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电厂设计规范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发电厂设计规范(精选6篇)

发电厂设计规范 第1篇

火电厂设计规范目录

一.总图专业、建筑专业

序号

标准规范编号 1

GB50028-2006

GB50041-2008

GB50049-94

GB50156-2002

年版)

GB50229-2006

GB50351-2005

DL5000-2000

DL/T5029-94

DL/T5032-2005

DL/T5052-1996 物建筑面积标准

DL/T5053-1996 规程

标准规范名称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建筑装修设计标准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辅助、附属及生活福利建筑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DL/T5094-1999

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规程

二.结构专业

序号

标准规范编号

标准规范名称

GB50041-2008

GB50049-94

GB50051-2002

GB50229-2006

GB50351-2005

DL5000-2000

DL5022-93

DL/T5024-2005

DL/T5030-1996

DL/T5045-2006

DL/T5073-2000

DL/T5085-1999

DL/T5095-2007

DL/T5101-1999

DL/T5188-2004

DL/T693-1999

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烟囱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定

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技术规定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载荷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火力发电厂辅助机器基础隔振设计规

烟囱混凝土耐酸防腐蚀涂料

DLGJ158-2001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

三.电气专业

序号

标准规范编号

标准规范名称

GB50041-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32

GB50049-94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33

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34

DL/T5043-95

火力发电厂电气实验室设计标准 35

DL/T5044-200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36

DL/T5053-1996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T5056-1996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38

DL/T5103-1999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 39

DL/T5120-2000

小型电力工程直

流系统设计规程

DL/T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5153-2002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42

DL/T5161.1-199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44

DL/T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四.给水排水专业

序号

标准规范编号

GB50041-2008

GB50049-94

GB50140-2005

GB50151-92

GB50160-92

GB50183-2004

GB50193-93

GB50196-93

(2002年版)

GB50229-2006

GB50281-2006

GB50338-2004

GB50347-2004

GB50370-2005

GB/T50392-2006

标准规范名称

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0年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999年版)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机械通风冷却塔工艺设计规定

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51

DL5027-93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T5046-95

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定 53

DL/T5053-1996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T5339-2006

环境标准

GB 3097-1997

GB 3838-2002

GB 5084-92

GB 11607-89

GB/T 14848-93

五.采暖通风专业

序号

标准规范编号

GB50041-2008

GB50049-94

GB50229-2006

DL5000-2000

DL/T5035-2004

技术规定

DL/T5053-1996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

海水水质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标准规范名称

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

规程

六.自控专业

序号

标准规范编号

标准规范名称

GB50041-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13

GB50049-94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14

GB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

设计防火规范

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500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 17

DL/T5041-95

火力发电厂厂内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18

DL/T5175-2003

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DL/T5227-2005

火力发电厂辅助系统(车间)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

DL/T575-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DL/T589-1996

火电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23

DL/T590-1996

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DL/T591-1996

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DL/T592-1996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DL/T701-1999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

DRZ/T01-2004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技术规定

七.热力专业

序号

标准规范编号

标准规范名称 1

GB50049-94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DL/T5054-199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3

DL/T5121-2000

火电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4

火电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配套设计计算方法

DL/T5072-2007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6

GB50041-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7

劳部发[1996]276号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部分条款修订说明 8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10

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T5047-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DL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

DL/T5031-9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14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5

GB3096-200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6

GB12348-2008

工厂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17

GB12349-90

工厂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18

GB13223-200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9

GB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

GB/T1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21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2

GB18484-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23

GB18485-200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热机设计人员再增加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

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

计基础[2001]26号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26

劳锅字[1997]74号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7年修订版)

GB/T12145-1999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B50028-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9

GB50029-2003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30

GB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31

C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34

GB50183-2004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35

GB50264-9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36

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08年局部修订)37

CJJ34-2002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DL/T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

DL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40

DL5009?1-200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DL/T5053-1996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术规程

导则

程 DL/T5145-2002

DL/T5203-2005

DL/T785-2001

DL/T5366-2006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 火力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

火力发电厂中温中压管道(件)安全技术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 锅炉启动调试导则 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 电站锅炉安全阀应用导则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

