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精选8篇)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第1篇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来源:安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摘要】单独(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国放开实施,不采取先在某个或某些省市试点的做法。
踟蹰已久的生育政策调整正在开始提速。单独(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国放开实施,不采取先在某个或某些省市试点的做法。下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益临近,市场对此越发期待。
生育政策调整提速
上周某相关部门内部会议上,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将加快步伐调整生育政策,逐步、全面放开二胎生育限制。他同时表示,二胎政策不会一下子放开,而是要根据社会配置的承受能力逐步放开,但目标是全面放开二胎。
近年来,放开二胎的呼声日渐强烈。在网络上,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话题总能引来热议。不光是普通民众,许多知名学者、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尽快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限制。
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等多次向全国两会上交议案和提议,建议尽快放开二胎限制。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呼声背后是中国已然变化的人口形势。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经各路人口学者分析计算,已经勾勒出一幅令人担忧的人口图景:中国60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3.26%,并且还在迅速增加;而0~14岁的少儿占总人口比例迅速下降,五年下降6.29个百分点,达到16.6%的新低。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一个社会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即为老龄化社会;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0~14岁人口占比15%至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中国人口已经出现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结构特征。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面临严峻的养老困局。
尽管如此,生育政策调整的步伐却相当缓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不光是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一直没有变化,即使是生育政策的微调也是幅度小,步伐缓。
以双独生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为例,大部分省份在上个世纪末实施,河南省迟至2011年年底才实施,比其他省份晚实施十年左右。晚实施的原因自然是担心人口增长过快,而根据河南省社科院的专题调研,实行双独生二胎政策后,总人口超过一亿人的河南省人口最高仅能增加1.8万人。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生育间隔问题,山东省是全国最后一个取消生育间隔的。从1988年出台《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要求二孩生育女方需年满30周岁,到今年6月份修正该条例取消生育间隔,这一政策持续了25年。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单独生二胎政策,虽然传言很多,但一直没有实施。广东省曾于两年前申请放开单独生二胎政策,至今未见获批。就全国范围而言,往往是一波放开二胎的呼声或是传言刚起,立刻就有不同级别的部门人士辟谣并重申,中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就单独生二胎政策放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表示:“动比不动好”。
此前顾宝昌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政策调整的步伐大大滞后于实际需要。现在的形势是越拖越被动,越拖问题越难以解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放开单独生二胎政策是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件大事,虽然可能因为这个政策实际增加的人口数量有限,但是要看到,这个政策的变化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在人口发展处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作出了政策调整。
人口学者梁中堂则对单独生二胎政策持怀疑态度。“单独生二胎只是生育政策的微调,事实上中国的生育问题关键是取消生育限制,让老百姓自己选择的问题。我担心有了这个微调之后,又可以以此为理由,很多年不再调整生育政策。”
老龄化之困VS生育率反弹之忧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从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历史来看,此次单独生二胎政策放开算是一次进步。但是从现实需要来看,仅仅放开单独生二胎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中国人口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口学者表示。
根据《大国空巢》作者、人口学者易富贤估算,“单独生二胎”从理论上最多让这批受益人群多生不到200万孩子。如果考虑到“八零后”相对较低的生育意愿,真正能够增加的人口还会更少。
上述人口学者评价说,从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再到全面放开二胎,这条生育政策调整的路线图多年前就已经有专家提出,决策层也有所考虑,但直到今日,单独二胎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政策调整过于保守了。
生育政策调整步伐缓慢,老龄化速度却持续攀升。根据统计,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赡养比将达到2:1,即两个劳动年龄人口赡养一个老年人。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之所以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就在于普遍存在的对未来养老之忧。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几十年不变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担心生育政策放开引起生育率的反弹。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仅在1.2左右,大大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根据历年来在江苏、湖北、北京等地进行的生育意愿调查,由于生育成本等原因,人们的生育意愿并不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江苏进行的调研表明,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人群真正生育了二胎的仅占三成左右。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易富贤表示,从国际经验看,新加坡、韩国、伊朗等国家都实行过提倡二胎的政策,结果证明是失败的,目前新加坡、韩国的生育率徘徊在0.9~1.2的超低水平上,伊朗2011年的生育率也仅有1.64。从国内经验看,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地的农村地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二胎方案”,到现在生育率全部低于1.6。
