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精选16篇)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1篇

工作调动介绍信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

兹我单位XX_壹名,身份证号码为XXX,到你单位工作,人事档案、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手续一并转出,请接洽。

xxx

xx年x月x日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2篇

兹介绍等xx名到你单位分配工作,请予接洽为荷。

盖章机关

_________(盖章)

20xx年xx月xx日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3篇

1 基本情况

2010年7月杭州市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以来, 随着就业人口流动规模加大,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业务量逐年递增。

1.1 主要数据

截至2013年底, 杭州市本级共办理转移接续业务140996人次, 其中转入59769人次, 转出81227人次, 转出的业务量大幅高于转入的业务量。2010年办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人数占参保职工总人数的0.60%, 2011年达1.64%, 2012年达1.93%, 2013年达2.08%, 呈逐年递增态势。

1.2 流向分析

从转移流向看, 无论是转入还是转出, 省内业务量占比较大, 达76.12%, 其中省内转出占转出总量的88.43%, 省内转入占转入总量59.38%。

从省内转移情况看, 转入主要是来自杭州地区, 占86.2%, 其次是宁波地区、绍兴地区、温州地区。转出目的地以杭州地区为主, 占46.59%, 其余相对分散。

从省外转移情况看, 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深圳、广州等) ,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上海、江苏等) , 京津冀地区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其中由外省转入本市的, 以深圳为最, 占7.2%, 其次是北京, 占2.1%。转出省外的, 主要去向是北京、深圳和上海, 分别占6.8%、4.6%和3.5%。

1.3 单位分析

申请办理转移接续业务的单位相对集中, 主要是较参保人员对于社保政策更为熟悉的人事代理单位。如转入业务量较大的前20家单位, 占转入总量的13.7%, 其中有13家单位是人事代理单位, 占10.3%;转出业务量较大的前20家单位, 占总业务量的9.5%, 其中有15家单位是人事代理单位, 占7.8%。

1.4 性别分析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 流动人口男性比例为50.2%, 女性比例为49.8%。本市转入业务量的数据与该报告较为接近, 但转出业务中女性比例略高。

1.5 年龄分析

办理转移接续人员平均年龄为32.6岁, 其中30岁以下的占45%以上, 这与《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关于“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的论述较为吻合 (见图1、图2) 。

2 主要问题

2.1 标准尚未统一

尽管国家早已就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出台了相关文件, 各地也先后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但由于各地医保政策不一, 造成转移接续工作标准不一。部分统筹地区寄送的材料不齐全, 如缺少《参保 (合) 凭证》, 有个别统筹地区要求参保人养老保险关系转出后才能办理医保关系转出, 也有一些地区需要本人在当地办理医保个人账户一次性提取后才可办理转出, 部分统筹地区甚至仍未开展此项业务, 造成“转不出 (入) , 续不上”的情况。

2.2 统筹层次过低

当前, 基本医保多为市级统筹, 有的还是县、区级统筹。统筹区域小层次过低, 使得参保人员“一出门就跨区, 一跨区就得转移”, 再加上办理业务环节多, 办理时间较长, 如《浙江省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经办规程 (试行) 》 (浙人社发[2010]184号) 规定, 转移接续整个过程经办时限为45个工作日。如果参保人员在这一段时期内, 在临近的多个统筹地区频繁流动就业, 经常会出现上一次转移接续业务尚未办结, 又收到了第二、三次转移申请的情况。

2.3 协调机制欠缺

转移接续材料主要通过统筹地区之间的信函递送, 医保个人账户金额则通过银行转账, 涉及部门多、流程长, 有时需要通过电话沟通, 但是人社部政府网的医保经办机构联系信息长期未能更新, 登记的联系电话或已停机或无人接听, 即使联系上, 相互间也缺乏协商合作意识。

2.4 维权意识不强

尽管经办机构做了很多有关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宣传工作, 但部分参保人员仍缺乏自我维权意识, 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的现象较多。统计表明, 杭州市这几年职工医保的参保人数稳步增长,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外来人口的参保, 但同时也发现, 这几年转出的业务量却大于转入量, 是否与参保人员为了得到个人账户结余资金而办理关系转移手续有关, 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3 有关建议

3.1 提升统筹层次

从杭州的经办实践可以看到, 统筹范围内的转移接续业务占业务总量的45.65%, 而浙江省内的转移更是占到了业务总量的76.11%, 如能实现更大范围的统筹, 如省级统筹, 变“异地”为“一地”, 将大幅减少相关业务量, 从而降低经办成本, 更有利于人员的流动。

