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梵高传世名画教案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梵高传世名画教案(精选5篇)

梵高传世名画教案 第1篇

【课题】:梵高传世名画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19世纪欧洲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画家凡高及作品有所了解和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凡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以及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 】:学生对凡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教学准备】:凡高作品图片 【教学内容】:

[导入 ]:古今中外许多画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在我国说起虾,会想到齐白石(学生回答)提到马会想到徐悲鸿(学生回答),同样在西方国家说起《蒙娜丽莎》会想到达芬奇(学生回答)那么请同学看下这幅画《向日葵》,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谁的代表作?学生回答:梵高,那么,你们了解梵高么?(学生回答)

1、让学生对凡高这位画家的知名度和地位有一定的了解。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回答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印象派的?(学生自己回答)总结: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作画,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接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米勒。

欣赏对比米勒和梵高临摹米勒的画。同学们说出画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回答)

欣赏《吃土豆的人》

梵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名称:吃土豆的人 画种:油画尺寸:82 X 114cm完成时间:1885年5月

简介:《吃土豆的人》[荷兰] 梵高 1885 油画 82×114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梵高在谈到这件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思想时说:“我试图强调,那些在灯火下吃土豆的人们就是用他们那伸向盘子的手去挖掘土地的,因而它是表现体力劳动的,是表现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他们的食物的。”“我认为,一个穿着满是灰尘的、有补丁的蓝裙子和背心的农家姑娘要比一个贵妇人美。她的衣服由于风吹日晒而色彩微妙、柔和。但是,如果穿上意见贵妇人的服装,她就失去她特有的可爱之处。”“我曾根据我对那幅画(指《吃土豆的人》)的记忆,默画了另一幅油画。我在这幅画中,让我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或者想象上有自由活动的余地。在写生习作的情况下,是不容许有创造的作用的;但是人们在习作中,给他基于现实的想象找到营养,为的是画画得正确。”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他在这个时期的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画上的惨白色灯光与与微绿的昏暗色调的对比,造成一种幽暗低沉的气氛,使人物形象显示出强烈的光点,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 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

欣赏《向日葵》系列作品,(学生介绍)

教师总结:在梵高画完前四幅《向日葵》作品的时候,曾经开过个人的展览,但是他的画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只有高更接受这些向日葵作品,梵高觉得自己找到了知己,他邀请高更来他的阿尔画室一起作画,并在等待高更到来的那些日子中,又开始大量的创作他的《向日葵》,就在这时高更来了,他把他的作品拿给高更看,高更更是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但是好景不长,两个人由于绘画存在分歧,而开始吵架,有时候甚至更是大打出手,在最后一次争吵当中,疯狂的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而高更更是忍受不了和这样一个疯狂的人在一起,便悄然离开了,精神支柱走了,日子又过的穷困潦倒,梵高便把精神完全寄托在绘画当中,他说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

你认为凡高割下自己耳朵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梵高是疯子么?(学生讨论)

梵高语录:我的人生的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多画一点画。我希望自己走到 人生的终点时,以最深的爱和静静的留恋,回味自己的人生,我还想画那样的画!欣赏梵高最后一幅画《麦田群鸦》讨论梵高为什么要自杀?

记住梵高:“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悲伤会天长地久

梵高传世名画教案 第2篇

一、作品分析及欣赏定位

梵高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而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使人内心充满激情,画面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绿色与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那大胆恣肆,坚实有力的笔触,以不同的走势,在明亮灿烂的底色上找寻不同的结构与色调,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光彩夺目,动人心弦。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由此,我们把这次欣赏活动定位在对色彩的欣赏上。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黄色调的热烈与对比调和,欣赏生活中的色彩美。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色彩进行创作。

三、活动准备

1、本作品及梵高其他的向日葵作品

2、绘画纸、暖色彩纸、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颜料。

四、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黄颜色的对比与调和,了解色彩搭配的规律,体会色彩浓浓的美。、难点:引导幼儿按照色彩规律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活动过程

(一)欣赏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引导重点:观察画面,感知画面的主要内容。

(1)师:这副画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幼:有大小不同的花、一个花瓶、桌子)

