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报警总线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51

报警总线范文(精选3篇)

报警总线 第1篇

火灾报警系统 (FA) 是楼宇自控系统 (BA) 的一个分系统, 服务于楼宇自控系统, 共同完成对大楼的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和通报火灾,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和扑灭火灾, 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 是现代消防不可缺少的安全技术设施之一。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原理图

安装在保护区的探测器不断的向所监视的现场发出巡检信号, 监视现场的烟雾浓度、温度等, 并不断反馈给报警控制器, 控制器将接到的信号与内存的正常整定值比较、判断确定火灾。当发生火灾时候, 发出声光报警, 显示火灾区域或楼层房号的地址编码, 并打印报警时间、地址等。同时向火灾现场发出警铃报警, 在火灾发生楼层的上下相邻层或火灾区域的相邻区域也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以显示火灾区域, 各应急疏散指示灯亮, 指明疏散方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 自动或手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称为触发件, 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其中,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该满足表1的要求。

3. CAN总线系统通信

系统中每个节点由火灾报警控制器、C A N总线控制器、C A N收发器构成, 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 火灾报警控制器接收火灾报警信息并完成火灾判断、联动等功能;CAN控制器用于各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递;CAN收发器增强了控制器的驱动能力, 保证了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的通讯距离。

发送数据时, 火灾报警器把需要传送的数据写入C A N控制器的发送缓冲区, 启动发送, 数据即通过C A N收发器发送到总线上;接收数据时, CAN控制器通过CAN收发器从总接收数据, 处理后存入接收缓冲区, 并给出接收中断信号, 这时, 火灾报警器可以从C A N控制器的接受缓冲区取走数据。

4.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联动设计

本设计采用编码消火栓按钮, 直接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 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可以直接启动消防泵, 启泵的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反馈信号。在消火栓按钮处设有启泵指示灯, 用来指示消防泵的运行状态, 同时消防控制室可控制消防泵的启、停;显示消火栓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显示消火栓启泵按钮的位置。消防泵电器原理控制图如图3所示。

要使消防泵能够处于联动状态, 就需要一个联动编程将消防泵与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联动起来。本系统联动公式有等号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面为条件, 由用户编码、设备类型及关系运算符组成;后面为被联动的设备, 由用户编码、设备类型及延时启动时间组成。当我们联动消防泵的时候就要在控制器中编写消防泵的联动方程, 即01001103+02001103=0100121300 01001317 10表示:当010011号光电感烟探测器或020011号光电感烟探测器报警时, 012055号警铃立即启动, 010013号消防泵延时10秒启动。起动逻辑图如图4所示。

结论

基于CAN总线的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智能化全总线制报警控制系统, 系统中各个设备的联动都是要靠报警控制主机里的系统软件编程将它们联系起来。通过软件的编程来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联动, 以确保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能够使各个设备联动工作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总线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满足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课题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浩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明设计手册[M].西安: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1.

[2]秦兆海, 周鑫华.《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盛建.《自动消防报警系统》[M].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

[4]程晓航.火灾探测的原理与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

[5]陈涛, 袁宏永, 范维澄.火灾探测技术研究展望[J].火灾科学, 2001.

[6]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报警总线 第2篇

1 CAN 总线的简介及特点

CAN总线即控制器局域网,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可靠性、灵活性及独特的设计。CAN总线不仅应用在汽车领域上,同时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CAN总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极具发展前景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的主要特点如下 :

(1) 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 :CAN总线的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协议的数据链层和物理层功能,包括填充数据块编码、优先级判别、循环冗余检验等项工作。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数据段的长度最多为8个字节,可满足CAN总线在工业领域中工作状态、控制命令及测试数据的一般要求。同时,8个字节不会占用CAN总线时间过长,从而确保了通信的实时性。