3.2 统一经办标准

当前, 由于国家层面仍未对参保缴费年限、医保待遇享受、转移接续条件、个人账户处置等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以致各统筹地区各自为政, 出台的实施细则也大多考虑地方利益, 影响工作效率, 给参保人员带来很大不便, 需要进一步统一。

3.3 完善信息网络建设

加快医保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全国医保数据库的联网与信息共享, 减少人工、纸质信息传递, 为实现转移接续业务高效办理提供技术支持。

3.4 建立资金结算中心

转移接续业务经办过程时限长的重要原因, 是因为个人账户资金的转移主要是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 由于各地经办机构开户银行不一, 跨行资金划转过程中经常出现速度慢、信息不对称等情况, 影响业务的及时办结。建议建立国家级资金结算中心, 通过系统内部清算, 加快个人账户的划转, 从而更有利于医保转移接续工作的开展。

摘要:杭州市从2010年7月实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以来, 业务逐年增加, 但由于存在标准不统一, 统筹层次低, 协调机制欠缺等问题, 影响了工作效率。为此, 作者建议统一经办标准、提升统筹层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国家资金结算中心。

关键词:医疗保险,转移接续

参考文献

[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2.

[2]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度杭州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杭流动人口办[2013]1号) [Z].2013.

[3]龚文君.对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理念的思考: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中国卫生经济, 2012 (5) :33-35.

[4]汤晓莉.浙江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及经办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1) :58-61.

[5]徐玮.破解转移接续难点重在制度完善[J].中国医疗保险, 2010, 18 (3) :46-47.

[6]梁金刚.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方略[J].中国医疗保险, 2011, 31 (4) :29-31.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转移;流动人口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110-02

1 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转续难问题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增长,全国离开户口所在地在外打工的流动人口数从1980年的200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3亿人,目前占到总人口的18%,这也成为我国的一个特殊国情。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已经对原有的户籍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而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保制度此时也暴露出在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缺陷。

按照劳动部1996年、1997年制定的有关政策,职工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资金,不转移社会统筹基金。按照劳动保障部2001年有关政策,农民合同制工人在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就业的,应接续或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也可根据本人申请,将其账户中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随着强制参保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一政策缺陷就导致,一旦流动人口工作地点转变,在打工时缴纳的养老金中统筹部分就留在了原工作地,工龄也得重新计算。为了保全自己的个人账户资金,农民工不得不选择退保的极端做法,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流动人口一般来自不发达地区,其户籍所在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没有建立,已建立的也很不健全,一旦他们离开原来工作的城市,其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回原籍。这样就造成了农民工“只参保,不受益”的现象,即社保制度的便携性缺陷,造成流动人口养老金损失部分称为“便携性损失”。

庞大的流动人口对我国城市化建设带来了贡献,但是,当户籍作为社保制度设计中的一个因素时,这个庞大的群体在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本就不高的情况下,社保制度的缺陷使得他们更加成为城市边缘的另类人群,这一问题也增加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困难程度,同时为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2 暂行办法的推行

2009年1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上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参保人员在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对农民工一视同仁。这一办法对于更好地保障流动就业人群的权益,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3 暂行办法的深远意义

介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社保制度显现出便携性损失、覆盖面狭小、制度碎片化等缺陷,《暂行办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3个缺陷,为推进社保制度改革注入一剂“强心针”。

第一,《暂行办法》的推行解决了常年来的“便携性损失”顽疾,保障了流动人口的合法社保权益,确保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受相同待遇,强化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的转续解决了社保制度长期处于地区分割状态问题,使这个特殊群体的另类地位得到缓解,增强了社会对农民工的接受和融合程度,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暂行办法》的推行解决了扩大覆盖面难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扩大社保覆盖面。一直以来流动人口和非正规部门的社保问题就是社保覆盖面扩展难的主要问题,社保制度的缺陷使得流动人口的参保没有积极性,甚至激化为参保的农民工不得不选择退保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而流动人口的数量巨大也使得社保的覆盖面长期扩展难,这次办法的推行使得社保制度为流动人口敞开大门,提高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为达到国家提出的社保覆盖面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第三,《暂行办法》的推行统一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制度,避免社保制度碎片化的缺陷。流动人员离开就业地时,由社保经办机构发给参保缴费凭证;在新就业地参保,只需提出转续关系的书面申请,转入和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协调办理审核、确认和跨地区转续手续。这就意味着,流动人口工作转移时,只需带走一纸手续,且细化办法规定办理日期不会超过45天。办法的推行简化了农民工参保的制度复杂性,既满足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也维护了社保制度的长期利益,达到双赢局面。

