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精选15篇)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1篇
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
新场镇永高小学校
李敏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激发求知欲。
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请猜一下小刚拿的是()书 小丽拿的是()书
(要求:1.把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师: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我们还有什么更直观、简洁的方法来提高推理结论的正确性?
我们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一个条件写出人名和书名并连线。师:这个方法好,会用吗? 师: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师:以上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三、总结推理过程。
两种情况的推理,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推出结果。三种情况的推理,要先确定一种,再变成两种情况的推理。
四、应用提升。
五、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016/3/23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2篇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这里有两枚棋子(黑色、白色),任意取出一枚,能猜出吗? 2.如果我取的不是黑色,能猜吗?(生猜)
3.两枚棋中,取的不是黑色,就是白色。师随机板书:不是„„就是„„ 4.你能用“不是„„就是„„”说一说吗? 小结:看来,猜的时候我们不能随意地猜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推理,板书:推理。
二、新课教学
出示例题: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1.读题: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问题?
先请生读题,师示范读题,结合文字与图进行读图,最后学生齐读题。
2.“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了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组要求:(1)独立思考,(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记录下来(连线、列表格等);
(3)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交流一下。(1)小组活动。(2)交流反馈
①出示学生作品(用连线的方法)a.看得懂吗?
b.他是怎么想的?(请2生回答)
生: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小丽拿的是语文书,„„
师在学生活进已经在黑板上板书好,在学生说的时候随机在黑板书连线。c.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②出示学生作品(用表格的方法)a.谁能看得懂他是怎么想的?
生: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在语文书里打“√”其他就是打“×”„„ 3.小结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方法都是先确定谁的?(语文书)是的,在这里我们要先抓住关键性的句子,小红拿
三、巩固练习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比欢欢重,笑舌是最轻的,你能与出它们的名字吗?
7千克
5千克
9千克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交流反馈,用连线的方法 先确定最轻的笑笑是5千克,师:谁听明白了?(再请一生说。)
刚才同学们都是先说笑笑的,为什么不先说乐乐的?请生说。生:要先知道最轻的,再选„„ 小结:我们要先找关键的信息。2.游戏——猜图形。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
我不是三角形。3.编信息
书包:
93元
80元
100元 要求:(1)独立思考;
(2)
请记录下信息;(3)同桌之间进行推理
(1)生独立编信息,然后同桌之间进行简单的推理。(2)出示学生编题:
①1号书包是最贵的,2号书包比3号书包贵,2号书包是几元,3号呢?
生:1号书包是最贵的,所以就是100元,„„(生连说,师在练习纸上连线)②1号说:我不是93元和100元;2号说:我是100元。请生说一说
四、课堂作业
写课堂作业本第68页。
五、回顾与小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3篇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 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 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 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 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之中, 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
刘老师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一是认识7个生字, 会写“雪”这个生字;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节课下来, 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我认为本课可以用“细、实、活”这三个字概括。
一、细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刘老师板书美观, 对学生的写字指导“细致”。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 各方面特别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指导, 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最实用的办法, “范写”是低年级学生写好字的关键。在写字教学中, 刘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先让学生发现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 并说说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当学生发现“雨”和“雨字头”的区别后, 刘老师用红笔标出, 在范写“雪”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书写, 注重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中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 在练习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实
本节课主要分为“识字”、“写字”、“精读第一自然段”这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刘老师都扎实有效地进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和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刘老师教学生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猜一猜”等方法把复杂的生字简单化, 从而牢牢地留在记忆里。比如说“姑、娘、蚜”用加一加的办法;学习“斑”, 教师结合练习, 让学生清楚分辨“班”和“斑”;学习“盼”, 让学生用“盼望”说一句话,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盼望”是在遥看, 苦等, 所以用目字旁;理解“啄”结合图片, 让学生观察啄木鸟的图片, 更形象地识记“啄”字, “啄木鸟”的嘴最有特点——又尖又长, 所以用口字旁, “啄”右边部分像树干, “点”就像虫子, 啄木鸟正在用又尖又长的嘴巴捉树干上的虫子。学生借助图画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形象地识记“啄”这个字。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有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 与他们进行跨时空的心灵碰撞、情感交流, 在角色换位中,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注重让学生阅读文本, 深入文本。
