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精选9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1篇

1 仪器和药品

Acme 9000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色谱工作站(韩国Young Lin公司);G-328A型分析天平;SYZ-550型高纯水蒸馏器(天津市金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分散片(市售),氢氯噻嗪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309-200702,纯度99.9%);厄贝沙坦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607-200301,纯度99.9%);乙腈(色谱纯,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乙酸胺(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供试品混合溶液

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分散片(批号:0904051)20片,精密称定,研细,称定片重0.003g(相当于含厄贝沙坦1.5mg和氢氯噻嗪0.125mg)用乙腈一水(28:72,v/v)置于50mL量瓶中,加乙腈-水(28:72,v/v)至刻度,摇匀,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供试品溶液。

2.1.2 对照品混合溶液

取厄贝沙坦对照品,氢氯噻嗪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乙腈一水(28:72,v/v)溶解并稀释制成厄贝沙坦浓度为300μgmL-1,氢氯噻嗪浓度为25μgmL-1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1.0mL,置于10mL量瓶中,加乙腈-水(28:72,v/v)至刻度,摇匀,即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照品溶液。

2.2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kromasil C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1乙酸胺水溶液(28:72,v/v),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

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在该色谱条件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保留时间分别为3.5min和7.3min,理论塔板数按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均不低于3 000,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均符合要求。色谱见图1。

1.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2.厄贝沙坦(irbesartan)

2.3 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量取对照品混合储备液0.1、0.3、0.5、1.0、1.5、2.0mL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加乙腈一水(28:72,v/v)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系列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析,记录色谱图。以对照品溶液浓度C(μgmL-1)为横坐标,以对照品峰面积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厄贝沙坦回归方程为:A=38.643 C22.56,r=0.9998;得氢氯噻嗪回归方程为:A=52.747 C0.2604,r=0.9995。

结果表明:厄贝沙坦进样浓度在3.0~60.0μgmL-1范围内,氢氯噻嗪进样浓度在0.25~5.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

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测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峰面积的RSD(n=6)分别为0.4%,0.2%。

2.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批号:0904051)的供试品,按“2.1”项下方法平行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含量的RSD(n=5)分别为0.3%,0.8%。

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批号:0904051),在室温下放置,分别于0、1、2、4、8、12h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各时间点峰面积的RSD(n=6)分别为0.7%和1.7%,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性良好。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精密称定,研成细粉,精密称取相当于厄贝沙坦7.5mg氢氯噻嗪0.625mg的样品9份,分别加入对照品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适量(加入量约为样品含量的80%,100%,120%)各3份,按“2.1”项方法制备所需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峰的峰面积,计算回收率及其RSD。结果上述两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7%,100.0%。RSD(n=9)分别为2.0%,1.7%。

2.8 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复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适量,按“2.1.1”项的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方法操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对3批复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进行3样本分析,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见表1。

(n=3)

3 讨论

复方厄贝沙坦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性质差异较大,因而两种成分保留时间的差异过大成为难点。本实验考察了两种不同的色谱柱(大连依利特C18柱,C8柱),结果表明两者在C8柱上得到了良好的分离,并获得了较好的峰形和较短的保留时间,故本方法采用C8柱。

本实验中考察了流动相体系。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时,洗脱能力差,保留时间长,峰形拖尾严重;改用乙腈一水为流动相,保留时间缩短,但是峰形仍需改进;将水相改为10mmoLL-1乙酸胺溶液后,结果表明,所得峰形较好,可获得较高的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达到要求,主峰、杂质峰、降解产物峰能达到基线分离,经方法学验证结果满意。

参考文献

[1]朱娟,尤时龙,孟小弟.复方厄贝沙坦片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HPLC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11):567-568.