“现在形势严峻,如果在政策调整上再像过去那样缓慢,我担心已经没有很多机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上述人口学者昨日表示。
对于如今生育政策调整的提速,党俊武表示,从国际上和历史上来看,人口过多或者人口过老都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以适时调整人口政策是必要的,但人口政策事关大局,应该是逐步完善,积极稳妥地推进。(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
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ah.offcn.com/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ah.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ah.offcn.com/html/shiyedanwei/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第2篇
10月29日闭幕的五中全会公报确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对于昨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宣布,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国内多名人口学、社会学、社会改革发展及经济专家,详解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背后的意义。
单独两孩实践遇冷
全面二孩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陆杰华认为,这应该是意料之内的一项政策,“也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把生育决策权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到夫妻之间。”
至于为何选择这个时间节点的问题,陆杰华分析说,生育政策调整,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毕竟我国人口比较多,之所以到现在放开,也是需要一步步来。从单独二孩政策到现在全面放开,我们也是经历了两年多时间。
单独二孩政策从2013年落地至今至少,从申请数据来看,并不是那么美好。
对于单独二孩的实际情况与预期之间问题,陆杰华说,之前他们也在浙江进行过调研,发现实际情况明显低于预期目标。并且申请单独二孩的人比较少,“单独二孩达不到一定要求,这就需要进行全面放开的这一步。”
事实上,中国“单独二孩”政策实行近一年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就称,当局原本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但截至今年8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而目前获批的仅62万对,远远低于官方预期。
“我觉得这和单独二孩的人群不一样,毕竟是全部放开,我估计数量大概在一亿人左右的家庭。”在谈到全面放开会不会导致人口爆炸性增长时,陆杰华的态度是,政策实施后,2017年和2018年的生育规模可能会有明显增长,至于增长的有多高,还需要看未来的数据。“肯定比不放开要高一些,有堆积也是正常的,没堆积才是有问题。现在百姓在生育上也更加理性,毕竟受到的主客观影响也比较多。”
中国劳动力人口3年连降
新政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当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出现严重扭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新增劳动力人口逐年降低,由此带来目前的养老难、招工难问题已日益严峻。
本报智库专家、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国家统计局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6-59周岁的劳动适龄人口去年减少了371万,降幅超过2013年的244万。该年龄段人口首次出现下降是在2012年,当年15-59周岁年龄段人口减少了345万。
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最直接的当然是劳动力供给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压力骤增。这也造成很多“中国制造”产品的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卓勇良说,正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经历过的一样,伴随劳动力人口下降而来的同样是经济增长的减速。劳动人口减少虽说可以防止失业率上升,但同时也将推高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
陆杰华说,这也有利于对未来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毕竟我们国家主要还是家庭养老,这样也是为解决未来养老问题的一个方式,提供有利的人口环境。
面对“失独”之殇
有助家庭结构合理化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在这个节点全面放开二胎,从宏观角度来说,对于促进整个中国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有重大积极意义;从微观角度来说,也有助于每个家庭人口结构的合理化,尤其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独家庭之痛。
近些年,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不合理的负面效应集中凸显,养老、子女教育甚至于独生子女本人的个性发展都已成为问题。从社会保障角度来讲,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现在愈加引发社会关注的失独家庭就是该风险下的牺牲品。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失独父母,老无所依,这种痛本是可以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避免的。因此,全面放开二胎,对于优化家庭结构有正面、有效的作用。
二孩生下来
对经济有拉动作用
钱报智库专家、浙江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个时候全面放开两孩,也确实是时候了。
按照目前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来看,在未来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进入一个加速递减的过程。这对于整个经济消费是不利的。即使在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已经变成了人口净流出城市,当地的房地产等行业都不景气。如果再这样下去,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徐剑锋表示,全面放开两孩之后,对于经济肯定会有一个拉动作用,短期来看,一波新生儿的出生肯定会促进婴幼儿市场的发展,而从长远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对于拉动内需的作用是巨大的。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第3篇
