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997036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997036(精选10篇)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997036 第1篇
论文答辩技巧:职称论文答辩问题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老师是错的。
职称论文答辩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这个课题国内外同行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我研究的侧重点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9.本课题在理论与实践应用上有什么拓展与创新?
10.你为什么写这篇论文?
11:介绍论文的背景(就是前人对这个论文主题做了什么)
12: 论文的结论是什么?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997036 第2篇
本文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 主要是通过对书籍 期刊的阅览
与浏览网站寻找大量的信息 综合整理 系统分析
并运用所学保险专业知识 结合实证研究
对近几年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做深入的探索分析 对导致其下滑的原因进行剖析
提出适合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无论是产品种类和业务规模都日渐成熟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
我们需要看到在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 比如说合作模式 产品结构 营销手段 利润分配 创新
监管支持等方面
研究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找出所在问题
能帮助我们认清未来银行保险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资源优势 更好的发展银行保险业务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
我个人对银行保险这方便比较感兴趣 另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无论是产品种类和业务规模都日渐成熟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
我们需要看到在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 比如说合作模式 产品结构 营销手段 利润分配 创新
监管支持等方面 研究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找出所在问题
能帮助我们认清未来银行保险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资源优势 更好的发展银行保险业务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现状分析 提出问题
并结合现状有针对性的解决
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 结果又会怎样?
我觉得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正遇到瓶颈时期 不这样做会加重我国银行保险也缩水
不利于我国银行保险业乃至整个保险领域的进步
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理论基础为主体框架提供理论依据 框架直接反应理论概念 主要理论基础是保险学:
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 包括什么是质性数据
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质性方法对研究现实问题和理论构建的意义
8、经过你的研究
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首先
我必须证明诠释我的论文性质 作为一篇本科学士毕业论文 我确实用心完成了我的学习任务
但如果一旦将论文的思想框架经和概论进行实际运用 它还是浅显不成熟的
其结果也就有可能成为理论上的成功或实际运用上的短饭 但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份微薄的补充
正面: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 分析现状
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反面:理论性过强 实际运用有待商榷
实际的方案运用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9、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
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11、研究的应然、实然、使然分别是什么?
12、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具体
虽然相对于专家性的研究和指导 具体一定的不足
但根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
所得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及策略在配合现阶段的具体情况下 还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13、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
14、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15、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目的:通过对银行保险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提出适合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 完善保险业务体系
促进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长久稳定的发展
16、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分析现状 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17、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分析现状 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20、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 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对银行保险产品了解不透彻 对期缴业务的认识不足
21、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无论是产品种类和业务规模都日渐成熟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
我们需要看到在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 比如说合作模式 产品结构 营销手段 利润分配 创新
监管支持等方面
研究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找出所在问题 能帮助我们认清未来银行保险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资源优势 更好的发展银行保险业务
22、论文和系统有哪些不足之处? 引用的资料有限制 有自己的论点
但难免与其他文献完全不同 导致文章创新点不明确
23、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在论文的写作中
将全文分为四大不部分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下滑原因
解决问题的急迫性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论文逻辑结构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创新之处在于第二部分对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下滑原因的分析 分为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其他原因三个方面
原因分析结合了银保新规环境下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法律环境变化对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影响 为下文解决问题的思路做了充分的铺垫 有理有据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997036 第3篇
1 基本情况
我院护理本科教育从2002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毕业生两届,毕业生人数300余名,我院从办学开始,就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培养和评价学生学习和科研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由护理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评审答辩,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在已毕业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经一次答辩合格,但也有个别论文存在问题。
2 存在问题
2.1 毕业生论文写作时间欠妥
护理本科学生实习时间为1年,分别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手术室等科室实习,1个月~2个月轮转换科,在这期间没有特定的一段时间给实习生进行论文写作,且论文写作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要靠实验收集数据,并做相关调查、处理。作为本科生其科研能力并不强,要靠自己独立立题难度较大,许多学生迟迟未能定题,到开题时匆匆赶出来,有的学生毕业前2个月还不能定题,论文完成时间不能得以保证。
2.2 毕业论文的选题针对性不强
由于经费紧、时间短等客观影响,绝大多数学生仅是通过查阅期刊、文献来摘录一些第二手资料,通过整理、分析、研究用于论文的演绎和推理,很难归纳出独特的或有新意的观点和论据。部分实习医院科研项目甚少,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导致学生论文立题困难,甚至网上下载裁剪拼凑完成论文。学生论文的研究泛泛而谈的较多,未能将所学知识和技术与实践很好结合起来。
2.3 部分指导教师能力及精力投入不足
指导老师大部分是临床护士,学历低,不具备科研指导能力,有的指导老师在思想上未能将毕业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发挥,只是教会他们“如何做”,而对“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在思想上是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做的是老师课题的一部分,没有对整个课题做全面了解,认为只要有一些数据就能成一篇论文,参加答辩完事。另外,当学生七拼八凑成一篇论文时,有些指导老师未能认真审核,使得学生认为做毕业论文是件很容易的事,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通过,给学生一个错误导向,产生负面影响。