第四,《暂行办法》的推行提高了流动人口的总体收入,减少了企业用工的行政成本,有利于经济增长,为健康的全国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政策方便。农民工群体是改革开放以来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收入分配和社保状况一直是社会的焦点,办法的推行提高了农民工的总体收入,增强了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水平和自信心,解决了农民工群体放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民工群体更好的自我发展。良好的社会流动性也体现了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样,增加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人们的就业途径,提高了人们对生活的预期、稀释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第五,《暂行办法》的推行加速了城镇化发展,使得农民工的农转居,进城落户有了打破户籍制度限制的动力。中央经济会议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和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的精神,此次办法的推行方便了介于城乡两个社保制度之间农民工的待遇水平确定和转续,有利于农民工进城落户定居,加速城镇化发展。

4 暂行办法的深层思考

暂行办法的出台意义深远,但由于养老保险关系转接的复杂性、敏感性,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差异过大,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劳动者个体职业经历、收入水平的差异性,资金转出和转入地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地區间利益调整的不平衡性等,这项工作的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挑战。

政策出台以来,“不得退保”的规定在少数地方引起短暂的退保潮,统筹基金只转12%也引起一部分人的质疑,参保人员对养老保险关系转接的满意度目前仍然很难评估,这需要更长的政策磨合,为此,应当更加积极地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努力完善制度的不足。

首先,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情况,这需要更快地完善政策实施细则,各级社保部门应制定周密的方案,一线工作人员更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对政策内容深刻理解,面对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要周到服务、详细解释、强化宣传、增进理解。对于农民工的退保意愿更应耐心解释,不能简单处理。

其次,养老保险关系的真正顺畅转接,取决于养老保险制度化改革。随着更多新问题的出现,只有加快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改革步伐,才能真正为科学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接创造条件,而我们要看到在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国外的经验也不是完全适合我国的复杂国情,可以预见,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和制度构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必须加大社保机构基层管理平台、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努力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和服务水平。

5 结束语

养老保险转续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要实现全国统筹的终极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项工程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甚至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我们要积极面对转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暂行办法》推行后的热潮下,加快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推进。

Old-age Insurance Relations Shift Ponder

Tian Yu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guarantees the system in the lateral economic ties foundation’s cities society, causes the old-age insurance to be unable along with the undertake transfer of personnel to shift, this became society guarantees a system’s big flaw,old-age insurance shift means carrying out has solved this system stubborn illness, for the maintenance transient population’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the maintenance society guaranteed system’s fairness,maintained the society stable and the unity, the advancement society guarantees the system reform to make great strides forward very important one step.

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5篇

____因考取贵校____研究生,现将工资关系转出,请予接受。

该同志自____年____月到我单位工作,工龄____年,工资发至____年____月,自____年____月由贵校计发。

此致

敬礼

____单位

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6篇

性别

出生年月

所有制

参加工作年月

文化程度

技术学术称号

调出单位及职务(工种)

调入单位

工资已发至 年 月 日,从 年 月 日起你单位发给

经办人签章

年 月 日

调出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人事主管

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说明:如果考生是中小学的老师,请盖教育局的公章,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介绍信《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

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7篇

________________同志系中共(预备/正式)党员,

组织关系由________________转到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浅析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 第8篇

关键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长远目标。这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发展的一大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首次将“全民”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之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构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1,2,3]。然而由于各种医保制度受城乡区域、时间、制度本身等方面的限制,要做到各种医保制度的“无缝”衔接,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1 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1.1 城乡医疗保障二元失衡现象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二元特征是指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享受不同的医疗保障待遇。从制度层面看,医保城乡分割某种程度上是城乡二元制的产物。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在城乡、地区间严重不平衡,因此在医保制度上必然反映为多元化的安排。

1.2 三维基本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和农村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呈现三维分立态势。

1.2.1 管理部门归属不同,缺乏有效沟通衔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管理归口到当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则归口到当地的卫生部门管理。各医保管理部门又互不沟通衔接,各管各的,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1.2.2 参保范围存在交叉,参保信息不能共享

由于不同的医保制度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彼此间缺乏沟通协调,这样的管理体制使得重复参保似乎变得很难避免。参保信息不能共享,重复参保,大大增加了公共财政负担[4,5]。