在教学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 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时, 刘老师抓住“可恶”和“盼望”这两个重点词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朗读。先通过请学生看图, 体会蚜虫的可恶。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蚜虫很恶心;有的学生说:我讨厌蚜虫;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蚜虫很可怕……学生观察图片后对蚜虫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再读课文中的句子时就能把蚜虫的“可恶”读得到位。接着, 刘老师提问:“棉花姑娘, 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 你想说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治病的急切心情。通过谈感受读, 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为教, 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苦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课弥深, 乃为善教者也。”本课刘老师采用情境法、朗读法等打造了师生间和谐、平等、活泼的语文课堂。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不但可以激发兴趣, 而且可以活跃思维。课堂开始, 刘老师借助课件导入新课, 课件中棉花姑娘的可爱形象一下子吸引学生。结合课件, 在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中, 孩子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当课件最后出现又白又胖的棉花姑娘的图片时, 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进入这篇课文的情境, 导入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2.走进文本, 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 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本篇课文篇幅较长, 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读好课文呢? 课文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 段落相仿, 而且都是对话, 是训练角色朗读的好范例。刘老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小节, 用心读读, 读懂了什么, 告诉同桌。学生读后, 有的说:“我学懂了燕子是吃空中飞的害虫, 他不是不愿意, 是不能帮棉花姑娘治病。”有的说:“我学懂了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棉花姑娘身上的虫他也捉不了。”有的说:“我知道啄木鸟是怎么吃树干里的害虫的。”……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小节学习, 既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朗读, 充分感悟, 又可以节省时间, 避免机械重复地低效率地学习。
《小鸟的家》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2、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感受小鸟拥有家园的快乐,充满情感的去进行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3、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改造。2、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具。学生:图画纸、彩色笔。课前搜集多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一、激情引趣教师和学生合作手影表演:小鸟回家。利用大屏幕,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树和鸟窝的剪纸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用手影表现小鸟在树和鸟窝周围飞来飞去玩耍的场景。根据气氛及时教授学生们用手表现小鸟的形态,并选出三名学生到大屏幕前表现小鸟飞飞的场景学生一起用手势学小鸟飞。教师提示“我们飞累了,让小鸟一起回家休息吧!你们想不想看看小鸟的家呢?”教师将小鸟的手影投入到树上鸟窝的位置。提示手影表演的学生也把手影投入到鸟窝的位置。老师及时出示课题:《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课题《小鸟的家》(配有鸟鸣声)。二、引导阶段1.观察照片中的小鸟的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有的在树杈中间,有的在屋檐下,有的在树洞里。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照片)。提示学生说一说小鸟的家会在什么地方。2.欣赏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儿童绘画作品)。集体讨论:在作品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小鸟的家。3.除了绘画形式,我们还可以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用手工制作小鸟的家。观看手工制作视频,可以边看边跟着动手。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手工制作教学视频)。三、发展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小鸟的家:手工制作,绘画。1、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通过课前准备,打算利用什么废旧材料来为小鸟筑巢。鼓励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教师反复强调为小鸟做的家既要舒适、美观,又要牢固。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制作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大胆的对材料进行改造。2、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为小鸟建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绘画内容来表现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播放带有鸟叫声的柔美乐曲。四:学生作品展示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2、扮演自己作品中的角色,比如说鸟妈妈。想象着说几句话。3、评选最佳作品。五、教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鸟最明显的益处就是消灭害虫。鸟多数以昆虫为食,是农田、果园中多种害虫的天敌和克星。大多数鸟以树为家,在树上筑巢繁殖后代,为树消灭害虫,帮助树木传播种子,我们这里的小鸟为数不多,更需要同学的爱鸟之心,不要故意捕捉、伤害小鸟。如果有人企图捕捉、伤害小鸟,请同学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劝阻!演示课件幻灯片:大山雀一昼夜捕食的昆虫总量相当于自身的体重。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用木板等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在你的爸爸妈妈帮助下,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演示课件幻灯片:人工鸟窝。七:收拾整理 请整理好你们的工具和材料,带走碎纸等垃圾。保持室内的环卫生!谢谢!下节课再见!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5篇
恒芝学校
陈俊玲
学习目标: 根据已知条件判断推理得出结论,提高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能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叙述推理的依据。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导入语:(游戏猜弹珠。师拿出一颗黑珠子,一颗白珠子,两手各藏一颗。)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我左手拿的是白珠子还是黑珠子吗?生猜。为什么你们一次猜不中呢?在猜事物的时候,根据提示容易猜得准确。现在老师提示我左手拿的不是白珠子,那我的左手拿的是什么珠子呢?