3 对策
3.1 加强对学位论文选题的指导
学位论文选题应实行导师负责制与教研室共同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导师在论文选题中的责任,充分发挥导师小组和教研室的积极作用[2]。学生在下医院实习前,由学校指导老师确定题目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到医院后,实习生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必须有固定的临床指导老师指导他们,根据选题写好开题报告,收集相关资料,并在实习过程中,提供条件给他们,熟悉操作,完成实验。
3.2 严把指导教师关
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思维还没有培养起来,因此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均需老师指导。采取的方法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在选定导师时,对导师进行严格筛选,导师人选应是责任心强、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并能根据课题的要求,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路线,为论文设计开题做好充分的提前准备。“导师负责制”可以使我院对整个论文质量进行有效地监控。
3.3 建立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
建立严格规范的开题报告制度,首先要对开题报告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进行统一和规范,以保证选题的科学性、创造性。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对论文选题、选题内容、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评议,并提出详细的修改指导建议,对不符合要求的选题和开题报告,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重新修改并重新审查。
3.4 加强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
论文的撰写阶段是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是保证学生能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按时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根据学生实习的特点,在实习过程中,各指导老师根据临床工作需要,进行毕业生论文中期检查,到医院通过与学生及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目前研究的基本情况、进展及存在问题和困难,由指导老师提出具体建议和修改意见,使学生进一步修正计划,补充资料和完善思路[2]。
3.5 精心组织论文答辩
由于实习学生数量多,实习点分散,论文内容和形式呈多样化,为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更多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采取集中答辩,统一时间和地点,统一论文答辩的评分标准,全院毕业生集中进行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把关,有效保证学位论文评审的原则性和严肃性。答辩同时邀请督导专家进行指导及学生旁听,使论文答辩真正成为师生之间有问有答的现场交流。
两年来,坚持从抓毕业生论文质量着手,将论文质量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思维能力相结合,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均明显提高,论文的质量逐年提高。
摘要:[目的]进一步考查护理本科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质量。[方法]将300余名毕业生论文答辩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通过加强论文指导工作,毕业生论文质量逐年提高。[结论]应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培养和评价学生学习和科研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陈卓儒,刘成,郭观池.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110-112.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997036 第4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指导;答辩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为适龄青年提供了难得的教育机会,为积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远程高等教育中的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对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远程高等教育实行宽进严出,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又是在职学习,其工作和学习矛盾较为突出。随着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把关和答辩审核,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答辩大都采取指导教师或答辩小组写评语的方法,由于远程教育的校外学习中心、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相关限制因素,论文质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目前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加远程高等教育学习的多为在职人员,多种因素导致他们主动学习意愿不强,学习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取得文凭。远程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和时间都较为松散,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简单比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只是将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在师生沟通不便、时间紧迫等不利条件下,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1.选题
一是学生主动性较差。虽然指导教师提供了论文题目方向,但是由于对学生的岗位和爱好不完全了解,所以提供的题目不能非常全面和具体。对此,一些学生不是根据职业特点或个人特长对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作调整,而是依赖老师给出的论文题目。究其原因是学生受传统观念的约束,盲目崇拜指导教师的权威性,或者因为工作繁忙,难于搜集资料等原因,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撰写论文较为被動。
二是选题不规范,表现在选题超出规定的范围,不能结合自身职业背景选题,专业相关性较弱。很多毕业生来自中小学的教学岗位,常常忽略专业要求,而是以自己承担的课程为研究对象,选择教学改革类的题目。另外,大多数选题存在“泛、大、空”的问题。
三是选题重复程度高,没有新意,多数都是“老”话题。不仅是远程教育教学点间重复程度高,跨年度重复程度也很高。比如中国四大名著、“李”、“杜”等文学大家,已经成为每年毕业生的惯例首选,能反映中文学科热点或者新观点的选题却较少。
2.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包括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是写好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和依据。阅读文献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逻辑推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写过文献综述,对文献综述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知之甚少,对文献的辨析和综合能力差,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多数学生来说,互联网变成“互贴网”,大量复制粘贴,写出来的文献综述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古典文献,很多资料学生还没有读过,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文献综述中还经常出现明显的事实错误。这些充分说明学生不重视文献综述对毕业论文的意义。
3.开题报告
它是毕业论文正文的框架,是开始进入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起结构谋篇、纲举目张的作用。但大部分学生很少有写论文的经验,常常理不出头绪,不知道如何下笔,开题报告往往缺乏逻辑性,人云亦云,有不少是东拼西凑,没有新意,只能依赖指导教师的指点多次修改。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1.调查学生情况
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使毕业论文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工作岗位和学习兴趣,从而明确学生最需要的指导内容,以便采用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确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计划。为此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作调查,了解学生在专科、本科学习阶段的成绩、工作环境、科研能力以及论文选题意向。
2.抓好论文指导环节
在毕业设计指导的过程中重点抓学生开题、中期检查、写作、定稿、答辩等关键环节。
“开题”工作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召集全体指导教师和学生召开视频或音频“毕业设计动员会”。这样使全体参加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分组进行师生网络间的咨询辅导,改变以往直接给学生提供题目的做法,帮助学生确定并审核选题。一方面体现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选题方向确定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双向选择,再正式确定题目名称,以利于学生个性化和独创精神的培养。
教师与每个学生交流,分析题目的研究价值、难易程度以及工作量的大小。鉴于大多数学生对学术论文的陌生,教师为他们介绍相关范文,指导学生借鉴、学习成熟的论文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论文的规划和意见,最终形成评价报告,及时向老师陈述选择的题目、意义、写作计划等。指导教师逐一点评,明确学生论文的题目和内容,给出开题成绩。
做好“中期检查”,保证写作进度。随时调整教学指导形式,利用网络和视频会议,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检查学生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指导。