1.2.3 政策待遇存在较大差异

三项制度在筹资水平、支付比例和封顶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政策不一致,待遇悬殊,缺乏总体规划和公平机制,缺乏一定数量的有效连接点,不仅导致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还导致制度间的衔接不畅,不利于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和推进。

2 影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主要因素

2.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经济基础

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进程与工业化时代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及雄厚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日、德、英等国医疗保险的实践经验表明,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基本上都是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或者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转轨期,即工业剩余反哺农业的时期实现的。因此,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2 制度设计是影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根本保证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政府的作用是主要的,通过政府的干预建立一个可及的医疗保险体系,使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平等地获得医疗保障权利,从而实现全民健康保险。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保障立法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规范和推进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有力武器和根本保证。要保证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权利,必须通过制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将宪法赋予的这项公民权利予以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得到实施和保障。

2.3 利益冲突是影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都必然要面对各个主体、各个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由市级或县级统筹管理,参保人员在其就业所在地参保。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与管理办法千差万别,各地医保目录不统一、报销比例不等,地区间利益冲突矛盾突出。同时,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本质上是城乡之间的利益调整,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难免会触动各自的利益。因此,利益冲突成为影响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重要因素。

3 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主要对策

3.1 逐步提升医疗保险统筹层次

首先,统一职工医保的缴费基数、最低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划账基数,逐步缩小缴费费率和待遇水平的统筹地区差距。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实际缴费年限规定及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一享受待遇条件。初步实现医疗保险主要政策的基本统一,提高医疗保障公平性。其次,统一基金管理,合理确定费率、统筹层级和管理权限。再次,整合医保信息资源,建立异地医保就医结算机制。整合各统筹地区现有的医保信息资源,实现系统互通,资源共享,统一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实现参保人员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就医均可持卡结算,为减少异地就医和实现全省医疗保险费用结算“一卡通”创造有利条件。

3.2 积极推进城乡医保制度的整合

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要建立经常性缴费渠道,保证城乡居民能随时办理参保手续。根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积累的额度,逐步提高报销比例,提高城乡居民的受益度。

一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合,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差异,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均等化。

二是要推进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与整合。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农村的地域已界限不清。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到城市化建设的行列,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必然要融入其他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城市务工农民享受到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

3.3 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职责

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必须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职责。要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把改善乡镇医疗卫生条件作为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改善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条件。考虑到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实力差异,中央政府对不同区域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应所有不同,建议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的分担份额应高于中等地区,对中等地区的分担份额应高于发达地区。

3.4 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要打破身份界限,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一是适当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促进了城乡的大融合,打破了城乡身份限制,因此应允许农民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参加何种保险。二是减轻灵活就业人员医保负担,并适当调整其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三是研究解决灵活就业农民工参保手续异地转移和缴费年限问题。考虑研究异地转移的办法以及资金转移的标准,以推动全国范围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

参考文献

[1]仇雨临, 翟绍果.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二元三维态势和统筹发展思路[J].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 (6) :70-74.

[2]张秋, 何立胜.城乡统筹制度安排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社会科学研究, 2010 (5) :7-11.

[3]张秋.中外城乡统筹制度的比较与启示[J].经济纵横, 2009 (12) :22-25.

[4]吴伟平.推动新农合与居民医保二险合一构建城乡居民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J].社会保障研究, 2009 (5) :28-33.

党团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9篇

现介绍XXX同志系中国共青团团员,由XXX(你所在的团组织名称)去XXX(要去的单位团组织名称),请接转组织关系。

团费交到XX月份

有效日期XX天

组织关系转移的介绍信 第10篇

__________________同志的党员组织关系已转达我处,特此回复.(盖章)

年月日

人事代理人员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11篇

d

人事代理人员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时间 文化程度 职务(技术等级或岗位) 调出单位 调入单位 工资套改职务(岗位)工资 级别(薪级)工资 技术等级工资现  行  工  资  执  行  情  况职务(岗位)  工资职务(岗位) 职务(岗位)津贴 工资额 适当补贴 级别(薪级)  工资级别(薪级) 能源补贴 工资额 保留的福利性补贴 技术等级工资 原工资构成津贴比例高出30%部分 教护工资标准提高10%部分 精神文明奖 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其它 工作性津贴 生活性补贴 住房补贴 月工资合计 工资已发至    年   月   日,从     年   月   日请你单位发给,

骨桥蛋白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第12篇

1 OPN与肿瘤关系

1987年OPN作为肿瘤启动子诱导基因被克隆, 高表达性是OPN区别于非转化细胞的重要特征, 下调OPN的表达经过功能性研究的证实是可以通过反义技术达到的。说明OPN锚定性生长很重要, 另外转染实验表明OPN的高表达能使良性肿瘤向恶性转化。