[2]孙启泉,刘燕,施介华,等.RP-HPLC法测定厄贝沙坦的含量及有关物质[J].浙江化工,2006,37(6):28-29.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2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福辛普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43-02

作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也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并且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但现阶段仍未有可以根治高血压的药物面市,因而高血压患者常需要终身服药,其中福辛普利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便是现阶段在临床实践中最为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1-2]。为深入对比分析该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收集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先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120名志愿者均是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且所有志愿者的临床检查特征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的诊断标准相符,且所有患者均排除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将所有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其中,观察组中女22例,男38例,其年龄53~79岁且平均年龄为65.43±11.72岁,病程1~20年,平均7.92±4.35年,其中一级高血压34例,二级高血压26例;对照组中女26例,男34例,其年龄52~80岁且平均年龄为66.43±9.72岁,病程1~18年,平均8.72±3.95年,其中一级高血压28例,二级高血压32例。两组志愿者其一般资料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组志愿者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1次/d,1片/次;对照组志愿者服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1次/d,10mg/次。两组志愿者均进行一个周期(28天)的持续性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此外于志愿者治疗后的2年内进行随访。

依照志愿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志愿者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显效:志愿者舒张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或其降低20 mmHg以上;

2)有效:志愿者舒张压降低至200mmHg以下或其降低10mmHg以上;

3)无效:志愿者舒张压没有出现降低或降低10mmHg以下甚至出现升高情况。

所有志愿者的总有效率计算公式: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3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9.0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计量资料使用 表示,并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其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其中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中显效4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中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1。

表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志愿者疗效对比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604215395.00

对照组6035111476.67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对患者随访的血压降低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观察组志愿者血压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通过随访,观察组中未出现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病例,对照组中出现2例心肌梗死,1例冠心病,观察组志愿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志愿者治疗前后血压(mmHg, )

组别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观察组60163.78±15.27100.03±7.97 114.48±11.9777.91±5.37

对照组60162.89±14.3799.69±8.01 128.08±12.3789.08±6.5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现阶段针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结合饮食控制以及适当运动。目前临床中常使用福辛普利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进行药物治疗。其中,福辛普利则为一类典型的前提类药物,其可以通过抑制ACEI而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但该药物存在口服吸收率低、药效发挥时间缓慢等诸多缺点。而厄贝沙坦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中的主要药物成分,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可以有效地将由利尿剂所引发的代偿机制进行抵消,因而可以显著提高利尿剂类药物的临床药效;此外其还可以将AT1亚型受体进行选择性地阻断[3]。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贝沙坦氢氯噻嗪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福辛普利,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锋忠.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2038-2040.

[2] 段霄燕,余建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569-6570.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既往未服用降压药物或曾经服用降压药但目前停用达3个月以上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男13例, 女16例;平均年龄 (58.36±2.15) 岁;1级高血压17例, 2级高血压12例;病程0.5年~2年。对照组男15例, 女14例;平均年龄 (59.01±2.37) 岁;1级高血压16例, 2级高血压13例;病程0.7年~2.3年。2组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选者治疗前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糖尿病并发症、孕妇、哺乳妇不在观察范围之内。

1.2 相关执行标准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1级高血压140~159/90~99 mm Hg;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 mm Hg。血压测量标准: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坐位右侧肱动脉血压, 连续测2次, 取平均值, 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10 min,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1.3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非药物治疗, 即低盐低糖低脂饮食 (食盐严格控制在每日6 g以下, 且注意非食盐钠的摄入) ;戒烟;限酒 (白酒每日男性50 g, 女性25 g) ;保持心态平衡;适当的有氧运动 (每次40 min~60 min, 每周4~6次) 。对照组予厄贝沙坦75 mg, 晨起空腹顿服, 在治疗过程中, 若血压不理想可给予150 mg。治疗组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 1片, 清晨空腹服用。每周来我院门诊固定1人予测量血压, 并作好记录, 连续观察8周;第8周时检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等生化指标, 对2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 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虽未降至正常, 但已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 mm Hg, 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 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以上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以显效加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幅度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见表2。

