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EDTA法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EDTA法范文(精选8篇)

EDTA法 第1篇

关键词:EDTA,测定,氯氧铋,铋

氯氧化铋是一种白色的难溶于水的铋化合物, 是电解锡、电解铜、电解铅等阳极泥和某些铋精矿氯化湿法回收工艺中得到的铋中间产品[1,2]。氯氧铋作为回收金属粗铋的中间产物, 其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面火法熔炼所产出粗铋的品位。要求氯氧铋的品位必须保持在65%以上, 这也就对化验数据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含铋品位这样高的氯氧铋等铋精矿产品, 生产厂家对铋的测定往往采用的是YS/T 240.1-2007[3], 由于氯氧铋与铋精矿存在一些差异, 分析工作者如果不根据样品情况认真研究, 采取相应的措施, 就会出现滴定终点不明显、滴定误差大、重现性差等问题。本文在大量氯氧铋中铋含量的测定实践基础上, 提高了EDTA法测定氯氧铋中铋含量的准确度, 减小了分析误差, 且重现性好。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酒石酸溶液:200 g/L;二甲酚橙指示剂:5 g/L;乙酸钠溶液:200 g/L;氨水:1+1;硝酸:1+1。

铋标准溶液 (5 mg/m L) :称取0.500 0 g铋 (质量分数大于99.99%) 于烧杯中, 加15 m L硝酸 (1+1) 溶解并煮沸3~5 min, 冷却后移入100 m L的容量瓶, 稀释至刻度, 摇匀。

EDTA标准溶液 (0.025 mol/L) :称取10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加热溶于1 000 m L水中, 冷却, 摇匀。放置一周后标定。准确移取铋标准溶液20.00 m L于250 m L锥形瓶中, 加水50 m L水, 加0.6 g硫脲, 用氨水 (1+1) 调p H值1.5~1.8, 用待标定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黄色恰好完全消失即为终点。计算EDTA标准溶液对铋的滴定度 (T) 。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试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所用氯氧铋样品取自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

1.2 试验方法

将氯氧铋精矿样品充分混匀后, 在 (105+2) ℃左右温度下烘干至恒重, 保存于干燥器中[4]。

差减法称取氯氧铋样品0.200 0 g (过100~200目) 于250 m L烧杯中, (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 , 加入15 m L盐酸, 盖上表面皿低温溶样, 体积蒸至2~5 m L, 取下稍冷, 加入10 m L硝酸, 溶解至体积为2~5 m L。加入5 m L酒石酸, 溶解完全, 取下冷却至室温。加水80 m L, 加硫酸肼0.2 g, 在低温电炉上煮沸5 min, 取下冷却至室温。加硫脲0.6 g, 用氨水 (1+1) 和硝酸 (1+1) 调溶液p H值在1.5~1.8 (用p H0.5~5.0精密试纸) 。加抗坏血酸0.2 g, 用EDTA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直到溶液由亮黄色变为无色, 即为终点。按下式计算铋的含量:

式中:T———EDTA标准溶液对铋的滴定度, g/m L

V———样品消耗EDTA体积, m L

V0———空白消耗EDTA体积, m L

M———铋的摩尔质量, 208.98 g/mol

m———称取样品质量, g

2 结果与讨论

2.1 酸及用量的选择

氯氧铋一般可溶于酸, 常用的酸有硝酸和王水, 一般不宜用硫酸, 因为在硫酸冒白烟后, 一部分铋残留在溶液中, 尤其是当试样中含有铅时, 铋的损失更为严重[5]。考虑到氯氧铋中含锑、砷、铁等杂质, 加酒石酸、硫酸肼、抗坏血酸等加以掩蔽, 加盐酸使铋以Bi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本试验选用硝酸和盐酸溶解试样, 考察了盐酸和硝酸的用量对铋含量测定的影响, 结果如表1、表2。

综上试验数据, 选择盐酸用量15 m L, 硝酸用量10 m L。

2.2 滴定酸度的控制

在铋的络合滴定反应中, 可以选择的指示剂主要有硫脲、二甲酚橙和PAR[5,6,7]。为了适应快速准确分析的需要, 经过对硫脲、二甲酚橙和PAR等几种指示剂的反复试验及选择, 本试验采取以硫脲为指示剂, 考察了硫脲在不同酸度时对铋含量测定的影响, 结果如表3。

试验表明, 采用硫脲指示剂, 测定溶液在p H在1.2~2.5范围内终点明显, p H<1.2或者p H>2.5则没有明显终点。当体系p H<1.5时, 酸效应严重, 滴定终点滞后, 易造成测定结果偏高;当体系p H>2.0时, 铋严重水解, 使结果偏低。考虑到滴定允许差, 故选择p H在1.5~1.8[8]。

2.3 干扰试验

根据氯氧铋精矿中主要共存元素及其含量进行试验, 考察了共存元素对铋含量测定的影响, 结果如表4。

试验表明, 以上含量的杂质元素不干扰测定。

2.4 加标回收率

移取氯氧铋样品20 m L, 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样液中Bi的含量, 做加标回收试验, 回收率结果见表5。

结果表明, 加标回收率在99.77%~100.04%之间。

2.5 样品分析结果与精密度

按照样品处理及试验方法对氯氧铋试样进行铋含量的测定, 分析结果如表6。由表6可知, n=5时, 该法测定结果RSD<0.5%, 精密度高, 重现性好。

3 结论

试验表明, 以硫脲为指示剂, 采用盐酸、硝酸溶解试样, 再加酒石酸、硫酸肼、抗坏血酸对锑、砷、铁等离子进行掩蔽, 随后加硫脲, 加氨水调p H值至1.5~1.8, 测定中高含量Bi的方法, 灵敏度高, 操作简便, 在准确度与精密度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可以满足氯氧铋等精矿中高含量铋的测定要求。

参考文献

[1]许秀莲, 徐志峰.从锡电解阳极泥中综合回收Pb、Bi的研究[J].有色冶炼, 2001 (6) :15-17, 36.