过渡语:根据条件,一步步推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简单的推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广角-----含有两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8分钟)
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P109(2)自学方法:
① 认真阅读书本109页的内容,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②想知道小刚拿的是什么书,你根据什么来猜的?是哪两句话?画出来 ③想知道小丽拿的什么书,你根据什么来猜(3)自学时间:3分钟。
2、自学检测:试做书中的填空
(1)根据小红拿的是()书,可以推理出小刚拿的只能是()书或者()书,再根据“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可以推理出小丽拿的是(),所以小刚拿的是()书。
(2)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连一连。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品德与生活 数学
过渡语:这是有两个条件的推理。根据条件推理时,应该有条理。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0分钟)
1、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根据两个条件进行简单推理
2、小组合作学习指南:
⑴再次独立阅读课本109页的内容,认真读题,仔细分析,你能够找到哪些信息和问题?
⑵每三人一小组,每小组三人分别扮演小红小丽和小刚的角色。
⑶思考并讨论推理时,有什么条件?先从哪个条理来推理?
⑷根据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可以推理出小刚拿的只能是()书或者()书。
⑸根据“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可以推理出小丽拿的是()。
⑹所以小刚拿的是()书。
3、小组展示,展示方法(重点、关键及指南):
各小组通过叙述的方法把自己推理的过程描述出来。注意推理的依据和推理条理。根据一些条件,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过渡(点拨)语:经过各小组的推理过程,相信大家已经会用推理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以致用:
有三个小朋友分苹果、梨、桃三种水果。小丽说:“我吃什么都行”,小红说:“我不喜欢吃苹果,也不喜欢吃桃。”小云说:“我不喜欢吃桃”。想一想,怎么分合适?
总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推理的知识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条件来推理,还要有条理地推理。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10分钟)(基础性、层次性及知识的综合应用)
1、小珊和小红喜欢小兔和小狗。,小珊说:“我不喜欢小狗” 请你猜一猜,小红喜欢什么?
2、有红色、黄色和蓝色三个珠子,下面三人各拿一个。小明说:“我拿的不是红色珠子,也不是黄色珠子。” 小红说:“我拿的不是红色珠子。”
问小明、小红、小芳各拿的什么颜色的珠子?
3、下面的三个同学小军、夏娜和小文做数学题,分别做对了8题、9题和12题中的一种,请你根据各个条件推理出他们各做了多少题。条件
1、小军做对的最多。
条件
2、小文做对的不是最少的。问:小军做对了()题。
夏娜做对了()题。
小文做对了()题。
4、欢欢、乐乐、笑笑三个人比高矮。连一连(从高到矮的名次)。乐乐:我比欢欢高 欢欢:我排第几呢? 笑笑:乐乐比我矮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点拨语):认真读题,先找准题目中的最简单条件,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进行一步一步推理。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
小红
语文 能肯定的先肯定,能排除的要排除,有条理地推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激发求知欲。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老师朋友,我们的屏幕上也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他们吗?他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Ppt1 1.愿意就举手.(提示文明举手,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同学举的是右手,有的同学举的是左手)2.请举左手3.请举右手4.不能举右手.(请学生回答,1.你为什么举的左手?引导出不是……就是……并板书2.你为什么不举左脚?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注意思考的范围)师:这几个朋友觉得你们都好聪明,觉得你们都会一定的推理(板书标题数学广角——推理)他们也想学一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好吗?