按计划审稿定稿。每一次交稿都是一次验收过程,教师会指出文中的不妥之处,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学生在拿到反馈回来的文稿后,也必须及时修改、充实论文,再次反馈给老师。改变以往“一锤定音”的做法,更好地检查了远程高等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成果,考察了学生的实际科研水平。这种系统的“修”、“改”,也有效地保证了论文的质量。
定稿装订后,按照统一标准,公平评判成绩。为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论文专门建立“评分标准”和“论文初评制度”、实行多位老师审稿制。指导教师给出自己所带学生的论文初评意见和成绩,并将意见、成绩和论文送交其他教师再次评审。明确学生论文的水平,给出能否参加答辩的通知。通过的学生,抽签进入以教师小组为单位的答辩组。答辩工作安排在期末进行。答辩工作要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匿名打分,指导教师回避制度。
3.加强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建设
在毕业设计指导的全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辅导资料。包括:开题报告样例、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点评报告稿、中期工作总结报告样例、论文写作格式与要求、写作指导、毕业论文样例、如何准备本科的毕业答辩、答辩注意事项以及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等。
论文指导教师还在答疑界面给出推荐书目和网址链接,帮助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对远程教育的毕业生开放,为他们查阅文献提供便利。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中之重。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具有技术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以及高度的责任感等。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汇集各系(专业)精华,实行以老带青,重视不同专业方向的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目的在于将各系毕业设计指导的成功经验与远程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远程论文指导、探索,总结出适合远程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的教师组织模式。
5.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辅导学生写出有水平、有质量的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目标。毕业生一般都参加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广泛调研、深入学习和严谨论述的写作过程中,着重训练、深化和提高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综合运用专业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能力;与同学老师协作的能力;写作学术论文等能力。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路还漫长,“授之于鱼,不若授之于渔”,能培养他们的这些学习能力更有意义。
从几届毕业生的情况看,优秀的毕业论文,一般都和学生的职业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由于题目相对具体,学生对论文的范围、深度较易把握,也较易体现创新性,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还为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得到教师的指点,从而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个性化、探索性、协作性、终身化学习。
6.增加远程高等教育的辅助手段
实施一年两次的毕业论文指导、答辩以及存档工作,除了常规的在网上发布教学通知和教学辅导资料,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还可以通过E-MAIL交流及论坛互动,定期召开远程视频、音频会议。
高校图书馆作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平台,在场所、技术和设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高校都有成熟的数字图书馆,在学校网络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利用校园网的服务器,各个学习中心的每台电脑都可以作为远程高等教育的终端,帮助学生接受远程高等教育,他们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西南科技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获得良好的资料支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彪,蔡立军,等.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质量评价
体系及其量化模型[J].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研究,2005,(6).
[2] 肖胜旗.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远程答辩的基本构思[J].湖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3] 刘慧.浅谈高校远程高等教育与图书馆建设[J].漳州师范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与回答 第5篇
从主观上来说 我自己是建设银行信用卡的客户,而且身边有很多同学都渐渐地开始拥有自己的信用卡,作为一名金融二专的学生,我是能够感受到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的。加之平时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疑问,所以对大学生信用卡这个问题,我是有很真切的切身体会的,在选题阶段,我的导师李强老师也让我选择比较有切身体会的东西来写,所以我就选择了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这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对于银行来说,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作为朝阳产业,前景非常的广阔,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客户群体,他们是银行的潜在的优质的客户,所以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共赢的过程,一方面大学生可以以此为契机了解金融业务,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另一方面,银行扩展了自身业务范围,为自己赢得了大批优质客户。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存在着巨大利好,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存在重大意义的。因此,信用卡业务在大学校园中的推广与普及势在必行。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整体上来说存在一种总分的关系,开头从总体上论述信用卡的特点等大背景,之后的各部分相互间有逻辑联系,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展开论题服务。使得论文的结构更统一而完整,为更好的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全文的逻辑关系交代大的背景——论述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的对策,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这个问题,不同的见解不是很多,主要分歧在于造成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发展的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在于银行还是在于大学生。传统的观点普遍认为在于银行,之后很多人又提出在于大学生,在我看来,这个双方面肯定都是有责任的,如果责任非要分出个轻重的话,我认为是四六开,银行占60%的责任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这一点是感触最深的,个人信用制度与信用卡肯定是存在很密切的关系的,据我所知,大学生对个人信用制度普遍认识不够,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在打算买房时才发现自己竟然因为个人信用记录不良已经上了银行的黑名单。此外,信用卡发卡量激增的原因,银行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营销策略等也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对于信用卡市场的行业管理体制与制度这一块确实不是很清楚。例如信用卡透支利率、最低还款比例、透支额度等银行具体是怎么规定又是怎么实施的,都不够清楚。而且,对于银行在实际上具体以哪些指标作为本质性指标也了解不够。
第二个就是循环信用中的一个利息计算问题,可能是由于数学基础不好,导致理解不够,这一点没有进行一定的论述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起步时间不长,发展中存在机遇,但是也遇到了许多瓶颈。作为朝阳产业,而且是发展势在必行的朝阳产业,大学生信用卡市场急需找准方向,取得飞跃的发展。在发展中,要致力于解决大学生未普遍接受信用卡和银行缺乏好的办法发展信用卡市场两大方面问题,争取克服困难,推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
9、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探讨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发展的问题时不只从银行和大学生两方面论述,也从大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推广是一种商业行为,它遇见瓶颈,学校肯定是不需要负责的,但是无论是银行还是大学生都可以协同学校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论文的第四部分论述的可行性对策中,多次提出大学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发展的作用。而更可以算的上是创新之处的便是,我在论文中提出将学校的学费、住宿费、培训费等一系列费用的缴纳列入信用卡消费范围,将学校变为银行的“特约商户”
10、论文的不足之处?
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大概在于两方面:
一、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优化策略提的多,但是各方面论述的都不够详尽,对于本文的创新之处,也没有进行重点的、有偏重的论述
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第6篇
答辩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的不够透彻?
