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维超声筛查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二维超声筛查范文(精选4篇)

二维超声筛查 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8月-2007年10月, 我院门诊及妇幼保健科系统管理的孕妇4 758例, 年龄20~39岁, 孕龄16~36周。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GE LOGIQ200及PHILIPS-HD3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扫查方法为首先显示胎儿颅骨光环, 然后旋转探头至胎儿冠状切面, 依次显示胎儿眼球、眼睑、鼻翼、鼻中隔、鼻孔、上唇及下唇等结构。

2结果

4 758例孕妇中共发现唇裂畸形7例 (产后证实其中6例伴有腭裂) , 其中正中裂1例, 左侧裂5例, 右侧裂1例。唇裂的二维超声表现为上唇结构异常, 连续回声中断, 闭口时裂口最小2mm, 最大7mm, 张口时裂口最小3.5mm, 最大8.5mm, 断端之间有羊水暗区充填。

3讨论

唇裂畸形是最常见的颜面部畸形, 其发生率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我国最近的统计资料为1.8‰。唇裂多发于上唇, 有单侧, 双侧和正中裂之分[1]。为胚胎发育早期, 某种原因使胚胎突起融合发生障碍所致。唇裂的发病原因除有遗传因素外, 环境因素、药物、病毒和感染均可造成。根据唇裂裂隙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唇裂。熟悉正常唇部的声像图是诊断唇裂的基础, 同时要求超声检查者具有娴熟的操作技术, 能够清晰显示胎儿鼻唇部图像。正常胎儿的鼻唇部在闭口时呈“橘瓣状”, 张口时呈“O”型, 唇红部回声低, 唇缘连续, 于唇弓的正中可见略凹的人中切迹及两侧略高的唇峰。当发生唇裂时, 声像图表现为闭口时胎儿唇弓连续中断, 上唇形态不规则, 呈“溃堤状”, 张口时上唇呈“八”字型。完全性唇裂表现为唇弓回声中断间隙较宽, 裂隙延伸至鼻孔底部, 鼻中隔偏向健侧, 患侧鼻翼塌陷, 鼻孔部对称。不完全唇裂表现为唇弓回声中断较窄, 延伸至鼻底部, 鼻结构正常。对于腭裂, 由于唇部软组织及牙槽骨等对超声波有衰减, 超声探查有一定的困难。唇裂的胎儿可伴有羊水增多, 胃腔较小等间接征象。此外唇裂的胎儿容易合并其他畸形, 在检查中应加以注意[2]。

二维超声检查是产前筛查及诊断胎儿唇裂畸形的重要手段, 对控制畸形胎儿的出生, 提高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唇裂产前若能明确诊断, 可给孕妇及产科医生在选择生产方式时提供重要依据。绝大多数的胎儿唇裂畸形可由超声筛查出来。唇裂畸形能否检出, 除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仪器设备有关, 还与检查时胎儿的羊水量、胎位以及妊娠周数有关, 如羊水过少, 胎儿位置不佳, 胎儿孕周太小或过大等情况下, 胎儿鼻唇部结构显示不清晰, 超声也难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 (M) .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917-920.

二维超声筛查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经我院病理学确诊为畸形胎儿的孕产妇9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28.7±12.2岁,孕程16~39周,平均28.9±7.2周;单胎46例,多胎2例。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29.1±11.3岁,孕周16~38周,平均29.9±5.6周;单胎45例,多胎3例。所有孕妇均为正常妊娠,有生育能力,排除肝肾疾病、其他心肺疾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病及血液疾病孕妇;均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孕程、妊娠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的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①二维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定为3.5MHz,孕妇取平卧位,腹部完全暴露,自腹部纵、横、斜等多个角度实施9个标准切面的扫查,扫描采取顺序追踪法,对胎儿的头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结构、胎盘、脊柱、羊水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并测量胎儿的胸腹围、股骨长径、双顶径等。②四维超声检查:将探头频率设定为2.5~7.5MHz,首先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胎儿展开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漆面及三血管平面等3个切面的检查,然后切换四维容积采样框,检测部位更换至表面光滑模式,开启思维模式,对X轴、Y轴及Z轴进行及时调整,开展图像采集,并展开后期处理。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新生儿出生结果评估