2.3 2组不良反应情况

在8周的临床观察期间, 治疗组有1例发生头晕;对照组2例头晕, 乏力, 严密观察, 均未予特别处理, 2周后自行缓解。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无异常改变。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合理服用降压药物, 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 可降低高血压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降压药物的种类有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五大类;另外还有α受体阻滞剂, 但因其不良反应多而临床已经较少单独使用。专业性资料提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在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1]。厄贝沙坦是强效的、特异性AT1受体拮抗剂, 为非多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 通过选择性阻断AT1受体,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降低血压。而对AT2受体几乎无抑制作用, 可通过与AT1受体上跨膜部位的氨基酸结合而对其产生不可逆转的抑制作用;阻止AngⅡ与AT1受体结合, 能从受体水平阻断AngⅡ起作用的最终途径, 在理论上能够更加长期、有效阻断AngⅡ的作用, 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以非经典途径生成AngⅡ的作用亦阻断, 更完全地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系统[2]。厄贝沙坦是一种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对降压以及改善动脉硬化、心肌重构、肾功能不全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在临床上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3]。利尿剂是广泛应用的抗高血压一线药物, 并且已被证明可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和病死率[4]。氢氯噻嗪为噻嗪类利尿剂, 通过利钠排尿, 减少血容量, 降低心脏前负荷达到降压效果, 但氢氯噻嗪为排钾利尿剂, 长期应用可引发低钾血症, 又因其影响尿酸代谢, 可致高尿酸血症;厄贝沙坦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达到保钾, 促进尿酸排泄, 二者联合应用, 副作用相互抵消。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均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药中含有两种降压成分, 患者服用方便, 易于接受, 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效果显著, 防治心、脑、肾等并发症作用明确, 不良反应少,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是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首选的理想降压药物。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既往未服用降压药物或曾经服用降压药但目前停用达3个月以上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 治疗组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 , 晨起空腹1片;对照组予厄贝沙坦75150 mg, 清晨空腹顿服。观察8周, 比较2组药物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降压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厄贝沙坦组的8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服用方便, 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高血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1-260.

[2]陈文权, 王忠全.厄贝沙坦与福辛普利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J].新疆医学, 2008, 38 (1) :5-7.

[3]李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 (2) :234-235.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4篇

【摘 要】 目的:观察氢氯噻嗪同缬沙坦联合疗法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DBP及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观察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MI及LVPW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治疗中,采用氢氯噻嗪同缬沙坦联合疗法,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高血压;心脏病;氢氯噻嗪;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058-01

高血压合并心脏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慢性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在控制血压基础上,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采取联合用药疗法,效果较好[2]。本研究对80例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观察采用氢氯噻嗪同缬沙坦联合疗法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4.7±4.3)岁,病程6个月至13年,平均病程(3.4±1.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3.8±4.1)岁,病程9个月至15年,平均病程(3.6±1.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及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3]中诊断标准,经血压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后确诊。排除糖尿病患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口服,8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02)口服,12.5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BP(舒张压)及SBP(收缩压)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射血分数)、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LVPWT(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在SPSS19.0软件中录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DBP及SBP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DBP与SBP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LVMI、LVPWT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EF、LVMI、LVPWT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MI与LVPWT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EF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共出现3例不良反应,1例为恶心、呕吐,1例为疲乏无力,1例为肌肉痉挛,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共出现1例恶心呕吐患者,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心脏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注重对血压进行长效控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药物联用对高血压心脏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因此选择高效安全药物至关重要[4]。

氢氯噻嗪为临床应用较广的抗高血压药及利尿剂,其可促进患者体内氯、磷、钾以及镁等离子排泄,同时可减少尿钙排泄,通过作用于远段小管前段,对氯化钠重吸收进行抑制,进而对远端小管中Na+-K+交换产生增加效果,使K+分泌增多。同时,可对碳酸酐酶活性进行一定程度地抑制。在降压方面,由于增加胃肠道对Na+排泄作用,进而起到降压效果。使用后能被机体迅速吸收,且起效时间短,有观察显示[5],在患者用药后,3~6h可产生降压效果,该药物生物利用度较高,可达60%~80%,且无毒副作用,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可作为长期降压药物。缬沙坦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其对于AT1具有较强选择性,可在无激动作用情况下产生竞争性拮抗,同时,能有效抑制AT1受体所介导的肾上腺素球细胞对醛固酮进行释放,进而防治血管收缩,减低患者血管压力[6]。同时有研究发现[7],该药对于其他受体及ACE等不具有影响作用,副作用较少。且中断使用缬沙坦后,不会产生高血压“反跳”现象。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较好协作性,可提高药物活性,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高,预后较好[8]。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及心电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心功能恢复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9]。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治疗中,氢氯噻嗪同缬沙坦联合,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秀杰.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27(20):13-14.