毕业论文答辩问题范本 第7篇
一般在答辩前老师会首先检验一下论文是不是学生自身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有抄袭和剽窃的现象。因此他们通常会提出这些问题,比如“你是怎么想到要选择这个题目的?”、“你在写这篇论文时是怎样搜集有关资料的?”、“你写这篇论文时参考了哪些书籍和有关资料?”、“论文中提到的数据的出处何在?”等等。
2、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二个问题:
在答辩开始前,答辩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介绍一下论文的大概内容,也就是你这篇论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要叙述一下文章的整体框架就可以了,即这篇文章主要包括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写的是什么。一般学生根据文章的大标题来说就可以了。
3、老师一般会提问的第三个问题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997036 第8篇
笔者担任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答辩老师迄今已十余年, 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答辩水平有效的、成功的经验, 现归纳出来与高等院校的同事、同行们交流, 以期对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指导效果能有所帮助。
应指导学生锐意创新, 正确认识做毕业论文的性质
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既是学习又是创造;或者说它是寓创造于学习之中的实践活动。学习是对知识、理论以及技能、技法上的吸收, 而创造则是综合地运用所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经过判断、概括、归纳、比较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因此, 本科生做毕业论文不同于他们此前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试验或测验。指导老师应当向学生申明做毕业论文的性质, 使学生始终秉持创造的精神去完成毕业论文, 在论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创作的热情。创造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智力劳动, 它不能简单地去重复既成的概念、原理和现成的结论, 不加析评地去描述一种制度, 人云亦云地叙述前人、他人的思想、观点和评论;而必须是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当提出不同于前人的新观点、新构想、新办法。因此,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有述有论, 论中要有创新;论要言之有物, 论之有据;创新则要在既有成果基础上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总之, 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这是培养创新型高等专业人才的目标所要求的。
应指导学生力戒轻率, 审慎确定论文选题
选题是做毕业论文的最先步骤, 选题得当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题人所作论文的成败。指导老师应当告知学生选题要点, 使学生把握住选题要点审慎第确定论文选题。
第一, 选题应是选题人感兴趣的问题, 这是选题的基本出发点。兴趣是激发人对一事物探索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对他准备研究的问题感兴趣, 他就能朝思暮想, 全身心投入, 就比较容易深入进去, 把目标问题琢磨透。从这种意义上说, 兴趣是人做事成功的密匙。相反, 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论题没有兴趣, 而是硬着头皮去研究它, 那就很难深入下去, 也很难完成好。学生学业上的兴趣通常是在他日常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 经过三年多大学学习的学生有自己学业上的兴趣取向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 选题要有新颖性, 要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所谓新颖性, 就是要求某个选题是前人尚未选过的或是前人尚未详尽、系统探讨过的, 这是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要求。所谓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 就是要某个选题对一个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是有用的;这是论文选题的价值性要求。
第三, 选题人对自己所选题目要有驾御能力。即要求选题人对所选题目相对熟悉, 了解这一领域或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知道相关制度发展的来龙去脉, 掌握相关的资料, 这些是能否做好选题的主观条件。应当告诫学生自己对选题所涉领域或问题不能过于生疏, 选择这样的题目选题人可能要学习很多东西后才能切入正题, 难有成功把握。选题要适中, 忌过大或过小。题目过大, 涉及的问题过多, 超出了选题人的知识结构和驾驭能力, 选题人将难以完成。题目过小, 涉及的问题有限, 难有展开讨论的余地, 无法反映选题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
综括以上三点, 选题的要点可以简约地概括为:在客观上需有新颖性且有探讨价值, 在主观上选题人需感兴趣且有驾御能力。指导老师应当给予选题人必要的建议, 鼓励学生选择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同时根据选题客观价值和选题人对选题的主观驾驭能力等情况帮其鉴定其选题是否适当。
应指导学生详查优劣, 细致甄选论文资料
资料是论文素材的来源, 是论文观点的支撑。详尽地占有资料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基础条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资料的特点是种类繁多, 数量浩瀚, 价值高低不等、参差混杂。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到自己做毕业论文所需的、价值高的资料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指导老师应当教会学生查找、收集、甄选、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一, 使学生了解资料的类型及可用价值。学生做毕业论文可参考选用的资料包括学术著作、论文、新闻报道、时事述评、行政案例、司法判例、咨询服务文件、调研报告、实习报告、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发布的调查统计数据等。这些资料绝大多数是文字形式的书籍, 或收编于学术期刊杂志和报纸的学术栏目中, 或张贴于互联网某网站的相关栏目上。从属性上看, 这些资料中的学术著作、论文、述评等属于主观性资料,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新闻报道、行政案例、司法判例、调研及实习报告、调查统计数据等属于客观性资料, 有较强的实证价值。
第二, 使学生熟悉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式。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式很多, 但就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来说, 最主要的应是从图书馆、资料室、书店和网络获取。指导老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报刊目录索引查阅本校图书馆、其他图书馆、本院系资料室的藏书、期刊杂志等资料。应当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公司、信息公司提供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 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时代, 强调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它内容之丰富、信息量之大、获取方法之便捷都是其他途径和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不利用网络方式不仅收集资料的广度受限, 而且效率也很低下。
第三, 使学生学会对所收资料的甄选、整理。学生应首先认真阅读收集来的资料, 审视其与选题的关联及价值情况, 决定取舍。对实证性资料需注意其来源的可靠性, 对来源不清的应弃之不用。对学者的著述应注意斟酌其观点、立论的稳妥性和精当性, 对观点偏颇、立论失据的亦应弃之不用。学生对资料的价值不能判断的, 指导老师应当给予指导。资料的收集应尽可能完整, 并要准确记明出处。选取的资料可分类放置, 以备论文写作时查寻取用。
应指导学生缜密构思, 精心编制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就是论文的框架结构, 它反映的是作者对论文的整体构思, 其整体构思合理才能保证论文的逻辑顺畅, 主题突出, 层次分明。因此, 精心编制论文提纲, 缜密构思论文结构使之合理, 是论文成功的重要保障。指导老师应当督促学生在编制论文提纲的环节多下功夫。