Ppt2 5min
师:车来了,我们一起坐车出去玩啦!滴滴滴,车停了,我们到了开心驿站。
Ppt3
师:车子轮胎坏了,坏的不是前轮,而是()请生回答,并说明原因。并引导学生用不是,就是的关联词。板书 范围
Ppt4 师:开心驿站里有旋转木马、过山车,森碟不敢玩过山车,她只能玩()。引导学生先确定范围,然后用不是……只能是……来说。
Ppt5 师:Kimi的手上分别拿着白色奥特蛋和黑色奥特蛋,他左手拿的是白色的,右手拿的一定是()。左手拿了白色的,所以右手拿的不是白色的。
Ppt6 师:做了三个题目了,我们来说说,分析这种题目,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得出只有两种情况的推理,根据题目给的范围,只需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推出结果。)
Ppt7ppt8 5min
二、探索新知
师:森碟,天天他们在这里玩的很开心,也感觉学到了东西,他们想换个地方去发现更难的,更好玩的东西。你们想去吗? 师:滴滴滴,汽车到了那里了?智慧驿站
Ppt9 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请猜一下小刚拿的是()书
小丽拿的是()书
(要求:1.把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
Ppt10 5min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生到黑板上书写并描述。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可以这样想“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根据不是……那就是……” 师:这个方法好,会用吗?
师:再请人把解题思路说一遍。“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根据不是……那就是……”
Ppt11 5min 师:这种题目里面有三个人,碰到这种三种情况的,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根据不是……那就是……”
Ppt12,ppt13 5min
三、应用提升。
请生描述讲解 ppt14,3min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森碟说,我学到了两种情况的推理,我会根据题目给的范围,只需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推出结果。石头说要先确定其中一种,再变成两种情况的推理。
3min 师:翻开课本,完成做一做
Ppt15 3min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7篇
逆序推理法逆序推理法,也叫逆推法或倒推法.简单说,就是调过头来往回想.例1 老师心中想了一个数,对他的学生说:“给这个数加上9,再取和的一半应是5.”他叫学生们把这个数算出来.你会算吗?
解:用逆推法求解,就是这样想:因为老师想的数加上9后之和的一半是5,那么和就应是 5×2=10;再往前逆推,在没有加上9之前应是10-9=1,这就是老师心中想的数.让我们再从另一种思路去想:
首先,把老师想的数用□代表,顺着题意列式应有:
(□+9)÷2=5,我们可以叫它做顺序式.然后,再把前面的逆推过程写成算式,就应有:
5×2-9=,“1”就是方框所代表的数,所以把它写在方框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算式叫做逆序式.把两式进行对照比较(如下图如示)可见:
①顺序的运算结果(或最后结论)是逆序式的已知数据(或起始条件);
②顺序式中除以2变为逆序式中乘以2;
③顺序式中加上9变为逆序式中减去9;
④顺序式中起始未知数变为逆序式中最后运算结果;
总之,逆序式恰为顺序式的逆运算.这就是逆推法的由来和实质.例2 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最后结果等于6.问这个数是几?
解:依题意,写出顺序式,再接着写出逆序式,[(某数+6)×6-6]÷6=6…顺序式
(6×6+6)÷6-6=某数…逆序式
经计算可知“某数”=1.例3 小勇拿了妈妈给的零花钱去买东西.他先用这些钱的一半买了玩具,之后又买了1元5角钱的小人书,最后还剩下3角钱.你知道妈妈给小勇多少钱吗?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8篇
结合新课程改革, 中职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 使学生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能力, 另一方面要在初中文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素质。中职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结合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 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 做好教学设计, 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谈一谈“定理、公式的推理与简单应用”课型的教学设计。
“定理、公式的推理与简单应用”的课型, 主要内容是对前面学过的简单概念、定义作出进一步的探究, 并能根据探究教学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它一般是通过“思考观察—实验演示—推理证明—新知运用”的过程进行教学的,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导入学习内容, 揭示研究课题 (1~2分钟)
(一) 目的
引入课题, 展示目标。
(二) 过程
1. 巧妙导入。2.板书课题。
(三) 要求
1. 导入问题要简单、直接, 知识衔接自然顺畅。2.情境创设要形象、生动,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二、新知探究
(一) 目的
使学生获得一定知识与技能, 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 步骤
1. 出示探究问题, 或演示必要的实验背景。
(1~2分钟)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或实验操作。 (2~3分钟)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相关问题或根据实验操作猜想一定结论, 并归纳总结,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 (2~3分钟) 4.提问个别小组成员口述相关结论, 其他小组作出评议, 并上升为理论, 教师板书所归纳的结论。 (1~2分钟) 5.引导学生继续合作交流, 寻求说明或推理证明所得出的结论正确性的方法与过程, 并作出解答。 (5~9分钟) 6.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定理、公式的用途。 (约2分钟)
(三) 要求
1. 思考问题与所得结论联系要紧密, 或演示实验要直观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一般6人一组, 好、中、后进搭配, 选两名组长以小老师的身份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 检查解答情况。3.个别提问以学困生为主, 让他们尽可能暴露问题, 引起其他学生注意。4.在得出定理公式时, 学生一般用文字语言表述,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符号语言相结合叙述, 并明确出处和用途。
三、新知应用 (10分钟)
(一) 目的
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查缺补漏。
(二) 过程
1. 展示典型例题, 学生独立读题。
2.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寻求解题方法。3.个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口头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他学生参观教师的练习册, 了解独立的答案, 回答, 及时发现典型的错误, 并写在黑板上。4.学生口述评价, 若有误,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加以更正。5.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 推广多个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6.针对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点拨校正归纳, 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