[2]黄海鑫.应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8(10):135-136,137.

[3]柴玉莲.分析缬沙坦结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9(9):256-257.

[4]阮媛.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效果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34(24):20-21.

[5]叶桂玉.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4(12):307-307.

[6]王荣忠.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2):75.

[7]周琦,吴华丽.高血压心脏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变化及缬沙坦干预作用[J].疑难病杂志,2013,12(11):828-831.

[8]王东辉.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9(23):18-19.

[9]刘源.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23(35):247-248.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40例, 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 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在60~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8.7±2.9) , 病程从2~20年不等, 平均为 (12.8±2.7) 年;对照组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 男性26例, 女性14例, 年龄在60~8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7.9±2.7) , 病程从2~23年不等, 平均为 (13.4±2.4)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

1.2 临床诊断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老年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2], 收缩压≥160mmHg, 舒张压≥95mmHg; (2) 排除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 口服厄贝沙坦 (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75mg/d,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适时调整剂量, 最大不超过300mg/d;口服氢氯噻嗪 (山西云鹏制药厂生产) 12.5~25mg/d。对照组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适时调整剂量, 最大不超过300m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4 观察项目

(1) 治疗前后血压 (收缩压和舒张压) 和心率变化情况, 血压测量在每天上午进行, 统一选择右上臂, 测量3次坐位血压然后取平均值; (2) 治疗效果:显效:收缩压下降≥30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Hg, 且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或者是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收缩压下降≥20mmHg, 或者是舒张压下降<10mmHg但降至正常, 或者是舒张压下降在10~19mmHg之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变化, 观察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注:*代表P<0.05

2.2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为65.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注:*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治疗后对患者的血糖、血钾、肝肾功能进行检查, 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越高, 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将血压长期稳定的控制在正常水平, 因而必须采用效果稳定、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 国内外最新的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建议患者采用联合疗法治疗[3]。

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能够有效并且竞争性的阻止血管紧张素Ⅱ和AT受体的结合, 抑制肾上腺释放醛固酮和收缩血管, 有效保护靶器官, 最终降低血压;此外, 厄贝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左心室肥厚和减轻糖尿病肾损害, 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药物[4]。氢氯噻嗪属于利尿剂, 能够有效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 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 能够通过利尿使血浆容量和心排出量减少, 长期小剂量服用能够使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呈现低钠, 最终达到降压效果。相关研究[5]表明,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是参与高血压病的重要机制, 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 能够产生协同作用, 既能够从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激活 (RAAS) 的角度降低血压, 又能够从减少容量负荷的角度协同降压;二者联合能够降低钙离子浓度, 阻滞血管紧张素Ⅱ, 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 从而有效降压, 此外厄贝沙坦能够减弱氢氯噻嗪诱发的血清尿酸升高和血钾降低, 缓解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厄贝沙坦的65.0%,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状况,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6]一致, 说明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降压效果明显, 不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总之, 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状况, 依从性良好, 不良反应发生少, 是诸药联合中一种科学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40例, 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变化, 观察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为65.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状况, 不良反应发生少, 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老年,高血压病,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我院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6) :12-13.

[2]李勇, 金炜.氯沙坦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11, 28 (7) :166-168.

[3]张爱君, 邱清华.厄贝沙坦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46 (8) :108-109.

[4]王月娥.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比较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缬沙坦的疗效及安全性[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10, 27 (8) :297.