一、贫富对照下的生育观念差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也随之变更,想生二胎的人群中,生男孩的经济压力成为重要考虑因素,说明人们仍认为将来社会男性应当承担更多经济责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观念加之女孩相对贴心成为要女孩的一个原因,也反映了这一代父母自由开放、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现在父母最牵挂的,首先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将来是知识经济时代,现在所接受教育好与不好,对孩子的前途影响重大,所以家长们都感到有压力。可能家庭的富裕程度也决定了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水平,经济限制本身是道难以逾越的坎,自然富裕家庭与相对贫穷的家庭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宁愿花足精力专心培养一个孩子,也不愿在经济压迫下让孩子在教育上就落在起跑线上。其次是孩子的健康问题,假如孩子身体出了问题,给家长带来了双重压力,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现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尤其像盐城城区内的家庭,但是当下做家长并不轻松。同时,生育二孩对家庭规模也产生了影响,富裕点的家庭自然生育抚养第二个孩子是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和压力的,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现在有不少的孩子还是赞成父母再生育一个弟弟或妹妹的,因为可以多一个小伙伴。也有孩子担心父母生育二胎后,能够给予他们的爱会因此减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访谈对象的孩子都很小,所想的是有弟弟妹妹一起玩,而且一般情况下,即使年幼的孩子反对,也是不能左右家长的意志的。
不少人表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适时地对以后的养老负担有所减轻,子女压力也可以分担开来,一方面还是期待国家政策能调整的。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改善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的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现状,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必要的、适时的。一项新政策应该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促进社会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过去,有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足够的能力养育多个子女,但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连温饱都存在问题,更别谈养育多个子女了,着眼于此,这样的情况是不公平的。过去政府总是宣扬,没有国家哪有小家,这又有一定的片面性。而现在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没有小家也就没有国家。所以,政府应该尊重个人与家庭这一社会细胞。贫富差距问题是个很大也很棘手的问题,国家领导人不断更新政策,缩小较发达地区和相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差距,为的是带动国人民走向富足安康的生活。对于国家政策的这一次调整,民众普遍持赞成态度,即使本人不想生二孩,也认为这体现了社会向公平正义、人性化方面的又一次进步。
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在人口压力不过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开二孩政策。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口问题会渐渐好转并得到一定的解决,生育政策也会越来越开放。国家会根据实际情况,响应大家的呼声,逐步完善人口政策,渐渐放开二胎政策。老年化、劳动力不足也是将来社会面临的又一大问题,国家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成为社会的顶梁柱。年轻人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最终目标是能够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在成长过程中,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对孩子成才成德是极为重要的。而对之前议论纷纷考虑颁布的所谓“博士一类高才生必须生满三个孩子”的政策,访谈对象普遍持不支持的态度。他们认为,人无完人,即使是高学历之间的结合,他们自身也会有缺陷和弱点,也可能生出平庸的人。父母智商高,不代表后代智商一定与之持平。当今社会的生育状况反映出学历高的那些人反而不愿意生孩子,他们认为如果要生就要把他培养成成功人士。再者,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认为在教育孩子上也需要耗费很多精力。而访谈对象中的青年高校教师也都有以上的想法,反而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家庭,会选择毫无顾忌地生育。这其中还有区域性影响,在江苏北边的某些地区,很少家庭是独生子女,通常都有两个孩子,甚至有三个的,这就形成所谓越穷越生的“金字塔”模式。
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意义
随着时代进步的不可阻挡性,人们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新政策的完善加快,或是阻碍社会发展的脚步,都具有不容小觑的重要性。
首先,人口是社会结构里必不可少的分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从“计划生育”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放开二孩”,是一次大跨越更是一次对国家整体生活水平的冲击。无论对于全社会还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理性、科学、健康的生育观、生育意愿的产生,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
其次,近三十年来是社会变化发展最大的时期,民众的生育意愿趋于多元化,变迁极其显著。而现今,生育意愿仍然处在不断的改变中。人口政策的制定者应当密切关注、准确把握民众生活和精神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应对,以避免政策出台后“遇冷”、与社会期待不相符合的情况发生。
最后,独生子女政策推行三十余年,在收到明显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多的次生问题,如普遍的独生子女人格缺陷、人口结构不合理、性别比例失衡、人口风险(失独、病残等)因素增大等。目前,既有人口政策的负面影响仍然由各单个家庭承担,从而给涉事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损伤。今后,国家民政部门理应更多的有所作为,这既是贯彻党的执政宗旨的体现,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的必要保证。
三、结语
调节好贫富差距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能带来的有利面或是需要改善的方面,需要在全社会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不断地努力与奋斗,需要大家的努力。在人们的生育观念里总有“越穷越养”的想法,而这种观念的来源又是什么呢?相对贫穷地区的人们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深刻影响,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早已侵蚀了这些地区人们的思想,落后的社会接触和经济基础让那些人们成为了生育机器。所以,他们可以不顾计划生育的管制带着超生儿四处躲窜以逃避国家的制裁,新政策的更新与否并没有多大的牵制效果。而相比相对富裕点的家庭,生儿育女已不是立足社会的首要考虑,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物质财富与地位权利的把握,不婚族蜂拥而出,似乎成了一个不可阻挡却又正常的社会潮流。国家在调整国家政策的同时,适时考虑总体需求,更好地服务大众和推进机制的良好运转。
参考文献
[1]张一名,韩巍.我国2010—205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与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2]王德文.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科学,2007,(1).