(三) 要求
1. 题目数量为2道至3道, 且能直接引用相关定理、公式解决问题, 综合性较低, 问题较简单。
2.解题完毕后, 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总结经验, 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四、反馈练习 (约10分钟)
(一) 目的
进一步加强巩固所学知识, 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检测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二) 过程
1. 布置课本练习题或作业题。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困难的学生可寻求帮助, 个别学生板演。3.各小组组长负责检查组员解答情况。4.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进一步归纳渗透的思想和方法。
五、课时小结: (约2分钟)
(一) 目的
明确本节课学生知识点并梳理课程框架, 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
(二) 过程
1. 合上课本, 回忆知识要点。2.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 目的
通过独立完成作业, 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 要求
1. 布置作业要适度、适量, 操作性要强。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3.作业解答要步骤齐全, 格式正规。
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 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完成复杂的教学是不可能的。古人讲“教有法而无定法”, 说明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达到较高的教学境界必须是在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的基础上, 熟练使用各种教法,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才能达到的。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9篇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10篇
“简单推理”教案
一、教材内容和目标:
“猜一猜”既“简单的逻辑推理”,这一教学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既 “数学广角”。“猜一猜”这教学内容又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逻辑推理思维性比较强,学生对纯“文字”的推理存在难度。我确定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是重点,而推理过程的叙述是难点。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两个条件和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钱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一对双胞胎兄弟,(出示课件)你能猜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也可能出现两种可能,但不确定。)。那现在钱老师给大家一条线索,你能确定了吗?
师:(课件演示)现在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说明理由:能用上“因为、、、所以、、、”连
xiaoxue.xuekeedu.com
着说一说就更好了。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推理的过程)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根据老师给你的一条线索从刚开始乱猜到一步步推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出示课题并生齐读)。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名侦探柯南)柯南可了不得了,六岁就开始破案,还和他的小伙伴成立了“小小侦探团”,根据线索步步推理,告破案件。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柯南一样聪明机智呢?那就赶紧进入“柯南侦探营”吧!
1、探究“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 师:首先进入柯南的基础训练。
出示:钱老师的两只手心里分别写着数字——
8、9。我左手写的不是8。
师:从这条线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左手写着9; 生2:右手写着8。
师:能用上“因为„所以„”来陈述你的观点吗? 生1: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师:有不一样的表述吗?
生2: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
xiaoxue.xuekeedu.com
师:说的真棒。那谁能用上“因为„所以„那么„”来完整地陈述自己你判断?(教师边根据学生的表述边写相应的关联词)。
生1: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那么右手写的是8。生2: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那么左手写的是9。师:你真了不起。老师奖你个智慧果。还有谁再来试一试?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小结: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能根据一条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看来,我们离柯南越来越近了。
2、探究“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
师:通过了柯南的基础训练,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进入柯南的提高训练营吧!
出示:妈妈说她们三个小朋友分别喜欢玩具小熊、小兔、小猫。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南南说:我喜欢小兔。你能判断他们分别喜欢什么动物吗?
师:认真读题,仔细分析,你能从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师:你先确定谁喜欢什么?为什么?
生:因为南南说:我喜欢小兔,所以南南肯定喜欢小兔。师:然后呢?
生1:因为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所以小小就是喜欢小熊,那么柯柯喜欢小猫。
生2:因为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所以就是柯柯喜欢小猫,那么小
xiaoxue.xuekeedu.com
小就是喜欢小熊。
师:真棒!谁能连起来把他们刚才的推理完整地说一说呢? 生1:因为南南说:我喜欢小兔,所以南南喜欢小兔。又因为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所以小小喜欢小熊,那么柯柯喜欢小猫。
师:你真了不起,能用上“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那么”说话,太聪明了!