[2]唐冠中, 许秀莲.从低品位硫化铋矿中生产氯氧化铋的新方法[J].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 1994 (4) :16-18, 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YS/T 240.1-2007铋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铋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4]陈学著.测定氯氧铋产品中的几点意见[J].湖南有色冶金, 1996 (11) :61.

[5]岩石矿物分析编写组.岩石矿物分析 (第一分册) .3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1:501-503.

[6]符斌, 李华昌.现代重金属冶金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25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GB/T 15926-2010铋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铋量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EDTA法 第2篇

关键词:甲壳素;EDTA;小龙虾头壳;提取率

中图分类号:TS2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59-04

小龙虾虾头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其甲壳素含量十分丰富。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传统酸碱法提取虾壳中的甲壳素,不仅消耗较多的酸、碱,且容易破坏甲壳素的分子结构,脱蛋白质时往往还需加热,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采用EDTA代替强酸强碱提取小龙虾头中的甲壳素,大大减少强碱用量,且EDTA可回收循环使用,能够有效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废弃物利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EDTA二钠盐(分析纯);小龙虾购于淮安市城南农贸市场。

PHS-3C酸度计:上海佑科仪器公司;JYL-305粉碎机:山东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UFE400烘箱: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S-11-1恒温水浴锅: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样品预处理→EDTA脱钙脱蛋白→过滤→烘干→双氧水脱色→水洗→烘干。

1.2.2 样品预处理 将龙虾头壳洗净,置于50 ℃烘箱中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1.2.3 甲壳素提取与脱色 称取10 g虾壳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加13%的EDTA溶液(pH 12)150 mL,在30 ℃恒温水浴中搅拌反应25 min,待样品中的钙和蛋白质全部溶于滤液后,过滤并洗涤滤渣,留取滤渣,待用。将滤渣在50 ℃烘干,加1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80 ℃水浴中浸泡脱色2 h,洗净烘干,残留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甲壳素。甲壳素提取率的计算公式为:

甲壳素提取率%=甲壳素质量/虾壳洗净烘干粉碎后质量×100%。

1.2.4 提取前后样品中钙的含量测定 提取前后钙含量测定参考GB/T 6436-2002进行。脱钙率的计算公式为:

脱钙率%=提取后样品含钙量/提取前样品含钙量×100%。

1.2.5 提取前后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提取前后蛋白质含量测定参考GB/T 5009.5-2010进行。脱蛋白质率的计算公式为:

脱蛋白率%=提取后样品含蛋白质量/提取前样品含蛋白质量×100%。

1.2.6 温度选择 称取10 g样品5份,分别置于烧杯中,加入13%的EDTA溶液(pH 12)150 mL,分别在20,25,30,35,40 ℃下提取25 min后,测定脱钙率和脱蛋白质率,以选取提取效果最佳的提取温度。

1.2.7 单因素试验 根据预试验及参考文献确定影响甲壳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有:EDTA浓度、时间、投料比、pH。首先确定其中的3个因素水平值,然后确定第4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依次类推,得到4个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最佳水平值。单因素试验因素水平按表1进行。

1.2.8 正交试验 参考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L9(34)正交试验,获得甲壳素最佳提取条件,并考察各因素对甲壳素提取率影响的主次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温度的确定

2.2 EDTA最适浓度的确定

2.3 反应时间的确定

2.4 投料比的确定

2.5 反应pH的确定

2.6 正交试验结果

3 结论

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EDTA法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温度为30 ℃,以此为基本条件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从而得到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条件,即EDTA浓度13%、时间25 min、投料比1∶15,pH 12。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甲壳素的提取率为24.05%,反应前后的脱钙和脱蛋白率分别为100.0%和98.6%。

EDTA法 第3篇

关键词:三氧化二铝,EDTA,PAN

在我国烧结矿中, 对三氧化二铝含量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高炉炉渣的流动性。本法适用于生产中快速、准确、成本低的需要, 尤其适用于铁矿石、铁精粉及球团矿样的分析。

一、方法提要

利用铝的两性特质, 将试样过氧化钠熔融, 热水浸取后干过滤使铝和铁、钛、锰等元素分离, 分取滤液用EDTA络合铝金属离子后调节PH为5.5~6.0, 以PAN为指示剂, 用氯化锌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再加入氟盐煮沸置换铝-EDTA络合物中的EDTA, 用氯化锌标准溶液滴定置换出的EDTA, 以二甲酚橙{PAN}为指示剂, 以黄色转变为红色, 即为终点。

二、分析试剂与设备

氢氧化钾 (钠) (固体)

过氧化钠 (固体)

无水乙醇 (分析纯99.5%)

浓盐酸

氨水 (1+1)

甲基橙指示剂0.10%

EDTA 0.10mol/L (称取37.224g加热溶解, 定容至1000ml) 或0.01mol/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PH为5.5~6.0) , 将乙酸钠 (NaAC3H2O) 200g (20%) 溶入水中, 加入冰乙酸10ml (1%) , 用水稀释至1000ml, 摇匀。

氟化钠3%

PAN (吡啶-偶氮萘酚) 指示剂。 (0.10%乙醇溶液) 。

氯化锌标准溶液:称取纯金属锌 (99.97%) 1.2733g置于150ml烧杯中, 加入1+1盐酸15ml, 加热溶解并蒸发至约2~3ml, 以水稀释后, 转入1000ml容量瓶中, 加甲基橙指示剂1滴, 然后用氨水中和至指示剂变黄, 再滴加盐酸1+1至指示剂变红;再过量5~6滴, 以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此溶液1ml相当于0.001gAl2O3。

