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厄贝沙坦分散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厄贝沙坦分散片(精选9篇)

厄贝沙坦分散片 第1篇

1 仪器和药品

Acme 9000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色谱工作站(韩国Young Lin公司);G-328A型分析天平;SYZ-550型高纯水蒸馏器(天津市金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分散片(市售),氢氯噻嗪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309-200702,纯度99.9%);厄贝沙坦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607-200301,纯度99.9%);乙腈(色谱纯,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乙酸胺(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供试品混合溶液

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分散片(批号:0904051)20片,精密称定,研细,称定片重0.003g(相当于含厄贝沙坦1.5mg和氢氯噻嗪0.125mg)用乙腈一水(28:72,v/v)置于50mL量瓶中,加乙腈-水(28:72,v/v)至刻度,摇匀,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供试品溶液。

2.1.2 对照品混合溶液

取厄贝沙坦对照品,氢氯噻嗪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乙腈一水(28:72,v/v)溶解并稀释制成厄贝沙坦浓度为300μgmL-1,氢氯噻嗪浓度为25μgmL-1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1.0mL,置于10mL量瓶中,加乙腈-水(28:72,v/v)至刻度,摇匀,即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照品溶液。

2.2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kromasil C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1乙酸胺水溶液(28:72,v/v),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

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在该色谱条件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保留时间分别为3.5min和7.3min,理论塔板数按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均不低于3 000,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均符合要求。色谱见图1。

1.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2.厄贝沙坦(irbesartan)

2.3 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量取对照品混合储备液0.1、0.3、0.5、1.0、1.5、2.0mL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加乙腈一水(28:72,v/v)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系列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析,记录色谱图。以对照品溶液浓度C(μgmL-1)为横坐标,以对照品峰面积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厄贝沙坦回归方程为:A=38.643 C22.56,r=0.9998;得氢氯噻嗪回归方程为:A=52.747 C0.2604,r=0.9995。

结果表明:厄贝沙坦进样浓度在3.0~60.0μgmL-1范围内,氢氯噻嗪进样浓度在0.25~5.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

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测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峰面积的RSD(n=6)分别为0.4%,0.2%。

2.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批号:0904051)的供试品,按“2.1”项下方法平行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含量的RSD(n=5)分别为0.3%,0.8%。

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批号:0904051),在室温下放置,分别于0、1、2、4、8、12h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各时间点峰面积的RSD(n=6)分别为0.7%和1.7%,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性良好。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精密称定,研成细粉,精密称取相当于厄贝沙坦7.5mg氢氯噻嗪0.625mg的样品9份,分别加入对照品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适量(加入量约为样品含量的80%,100%,120%)各3份,按“2.1”项方法制备所需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峰的峰面积,计算回收率及其RSD。结果上述两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7%,100.0%。RSD(n=9)分别为2.0%,1.7%。

2.8 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复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适量,按“2.1.1”项的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方法操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对3批复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进行3样本分析,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见表1。

(n=3)

3 讨论

复方厄贝沙坦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性质差异较大,因而两种成分保留时间的差异过大成为难点。本实验考察了两种不同的色谱柱(大连依利特C18柱,C8柱),结果表明两者在C8柱上得到了良好的分离,并获得了较好的峰形和较短的保留时间,故本方法采用C8柱。

本实验中考察了流动相体系。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时,洗脱能力差,保留时间长,峰形拖尾严重;改用乙腈一水为流动相,保留时间缩短,但是峰形仍需改进;将水相改为10mmoLL-1乙酸胺溶液后,结果表明,所得峰形较好,可获得较高的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达到要求,主峰、杂质峰、降解产物峰能达到基线分离,经方法学验证结果满意。

参考文献

[1]朱娟,尤时龙,孟小弟.复方厄贝沙坦片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HPLC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11):567-568.

[2]孙启泉,刘燕,施介华,等.RP-HPLC法测定厄贝沙坦的含量及有关物质[J].浙江化工,2006,37(6):28-29.