1.1 OPN介导肿瘤的分子信号转导途径

OPN激活肿瘤信号转导通路要通过两类受体:αvβ整合素受体家族和CD44受体家族。OPN与受体结合后, 激活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细胞内第二信使, 从而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迁移、内皮细胞的存活与迁移以及新生血管管腔形成。近期对受OPN调控的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下游信号分子已经被证实。这些信号分子能起到干扰细胞周期、抑制凋亡、促进细胞的存活等作用。

从细胞水平上讲, 细胞外基质的不平衡是相关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细胞外基质的重塑有赖于细胞外蛋白酶的活性。OPN可通过激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从而提高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临床研究发现, 乳腺恶性肿瘤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随着细胞的恶变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对OPN基因的调控与癌基因Ras息息相关, 在近期研究中Ras在细胞转录水平能激活效应基因如钙结合蛋白与细胞运动相关的因子, 从而产生致癌效应。

1.2 OPN在肿瘤组织中的病理生理机制

OPN在肿瘤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 其复杂性可显而易见。OPN按来源不同分为免疫细胞来源的OPN与肿瘤细胞来源的OPN。肿瘤细胞来源的OPN与宿主防御反应相关的OPN分子, 二者从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恶性肿瘤细胞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CD44受体结合, 分泌一种低磷酸化OPN变异体, 促进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变, 是形成免疫耐受的主要原因。CD44受体激活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1.3 OPN与肿瘤血管生成

在原发细胞本身的增殖和生长过程中肿瘤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据研究表明, OPN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 Shijubo等报道了OPN与VEGF的共同表达与肺腺癌的血管生成及肿瘤预后有关。研究发现凝血酶的分裂位点也包含在OPN中, 而且OPN能起到上调VEGF的功能, 而VEGF能够激活生长因子、黏附分子、蛋白水解酶及其受体, 引起微血管外渗, 激活凝血酶原, 促成最终血管的生成。

1.4 OPN与肿瘤转移

OPN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无论是通过基础实验还是临床实体研究都表明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OPN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的侵袭力以及细胞的运动性、肿瘤的生长等方面调节多种肿瘤的转移潜能。Denhar等发现了OPN与细胞因子作用的几个增强子, 如RAE (Ras-activated enhancer) ;及与转录因子Tcf-4 (T-cell factor 4) 的结合位点, 以及Sp1、GR和OCT等因子的结合位点。通过这些因子能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 OPN与它们结合明显地刺激肿瘤细胞的转移。

2 目前对OPN研究的评价

鉴于OPN在许多肿瘤中呈高表达状态, 针对OPN分子开展的肿瘤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焦点。但是由于OPN具有多功能位点, 在正常骨基质等组织中也存在, 直接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将伤及正常组织, 加上治疗措施与方法不成熟, 还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针对OPN的以多药耐药分子为靶标的治疗研究; (2) 针对OPN的以侵袭转移调控分子为靶向的治疗研究。

3 对OPN前景的展望

目前对OPN的研究多集中于免疫组化、RT-PCR和Northem印迹等方法。而对于在恶性肿瘤诊断中价值的研究报道较少。作为一种理想的肿瘤标志物, 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且便于定量分析和检测。研究表明, CEA、CA19-9在胃癌中的敏感度在30%~60%之间, 与CEA、CA19-9相比, OPN具有较高的敏感性。Fedarko等对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肺癌患者的外周血OPN浓度的检测, 初步研究认为, 外周血OPN的检测, 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筛选,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OPN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尚缺乏定量研究;血清OPN作为肿瘤诊断和进展判定的标志物, 其截断值尚有差异, 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摘要:骨桥蛋白是一种分泌的磷酸化蛋白, 在调控肿瘤转移发面发挥重要作用, 并已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和作为一个潜在的调控肿瘤转移的治疗手段。OPN DNA序列高度保守, 其中包含几个重要的功能域包括αvβ整合素和CD44结合位点。高OP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恶化或转移有关。研究表明, 骨桥蛋白介导的分子机制在细胞凋亡, 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和重塑, 细胞迁移, 对免疫主细胞的逃逸, 新生血管的生成等方面与肿瘤的转移有关。OPN的转录调控是复杂的, 涉及到多种途径。现阶段对OPN的生物学知识的了解表明, 其在分子水平上治疗肿瘤转移方面很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骨桥蛋白,肿瘤转移