第一, 指导学生精心设计论文的章、节体例和样式。列出章、节、目及目下各级标题, 应使各章、节、目标题及目下各标题相互衔接、相互呼应, 论文题目统领各章标题, 章标题统领节标题, 节标题统领目标题, 依此向下层层统领;下一级标题在含义上可是并列的或递进的, 以横向平行的或纵向深入的方式揭示上一级标题题义, 以此达到提纲契领之效果。论文作者除了要设计论文总体结构外, 还要思考确定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材料, 各章内容的字数安排等。论文提纲拟成后, 要结合对所收资料的阅读、甄选、整理对其反复推敲, 斟酌论文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各部分内容衔接的有逻辑性。
第二, 要求学生反复推敲论文提纲整体结构及各部细节, 确保论文整体结构的合理和各部分内容的伢相*互�关联、呼应。经推敲, 论文的整体结构越趋合理, 就越能保证论8文�的�思辨脉络清晰, 主题突出, 说理性强, 论文也不容易出现偏题、跑题等纰漏。对论文各部细节考虑得越周密, 写作起来也越省力。因此, 下功夫编制好论文提纲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办法。指导老师应告诫学生, 编制论文提纲时切忌草率行事;如果某学生不喑缜密构思论文提纲之要, 好歹拟个提纲就匆忙动笔写作, 其结果往往是其论文的结构不整, 逻辑关系混乱, 最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调整。
应指导学生把握要领, 戮力完成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是做毕业论文的中心环节, 是作者将其精心构思的论题思想、观点、论证过程逐一阐译出来的过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学术性作品, 故其写作须遵循学术规范的要求, 而不像文学作品写作时那样自由。指导老师应当提示学生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要领。
第一, 应按照论文提纲的体例结构分别完成各章、节、目标题下内容的写作, 各标题下内容需紧扣该标题。各部分内容均需有述有论, 述论结合。引论部分应阐述论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拟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各标题下应有服务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 各论点应以若干论据去论证。结论部分应概括性地阐述论证结果和作者的主要论点, 呼应引论部分提出的问题, 提出对本论题的展望。
第二, 应注意概念的表述应规范, 原理的表述应严谨;文句的用语应准确, 表意应清楚、明白;上下文句的含义应连贯, 文义通达、流畅。忌词不达意、语义不明;语句含混、似是而非;文句间断、磕绊艰涩等。
第三, 应注意阐述思想的周延完整, 论证观点的论据充分, 同时又要言简意赅, 详略有序。忌言语罗嗦、重复。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作者经常需要梳理一下思路, 但梳理思路的过程的内容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放到论文里, 论文里有时仅需要作者梳理思路的结论, 如果将作者梳理完思路过程都写进去, 就会破坏论文的结构, 使文章显得冗赘、不简洁。
第四, 应注意文体风格的统一。文风或朴实或张扬均无不可, 但应与论文的内容相适合, 也要符合作者平时的写作习惯。尝试不熟悉的文体风格有可能留下刻意追求的痕迹, 给表达论文主题带来不利影响。
应指导学生戒除骄躁, 认真修改论文成稿
按照一般的情况, 论文作品的初稿都不免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 即便是有经验的作者亦是如此。对于学力相对有限的本科生来说, 其完成的论文初稿存在缺陷和毛病更是在所难免。指导老师应当告诫学生务须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虚心查找自己论文的毛病, 要克服“自以为是、自我欣赏”的心态, 勇于“自以为非”, 要“知不足而思进取”, 静下心去修改论文。指导老师可就本科生毕业论文常见的问题给予提示, 辅导学生按一定步骤查找自己论文的毛病, 找准问题所在, 做出调整修正。
第一, 应检查论文主要论点、各分论点是否明晰、妥当, 中心论点是否一以贯之, 结论是否准确, 发现论点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 应做出修改调整。
第二, 应检查论据是否充分, 有无重复或引证不当, 若发现论据材料不足以说明观点的, 应补充论据材料;发现论据材料过多, 有堆砌之嫌, 应作必要删减。若发现论据材料引证不当或发现了价值更高的材料, 应更换或增加论据材料。
第三, 应检查论文中对概念、原理的表述是否用语规范、逻辑严谨, 其他语句的表述是否准确、连贯、通达, 发现语义貖不z明�、词不达意、语句罗嗦之处, 应予修正。另需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学术规范的要求, 对有所遗漏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应予补充和改正。
应指导学生确立自信, 从容应对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与论文写作相衔接的对论文实行审查、鉴定的方式, 也是以特定方式 (即论文作者直面答辩考官的提问做出解答辩说) 对本科毕业生的学术水平、专业能力实行的测试和检验。从学x生�的角�度言, 论文答辩当然仍可被视为一次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 但这种学习和训练却需在接受考核与测试的过程中完成, 且0考核飐与测试�的方式是学生未经历过的。想到要直面答辩考官的不可预知的提问乃至于自己的论文或能力不能获得肯定性评价的可能笍性z, �所有即将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都不免产生紧张情绪, 越是临近答�辩恴, �他们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很多学生对于自己能否通过论文答辩变得越来越缺少自信。对于即将接受不熟悉的考核与测试的学生来说, 这种心理和情绪应当说是很正常的。指导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建立自信, 做好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以从容应对答辩。
第一, 告诫学生要勇于接受挑战, 同时要相信自己主观能力, 相信自己在学业上的积累, 相信自己精心写作的论文的基本论点的合理性, 通过归纳自己的优点、优势建立槒z“�我能行”的心理暗示, 克服紧张情绪。
第二, 指导学生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这主要包括: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论文, 做到对论文的核心论点、重要论据、论证结论、自己的创新观点以及文貜中z所�用主要学术概念的的自笐、理相信z原论关心�理价的的的值知建涵和识立义实、需等践信要内意息他容义做人脑。适的熟在当鼓能此了励祥基解, , 础和更进上熟有一还悉赖步要, 于认就拓答识自宽辩、己准人明论备事辩文的前本所范的论涉围充题及。分准备, 答辩人做到了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就势必能从容应对答辩。
第三, 辅导学生学习、掌握一些论文答辩的技巧和方法。例如, 概括解答问题的方法, 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 辩证地评价事物的方法, 在短时间内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 扬长避短、X发恴挥优�势、以自己熟知理论影响对方思想的方法等等。当然, 本科生毕8业论憐文答辩�的旨趣并非方法、技巧的问题, 学术上的事实求是的态度、为真理而辩的精神更是应当始终秉承的。
摘要: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是其四年学业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鉴于其有限的学识和能力, 由专业老师对其写作及答辩给予指导, 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做毕业论文的精髓要领, 大幅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答辩的质量, 更好地实现本科生培养目标。本文从指导老师的角度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指导要旨, 意在与高等院校的同行们交流, 为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指导效果做相关探索。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997036 第9篇
摘 要结业论文答辩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培训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亟待加强并改进。从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角度看,结业论文答辩应成为反思校长专业发展的平台,分享办学实践智慧的展台,研习论文写作规范的讲台。提升论文答辩质量的主要对策是,提前介入写作指导以放好论文的“样子”,认真评阅结业论文以选好答辩的“种子”,着力营造学术民主氛围以搭好互动的“台子”。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校长专业化 任职资格培训 结业论文 论文答辩
