次内审,三个体系共发现一个不符合项,为轻微不符合。其中,质量管理体系,发现0个不符合项;环境管理体系,一般不符合0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现0个不符合项。

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通过本次审核,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符合审核准则,并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具有满足顾客要求与法律法规的能力,同时在环境保护和职工健康、安全保障方面执行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满足体系改进,以保证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通过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分布和原因分析,认为三体系在运行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从三体系方面综合考虑,在Q5.4.1(ES4.3.3)质量目标、目标指标方面,各部门均对公司管理目标进行了分解,确定了部门目标,但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改进。

2、Q7.4采购过程,责任部门对合格供方进行了业绩评定与管理控制,但还有待加强。

3、在E4.3.3、S4.3.4环境、安全管理方案方面,公司在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后,对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监督检查。

4、在S4.4.6、S4.4.7运行控制、应急响应两要素方面,各部门对相关生产、管理活动进行了控制,但还有不足。

5、在Q4.2.3(ES4.4.5)文件控制方面,执行了审批制度。

6、在ES4.5.1监测和测量方面,各部门对所属职能,缺少主动监测和自查。综上所述,通过对不符合项中要素的分布、分析,能够明确产生不符合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各部门对标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学习不够,造成在管理活动中出现不符合情况。因此,各部门要加强对体系标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领会,贯彻执行,才能有效地实施体系。同时各部门要从上述方面和部门职能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严格按标准、体系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使体系置于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之下,并得到有效地持续改进。

三、体系运行成效

1、公司按照GB/T19001、GB/T24001、GB/T28001/ GB/T50430标准建立并使体系有效运行。

2、根据公司的总目标,各部门都进行了分解,通过检查,对照指标,质量目标达到设计研发项目交验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达到90%;各类环境污染事故为零;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标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工作良好,工伤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

3、现场情况:工作现场干净整洁,资料清晰、完整。

4、本危险源、环境因素做了基础性的辨识,评价出了相应的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均得到有效控制。

四、体系在下一步需改进的方面:

1、加强危险固废的分类管理、处置。

2、加强高技术人才引进

3、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4、继续维持高精度消防排查

管理体系输入报告 第2篇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公司各部门: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三个多月的运行,基本上适宜公司实际,并证明是充分的和有效的,现将运行业绩报告如下:

一、体系的策划是符合企业实际的,通过三个多月的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范围内得到了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全体员工也能自觉地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去指导自己的工作,从而确保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

二、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满足了企业要求,产品实现策划是成功的,对产品实现过程都进行了有效控制,技术文件的管理日趋完善,同时也及时地按体系要求为生产过程提供了方法性文件(如产品工艺流程、加工工艺卡片等)。在检测人员方面,加强了产品的检验工作。三个多月来从顾客对我企业产品反馈的信息看,未发现明显质量问题,基本达到顾客满意,满足了顾客要求,同时产品质量有了稳步提高。

三、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每年针对具体情况,对主要岗位(如负责人、检验员、库管员)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了这些人员能熟悉并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按标准按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大家认真地按 文件和三层次文件做好工作和记录。

四、通过内部审核,证明了三个多月来全公司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各部门、各车间都能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业绩。实践使我们看到企业建立ISO9001:2008与没有做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企业人员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本身素质,使自己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为企业也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作出更大的贡献。

管代:

输入性O139型霍乱11例报告 第3篇

1临床资料

1.1 流行病学资料

11例中男4例, 女7例;年龄6~63岁, 平均26.6岁, 其中2例儿童, >45岁者1人;均为本地农民, 曾到过疫点进餐史 (传染源为一厨师阳性带菌者) ;均经粪便培养检测, 5例确诊, 6例阳性带菌者[3]。5例病例男1女4人, 年龄5~40岁, 平均23.2岁。

1.2 临床表现

入院前6例阳性带菌者及1例确诊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 其余腹泻4例1~4次/d, 呈稀便, 有中上腹隐或钝痛不适3例, 合并发热史 (低~中度体温不详) 2例病程6 d, 另2例仅1 d后无症状, 无恶心、呕吐、口渴等。有症状者前驱期为14 h~1 d。入院时体温1例37.3℃, 第二日体温即正常, 其余均正常, 其余临床体检正常。

1.3 试验室检查

1.3.1 血常规

WBC正常10例, 1例10.8×109/L, LYM%正常8例, 升高3例为42.5~49.5%平均46.2%;NEUT%正常8例, 1例升高80.3%, 下降2例44.7~47.5%;RBC、Hb正常;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2例正常, 下降9例为10.4~13.8FL, 平均12.4% FL;大型血小板百分比 (P-LCR) 6例正常, 升高5例为30.9~37.9%, 平均34.3%。