DL/T5196-2004

DL/T5204-2005

DL/T606.3-2006

DL/T783-2001

DL/T834-2003

DL/T852-2004

DL/T863-2004

DL/T959-2005

DLGJ158-2001

机运设计人员再增加

DL/T5142-2002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

DL/T5187.1-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1部分 运煤系统

DL/T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 煤尘防治

化学设计人员再增加

GB/T50109-2006

DL/T5068-1996

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

发电厂设计规范 第2篇

总则

为规范工作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在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和(电力线路部分)的基础上,根据国电集团公司发电企业工作票管理制度要求,及公司现场实际情况,使我公司工作票管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了(热力)机械工作票、电气工作票、热控工作票、动火工作票的内容、填写、使用和管理等规定,要求公司各部门、关联公司认真执行。

职责

2.1

公司各部门、关联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贯彻落实《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发电企业工作票管理制度》及工作票管理规定。

2.2

公司各部门、关联公司安全员对部门、关联公司工作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3

公司安全生产部对各部门、关联公司工作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4

工作票签发人职责:

2.4.1

工作必要性。

2.4.2

工作是否安全。

2.4.3

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2.4.4

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是否适当和足够,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2.4.5

经常到现场检查工作是否安全地进行。

2.5

工作负责人(监护人)职责:

2.5.1

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

2.5.2

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2.5.3

监督、监护工作人员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5.4

检查工作票中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和值班人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条件。

2.5.5

工作前对工作人员交代安全措施、危险点分析及注意事项。工作中及时制止工作人员的任何违章行为。

2.5.6

工作班人员变动是否合适。

2.6

工作许可人(值长、运行班长、或指定的值班人员)职责:

2.6.1

负责接收工作票、审查工作票中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2.6.2

工作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2.6.3

负责检查停电设备有无突然来电的危险;对工作负责人正确说明哪些设备带有压力、高温和有爆炸危险。

2.6.4

对工作票中所列内容发生疑问,必须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做详细补充。

管理要求

3.1

工作票的使用规定

3.1.1

工作票包括:(热力)机械工作票、电气第一种工作票、电气第二种工作票、热控工作票、一级动火工作票、二级动火工作票、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热控保护安全措施票。

3.1.2

工作票的执行范围:

3.1.2.1

在生产现场进行检修、改造、试验和安装等工作时,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填用热力机械第一种作票。

--由运行值班人员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规定采取断开电源,隔断与运行设备联系的热力系统,对检修设备进行消压、吹扫等任何一项安全措施的检修工作。

本规定所称热力系统包括汽、水、氢、油、瓦斯、烟、风、压缩空气以及冲灰、输灰系统等发电生产设备系统。

--

需要运行值班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保障人身、设备运行安全措施的工作。

3.1.2.2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应填写电气第一种工作票或电气第二种工作票(工作票格式见附件1)

--填用电气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为:

a)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者。

b)高压室内的二次接线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需要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

c)低压厂用母线上的工作,需将母线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

--填用电气第二种工作票的工作为:

a)带电作业和在带电设备外壳上的工作。

b)控制盘和低压配电盘、配电箱、电源干线上的工作。

c)二次接线回路上的工作,无需将高压设备停电者。

d)转动中的发电机、同期调相机的励磁回路或高压电动机转子电阻回路上的工作。

e)非当值值班人员用绝缘棒和电压互感器定相或用钳形电流表测量高压回路的电流。

3.1.2.3

在重点防火部位或场所以及禁止明火区,如需动火工作时应填写一级动火工作票或二级动火工作票(工作票格式见附件2)。

--

一级动火区(指火灾危险性很大,发生火灾时后果很严重的部位或场所)填用一级动火工作票。

--

二级动火区(是指一级动火区以外的所有防火重点部位或场所以及禁止明火区)填用二级动火工作票。

3.1.2.4

在热控回路上工作时应填写热控工作票

(工作票格式见附件4)。

3.1.2.5

复杂和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应制订组织、安全、技术措施(“三措”),经审核、批准后严格执行。

3.1.2.6

编制三项措施的范围

--技改、新投运主辅设备、系统;

--机组启停、锅炉安全门定砣、锅炉水压试验、锅炉水位扰动试验、机超速试验、甩负荷试验、主汽门严密性试验、抽汽逆止门活动试验、高低厂除氧器安全门定砣、化学清洗工作、热力设备系统及热网保养、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气设备春秋检、PT、CT更换、开关短路试验、高压试验(10KV以上)、运行机组重大系统隔离操作、DCS系统停运、点检、离线下载工作、工业水、消防水、原水等公用系统大修。

