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精选1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1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5.10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20分)
2×3= 25+5= 3×4= 5×5-3=
5+66= 5+4= 23-5= 3 ×4-5= 6×6= 4×4= 7+28= 4×5+15= 4+4= 7+28= 6×2= 3×6+6=
4×3= 3×5= 5×2= 4×6-6=
2、用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9分)
25+19-16= 67-24-17= 37+16+15=
二、填一填。(每空1分,共29分)
1、把下列口诀tián填wán完zhěng整。
二四得()三三得()()二得四
二五()四()十六()三得六
2、每pán盘有()个苹果,有()盘,yāo要qiú
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jiù就shì是求()个()xiāng相jiā
加。
jiā加fǎ法算式是:
chãng乘法fǎ算式是: 或 3、6+6+6+6+6+6=□×□ 5+5=□×□ 6+5+6+7=□×□
4、写算式。
6乘4 □○□= □ 2个chãng乘shù
数都是3 □○□= 3个5相加是多少?□○□= □ 3和6xiāng相jiā
加是多少?□○□=
□
□
5、在○里填上>、<或=。
4+5○4×5
2×5○3×4 5×4○6×4
2+2○2×2
6、△+△+△=15,△+○=24 △= ○= 7、2、4、3、6填入□,使两个算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chãnglì
zhǐnãng□×□=12 □×□=12
8、马叔叔过生日,他收到一个大礼盒,大礼盒里有3个中礼盒,每个中礼盒里又有3个小礼盒,河马叔叔一共收到了()礼盒。
三、根据要求画○,再列乘法算式。(每空1分,共4分)
(1)每组画3个,画4组(2)每组画4个,画3组 gēnjùyāoqiúliâshōudào
lǐhã 算式:□○□= □ 算式:□○□= □
四、看图列式(每个算式1分,共8分)
1、?个 ?个
□×□+□= □ □×□+□= □ □×□-□= □ □×□-□= □
2、? 颗 ?颗
□○□=□ □○□=□
3、□○□=□ □○□=□
五、解决实际问题(每题3分,共30分)
1、小宁和他的4个好朋友一起做纸花,每人做3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2、3、王师傅要给5辆小轿车装车轮,他一共要准备多少个车轮? shīfùjiàochē
zhǔnbâi
chēlúnyìqǐ
měirãn□○□=□()
xūyào
lúnzǐ给这样的三轮车装轮子,6辆车一共需要多少个轮子? sānlúnchēzhuānglúnzǐ□○□=□()
□○□=□()4、5、给这样的上衣钉扣子,5件上衣一共要多少粒扣子? zhâyàng
dìngkòuzilì□○□=□()
搭4个这样的物体一共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dāwùtǐ□○□=□()
6、小华做纸花,每天做5朵,做了5天,送给小芳8朵。(1)小华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 zuòzhǐhuāměitiānsònggěi□○□=□()
(2)还剩多少朵纸花?
□○□=□()
7、每本笔记本6元。
(1)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
(2)小明付出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
(3)小丽要买6本笔记本,她带30元够吗?