中小学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校长培训是促进校长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如何提升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切实加强并改进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其在校长职业生涯初期促进专业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值得培训机构及培训者探究。
一、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答辩之现状分析
结业论文通常作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总作业”布置给参培学员,而论文答辩亦随之成为整个培训阶段的“最后一课”。作为具有阶段性培训成果鲜明显示度的重要环节,结业论文答辩之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尚存较大的质量提升空间。
首先,从论文形成的过程看,基本处于“自发生长”状态。结业论文从选题到定稿均由校长个体完成,既缺少与导师的沟通,亦缺乏与同伴的交流。培训机构直到接收参培校长提交的论文,方才得知各位校长在本次培训中学习研究的关注点所在,更遑论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环节予以指导与监督。究其原因,固然与成人学习、干部培训的特点相关,亦与培训机构的重视程度、指导力量不无关系。
其次,从论文写作的质量看,总体情况并不那么令人乐观。虽然结业论文中不乏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严谨的优秀之作,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五失”。一曰:失之于思考不足。有文无论既是一大通病,也是一大顽症。虽然一些论文也不乏“器”的精巧与美丽,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是缺少“道”的深邃与广博。有叙事没研究、有案例欠分析、有做法缺依据、有经验少提炼的现象并不鲜见。二曰:失之于层次不清。有的一级标题之间相互有交叉,有的二级标题与上面的一级标题不对应。三曰:失之于表达不准。例如对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未予定义者有之,未选取权威定义者有之,甚至援引学界普遍认为错误定义者亦有之。四曰:失之于格式不对。虽说不能苛求结业论文完全达到科研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要求,但出现题名下缺失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后缺失参考文献这样的低级错误,委实不应该。五曰:失之于学术不端。通过“复制+粘贴”方式抄袭而来的论文虽属极其个别,但为了“赶结业班车”而拼凑论文的现象亦并非个别。
再次,从论文答辩的安排看,大多采用示范性答辩模式。提交结业论文是参培校长人人必做的“规定动作”,然而由于培训课程多且课时紧、培训机构人手不足等原因,论文答辩并非人人必过的结业“门槛”,而只是其中优秀代表被培训机构指定的动作。笔者通过网上调研发现,不少培训机构将示范性论文答辩与结业典礼在时间安排上紧相衔接,使之成为上下两个半场。但由于上下两场活动性质与氛围基调截然不同,培训机构与培训学员的目标指向和心理期待也不尽相同,加之时间局促,很难确保结业论文答辩的示范性到位,“最后一课”亦难免沦为草草走过场的一课。
二、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答辩之功能定位
笔者认为,准确定位校长培训论文答辩之功能是提升论文答辩质量的内在诉求。而准确定位的逻辑起点,则是对校长专业化及其实现方式的科学认识。
校长专业化有两层含义,既指校长职业群体的专业化,亦指校长个体的专业化。后者意义上的专业化通常又称“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在逐步深化对教育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与专业精神、不断提升道德与伦理追求、不断提高学校领导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过程”[1]。它既需要校长个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进行岗位实践与反思、理论学习与研究等自我修炼,也需要培训机构提供“以提高校长素质和能力,改进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支持性服务”[2],而结业论文答辩恰是二者“零距离”对接的接口。
教育部近年来陆续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幼儿园等四个校(园)长专业标准,是广大中小学校长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的行动指南。校长要扮演好《标准》所要求的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三大角色,履行好《标准》所赋予的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大职责,必须首先突破理性视角缺乏、理论思维薄弱这个专业发展的“瓶颈”,前述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即是不证之证。“一个理论思维水平不高的校长不可能成为学校变革的领头人,一个缺乏理论思维的校长群体绝不是一个专业性强的职业群体。”[3]校长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经由培训机构一次或N次带有“充电”、“加油”性质的培训、研修一蹴而就;提升校长的理论思维水平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大功告成。但努力提升校长培训结业论文答辩质量,无疑是培训机构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性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基于此,笔者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论文答辩的基本功能定位于“三台”,即:反思校长专业发展的平台,分享办学实践智慧的展台,研习论文写作规范的讲台。
自我反思是校长专业发展过程的良性伴侣。“反思是一种批判性地思考经验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结合已有知识和从经验中获得知识,以调整自己的行为。”[4]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多为校长在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在自身岗位实践的基础上,在与实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的产物。对作者而言,论文答辩是一个再学习、再反思、再提升的过程。其对论文内容的自我陈述,既包括对自己教育管理思想的审视和教育管理实践的追问,也包括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谋划。对观摩者而言,论文答辩则是一个以人为镜、学习如何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从中获取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等多方面的启迪。
智慧共享是促进校长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任何行业的成长都有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5]结业论文公开答辩恰似一个“相观而善”的展台,作者基于自己所在学校及所分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植根校本实践创新的亮点做法与成功经验及其相应的理论阐述在此分享。其基于学校并努力发展学校的教育理想令人感动,直面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出路的探索精神令人尊重,锲而不舍地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成果令人钦佩。即便作者分享的是困难、困境与困惑等“成长的烦恼”,亦令人深思,对促进校长群体专业成长不无裨益。
论文写作是提升校长专业水准的重要举措。它有助于中小学校长藉此积累并提炼教育管理经验,体认并发展教育管理理论,砥砺并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探索并开辟教学管理新路。对于以新任校长为主体的任职资格培训班来说,结业论文中出现不够准确、严谨之笔,有待充实、完善之处等问题在所难免。通过公开答辩这种更具现场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将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及其表达方式昭示于人,而且可以使全体学员在观摩作者与同伴、与专家的对话过程中,在聆听专家点评的过程中,重新考量该论文的选题价值,进一步认识该论文在确立主旨、论证观点、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劣得失,进而加深理解教育管理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