生2:因为南南说:我喜欢小兔,所以南南喜欢小兔。又因为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所以柯柯喜欢小猫,那么小小喜欢小熊。
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你现在能再说给你前后的小伙伴听听吗?
3、总结推理过程
师:当我们碰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推理时,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线索排除一些情况,从而使我们的问题更加简单。
师:看到大家学得都不错,柯南还送给咱们一首儿歌呢!一起读一读:“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三)练习巩固
师:根据柯南送咱们的“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我们一起来接受柯南给我们设的难关吧!有信心吗?
1、第一关:
下面黄色纸片的后面分别藏着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第一个后面不是三角形,第二个后面是长方形。
师:你先确定哪位?再确定哪位?有不同的想法吗?完整地说一说。
xiaoxue.xuekeedu.com
轻松闯过第一关。
2、第二关:
他们三人分别戴着黄色、蓝色和红色三种帽子。左边的说:他们两个戴的都不是黄帽子。女孩说:我戴的不是红帽子。他们分别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师:先确定谁?接着呢?谁能说完整整个推理过程? 祝贺你!离柯南又近了一步。
3、柯南指令:完成书本102页的第三,第四题。
4、智力大冲浪,考验你的时候来了,加油!四个小朋友比高矮。小强:我不是最矮的。
小刚:我不是最高的,但比小强高。小冬:我不比其他三人高。小勇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这四个人排好队。
师:你找到了哪句关键的线索?在老师发你的纸上画一画,连一连。为什么?你有不同连法吗? 5.智力大冲浪:
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1)甲:我比乙大3岁;(2)乙:我比丙小2岁;(3)丙:我比甲小1岁。
xiaoxue.xuekeedu.com
判断()>()>()顺利闯过了所有关卡,现在,你已经是柯南训练营的一员了,恭喜你!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时,也能简单推理下,找到关键的线索,排除一些情况,使我们的问题简单化,这样,你就是为未来的柯南了!
1.南南,柯柯,小小分别喜欢玩具小熊、小兔、小猫,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南南说:我喜欢小兔。你能判断他们分别喜欢什么动物吗? 南南
柯柯
小小
2.小强:我不是最矮的。
小刚:我不是最高的,但比小强高。小冬:我不比其他三人高。小勇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这四个人排好队。
3.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1)甲:我比乙大3岁;(2)乙:我比丙小2岁;(3)丙:我比甲小1岁。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11篇
案设计
推理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助连线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游戏: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的两只手拿着两个物品,猜一猜老师左手拿的是什么?右手拿的又是什么?看谁猜的准?学生乱猜,并指明三位学生猜一猜。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那到底是什么?请听老师一个提示:老师的一只手拿的是一块橡皮擦。另一只手拿的是一枚硬币,我们再来猜一猜。生1:左手拿的是橡皮擦,右手拿的是硬币。生2:左手拿的是硬币,右手拿的是橡皮擦。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你们能确定吗?生:不能师:请再听老师一个提示:老师右手拿的不是硬币,同学们,你们现在能再确定地猜一猜吗?(请两位学生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呢?)生:右手拿的是橡皮擦,左手拿的是硬币。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呢?生:右手拿的不是硬币,我们可以肯定右手拿的是橡皮擦,左手就是硬币了。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见证一下。教师揭晓答案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对了左右手拿的物品,非常棒!对于刚才的游戏,你们明白了什么呢?(请三位学生说说感想)生:我们在猜东西的时候不能乱猜,应该要根据已知的信息,然后动动脑筋,再猜。师:对,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这就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的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信息和条,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我们称作推理,今天这节,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推理(并带领学生朗读两遍)
二、探究与解决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熊二说的话,不看熊大说的话,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不看熊大的画就不能判断熊大和光头强拿的什么书。
师: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还应该做到全面思考。(板书:全面思考。)
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把推理问题转化为最简单的推理,经过有序全面的思考分析,我们才能最终推出结论。(板书:结论)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也很多,语言描述法是推理的好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
三、训练与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推理的技巧,数学乐园的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去它们那里做客呢!你们想去吗?但是得经过重重难关的考验数学乐园的门才能打开,你们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森林运动会
、学生分析题意。
2、同桌相互交流。
3、集体汇报。
第一名:兔子
第二名:小狗
第三名:小羊
第二关:帮小动物找家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先确定熊猫的家,再确定兔子的家,最后确定小狗的家。
第三关:神探出击、指明读题,分析题意。(菲菲:我比小毛重;小甜:我比小毛轻;小灰:我是最轻的。)
2、小组讨论解题方法
3、汇报交流(因为小灰说我是最轻的,所以先排除小灰;小甜说我比小毛轻再排除小甜;只剩下菲菲和小毛,而菲菲又比小毛重,所以小偷是菲菲。)
四、小结与提升
师:今天这节数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打开了推理的大门。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老师希望孩子们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时,也能简单推理下,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来的,那就是答案。
五、游戏巩固
师生一起玩拍手游戏
师:举起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那只手?