参考文献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13篇

一、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时,必须同时填写《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以下简称《介绍信》);暂时不转移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也需在《登记表》中登记,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暂不转移组织关系的原因,但不填写《介绍信》。

二、《登记表》和《介绍信》填写要求:

1、《介绍信》必须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用A4纸按要求打印。

2、接收组织关系党组织的确定:

(1)市内组织关系转移:接收毕业生单位系广州市内的,其组织关系接收党组织为广州市委组织部(或区委组织部或广州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

(2)市外省内组织关系转移:接收毕业生单位系广东省内但系广州市外的,其组织关系接收党组织为相应的市(县)委组织部。

(3)跨省组织关系转移:组织关系转移至省外(自治区、直辖市)或跨系统单位的党员,先由学院党组织开具抬头为“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去向为实际去处(并了解清楚其组织关系所属的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组织名称)的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学院派专人到校党委组织部集中办理即可。

(4)高等院校之间组织关系的转移:接收毕业生单位系广东省高校的,可视高校的隶属情况确定组织关系接收党组织,省教育工委系统内高校之间可直接接转组织关系,省教育工委系统外的高等院校,应将组织关系转至其上级主管党组织;接收毕业生单位系外省高

校的,应先转往广东省教育工委,再由广东省教育工委转往相应党组织(由组织部统一代为办理,无需本人前往省教育工委接转)。

(5)其他:接收毕业生单位系铁道、民航、军队或武警部队的,其组织关系接收党组织为相应的组织部或政治部。

3、《介绍信》其它项目的填写要求:要注明是正式党员还是预备党员;“转出单位”存根部分填写各院系名称,正文部分填写学校名称;“党费交至日期”统一为2010年6月(未交齐的要补齐);“有效期” 省内工作单位为30天,外省工作单位为60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情况为90天;“落款日期”为2010年7月1日;“编号”由校党委组织部统一编排;第三联回执不用填写。

4、《介绍信》经组织部审查合格并盖章后,正文部分和回执部分发给毕业生,存根部分留存组织部。

(以下材料每个毕业生党员人手一份).................

党 员 组 织 关 系 转 移 须 知

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是一项制度,必须严肃对待,严格手续。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在毕业离校时,须持有由校党委组织部或广东省教育工委开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才能按规定到工作单位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党员在转移组织关系时,要统一使用“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每张只限一人,必须加盖公章;凡以私人名义开出的介绍信,一律无效。介绍信的有效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出后如遇报到单位有变动的,须持批准机关和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的证明,才能重新办理转接手续。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一般应由党员本人携带,妥善保存。到新单位报到后,应立即按规定办理组织关系的接转。组织关系介绍信自己不能携带的,应由党内交通或机要邮政传递。

党员个人拿到组织关系介绍信后,应妥善保存组织关系介绍信,不得丢失。一旦发生丢失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情况,党员要立即向党组织(原所在党组织、校党委组织部或负责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委)报告。对丢失组织关系的党员,党组织应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经党组织查明原因,确属本人不慎丢失的,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办。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14篇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 是党员变动组织关系的凭证。每个毕业生党员在离校时都应及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在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对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往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如需要在学校保留党组织关系,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院级党组织同意后,可将党组织关系保留在原院系。学校一般情况下不为已经择业的毕业生党员保存党组织关系。

二、对继续在我校上学的党员,如果学习单位有变化,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往新单位党组织。

三、对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组织关系转到户口所在地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如果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存放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其党组织被允许接收组织关系后,将党组织关系转往这个机构的党组织。

四、组织关系转移办法: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按照转往地点不同,可分为转往校内其他单位、转往本市单位、转往外省市单位等三种情况进行办理。

1、转往本校其他单位

持院级党委、党总支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经过学校党委组织部转往所去的院系党组织。

2、转往本市的单位

持院级党委、党总支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经过学校党委组织部转往本市区县局(总公司)级党组织或相当这一级单位的党组织(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党组织关系接转的党组织),再由这一级党组织转往所去单位党组织。

3、转往外省市的单位

持院级党委、党总支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经过学校党委组织部,再经过天津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转往所去省市的有关党的工作委员会一级党组织或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接转党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再由这一级党组织逐级向下一级党组织转移,直到转往所去的基层单位党组织。

五、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时,党员本人必须清楚接受组织关系的党组织的名称(准确的全称),以便填写介绍信的抬头。接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是独立的党委,而不是总支或支部。党员本人可通过下述方法了解能够接受组织关系的党组织的全称:

1、工作单位或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已确定在天津市内的,请向工作单位或接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询问接收组织关系的独立党委的全称(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党组织关系接转的党组织);如果工作单位没有党组织,请询问该单位党员组织关系挂靠单位的全称。

2、工作单位或接受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已确定在天津市外的,请向工作单位或接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询问“能够独立接收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开具的介绍信的党委的全称,或该党组织上级(即省(市)、县级)党委的全称”(天津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介绍信的开具由我校党委组织部代办)。

六、转移党员组织关系,要由党员本人自己携带党员组织介绍信到组织部门进行办理,或由党组织派人办理手续。不得私自委托他人特别是非党员代办。不能自己携带的,应由党内交通或机要邮政转递。

七、注意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有效日期。在天津市内区局级单位之间的互转,介绍信的有效期限不超过7天,由本市转往外省市的介绍信有效期限日期最长不超过90天,本校各院级党委、党总支之间的互转,介绍信的有效期限不超过5天。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一经开出,党员要在介绍信注明的有效日期内,到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办理接转手续。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介绍信有效日期内办理转移手续,则应在有效日期内,与原开信的党组织或最后办理转关系手续的党组织取得联系,书面报告所发生的情况,由党组织给予指导,确定如何处置。

八、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应该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失、撕毁、转交他人等。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本人携带到新的党组织。由于个人原因将组织关系介绍信遗失的,要书面向党组织说明情况并进行检查,学校党组织根据情况再重新开具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凡无正当理由,逾期半年以上不办理转移手续的,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应视为自行脱党。

九、关于党员入党的所有归档材料,由所在的学院负责整理移交给校学生档案室,学生档案室将入党的材料与个人档案一并寄出。有关入党材料的保管、寄送等具体问题,请询问学院辅导员或校学生档案室。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15篇

旅费 已发 元 ,由调入单位凭单据报销,多退少补。

备注 ——

调出单位(盖章): 经办人:

企业外部控制权转移与绩效关系 第16篇

一、控制权的产生及特征

1. 控制权及控制权市场。

自1932年Berle与Means的《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著作出版以来,所有权、控制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就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Cubbin和Leech将公司的有效控制权定义为公司的控制性股东拥有的能够控制公司的最小股份比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有效控制权的获得意味着用最小的股份获得最大的收益,财务杠杆的作用最大。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的Henry G.Manne(1965年)指出,争夺公司控制权有若干机制,这些机制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部分,内部控制指管理者内部竞争、董事会构成和大股东监督等;外部控制指公司购并、要约收购、代理权竞争等,并首先提出了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名称。后来詹森和鲁巴克(1983年)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定义,将公司控制权市场看成是一个由各个不同管理团队在其中相互竞争公司资源管理权的市场,通过购并、要约收购、代理权竞争等形式来实现。

2. 控制权转移的争夺方式。

主流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认为,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的失灵,无法应对“委托一代理”问题的挑战,而这一任务必须由外部的控制权市场来完成,特别是,由于外部控制机制中的代理投票机制也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控股权竞争成为了最为有效的手段。

要想控制一家公司,首先必须掌握该公司的选举权,而获得选举权的最简单方法当然是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这种购买股票的权利被称为控股竞争权。股东有意识地积累股份并去竞争董事会才能转化为控股权。控股权竞争者所积累股权达到一定数量足以争夺控股权,一般都是以一定数量股权为目标进行收购,要约收购或协议收购就成为控股权竞争的基本方式,在非上市公司及有限责任公司,兼并(包括协议收购)也是控股权竞争的基本方式,但相比之下,收购制度比兼并规范得多也典型得多。公司法意义上的合并一般消灭了一方或双方主体资格,不存在控股权竞争的问题,营业权转让也是如此,所以收购是控股权竞争的主要方式。

二、控制权转移的效果分析

控制权市场的争夺是控制权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机理,不难看出企业并购的深刻背景是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其直接动机是可以确保公司良性经营和运作方案的畅行无阻,控制权市场中的公司接管行为及其带来的接管威胁作为外部控制机制,能够降低代理成本。通过代理权的竞争、善意的接管或敌意的收购,使控制权获得者用最小的成本得到控制权,使有能力的管理团队取代低效或无效的管理团队,进而促进公司治理和业绩改善。因此,控制权市场提供了一种隐性的管理激励。