[3]邹颖洁.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政策回顾与现行人口政策分析[J].法治与社会,2015,(2).
[4]裴玉玺.计划生育政策改革路径分析——以“单独二孩”政策为视角[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4,(3).
[5]风笑天.“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影响前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5).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第4篇
高龄已过最佳生产年龄
医学上定义,35岁以上初产产妇为高龄产妇,而这种高龄产妇目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35岁以后的女性机体处于下滑趋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增加,同时高龄产妇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对于女性来说,最佳的生育年龄应该是23~28岁,因为这时的女性心理、生理都已经十分成熟,最适合孕育宝宝。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的生育能力不断下降,而在怀孕和生产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也会比正常年龄生育的女性大得多,因此妇产科医生不提倡高龄生育。
高龄,会给妈妈带来诸多危险
一是卵子易被污染。卵细胞是每个女性天生具有的,但自出娘胎,女性体内的卵子会不断受到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因此,分娩时间越迟,卵子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就会越多,卵细胞质量也随之下降,容易发生卵子染色体异常,畸形儿的发生率增高。
二是容易发生流产和大出血。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产道和会阴、盆骨会变硬,不易扩张,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也较差,有的高龄产妇分娩的时候宫口开得慢,甚至开不了,以至于分娩时间延长,容易发生大出血和难产。也正因如此,高龄产妇的剖宫率比一般产妇要高许多。
三是易发生妊娠并发症。高龄产妇中有不少人都可能有轻微的糖尿病或者高血压,平时可能觉察不出来,一旦怀孕,身体各项机能和激素水平的变化都会将这些隐性的疾病诱发出来,不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更会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高龄产妇常见的并发症有妊娠高血压、妊娠中毒、糖尿病等。
四是高龄产妇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高龄产妇太在乎这难得的生产经历,又过度担心因自己高龄发生不测,尤其是快要临产的时候,全家人都紧张得不得了,生怕在这时候出什么差错。
五是高龄产妇生育后还要面临一个养育和教育问题。作为一名年龄偏大的长辈,在精力和体力上都比不上较为年轻的父母,而此时已经年迈的长辈可能也难有精力帮助分担一些养育孩子的责任了,这都是高龄产妇需要面对的问题。
高龄,对宝宝不利
产妇年龄过大也危及到婴儿的健康。从遗传角度讲,高龄产妇所生的孩子中畸形发病率比较高。因为外界的噪音、废气、微波辐射等都会影响受精卵的分裂,产妇年龄越高,所受到外界的干扰程度越大,受精卵在分裂中就可能会产生不同情况的病变。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先天愚型胎儿的发生率,会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如果说25~29岁的时候大约是0.11%的话,30~35岁就会增加到0.26%,36~40岁将上升到0.56%。
产前检查最重要
大龄妈妈一定要做好产前检查、孕前孕中准备。首先,在怀孕前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评估,例如回顾一下自己的直系亲属中是否有遗传病史,自己是否患有传染病和遗传病,自己的身体是否强壮,心理状态是否正常等。其次,在围孕期(怀孕前3~6个月)时男女双方都要保持身心健康,避免在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喝酒、吸烟的情况下受孕。在怀孕前去正规的医院做一次全身及妇科检查,全面了解健康情况,包括营养、发育、有无贫血、高血压、肾炎、肝炎、糖尿病等。做到早期治疗,有备无患。在怀孕早期,要避免细菌、病毒感染,不要随意服用药物,并保持良好心情,不要过于紧张或忧虑。在孕12周和20周时进行超声波检查,看胎儿是否有发育异常。在16~20周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可及时诊断神经缺损、唐氏综合征、肾脏和肝脏疾病。另外,在怀孕七八个月时,每天进行1~3个小时的胎动计数或者由丈夫帮助听胎心跳动,及时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以免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告知医生而造成生命危险。值得一提的是,高龄产妇必需提前入院待产,具体时间当然要由医生决定。
预防感染,避免接触化学药物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第5篇
Will the second child policy force the career women return to family
Good evening, everyone.My name is, from school of Maxism.It is my pleasure to join in this competition in this delightful evening.I appreciate the organizers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to stand here, discussing the interesting topic.As you are watching, “will the second child policy deprive our jobs?” is a fascinating question proposed by the feminists.Recently, China government pronounces a new policy that endows the citizens right to have a second child.Abolishment of the single child policy also leads controversies.The anxiety of “women