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积水论文
儿童脑积水论文(精选3篇)
儿童脑积水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3至12岁,平均7.3岁。其中梗阻性脑积水6例,交通性脑积水16例,均经CT或MRI检查所证实。
1.2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头颅异常增大17例,肢体无力10例,头痛8例,恶心、呕吐7例,步态不稳4例,智力发育迟缓4例,视力障碍1例。
1.3 病因分析
根据病史及CT或MR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分析。
1.4 治疗方法
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取左或右耳轮向上(4~5)cm,向后(4~5)cm小弧形切口,脑室端置管深度(4~6)cm,分流泵埋于耳后帽状腱膜下,分流管腹腔端于剑突下经腹正中切口送入腹腔,置入约(30~50)cm。
1.5 疗效分析
术后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分为好转、无变化及加重三类。好转为临床表现好转,影像学检查扩张脑室较术前缩小,无改善为临床表现及脑室大小均无变化。加重为颅内压进行性升高或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2]。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
22例脑积水病因中原因不明12例,颅脑损伤3例(其中产伤2例,摔伤1例),颅内感染史3例,脑肿瘤2例,脑肿瘤术后1例缺血缺氧后1例。
2.2 治疗效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通过术后CT检查对脑室大小的测量分析及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与术前比较分析,随访3个月~10年,19例好转,2例因分流管梗阻无改善,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血肿后症状好转,无脑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无加重病例。
3 讨论
脑积水是指脑积水在颅内增多,引起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异常扩大为特征的病理状态,本文22例均为脑室扩大病例,脑室内脑脊液积聚过多发生颅高压导致大脑变薄,多影响患儿智力和身体发育。与成人脑积水相比,儿童脑积水有自身特点[3],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与成人均有明显不同。儿童脑积水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由于目前检查技术的提高,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病率较前升高,达(3~5)‰,先天发育异常为主要病因,可见于畸形、蛛网膜颗粒缺损、大脑导水管阻塞或狭窄及血管畸形等[4],由于本院检查手段的限制有12例原因不明,无产伤,外伤,感染,肿瘤表现,本文把其归于先天性脑积水之列,占总数的54.5%。后天获得性脑积水可有颅内感染、出血、颅内肿瘤、外伤等所致。本文中颅脑损伤3例(其中产伤2例,摔伤1例),颅内感染史3例,脑肿瘤2例,脑肿瘤术后1例,还有1例生产时有窒息、脑缺氧史,无其他病史,2岁时发现脑积水,因为目前尚无脑缺氧导致脑积水的报道,所以不能完全肯定为先天性或后天性。针对儿童后天获得性脑积水的病因,当儿童有这些发病危险因素时要注意有无脑积水的发生,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患儿脑功能的恢复[5]。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治疗各种类型脑积水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优点。故本组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满意。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手术前行腰穿测压,选择合适压力分流管。(2)打皮下隧道时不能过薄,应力求一次性全程通过,可以减少术后在分流管通过的通路上局部皮肤反应及破溃[6]。(3)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要保证防止分流管通畅,防止脑组织、凝血块进入分流管内及分流管置入脑实质内。(4)放脑室端管时避免脑脊液放液过多过快释放。(5)腹腔端分流管应保留足够的长度,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我们根据患儿年龄和身高保留腹腔端分流管(30~50)cm,腹膜切口处分流管不固定,使分流管随儿童生长发育而自动调节。(6)术中严密缝合皮下层及切口,预防切口裂开。(7)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7]。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为分流管梗阻、感染、硬膜下血肿,过度分流。本组有2例发生分流管梗阻,1例为脑室端被脑组织阻塞,1例为腹腔端被大网膜包裹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好转。预防梗阻的发生首先要在术中避免脑组织、凝血块进入分流管内,特别是分流泵内,一旦血块进入分流泵,一定要冲洗,把血块完全冲出分流泵。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致死亡[8]。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分流管质量的改进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感染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保证了本组无感染病例。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是由于术中脑脊液释放过多,过快或术后分流过度,脑室内压力急剧下降,脑室萎缩,皮层塌陷,皮层与硬膜连接血管断裂所引起。本组有1例术后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血肿后症状好转[9]。