□○□=□()
够□ 不够□
附加题:
同学们去看演出,每排座位坐4人,则每排还空2个座位,如果把5排座位全坐满,那么可以坐多少人? kànyǎnchūzuòwâi
měipái
kōng
zuòmǎn□○□=□()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2篇
一、形近字组词: 夕(夕阳)与(与其)川(山川)台(站台)脸(脸面)多(多少)写(写字)州(神州)合(组合)险(危险)净(干净)买(买卖)族(民族)亿(亿万)洁(清洁)争(争光)卖(卖命)旅(旅行)忆(记忆)吉(吉祥)欢(欢乐)祖(祖国)旗(国旗)帜(旗帜)庆(国庆)次(层次)组(组词)棋(下棋)识(知识)厌(厌烦)曲(弯曲)央(中央)郊(郊外)优(优秀)阴(阴天)由(由于)块(石块)交(交通)犹(犹如)阳(太阳)坛(天坛)城(城市)国(中国)申(申办)匹(马匹)云(白云)成(成长)图(图画)中(中国)四(四方)京(北京)泪(泪水)洋(海洋)拥(拥有)抱(拥抱)惊(惊奇)目(目光)样(一样)用(作用)包(书包)相(相信)扬(发扬)讲(讲台)接(直接)故(变故)想(想法)杨(杨树)进(进门)拉(拉手)攻(攻打)候(气候)奇(惊奇)完(完全)席(主席)披(披上)猴(猴子)夺(夺取)玩(玩具)度(欢度)坡(山坡)夹(夹住)鸟(小鸟)峡(峡谷)岛(海岛)
二、多音字组词ēng(称作ā(发行āo(朝阳)称发朝chân(称心fà(头发áo(朝向)
xìng(高兴â(欢乐)ǔ(曲子)
兴乐曲īng(兴奋â(乐曲)ū(弯曲)
ū(首都âng(盛开)ì(好似)都盛ōu(都是)ãng(盛饭)ì(似的)chù(到处án(传说)áng(长度)处传ǔ(相处)àn(自传)ǎng(长大)āng(将来)án(难为)将难jiàng(大将)àn(难民)
三、近义词 欢乐----快乐美好----美妙生日----诞辰宽阔----宽广中央----中心著名----有名矗立----直立聚集----汇集挥舞----舞动 惊奇----奇怪故乡----家乡情景----情况特别----非常漂亮----美丽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四、反义词
安全----危险复杂----简单洁白----乌黑欢乐----悲伤美好----丑恶宽阔----狭窄
盛开----凋谢成功----失败聚集----分散
激动----平静正----反买----卖
进----退快----慢五、四字词语
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名胜古迹风景优美高楼大厦不约而同
六、词语搭配 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旗帜洁白的鸽子洁白的棉花美丽的城市宽阔的广场欢乐的海洋激动的泪水欢乐的人群美丽的雪景绿毯似的草坪()的日子()的祖国()的家园()的歌曲()的老师()的树林献上果实举起旗帜飞着鸽子挥舞国旗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奏起乐曲惊奇地问深情地说()地飞行()地点头()地写字()地()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
七、特殊结构词语 一遍遍ABB()()()来来往往 AABB()()()又宽又长ABAC()()()
八、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顶)帽子三(辆)自行车一(副)眼镜一(台)计算机两(条)鱼五(朵)鲜花一(片)树叶一(条)小路八(面)旗 一(座)高山一(间)房子一(朵)浪花
九、仿写句子 感叹句(原因)陈述句(结果)例: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北京真啊!我多么想。真啊!我。
十、按原文填空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十一、加偏旁,组字,再组词。申(伸)(伸手)夹(峡)(山峡)军(挥)(挥手)专(传)(传说)夕(多)(多少)乎(呼)(欢呼)用(拥)(拥有)包(抱)(拥抱)目(泪)(泪水)
吉(洁)(洁白)大(犬)(犬牙)井(讲)(讲话)
十二、组词,再写句子。
民。帜。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3篇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than my sister. 中的Section B 1a—1e. 本节课是 一节听说课, 从整体上看, 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 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 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 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 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 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 对角度的挖掘, 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 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 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 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 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 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 a k e t h e s t u d e n t s g r a s p t h e n e w w o r d s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4篇
(宽阔)的广场 (尽情)地唱 ( 堆 )雪人
( )的城市 ( )地说 ( )雪景
( )的棉花 ( )地问 ( )雪仗
4.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块儿。(8分)
立刻 特别 著名 非常
美丽 有名 马上 漂亮
三、句子积木。(14分)
1.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1)周末我们全家去公园玩
(2)多么好的景色啊 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2.把下列词语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柳树 一身 浅绿色 穿上 的 衣服
(2)雪地上 在 雪仗 打 堆 小伙伴们 雪人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 )地吃起葡萄来。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我们怎么能责怪它呢?