厄贝沙坦分散片 第2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69-01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本文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并做了以下相关分析。

1相关资料与标准

1.1患者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被我院确诊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0例,年龄分布在36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人。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27人;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16人。病程为10个月到3年之间,平均2.1年。患者自然信息的差异对治疗结果没有实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者的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已被医院确诊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出现血压不稳定现象、没有进行过药物治疗、已获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相关协议书、年龄在规定区间内

(2)排除标准:年龄高于75岁、没有被确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有过严重的相关药物过敏史、肝肾等器官发生机能损坏、不配合医院治疗

2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标准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片,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分别进行治疗,每天一次,一次一片,口服三个月后停止。

2.2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做好检测与分析。每日监测2次血压,然后实时记录好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度、舒张压变异度以及收缩压变异度。

2.3疗效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拟定疗效的评定标准: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达到正常范围,血压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小于10mmHg,达到正常范围,血压正常;无效:患者血压没有达到正常状态,与治疗之前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2.4统计学方法

对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对于两组间数据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对比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结果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分别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1)在药物治疗前,对照组合观察组患者血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度、舒张压变异度以及收缩压变异度较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并且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变异度、舒张压变异度以及收缩压变异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2)在治疗效果上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为35例,有效为15例,无效为0,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显效为20例,有效为20例,无效为10例,总有效率为80%。详情见表(1)。

4结论

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身体各个器官逐渐开始老化,身体机能变得迟钝,导致器官合并症频发。单单使用厄贝沙坦片已经不能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对于降压效果也不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再加以一些辅助药物进行联合治疗[2]。氢氯噻嗪在临床治疗上属于一种利尿剂,在治疗过程中适量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机能、同时促进患者体内的水钠代谢,从而与厄贝沙坦片共同作用[3]。

以上研究中,我们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详细的分析了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情况的变化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变异度、舒张压变异度以及收缩压变异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而且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要好得多[4]。这点足以说明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变异程度,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宏华,边平达.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9(4):245-249

[2]李小梅,李慧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及血管病杂志,2013.11(4):490-492

[3]李鸿飞.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8):925-927

厄贝沙坦分散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132例, 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 均为1~2级高血压, 并伴随轻度、中度肾损害。其中男81例, 女51例;年龄42~5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厄贝沙坦组 (49例) , 贝尼地平组 (43例) , 联合治疗组 (40例)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具有可比性。

注:BMI=体质指数

1.2 方法

3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生活方式干预[2], 包括: (1) 控制体质量, 减少高脂肪、含糖饮料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主食以粗粮和杂粮为主, 多食用高钙低钠的食物; (2) 限制盐的摄入量, 4~6g/d; (3) 增加适量体育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强度为中等, 3~5次/周, 30min/次; (4) 戒烟限酒。厄贝沙坦组患者予以厄贝沙坦片 (安博维, 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s生产, 批准文号:BX20010135) 口服, 150mg/次, 1次/d;贝尼地平组患者予以盐酸贝尼地平片 (可力洛, 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生产, 批准文号:H20100697) 口服, 4mg/次, 1次/d;联合治疗组患者予以厄贝沙坦片联合盐酸贝尼地平片口服, 剂量及用法同上。3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 (Scr) 、血尿素氮 (BUN)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及肾功能

治疗前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及Cc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及Ccr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低于厄贝沙坦组和贝尼地平组, Ccr高于厄贝沙坦组和贝尼地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组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度低血压反应10例 (7.6%) , 厄贝沙坦组3例 (6.1%) , 贝尼地平组4例 (9.3%) , 联合治疗组3例 (7.5%)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将高血压肾病分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和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其中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较为常见。高血压引发肾损伤的机制主要是高血压导致肾小球硬化, 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造成肾脏缺血性损害, 进而造成肾小管缺血性损害。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多尿、夜尿、低分子蛋白尿和低渗尿, 肾小球缺血时则出现蛋白尿。早期降压治疗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关键;也是预防、稳定、逆转高血压肾损伤, 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推出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出运动、降低体质量、限盐、戒烟等非药物疗法应作为高血压的基础治疗[3]。降压药物种类较多, 其中钙拮抗剂 (CCB) 、β2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均有降压及保护肾脏作用, 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有不依赖于降压作用的肾保护作用, 不引发干咳[4]。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抑制剂, 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 (AngⅠ) 转化为AngⅡ, 选择性地阻断了AngⅡ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 (AT1) 受体的结合, 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 从而产生降压作用。厄贝沙坦与其他ARB相比, t1/2更长, 起效时间更短[5]。厄贝沙坦降压作用缓和, 有利于保证靶器官血流灌注的稳定。

贝尼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CCB, 与细胞膜电位依赖性钙通道的DHP结合部位相结合, 抑制钙离子内流, 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以往观点认为, 二氢吡啶类CCB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作用强于出球小动脉, 可能加重肾小球内“三高”;目前观点认为, 只要能将系统高血压降低至参考值, 降压效果能克服其扩张入球小动脉的弊端, 从而改善肾小球内“三高”[6]。有研究表明, 二氢吡啶类CCB保护肾功能可减少肾脏肥大、改善尿毒症所致钙质沉着、减少系膜大分子物质沉积、清除氧自由基[7,8]。