儿童脑积水经及时治疗后其神经功能可逐步恢复,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可达到与正常儿童相同的智力和生长发育[5]。儿童大脑尚在发育过程中,脑积水术后大脑组织随着脑室内积水的减少和脑压的降低可继续正常发育,凡已确诊且有手术指征的儿童脑积水均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1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脑积水的病因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22例儿童脑积水根据病史及CT或MR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分析,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2例脑积水病因中原因不明12例,颅脑损伤3例(其中产伤2例,摔伤1例),颅内感染史3例,脑肿瘤2例,脑肿瘤术后1例,缺血缺氧后1例;术后随访3个月10年,19例好转,2例因分流管梗阻无改善,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血肿后症状好转,无脑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儿童脑积水先天性因素多见,产伤和缺氧也占较大比例,颅内感染和先天性脑肿瘤也是导致儿童脑积水的重要因素。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脑积水,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参考文献
任建伟.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脑积水临床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6):613~614
韩刚,林志雄,何理盛.儿童脑积水外科治疗的新进展.医学综述,2010;16(8):1218~1220
陈孝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5
杨志国,王贤书,程征海,等.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功能恢复的研究.河北医学,2008;30(4):464~466
Carrau R L,Snyderman C H,Kassam A B.The management of cerebrospinalfluid leaks in patients at risk for high-pressure hydrocephalus.Laryngoscope,2005;115(2):205~212
高明,李振江,段国庆,等.结核性脑膜炎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11例治疗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99~100
尹旭,邓素梅,周青.晚孕期二次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14例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2):142~143
喻厚丰,查晓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分析.中外医疗,2012;6:28
王星,蔡洪,徐建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江西医药,2009;44(1):20~21
儿童脑积水论文 第2篇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感染,术后并发症
脑积水是各种原因导致脑脊液在颅内增多, 引起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异常扩大为特征的病理状态, 常有脑室系统扩大、脑组织受压萎缩、变薄、脑回平坦、脑沟变浅而出现临床症状[1]。儿童期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与成人脑积水相比有自身的特点, 引起小儿脑积水的病因很多, 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脑室腹腔分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适应证较广等优点, 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虽然手术技术和抗生素治疗得到很大的进步, 但感染仍然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临床上最难处理的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对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的12例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的12例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7例, 女5例, 年龄2个月~9岁, 平均2岁5个月。6例于术后1周内发生感染, 4例于1周至2个月, 剩余2例分别于术后第6个月和1年后出现感染。12例中有7例为脑炎脑积水, 2例为正压性脑积水, 2例为先天性脑积水, 另1例为瘤合并脑积水。首次分流术后并发感染的10例, 另分流管修改术后出现感染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项强直、不进食、呕吐、不规则发热或者高热等表现, 其中7例明显感到腹部不适, 出现分流管外露或脑脊液外漏、皮肤红肿以及腹壁包块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检查确诊: (1) CT:术后扩大的脑室系统无改变, 或术后缩小的脑室系统又扩大。 (2) 脑脊液检查:经脑室腹腔分流系统的阀门处穿刺抽取脑脊液标本做检查[3]。
治疗: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制定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 视患者实际病情, 4例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 3例抗生素治疗加分流管取出、脑室外引流后分流管再植入, 3例给予抗生素加分流管修改, 2例给予抗生素治疗加分流管取出治疗。
2 结果
12例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患者中死亡3例, 皆死于与分流感染有关的并发症, 针对死亡的3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得出, 这3例患儿均为脑炎后脑积水, 在检查中2例的脑脊液细菌学检查呈现阳性, 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多重菌感染, 3例中, 1例因感染反复不能控制于术后7个月后死亡, 1例仅在术后3周即因感染死亡, 另1例于术1年5个月因感染死亡;另7例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均康复出院, 经随访2~3年均健康生存, 平均随访2年5个月。
3讨论