高温炉

镍坩埚

三、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2000g, 置于预先熔有氢氧化钾5g的镍坩埚, 覆盖过氧化钠0.3~0.5g, 放在高温炉门口加热熔化后, 移入700℃的高温炉中熔融7分钟, 分别摇动两次使其分解完全, 取下冷却, 将坩埚置于150ml烧杯中, 用热水40~50ml浸取熔融物, 加入乙醇6滴以还原高价锰, 煮沸1~2分钟, 洗出坩埚, 流水冷却至室温, 干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 定容, 吸取滤液50ml于300ml锥形瓶中, 加入0.10mol/L EDTA1ml~3ml (视样品铝含量而定) , 甲基橙指示剂1滴, 加入盐酸 (1+1) 使溶液呈粉红色, 并过量4~5滴, 加热微沸 (约70℃) , 用氨水 (1+1) 中和使溶液由红变黄并过量1滴, 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10ml, 煮沸3分钟, 冷至室温加乙醇10ml, PAN指示剂30滴, 用氯化锌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 (不记体积数) , 然后加入氟化钠3%10ml, 煮沸3分钟, 冷却至室温, 加乙醇10ml, PAN指示剂20滴, 用氯化锌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为终点, 记下读数。

四、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三氧化二铝的百分含量:

Al2O3%=TV/G*100%

T一氯化锌标准溶液对三氧化二铝的滴定度;

V一消耗氯化锌标准溶液毫升数;

G一称量克数

五、实验分析结果

1、本法适宜测定铁矿石中含量Al2O3>0.25%。

2、下表是用不同标样测定Al2O3的结果:

3、滴定时体积应保持在70-80ml为宜, 过大终点突跃较差。

4、分离时氢氧化钠的浓度宜保持在5%左右, 过小部分铝呈氢氧化物沉淀。

5、加入EDTA络合铝时, 调整酸度时, 如出现混浊, 是由于加入EDTA量不足, 应重新将溶液调至酸性补加EDTA后, 再行调整, 若硅高也能出现混浊, 则需要重作, 重作时应加大体积至200ml。

6、由于PAN与锌的络合物呈胶体沉淀, 在水溶液中滴定, 终点变化不明显, 因此滴定时加入乙醇10ml。

7、测定铁矿石中或铝含量较高的试样中Al2O3时, EDTA应多加至3~5ml。

结语

在上述检验方法的检测中, 适用于生产中快速、准确、成本低的需要, 尤其适用于铁矿石、铁精粉及球团矿样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铁矿石质量检测新技术新工艺及分析测定新标准实用手册。

[2]GB/T6730.11-1986《铁矿石氟盐取代络合容量法测定铝量》。

酸改性活性炭对EDTA废水的吸附 第4篇

EDTA(全名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氨羧络合剂, 在电镀、纺织、造纸和锅炉清洗工业得到广泛应用[1,2]。ED- TA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些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含EDTA废水。 虽然EDTA本身毒性很小,但它可溶解水中已沉积的重金属,增加水中有毒重金属污染,影响水质安全,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如何高效脱除EDTA引起了科技和环保工作者的广泛关注[3-6]。

目前常用的EDTA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生化法、电化学法、光氧化法、光化学催化氧化法等[7]。其中生化法中微生物生长期长,增长缓慢,光氧化法或光化学催化氧化法利用率低或价格昂贵,电化学法耗电量大,而物理吸附法因操作相对较简单、成本较低而应用较多[8,9]。郭文波等[10]研究了颗粒活性炭(1~2mm)对废水中EDTA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电镀废水中EDTA有良好的去除作用,随着溶液pH值从5增加到9,活性炭的吸附量逐渐降低。王罗春等[11]采用微波辅助-活性炭法处理锅炉EDTA清洗废水,吸附效果好,处理费用低。目前,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来处理EDTA废水的研究国内外鲜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采用改性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模拟废水中的EDTA,详细考察活性炭改性条件(如酸的种类、酸的浓度、改性时间)、振荡速度和改性活性炭投加量对EDTA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1实验

1.1实验原料

活性炭(椰壳,片状,4~6mm,碘值和亚甲基蓝值分别为1100mg/g、150mg/g,郑州永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锌,二甲酚橙,六次甲基四胺,盐酸, 硝酸(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1.2改性活性炭的制备

称取10g活性炭于烧杯中,加入100mL酸进行搅拌, 一段时间后过滤,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在110 ℃烘箱中烘干,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如酸的种类(盐酸或硝酸)、改性时间(2h、4h、8h、12h)和酸的浓度(0.2mol/L、0.5mol/L、1.0 mol/L、1.5mol/L),制备出不同的改性活性炭。

1.3 EDTA浓度的测定方法

EDTA浓度采用硫酸锌滴定法测量,以盐酸-六次甲基四胺为缓冲溶液,二甲酚橙为指示剂,采用0.005mol/L硫酸锌溶液滴定,溶液颜色由亮黄色变为紫红色为滴定终点。 酸改性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率和吸附量qe(mg/g)分别按式(1)、式(2)计算。

式中:C0和Ce为活性炭吸附前后EDTA浓度,V为EDTA废水体积,WAC为活性炭质量。

1.4吸附实验

1.4.1改性条件

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浓度为300mg/L的EDTA溶液50mL和0.5g不同改性条件所制备的活性炭,在20 ℃、 静态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分别于1h、2h、4h、6h、8h、12 h、24h、48h取样过滤分析,测定滤液中EDTA含量,筛选出对EDTA吸附量和吸附率最大的改性活性炭。酸改性活性炭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按式(1)、式(2)计算。

1.4.2振荡速度

将50mL初始浓度为300 mg/L的EDTA溶液置于8个100mL锥形瓶中,各加入0.5g最优改性活性炭,放入恒温振荡器中,调节温度为20 ℃,振荡速度分别为0r/min、 100r/min、200r/min,分别在1h、2h、4h、6h、8h、12h、24 h、48h、60h后从锥形瓶中取样,用滤纸过滤分析,测定滤液中EDTA含量,酸改性活性炭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按式(1)、 式(2)计算。