高血压一般较顽固, 常需≥2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及Ccr比较, 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及Ccr比较, 有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低于厄贝沙坦组和贝尼地平组, Ccr高于厄贝沙坦组和贝尼地平组, 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厄贝沙坦联合贝尼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与联合治疗组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片联合盐酸贝尼地平片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13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厄贝沙坦组 (49例) , 贝尼地平组 (43例) , 联合治疗组 (40例) 。厄贝沙坦组患者予以厄贝沙坦片治疗;贝尼地平组患者予以盐酸贝尼地平片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予以厄贝沙坦片联合盐酸贝尼地平片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 (Scr) 、血尿素氮 (BUN)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Scr、BUN、Cc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Scr、BUN、Ccr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低于厄贝沙坦组和贝尼地平组, Ccr高于厄贝沙坦组和贝尼地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贝尼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高血压, 肾性,厄贝沙坦,盐酸贝尼地平,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樊雪红.降压药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56例高血压肾病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 2014, 30 (10) :285-286.

[2] 鲁旖.生活方式干预防控高血压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5) :63-64.

[3] Calhoun DA, Jones D, Textor S, et al.Resistant hypertension: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mittee of the Council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Research[J].Circulation, 2008, 117 (25) :510-526.

[4] 吴毅琴.福辛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 2014, 34 (21) :89-90.

[5] 荆施展, 杨天伦.伊贝沙坦与苯那普利、卡托普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尿总蛋白排泄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影响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 (24) :59-60.

[6] 朱辟疆.高血压性肾病诊断治疗及中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 11 (8) :663-666.

[7] 沈汉超.高血压肾病诊治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2, 2 (2) :5-7.

缬沙坦分散片说明书 第4篇

【英文名称】ValsartanDispersibleTablets

【拼音全码】JieShaTanFenSanPian(PingXin)

【主要成份】缬沙坦。

化学名:(S)-N-戊酰基-N-{[2’-(1H-5-四唑基)-4-二苯基]-甲基}-缬氨酸

分子式:C24H29N5O3

分子量:435.5

【性状】缬沙坦分散片(平欣)为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规格型号】40mg*24s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缬沙坦分散片(平欣)80mg,每天一次。剂量与种族、年龄、性别无关。可以在进餐时或空腹服用。建议每天在同一时间用药。用药2周内达确切降压效果,4周后达大疗效。降压效果不满意时,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60mg,或加用利尿剂。肾功能不全及非胆管源性、无淤胆的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缬沙坦可以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瘙痒及其他超敏反应如血清病、血管炎等过敏性反应。偶见肝功能指标升高。其他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有:水肿、无力、失眠、皮疹、性欲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时,不需要监测特殊实验室指标。

【禁忌】对任何成分过敏者。妊娠(见妊娠和哺乳)。对严重肾功能衰竭(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尚无应用缬沙坦分散片(平欣)的经验。

【注意事项】1.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极少数情况下,严重缺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患者(如: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应用缬沙坦分散片(平欣)治疗开始时,可能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应该在用药之前,纠正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或将利尿剂减量。如果发生低血压,应该让患者平卧,必要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血压稳定后恢复缬沙坦分散片(平欣)治疗。2.肾动脉狭窄:12例因单侧肾动脉狭窄导致的继发性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分散片(平欣)4天,没有引起肾血流动力学、肌酐、尿素氮(BUN)明显变化。由于其他作用于RAAS的药物可能使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BUN和肌酐升高,建议进行监测确保安全。3.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4.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缬沙坦剂量不应超过80mg/日。缬沙坦主要以原型从胆汁排泄,胆道梗阻患者排泄减少(见药代动力学),对这类患者使用缬沙坦应特别小心。

【儿童用药】缬沙坦分散片(平欣)用于儿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相关研究。尚无儿童用药的经验。