1.3.2 血液生化

白蛋白、球蛋白均正常, ALT升高2例为43U/L、97 U/L, AST升高1例为97 U/L, LDH升高1例为258 U/L, CK-MB升高4例为27~34 U/L, 平均31.3 U/L, 肾功、血糖、电解质、乙肝表面抗原均正常。

1.4 院内预防

11例患者入院后均严格按消化道、虫媒传染病隔离, 外送食物等用品入各个房间, 处理生活垃圾及粪便, 全院进行排污口处理, 首诊医护人员随患者一起隔离, 后期分批进入。

2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Inj.0.9%N.S.250 ml头孢曲松3.0 g/d×7天 (儿童按50~100 mg/Kg.d) , 口服诺氟沙星胶囊0.2 gt.i.d (儿童用头孢克肟50~100 mg/Kg.d) , 有腹泻者给林格氏液氯化钾、口服补液盐、蒙脱石粉剂对症治疗, 所有有症状的患者均在入院第二日缓解, 大便1~2次/d, 以后1次/d, 其他患者均无症状, 3例住院3~4 d有鼻阻、咽部不适上感症状, 予感冒清、鼻舒适对症处理, 全部治愈并停药观察2~3 d出院。住院时间10~12 d, 平均10.9 d。

3讨论

霍乱是我国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 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的一种, 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霍乱弧菌曾引起6次霍乱病的世界大流, 造成了人类的大量死亡[1]。1961年夏, 埃尔托生物型传入我国, 为区别于已在新中国绝迹多年的古典型霍乱, 我国也曾沿用副霍乱这一名称。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987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已采用“霍乱”这一国际统一名称[1]。O139型1992年10月最先在印度南部城市马德拉斯发现[2]。近几年来, 每年都有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数以万计的病例, 其中以亚、非两大洲最为严重。本病流行地区多元于沿海, 流行高峰常见于7~10月, 东南亚为地方性流行区, 近年来随着出国经商、旅游务工增多, 输入性传播机会也增多, 临床上可按脱水与循环衰竭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2]。本组病例均为轻型及无症状带菌者, 经隔离诊治, 无二代病例, 2例疑似病例参加隔离排除后转入他科诊治, 本次流行非高峰季节, 特别是霍乱轻型病例症状和体征很不典型, 不易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腹泻相区别[4]。埃尔托生物型及0139型霍乱带菌者和轻症患者远较古典型中、重型患者多, 霍乱弧菌更具隐蔽性, 因此控制和消除的难度也更大[1]。临床上与其他腹泻病难以鉴别, 诊断困难, 易漏诊, 如不及时隔离, 容易引发流行。故建议凡腹泻患者均应询问流行病史, 有条件者注意进行霍乱免疫学和病源学检查, 排外本病, 尽早诊断、隔离、治疗, 防止输入型病例引发本地流行。

关键词:输入性,霍乱

参考文献

[1]彭文伟, 等.霍乱, 第五章第六节//传染病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51-158.

[2]谈荣梅, 陈坤.霍乱流行病学研究状况.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4, 10, (1) :37-38.

[3]喻芳菊.霍乱患者粪便中培养出霍乱弧菌O139一例.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 (11) :46-47.

一例输入性疟疾的调查报告 第4篇

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我县援外工作不断增加,引起援外工作人员不断在境外感染疟疾。孝昌县是嗜人按蚊流行区,2005-2008年疟疾发病率在1/1万以下,以间日疟为主,属非恶性疟流行区1。2011年10月20日10时50分,孝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一例输入性间日疟,当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就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卿某,男,46岁,四川省广安县岳池县中和乡卿家堂村1组人。患者于2010年1月去缅甸打工, 2010年7月回国,后于2011年1月到我省孝感市孝南城区变电站打工,同年7月至湖北黄石市从事高压线相关工作。2011年9月下旬至孝昌县陡山乡电站架高压线, 9月26日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寒战发热,隔天发一热一次(体温高达40℃,先冷再热后出汗)症状,当日到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以“急性扁桃体炎”收住院,入院时体温40℃,血压100/70mm/hg, 血常规白细胞10.06×10/L,中性粒细胞6.5×10,红细胞3.74×10/L,并伴有乏力,皮肤黄染,咽喉肿痛等症状,经县人民医院输液治疗7天,未见明显好转(期间一直用抗炎药治疗)。2011年10月20日患者再次来孝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此时患者精

