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实验心得
ENVI实验心得(精选7篇)
ENVI实验心得 第1篇
ENVI实验心得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ENVI——完整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是美国Exelis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公司的旗舰产品。它是由遥感领域的科学家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开发的一套功能强大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它是快速、便捷、准确地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首屈一指的软件解决方案。今天,众多的影像分析师和科学家选择ENVI来从遥感影像中提取信息。ENVI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环境保护、气象、石油矿产勘探、农业、林业、医学、国防&安全、地球科学、公用设施管理、遥感工程、水利、海洋、测绘勘察和城市与区域规划等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ENVI软件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了ENVI软件的一些常用功能。通过利用ENVI软件处理遥感图像,更加深入地学习了遥感方面的基础知识,对遥感应用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三个波段复合而成的彩色图像含有的信息要多于单波段的图像,而且彩色图像更加直观、鲜明,所以图像复合及假彩色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常用手段。另外,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对图像内场景进行分类,显示出不同类别地物在空间的分布情况。这也就是遥感可以应用于地物探测、识别的原因。
同时通过对ENVI软件的不断熟悉和操作,让我学到很多,ENVI作为对遥感学习的初步入门软件,熟练地掌握是必须具备的技能,在学习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看到很多未知的,不解的知识,还有自己原先掌握的知识的困惑,很庆幸,我能够和同学交流体会,去图书馆,上网查询,让我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相信随着对遥感越来越多的接触,我会学到更多,相信这次实习在我将来求知的路上会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并且我总结了一些ENVI的优势。,ENVI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先进、可靠的影像分析工具——全套影像信息智能化提取工具,全面提升影像的价值。
2.专业的光谱分析——高光谱分析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随心所欲扩展新功能——底层的IDL语言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地添加、扩展ENVI的功能,甚至开发定制自己的专业遥感平台。
4.流程化图像处理工具——ENVI将众多主流的图像处理过程集成到流程化(Workflow)图像处理工具中,进一步提高了图像处理的效率。
5.与ArcGIS的整合——从2007年开始,与ESRI公司的全面合作,为遥感和GIS的一体化集成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ENVI实验心得 第2篇
1、用envi打开图像截图: File→Open image file
2、找出图像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方差: 在主图像窗口中:右键→Quick Stats
3、找出图像的直方图:
在统计窗口中:Select Plot→Histogram:All Bands
4、找出图像的像素值:
在主图像窗口中:Tools→Spatial Pixel Editor
第四章
1.全色图像
可用波段列表中:Gray Scale→Load Band
2、彩色合成图像
可用波段列表中:RGB Color选择波段3、2、1(真彩色)→Load Band
3、密度分割
在主图像窗口中:Tools→Color Mapping→Density Slice
4、直方图拉伸:
在主图像窗口中:Enhance→Interactive Stretching→在弹出的窗口中:Stretch-Type→任选一种图像增强方式
5、直方图匹配 另外打开一幅不同的图
在原主图像窗口中:Enhance→Histogram Matching→在Histogram Matching Input parameters 窗口中:在Match To中选择想匹配的图像,在Input Histogram 选择直方图的来源:Image、Scroll、Zoom、Band、ROI→OK
第六章
1、傅里叶变换
ENVI主菜单:Filter→FFT Filtering→Forward FFT→在正向傅里叶变换图像文件窗口中选择图像文件→OK
2、主成分变换:
ENVI主菜单:Transform→Principal component→Forward PC Rotation→Compute New Statistics and Rotate
3、缨帽变换
ENVI主菜单:Transform→Tasseled Cap
4、代数运算
ENVI主菜单:Basic Tools→Band Match
5、彩色变换
ENVI主菜单:Transform→Color Transforms→RGB to HSV
第七章
滤波操作
ENVI主菜单:Filter→Convolutions and Morphology
第九章
1、监督分类(1)、创建感兴趣区
主图像窗口:Tools→ Region Of Interest→ROI Tool,进行感兴趣区域的创建,如下一共创建了林地、草地、沙地、裸地、耕地、其他6种感兴趣区。可以使用 ROI Tool窗口中的Off来关闭绘制感兴趣区域的状态。这样可以方便的在主影像窗口进行其它操作;在非常小面积的地域选择感兴趣区域时可以,使用Zoom影像窗口来绘制。
(2)、分类评价
感兴趣区可分离性分析
ROI Tool窗口中:Options→Compute ROI Separablity
3)、监督分类分析
Classification→Supervised→Maximum Likelihood
(4)、分类后处理 混淆矩阵:
2、非监督分类 Isodata原理
浅谈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第3篇
关键词 物理;数据处理;实验
一、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认识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巩固和加深对课堂基础知识的理解。对于我们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物理中的心得体会