--主辅设备检修

--下表中所列的项目必须制定“三项措施”

分类 项

目 锅炉 吸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空气预热器、电除尘、高低过、高低再、省煤器、主给水门、磨煤机、汽包、重油罐、水冷壁

汽机 汽机本体、调速系统、给水泵(出入口门)、高、低加(进出口门、旁路门)、凝汽器、循环泵、凝结泵、除氧器、冷却塔

电气 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电抗器、厂高变、备高变、6KV厂用变压器、高压电动机、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母线、励磁调节系统、发变组、110KV以上线路及6KV以上厂用变压器保护回路工作

燃运部 #1~6皮带、斗轮机、碎煤机、筛煤机、减速器、380V母线、落煤管、给煤机

铁运部 机车检修、冬季煤库卸煤、轨道更换、信号回路检修

供水部 廊道、取水泵、供水泵、辐沉池、加速沉淀池、上水管道、阀门、电气6KV母线及以上电压等级设备

3.1.2.7

使用危险点分析预控的范围

--编制三项措施的工作;

--办理一、二种检修工作票的检修工作;

--在一个工作日内一组操作人进行同类型多台电气设备测绝缘工作可填写一份危险点分析预控卡;当班内进行的同类型多台电机切送电操作可填写一份危险点分析预控卡;

--使用操作票的运行操作(单台设备启停操作可不填写);

3.1.2.8

事故抢修工作要求:

事故抢修工作(指生产主辅设备等发生故障,被迫紧急停止运行需立即恢复抢修和排除故障的工作)可不填写工作票,但必须经值长同意;预计抢修工作时间超过四小时的填写工作票;前夜现场设备消缺必须办理工作票;后夜班现场消缺如找不到工作票签发人,可先开工,第二天白班上班时,消缺工作仍然继续进行,应补办工作票手续。对上述可以不填用工作票的事故抢修工作包括运行人员排除故障工作,仍必须明确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并按《安规》规定做好安全措施,履行工作票许可制度,工作许可人应将工作负责人姓名、采取的安全措施、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记入值班记录;

3.1.2.9

工作票的使用期限,值长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确定一种工作票的完工时间;二种工作票的期限不得超过24小时(大小修除外);对关系到公用系统及主要电源和保护的二种工作票,开工前必须征得值长同意方可开工,工作完后必须汇报值长,恢复系统,值长做好记录;

3.1.2.10

一个班组在同一个设备系统上依次进行同类型的设备检修工作,如全部安全措施不能在工作开始前一次完成,应分别办理工作票;

3.2

工作票填写的有关规定

3.2.1

一种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必须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所要求具备的条件,并按规定考试合格,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或总工批准,书面公布,可分电气、热机、全能。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应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和现场安全措施,确保检修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3.2.2

二种工作票由主管生产的总经理或总工批准的各部门班长或班组技术员及以上签发,只能签发本专业班组的工作票;

3.2.3

工作票要用蓝/黑色圆珠笔或钢笔填写,一式两份[使用复写纸,黑(字)票在上,红(字)票在下]。红票必须经常保存在工作地点,由工作负责人保管;黑票由现场运行值班人员保管,按值移交。使用微机管理的工作票,应打印一份经常保存在工作地点,由工作负责人保管。

3.2.4

工作票一般应由工作票签发人填写,也可由工作票负责人填写。工作票要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一式两份,字迹应清楚、端正、不得潦草、不得任意涂改,严禁错字漏字多字等现象;非关键字最多可改二处,但必须有工作票签发人盖章;微机打印工作票不得涂改;填写完的工作票在最后一项安全措施项目后空白行左侧处盖“以下空白”章(工作票专用标准章式样见附件6)。

3.2.5

工作票签发人不得兼任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时工作票签发人应将工作票全部内容向工作负责人交待清楚。工作票也可由工作负责人填写,填写后交工作票签发人审核,工作票签发人对工作票的全部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发。

3.2.6

如果几个工作班按规定填用一张总的工作票,则总的工作负责人应由部门指定的专人担任。

3.2.7

一种工作票的编号各部门按热机、电气、热控专业,分别按年、月和票的序号编写(如检修部热机专业2021年9月份的第一份工作票编号为:0409001)。二种工作票各部门自定,原则上各班组按年、月和票的序号编写。为了工作票编号不发生重复、不连续等现象,规定工作票编号均由工作票签发人填写,且各部门分别设立热机、电气、热控工作票登记本;