[5]刘成加.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J].内科, 2009, 4 (6) :873-875.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中心门诊2010年4月—2011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高血压诊断均符合2005年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对已服降压药者停药2周;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入选血压90mmHg≤舒张压<110mmHg,且140mmHg≤收缩压<180mmHg的轻、中度(1~2级)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病史者;妊娠或者哺乳;已知不能耐受上述药物或不愿合作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观察组)及厄贝沙坦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60.9±9.9)岁;对照组40例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61.4±10.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商品名:安博诺,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50mg,1次/d,晨服。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片(商品名:安博维,含厄贝沙坦150mg)150mg,1次/d,晨服。4周为1个疗程。4周后血压控制未达到有效标准的,则剂量加倍,观察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300mg,1次/d;对照组厄贝沙坦 300mg,1次/d;直到8周疗程结束。两组患者均不服用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用药后4、8周由固定医生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病人晨8:00~10:00时右上臂血压,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每隔2min重复测量,共测血压2次,取2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随访血压,治疗前及治疗8周结束时检查血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心电图等。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程度、消失时间及与药物的相关性,是否影响继续用药。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90mmHg以下或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90mmHg以下或下降10~ 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剂量与疗效关系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39例(总有效率为97.5%)有效者中,服用150mg者占28例(占70%),服用300mg者占10例(占25%);无效者1例(占2.5%)。对照组33例(总有效率82.5%)有效者中,服用150mg者占20例(50%),服用300mg者占13例(32.5%);无效者7例(占17.5%)。

2.3 不良反应及生化指标变化

服药期间观察组有1例出现头痛,1例乏力;观察组有1例出现眩晕,1例恶心,发生率各为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耐受并继续服药至观察结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

3 讨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和利尿剂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厄贝沙坦是一种强效非竞争性长时作用的,特异性地结合AT1受体亚型[2],可在开始治疗后2周内就出现明显的降压作用,口服吸收缓慢、完全,具有24h内稳定持续降压作用[3]。

本研究显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片,这一结果说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与文献一致[4]。在剂量与降压疗效方面,本研究显示,降压疗效与剂量平行。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显著,1次/d,依从性好,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摘要: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厄贝沙坦治疗,4周后根据血压决定维持原剂量或原有剂量加倍;总疗程8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高血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3.

[2]徐济民,汪复,边友珍.临床实用新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6.

[3]高秀芳,范维琉,奚悦文,等.伊贝沙坦治疗中国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J].上海医学,2006,29(9):610-613.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选择我院坐位舒张压在91~110mmHg之间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256列,病程0~6年,年龄25~72岁。

1.2 使用药品和方法

25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试验组128例,对照组128例。试验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片+HCT12.5mg,每日1次。对照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HCT12.5mg,服药至第4周末疗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时剂量加倍,总疗程8周。

1.3 疗效判定

治疗前、治疗后开始每周检查心率和血压1次。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严密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疗效评定[1]:(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降至正常值范围内;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2)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mmHg,但已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或下降1 0~1 9 m m H g。(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结果比较采用t检查,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注:2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

试验组显效79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显效78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84.4%。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

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1.6%,2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在高血压病患者除了血压高于正常值外,往往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如糖尿病、心衰等,所以临床在降压的同时应注意对心、脑、肾的保护。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П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П受体中的A T1型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到降压作用,厄贝沙坦长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和对糖尿病肾损害有保护作用[2],研究表明厄贝沙坦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可抑制左心室肥厚,而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比单一药物(如钙通道拮抗药,ACE抑制药,AT2受体拮抗药)效果更满意。国产厄贝沙坦的疗效与安全性与进口厄贝沙坦相似[3],但其价格比进口低。厄贝沙坦配伍利尿剂的优点表现在两药的互补可以协同降压,减少脑卒中和心力衰竭发生率,还可以相互减少或抵消单药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厄贝沙坦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常见不良反应为上呼吸道感染、肌肉骨骼疼痛、头痛、眩晕、咳嗽。综上所述,国产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肯定,价格相对较低,可作为一线用药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国产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停用会影响血压的药物2周,2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然后试验组每日口服国产厄贝沙坦150mg+12.5mgHCT,对照组每日口服缬沙坦片80+12.5mgHCT,服药第4周末疗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时将剂量加倍。总疗程8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84.4%,2组间有效性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率接近。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厄贝沙坦150mg+12.5mgHCT对轻中度高血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率低,又比较经济,可作为一线降压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张卫红.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98例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10(5):10.