(2)可在各个节点之间实现自由通信 :CAN总线的数据通信没有主从之分,采用多主方式进行工作,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在任何时刻向任意一个或者多个节点发出数据通信,通信方式灵活。根据各个节点信息的优先级先后顺序来决定通信的次序。当多个节点同时发出通信时,优先级高的抢先于优先级低的进行传输,这样就不会对通信的线路造成堵塞。

(3) 可使网络上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 :CAN总线的节点数实际可达到110个,CAN总线的协议是对通信的数据块进行编码。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还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受到相同的数据,这一点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非常有用。CAN总线协议采用CRC检验并可提供相应的错误处理功能,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

2 基于 CAN 总线的智能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

智能消防报警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器、中央控制室、消防联动设备和消防报警智能节点组成。火灾探测器主要是自动将火灾现场所产生的各种特征状态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前段处理转变为智能节点所需求的电信号模式发送给智能节点 ;中央控制室主要负责对整座大楼的火灾情况和消防联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监控 ;消防联动设备主要是依据现场的控制信息进行早期的处置 ;根据各个楼宇中的联动设施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消防报警智能节点主要是采用神经网络一模糊推理的数据融合技术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和火灾发生的地点等信息,并且负责传送火灾信息和在各个楼层显示器上显示火灾信息以及对消防联动设备进行控制。智能消防系统采用CAN总线技术,利用CAN总线负责将各组成部分进行连接并传输信号。CAN总线的智能节点由单片机、隔离器、CAN控制器组成。单片机选用的是AT89C51CC01芯片,它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自带CAN控制器的8位微控制器。可以控制15个CAN的通道,用于接收和发送缓冲器,可为智能节点提供硬件支持。隔离器选用的是ADu M1201。它可以实现CAN控制器和CAN驱动器之间的电气隔离,从而达到更高的抗干扰性能。CAN驱动器选用的是82C520芯片。它可接收所有总线上的信息帧,通过电气隔离,传送到AT89C51CC01的CAN模块中。CAN智能节点系统可以方便地增减智能节点的种类和数目,可以实现数据采集模块的现场的即插即用,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功能。从而体现智能消防报警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实用性。智能消防报警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在楼宇内探测早期的火灾 , 发出报警信号 ;显示出火灾地点 , 并在第一时间启动消防联动设备采取最迅速最准确的消防处理措施。其中火灾探测器首先通过感温探测器或感烟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将各种火灾特征状态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前段处理转变为智能节点所需求的电信号模式发送给智能节点。根据火灾的类型启动相应的消防联动设备。在做这些最早期防火处理的同时 , 通过CAN总线向中央控制室和其它智能控制节点进行火灾地点的广播和消防联动设备的启动情况 , 并启动整座大楼的火警警报。其余各个智能消防节点根据自己收到的火灾地点判断是否需要联动自己的消防区域内的相应的消防联动设备。并在自己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火灾地点。中央控制室根据火灾的地点、火灾的情况以及已经启动的消防联动设备的情况,从而来控制其他的消防联动设备动作 , 并且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所有的火灾具体信息和消防联动设备的具体信息。

3 应用实例

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某智能大厦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该智能大厦的智能消防系统采用的是CAN总线技术。该大厦共有10层,每个楼层均设置火灾探测器和消防联动设备,每个楼层有15 ~ 20个房间,共约200个智能节点。每层可安装一个中继器用于CAN智能节点的信号转接,从每个楼层的中继器出来的信号最后都会送到消防控制室的输入端,从控制室出来的信号与总台、消防室、维修部等各个PC终端相连。在各个PC的终端,不同的工作人员会通过不同的权限密码对智能消防报警系统进行灭火、控制、监测和维护。

4 结论

本文将CAN总线技术应用于智能消防报警系统当中,利用CAN总线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将智能消防报警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连接并传输信号。从而实现智能消防报警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实用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CAN总线的特点。将CAN总线应用于智能消防报警系统中,介绍了智能消防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体现了智能消防报警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实用性。