3.2.8

凡是具备办理工作票的工作,必须进行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对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中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控制。

3.2.9

一个工作负责人同一时间只能承担一项工作任务。因抢修或其它紧急工作的需要,一种工作票的工作负责人需离开该工作现场,进行别的检修任务,将工作票上交工作许可人保管,并做好记录,停止该工作。可重新办理抢修或其它工作的工作票,当工作结束后,需再次进行原工作时,与工作票许可人共同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确认所有安全措施符合工作票要求,在“检修设备试运后……”一栏(热机一种票)签名,并登记开工时间。

3.2.10

有计划的设备消缺、大小修等工作的一种工作票,应在开工前一天,当日消除缺陷的工作票应在开工前四小时,送交运行班长(主操),由运行班长(主操)对工作票全部内容进行审查[检查票面是否符合要求,工作任务和工作地点是否清楚,安全措施是否与实际相符、齐全和完善。安全措施漏项较多,不符合要求,班长(主操)可退回重新填写]。必要时填写补充安全措施,确认无问题后记上收到工作票时间,并在接票人处签名。二种工作票一般应在开工前四小时送交运行班长(主操);

3.2.11

发电厂设计规范 第3篇

随着国内电力设计市场的饱和以及“一路一带”战略的推广, 越来越多的工程企业开始走向海外, 承接海外电厂的设计、施工以及总承包工程。而做海外工程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解决设计标准的问题。本文针对滨海电厂循环水钢管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 对国标以及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欧盟标准 (EN) 以及挪威船级社 (DNV) 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

2 国标与欧盟及DNV设计规范对比

滨海电厂循环水钢管防腐一般采用“防腐涂层+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联合保护的方式进行防腐。国内电厂循环水钢管牺牲阳极保护系统设计一般遵循国标GB/T16166-2013《滨海电厂海水冷却水系统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可采用的欧盟标准和挪威船级社标准分别为EN12474-2001《海底管线阴极保护》以及DNV-RP-B401-2010《阴极保护设计》。下面从保护电流密度、阳极接水电阻及电容量以及牺牲阳极用量计算等方面对三个标准进行对比。

2.1 保护电流密度

2.1.1 规范规定

GB/T16166对钢管保护电流密度规定如表1所示。

单位:m A/m2

EN12474和DNV-RP-B401设计电流密度均考虑了初始电流密度、平均电流密度以及末期电流密度, 同时考虑了涂层的影响, 按下式计算:i=p·i0, 式中:i为保护电流密度, i0为裸露钢保护电流密度, p为涂层破损系数。

EN12474和DNV-RP-B401对裸露钢材保护电流密度的规定分别如表2及表3所示。

EN12474对涂层破损系数规定如表4所示。

DNV-RP-B401认为涂层破损系数是涂层性质, 运行参数和时间的函数。涂层破损系数可按下式计算:p=a+b·t, 其中t是涂层寿命;而a, b是与涂层性质和环境有关的常数, 取值如表5所示。

注:涂层类别I:一层环氧涂层, 干漆膜厚度最少20μm;

涂层类别II, 一层或多层船舶涂层 (环氧、聚氨酯或乙烯基) , 干漆膜厚度最少250μm;

涂层类别II, 两层或多层船舶涂层 (环氧、聚氨酯或乙烯基) , 干漆膜厚度最少350μm。

2.1.2 对比与分析

根据上述不同规范对钢管保护电流密度的规定, 可以看出:

1) EN12474和DNV-RP-B401根据水温、水域、水深等环境因素来确定保护电流密度的取值, 而GB/T16166仅仅只给定了一个保护电流密度的取值范围, 概念不够清晰。

2) EN12474和DNV-RP-B401规范均考虑了在阳极使用期间, 阳极块损耗导致阴极保护电流密度的变化, 因此考虑了设计中考虑初始、平均以及末期电流密度;而GB/T16166仅仅考虑了平均保护电流密度, 没有对初期和末期电流保护密度进行计算和分析。

3) 三个规范均考虑了涂层对阴极保护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保护电流密度的选取, 但GB/T16166仅仅简单规定了刷漆和裸露两种状态下的保护电流密度, 没有对涂层状态做任何规定和区分。

而EN12474和DNV-RP-B401均引入了涂层破损系数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涂层, 涂层破损系数有不同取值, 规定较为具体、合理。