1.4.3酸改性活性炭投加量

将50mL初始浓度为300 mg/L的EDTA溶液置于7个100mL锥形瓶中,各加入0.2g、0.5g、1.0g、1.5g、2.0 g、2.5g、3.0g最优改性活性炭,放入恒温振荡器中,调节温度为20 ℃,振荡速度为200r/min,在48h后从锥形瓶中取样,用滤纸过滤分析,测定滤液中EDTA含量,酸改性活性炭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按式(1)、式(2)计算。

1.4.4等温吸附实验

分别配制初始浓度为200mg/L、300mg/L、400mg/L、 500mg/L、600mg/L、800mg/L和1000mg/L的EDTA溶液50mL,酸改性活性炭的投加量为0.5g,在20 ℃、200r/ min振荡速度下进行48h等温吸附实验。

2结果与讨论

2.1酸的种类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为了考察酸的种类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固定改性时间为8h,采用1.0mol/L的硝酸和盐酸分别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测定改性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量,并与原活性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采用盐酸和硝酸改性均能提高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量,其中,盐酸改性的效果更好。在20℃ 下,经过48h的吸附,盐酸改性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量为14.2mg/g,相对原活性炭(9.5mg/g)增加了49.5%,EDTA的去除率由31.8%提高到47.3%。这可能是因为酸改性处理使得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数量增加,有利于提高EDTA等亲水性物质的吸附容量,而硝酸可能是因为氧化性和腐蚀性较强,在改性过程中与活性炭发生了反应,使其改性效果比盐酸差。

2.2改性时间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采用1.0mol/L的盐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考察改性时间(2h、4h、8h、12h)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随着改性时间从2h延长到12h,改性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20 ℃下,经过48 h的吸附,2h、4h、8h、12h改性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量分别为11.4mg/g、12.3mg/g、14.2mg/g、15.1mg/g,可以看出,8h改性的活性炭的吸附量相对4h改性的活性炭增加了1.9mg/g,12h改性活性炭的吸附量相对8h改性活性炭增加了0.9mg/g,也就是说随着改性时间的延长,活性炭吸附量增加,但增加幅度趋于平缓。

2.3酸的浓度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固定改性时间为12h,采用不同浓度(0.2 mol/L、0.5 mol/L、1.0mol/L、1.5mol/L)的盐酸对活性炭改性,考察酸的浓度对活性炭吸附量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到,随着酸的浓度从0.2mol/L增加到1.0mol/L,在吸附时间相同时,较高浓度酸条件下改性的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量要高于较低浓度酸条件下改性的活性炭。继续增大酸的浓度到1.5mol/L,吸附量在吸附前期几乎不变,在吸附后期略有增加,这也证明了盐酸改性能有效提高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容量。合适酸浓度和改性时间有利于活性炭与酸进行充分的接触及反应。酸浓度过低或改性时间过短时,酸与活性炭接触不充分,表面酸性官能团增加有限;随着改性时间的延长或酸浓度增加,活性炭与盐酸接触更充分,表面酸性官能团增加得更多,使得其对EDTA的吸附容量进一步增加。但过量的增大酸浓度,可能会对活性炭有一定的腐蚀性。

2.4振荡速度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按照1.4.2所示,在各锥形瓶中加入0.5g改性活性炭(盐酸浓度为1.0mol/L,改性时间为12h),考察振荡速度(0r/min、100r/min、200r/min)对EDTA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振荡速度由0r/min增加到100 r/min,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量显著增加,继续增大振荡速度,吸附量增加趋势变小。在20℃下,经过48h吸附,200r/ min振荡速度下活性炭的吸附量相对静态下的由15.1mg/g增加到23 mg/g,增加了52.3%,吸附率由50.4% 增加到76.7%。这可能是因为在适当的振荡速度下,EDTA的浓度梯度较高,活性炭与其接触更充分,更有利于吸附,但振荡速度增大并不能增加吸附位点,因此继续增大振荡速度对其影响不大。在200r/min振荡速度下,继续延长吸附时间到60 h,吸附量增加幅度趋于平缓,因此,在后续实验中,均采用48 h吸附时间。

2.5活性炭投加量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按照1.4.3所示,在各锥形瓶中加入不同量的改性活性炭(盐酸浓度为1.0mol/L,改性时间为12h),考察活性炭投加量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到,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EDTA吸附率逐渐增大,当活性炭质量增加到2.0g时,吸附率达到最大,为93.8%,继续增大活性炭的投加量,吸附率基本不变。虽然EDTA吸附率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单位吸附量减少,当活性炭投加量为0.2g时,吸附量最大, 为47.1mg/g,吸附率为62.8%。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总吸附容量增强,EDTA去除率增大,但ED- TA的浓度梯度是一定的,而且活性炭之间可能会存在聚集效应,减少吸附点,使得活性炭单位吸附量降低[12]。

2.6吸附等温实验

吸附等温线指在恒定温度下,达到吸附平衡时,溶液中剩余浓度与吸附剂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为了探讨改性活性炭吸附过程的规律,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来对改性活性炭(盐酸浓度为1.0 mol/L,改性时间为12h)的等温吸附结果进行拟合,结果如表1和图6所示。

从表1和图6可知,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 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酸改性活性炭对EDTA的等温吸附特征(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63和0.9813),其中,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线性拟合程度更高,这表明改性活性炭吸附EDTA属于单分子层吸附。通过分析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参数可知,最大吸附量为36.9mg/g,与实验测得的吸附量34.9mg/g基本吻合。对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一般认为参数(1/n)值在0.1~0.5之间时容易吸附,(1/n)值大于2时难以吸附[13],而本实验中改性活性炭对EDTA吸附的(1/n)值为0.1961,可见该吸附过程容易进行。

2.7吸附动力学分析

除了吸附量以外,吸附速率也是衡量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改性活性炭对EDTA吸附的动力学,分别用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Bang- ham和Elovich方程[14,15]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如图7和表2所示。