96例胎儿畸形孕产妇共计娩出胎儿101例,产后评估结果显示:神经系统畸形35例,头面部畸形18例,心脏畸形13例,肢体骨折17例,泌尿生殖系统畸形10例,消化系统畸形8例。

2.2 超声诊断结果

对照组共检出胎儿畸形孕产妇37例,检出率为77.08%;观察组共检出胎儿畸形孕产妇43例,检出率为89.58%。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胎儿畸形为临床常见病症,且畸形类型较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脑积水、侧脑室扩张、脊柱裂等,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大血管错位、单心房单心室、房间隔缺损等,腹部畸形或异常如胃幽门梗阻、多囊肾、肾盂积水、肾缺如等,肺部畸形如膈疝、肺囊腺瘤、隔离肺等,骨骼系统异常如唇腭裂、颌面部淋巴管瘤、颈部淋巴管瘤、唇裂、成骨发育不全等,染色体异常如半乳糖血症、黑蒙性家族痴呆病等[2]。现阶段,关于胎儿畸形产前诊断的研究引起了重视。临床常用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方式以影像学检查为主,特别是超声检查,应用比较广泛[3]。但值得注意的是,二维超声检查尽管其临床应用广泛,但仅能显示机体某一部位的断面,无法提供更加清晰的、直观的立体图像,在诊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几年,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四维超声问世,使得上述难点得以解决。四维超声为诊断新技术,在胎儿面部、肢体诊断中效果更为理想,可以获得十分清晰的三维图像,使结果判定更加直观,为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4]。

曾有文献报道[5,6],四维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进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二维超声显著升高。由此可见,四维超声中动态立体图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胎儿具体情况,使得胎儿畸形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应用,使得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两种检查单独应用,为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与相关文献[7,8]报道结果相似。由此可见,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可为产前胎儿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怡.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83-84.

[2]高菊红,杨文辰,屈莉红.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24):2442-2444.

[3]裘品丹,陈秋兰,杨莉芬,等.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4,12(14):2166-2167.

[4]范含萍,洪云,叶彩宏,等.超声检查在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初步应用(附5428例胎儿形态学超声筛查结果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2):161-163.

[5]杨梅花,钟美容,王莲,等.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中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5):588-590.

[6]张穗,傅宁华,杨斌,等.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联合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0):1315-1316.

[7]谢凌,李成东.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联合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 2,9(5):77-78.

二维超声筛查 第3篇

关键词: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二维超声心动图,STIC技术

胎儿心脏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导致该种疾病的因素较多,如孕期病毒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孕期药物使用不当、近亲结婚、妊娠期糖尿病等[1]。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每年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比例约为7%[2],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先天性心脏疾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为了响应国家优生优育的号召,我国逐渐普及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工作[3],本院在筛查时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IC技术,使得诊断的准确率明显得到提升。现将本院2013年4月~2016年2月的筛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均是2013年4月~2016年2 月间来本院进行胎儿畸形产前筛查的孕妇,共计5300例,年龄21~38(27.3±1.4)岁,孕龄20~24(22.0±0.4)周。

1.2 仪器

本次实验使用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和STIC技术是由美国GE公司生产的型号为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二维腹部探头、三维和实时三维容积探头,并配置工作频率在4~8 MHz间。

1.3 方法

先对每位胎儿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使用STIC技术扫描,并且详细记录每例筛查两种方法各自耗费时间。进行STIC技术扫描时嘱孕妇屏气然后采集其容积数据,每例胎儿图像采集完毕后需立即检查图像是否清晰,判断是否有必要重新采集直至满意为止,最后使用各种参数/模式设置对采集的资料进行重建分析;三维图像分析时先确定胎儿的内脏、心脏的准确位置,然后上移至胎儿胸部心脏四腔心切面,再依次观察两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心底血管短轴、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腔静脉长轴切面,对每个切面结构均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判断是否有畸形现象。所有的诊断结果和分娩后诊断结果为准。