1.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实验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实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认真地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首先是根据实验题目复习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实验教材的相关内容,弄清楚所要进行的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的关键与成功之处;思考实验可能用到的相关实验仪器,对照教材所列的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操作步骤,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的事项。然后写预习报告,包括目的,原理,仪器,操作步骤,数据表格,思考题等。预习思考题,是加深实验内容或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在实验前认真地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实验质量。
2.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预习指导和讲解,切记下老师所讲重点内容
记下老师实验指导的内容有助于自己实验时避免犯错及实验报告的书写。
3.大学物理实验培养了我做事的耐心与细心
课堂操作时需要严格的遵守实验的各项原则,要将仪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确保安全。读数,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是对一些精度比较高的仪器,读数一定要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并且一定要细心。对于数据的纪录,则要求我们要有原始的数据纪录,它是记载物理实验全部操作过程的基础性资料。
三、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1.作图法
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作图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描绘图象的要求是:①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②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标轴的分度的估读数,应与测量值的估读数(即有效数字的末位)相对应。
2.逐差法
将数据列表,设自变量是等间隔变化,将对应变量数据逐项逐差。此外,将测量数据分成对半两组,用隔1项逐差,可求解物理量的常数据。
3.平均值法
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真实值的最好近似。一般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测量中,用平均法处理数据比较方便。
4.列表法
实验中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
列表时应注意:①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自变量写在前边,因变量紧接着写在后面,便于分析。②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测量的次数,测得的物理量的名稱及单位,计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物理量的单位可写在标题栏内,一般不在数值栏内重复出现。③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值的有效数字。
此外,需要对数据进行误差分析。
四、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建议
(1)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很多,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数学工具可循,教学中应适当安排一些时间,向学生系统讲授数据处理方法,并在有关实验中给予必要的训练,学生通过对实验后的数据作出正确处理,使之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或检验某种理论的正确性,或准备作为以后实践工作的一个依据。
(2)实验室需要紧随时代的脚步,器件需要更新和修理,这样才能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验。
(3)老师授课时需要规范语言,最好以普通话向学生授课,这样学生才可以很明白地听懂实验步骤。
(4)向学生讲授实验报告的具体写法,最好给学生一份优质的模板。
(5)设立开放性实验室:一是基础实验部分,目的是加强基本实验的训练,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能更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二是自由选择部分,实验室提供较新的实验内容和课题,由学生根据专业和兴趣,从中选择试验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地完成。目的是加强对动手能力强,又喜欢实践的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总结
经过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许多。但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时我还不能从容应对;我的探索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得提高,当眼前摆着一大堆复杂数据时我处理的方式及能力还不足,不能用最佳的处理手段使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大学物理试验的指导思想“加深学生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ENVI实验心得 第4篇
基于ENVI的MODIS数据预处理方法
基于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选取湖北省MODIS数据,经预处理得到可以进一步分析的`湖北省MODIS数据,重点讲述了应用ENVI软件对MODIS数据进行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方法和流程,为区域农业遥感数据库建设提供遥感数据处理方法支撑.