但是,处于公司控制位置的管理层可能因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偏离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实际效果看,公司控制权市场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与其他任何治理机制类似,控制权转移的接管治理机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控制权市场诱发公司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在控制权转移机制中,股价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管理者的经营效率和管理能力,因此,管理者为了能够使公司的短期性指标有良好表现,避免公司成为控制权市场上的目标,就会片面追求短期业绩的改善和股利的增加,牺牲公司的长远利益。

2. 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功能的发挥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控制权转移市场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市场的有效性,只有在强有效的市场,控制权转移市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国家的立法规定也制约了控制权转移市场的功效,尤其是反收购立法的规定。这些都对公司的并购造成有形或无形或的障碍。

3. 控制权市场中的搭便车问题。

在要约收购中,中小股东存在着严重的搭便车问题。由于中小股东股份较小,他们通常认为自己是否出售股份不会影响并购的发生,并且一般来说并购后股价会大幅上涨,所以可能并不会接受收购要约。但如果所有股东都采取这种行为,控制权转移就很难发生,或者收购成本会更高。而这些成本的付出,大股东可能会通过对未来公司价值、小股东权益的掠夺中收回。

4. 控制权转移市场信息的反馈存在滞后性。

如果收购方不能为目标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其创造的价值远远低于其通过内幕交易或股价操纵等方式获取的利益,那么无论是收购方还是出让方的超常收益均将来自中小股东的股权投资。

三、控制权对不同企业业绩影响的差异化

股东控制权通过对企业长短期经营目标的定义来影响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不同所有权构成的企业目标是存在差异的,不能将所有企业的目标都定义为股东价值最大化,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以上市公司为例,一般将企业目标定义为股东价值最大化,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事实上,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正如市场短视理论所指出的,金融市场是缺乏忍耐性和短视的,股东们未必了解什么是他们自身的长期利益。股东们更愿意短期的收益大一些,如果公司强调长期发展战略而影响股票的短期收益预期时,股东们会倾向于出售股票。如果存在控股大股东的话,大股东通常会更为关注企业的长远目标。因此,以分散的股权来定义的企业目标和以大股东来定义的企业目标,两者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四、基于高科技企业控制权转移与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中国上市公司中高科技类型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验证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完善的高科技企业控制权转移效果,分析国内控制权市场是否具有外部治理作用,是否发挥其资源优化配置的功效,能否有效提高公司业绩。

1.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了2007年深沪两市公司的高科技企业,主要覆盖了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通信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行业的1 17家企业,其中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有36家,用这36家公司作为样本研究高科技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公司绩效指标,通过分析控制权变更前一年、控制权变更当年、控制权变更后一年、控制权变更后两年这4个年份的ROE、ROA状况,来研究控制权转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2. 描述性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1可知,控制权变更前一年ROE的均值为-24.828986,是4年中最小的数,之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根据表2,可以发现ROA的变化规律与ROE的基本一致,均值都有一个上升的趋势。

3. 分析结果。

本文根据控制权变更前后相应年份的ROE,ROA差值对控制权变更样本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注:ROE-1、ROE0、ROE1、ROE2分别表示控制权变更前一年、控制权变更当年、控制权变更后一年和控制权变更后两年样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

从表3可以看出,ROE差值的变化有一个很明显先升后降的过程,控制权变更当年比变更前一年上升26.1091,变更后一年比变更当年上升5.6036,但是到变更后两年,虽然比变更当年还有变更前一年均有显著上升,但相对变更后一年,均值已经下降了1.5718。

注:ROA-1、ROA0、ROA1、ROA2分别表示控制权变更前一年、控制权变更当年、控制权变更后一年和控制权变更后二年样本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

从变更当年开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控制权变更后一年公司业绩有显著提升,ROE1-ROE0的均值为5.6036,这说明控制权变更所可能带来的积极效应正逐步发挥作用,并逐步改善公司的整体经营绩效。但是,这种趋势并没有得到很长时间的持续,从变更后两年与变更后一年的ROE差值可以看出有略微下降的趋势,ROE2-ROE1的均值为-1.5718。本文认为,在变更后第二年已经产生的下降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即控制权变更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经营绩效,控制权变更所带来的外部治理效应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控制权转移并没有根本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只具有短期效应。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上市公司尽管发生了控制权转移,但公司治理并没有得到实质改善,控制权转移只是体制因素下的价值转移与再分配的一种机制。

总之,控制权转移在短期内能提高公司绩效,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控制权转移并没有根本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为控制权转移并没有在本质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股权只是从一种形式的“一股独大”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股独大”。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

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精选16篇)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1篇工作调动介绍信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兹我单位XX_壹名,身份证号码为XXX,到你单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