神萎靡,全身酸软无力,皮肤黄染,查血镜检疟原虫阳性,采血RDT阳性,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诊断为间日疟.并给予氯/伯喹8天规范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到县人民医院输液补充能量。

2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2010年1-7月一直在缅甸务工,期间从未离开过该国,同批去缅甸务工人员约500-600人,期间有20多人曾感染疟疾,其中有2人死于恶性疟。2011年1月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变电站从事高压线架线工作半年,同年7月后回四川老家,9月又至孝昌县陡山变电站务工,于9月20日出现发热等症状。与患者一同来孝昌陡山变电站务工人员共5人,经调查其他5人未出现发热症状,同时,对次5人进行了瘧原虫镜检及RDT筛查,结果均为阴性,疾控中心人员对疟原虫阴性者进行了预防行服药处理。

3 结果

该病例是一起输入性疟疾病例,国外感染,回国后发病。经县疾病预防控制诊断,并给予氯/伯喹8天规范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到县人民医院输液补充能量后,患者已于当月痊愈。其余5人阴性者采取了氯喹2片预防型服药。另外,县疾控中心人员对疟疾患者病家及周围使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了滞留喷洒处理。患者于2012年3月进行一次休治服药。

4 讨论

4.1 当前,外出旅游,出国打工的人员逐渐增多,对于返乡人员,尤其是从恶性疟流行区回来的返乡人员,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目前疟疾发病率较低的乡镇卫生院对输入性疟疾监测意识不强,时常导致误诊,延误病情。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一是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搜索疫情,充分发挥门诊在疟疾监测点前哨作用,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首先考虑是否感染疟疾,血检疟原虫,减少误诊或延误病情;二是准确掌握外出务工人员详细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卫生检疫、公安局、劳务输出机构的联系,及时掌握外派人员的去向和回国时间,特别是外出到非洲和东南亚等恶性疟高发地区人员的相关信息,回国后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和处理;三是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相关信息;四是对从疟疾高发区回来的务工人员,一定要做好随访和跟踪观察,一旦发现输入性疟疾疫情,应及时上报;五是加强出国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2 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工作人员要同劳务输出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使其配合做好劳务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对出境的劳务人员出国前给予耐心的医学咨询和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性服药,尽量减少疟疾的感染与传播。同时告知出入境务工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及时联系当地疾控机构。同时务工人员还要加强防蚊设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减少人蚊接触,减少疟疾的感染与发病[1]。

4.3 根据《湖北省输入性疟疾管理技术方案》(试行)[2]要求,需加强对劳务公司的管理,对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建立归国人员的健康申报机制,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共同建立快速反应的联动机制,及时通报,交流信息。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保护疟疾患者的健康,控制疟疾的传播。对从非洲,东南亚,回来的人员进行输入性传染病的监测,严防继发病例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黄光全,袁方玉,林文,等,湖北省2005-2009年输入性疟疾发病态势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生,2010,21(6):25-27.

[2]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输入性输入性疟疾管理技术方案》(试行)[S].2001.

作者简介:

管理评审输入报告2012年 第5篇

度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通过几年来的质量体系运行,我项目部始终坚持贯彻执行质量方针:“优质工程、真诚服务、用户满意是永恒的追求”,确保在体系方针的规范引导下,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项目部的相关工作内容,以满足顾客需求。现对项目部内体系的执行运作情况汇报分析如下:

一、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及评价

我项目部在今年的各项施工过程中,始终以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为管理标准,并根据公司要求,制定了项目部工程质量目标。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需要随时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标准内容,使现场全体人员能及时、正确领会、牢记公司及本工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施工过程中各分项、检验批均通过监理的验收,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有力的保证了各单位工程验收时能一次交验合格。

本质量体系在项目部的持续运行,使公司的质量方针得到了贯彻落实,工程质量目标亦通过各分项、分部工程的实施也得到充分保证,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项目部的情况是相适应的,并在项目部的具体工作中得到实施和体现。

二、项经部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评价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项经部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活动提供了保证。项目 部的各项质量活动共涉及21个体系要素,均能按各要素要求对质量活动进行控制,其情况如下:

1、关于4.2.3(文件控制)、4.2.4(记录控制)在我项经部运行情况:

项经部严格依据质量手册4.2.3条、4.2.4条、文件控制程序(Q/ZM QP 4-01-2010)和记录控制程序(Q/ZM QP 4-02-2010),对各种文件资料、质量记录进行了有效控制,包括施工图纸、技术资料、技术文档、技术规程、规范及外来文件的编号、收发、整理、保存、销毁等环节。实现了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控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证实了工程过程、质量体系符合要求以及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证据。

2、关于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4.1(质量目标)在我项经部运行情况:

项经部严格依据质量手册5.2条、5.4.1条、质量目标管理办法(Q/ZM QA 5-02-2010),制定了质量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分解质量目标到各分部分项工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如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样板工程等来指导、规范施工以满足质量目标要求。

3、关于6.2(人力资源)、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在我项经部运行情况:

项经部严格依据质量手册6.2条、6.3条、6.4条、人力资源控制程序(Q/ZM QP6-01-2010)、生产安全和环境控制程序(Q/ZM QA 6-02-2010)、采购活动控制程序(Q/ZM QP 7-02-2010)。对人力资源、材料采购、施工现场等环节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员工素质,增强质量意识和顾客意识,确保相关人员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要求。有效控制了生产的安全和环境,确保了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关于7.4(采购)、7.5(产品和服务提供)、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在我项经部的运行情况:

项经部严格依据质量手册7.4条、7.5条、7.6条、采购活动控制程序(Q/ZM QP-7-01-2010)、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程序(Q/ZM QP 7-03-2010)、生产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办法(Q/ZM QP6-01-2010)等对采购活动、施工过程进行了有效控制。项经部通过评价和选择供方,控制采购过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及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来实现项经部制定的质量目标及公司的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5、关于8.2.1(顾客满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不合格品控制)、8.4(数据分析)、8.5.2(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在我项经部运行情况

项经部严格依据质量手册8.2.1条、8.2.4条、8.3条、8.4条、8.5.2条、8.5.3条、顾客满意度调查办法(Q/ZM QA 8-01-2010)、数据分析控制程序(Q/ZM QP8-03-20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ZM QP8-02-2010)等,实现持续改进。项经部通过收集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证实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对不合格品按文件规定实施纠正措施的控制程序和要求,消除了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不合格品的 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同时对不合格品按文件规定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消除了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潜在的不合格品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公司质量体系在我项经部的持续运行,使得质量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施工中各道工序都确定了明确的检测标准及相关记录,完善了产品的可追朔性,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及各岗位的职责,有效的减小了质量通病,降低了质量问题的发生,避免了质量事故的出现。

对全体员工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全员的质量意识,更使管理体系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得到了顾客的好评,增强了业主的信任感。实践证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高了项经部的管理水平,增强了我公司的竟争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在我项目部是适宜的、充分的和有效的。

三、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本内部质量审核发现不合格项2个,分别分布在4.2.4记录控制,6.4工作环境,我们按照公司的程序文件要求进行了纠正,通过了内审员复审。

在平时生产中,针对潜在的不合格因素,项目部制定了预防措施,并通过预防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不合格品的产生,其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四、质量体系的变更及改进

管理体系输入报告 第6篇

管理评审输入的报告提纲

一、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工作中,你部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绩。

(1)质量目标达成程度如何?

(2)体系策划的适宜性和充分性有什么新的进步?

包括: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

部门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

质量记录

(3)过程活动的控制情况

包括:个案受理评审;供方和采购管理;

个案办理执行的实施完成过程;

个案材料、法律文书,顾客财产的交接、传递的有效控制。

(4)产品和过程的监测实施

包括:材料和证据的检验,接收;办理执行过程和结果的检验(包括自查互查,社会监督,领导督查,主管部门跟踪检查,如期限执行,现场视频,有关文书卷宗的文字,事实和程序的检查);以及顾客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发改个案的分析;内审活动等。

(5)过程、结果和质量体系的改进。

包括:过程实施规范化程度的提高,执行现场安全管理的进步;成本的控制;目

标达成的趋势;顾客满意度提高;各级人员素质的提升;不合格服务/不符合项有效纠正;过程和结果差错的减少等。

二、从实际运行情况显示,你部门最突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哪里?

问题的表现

原因分析

拟采取的措施

三、从体系控制完善的角度出发,有哪些改进的计划和措施?

土地资源相关人需求有何新的变化特点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没有新的要求

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方面的突出问题

管理体系输入报告

管理体系输入报告(精选6篇)管理体系输入报告 第1篇管理评审输入报告篇一:管理评审报告及相关输入、记录管理评审计划编号:YFR5.6---0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