【老年患者用药】尽管服用缬沙坦后,老年人的系统暴露浓度稍大于年轻人,但并无任何临床意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早期(妊娠头3个月):妊娠种类B。动物实验表明对胎儿没有危害。中期和晚期(妊娠第2、第3个3个月):妊娠种类D。有证据表明对人类胎儿有危害,但相对母亲获得的治疗益处而言,利大于弊。鉴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不能排除对胎儿的危害。妊娠中、晚期应用直接作用于RAAS的药物,可以导致胎儿伤害或死亡。胎儿从妊娠中期开始出现肾灌注,后者依赖于RAAS系统的发育,因此妊娠中晚期应用缬沙坦分散片(平欣),风险增高。与其他直接作用于RAAS的药物相似,缬沙坦分散片(平欣)不宜用于妊娠期。如果在用药期间发现妊娠,应尽早停用缬沙坦。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虽然尚无缬沙坦分散片(平欣)过量的诊治经验,但其主要症状可能是明显低血压。若服药时间不长,应该催吐治疗,否则常规治疗给予生理盐水静脉输注。血液透析不能清除缬沙坦。

【药理毒理】作用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剂是血管紧张素Ⅱ,是由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作用下形成的。血管紧张素Ⅱ与各种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它有多种生理效应,包括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调节。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力缩血管物质,具有直接的升压效应,同时还可促进钠的重吸收,刺激醛固酮分泌。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AT)Ⅱ受体拮抗剂,它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产生所有已知的效应。AT2受体亚型与心血管效应无关。缬沙坦对AT1受体没有任何部分激动剂的活性。缬沙坦与AT1受体的亲和力比AT2受体强0倍。ACE将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并降解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比较缬沙坦与ACE抑制剂的临床试验证实缬沙坦组干咳的发生率(2.6%)显著低于ACE抑制剂组(7.9%)(P<0.05)。在一项对曾接受ACE抑制剂治疗后发生干咳症状的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发现,缬沙坦组、利尿剂组、ACEI组分别有19.5%,19.0%,68.5%患者出现咳嗽(P<0.05)。缬沙坦对其他已知的在心血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激素受体或离子通道无影响。药效:缬沙坦降低升高的血压,同时不影响心率。对大多数患者,单剂口服2小时内生产降压效果,4-6小时达作用高峰,降压效果维持至服药后24小时以上。治疗2-4周后达大降压疗效,并在长期治疗期间保持疗效。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进一步显著增强降压效果。突然终止缬沙坦治疗,不引起高血压反跳或其他副作用。缬沙坦不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尿酸水平。

【药代动力学】吸收:缬沙坦口服后吸收迅速,其吸收量差异很大,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3%(237),在研究的剂量范围内,药代动力学曲线呈线性。每天服用一次时,缬沙坦很少引起蓄积,在男性和女性中,血浆浓度相似。进餐时服用缬沙坦,使AUC减少48%,血药浓度峰值(Cmax)减少59%。无论是否进餐时服用,8小时后的血药浓度相似。AUC或Cmax减少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缬沙坦分散片(平欣)可以进餐时或空腹服用。分布:缬沙坦绝大部分(94-97%)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1周内达稳态。稳态分布容积约为17升,与肝血流量(30升/小时)。

【贮藏】密封。

【包装】40mg*24s/盒。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50

【生产企业】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瘙痒及其他超敏反应如血清病、血管炎等过敏性反应。偶见肝功能指标升高。其他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有:水肿、无力、失眠、皮疹、性欲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时,不需要监测特殊实验室指标。1.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极少数情况下,严重缺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患者(如: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应用缬沙坦分散片(平欣)治疗开始时,可能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应该在用药之前,纠正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或将利尿剂减量。如果发生低血压,应该让患者平卧,必要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血压稳定后恢复缬沙坦分散片(平欣)治疗。2.肾动脉狭窄:12例因单侧肾动脉狭窄导致的继发性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分散片(平欣)4天,没有引起肾血流动力学、肌酐、尿素氮(BUN)明显变化。由于其他作用于RAAS的药物可能使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BUN和肌酐升高,建议进行监测确保安全。3.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4.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缬沙坦剂量不应超过80mg/日。缬沙坦主要以原型从胆汁排泄,胆道梗阻患者排泄减少(见药代动力学),对这类患者使用缬沙坦应特别小心。对任何成分过敏者。妊娠(见妊娠和哺乳)。对严重肾功能衰竭(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尚无应用缬沙坦分散片(平欣)的经验。

缬沙坦分散片(平欣)的功效与作用缬沙坦分散片(平欣)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分散片服用常见问题

缬沙坦分散片是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药物,缬沙坦分散片适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缬沙坦分散片的服用方法患者很少知道,那么,缬沙坦分散片怎么服用呢?