作 者:杜启胜 刘志平王新生 马娜 DU Qisheng LIU Zhiping WANG Xinsheng MA Na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刊 名:地理空间信息英文刊名:GEOSPATIAL INFORMATION年,卷(期):7(4)分类号:P237关键词:ENVI MODIS 遥感影像 数据处理
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第5篇
一、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回顾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18世纪德国、法国建立了学校的演示实验室,从此便开始了世界上的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喜爱且积极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近年来中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不仅由考查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发展到考查学生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而且从背诵实验原理、方法的考查转向实验的设计、探究,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2001年中考考查验证性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2005年中考考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但是实验题的得分率都不高,这反映了目前许多物理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只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少学校教学经费不足,仪器设备陈旧简陋,数量少,对于课标规定的实验,不仅开出率低,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少,动手实验的能力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二、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例如,在“功的原理”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让学生测量钩码被提起的高度、测力计移动的距离、钩码的重力、测力计的读数,引导学生计算重力做的功、拉力做的功。然后让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一原理。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能让学生展示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占绝大部分。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它能让学生掌握操作仪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如“用天平测物质的质量”、“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等验证性实验,通过对电压表、电流表、天平、刻度尺等器材使用,掌握操作仪器的科学方法,验证性实验为学生准备了探究性实验前必要的技术支持,但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究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验证性实验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主要原因是:(1)学生已掌握了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2)学生应用R—U/I时,常错误理解为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然后让学生设计好实验,画出实验电路图,明确要测量的物理量。按探究性实验的要求记录。最后让学生讨论:(1)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2)电压变大时,电阻变大吗?(3)电流变大时,电阻变小吗?这一改变,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对学生理解R=U/I有很好的帮助。
3、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用多媒体播放“托里拆利实验”,既可解决水银可能对教室的污染,又能很好展示实验操作的情景。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师生们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这对物理的各种题型的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提高物理课的素质教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前景。
4、重视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安排的21个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些小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如“让线圈转起来”,把一段漆包线绕成3cm×2cm的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约3cm。把线圈放在铜支架上,接上电源,置于磁场中,线圈晃了两晃便停下来,把线圈两端伸出部分的绝缘漆刮掉半圈,再把线圈放在铜支架上,置于磁场中,接上电源,线圈便转起来。这小小的实验可帮助学生理解换向器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总之,物理课堂实验要与学生的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要素:一是仪器使用的一般知识;二是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知识,其中特别是图线处理数据中,区分已知规律与未知规律的不同方法;三是间接测量的基本知识,要从测量出发理解实验装置、原理、方法、条件保证、操作步骤以及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四是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思想,特别是要懂得将理论结论与实验结论比较的思想。同时加强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多角度、全方面地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ENVI实验心得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48-02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2013年校级立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长医教〔2013)11-48号。
引言:针对民办医学院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趋势,以培养学生解剖动手能力、丰富医学生临床知识为目的,局部解剖学开展的开放性实验室逐渐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節。以长沙医学院为例,为弥补局部解剖学学时较少、内容复杂、牵涉到广泛的临床知识等,学校在教改班中实行局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本文就其教学意义、具体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1教学意义
1.1局部解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局限于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即使学习了系统解剖学,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在学习局部解剖学时由于学时紧张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地学习局部解剖学,进而出现实验课缺乏动手能力、理论课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所以在除教学规定范围内的课时外,增设开放性实验,提高医学生动手及空间想象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1.2增进学生对解剖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开放性实验课上不仅能够丰富临床知识、巩固理论知识,还可激发学生的解剖学研究兴趣,例如在巩固理论知识过程中通过动手解剖发现各种变异,以及对标本临床知识应用的讨论等,都可以将学生对解剖学的认识带到研究的层次,让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3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开放性实验室实行主要以学生亲自动手解剖的形式进行学习,这要求授课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其自学能力。