1.4观察指标观察仅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法和联合诊断法对房室连接异常、房室间隔异常、静脉/动脉-心房连接异常、动脉干和分支异常的诊断符合率情况,做好详细的数据记录。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和STIC技术对每例胎儿的筛查时间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每例胎儿使用时间和每幅图像采集时间均明显长于单纯使用STIC技术(P<0.05)。见表1。

2.2 单一诊断法和联合诊断法对胎儿心脏畸形检查的情况比较

共计筛查孕妇5300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初步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85例,患病率为1.60%;所有经二维超声心动图筛查的胎儿再行STIC技术检查,其82例胎儿心脏血管结构图像显示结果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一致,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为96.47%。初步筛查为先天性心脏畸形的85例胎儿遵照孕妇的意愿引产或者正常分娩,对引产和分娩的新生儿再行诊断,结果最终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畸形81例。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IC技术诊断的准确率略高于单一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见表2。

3讨论

胎儿心血管畸形是胎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如果未进行筛查和干预,胎儿出生后大多会患心力衰竭等病症,不仅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发育,还会造成家庭的经济压力,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在妊娠中期对活体胎儿心脏畸形进行筛查,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同时可以为出生后的系统治疗提供依据,提升分娩结局、减少死亡率等方面意义重大[4]。

胎儿心脏畸形产前的诊断常规方法一般为二维超声心动图,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诊断率无法满足临床要求。比如,胎动的影响,胎心搏动快等[5]。本院在对胎儿心脏结构筛查时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同时联合使用STIC技术,STIC技术能够对胎儿心脏结构行多个切面的观察,构建三维立体的心脏结构方便医生进行观察分析;与此同时STIC技术能够搜集更多的诊断信息,整个检查过程安全无创、操作的重复性较强且能够获得清晰度较高的影像资料,还能离机重复操作,方便进行远程会诊。本次实验中对5300例孕龄在20~24周的活体胎儿进行筛查,同时联合行STIC技术检查,对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联合诊断显著提升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准确度。本次研究分别从房室连接异常、房室间隔异常、静脉/动脉-心房连接异常、动脉干和分支异常和检查耗费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房室连接异常诊断符合率和动脉干/分支异常诊断符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P<0.05)。用STIC技术诊断胎儿状况,采集起始切面为扫查胎儿心脏状况,将其四腔心切面清晰显示出后,可把图像放大至2倍左右,将STIC模式开启,设定采集时间为12~15秒,设定扫描角度为32°左右[6]。采集过程中孕妇需屏住呼吸,完成采集后,系统会自动将所检测到的心率显示出,若其心率在标准范围中,则说明此过程受胎心位移干扰性小,且可靠。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IC技术为精确诊断胎儿复杂心脏畸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方便实现远程会诊,能提高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卢洪涛,郑学东,韩颖.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四维时空关联成像在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603-605.

[2]肖蕾,王玲,闻小林,等.二维超声联合STIC技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12(23):270-271.

[3]胡波,胡兵,赵云.四维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2,6(2):87-89.

[4]Vinals F,Mandujano L,Vargas G,et al.Prenatal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using four-dimensional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telemedicine via an Internet link:a pilot study[J].Ultrasound in obstetrics&gynecology: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5,25(1):25-31.

[5]吴娟,粟河舟,丛娟,等.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技术在胎儿室间隔缺损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6(26):71-74.

二维超声筛查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8800例,孕周为16~39周,平均孕周28.5周,孕妇年龄在21~39岁之间,平均年龄(27.5±11.5)岁。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设备

HDI 5000S ONO C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菲利浦公司生产),ALOKA3500彩超(ALOKA公司生产)、PHILLI S HP影像之星(荷兰菲利浦公司生产),探头为成人腹部探头与小儿心脏探头,探头频率2.5~7.0MHz。