缬沙坦分散片的服用方法是推荐剂量:缬沙坦分散片80mg,每天一次。剂量与种族、年龄、性别无关。可以在进餐时或空腹服用(见吸收)。建议每天在同一时间用药(如早晨)。用药2周内达确切降压效果,4周后达最大疗效。降压效果不满意时,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60mg,或加用利尿剂。肾功能不全(严重肾衰见禁忌)及非胆管源性、无淤胆的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缬沙坦分散片可以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缬沙坦分散片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其特异性拮抗AT1受体的作用大于AT2约20,000倍),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缬沙坦分散片不作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肾素和其他受体,不抑制与血压调节和钠平衡有关的离子通道;缬沙坦分散片不影响体内缓激肽水平,因而导致咳嗽的副作用少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厄贝沙坦分散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2年8月我院临床诊断为DN而肾功能未受损患者102例, 分为A组63例, 肾小球率过滤 (GFR) ≥30ml/min, 男35例, 女28例, 年龄17~64 (46.11±10.08) 岁, 其中1型糖尿病6例, 2型糖尿病57例;B组39例 GFR 15~30ml/min, 男18例, 女21例, 年龄23~71 (52.17±12.40) 岁, 其中1型糖尿病5例, 2型糖尿病34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肾损害, 公式法计算示GFR≥15ml/min, 未进入肾替代治疗阶段, 伴不同程度蛋白尿, 无糖尿病酮症、严重肝功能损害、全身感染性疾病, 近期无心脑血管意外及手术史。入组前给予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 维持适宜的饮食及个体化运动方案, 观察并调整血压、血糖。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和糖尿病饮食控制, 常规口服降糖、降压药物, 严格控制空腹血糖≤7.8mmol/L, 血压≤130/80mm Hg (1mm Hg=0.133kPa) 。A组:联合治疗组, 在每天口服厄贝沙坦150mg, 每天1次基础上, 口服黄葵胶囊 (江苏省苏中制药厂生产, 规格0.5g/粒) 5粒, 每天3次, 连续服药12周。B组:服用厄贝沙坦150mg, 每天1次。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检测24h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12周后2组尿蛋白定量及尿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且治疗12周后A组尿β2微球蛋白值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B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微量白蛋白尿就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主要线索, 对于尽早指导临床治疗实用性很强[3]。它不仅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依据还能反映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若在这一阶段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减少蛋白摄入量、改善生活方式, 仍有希望阻止病情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或延缓其发展速度, 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控制蛋白尿是目前本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3]。DN 发病机制由胰岛素代谢障碍而致长期高血糖是DN发生的最关键原因, 高血糖造成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葡萄糖本身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系列后果是造成肾脏病变的基础, 众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被激活则是病变形成的直接机制。肾脏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S) 被激活是触发DN 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RAS 中的主要活性肽, 在DN肾病中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片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代表性用药之一,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阻断AngⅡ的生成, 故能抑制AngⅡ的致病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肾脏保护作用主要来源于对紧张素转换酶Ⅰ受体 (AT1) 的阻滞, 厄贝沙坦片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类药物中的代表, 能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 AT1受体对AT1的拮抗作用大于AT2 8500倍。能够选择性的扩张肾小球动脉, 尤其是出球小动脉, 减低肾小球囊内压, 从而改善肾小球的高滤过, 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同时, 通过保存肾小球基底膜的负电荷, 改善肾小球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减少蛋白从基底膜的漏出。还可减轻AngⅡ对细胞生长因子的刺激, 防止系膜细胞增生和肾小球肥大, 降低蛋白尿、抑制小管间质炎症、阻止肾小球硬化。从而逆转或延缓早期DN病向临床糖尿病肾病发展, 延缓临床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速度。并发高血压或无高血压的DN患者均可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保护肾脏。高血糖、高血压是DN发生与发展的基本因素, 而糖尿病患者的血黏度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小板黏附性及聚集性增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4]。黄葵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 其性味甘、寒、滑、无毒。黄葵胶囊含有五种黄酮类化合物单体, 包括槲皮素、杨梅黄素、槲皮素3洋槐双糖苷、槲皮素3 葡萄糖甙及金丝桃苷, 有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 减轻肾小球免疫炎症反应, 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保护肾小管功能[5]等作用。还有明显的降低尿素和肌酐、减轻尿蛋白量, 刺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减轻水肿作用。从本临床观察看, 黄葵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DN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未受损患者102例, 分为A组63例, B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和糖尿病饮食控制, 常规口服降糖、降压药物, A组在口服厄贝沙坦基础上, 口服黄葵胶囊, B组单独服用厄贝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h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尿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且治疗12周后A组尿β2微球蛋白值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黄葵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明确临床疗效。

关键词:黄葵胶囊,厄贝沙坦片,糖尿病肾病

参考文献

[1]刘志红, 黎磊石.糖尿病肾病的治疗[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3, 12 (5) :437439.