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论文答辩的“三台”定位是一个有机整体,大体可与古人所谓“三不朽”之说相对应:反思的平台是校长“立德”的推手,由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等构成的反思人格直接指向如何做人;分享的展台是校长“立功”的帮手,校长个体分享的鲜活实践性知识和经验,对校长群体专业化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研习的讲台是校长“立言”的助手,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写论文,方能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自觉,进而实现从管理者到研究者的跨越。
三、提升校长培训结业论文答辩质量之对策建议
1.放好“样子”:提前介入论文写作指导
论文答辩质量的基础在于结业论文本身的质量。惟有“关口”不断前移,从源头上提高结业论文写作质量,方能实现论文答辩质量之提升。
(1)发布论文选题指南。确定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选题指南对于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写作具有定向、定位、定点等指导作用,应在学员报到之初与办班计划、学员手册等同步发布。由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周期较短,结业论文选题指南不应该也不可能像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那样包罗万象。其编制时基本遵循的原则有三。一是目的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即指南所设定的选题范围应与任职资格班的培训目标相呼应。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以新提任的中小学副职校级领导为主体,他们多由一线优秀教师、中层管理骨干走上现工作岗位,正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原始积累”时期,恰恰需要通过任职资格培训,学习教育管理理论,交流教育管理经验,更新教育管理观念,拓宽教育管理视野,提升教育管理能力,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二是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即指南所涉及的选题内容与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现阶段在学校改革发展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贴近,如此,方可促进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校长所在学校发展、校长个体专业成长的互动共赢。三是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即指南应充分考虑学员所在学校的类型差异以及学员自身不同的学科背景、工作经历、岗位需要、研究志趣等因素,以保证人人有题可选,有文可写。
(2)开设系列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达成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之重要载体,应贯穿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全过程。其对于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写作的作用有二。一曰“启思”。培训机构应以助推学员加速实现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向合格的学校领导者、管理者角色转变为中心来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所开设的每一个专题讲座都要凸显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专家引领作用,都可视为结业论文的“先修课程”,都有义务为结业论文这门自然延伸的“后续课程”服务,都要有意识地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为结业论文写作从确立选题、深入研究、借鉴成果等方面开启思路。二曰“导写”。培训机构还应针对论文写作及与之相关的教育科学研究开设带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专题讲座。
(3)提供答辩陈词范本。答辩陈词范本宜在培训课程结束之前、结业论文草成之后发给学员,要求他们参照范本格式给自己的论文写一篇答辩陈词,与结业论文一并提交。此举目的在于促使参训校长将准备答辩的压力转化为修改论文的动力,“倒逼”自己认真审读、推敲论文草稿,从中查找并弥补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的逻辑漏洞,进而将自己的基本观点建立在比较充分的理论思考基础之上并自圆其说,将自己的基本经验建立在比较系统的实践反思基础之上并提炼升华,从而避免言之乏理的平平之作、东拼西凑的敷衍之作、甚至是复制+粘贴的抄袭之作“出笼”。
2.选好“种子”:精心遴选参与答辩人选
对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来说,如果条件许可,人人参加论文答辩是再好不过的一种制度安排。倘若受制于各方面因素,挑出部分优秀论文进行示范性答辩,也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笔者认为,选好答辩种子选手是最大限度发挥论文答辩示范效应的必要前提。
(1)认真审读论文。这是遴选“种子”的基础。每一期任职资格培训班结业前,干训中心都要聘请2~3位专家,认真审读每一位校长提交的结业论文,以全面了解学员学习、研究与写作的态度和水平,从中发现适合公开答辩的“种子”。
(2)确立入选标准。这是选好“种子”的关键。我们可以确立“基本”+“附加”的入选标准。基本标准是“四性”,即:选题的价值性,能回应当今时代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校长专业发展的诉求;观点的正确性,能旗帜鲜明地亮出对“问题”的发现及研究的结论;材料的丰富性,能在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展示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创新的生态多样性;表达的逻辑性,能完整地、有层次地、语言流畅地、用词比较准确地展开论证,前后观点没有矛盾。附加标准是“三度”:一是信度,指结业论文为作者本人真题实做的原创作品,与作者平时工作、研究领域以及曾主持、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密切相关,经系统查重检测不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二是效度,指论文选题切中不同层次、类型的中小学亟待解决的共性矛盾和突出问题,不仅能在答辩中引发学员参与共同话题的讨论,而且能在答辩后为学员所在学校某一方面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提供参考、借鉴;三是“不饱和度”,指论文本身在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实践创新、理论思考、文章结构、文字表达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一定的探讨空间,可以通过答辩明确深化研究或修改论文的思路,并使之更加深入推进或更臻于严谨、完美。
(3)明确答辩要求。这是发挥“种子”功能的必要准备。干训中心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联系拟作示范性答辩的论文作者,明确要求他们从为什么选择研究这个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个课题、如何解释所发现的问题、课题研究有什么创新、研究过程遇到哪些困难、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做好答辩准备。
3.搭好“台子”:着力营造学术民主氛围
论文答辩作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最后一课”,是一种以多元对话取代单向独白的特别课程,是一个从学习资源到学习方式都带有开放性的特殊课堂。确保“最后一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培训机构与培训学员、论文作者与答辩专家共同致力于打造以学术民主为核心,求真、向善、立美的课堂文化。所谓求真,是指籍答辩过程中的观点交锋激发捕捉现实问题的灵感,激活多向思维的灵性,激励追求教育管理研究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的心志;所谓向善,是指答辩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来汲取人格力量,从中感悟论文作者勤于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创新、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快乐;所谓立美,是指籍答辩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来提升审美品质,从中领略优秀论文内蕴的思维缜密之美、内容翔实之美、结构严谨之美以及语言顺畅之美。论文答辩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起始环节——“答”。这个环节的主角是论文作者本人,主要任务是阐述论文的基本观点以引发对于论文的审读讨论。为了避免作者自陈时述无巨细、照本宣科,可采取“一发”、“二限”的措施加以控制。“一发”就是提前将参加答辩的论文复印好并发放给与会者,人手一份,这样既可方便与会人员了解论文全貌,又可免除论文作者全文宣读之累。“二限”就是限定答辩人自述时间与自述内容。时间上,一般要求控制在10分钟之内完成;内容上,要求简述论文选题的缘起、研究的方法、主要的观点、创新与不足之处等。