四、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请填序号)(6分)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④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1.小刚懂得的知识并不丰富,却经常吹牛,妈妈笑他是____。
2.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好比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田野献上( )的果实,枫林举起( )的旗帜,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 )的乐曲。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长 颈 鹿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看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它全身浅黄,身上长满棕黄色的斑纹,它们要是站在树丛中,很难被人发现。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脖子长长的,真像瞭望台。眼睛又大又机灵,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长颈鹿的头上还有一对美丽的角。
我长时间出神地望着长颈鹿,舍不得离去。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长颈鹿的样子。(4分)
2.长颈鹿全身浅黄,身上长满了棕黄色的斑纹。它的脖子( ),眼睛( ),还有一对( )的角。(6分)
3.这篇短文主要说了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
(2)我舍不得离开长颈鹿。( )
(3)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 )
七、写话新天地。(13分)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5篇
1.在梯形面积公式S=(a+b)h中,已知h=6厘米,a=3厘米,S=24平方厘米,则b=()厘米.
A.1B.5C.3D.4
2.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A.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B.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C.从乙组调12人去甲组
D.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或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3.足球比赛的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场.
A.3B.4C.5D.6
4.如所示,在甲图中的左盘上将2个物品取下一个,则在乙图中右盘上取下几个砝码才能使天平仍然平衡?()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6篇
1.方程2m+x=1和3x-1=2x+1有相同的解,则m的值为().
A.0B.1C.-2D.-
2.方程│3x│=18的解的情况是().
A.有一个解是6B.有两个解,是±6
C.无解D.有无数个解
3.若方程2ax-3=5x+b无解,则a,b应满足().
A.a≠,b≠3B.a=,b=-3
C.a≠,b=-3D.a=,b≠-3
4.把方程的分母化为整数后的方程是().
5.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
A.10分B.15分C.20分D.30分
6.某商场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时发现,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了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了10%,则三月份的销售额比一月份的销售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7篇
答谢中书书
名校讲坛 1.知识链接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考点链接
(一)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古汉语中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汉语则泛指一般的江河。(2)词义的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则只指男子的配偶。(3)词义的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代汉语则指鼻涕;再如“池”,古代指护城河,现代汉语则指水池。
【习题链接】见“答谢中书书”“积累与运用”T5。
(二)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习题链接】见“记承天寺夜游”“拓展阅读”T11。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谢中书(500-536),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2)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4)晓雾将歇 歇:消散 .(5)夕日欲颓 颓:坠落 .(6)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4.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作者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的情景;作者发出慨叹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C)A.夕日欲颓 B.晓雾将歇 ..C.四时俱备 D.或王命急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山川之美
何陋之有(《陋室铭》)..B.实是欲界之仙都 斯是陋室(《陋室铭》)..C.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D.自康乐以来
以刀劈狼首(《狼》)..(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判断动词,是;C.将要/欲望;D.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02 课内精读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表达效果:“猿鸟乱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指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时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2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释】 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沉鳞竞跃
鳞:鱼 .(2)未复有能与其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大可七八围许 许:上下或左右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暇:空闲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1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14.【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附【乙】文参考译文: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张开的车盖。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的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人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略微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2.文学常识填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4.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D)A.欣然起行/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B.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狼》)..C.相与步于中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D.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解析:A.……的样子;B.大概是;C.在;D.一起欣赏、领悟。)5.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院中的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光下竹子与柏树的影子,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子与柏树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如何理解文末“闲人”的含意?