[2]黄震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厄贝沙坦在高血压治疗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5:384.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WHO/ISH及中国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标准: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 收缩压≥140mm Hg, 舒张压≥90mm Hg。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56例患者中男30例, 女26例。年龄49-73岁, 平均 (56.5±6.7) 岁。病程0.8-9.6年, 平均 (4.9±2.1) 年。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8例) 和对照组两组 (2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一次一片, 一日一次。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患者每周随访一次, 测量血压, 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

显效:舒张压 (DBP) 降至正常范围, 或下降≥20mm Hg。有效:舒张压 (DBP) 下降10~20 mm Hg, 或者收缩压 (SBP) 下降≥30mm Hg。无效:舒张压 (DBP) 和收缩压 (SBP) 的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记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软件SPSS13.0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

治疗4周、8周后,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4周、8周后患者收缩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5) 义;舒张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8周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其中头痛1例、头晕1例。对照组2例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失眠1例, 头痛1例。不良反应均在服药一周内出现, 以后逐渐好转。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 早期常无症状, 可以多年自觉良好而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患者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 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 且查常在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压后才注意到[4]。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 经过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由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合成的降血压药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制剂中的氢氯噻嗪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对抗降压作用, 并降低血钾水平。而厄贝沙坦能够抵消由利尿剂诱发的代偿机制, 从而加强利尿剂的降压效果, 同时还能选择性阻断AT1亚型受体发挥降压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两种降压药物联合使用, 具有协同降压的作用, 同时不良反应可相互抵消[5]。

本研究显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丁关萍, 刘淑华.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8) :953-954.

[2]郭皓, 袁勇, 王玮.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 2008, 14 (1) :1-2.

[3]叶任高, 陆再英.大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25-331.

[4]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6[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6:137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9篇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60例, 将其分成试验组35例, 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23例, 女12例;年龄45~76岁, 平均 (51.2±2.7) 岁;病程1~7年, 平均 (4.4±2.5) 年。对照组男15例, 女10例;年龄45~76岁, 平均 (51.4±2.5) 岁;病程1~7年, 平均 (4.7±2.4) 年。入院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具有可比性 (P>0.05) 。

方法: (1) 对照组:单独应用厄贝沙坦治疗, 剂量150mg, 口服, 1次/日, 坚持用药2周。 (2) 试验组: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治疗, 每粒含有12.5mg氢氯噻嗪、150mg厄贝沙坦, 口服, 1粒/日, 坚持用药2周。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疗效判断标准: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 (1) 若患者舒张压下降>20mm Hg或下降至正常范围, 为显效; (2) 若患者舒张压下降10~19mm Hg, 为有效; (3) 若患者血压未见明显改善, 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借助SPSS13.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处理数据, 选择χ2检验, 以[n (%) ]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均完成2周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经临床统计, 试验组21例降压效果显著, 12例治疗有效, 2例血压改善不明显, 治疗效果为无效, 对照组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3例、7例、5例,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的降压效果更佳, 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94.3%VS80.0%, P<0.05) 。见表1。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研究指出[2], 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18%左右, 为患者应用合适的药物, 可稳定患者血压,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单独应用厄贝沙坦治疗, 临床效果欠佳, 单独应用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 可能会引起低钾血症、血尿酸增高等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可提高降压效果, 此外, 厄贝沙坦可有效抑制利尿剂诱发的各种代偿机制, 抵消氢氯噻嗪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学者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87例患者, 结果显示, 61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 1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 7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 临床总有效率91.95%[3], 本研究中, 单纯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 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实验组, 结果显示, 实验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94.3%vs80.0%, P<0.05) , 近似于相关研究结果[4], 提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改善患者头晕头痛、心悸气短症状, 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药物。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一种复方制剂, 作用于高血压患者后, 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 降低血管外周阻力, 可促进水钠排泄, 进而降低患者血压, 改善患者头晕、头痛症状, 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5]。综上所述,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35例试验组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 2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厄贝沙坦治疗, 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21例降压效果显著, 12例治疗有效, 2例血压改善不明显, 治疗效果为无效, 对照组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3例、7例、5例,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的降压效果更佳, 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94.3%vs80.0%, P<0.05) 。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改善患者头晕头痛、心悸气短症状, 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乐国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32 (1) :112-113.

[2] 朱琳, 王安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9 (5) :883-885.

[3] 王华, 丁继军.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32 (20) :30-30.

[4] 杨生明, 唐嵩, 高群昭, 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3 (1) :149-150.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精选9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第1篇1 仪器和药品Acme 9000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色谱工作站(韩国Young Lin公司);G-328A型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