儿童脑积水系脑脊液在颅内增多, 引起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异常扩大为特征的病理状态, 儿童脑积水多为先天性和炎性疾病所致, 而成人脑积水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脑外伤多见。在儿童脑积水的发展过程中常伴有随脑室周围结构乃至全脑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将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应重视该病, 一旦确诊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4]。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儿童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能有效缓解脑室压力, 使脑细胞生长发育正常, 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 有效降低该病的致残率。脑室腹腔分流术虽公认为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其并发症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其中以分流管堵塞及感染为常见, 而感染更为致命。
分流术后感染包括, 括伤口感染并累及分流管, 脑室感染, 腹腔感染和感染性假性囊肿等。常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该类细菌极易黏附在分流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被膜, 将致病菌屏蔽在宿主免疫和抗生素之外[5]。而预防分流术感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者尽可能缩短手术的时间、缩短创面暴露时间, 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浸泡分流管, 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术后一旦发生感染, 并经检查确诊, 应及时去除分流材料, 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中应视患者病情合理运用抗生素, 在初始治疗阶段, 一般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副作用小的广谱抗生素, 在获得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后, 应依据结果调整用药, 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高敏抗生素[6]。
对于分流管拔除后患儿出现单纯脱水剂不可以控制的颅高压症状, 可在行抗生素彻底治疗感染痊愈后再行分流术, 如果不能控制患儿的颅高压症状, 可采取放置头皮下储液囊或外引流等措施, 在感染治疗彻底后再行分流手术。有报导称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若再行手术, 其病死率达无感染患者的2倍, 因此分流术后感染的患者再次分流应当慎重。
参考文献
[1]刘玉光, 朱树干, 张庆林, 等.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外科杂志, 2010, 33 (7) :439-440.
[2]韩哲生, 曹美鸿, 虞佩兰, 等.颅内压与颅内压增高[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7-82.
[3]Jackson CC, Chwals wj, Film DM.A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technique for retrieval and replacement of disconnecte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tubing found in the peritoneum[J].Pediatr Neurosurg, 2011, 36 (4) :175-178.
[4]崔华雷, 王晓哗, 王纪龙, 等.2875例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对策[J], 2009, 25 (2) :122-124.
[5]谭源福, 黄祜鸿, 梁裕盛, 等.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7 (5) :320-321.
脑积水的临床诊治体会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共37例, 其中男23例, 女14例, 年龄为1个月~47岁, 平均为 (23.5±23.4) 岁;病程为3~66 d, 平均为 (34.5±31.5) d;其中婴幼儿患者11例, 成人患者26例;经诊断, 有11例患者属于梗阻性脑积水, 其中先天性的有9例, 有2例患者合并脊髓脊膜膨出;有26例患者属于交通性脑积水, 其中颅脑外伤性脑积水的有21例, 感染后并发脑积水的有5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组11例婴幼儿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室增大、眼球下落、智力迟钝、颅缝裂开、斜视或失明等症状;26例成人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吐、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对所有患者进行CT影像学诊断, 其CT影像表现为脑室扩大, 梗阻性积水患者额角上侧的圆形扩大, 脑室周围的密度降低以及颞角出现扩大影像。而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则表现为侧脑室前角的扩大。
1.3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病症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满足分流手术指征的患者采取分流术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不同脑积水类型, 从患者的枕角或额角进行穿刺, 放置分流装置进行分流, 其中腹腔端的分流管游离于患者腹腔内, 脑室端的分流管则放于室间孔周围, 两端之间的分流阀门则可固定在额部骨膜上, 注意原理切口, 分流装置压强可以根据患者脑积水的类型来选择高低压类型, 在术后注意抗感染和预防并发症;对于梗阻严重的患者, 还可以采用解除梗阻手术来治疗脑室梗阻, 缓解积水[1]。对于脑积水症状较轻或病情发展缓慢的患者, 则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 通过药物或穿刺来减少脑脊液分泌或者加快人体水分排出。
2 结果