①闲人的闲情雅致: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赏景的自豪。②闲官之苦闷与达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达观等。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少了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1.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C)A.盖/竹柏影也 B.晓雾/将歇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相与/步于中庭(解析:C.实是/欲界之仙都。)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乙】文写景的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作者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
04 综合性学习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阴晴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毕节市第五中学团委会准备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4.阅读下列材料,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示例一】月亮,悬挂在天空的诗 【示例二】诗情传千古,明月寄相思 15.请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示例】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16.活动筹备组准备邀请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敏老师担任本次活动主评委,请你以团委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你好!我校定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诵月”诗词朗诵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活动主评委,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
毕节市第五中学团委会
2018年9月21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8篇
1.6的倒数是( ),0.3与( )互为倒数。
3.右图表示的数量关系是( )€? =( ) , 根据除法的意义,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 ( )( )。
4.12的倒数与2.5的倒数的积是( )。
5.在里填上“>”“<”或“=”。
7. kg芝麻可榨油 kg,1kg芝麻榨油( )kg,榨1kg油需芝麻( )kg。
8.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是21,乙数是( );丙数是甲数的 ,丙数是( )。
9.一个数的是45,这个数的是( )。
10.一项工作,甲独做10小时完成,乙独做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1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合做(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二、准确判一判。(5分)
1.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
2.如果,那么a与b互为倒数。 ( )
4.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5.a>0。 ( )
三、精心选一选。(5分)
1.一个数的倒数比它本身小,那么这个数( )。
A.大于1 B. 小于1 C.等于1
2.根据 €?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的倒数 B. 和互为倒数 C. 和都是倒数
A.> B.= C.<
A.真分数 B.假分数 C.1
5.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四、仔细算一算。( 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9分)
五、认真解一解。(6+6+4+8+4+5=33分)
1.苹果有84kg,_________________,香蕉有多少千克?根据算式补充条件(x为香蕉的千克数):
(1) x=84,应补充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x+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3) 84€祝?+),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4) (1-)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骑车小时行4km,照这样计算,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行 km要用多长时间?
3.植物标本有24件,是动物标本的。你能算出动物标本有多少件吗?
4.
根据图中信息,你来算一算:小明和小军各有邮票多少张?
5.爸爸买来两袋一样重的大米,如果从第一袋中取出,从第二袋中取出5kg,第一袋就比第二袋多2kg。原来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9篇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p38—3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课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有两个
大小一样,但边的长度不一样的三角形纸)、三角板等。
一、游戏导入: 有这几个图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
二、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课件板题:角的初步认识,同时出现主题图)
三、引导探究: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表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找到了那么的角,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什么感觉呀?(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出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你能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
3、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自己先试一试,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示范画,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4、判断角:
师:谁还愿意把你画的角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师:我们先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角吗?为什么?(把不是角的取下来)
5、比较角的大小: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有大有小)师:谁能把这些角从大到小排一排?
师:他排对了吗?大家意见都不相同,到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师:每个小组都有①②号两个角,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边长些,一个边短些)
师: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总结: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开口的大小有关。师: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能把上面的这几个叫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四、练习:
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具、学具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
学生用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角,并说一说你制作的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展示学生做的几种角:锐角、钝角、直角。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看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
折出直角。
2.寻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学生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3.如何判断直角
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2.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3.教学画直角。
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你能用三角板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吗?” 学生尝试用三角板画直角,画完后找学生到黑板上演示画角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着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2.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画直角需注意的要点。
3.让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教师: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课时 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P38~40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生活中含有角的物体。师:“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师:“如果请你们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些物体,你又能发现什么?” 师:“是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师:“果然如此!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通过以往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角的知识?同桌互相说一说。”
贴上课题“角”,学生交流后回答:略。师:“仅仅知道这些,你们就满足了吗?” “那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呢?“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虚心好学,老师真的是非常高兴。好吧,那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师:“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学生在卡片上画角。
师:“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师:“下面我们要给这些角分分类。在分类之前,老师要说几点要求:1.每人先要认真的观察这些角。2.为了提高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分类前组长一定要带领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确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组选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分类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给角分类。教师巡视,做好记录。师:“哪一组愿意汇报?”
小组汇报,汇报时请其用三角尺验证。贴出直角。师:“你们认为他们分的怎么样?” 师:“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贴上“锐角”。(钝角同上。)
师:“对于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
师:“通过对角的分类,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分成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几种。” 贴上“的分类”。
三、巩固练习。
师:“请组长将这些角分还给大家。同学们可以在角的旁边写上角的名称。” 学生写角的名称。
师:“写好的人互相说一说你刚才都画了哪些角。” 学生互说,教师指名说。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是哪种角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按要求填空。”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写。集体订正。师:“让我们回到生活中的物体。” 点击,回到生活中的物体。
师:“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这些角都是什么角吗?”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角?”