career crisis” actually comes from the nowadays career status, which shows that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women to get a job compared with men, because employers think the pregnancy will take much time.Therefore, it is salient the feminist will have such worry when they will spend double time in giving birth of two kids.Besides, feminists always deeply believe the second child policy is a kind of contempt on equality, since the policy may treat women as “reproduction machine”.However, the feminists’ worry enters a logic trap.They don’t treat “reproduction” as the basic human-being’s right, and they actively abandon the basic right.It seems ridiculous some American feminists criticized the Chinese single child policy harshly before, and nowadays they come to question the Chinese single child policy abolishment.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word compelling women to have the second child in the policy.It only endows the people right, not duty.Therefore, the policy doesn’t invade the women willing, so the anxiety of “career crisis” has no meaning.In all, in my perspective,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about whether the second child policy will deprive our job.Thank you for attending my speech.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第6篇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解读: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公报原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解读】
全面放开二胎,意味着实行30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就此画上句号。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那些曾经不符合政策却渴望生两胎的家庭,终于一偿所愿。全面放开二胎,众望所归,水到渠成,这一刻,无数人为之赞赏。
[原因分析] 根据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18的低水平,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邻国。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趋势,那么倒金字塔形状的人口结构,将会成为中国经济难以摆脱的沉重负担,甚至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的后果。
单独二胎开放遇冷。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有关方面本来预计每年会增加200万左右出生人口,但没想到遇冷,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可见,单独二孩的政策并不会给中国带来太多新增人口。
人口老龄化严重。自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2014年,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1%。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
而且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体现为程度高,还体现为老化速度快。尤其是1960年代第二次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后,老龄化更是加速推进。根
四川中公教育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人口红利将消失。根据统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以每年数百万的幅度净减少。与此同时,现存的劳动年龄人口内部也出现老化现象。这对长期以来占据世界工厂地位的中国是个巨大的冲击。劳动力供应不再充裕得“取之不竭”,支撑中国经济创造奇迹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
[意义分析]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对公众生育权的尊重,也是契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状态,意义深远。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对策措施] 一是开放生育政策,解决中国当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未来几十年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应增加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正确引导国民生育理念。现在家长对孩子培养教育的重视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成本,也让很多夫妻不愿再生,还有为数不少的时尚男女,他们秉承丁克理念,注重个人享受而不愿承担生子和育儿之苦。因此,增加人口出生率,引导国民秉持正确的生育理念是根本。
二是要加强对女职工权益的保障。健全相关法律规章,并加以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了却女职工生育的后顾之忧。