(2)中间环节——“辩”。这个环节没有绝对主角,人人皆可参与。答辩专家与论文作者的对话自然不可缺少,给其他学员提供与论文作者对话的机会亦很重要。在此环节中,作者须凭借自己平时的积累沉着应答专家的质疑问难,即便不能对答如流,这场对话对答辩人及观摩者来说,都具有挑起认知矛盾、激发深度思考的助力作用。观摩者也不等于旁听或旁观者,他们可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身份在答辩中发出自己的“好声音”。无论是谦逊的“悟”——提纲挈领地概述自己在阅读论文、聆听答辩过程中得到的收获,还是友善的“补”——以个人的实践经验或体会补充作者论文中的疏漏之处,抑或是率真的“刁难”——直截了当地提出异见请作者解答,同窗之间这种参与式、分享式的互动研讨,皆可收到助益校长专业发展之效。当然,“好声音”也是需要练习的。答辩会召开之前,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已经确定进行示范性答辩的论文名单,挑出结业论文选题范围与答辩人相同或相近的论文作者,提前通知他们一对一地阅读准备进行答辩的论文,写出点评意见,这是答辩会现场观摩者发出“好声音”必要的“开声”“练嗓”活动。
(3)最后环节——“评”。这个环节的主角是答辩专家。专家组成员以2~3人为宜,最好能实现理论专家与实践专家“共舞”。答辩专家的主要任务是在听取现场答辩的基础上,对作者所进行的研究及其所撰写的论文作出点评。点评内容既包括“栽花”,也包括“栽刺”,且“花”要“栽”在闪光点、“刺”要“栽”在破绽处。点评方式可以由一人主评,其他人补评。不同专家的点评见仁见智,哪怕意见相左、没有共识也无妨,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如此更有利于拓宽校长们的研究思路和学术视野。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答辩,是一种促进校长专业成长的策略。其有效性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培训机构的精心组织、培训过程的扎实高效、培训学员的认真准备,三者缺一不可。只要培训机构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不断创新,结业论文答辩质量不断提升并非不可期。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校长专业化问题研究[J].上海教育,2004(3B).
[2] 雷振海.校长专业化需要培训专业化[N].中国教师报,2013-10-9(1).
[3] 褚宏启.对校长专业化的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4] 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 帕克·帕尔默(ParkerJ.Palmer).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毕业论文答辩问题参考 第10篇
Loanwords are words adopted by the speakers of one language from a different language(the source language).A loanword can also be called a borrowing.The abstract noun borrowing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speakers adopting words from a source language into their native language.Loanword is a consequence of cultural contact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And you know nowadays language is of the great importance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and for the better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loanwords are coming along.Q2外来词引进产生的意义What influences the introduction of loanwords have on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world
A,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been enlarg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loanwords and it also makes our culture more rich and profound.B,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has reached a new high with the loanwords coming into being.C, Loanwords have boosted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globalization.Q3英汉中外来词的翻译方法Several approaches you may take when you translate English into Chinese
Translation or Interpret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accesses to communication and it is really an indispensable way for the loanwords merging into Chinese.Here are four main approaches just for your references, Transliter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Combination of above two and mixture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Q4 在音译法中需要注意哪几点 What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speaking of Transliteration
Firstly, use common words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all kinds of people.Secondly, don’t use ambiguous words.Last but not the least, omit some minor consonants like McDonald, people translated it into 麦克唐纳 in the first place and became 麦当劳 afterwards.Q5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List some examples , proving that cultural differences may affect English – Chinese translation
Let’s take 亚洲四小龙 for example, why do people say Four Asian tigers when they refer to 亚洲四小龙,yet not Four Asian Dragons , we all know dragon sounds more properly to Chinese people because dragon is one of Chinese mascots yet for America and Europe, it stands for devil.It is definitely not good for the world communication.So when it comes to translation, culture should be the top priority taken into account.Q6列举一些经典的对外来词list some classical loanwords
TOEFL for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in Chinese, people like to call it 托福, because 托福in Chinese means it can bring good luck and also easy to read.And like Coca Cola, Coca is the leaf of one plant and Cola is one kind of tree in Africa, Coca Cola in English just make us know the law materials of this beverage, but in China, we named it 可口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997036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