师:“第五个任务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大家把三角尺凑在一起试着拼一拼。” 学生合作拼。
师:“能拼成什么角?你愿意上来拼一拼吗?” 学生在黑板上用学具拼。
师:“这个角是由几个什么角拼成的?还有其他的拼法吗?”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第四课时 剪角和数角(活动课)活动目的:
1、通过实际“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学会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3、剪角、数角游戏:
(1)放录音,教师讲数学故事: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动脑,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 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
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
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
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它们的答案谁正确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各自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巡回了解各组折、剪的情况)
(教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
4、拓展活动:如果把长方形的角剪掉2个,那么剩下的图形中还有几个角?
(学生操作,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一边讨论一边折、剪,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一刀剪: 两刀剪:
请几个学生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贴在黑板上)
三、全课小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10篇
一、计算题要仔细。
8/9÷4=1÷2/3=3/5÷3=14÷7/15=2/5÷0.4=
5/7÷1/7=3/8÷9/16=4/51/2=2/3÷1/9=11/16÷11/16=
2、先简化,再求比值。
1.5∶2.114∶355/8∶5/66千米∶300米
3、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第11篇
测试日期:2016年10月25日 分析日期:2016年10月26日
一、成绩分析:
本次参考22人,及格22人,平均分82.16分,及格率100%,优秀人数8人,优秀率36.4%。本次测试成绩出人意料,无论是从平均分还是从优秀率来说都不尽人意。
二、测试内容及试卷特色:
(一)《角的初步认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会认角(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分辨直角、比直角大或小的角;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会画角(会用直尺、三角板画直角、比直角大或小的角;画直角时一定要记得画上直角符号)
(4)能在生活中发现角
(一)试卷的特色
1、试题的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扩散了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就本套试卷来说,试题难易适度,适合本年级学生做答。
三、答题分析:
本次检测主要分成七个部分:
第一题:判断是否是角。本题是基础题,只要认真,没有什么难度,失分的一名同学是因为马虎造成。
第二题:我来填空。本题设有5个小题,在第1、5小题的出错率较低,但是在答第2小题的第二空“其中有几个直角”时,有5名同学失分,有的是粗心造成,有的是理解成有几个角。
第三题:判断对错。本题出错的几名孩子基本都是错在对角的特征没有掌握扎实,有几名学困生因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而答错。
第四题:比一比。本题相对前几题来说,难度不大,但是仍然有三四名孩子在出错失分,讲解试题时询问,孩子自己也很疑惑为什么会选错,而且是一错全错,可能是因为孩子当时虽然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意识里对大于号小于号没有加以辨别就使用了。
第五题:选一选(给锐角、直角和钝角分类),本题仍然有几名同学失分,主要是对8号角的判断,8号角是非常接近直角的钝角,所以有的学生凭主观意识去判断,而不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测量,所以判断错误。
第六题:数一数。本题设2道小题,第1小题难度不大,但在数图形的数量时,却仍然有不同的学生在数不同的图形时出现错误。第2小题没有全对的学生,数第五个图形全军覆没,本图数出来是16个角,对孩子们来说确实有难度。
第七题:我是聪明的小画家。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画角的能力。失分也比较多,我在阅卷时从学生画角的态度,是否使用尺子作图等细节上去批阅,所以扣分比较严,比较多。
本次测试,成绩特别不理想。从试卷上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存在着许多问题。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不牢固,对于一些稍稍复杂的题目,学生感觉手足无措,失分相对较多。此外,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太过粗心,会做的题也答错,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四、存在问题:
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认识图形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论和实际联系不起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还有混淆现象,稍难的题做起来就费劲。
二是在观察图形上,空间感不强,找不到观察的切入点,思维不开阔。
三是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还需锻炼。
四是部分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不够好,比如书写、画图、答题习惯等。
五、提高措施:
1、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3、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12篇
1.口算。(10分)
15米+5米= 17厘米-7厘米=
15厘米+6厘米= 18米-6米=
35厘米+7厘米= 50厘米+50厘米=
25米+5米= 22米+4米=
59厘米-9厘米= 1米-3厘米=