四川中公教育
三是逐步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卫生、基建、文化等民生投入,营造可以生、生得起的良好氛围。
【政策链接】
二胎全面放开有感 第7篇
文 / fateface
上周末和朋友打球的时候,朋友就说起想要老二,但不是单独家庭。我就说,看这两天舆论造势的样子,估计今年底明年初就能全面开放。果然,没过一周,预言就实现了。
今天的朋友圈被这条消息刷屏了。但看到这条消息的详细解读,大多都在讨论中国如何劳动力短缺,二胎如何拉动内需。当年独生子女政策是个经济政策,如今开放二胎也是经济政策。让我不舒服的,是里面没有对生命价值的考虑,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当然,对于治国者而言,人口不过就是数字,他们不需要处理活生生的胚胎,也不需要去应对抚育幼儿的责任。一个政策,可以决定那么多家庭的悲欢,不得不感叹这个政权的控制力。
这至少是个好消息,因为普罗大众从此有了选择的权力。我总希望在中国有更多选择的权力,是否结婚,是否生孩子,是一个还是生两个,都由每个人,每个家庭自己决定,而不是由国家的经济数据决定。我更希望看到,国家除了一味从社会索取,也能回馈。不要谈到养老问题,就通过鼓励人多生一个来解决;谈到育儿问题,就通过鼓励女性回家来解决。社会养老和社会育儿,至少应该成为一个无碍道德的自主选项,而不是被主流价值观批判的对象。
老百姓不傻。今天朋友圈里不仅欣喜转发的,更有很多人带着疑虑和嘲讽。有一条是让你做个自测,根据收入和房产状况判断是否有资格要二胎。还有一条是预测十年后的计生口号:一人拒绝多生,全村人工受精;怀上来生出来养起来,就是不能打下来!诸如此类。国家对于生命本身没有敬畏,仅仅从经济层面上精打细算,难怪民间的反应就是如此。
日后,晚婚、不婚、丁克,我觉得会越来越多。社会发达了,人的自我意识会更强,在这些人生大事上抵抗社会常规压力的能力也增强了。但说到底,这些仍然是城市中产阶级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新闻里层出不穷的`留守儿童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都是无法简单用生育政策来解决的。除了每个家庭在生孩子之前得想明白生出来怎么养,国家也应该想清楚增多的人口怎么处理,妇产科是否有足够容量,学龄前儿童怎么抚养,各级学校是否够用,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孩子怎么接受教育。就指望开放了二胎就拉动内需,增加房地产刚需,那实在是想得太美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既然二胎政策已出,那么大家都是如何看待生“二胎”问题呢?“二胎”到底该不该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拓展阅读:
想生二胎的四大理由
1、给孩子找个伴,独生子女太孤单了
一项题为“80年代独生子女的孤独与亲情”,有6007名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独生子女参加的调查显示,61.3%的人认为,与以前那种父母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传统家庭模式相比,独生子女更孤独寂寞,幸福与哀伤很难与人分享;66.9%的人希望或曾经希望家庭中有兄弟姐妹能与自己做伴。可能正是因为对孤独深有体会,46.1%的人表示,自己想生两个孩子。
2、为减轻子女养老压力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只生育一个孩子,将来他们年老时,这个孩子将面临照顾2位低龄老人(第一代独生子女)及4位高龄老人(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
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也面临着严峻的养育风险。独生子女一旦遇到夭折、伤残等意外,对于父母特别是年岁较大不能再生育的父母,将构成毁灭性打击。
3、多几个子孙后代,晚年会过的更有滋有味
几千年来,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一直是我国传统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家庭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并逐渐积淀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生育观,传统的家庭观念崇尚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满足于“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在传统的大家庭里,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并维系家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尊老敬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观念。
所以生二胎,将来孩子的孩子就可以让自己带,自己做老人家可以有时间抱抱孙子,带带小孩,解解寂寞,让晚年过得有滋有味。
4、生个一男一女,凑个“好”字
在表示愿“生二胎”的人群中,希望生“一男一女”的比例超过六成七,对性别无所谓的则为三成一。其实生男生女不是说想就可以的,就像谢霆锋张柏芝夫妇第二胎经鉴别还是个男孩,尽管张柏芝很想生个女孩。也有不少传统的家庭重男轻女,第一胎生女孩的情况下,利用生二胎的政策,再博一博想生个男孩。
对二胎说“不”的四大理由
1、经济负担太重了
如今养个孩子真不容易,什么地方都得用钱,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
现在的生活压力,大到前所未有的想像范围,所以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二胎的打算最好是免谈的。要给就给孩子最好的,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人尚且有梦想有追求,又何况孩子呢。
2、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一个孩子的培养上
相信每个妈妈都是一样的,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全给孩子,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从不同意家里两个孩子什么时候都能“一碗水端平”的说法。个别时候总是会让其中一个孩子受点儿小委曲的。
全心全意的爱不等于溺爱,想全心全意的爱一个孩子,就杜绝要二胎的想法。
3、一个小孩都难搞,两个小孩打起架没法收拾
生个二胎是为了让大的这个有个伴,可有谁知道大的这个到底能不能接受?想想,在没有小的那个之前,他(她)独自一人享受着父母亲人所有的爱,而突然再来一个分享这份爱,他(她)的心理会不会平衡?