37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接受了分流手术治疗, 在术后有27例患者病情好转, 1例患者出现分流阻塞实施第2次手术, 术后病情好转, 经CT检查, 患者的脑室大小均恢复正常, 患者意识不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有1例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而死亡;有6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病情趋于稳定;有2例患者因脑外伤严重而死亡。
3 讨论
脑积水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病, 而是由其他病因引发的病理结果, 当人体颅脑患有疾病或受到外伤冲击时, 颅脑内的脑脊液就会分泌过多, 或是由于病症或外伤使得脑脊液的循环吸收出现障碍导致颅脑内脑脊液量增加, 使得患者的脑室系统扩大, 有部分婴幼儿在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脑积水, 如不对其进行治疗, 只有20%的患儿脑积水病情会停止发展, 而严重脑积水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系统伤害极大, 可能造成患者痴呆、瘫痪等, 因而应尽早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
根据脑积水病理发展过程的不同, 可以将其分为梗阻性和交通性两种类型, 其发病原因有多种, 包括脑外伤、颅内炎症、酸中毒、脑血管畸形等都会引起脑积水。其中引起先天性脑积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患儿的父母在孕期接触某些放射物质, 或在孕早期服用了某些药物, 导致患儿颅脑先天畸形, 使得脑脊液循环的通道受阻, 在出生后由于脑脊液无法及时排出或吸收导致脑积水;二是在新生儿时期侧脑室的脉络丛增生, 使脑脊液分泌旺盛, 导致脑积水的发生[2]。
对脑积水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进行。成人脑积水的临床表现与婴幼儿不同, 成人脑积水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头痛、复视等症状, 婴幼儿脑积水则多表现为直观可见的头颅增大, 颅缝开裂、斜视、智力下降、落日目等, 主要是由于婴幼儿的大脑还未发育完全, 颅骨还处在生长之中, 因而在受到脑脊液压迫时就会向外凸起, 表现为头颅增大。而对患者脑室状态的观测主要靠CT影像学检查手段, 根据CT影像的不同表现对患者脑积水的类型进行诊断。
目前对脑积水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其中保守治疗方法是对于脑积水病情发展缓慢或积水症状较轻的患者而言, 可以通过服用利尿剂类药物来加快体内水分的排出, 也可以通过反复穿刺来减少脑脊液的容量[3]。而手术方法主要是采用分流装置对脑脊液进行分流。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来治疗各种脑积水。在本次研究中, 对于满足分流术指征的29例患者就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在术后有27例患者脑室形态恢复正常, 脑积水症状明显减轻, 这说明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来治疗脑积水是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分流手术能够较好地保护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 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次采用分流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中, 有1例患者在术后并发分流管阻塞, 经二次手术后症状好转, 有1例患者在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死亡, 这说明采用在选用分流手术治疗脑积水时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分流手术中常见并发症有分流管堵塞、感染、分流不足或过度以及裂隙脑室综合征等, 其中分流管堵塞和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对感染的预防主要是在术中实行无菌操作, 在术后加强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和护理, 对于已经出现轻度感染症状的患者除了进行抗感染治疗之外, 还可以采取腰穿置管引流或脑室外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4]。而对于分流管阻塞的患者则需要为患者实施第2次分流手术, 重新放置分流管进行分流处理。
总而言之, 严重脑积水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尽早诊断和采取手术进行治疗, 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摘要:目的 对脑积水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7例脑积水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对患者主要采用分流术或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37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在术后有27例患者病情好转, 2例患者出现分流阻塞实施第2次手术, 术后病情好转;有6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病情趋于稳定;有2例患者因脑外伤严重而死亡。结论 严重脑积水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尽早诊断和采取手术进行治疗, 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脑积水,颅脑外伤,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 陈旭杰.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临床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2012, 12 (11) :14-25.
[2] 梁玉敏, 高国一, 陈磊, 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诊治现状[J].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2) :118-121.
[3] 唐凯, 詹升全.神经内镜在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肿瘤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9, 7 (1) :14-16.
儿童脑积水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