2.列竖式计算。(6分)
45+7= 25+6= 24-5=
3. 在○里填上“<”“>”或“=”。(6分)
4米5米 28厘米82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90厘米
8厘米8米 2米40厘米
二、填空。(22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4分)
2.过两点最多能画( )条线段。(2分)
3.( )米和( )厘米一样长。(4分)
4.看一看,填一填。(4分)
回形针长( )厘米 铅笔长( )厘米。
5.量一量,填一填。(4分)
长( )厘米 长( )厘米
6.数一数,下面共有几条线段?(4分)
( )条
三、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住保ǎ阜郑?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 )
2.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
3.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
4.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四、选一选。(8分)
1.下图中,线段是( )。
① ② ③
2.要知道操场跑道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 ②米尺 ③卷尺
3.冰箱大约高( )。
①75厘米 ②75米 ③175厘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 ②米 ③分米
五、画一画。(12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7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4.在距离 2厘米处画一个□,5厘米处画一个○。
六、解决问题。(28分)
1.小明高90厘米,爸爸比小明高80厘米。爸爸高多少厘米?(5分)
2.一条绳子长40米,用去了10米,还剩多少米?(5分)
3.一支铅笔原长19厘米,现在变成14厘米,用去了多少厘米?(6分)
4.一条绳子长2米,3条绳子连接在一起,一共长多少米?(6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第1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这次测试难度比较适中,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现在我具体分析一下今次考试我的得与失。
一、试卷分析。
第2题填空题第(2)小题,考试前一天上复习课时我把这道题出在PPT上重点讲解过,考试前两分钟又一次讲过,但是考试时还是有很多同学把“一副”理解为“一个”,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应该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而不是简单理解为“三角尺”。这充分说明有的同学听讲不专心,有的同学则是太自负了。
第7题画一画第(2)小题,在点子图上画三个大小不同并且都比直角小的角(从给出的边画起),再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五个要求缺一不可。
第9题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目。考试时我已提示过,要求有三个,在括号中填出每个图形一共有几个角;把所有的直角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用笔描出比直角小的角(考试时已提醒过,描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三个要求刚好都是9个小点,每个点1分,共27分。漏一个或错一个都会扣一分,有的学生损失惨重。这说明对题意的理解和听老师的提示非常重要。
二、作图不规范。
尽管上课时一直在强调作图的规范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还是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说明在平时训练中(尤其是自主作业中)要规范作图方法。问题表现在画好一个角之后忘记标上圆弧,直角忘记作出直角符号。第7题画一画的第(4)小题,用三角尺添上一条线,画出直角,少数学生没有利用三角尺的直角画直角,而是直接画一条线,导致作出来的根本不是直角。
三、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仅限于应付最常规的题型,不能举一反三。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如果只是单纯的要求画一个直角,或画一个比直角小的或大的角,还能应付,一旦题目变式就会束手无策。例如第7题第(3)小题,从给出的点画起,画出直角。明明给了两个点,就应该画两个直角,而且这两个点就是要画的两个角的顶点,但是有的学生只画一个角,或者把角的顶点随意改变,有的学生甚至画出了长方形。其实类似的题型在练习课和复习课上已经练习过,换汤不换药而已。
四、试卷做完后不认真检查,这是最大的的问题。
低段的孩子最容易盲目自信,这在部分孩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分孩子都以为做过的题目都是正确的,不能静下心来认真检查,即使在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检查,心也是浮躁的,只是装装样子而已,效果可想而知。
补教补学措施:
本学期“减负”了,从周一至周四基本上没有什么书面作业,只有双休日会布置适量的作业,但是教学的要求、考试的难度却没有降低。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1.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健康的心理和愉快的情绪对于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最最重要。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责骂一顿只能解家长的怒气,对孩子本身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考试不认真,过于粗心除外)。家长要做的是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自身的榜样作用),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在学习习惯方面、在细节部分督促、修正,多多鼓励孩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另外,每个孩子接受新知的能力不一样,需要我们一边努力帮助孩子,一边等待孩子带给我们惊喜。
2.目前的考试难度和书本上的习题难度相差很多,要形成技能、提升能力,可以做适量的自主作业,但是每一题都必须批改,这就要看家长的态度了。及时订正错误也就是及时纠正错误的想法,否则做了也是白做,还浪费了时间和情感。
3.自主作业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哪方面弱就多做这一块,程度好的孩子多做思维训练题(与学习内容同步的题目,不仅仅是单纯的奥数题),做到见多识广。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14篇