2.2 阳极接水电阻及电容量

GB/T16166根据阳极安装方式, 把阳极分为平贴阳极和支架阳极两种, 规范分别给出了两种阳极的接水电阻计算公式。同时, GB/T16166对阳极电容量Q的规定为铝阳极Q≥2400A·h/kg, 锌阳极Q=780A·h/kg。

EN12474只提出了一种箍套型的阳极接水电阻的计算公式, 也没有对阳极块电容量做出任何规定。

DNV-RP-B401将阳极块分成长“细长加芯型”, “短细长加芯型”, “长镶装型”, “短镶装型、箍套型和其他类型”四种类型并分别给出接水电阻计算公式。

DNV-RP-B401给出的海水中铝阳极和锌阳极的电容量分别为铝阳极Q=2000A·h/kg, 锌阳极Q=780A·h/kg, 同时特别提出即使阳极生产厂家给出了更高的数值, 也强烈建议采取规范规定的电容量取值, 以保证阴极保护的安全性。

三个规范对比, EN12474对阳极接水电阻及电容量规定比较简单, GB/T16166其次, 而DNV-RP-B401规定最为详尽具体。同时, DNV-RP-B401的规定也比较保守, 安全。

2.3 牺牲阳极用量计算

GB/T16166是先计算单块阳极的使用寿命, 然后根据阳极保护电流和阳极发生电流计算阳极块的数量, 其使用的阳极保护电流是使用寿命期间平均保护电流值, 而阳极发生电流是初期阳极发生电流。EN12474仅仅是核算了阳极使用寿命。

DNV-RP-B401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核算:其一要求阳极块总的电流容量需要满足总使用寿命期间的电流需求量;第二是阳极块初始和末期发生电流值需满足初期和末期保护电流密度的需求。

DNV-RP-B401充分考虑了初期、末期需要的保护电流密度以及总的电流容量需求, 设计上逻辑合理完整。GB/T16166采用的是初期阳极发生电流的数值计算阳极块数量。而EN12474在这方面规定更加简略, 仅仅核算阳极使用寿命。

3 工程实例

某工程位于东南亚热带沿海地区, 机组采用海水直流冷却系统, 循环水管采用钢管, 材质为Q235A。循环水管内壁采用涂层+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防腐, 防腐涂层采用环氧涂料, 厚度680μm。

海水电阻率ρw=0.20ohm-m;内部采用铝合金阳极块, 阳极块尺寸长×宽×高=750mm× (181mm+239mm) ×235mm, 单块阳极块重量ma=100kg。

根据以上条件分别采用GB/T16166, EN12474及DNV-RP-B401对循环水钢管内壁进行牺牲阳极保护设计计算, 选取S=100m2为单元计算面积, 计算结果如下: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EN12474计算结果偏低, 而GB/T16166与DNV-RP-B401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其中, 在保护年限较低时, GB/T16166设计结果比较保守。

主要是因为本例中循环水钢管涂层较厚, 设计计算中EN12474和DNV-RP-B401涂层破损系数取值较低造成的。而DNV-RP-B401中涂层破损系数与设计年限有关, 因此DNV-RP-B401设计计算结果随设计保护年限变化, 结果应较为合理。

4 结论

根据上述对国标GB/T16166-2013《滨海电厂海水冷却水系统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欧盟标准EN12474-2001《海底管线阴极保护》以及挪威船级社标准DNV-RP-B401-2010《阴极保护设计》的对比分析以及实例计算,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国标GB/T16166-2013《滨海电厂海水冷却水系统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对保护电流密度、阳极接水电阻以及牺牲阳极用量计算等规定都比较简单, 没有考虑初期、末期电流保护密度, 也未引入涂层破损系数的概念。

但在较短的设计年限和保证涂层厚度的前提下, 根据GB/T16166-2013设计是偏于安全和保守的。

总体而言, 本规范各项规定比较简单明确, 实用性较强, 但考虑不够全面, 使用时需特别注意。

2) 欧盟标准EN12474-2001《海底管线阴极保护》对保护电流密度的规定比较详细, 但对阳极接水电阻以及牺牲阳极用量计算等规定比较简单, 实用性不够强。

3) 挪威船级社标准DNV-RP-B401-2010《阴极保护设计》对保护电流密度、阳极接水电阻以及牺牲阳极用量计算的规定都非常详细具体, 考虑全面。

各项参数选取也有明确的说明, 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计算结果也比较合理, 实用性很强, 可以应用在海外工程中, 国内工程也可以参照使用。

参考文献

[1]GB/T 16166-2013滨海电厂海水冷却水系统牺牲阳极阴极保护[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2]BS EN 12474:2001 Cathodic protection of submarine pipelines[S].London, 2001.