[2]Shumway JT, Gambert SR.Diabeticne phropathyphysi[J].Int Urol Nephrol, 2002, 34 (2) :257.

[3]Joss N, Paterson KR, Deighan CJ, et al.Diabetic nephropathy:how effec-tive is treatment in clinicalpractice[J].QJM, 2002, 95:4149.

[4]丁鹤林, 傅祖值.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J].中华内科杂志, 2004, 41 (10) :713.

厄贝沙坦分散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院6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该文所选对象,经临床诊断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62.1±9.3)岁,平均病程周期(8.1±1.2)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15例,年龄平均年龄(63.2±9.4)岁,平均病程周期(8.3±1.3)岁。

1.2 治 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0.15 g/d,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 ,每种药物0.15 g/d,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将剂量调至到3.0 g。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

1.3 观 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压、餐后2 h血糖变化,并详细记录舒张压和收缩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用生化仪器测定[1]。

1.4 统 计方法

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汇总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率对比[2]。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4,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日益增长,慢性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其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此疾病伴随患者终身,其是引发心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3]。临床上尚无治愈方法 ,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案比较多,但有明确疗效的却并不多, 该组试验采用取了二甲双胍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方案,根据结果显示,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如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水平。

(±s)

二甲双胍片是治疗糖尿病常用药,已有多年的临床运用史,具有改善胰岛素的抵抗、减少肝糖元的产生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人体对糖的吸收。其对单纯饮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对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也就有一定的疗效,但该药不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厄贝沙坦片是一种血管紧张肽受体阻滞剂,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因此,临床上常采用二甲双胍片联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该组实验中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了二甲双胍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了厄贝沙坦片治疗,虽然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使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均有所改善,但根据结果显示来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改善情况更为显著, 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4,P<0.05)。

综上所述, 采用二甲双胍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方案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2年8月—2013年4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和厄贝沙坦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改善情况较为显著,(t=9.104,P<0.05)。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厄贝沙坦分散片 第7篇

关键词: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高血压,治疗结果

高血压是属于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本研究探讨了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中度 (2级) 高血压和重度 (3级) 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本组患者均无心、肝、肾功能不全。按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版) 的标准诊断,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44~78岁, 平均 (60.1±3.2) 岁;中度 (2级) 高血压患者42例, 重度 (3级) 高血压患者18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 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为治疗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对全部入选的患者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 在对患者用药前的一周, 停止服用其他的降压的药物。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mg, 1次/d, 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厄贝沙坦150mg, 1次/d, 口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舒张压下降≥10mmHg并且降至正常范围[舒张压<90mmHg和 (或) 收缩压下降≥20mmHg]为显效;舒张压下降虽<10mmHg但达到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为有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面两项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20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3例, 有效6例, 无效1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头晕1例, 1例胃肠道不适。对照组头晕2例, 胃肠道不适2例。均能耐受。血钾、肝、肾能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目前, 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均被认为是一线抗高血压药物。然后, 对于降压目标水平的要求不断的严格, 因此, 联用用药降低血压已经成为目前的降压的主要方式。联合用药具有以下特点: (1) 联合用药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互之间的协同来降低血压, 提高了降压效果。 (2) 联合用药可平衡药物干预后触发的反调节机制, 有效的增加了降压效果。 (3) 联合小剂量药物可避免由于单药大剂量时产生的剂量依存的不良反应, 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药物的耐受性, 具有促进患者的依从性的作用。 (4) 联合用药对靶器官保护可能具有单药治疗时所不具有的优势。

厄贝沙坦是一种强效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阻滞剂, 与AngⅡ1型受体 (AT1受体) 亚型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属于一种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并且具有阻滞心肌及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Ca2+ 经细胞膜钙通道进入细胞的作用, 有利于心肌及其血管平滑肌的松弛。并且, 苯磺酸氨氯地平t1/2很长, 吸收比较慢, 生效也比较慢, 因此使得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在对患者给药12h后血液浓度才能达到高峰, 另外, 在体内分别比较广泛, 达到稳定血液浓度后, t1/2为60h, 因此, 具有长效降压的作用。

综上所述,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联用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小玲, 陈坷, 叶青, 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11 (3) :292.

[2] 张金华, 徐世林, 张喜荣, 等.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30 (22) :127-128.