1.4为外科手术学等临床专业知识的做准备: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时的不足使得大部分学生缺少动手解剖的能力,在后续外科手术学等临床专业课程学习时缺乏局部解剖学知识将导致理论和实际操作学习上的困难,而开放性实验的实践将提供医学生一个提前接触临床的平台,带给医学生更多的理论实践机会。
1.5传统实验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许多学生实验过程都是走马观花、草草结束,不重视总结,而开放性实验室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放,增加学生学时机会。。[3]
2具体实践方法
局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模式为:学习方面,教学时间选于无教学课程安排的周末,以自主报名的形式在长沙医学院12级教改班抽取学生30人。每周安排学习任务,包括解剖作图和课后习题,另外选取学生进行局部解剖学知识讲述,以课程整合的形式从解剖学联系组胚、生理、病理等桥梁学科,最终延伸至临床内外科学。挑选有解剖经验的学生解剖标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发言,就解剖学科研方式进行探讨,最后记录并总结;管理方面,为了保护标本不被破坏,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解剖过程由具有解剖经验的学生操作,并帮助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掌握解剖技巧。
3教学效果
3.1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理论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在局部解剖学课堂上的热情增加,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局部解剖学知识,并联系病理、生理及组胚等基础桥梁学科进行记忆与运用,同时学生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可以得到激发,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实验室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1]。
3.2教学从理论到实验操作的衔接更加顺畅:以往的局部解剖学理论课程进度过快,无法抽出时间对所学内容及时复习,实验课上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导致学生对标本无从下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局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的实践,教学改革班的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融入理论课堂,而且实验课上学生可以自行讲述熟悉的知识点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对亲自动手解剖的机会也大大提高。
3.3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医学知识网:开放性实验重点放在局部解剖学,但对其他基础桥梁科目的映射也取得较明显效果。让学生形成一种以局部解剖学为中心的医学记忆思维,发散到其他医学科目,明显提高学生在学科与学科之间串联应用的能力。
3.4期末考试考核:根据学生的局部解剖学期考成绩对长沙医学院12级教学改革实验班开展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比未参加开放性实验的30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期考成绩明显高于未参加者,利用数据分析软件,显示P<0.05,即具有统计学意义。
4存在问题
4.1开放性实验室所提供的标本与教学规定实验课上的标本为同一标本,所以当开展开放性实验室时只是等同于将规定实验课上的内容复习一遍,而未能达到辨别不同标本局部解剖学结构的目的。
4.2由于采用课程整合的方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对其他科目的相关内容也需要同步地了解,使得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量加大,安排的任务往往完成不了。
4.3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只是依靠学生的实践探索进行学习,不能有效地找出知识学习的薄弱环节。
5讨论
就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民办医学院而言,开展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一个大学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的时代。当然,目前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还缺乏经验,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广大医学师生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还需要医学院领导, 实验室与实验室人员的各方位支持与协调才能实现[2]
参考文献
[1] 汪靖,李跃平.以开放性实验室为平台指导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2,13(3)
[2]马婷玉.浅谈我院对实施开放性实验室的构想[J].当代医学,2008,14(22)
ENVI实验心得 第7篇
【关键词】《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优点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形态学科,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和相关功能的科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解剖学,任何知识点对于临床专业,都不可忽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讲好这门课,就要重视实验教学。近年来对高职护理进行了此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把实验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实验项目16个,共32学时。
1 基本技能型实验(占50%)为8个,共16學时。密切结合理论课教学,开设传统的经典验证性实验,利用标本,训练学生的最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主要为:1.躯干骨及连结;2.颅骨及连结;3.四肢骨及连结;4.肌(一);5;肌(二)6.显微镜的使用、上皮组织;7.结缔组织;8.感觉器官。
面对解剖学学时的日渐减少情况,然后要尽量少的学时讲授多的知识点,并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下面特对骨学部分教学改革介绍如下:
按照传统教学,骨学约需要16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实验课6学时。
解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医学为实践科学,解剖学更是如此。因此,解剖学的骨学部分,我们加大了实验教学。利用2学时讲骨学概述,用8学时在实验室内理论实验相结合教学。重要骨学教学共需要10学时,比传统教学节省6学时。
虽然学时减少了,但由于加大了实验教学学时,使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形象性大大加强,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良好。
2综合设计型实验(占44%)为7个,共14学时。综合各系统大体及组织结构知识点,从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别观察理解,使学生从多角度研究一个问题,建立整体的概念,强调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主要有:1.消化系统大体结构;2.呼吸泌尿系统大体结构;3.脉管系统大体结构;4.中枢神经系统;5.血液、肌组织、神经组织;6.消化系统、呼吸系统;7.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各系统组织、器官的联系观察、研究,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置,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2.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实验课程。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实现形态上宏观与微观的紧密结合,强调器官、系统的整体知识,如肝脏组织学实验,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横向水平进行交叉融合,加强了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又如心脏实验,综合了组织学、解剖学、病理学等有关科学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