两个小孩肯定要抢玩具、吵架、打架。如果来个弟弟或妹妹天天相见,那是不是也会天天上演这种戏?那可真是烦恼啊!
4、再生一个 公司就炒我鱿鱼了
现在女性几乎都是职业女性,面对社会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很多公司和老板对怀孕的员工都觉得是个负担,几乎大半年都无法正常工作,但却要支付法定工资,所以会想很多办法刁难怀孕的员工甚至迫使她辞职。
而一些女性原本具有大好发展事业的机会便会错过和流失掉!原本可以加薪晋级的机会也不得不搁浅一旁。如果不生育二胎,想必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去学习,去钻研,少走弯路,少吃苦受累。生活、工作也会增添更多信心和情趣!
二胎政策放开的利与弊管窥 第8篇
一、概念的界定
( 一)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口自然增加的数量与这一时间内的平均数量之比。这里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指这一段时间内出生人口数量减去死亡人口数量的值。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水平的最重要依据。根据2012 年我国人口普查所显示的数据, 我国有超过一半数量的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 其中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为上海、辽宁、北京、天津、江苏。其中上海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达到了负数。
( 二) 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与平均人口的比值。这一数据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的出生水平。根据2012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2010 年的人口总出生率为9. 5‰, 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下降率8. 5‰,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三) 出生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是指一段时间内出生的男婴与女婴的比例。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出了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综合状况, 可以根据这一指标对未来我国人口的数量进行预测。通常, 一个国家或地区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在103 - 107 左右, 但不同种族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变化。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确定,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值应当在107 左右, 但根据2012 年统计的数据, 我国2010 年的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9, 远远高于国际上制定的正常标准。
( 四)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段时期内, 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年轻人口的增长速度, 即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呈现上涨的趋势。通常来说, 当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到总人口数量的105 时, 就可以认为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第6 次人口普查, 60 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13. 26% , 从这一数据上来看,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
( 一) 我国当前的人口规模
当前, 我国的人口数量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 截止到2012 年, 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3. 74 亿, 出生人口数量为1604 万, 人口出生率为11.93‰, 死亡人口数量为960 万, 人口死亡率7. 14‰。我国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2012 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 78, 比起之间已经有所下降, 但是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 二) 当前我国所执行的生育政策
我国当前所执行的生育政策仍然是以1985 年所制定的政策为主。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因此需要根据民族之间的差异对生育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我国生育政策的执行原则是, 自治州和县执行地方性生育政策, 京津沪执行地区严格性生育政策, 其余地区执行普遍性生育政策。为了确保现行的生育政策得到更好的实行, 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性措施。例如, 在各个地方实行了从上到下的约束性制度, 即地方的党政部门制定生育政策的总体目标和计划, 下属的各地区按照要求由相应的部门对相关的生育政策进行管理, 此外还设置了专门的部门对生育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
三、放开“二胎”政策的社会依据
( 一) 一胎生育政策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
当前,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明显偏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 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我国家庭的重男轻女观念十分严重, 尤其是我国的农村地区, 不仅传统封建思想严重, 而且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农村家庭在女婴出生后就会将其遗弃, 或直接进行流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因素。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后, 我国城市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比之前上涨了10 个百分点, 而农村地区则上涨了近20 个百分点。在一个家庭只能生一胎的政策下, 许多人会想各种办法进行产检, 如发现是女孩就会直接进行流产, 或在婴儿出生后将其遗弃。还有一些在一胎生了女孩的家庭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生二胎的资格, 其目的就是在第二胎生男孩。这种情况显现出了我国生育政策的缺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计划生育政策纵容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 二) 人口老龄化严重
计划生育政策所引起的最直接和严重的后果就是人口老龄化现象。社会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当社会发展的一定的水平, 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水平、医疗科技水平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此外, 也有可能是人口的迁移导致部分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凸显出来。但这些影响因素都是外在的, 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确实内在的。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极大的抑制了人口出生率, 而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 出生人口的下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最最主要因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通过降低人口的出生率而间接的造成了人口老龄化。事实上, 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 我国已经开始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而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 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又进一步下降, 这导致我国过早的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0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就占到了总人口数量的7% , 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在之后,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截至2007 年,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到了总人口数量的8% , 若不采取措施,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 到了2020 年, 我国60 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2% 以上, 2040 年就将达到22% , 届时, 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 三) 核心家庭模式不利于子女的早期社会化