报警总线 第3篇

1 系统设计要求和完成的主要功能

目前, 在电气设计人员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时通常要遵循以下三个规范:一个措施: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 16-87 (2001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l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003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对不同的建筑物还应遵循不同的建筑设计规范, 例如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37-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范中对探测器的设置、消防控制设备的组成、控制功能均有要求, 但在设计过程中, 因设计人员对规范理解不同, 设备不同, 所以实施办法也相应有所不同。

本系统主要是针对楼宇设计的智能型消防报警联动系统。遵循以上规范, 本系统设计主要有消防控制显示中心, 消防联动系统, 事故广播、消防通讯装置, 各楼层显示装置等。系统完全按照规范设计, 符合我国对于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

1.1 系统设计要求

1.1.1 设计目标

系统主要是作为智能建筑的一部分而设计的智能型消防报警联动系统, 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提高整个楼宇的消防能力和报警的可靠性, 使得报警联动系统具有24小时监控能力, 一旦发生险情能及时发出声光信号进行报瞥, 并准确定位出报警位置, 自动对探测到的险情通过控制联动设备做出最快速、最有效的排除措施。使得整个消防报警和消防联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并可在任何一个楼层的显示节点上显示整个大楼的消防装置及联动装置的状态等信息, 使得楼宇内的人员对于整个大楼内的消防状态了如指掌。

1.1.2 技术要求

(1) 可靠性要求。

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 每一层均有智能节点, 各种监控和管理等功能分别由各个智能节点完成, 它们应分别具有独立完成所安排任务的能力。

(2) 实时性要求。

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火灾信息及控制信息的采集周期:<1s;

实时数据库刷新周期:<2s;

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对火灾发生后的声光报警及对于相应联动系统的控制应满足实时性要求。

(3) 安全性要求。

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应保证控制信息中的一个错误不会导致系统出现破坏性的故障。系统应对每个功能操作提供安全检查和校核, 当发生误操作时, 系统应能自动禁止误操作输出并报警提示。任何自动或手动操作, 应提供事件的顺序记录, 并可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导。在人机对话中, 系统设置不同级别的操作口令, 分别设置系统维护权口令、系统操作控制权口令等。系统按控制层次实现操作闭锁。

(4) 先进性要求。

在满足消防报警联动系统运行要求前提下, 系统应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 系统的设备配置与选型, 应符合消防报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系统设备应具有灵活、简便的特点, 以保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需更新换代。

(5) 开放性要求。

消防报警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硬件、软件平台、系统互联接口及数据库结构应采用计算机国际开放系统的标准, 保证系统选用不同计算机和控制设备时的互连性, 系统扩展和设备更新时的软件可移植性。

1.2 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整个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部分, 其是整个建筑系统消防安全的保障, 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2.1 数据采集

系统具有对各楼层、各房间、以及各个重点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内的感温、感烟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手动报警器、声光报警设备、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及其联动控制模块、集中和区域火灾控制器等设备的数据采集能力。全面掌握火灾信息及消防报警、灭火设备的运行工况, 并将有关信息送至消防控制显示中心。

1.2.2 安全报警

系统能对探测区域内的火灾探测器和其他传感器件所传送的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和监控能力, 并保证系统完成各项联动控制、信息记录和管理等功能。安全报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能监测和区分火灾探测器和传感器的正常/故障/预报普/火警等各项工作状态, 并能进行不同的处理。

(2) 能监控系统的运行、通信和线路等设备的故障/正常等工作状态。

(3) 能形成各类正常/故障/预报警/火警等数据记录和各项分类统计报表。

(4) 能形成各类图形画面并进行各类声光报警。

(5) 各种报警具有时标锁定和记录功能。

1.2.3 联动系统控制

(1) 系统对所监控的设备能严格按照联动工艺的要求进行可靠、有效、准确和灵活的控制。

(2) 对所监控的设备能发出开启、关闭等命令并能接收设备运行的各种状态反馈信号。

(3) 系统具有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三种联动控制操作方式。在自动方式下, 系统按联动工艺要求所规定的动作顺序、时间间隔和温度范围等要求自动启停联动控制设备;在半自动状态下, 系统按工艺条件和控制逻辑自动配合操作员完成前后逻辑相关联的控制和灭火操作;在手动操作方式下, 操作员可直接操作所有联动控制设备。