(2)师:这副画中的向日葵面貌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向日葵开的有大有小、开放的方向不一样、花瓣的大小不一样、中间的花头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向日葵成熟了有的没有成熟。)

(3)师:向日葵的花瓣和葵叶像什么?(幼:像随风飘动的头发、像火苗)

(4)师:画家这样画这幅作品中的向日葵给你什么感觉?(幼:像生活中的花一样,感觉能动起来)

2、感受画面中的颜色,体验色彩美。引导重点:观察颜色的对比与调和,体会色彩的美。

(1)师: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颜色?是同一种黄色吗?(幼:有柠檬黄、大地黄、橘黄、有深点的黄颜色、有浅点的黄颜色)(2)师:这些不同的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幼:暖洋洋的有种晒太阳的感觉,黄颜色有春天的感觉,有幸福的感觉)

(3)师:画面中还有什么颜色?(幼:黑色、葵叶的绿色深浅不一样、一朵向日葵的花头是蓝色的)(4)师:说一说这样的颜色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带给你什么感觉?(幼:黄颜色和绿颜色在一起很漂亮、有深颜色的地方看黄色的花会更好看)

3、对比不同色调的向日葵作品,引导幼儿感受色调的变化带给人的情感差异。

(1)师:这幅黑白色的向日葵给你什么感觉?(幼:心情特别的不好感觉花都要谢了)

(2)师:这幅蓝色的向日葵给你什么感觉?(感觉特别冷、深蓝色像黑夜里的海水、冷冷的)

(3)师:深红色的这幅向日葵给你什么感觉?(幼:感觉像夏天的太阳热热的)

(二)创作过程

1.创作引导,鼓励幼儿根据自己贵作品色岛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创作。(1)师:现在我们也学着画家的样子用一种色调话一副向日葵。(2)师:说说你们都想画什么样的向日葵。

询问个别孩子,帮助其建立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不同的内容。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师:你可以试着用画中的这些颜色画一副太阳般的向日葵,或者你也可以视作将这些花朵变变颜色,画出不一样感觉的向日葵。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用适当的色调表达自己的兴趣。欣赏原作品之后,幼儿再色彩搭配上收到了启发,创作室能利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现绘画作品,并以相反的色调来点缀,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想法。

(三)评价过程

绘画结束后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讨论。

(1)哪幅作品选择的色彩最具有个性。最大胆。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梵高传世名画教案 第3篇

阎立本(约601~673年),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其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

作品赏析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显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大昭寺。

传世名画《五牛图》 第4篇

韩滉看得出了神,连忙取出画夹,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韩滉对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满意,取名为《五牛图》。

【链接】《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

【作品欣赏】整幅画面除了右侧有一小棵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从右面往左看,第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第二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第三头牛在缓步前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第四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第五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在技巧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画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第5篇

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二、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五牛图》

五牛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鉴赏

《汉宫春晓图》堪称仇英的代表作,与沈周、文徵明、唐寅为画史合称“明四家”。

《汉宫春晓图》原件为绢本,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仇英在此长卷中用精细的工笔画,描绘出春季宫闱中妃子、宫娥的 日常琐事,一百余人,百人百态。人物中有梳妆、吹奏、弹唱、斗草、观书、赏画、图像、戏婴。其中还有引人注目的围棋活动。棋枰上布子寥寥,纵横棋 道清晰可辨,弈棋、观弈诸人包括旁侧执扇侍从都专注棋局,眉目传神。

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五、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年代: 五代(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作者: 顾闳中 顾闳中的原迹早已佚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古的一件摹本,一说是北宋摹本,一说是南宋摹本。此图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无款。

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唐宫仕女图》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宫仕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张萱、周昉作。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步辇图》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使臣禄东赞来长安拜见唐太宗李世民。迎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文成公主原系外戚,本是琅邪长公主外孙女段氏,为下嫁松赞干布被唐太宗册封为文成公主)当时的阎立本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他把这一历史事实定格成《步辇图》,这幅画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类同于现在的新闻照片,属于纪实性历史画,史称“历史纪实画”。

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百骏图》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见插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梵高传世名画教案

梵高传世名画教案(精选5篇)梵高传世名画教案 第1篇【课题】:梵高传世名画【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19世纪欧洲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画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