在计划生育政策下, 我国城市的独生子女比例达到了98% 。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在成长的过程中, 孩子缺乏与同龄人以及长辈交流的机会, 无法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甚至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导致成年后缺乏集体观念、协作精神等, 容易产生霸道专横的不良性格。由于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 家长们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到孩子的身上, 对孩子产生溺爱、过度期望、过度保护等现象, 家长的这些行为也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 在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后,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例如独生子女的犯罪率升高, 并且向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 四) “421”模式下的养老负担过重
在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421”的家庭模式开始在我国变得更为普遍。所谓的“421”模式就是指一对夫妻需要赡养双方的四位老人, 与此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这种家庭模式对青年人的瞻仰能力、教育能力以及对社会责任感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四、开放“二胎”政策的利弊比较
( 一) 有利于个体早期社会化的完善
所谓的早期社会化是指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这一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人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是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尚未成熟, 没有形成良好的是非对错判断能力,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并且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容易出于模仿和好奇尝试一些不良的事物。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同龄人对其心理、性格等发展的影响是最大的, 而计划生育政策则使得独生子女缺乏了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社会性。实行开放二胎的政策则能够促进人向早期的社会化转变, 更加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 还有利于促进维护社会的稳定。
( 二) 减轻赡养老人的压力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 一对夫妻承担着赡养双方老人和孩子的重担, 这给中年夫妻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自身的生存压力就很大, 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赡养老人和孩子又进一步增加了经济和物质上的负担。对现代的中年人来说, 如何合理的分配照顾家庭和工作的精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开放二胎就能让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 当夫妇到了中年的时候就能有多一个孩子来分担自己的负担, 从而在有更多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此外, 实行开放二胎的政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独生子女的溺爱,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更加的科学合理, 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于老年人的赡养质量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 三) 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
失独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下一种特殊的群体, 是指由于意外情况或疾病而失去了家庭中唯一的孩子。丧失子女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 这种痛苦则更加深重。很多失独家庭的父母无法接受失去孩子的现实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危机, 甚至导致离婚, 一些承受能力较差的家长还可以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宣泄丧失子女的痛苦, 这会极大的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而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是, 当这些家庭丧失了唯一的子女之后, 就没有人承担赡养他们的职责, 社会上就会出现更多的孤寡老人。实行二胎政策则能将丧失子女的损失减小, 降低了失独家庭的数量。当意外情况导致子女的伤亡后, 所产生的后果也不会像失独家庭那样严重,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实行二胎政策可以为老年人今后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减少了空巢老人的出现, 也为政府减轻了一定的负担。
( 四) 可能出现粮食供应的风险
开放二胎政策势必会引起人口数量的上升,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是在农业生产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 而且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以环境资源等作为基础的。当前, 我国现有的粮食产量要维持现有人口的生存也是供不应求, 若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 将会进一步增加粮食生产和供应的负担。但这种粮食短缺的现象只是暂时的,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我国将会利用有限的耕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将会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 届时粮食生产的问题将不再是一个困扰。
( 五) 人口增多可能导致社会整体发展的滞缓
二胎开放政策的实行势必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增加, 而人口的增加则会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和发展的难度。尤其是在农村, 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法律意识淡薄, 人口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犯罪率的上升, 这将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维护。
五、结语
本文从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对开放二胎政策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 开放二胎政策的利大于弊, 但这一政策所产生的一些弊端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 各地区要准确把握二胎政策的要求, 结合地区实际的情况, 合理的实行这一政策。
摘要:我国于1980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 这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控制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自这一政策实行以来,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 计划生育政策不再适合于我国的国情, 社会各界对于开放二胎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国也于2015年对于部分地区实行了开放二胎的政策, 但是对于这一政策是否真正符合我国的国情, 会对我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本文将从社会、经济、政治等角度对二胎政策开放的利弊进行分析。
关键词:二胎政策,利弊,人口结构
参考文献
[1]刘静.基于人口学理论的中国放开生育二胎政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1 (08) :16-18.
[2]杜爱萍.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探析华东理工大学[J].2012 (09) :79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