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为:

对式(3)进行积分,转化得方程: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为:

Bangham方程为:

Elovich方程为:

式中:qt、qe分别为时间t时以及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mg/g),t为吸附时间(h),K1为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系数(h-1),K2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系数(g·mg-1·h-1),1/m和Ke为吸附速率常数,k和A为常数。

综合图7和表2可知,4种动力学方程对不同转速下改性活性炭吸附过程的线性拟合系数都较高,说明这4种动力学方程都能较好地描述该吸附动力学规律。其中,Bangham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线性系数均大于0.96,高于其他动力学方程,能更为贴切地描述改性活性炭吸附EDTA的动力学过程。

此外,由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推导出的理论吸附量与实验值(见图4)较为接近。

2.8吸附等温线与孔分布

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原活性炭和盐酸改性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结果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出,经过盐酸改性后活性炭吸附容量有所增加。另外,通过DFT方法分析吸附等温线的数据可知,改性后活性炭和原活性炭微孔体积分别为0.3702cm3/g和0.3599cm3/g,比表面积分别为1063m2/g和1022m2/g,盐酸改性后微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略有增加。

3结论

(1)采用盐酸改性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效果优于硝酸改性的活性炭和未处理的活性炭;随着改性时间延长,活性炭吸附容量增加;随着酸浓度增大,吸附容量先增加后趋于不变。

(2)随着振荡速度由0r/min增加到100r/min,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量显著增加,继续增大振荡速度,吸附量增加趋势变小。

(3)随着改性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单位吸附容量减少, 吸附率增加。当EDTA初始浓度为300mg/L,溶液体积为50mL,吸附温度为20 ℃,改性活性炭投加量为0.2g时,吸附量最大,为47.1mg/g;改性活性炭量为2.0g时,吸附率达到最大,为93.8%。

(4)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EDTA在改性活性炭上吸附的拟合度(0.9963)优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0.9813)。

(5)Bangham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改性活性炭吸附EDTA的动力学过程。

摘要:采用盐酸和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获得酸改性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处理EDTA废水。考察改性条件(如酸的种类、改性时间和酸的浓度)、振荡速度和酸改性活性炭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0mol/L盐酸改性12h所获得的改性活性炭吸附效果最好。在EDTA初始浓度为300mg/L、溶液体积为50mL、温度为20℃、振荡速度为200r/min,改性活性炭投加量为0.2g时,48h后吸附量为47.1 mg/g,吸附率为62.8%;而当改性活性炭投加量增加到2.0g时,吸附率达到93.8%。改性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0.9963),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可用Bangham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5篇

关键词: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诊断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PTCP) 是一种发生于体外的、EDTA诱导的血小板非稳固性聚集, 临床表现为无出血现象的重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近年报道并不少见, 虽然这种现象发生的几率很低 (0.07%~1%) [2], 但却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既容易造成误诊又延误时效性。现将22例PTCP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收集22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门诊或住院相关检查, 其中男9例, 女13例。年龄21~79岁。

1.2 方法

对22例PTCP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工校正血小板为床旁直接稀释计数, 血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则用同一EDTA抗凝血。并按文献方法操作[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小板计数

人工计数血小板:22例中20例末梢血直接稀释显微镜计数血小板, 血小板数远远高于仪器测定值的3~10倍。仪器检测血小板减少, 并随标本抽取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4,5]。15例PTCP患者不同时间内的仪器检测结果见表1。

2.2 白细胞计数

22例PTCP中15例进行白细胞直接稀释计数, 发现电阻抗法 (CD 1700) 导致白细胞假性升高, 而XE 2100与手工直接稀释无差异。见表2。

注:与手工法比较, *:P<0.05

2.3 血涂片观察

22例中18例用同一抗凝血涂片经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 一般以20~50个血小板聚集居多。见附图。

2.4 凝血机制检查

22例中12例进行凝血机制 (PT、APTT) 检查, 除1例肝、肾功能异常者致PT、APTT延长外, 其余均为正常。

2.5 临床出血征

除1例肝、肾功能异常者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外, 余21例无出血征象。

3 讨论

PTCP是由于用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 诱导抗凝血中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 致使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不能确认血小板, 而使血小板计数偏低[6]。

关于PTCP的产生机制有3种观点[7]: (1) 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依据为此类病人中的很大比例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 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抗磷脂抗体阳性, 将病人血浆与正常人血小板一起孵育可引起正常人血小板聚集, 而正常人血浆与病人血小板一起孵育则不会引起病人血小板聚集。 (2) 是其他疾病发生的伴随现象。因其出现于其他疾病开始或治疗过程中, 随疾病好转而消失。相关疾病及治疗措施有:脓毒败血症、冠状动脉搭桥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介入治疗、使用某种抗生素及肝硬化等。 (3) 为一种温度依赖性抗体所导致。依据是在室温条件下出现血小板聚集现象, 而在37℃时则无此现象的发生。

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器多采用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 测定发生PTCP标本时白细胞计数高于手工对照组, 是因为聚集的血小板被血细胞分析仪误认为白细胞, 导致白细胞假性增高, 而XE 2100采用组化、射频、阻抗3种方法测定, 故未受到影响。本组22例中1例是由于CD 1700仪器检测白细胞时提示阻孔报警和3例白细胞直方图异常而发现仪器检测白细胞增高, 随后, 对遇到电阻抗法测定的PTCP时都进行人工计数白细胞, 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假性增高, 而2100进行白细胞计数与手工法计数无差异。

当临床上出现血小板显著减少, 同时无浅表皮肤及黏膜出血, 血凝学检验PT和APTT均为正常者, 应考虑PTCP的可能。应立即行显微镜检查, 若发现血小板聚集成堆, 可以诊断为PTCP[1]。遇到PTCP时, 必须手工计数及显微镜复检, 以免临床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郑军.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表面糖蛋白活化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7, 17 (3) :481-482.