2.2 以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实验课程。
对于内脏实验,利用学校资源,通过部分优秀学生直接参与骨骼及内脏标本制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学员教学资源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制作标本需要。要充分研究,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包括解剖大体标本、瓶装标本及其模型。把学生分别以班、小组为单位,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标本制作及其模型制作与研究。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研究创新型实验(占6%)为1个,共2学时。主要为:周围神经系统及传导路。
在学期末组织学生制作大体标本。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自主式、学导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了较全面、严格、系统的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促进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创造互动的师生交流空间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通过《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比以往学生有10%以上提高。
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主要加强学生学习的科研性和积极性,其开设实现了课程的前沿化与综合化,大大提高了解剖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单位医学基础实验中心开设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的课程开出率达到100%,开设的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占总实验项目的50%以上。
多年教学工作有许多《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心得,我们发现,《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优点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验课教学可以具体辨认重要的骨性和肌性结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直观具体的产生感性认识,用眼直接看、用手直接摸,
利于学生掌握具体解剖形态结构,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研究。
人体上有些骨性结构作为体表标志,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如:枕外隆凸、下
颌角、喉结、胸骨角等结构,可以在体表直接进行触摸辨认。但有些骨性结构是摸不着的,如:肩胛骨上的关节盂、椎骨之间的椎间盘、股骨上的股骨头和股骨颈等结构。要利用实验标本来观察,从而使这些结构在脑海中留下印象,这样就较容易地把它们记住了。有些肌肉结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斜方肌、股四头肌等。我们也可以在体表直接进行触摸辨认。但有些肌性结构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如:膈、髂腰肌、腰方肌、梨状肌等,可以在实验课利用实验标本来观察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3.2实验课教学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些器官的位置形态及血管神经的走行。
人体有许多器官是直接可以看到的。如:眼、耳、鼻等。由于非常直观,所以它们的形态特点也就很容易学习掌握。但有更多器官位于体腔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们学起来很吃力,如果在实验课上逐个把这些器官(心、肝、脾、肺、肾、胆囊、胰、胃等)的位置、形态演示给学生们,学生们也就有了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就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还有些神经走行,如:坐骨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等;血管走行,如:颈总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下腔静脉等。也是在体表无法看到的,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体表标志在标本上去触摸、辨认,从而达到直观加深记忆的效果。
3.3实验课教学可以直观看到一些细胞的具体形态。
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组织、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是非常抽象的,且不好记忆的。也可以在实验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和简图示意。如:在课本中得知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特点是,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细胞核一般为2-5个核叶,核叶之间有细丝相连,细胞质内有较小且分布均匀的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核大而圆、且核仁明显,细胞质内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等两种特殊的细胞器。无法想象它的具体形态,但利用显微镜就能在组织切片中观察到,从而把书本上的知识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得到验证。
3.4实验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验教学。因此,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很差。医学属于典型的实践科学,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解剖实验教学在学习中尤为重要。通过解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多看、多想、多动手、勤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充分与实践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大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加强解剖实验教学,既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认为,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老师到学生,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都切实把实验教学提高到重中之重,才能提高解剖学科的教学质量,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神经解剖学》.主编. 张培林.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01
[2]《人体解剖学》.主编.刘芳.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05.230-234
[3]《医用局部解剖学》.主编.洛树东.高振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
作者简介:
马永贵,出生日期:1968.11.30,学历:本科,籍贯:辽宁省铁岭市,工作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职务:医学基础部实验中心主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形态学。
ENVI实验心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