发电厂设计规范 第4篇

摘 要:文章对目前火电厂SIS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设置前景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火电厂SIS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通过应用实例,对SIS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做到SIS系统设计的规范化。

关键词:SIS;实时;接口

中图分类号:TM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098-02

现代化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厂级和过程控制级,其中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SIS)对全厂统一考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中明确规定“当电厂规划容量为1200 MW级以上,单机容量300 MW级以上时,可设置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因此研究SIS设计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SIS系统的应用前景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PLC等)由于对数据难以进行长时间的保存,许多辅助决策性的问题因为收集不到全面完整的数据,而无法得以解决。因此,实现从分散控制系统获取生产实时数据进行存储加工,并对运行人员进行指导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

SIS系统是以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和提高全厂的整体效益为目的的,它以分散控制系统为基础,是火力发电厂实时控制系统(DCS、PLC等)到管理信息系统的桥梁,火力发电厂以DCS+SIS+MIS为基础,在全厂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和管控一体化。

2 SIS系统的目标和主要功能

2.1 建立电厂统一的生产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过程信息 的监测和统计

火力发电厂中各机组、各控制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如单元机组控制系统,辅助车间控制系统(水网、煤网、灰网),各专用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锅炉炉管泄露监视系统,设备振动分析系统)的网络结构是分开的,各个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导致在电厂内形成了信息孤岛。SIS系统为消除信息孤岛问题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它将建立基于工业标准的大容量、高速度企业生产实时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平台,保证生产过程数据实时可靠地采集、传递、加工、利用和信息高度共享。

2.2 分析设备系统运行状态,给出设备风险评估和智能 预警

SIS系统实时的监视机组生产运行数据,并根据历史正常工况分析判断当前工况下设备是否正常,及时发现设备和工艺过程中的早期故障和潜在问题并制定合适的纠正措施。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为重要设备的状态检修和重要工艺过程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

2.3 信息分析与统计

提供完整的运行考核平台,对机组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和指标进行计算、统计与考核,对壁温、主汽参数、再热参数、辅机运行避峰等参数进行监测管理,并将考核业绩分配到各个机组,以进一步提高电厂各项经济指标水平,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可靠、高效的目的。

3 SIS系统的典型设计方案

SIS系统构成包括:高级应用功能、数据采集接口、主要硬件设备、SIS系统网络、实时/历史数据库等。

SIS高级应用功能是数据的发布展现层,直接与用户交互。数据采集接口主要负责与DCS等控制系统的通讯,实现控制系统数据的采集与存储。主要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交换机、物理隔离设备、工控机等。SIS系统网络负责相关设备的网络通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时/历史数据库是SIS系统的核心,负责测点数据、计算数据的存储、压缩,以及与高级应用功能的数据交互。

3.1 网络架构

SIS网络采用分层设计,整个SIS系统分为两层。下层为SIS接口层,采用分布式采集策略,通过专用的接口机与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控制系统连接,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由于防火墙(单向隔离网闸)的设置,保证了数据的单向传输,并有效的防止了数据服务器故障时丢失数据。上层为SIS应用层网络,挂接SIS层各应用服务器。

通过SIS系统的分层设计,一方面分散了各层数据传输时的通讯负荷,提高各层通讯效率和网络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据服务器进行技术和通讯协议选择。上层技术选择强调开放性,选择交换式以太网技术比较合适;下层则更强调与各控制网络的互通性。

SIS系统两台网络核心交换机可采用三层千兆交换机,两台网络二级交换机采用二层交换机,均实现热备冗余。并在核心交换机内部配置多个彼此独立的处理器和网络接口模块,电源、风扇均为冗余热备,任意一个功能部件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冗余部件,且不影响其它模块的工作,并能够实现热插拔更换。

3.2 应用/WEB/镜像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包括站用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及能容纳站用数据库、各种显示和组态程序、计算程序所需的主存贮器和外存设备以及人机接口设备等。该机器上一般部署用以性能计算的运算包,和对数据进行统计管理工作的统计计算包。它们从实时数据库中获取过程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和显示,并将计算分析结果存入实时数据库,供其它客户机或系统调用。