生:那是右手(学生一边说一边举起右手)
师:跺跺你的脚,不是右脚,那是哪只脚?
生:那是左脚。
师:快要下了,老师再来考一考大家。大家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师你这节的收获。下时,老师是最后一个走的,男同学不是第一个走的,那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走?先思考,第一个走的准备好东西站起来然后离开教室(女生站起来离开教室);接着呢?(男同学站起来,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
分析
推理
有序思考
全面思考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12篇
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推理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5、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做一做。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
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设计
推理
例1 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熊猫、羊、兔、猫、鹿
小丽拿的是(英语)书
加强教材研读 关注常态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 学科教案
主备人:
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二课时
简单推理(数独)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 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
3、做一做。
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13篇
在古代, 对儿童来讲, 一年四季, 寒来暑往, 除了读书之外, 也有许多好玩的事情。
春天可以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yuān) 。” (高鼎《村居》) 是啊, 草长莺飞, 杨柳拂堤, 烟雾弥漫, 人在其中, 焉 (yān) 有不醉之理 ? 孩子“散学归来”, “趁”着和煦 (xù) 的阳光 , 温暖的“ 江风”将 “纸鸢” (风筝) 放入蓝天之中, 这是何等的惬意啊!
夏天, 可以去河边钓鱼。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是首专门描写儿童垂钓的诗。诗中的“稚子”, 就形象看 , “蓬头”, 无心他顾, 只想“垂纶” (钓鱼 ) ; 就姿势看 , “侧坐”, 是不拘好坏, 随意而坐, 急于钓鱼之态毕现; 就环境看 , “莓苔”“ 杂草”映身 , 系阳光稀少、人迹罕至, 游鱼不惊的好处所。看来, 稚子精于钓鱼之道; 就动作看, “遥招手”, 因其心态是“怕”“鱼惊”。总之, 专心垂钓的童趣, 经诗人的描摹, 活脱脱地再现出来。
秋天, 可以捉蟋蟀。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以“夜深篱落一灯朗”的画面, 儿童无忧无虑的童趣, 与秋风萧瑟, 客子愁绪, 构成鲜明对比。
冬天, 可以玩冰雪。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中孩子弄冰的画面, 充满了乐趣;在心态上, 寒天“弄冰”, 童心炽 (chì) 热 ; 在色泽上 , 工具是“ 金”盘、“彩”丝, 玩的对象, 是“银”冰 ;在形态上 , 是如“钲”的圆形;在声音上, 是“穿林响”的高昂, 是“碎地声”的清脆。总之, 意美, 赏心, 形美感目;音美, 悦耳,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儿童的乐趣。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第14篇
300 + 400 =32 =880-800 =
50 =30 + 90 =70 =
80 + 50 =620 - 20 =50 + 500 =
1000- 700 = 41 = 30 =
40 =5 + 38 = 150-90 =
140 -70 = 82-4 =24 =
二、用竖式计算
48 =69 =57 =
35 + 254 = 636-276 = 387 + 378 =
503-196 =297 + 66 + 343 =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8 + 297 =414-87 =
四、填空
1.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如果在个位上再拨上 1 粒珠,这时的数是( )。
2.四百零八写作( ),六百六十写作( )。
3.○○○○○○
△△△△△△△△△△△△
△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
4.在○ 里填上“>”“<”或“=”。
10 个一百○一千760○706
20 毫米○1 分米
5.给三角尺上的直角标上记号。
三角尺上的另两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
(2)右边线段的长是35()。
(3)小玲的身高是138()。
7.先把下面的数按不同要求分类,再把表格填写完整。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后面的□里画“√”
1.(1)416 + 388 的和大约是几百?