1.2.2 检查方法

本组所有孕妇均按照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程序,孕妇取卧位或侧卧位。首先,行产科常规检查,观察有无身体其它部位畸形。确定胎儿体位信息后从胎儿腹部横切面开始观察,主要观察胃泡与肝脏的关系,观察完后探头平行移动到胸腔方向,尽量避开脊柱显示胎儿四腔心切面,确定心尖位置后观察右室面粗糙,左室面光滑、房室间隔是否连续、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位置等,完毕后探头按心尖方向顺时针旋转,可获得第三个切面,即得左室流出道平面;分别在三个切面对胎儿心脏位置、二尖瓣、三尖瓣的形态结构、心胸比例、心室腔大小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对大动脉与心室的连接、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的启闭运动及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如果以上三切面中任一切面观察出现异常。则建议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

2 结果

本组8800例产前二维超声三切面法筛查的孕妇中共检出13例胎儿心脏畸形,占0.15%,均建议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其中5例室间隔缺损与2例房间隔缺损新生儿出生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单心房、1例三尖瓣闭锁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后经引产尸检证实,误诊2例,二维超声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与房间隔缺损各1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法洛四联症,误诊率15.38%;孕妇最终选择终止妊娠,引产经尸检证实。分娩的新生儿中,临床听诊发现2例新生儿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室间隔缺损,漏诊率为0.02%。详见表1,表2。

3 讨论

完善的胎儿心脏检查非常复杂,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孕妇在产前不可能进行,而采用超声作为产前初筛是完全可行的。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超声就已被用于胎儿心脏畸形的检查,由于当时超声的精确度及技术水平的限制,最初仅限于对胎心搏动的观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3~5],开始使用超声进行胎儿心脏的系统检查。随着医疗设备精确性的不断提高,同时检查技术通过超声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摸索出一套科学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方法-四腔心切面法[6~8],使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9],但仍有部分胎儿心脏畸形在四腔心切面表现无异常。因此,本研究在四腔心切面基础上,结合左、右心室切面进行观察从检查结果显示,检出13例胎儿心脏畸形,占0.15%,均建议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经超声心动图复查后符合11例,误诊2例,误诊率13.33%;漏诊率为0.02%。分析误诊的原因,与胎儿的体位、孕周有密切关系。从2例误诊的病例孕周情况显示,分别为27周与29周,当孕周太大时,胎儿骨骼、胎位及羊水等均可影响超声影像的显示,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因此,二维超声三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对孕周、胎儿体位及医师的技术均有一定的要求,但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快捷的检查手段,可作为产前筛查的首选[10]。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8800例,所有孕妇均采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异常病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尸检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检出13例胎儿心脏畸形,占0.15%,均建议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经超声心动图复查后符合11例,误诊2例,误诊率15.38%;所有检查结果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引产经尸检证实。分娩的新生儿中,临床听诊发现2例新生儿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室间隔缺损,漏诊率为0.02%。结论:二维超声三切面法操作简单,可快速直观地显示胎儿的心脏解剖结构,可作为产前筛查的工具,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检出率与胎儿的体位、孕周及医师技术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可行性,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徐红兵,漆洪波,张建华,等.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筛查和诊断模式的临床评估[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5):619~621

[2]裴秋艳,梁梅英,李建国,等.四腔心和流出道切面在常规产前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7):538~540

[3]常红梅,邓学东,斯蓉华,等.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7):1099~1101

[4]吕国荣,吴秀明,李伯义,等.胎儿心脏基础、基础加强等级及其联合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的比较[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12):1115~1119

[5]钟萍,林毅,田葆东.血清学筛查与胎儿超声检查在18、13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0):778~780

[6]徐燕,胡娅莉,茹彤,等.七切面联合筛查法在孕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5):377~379

[7] Wu Ying,Wang Huifang,Ren Jinghui,et a1.Value of four-chamber viewof the fetalechocardiography for the prenatal screening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Chinese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2001;17(9):888~889

[8]吴清明,周瑾,刘伟,等.血清学结合超声检查在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038~2040

[9]季亚婕,常才,丁建辉,等.中国乳腺X线筛查项目中联合应用超声检查的价值.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5):486~489

二维超声筛查范文

二维超声筛查范文(精选4篇)二维超声筛查 第1篇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01年8月-2007年10月, 我院门诊及妇幼保健科系统管理的孕妇4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