WEB服务器是SIS数据和软件应用发布的平台,在该服务器上部署安装关系型数据库MYSQL,存储SIS WEB系统的基础数据,用以发布软件功能模块和工业流程仿真图形,供客户机查看调用。

镜像服务器是用于连接生产与MIS的纽带,镜像服务器的数据由SIS内网中的实时服务器传送过来,镜像服务器工作的方式及存储的数据和实时服务器一模一样,故而叫做镜像服务器。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解决安全性和开放性的矛盾。一方面镜像服务器和实时服务器之间有单向物理隔离装置,数据不能回写,这就保证了SIS内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镜像服务器本身处于MIS网络中,广大用户可以通过MIS网络方便的访问SIS的数据,从而又兼顾了访问数据的开放性。

3.3 过程实时信息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实时/历史数据库是SIS系统的基础和核心。作为面向生产过程的信息系统,数据服务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要求SIS不仅能将全厂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上来,还要将它们以其基本形式(控制系统采集的时间间隔、精度等)保存下来,并且满足不同的授权用户和应用程序为实现不同目的而进行的调用。实时信息数据库服务器可采用两台服务器做双机冗余,单台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切换到热备的另一台设备。两台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共享存储空间由磁盘阵列提供,并提供冗余的双电源。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专用的连接线缆和磁盘阵列相连,阵列磁盘可采用RAID5存储解决方案。在磁盘阵列上安装SIS实时数据库,数据库点容量为5万点,在网络和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可扩充至50万点以上。全部历史数据可保证连续保存6年以上。

3.4 系统接口配置

与SIS联网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各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远动系统(RTU)、电力网控系统(NCS)、辅助车间监控网络(DCS)、电气监控管理系统(ECMS)等全厂各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控系统。数据接口站上直接运行专用的数据采集软件,每台接口站分别与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实现控制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隔离。采集全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手工输入数据、手持设备数据或者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建立生产过程实时/历史数据库,形成全厂自动化系统及其计算机网络。

电厂控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极为关键,作为服务生产的SIS系统一端联结的是安全性要求极高的DCS等实时控制系统网络,一端联结的是面向电厂全体员工开放MIS和公共信息网络,这就要求SIS系统在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的同时,必须保障控制系统网络和自身网络安全性。

SIS与下层控制网络的接口均定义为单向的,任何情况下不会影响DCS/PLC等下层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且其可靠性在受控范围内。接口的DCS/PLC等下层控制网络侧为I类信息安全区,SIS侧为II类安全区,MIS侧为III类安全区。在SIS与MIS之间,通过SIS核心网络和二级网络的单向隔离,保证SIS核心数据的安全,在SIS系统二级网络和MIS网络之间采用防火墙装置,保证SIS系统不遭受广域网的病毒攻击。

3.5 其他外围设备

3.5.1 GPS对时接口

SIS系统配置与GPS的对时功能,保证与全厂时间一致,通常情况下火电厂的GPS时钟系统只设置一套,SIS系统只需预留一个GPS及北斗对时接口,以此提供统一的时钟校准信号,GPS及北斗装置接口形式为RS485通讯口或硬件脉冲1PPM。

3.5.2 工作站

SIS系统通常配备必要的工作站来满足现场运行人员的操作需求。本工程设置3套工作站,分别用于应用系统维护管理、设备寿命管理、性能计算分析等,SIS工作站一般布置于专门的SIS网络机房内,如果现场布置位置紧凑也可布置在工程师站内。

3.5.3 电 源

SIS系统设置独立的电源柜,并接受两路电源。其中任一路电源故障都会引起报警,同时两路冗余电源实现自动切换。SIS系统电源柜的配置必须保证任何一路电源的故障均不会导致系统的任一部分失电。

4 结 语

根据电厂的机组建设情况和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上文明确了 SIS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并对该电厂的SIS核心硬件配置进行了描述。在相似机组配置的火电厂SIS系统设计过程中,SIS系统的具体的硬件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SIS系统的架构具有可参考性。

参考文献:

[1] 王志新.火电厂监控信息系统SIS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2] 杭卫华.SIS系统在大唐洛阳热电厂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7,(5).

[3] 陈柏军.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3,(2).