(4) 半自动到自动状态的转换。当系统处于半自动状态下, 在火灾报警信号发生一段时间后, 操作员没有采取任何操作, 则联动设备按自动方式下的工艺要求, 自动控制联动设备。

(5) 系统可显示和监测各探测器的延时报警状态和各种消防安全参数。

1.2.4 系统诊断

(1) 提供完备的硬件及软件自诊断功能, 包括在线周期性诊断、请求诊断、离线诊断和远方诊断。

(2) 自动恢复功能 (包括软件及硬件的监控定时器功能) 。

(3) 断电保护。

(4) 网络通信诊断, 检查网络系统运行状况。

1.2.5 信息显示功能

主要是在中央监控计算机以及各个楼层显示器上显示信息, 显示的信息包括以下。

(1) 各种故障信息以及各个智能节点和各个联动模块的状态信息。

(2) 发生火灾后火灾的地点和报警装置、联动设备等的状态和动作信息。

2 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的组成

本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由中央监控计算机、消防报警联动智能节点、火灾探测器和消防联动设备组成。各部分由CAN总线连接进行信号传输。中央处理计算机主要负责对于整个大楼的火灾及火灾联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消防报警联动智能节点主要采用一定的数据融合技术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地点等信息, 并负责传送信息、在各个楼层显示器上显示信息并对消防联动设备进行控制;火灾探测器主要是将火灾发生所产生的各种特征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前端处理电路转化为智能节点所要求的信号格式送给智能节点;消防联动设备主要是根据控制信息进行或在早期的处置, 根据各个楼宇内的联动设施不同而不同。

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2 智能消防报普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在楼宇内探测早期的火灾, 给出报警信号, 指示火灾地点, 并第一时间联动消防设备采取最迅速自动的消防处理措施。智能消防报警系统是自动化楼宇的一部分。每一个智能控制节点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火灾探测器首先通过感温传感器, 感烟传感器, CO气体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探测到信号, 通过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转化成数字信号, 由智能节点上的微处理器通过神经网络一模糊推理的数据融合算法进行数据处理, 并判断是什么类型的火灾。根据火灾类型启动相应的联动设备。如遇火情则开启通风设备, 开启消防紧急出口门的电源, 切断火灾源附近的电源启动消防应急灯等等, 进行火灾最早期的处理。与此同时启动自己控制的对应的报警设备如开启警报, 开启警报灯。并在自己的显示器上显示火灾地点以及联动设备联动情况。

在做这些最早期处理的同时, 通过CAN总线向中央控制计算机和其它智能节点广播火灾地点和联动设备启动情况, 启动整栋大楼的火警警报。其余各个节点根据自己收到的火灾地点判断是否需要联动本区域内的相应火灾联动设备。并在自己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火灾地点。中央处理计算机根据火灾地点、火灾情况以及已经启动的联动设备情况, 来控制其他联动设备动作, 并且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所有火灾的具体信息和联动设备的具体信息。

3 结语

本文主要完成了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的总体设计。首先对于系统完成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作了详细介绍, 其次给出了本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详细介绍了智能消防报警联动控制系统各个部分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摘要:CAN现场总线以其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和较强的开放性等优点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 并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几种总线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消防报警技术发展现状进行较全面介绍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消防报警系统的总体方案, 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构成、主要功能和工作过程。

关键词:CAN总线,智能消防报警,联动系统,总体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南.智能建筑火灾监控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陆伟良.智能化建筑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3]龙志强.现场总线控制网络设计[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4]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5]邬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第三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设, 2003.

报警总线范文

报警总线范文(精选3篇)报警总线 第1篇火灾报警系统 (FA) 是楼宇自控系统 (BA) 的一个分系统, 服务于楼宇自控系统, 共同完成对大楼...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