[2]蔡民, 徐继芹, 王雪银.EDTA依从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应用血细胞自动计数时需注意的问题[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9, 34 (3) :237.

[3]叶应凡, 王毓三, 申子钢.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23-137.

[4]赵亚娟.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24 (7) :5943-5944.

[5]余丽华, 祁钊, 祖雅颖, 等.EDTA依赖性血小板凝集致血小板假性减少一例动态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 2007, 37 (1) :47-48.

[6]宓庆梅, 施巍宇, 郝婉莹, 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10) :719.

EDTA法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00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 再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男49例, 女5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4~5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6.54±1.24) 岁;患者病程分布在0.6~19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9.82±1.02) 年;其中高血压患者15例, 前列腺患者26例, 剖宫产术后患者16例, 类风湿患者43例。所选取的患者均未出现鼻衄、紫癜、皮肤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等症状。于血常规检测中得出血小板明显减少。对照组50名, 男26例, 女24例, 均为健康体检者。

该研究选用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器以及相关配套试剂, 选取Olympus公司出产的双目显微镜, 其中抗凝剂属于A, 瑞-姬染色液。

1.2 方法

1.2.1 仪器法

主要采集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静脉血量20 m L, 将其加入A抗凝管中, 于常温放置1 h之后, 采用ysmex-2100血液分析仪器, 并且依据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1.2.2 手工法

手工采集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静脉血量20 m L, 将其加入混有0.38 m L稀释液试管之中, 充分的进行混拌摇匀, 选取Olympus公司出产的双目显微镜检测血小板数量, 将获得的结果作为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

1.2.3 不加抗凝剂法

手工采集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静脉血量20 m L, 不采用抗凝剂, 将其直接稀释之后使用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器提前预测稀释程度。

1.2.4 染色法

手工采集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静脉血量20 m L, 将其加入A作为血液涂片, 进行自然晾干之后, 使用瑞-姬染色液对其进行染色, 在Olympus公司出产的双目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具体聚集状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同传统的手工方法相比较, A抗凝血PLT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同不采用抗凝剂指血相比较, A抗凝血PLT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05) 。见表1。患者添加A抗凝血采用涂片瑞-姬染色, 从中发现血片里包含着大量的PLT, 其中大小不一, 且数量不相等, 若不增添抗凝剂的患者指血, 则不会出现PLT聚集的状况。

3 讨论

当前各种医疗机构已经广泛推广与使用血液分析仪器, 同传统的手工方法相比较而言, 拥有操作较为迅速、精确的优点, 然而检测的过程中若采用A作为血液抗凝剂, 则会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 目前发生率为0.08%~1.10%。产生这种状况, 主要原因是个别患者的血小板可以在10 s内于A凝合剂中聚集, 然而血液分析仪器则会将聚集的血小板看做为红细胞或者白细胞的数目。

在本次研究中, 同传统的手工比较, A抗凝血PLT计数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同不采用抗凝剂指血相比, A抗凝血PCT计数结果差我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添加抗凝血采用涂片端-姬染色, 从中发现血片里包含大量的PLT, 其中大小不一, 同数量不相等, 若不增添抗凝剂的患者指血, 则不会出现PLT聚集的状况, 综上所述,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瘀点、瘀斑以及出血的状况, 同时加上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等项目, 能够有效排除出血的状况。以此来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资料, 从而防止误诊现象出现, 也可以避免医护人员采用一些不需要的针对血小板减少的检查以及治疗, 来增添患者经济与心理负担。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EDTA-K2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主要影响以及相关解决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 再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 将两组患者抗凝静脉血放置1h之后, 可以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对其进行测定。结果 同传统的手工方法相比较, A抗凝血PLT计数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同不采用抗凝剂指血相比较, A抗凝血PLT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05) 。患者添加A抗凝血采用涂片瑞-姬染色, 从中发现血片里包含着大量的PLT, 其中大小不一, 且数量不相等, 若不增添抗凝剂的患者指血, 则不会出现PLT聚集的状况。结论 A能够对PLT产生较强的聚集作用, 从而产生PTCP。

关键词:EDTA-K2,血小板假性减少,PLT

参考文献

[1]孙杨, 丘江.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致血小板假性减少[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6 (9) :73-74.

[2]徐志明, 祁慧, 李丰平.乙二胺四乙酸三钾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33 (6) :116-117.

EDTA法 第7篇

关键词:EDTA抗凝剂,血小板假性减少

目前,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大大方便了临床全血细胞计数的检测, 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而抗凝剂的选择对于自动分析仪的结果有比较重要的影响。EDTA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认定对血细胞形态影响较小, 并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等优点, 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它有时候又能引起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使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无法对它们进行准确识别, 从而造成检测值大大低于真实。EDTA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检测时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现象, 在临床上少见, 但不能及时诊断和鉴别是可导致临床中增加其他不必要辅助的检查和血小板输注, 因此我们把我科近几年在临床中遇见5例因EDTA而导致血小板聚集, 使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病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病例

糖尿病例, 高血压患者1例, 脑梗死例, 感冒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患者, 患者均无紫癜和出血倾向。

1.2 仪器和试剂

Sy Smix xt-1800i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稀释液、溶血素、清洗剂, OLYMPUS显微镜, BD公司EDTA-K2抗凝管和肝素锂为抗凝管。

1.3 仪器法

患者分别用EEDTA-K2抗凝管和肝素锂为抗凝管采静脉血, 用血Sy Smix xt-1800i分析仪测定血小板3次, 结果去均值。

1.4 瑞氏染色

每管血制作薄厚均匀血涂片1张, 用瑞氏染液染色色, 在显微镜下察看是否有成堆或成簇的血小板。

2 结果

EDTA盐和肝素锂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测定血小板结果见下表1。

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 EDTA盐抗凝血涂片中可见大量血小板成堆、成簇聚集, 肝素锂作为抗凝剂的血涂片中血小板均散在分布。