发电厂公司工会主席岗位规范 第5篇

1职责

1.1在上级党委和工会及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负责党和国家关于工会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在全公司的贯彻执行。

1.2负责贯彻落实和完成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指示、工作部署和交办的工作任务。

1.3落实职代会条例,有效地组织全公司职工依法参加企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4组织开展多种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协作活动。1.5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并发挥其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1.6动员教育职工支持公司总经理依法行使职权。1.7严格履行安全职责

1.8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1.9负责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及对全公司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2任职条件 2.1思想政治条件

2.1.l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水平,有高度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建设市场经济而奋斗.2.1.2热爱本职工作,热心为职工服务,工作深入、平易近人、关心别人,扶贫救难,既当好党委总经理的参谋助手,又当好职工的知心朋友和贴心人,作风正派,品德高尚。2.2文化程度及工作经历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3专业知识和技能 2.3.1应知

2.3.1.1掌握工会运动的规律及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劳动法》、《工会法》、《企业法》、《电力法》、《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等与电力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

2.3.1.2熟悉企业管理模式及管理的知识,会利用系统工程原理,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及管理理论,掌握固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了解市场经济及其他模式的管理知识。2.3.2应会

具有熟练的工会工作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本部门各专业人员的应知、应会工作,能够掌握和了解工会活动的各种具器械,指导工会全体人员完成本职工作和党委、厂部交办的临时性工作。2.4实际工作能力

2.4.1对党的方针政策文件及上级有关的指示能够正确理解,对厂和整个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能做出综合分析和拿出正确决策,对临时性、突发性的工作和事件具有较高的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

2.4.2有全局观念,能够统筹兼顾,能够组织指挥金厂性的重大活动,协调处理金厂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能够组织完成大型的接待工作任务.2.4.3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发电厂设计规范 第6篇

1职责

1.l 负责本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以及检查监督班组培训任务的完成。1.2 负责本专业现场技术台帐的更换、检查及专业技术台帐的存档工作。1.3 当现场设备系统发生变化,要立即进行规程及现场使用手册随之更改,并将修改条款公布于主控室班长处,当因工作需要或现场要求、系统发生变化,设备异常运行等,应及时编写技术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并指导现场人员实施。1.4负责专业全面工作。当现场有重大操作时主动留在现场做操作第二监护人,应对电气专业的重大操作正确负责。

1.5 电气专业运行专工是电专业的培训负责人,应对全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负责。

1.6 电气专业运行专工应对电气专业的事故处理、电气设备的正常巡检负责。

1.7 电气专业运行专工应对电气专业的技术管理负责。

1.8 电气专业运行专工应对电气专业经济运行负责。

1.9 电气专业运行专工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解决电气专业的技术难题。

2任职条件

2.1 思想政治条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一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事求是,忠于职守,解放思想,坚持原则。

2.2 文化程度及工作经历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2.3 专业知识和技能

2.3.1 应知

2.3.1.1 了解企业法,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企业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及运行岗位责任制。2.3.1.2 了解掌握现代化管理基本知识及信息管理知识,运用计算机管理。2.3.1.3 了解本专业检修工艺规程,了解发电厂生产过程,掌握一门外语知识。

2.3.2 应会

2.3.2.1 熟悉掌握本专业运行规程,事故处理规程,设备及系统的连结情况,正常及特殊运行方式,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3.2.2 熟悉掌握本专业主、辅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本专业基础学科和机械制图等知识。

2.3.2.3 能编制修订本专业运行规程,能看懂并绘制本专业主、辅设备系统图,能对本专业设备、系统运行状况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能指导运行人员正确进行设备系统操作和事故处理,能拟定技术问答及反事故演习的题目和正确处理方法,能进行本专业的技术讲课。

2.4 实际工作能力

2.4.1 理解力和判断力

正确理解上级方针、政策,突出理解安全指令,对本职工作面临的问题能综合分析,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体现领导的要求。

2.4.2 组织协调力

能从大局出发, 统筹兼顾,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2.4.3 文字、语言表达力

能填写有关技术报表,能起草、编写文字通顺的反映本岗位情况的文稿。

2.5 身体条件

发电厂设计规范

发电厂设计规范(精选6篇)发电厂设计规范 第1篇火电厂设计规范目录一.总图专业、建筑专业序号标准规范编号 1GB50028-2006GB50041-2008G...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