700 □ 800 □900 □
(2)592-209 的差大约是几百?
400 □300 □200 □
2.小军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什么方向走?
东北 □东南 □ 西南 □
3.从自己家到学校,小红走的路比小芳多得多,比小英多一些。谁家离学校最近?
小红家 □小芳家 □ 小英家 □
六、解决实际问题
1.每支8元,50 元最多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还剩多少元?
2.四个小朋友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36下。”小军说:“我比小芳多拍2下。”小芳说:“我拍了9下。”小丽说:“我拍的下数是小芳的2倍。”
(1)小军拍了多少下?
(2)小丽拍了多少下?
(3)小明拍的下数是小芳的几倍?
二年级数学《简单推理》评课稿 第15篇
二年级数学《简单推理》评课稿1《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程老师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自主设计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活用素材,激发推理兴趣
程老师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根据二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程老师活用素材,创造性的使用素材,设计猜老师的年龄、猜智慧星、猜水果、猜帽子的颜色等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推理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整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
二、层层递进,渗透数学思想
程老师的这节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引入环节。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首先课一开始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瞎”猜(即随便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的答案的;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老师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这个猜想环节与本课时内容相关密切,对后面的顺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能初步领悟到简单逻辑推理其中条件与结果的密切联系,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接下来,通过猜水果的游戏让学生明确有序的推理方法:能确定的先确定的推理思想。最后再从猜红红、兰兰和亮亮三位小朋友年龄。从中明白优化的推理思想:明确先确定好确定的推理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从乱猜,到有条件地猜想,再到推理,经历推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无序到有序最后到优化的数学思想过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由此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三、方法引导,注重习惯培养
从两个事物“非此即彼”的判断到“三个事物的判断”,“三个事物的判断”中也是由“其中一个条件是肯定的”到“三个条件都是否定的判断”,一步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了推理的一般方法,程老师突破“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的思考、合理的推理的意识”这个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体验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了对简单推理初步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细节。所有的解决问题,程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在寻找信息时指导学生用手指,手口并用。并向学生示范,把有用的信息在题目上做上标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像老师这样搜集信息,并把信息作有效处理。这里老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向学生渗透怎么搜集信息,注重了对学生长久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四、收放自如,灵活动用推理
整节课程老师做到了收放自如,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引导,让学生经历了初步的推理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在用推理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问题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并能总结出简单推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设计推理环节,让学生在创设推理游戏和自主表演当中,对推理知识进一步深化,深化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思维训练层次提高。而通过有条理的说一说演一演,既让学生体验了推理的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与表述的过程中加深对推理过程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简单推理》评课稿2《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陈老师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自主设计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陈老师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根据二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陈老师活用素材,创造性的使用素材,设计猜双胞胎谁是哥哥这个贴进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推理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整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
陈老师的这节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引入环节。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首先课一开始让学生猜双胞胎谁是哥哥,“瞎”猜(即随便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的答案的;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老师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这个猜想环节与本课时内容相关密切,对后面的顺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能初步领悟到简单逻辑推理其中条件与结果的密切联系,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接下来,通过猜游戏让学生明确有序的推理方法:能确定的先确定的推理思想。最后再从猜小红、小丽、小刚拿什么书从中明白优化的推理思想:明确先确定好确定的推理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从乱猜,到有条件地猜想,再到推理,经历推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无序到有序最后到优化的数学思想过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由此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从两个事物“非此即彼”的判断到“三个事物的判断”,“三个事物的判断”中也是由“其中一个条件是肯定的”到“三个条件都是否定的判断”,一步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了推理的一般方法,陈老师突破“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的思考、合理的推理的意识”这个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体验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了对简单推理初步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细节。所有的解决问题,陈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在寻找信息时指导学生用手指,手口并用。并向学生示范,把有用的信息在题目上做上标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像老师这样搜集信息,并把信息作有效处理。这里老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向学生渗透怎么搜集信息,注重了对学生长久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