3 讨论

对以上5位患者, 同时我们对患者基本状况进行了解, 这5例患者均无紫癜和出血倾向, 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基本正常, 均可排除白血病和肝硬化可能, 筛查凝血功能PT、APTT、TT、TIB均在参考值范围之内, 由此表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可出现血小板聚集, 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

EDTA盐作为抗凝原理是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IV (钙离子) 结合成螯合物, 而使其失去凝血作用, 阻止血液凝固, 因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很小, 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 但它偶尔导致血小板聚集, 从而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 其发生率为0.09%~0.21%[1]。EDTA盐作为抗凝剂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并不是很清楚, 可能与基因、染色体异常遗传有关, 也可能是由于患者血浆中存在血小板抗体、自身抗体有关, 此现象并没有病理和生理意义。另一种可以确定的原因是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前提下出现免疫介导的血液中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究其原因, 可能与血小板表面存在某些隐匿抗原有关[2]。EDTA可导致血板活化, 血小板形态由正常的圆盘形改为圆球形, 改变了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表位构象, 与存在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相结合, 激活细胞膜中的磷脂酶A2和磷脂酶C, 水解血小板膜磷脂并释放花生四烯酸、5–TH胶原、凝血酶原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能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 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3,4,5,6,7,8]。

日常工作中血小板出现异常时, 仪器均会出现报警提示, 如血小板少、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等, 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 如无拟合曲线、只有一条曲线、有二条拟合曲线但曲线拟合不好、直方图有翘尾现象, 这些标本必须涂片染色镜检, 看有无血小板聚集成堆或成簇现象, 并另行采血复查, 单对某疾病如:静脉血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必要时要结合骨髓穿刺来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以免导致临床误诊、误治, 给患者。

参考文献

[1]宓庆梅, 施魏宇.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4, 27 (10) :719.

[2]Yamaguichi M, Kasuya T.A Patient with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ocytopenia who underwent clipping surgery fou a rupturedaneurysm Excerpta Med Section 25[J].Hematoll, 1998, 168 (2) :93.

[3]叶应妩, 王敏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36-137.

[4]王欣.EDTA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数值明显改变的观察与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1 (11) :78-79.

[5]王欣.抗凝剂EDTA及枸橼酸钠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18 (12) :2650-2651.

[6]周小棉, 巫小莉, 李结秋, 等.丁胺卡那霉素抑制和解离抗凝剂依赖的假性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2) :8892.

[7]黄达永, 王昭, 崔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5) :3665.

EDTA法 第8篇

硬水中的钙盐和镁盐能与肥皂 (硬脂酸钠) 作用, 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盐, 降低肥皂的去污能力。如果锅炉内使用硬水, 当加热时钙盐和镁盐会在锅炉内壁上结成水垢。降低锅炉的热导率, 增加能耗, 甚至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 有时还会堵塞管道。因此, 锅炉用水必须经过软化处理。

硬水中含盐量通常以硬度来表示。硬度单位常用“度”表示, 1度相当于每升水中含10mg的Ca O。生活饮用水的总硬度要求小于25度。

软水:只含少量可溶性钙盐和镁盐的天然水, 或是经过软化处理的硬水。天然软水一般指江水、河水、湖水 (淡水湖) 。经软化处理的硬水指钙盐和镁盐含量降为1.0~50mg/L后得到的软化水。

水硬度的测定分为水的总硬度以及钙、镁硬度两种, 前者是测定水中镁、钙总量, 后者则是分别测定镁和钙的含量。国内外规定的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标准分析方法是EDTA滴定法。用EDTA滴定Ca2+, Mg2+总量时, 一般是在p 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 以铬黑T (EBT) 为指示剂, 计量点前Ca2+和Mg2+与EBT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当用EDTA滴定至计量点时, 游离出指示剂, 溶液呈现纯蓝色。

在滴定分析中主要考虑的是容积测量误差, 它对分析结果起决定作用。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c (EDTA) =0.01000mol/L, 要求相对误差为0.2%;用的去离子水水质技术要求为:钙, 镁离子浓度C (Ca2++Mg2+) <0.5mmol/L, 滴定所消耗的EDTA体积在0~2.5m L之间, 滴定时若有一滴EDTA溶液 (0.04m L) 的误差, 就会造成2%的相对误差;滴定管两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02m L, 相对误差小于2%;整个测定过程受相对误差最大的EDTA所控制, 即: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不低于2%, 用移液管取100m L水样, 即使绝对误差为0.5m L (实际上不可能有如此大的绝对误差) , 其相对误差也只为0.5%。

1 现象分析

1.1 溶液p H值的控制

测定Mg2+离子的最低p H是7.7, 指示剂EBT (铬黑T) 在p H为8~10时, 颜色由游离态的蓝色和络合物的红色互相转化, 要同时测定Ca2+、Mg2+, 溶液的p H不应低于10, 但p H值不宜过高, 否则会导致Ca CO3和Mg (OH) 2沉淀形成。另外, EDTA是中强酸, 溶液的p H值会影响络合物的稳定性, 因此在这个实验中溶液p H的控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为什么必须使用缓冲溶液, 而不直接加酸或加碱来控制溶液的p H值呢?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有H+产生, 为了维持溶液p H值约在10, 必须使用缓冲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

M+H2Y2-=[MY]2-+2H+

M+Hln2-=[Mln]2-+H+

1.2 终点变色不敏锐

1.2.1 干扰离子的影响

如果在滴定过程中发现滴定不到终点色, 可能是Fe3+, Cu2+, Al3+或Mn2+等离子的干扰。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稳定性必须小于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稳定性, 这样, 在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时Fe3+, Cu2+, Al3+或Mn2+等与铬黑T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 EDTA不能将金属离子置换, 出现指示剂的封闭现象。解决方法是:

(1) 加入三乙醇胺使之与Fe3+, Cu2+, Al3+或Mn2+生成更稳定的络合物, 不与EDTA反应, 消除Fe3+, Cu2+, Al3+或Mn2+等离子对滴定的干扰;

(2) 采用分离的方法, 加入沉淀剂样品形成沉淀, 过滤除去, 如加入Na2S使Cu形成Cu S沉淀, 在p H值为5.5~6.5时, 使Fe3+, Cu2+, Al3+沉淀为氢氧化物除去;也可采用加掩蔽剂的方法将这些离子掩蔽;

(3)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加入抗坏血酸将Fe3+还原成Fe2+。由于Fe2+–EDTA络合物的稳定常数比Fe3+-EDTA的小得多, 因而能避免Fe3+干扰;加入盐酸羟胺溶液消除Mn2+。因此, 测定水中Ca2+、Mg2+离子的含量时, 首先要对水质有所了解, 在其他离子不干扰的情况下, 可直接测定, 若干扰离子浓度较大, 就必须先除去或掩蔽这些离子, 然后进行滴定。另外, 在滴定过程中要不断摇动锥形瓶, 特别是近终点时应慢滴多摇, 有助于终点颜色的变化, 这一点很重要。

1.2.2 指示剂对各种离子的灵敏度不同

当水样中Mg2+离子含量低时 (在大部分天然水中, 钙的含量都超过镁的含量, 一般为镁含量的两倍) , 以铬黑T作指示剂测定水中Ca2+、Mg2+离子的总量, 由于铬黑T与Mg2+显色的灵敏度高, 与Ca2+显色的灵敏度低, 终点不明显, 解决的途径有2种:

(1) 用铬黑T作指示剂, 利用置换滴定的原理, 滴定前在水样中加入少量Mg Y2—络合物, 再用EDTA滴定, 终点变色敏锐, 由于外加络合物中EDTA与镁是等量的, 故不影响分析结果;

(2) 选用酸性铬兰K—萘酚绿B混合指示剂, 这种指示剂对Ca2+、Mg2+的显色灵敏度都比较高, 即使离子含量较低, 也不会影响终点的变色。

1.2.3 水样中HCO3-, H2CO3的影响

如果水样中HCO3-, H2CO3含量较高, 终点变色不敏锐, 可先对水样进行酸化并煮沸, 再进行滴定或采用返滴定法, 即加入过量的EDTA, 再用Zn2+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1.24水样或试剂中CO32-的影响

水样或试剂中如果含有CO32-, 加入缓冲溶液, 可能析出碳酸盐沉淀, 使终点拖后, 因此作平行实验时, 根据第一份水样所消耗溶液的体积, 在后面的滴定中先加入95%的EDTA标准溶液, 再加入缓冲溶液进行滴定, 可降低水样或试剂中CO32-对Ca2+的干扰, 使终点变色更敏锐。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 水的总硬度测定实验首先应对水质有所了解, 存在哪些干扰离子, 然后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掩蔽, 指示剂的选择, 溶液p H值的控制及滴定终点的判断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 实验步骤

2.1 0.01mol/L EDTA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基准Zn O0.08006g于250m L烧杯中, 加入20%的HCl溶液50m L, 盖上表面皿, 待完全溶解后, 用水吹洗表面皿和烧杯壁, 将溶液转入500m L容量瓶, 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 LZn2+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加水25m L, 滴加10%的氨水至开始析出Zn (OH) 2沉淀 (p H=8) 再加10m Lp H=10.0 (NH3-NH4Cl) 缓冲液, 加5.0g/L铬黑T指示剂5滴。

2.2 水样的分析

用移液管移取50m L饮用水于250m L锥形瓶中加入, 1~2滴HCl溶液使试液酸化, 煮沸数分钟以除去CO2, 冷却后, 再用Na OH调至中性, 加入3m L三乙醇胺溶液, 5m L p H=10.0的NH3-NH4Cl缓冲溶液, 1m LNa2S溶液以掩蔽重金属离子, 再加入3滴铬黑T指示剂, 立即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紫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3份。计算水的总硬度, 以mmol/L表示结果。

通过改变氢氧化钠的添加量, 使其调节的p H值有所改变, 从而导致滴定的条件有所改变。在不同的条件下作出了一系列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当添加氢氧化钠的量控制在3~4滴 (溶液呈中性) 的时候, 为控制p H值的最佳用量。氢氧化钠的滴加量增加得越多, 其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就消耗得越多, 直到当滴加量增加到5滴时, 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有所减少, 并随着增加氢氧化钠的滴入量所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基本保持不变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有所减少, 并随着增加氢氧化钠的滴入量所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基本保持不变。这个时候待测溶液的p H值已达到最大的控制范围, 即p H=10.0。此时, 消耗的标准溶液的用量跟添加氢氧化钠调节至溶液刚好呈中性时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用量保持一致。

在此控制条件下, 测出的饮用水的总硬度值, 符合国家标准。

摘要:考虑到人们感官接受程度和生活洗涤需要, 有必要维持一个合理的硬度限值。在任何条件下, 饮用水中的碳酸钙不能过饱和或者接近饱和。如果出现沉积物质, 或者在加热的情况下出现沉积现象, 都严重影响感官性状, 引起用户的不快。EDTA标准滴定法, 测出的水的硬度值符合国标的规定。在该方法中, 影响滴定的因素不仅有煮沸的时间、滴定时溶液的温度, 还与溶液的p H值有关。现以溶液的p H值探讨出, 最理想的滴定条件是控制其p H值为10。此法较其他方法测总硬度, 更为快速、简便, 因而被广泛应用。

EDTA法范文

EDTA法范文(精选8篇)EDTA法 第1篇关键词:EDTA,测定,氯氧铋,铋氯氧化铋是一种白色的难溶于水的铋化合物, 是电解锡、电解铜、电解铅等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