厄贝沙坦分散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实验组51例患者, 32例男性, 19例女性, 年龄范围:46~77岁, 平均年龄61.7岁。对照组47例患者, 29例男性, 18例女性, 年龄范围:45~78岁, 平均年龄60.9岁。基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选择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这两种药物, 硝苯地平3次/d, 10 mg/次, 厄贝沙坦1次/d, 150 mg/次;若患者有心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可以使用复方丹参片;患有糖尿病和血脂高的患者要继续进行常规的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

1.2.2 对照组

选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进行治疗, 卡托普利2次/d, 25 mg/次;硝苯地平3次/d, 10 mg/次。对有糖尿病、血脂高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采用χ2检验, 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标准

治疗显效:患者的血压值在120/70 mm Hg左右, 头晕、耳鸣、失眠等情况基本消失;治疗有效:治疗后的血压比治疗前的血压下降10~20 mm Hg, 头晕、耳鸣的情况得到一定的缓解;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没有得到较大的变化, 头晕等情况依然较为严重。

2 结果

对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实验组51例患者, 显效38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 治疗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有47例患者, 显效16例, 有效22例, 无效9例, 治疗有效率为80.9%,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血压这种疾病较为常发, 对人体的健康伤害较大, 如不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会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因此要对该疾病的患者选择副作用小而且治疗效果好的药物。厄贝沙坦是治疗高血压这种疾病的常用药物, 在最初使用的时候要求患者服用150 mg/d, 这个剂量比75 mg/d能够使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2]。但是对于年龄>75岁, 或者使用血液透析的患者, 可以75 mg/d服用。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 发现患者在用药后能够得到较好的吸收的, 而且不会对患者的进食方面有不良的研究, 该种药物是通过氧化代谢和葡萄糖的醛酸化进行吸收。厄贝沙坦还能够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高压进行一定的降低, 使肾的血流动力得到改善[3]。因此说明厄贝沙坦能够对血压进行治疗, 还能保护肾脏的功能。而且每天仅服用1次, 使药物服用的依从性得到提高。硝苯地平是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这种药物在降压时, 不会对心、脑、肾的血流量造成影响。也不会使血脂、血糖和电解质的正常代谢出现异常的情况, 还可以使心肌纤维的舒张和收缩的功能得到改善, 若进行长期的服用, 能够对左心室肥厚进行治疗。因此, 对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进行治疗, 不仅有较好的疗效, 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1%。卡托普利这种药物也能够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 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会出现顽固性的干咳和血管神经的水肿情况, 因此该种药物的安全性较低, 采用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的对照组, 治疗有效率为80.9%。

综上所述, 对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进行综合治疗, 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随机分组, 实验组51例, 选择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47例, 选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1%,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9%。结论 对患者进行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的综合治疗, 能使患者的高血压得到较好的治疗, 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硝苯地平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 32 (18) :106-107.

[2]刘锐锋, 闫惠忠, 张杰.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 22 (16) :147-148.

厄贝沙坦分散片 第9篇

关键词: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安全性

高血压是致使老年患者出现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的衰竭、充血性的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2]。当前, 临床上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厄贝沙坦等, 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中不仅需要降低病残率、病死率, 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 常用药物的特殊性等, 因此本文对应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相关的研究及探讨, 所研究的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恶性高血压患者。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各有60例患者, 对照组中, 男性有34例, 女性有26例, 患者的年龄为65~83岁, 平均年龄为 (73.3±1.2) 岁, 患者的病程为1~11年, 平均病程为 (5.1±0.4) 年;研究组中, 男性有33例, 女性有27例, 患者的年龄为66~84岁, 平均年龄为 (73.4±1.3) 岁, 患者的病程为1~13年, 平均病程为 (5.3±0.5) 年。研究组和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性别比、文化程度、年龄、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多个人方面的因素上均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 (P>0.05) , 两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 组间的相关数据可以给予比较与分析。

1.2 方法:

对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 主要是, 积极调整患者的饮食和运动, 并提前2周即停止使用其他的降血压药物, 并对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卡普托利片进行治疗, 每天服用3次, 每次服用12.5 mg, 共对患者进行8周的治疗;对研究组老年高血压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 每天服用1次, 每次服用150 mg, 共对患者进行8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分析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眩晕、皮疹、头痛、腹泻、干咳等不良反应, 其中, 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为, 显效:治疗之后, 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幅度高于20 mm Hg, 或者舒张压降低幅度高于10 mm Hg且降低至正常的血压水平;有效:治疗之后, 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幅度10~20 mm Hg, 但未降低至正常的血压水平;无效:治疗之后, 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幅度低于10 mm Hg, 或者血压水平没有出现降低。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结果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与处理, 应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按照t检验的方式对计量资料实施检验, 并应用χ2检验的方法对于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检查, 如果数据之间检验值P<0.05, 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方面的研究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对照组中, 无效14例, 有效31例, 显效15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研究组中, 无效1例, 有效19例, 显效30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 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 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 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2.2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分析:

治疗之前, 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为 (103.25±8.93) mm Hg, 收缩压为 (154.73±15.83) mm Hg, 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为 (103.26±8.94) mm Hg, 收缩压为 (154.75±15.86) mm Hg, 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 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治疗之后, 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为 (91.36±10.61) mm Hg, 收缩压为 (131.93±11.54) mm Hg, 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为 (87.03±5.13) mm Hg, 收缩压为 (128.01±8.22) mm Hg,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之后的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 与治疗之前相比差异明显, 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而且, 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 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 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2.3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 (6.3±1.1) 、 (6.2±0.8) mmo L/L;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分别为 (320±50) 、 (319±53) μmol/L;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分别为 (4.5±1.4) 、 (4.4±1.42) mmol/L;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分别为 (1.29±0.5) 、 (1.27±0.6) mmol/L;治疗前后的密度脂蛋白分别为 (1.45±0.5) 、 (1.46±0.4) mmol/L;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分别为 (104±16) 、 (105±16) μ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 (6.2±1.2) 、 (9.9±0.6) mmo L/L;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分别为 (321±48) 、 (4.4±26) μmol/L;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分别为 (4.3±1.2) 、 (5.3±1.9) mmol/L;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分别为 (1.26±0.7) 、 (1.35±0.6) mmol/L;治疗前后的密度脂蛋白分别为 (1.43±0.5) 、 (1.72±0.4) mmol/L;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分别为 (105±11) 、 (126±12) μmol/L。经统计处理显示,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血尿酸、各项血脂指标、血肌酐水平均无显著的改变,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呈升高的趋势, 变化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对照组中, 眩晕有6例, 皮疹有5例, 头痛有3例, 腹泻有4例, 干咳有1例,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67%, 研究组中, 眩晕有2例, 皮疹有0例, 头痛有2例, 腹泻有1例, 干咳有4例,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 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 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 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指患者的年龄在65岁以上且血压水平持续或者非同一天的3次及3次以上测定的血压水平高于标准血压水平, 近年来,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多, 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常伴存各种的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等, 容易发生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的衰竭等, 严重威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严重时会引起患者最终死亡,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值及舒张压值相差比较大、血压水平的波动比较大、相关的并发症与合并症比较多, 因此,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的同时需注意防止一些不良反应的情况, 以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4,5]。

目前, 临床治疗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较多, 比较常用的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拮抗剂, 其可以作用于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系统, 对于心血管疾病均具有较为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是目前国际上高血压联盟及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六大类抗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中的一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拮抗剂中代表的药物为厄贝沙坦片[6,7]。

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厄贝沙坦片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 主要是厄贝沙坦片可以特异性的在细胞受体的水平上有效阻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效果,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以及促醛固酮释放,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 进而降低周围神经、中枢神经的加压作用, 实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8,9], 还可以明显的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 有效保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脏, 积极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10]。诸多研究指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口服, 每天1次, 24 h血压降低, 并且随着计量的增加疗效也明显增加[11,12], 当药物计量>50 mg/d时, 坐位舒张压谷峰降低比值超过50%, 给药1次, 24 h发挥降压作用[13], 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 降压效果相似或者更强。相关实验结果还发现, 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较为平稳, 患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为良好, 比较适合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14,15]。

本研究中, 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 要比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76.67%明显更高 (P<0.05) , 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 (87.03±5.13) mm Hg、 (128.01±8.22) mm Hg, 要比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 (91.36±10.61) mm Hg、 (131.93±11.54) mm Hg明显更低 (P<0.05) , 可以看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片治疗的效果较好, 可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而且,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尿酸、各项血脂指标、血肌酐水平均无显著的改变,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 要比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31.67%明显更低 (P<0.05) , 可见, 与应用卡普托利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片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厄贝沙坦分散片

厄贝沙坦分散片(精选9篇)厄贝沙坦分散片 第1篇1 仪器和药品Acme 9000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色谱工作站(韩国Young Lin公司);G-328A型分析天...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