1、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条线,就画出了一个()。
2、方桌面上有()个顶点,()个角,都是()角。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有关。
4、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4时30分,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比直角()。
5、拿一张纸,先()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6、想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与三角板上的()比一比。一条红领巾有()个角。课桌面有()个角,都是()角。
7、比直角小的是(),比直角大的`是()。
8、三角板上有()个角,()个直角,()个锐角。
9、我们学过的角有()()()。
二、选择题:
1、一个角有()条边,()个顶点。A、1B、2C、3
2、正方形有()个顶点,()个角。A、4B、2C、3
3、如果把角的两边延长,这个角()。A、变大B、变小C、不变
4、把一个角放在放大100倍的话大镜下观察,这个角的大小会()。
A、扩大100倍B、不变C、缩小10倍
5、角的大小与()有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1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作为学习起点,激活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已有认知,并且突出相同加数的连加,为认识乘法含义设置生长点。课本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相加”,再通过增加电脑的台数,来列加法算式,让其体会出加法的麻烦从而引出对于“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进一步完善对乘法的认识。
课本中穿插的练习让学生从直观中体会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和推出乘法算式的积,进一步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孩子从图到加法算式,再到乘法算式,又从乘法算式追溯到加法算式和图,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让孩子充分理解乘法算式的简便。不足之处是孩子动手操作的地方少,不能更加直接的理解乘法的含义。
《练习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理解乘法算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加深练习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习题的练习,孩子认识乘法含义加深,也认识到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练习也加深了乘法认识与写题。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口教科书,徐徐渐进,帮助学生便口诀,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将乘法口诀与乘法意义联系起来,领会编口诀的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贯穿整个过程,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练习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运用1—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在孩子掌握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课堂上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孩子自己说自己写,逐步给孩子探知新知识的快乐过程,也考虑到孩子能理解5的乘法口诀,要求他们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并且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培养了孩子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找到列算式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大胆猜想,自主探索的机会。并借助情境教导学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与小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意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练习量较少,不能及时消化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到这一点的。
《练习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课时,不要摒弃书上的练习题,在巩固运用的这个环节中,练习题的设计从易到难,重视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练习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第16篇
3 4 5 6 7 8 9
二、比一比、填一填。(8分)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三、认认我的小手。(12分)
左手号码是( ) 右手号码是( )
四、选择正确的图形,在( )里画“√”。(8分)
1.宝宝用右手刷牙。 2.爸爸的手表戴在左手腕。
( ) ( ) ( ) ( )
3.叔叔是左手写字。 4.外婆用右手拿筷子。
( ) ( ) ( ) ( )
五、看图填一填。(6分)
(1)小鸟在小狗的( )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 )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六、我会走楼梯。(6分)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 )边走。
七、数一数,照样子用“○”画一画。(16分)
汽车:○○ 花: 玉米: 人:
树: 小鸭: 辣椒: 房屋:
八、辨清物品架上的东西。(8分)
的( )面是 。 的( )面是 。
在 的( )面。 在( )的右面。
九、我当小司机(用“→”画出行车方向)。(6分)
向左转 向右转 向前走
十、辨认方向我再画。(12分)
在○的右边画 ,下边画,上边画□,左面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201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