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不同的人生一样的情怀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51

不同的人生一样的情怀(精选4篇)

不同的人生一样的情怀 第1篇

如果说这是“爱好”,恐怕仍然无法准确的表达他们对绘画的态度。

画画,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他们都在各自的事业上创造过辉煌,他们的职业都不是绘画,他们每天都“俗务缠身”,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拥有职业画家不能比拟的视野和阅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才有更加独到的一面。

现在,我们理应还原他们作为艺术家的一面,通过作品,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虽然立意各有不同,技法各有所长,但美好的事物总能让人怦然心动,抓住你的眼睛和你的心,把你拉进他的世界,大半生的人生感悟,都融入画中,洗尽铅华,回到初心。

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感觉到,每个人都有深埋在内心的一份情怀,在现实世界之外的那个世界,他们在构建一个纯粹的自我,浓淡之间,墨色与留白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寄托了某种情感和感悟。

中国画,讲究技法,但更讲究境界,写心、写意、写个性,这是五位好友共同的特点。此次五人将作品集结成册是他们一次艺途宣言,也是他们寻求志同道合者的一份邀约。

孙安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民公仆,是一个人们交口称赞、兢兢业业的干部,但是他的另一面更加精彩,早年拜著名教育家、史学家、文学艺术家王森然教授为师,成为他的入室弟子,成为专工研习大写意花鸟画的著名画家。

张文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艺术活动家,在很多大型文化活动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从小酷爱齐白石绘画艺术,拜齐白石大师弟子已故著名画家傅石霜先生为师,并受到艺术大师李苦禅先生、齐良迟先生、高冠华先生等名师言传身教的齐派艺术的忠实门徒、齐派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

作为艺术家和慈善家的李嘉存广为人知的“吃嘛嘛香”早已刻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特别是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袁世凯》中扮演的袁世凯再次深入人心,可我们这期刊物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可以不吃不喝,但不能不画的画家李嘉存。

李海峰曾经是电台、电视台主持人、编导,在很多文艺活动中,我们都可以听到他那富有穿透力的声音,他的博学多才让很多人折服。本期刊物向大家展现是一位具有学者风范的画家李海峰。

刘文科活跃在诗词、歌曲、散文、美术评论等领域已经有些年头了,他的诗歌、散文、以及艺术专题研究性作品已经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本期刊物讲述的是热爱绘画艺术,在绘画艺术上取得卓然成绩的刘文科。

这是五位好友共同的特点,这是一个让人惊喜的艺术集群,沉浸在五位艺术家的成长故事和艺术作品,被他们的艺术感染力所感动,被他们成绩斐然的另一面所迷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方面的成功和发展,这种成功和发展就在于日复一日的功夫累积、年复一年的汗水结晶,是用执着的追求打造的。讲述大家永远是一件言犹未尽的事情,所有的精彩都在这本刊物中。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不一样的精彩。

五个人,五个风格,五种心境,五样人生,五味杂陈。

不同的观念一样的说法的人生哲理 第2篇

《圣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奉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两部脍炙人口的著作,所谈论的都是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只是老子在道出现实之前,先诠释了“天道”追求的境界。两种说法,孰优孰劣,纯因文化特点、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对现实的观察,也就是敏锐程度是相同的,观点是相通的,这大概就是殊途同归吧?

季羡林老先生说:“东方文化的特点是综合,讲求天人合一。”老子是宣扬与世无争、恬澹生活的代表性人物,主张用“道”平衡万事万物,拾遗补缺,和平共处。追求的是最理想的境界。

季老还说:“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分析,是以征服自然为目的”。西方文化信奉的是强者、勇士,是弱肉强食的现实社会的具体再现。

意中以为,如果用雪中送炭来形容东方文化,那西方文化就是锦上添花了;如果东方文化是扶人上马,实施的是帮扶策略;那西方文化就是送上一程,好上加好。东方文化注重从头培养,帮人起步;西方文化看重成就,使强者更强;东方文化过于理想化,西方文化更具现实性。

一样的浪漫,不一样的情怀 第3篇

关键词:浪漫 情怀 意象 窗体底端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曾被评论家称为西方抒情诗坛两大革新者之一(另一位是彼特拉克),同时也是现代诗的鼻祖。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有“桂冠诗人”之称。他最有名的主张“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至今被人传颂。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特选取了中英两位大师级人物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咏水仙》和《望庐山瀑布》进行比较,以期找出两位诗人在描写大自然景物中的共性和个性。

一、一样的“浪漫”

两首诗的“浪漫”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美学特色上。

(一)“蒙太奇”技巧在意象上的运用

“蒙太奇”来自法语Montage,原用于建筑学,意为“装配、安装”。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组接,也指从影视剧开始直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在《咏水仙》中,诗人将自己化作一朵孤独的云,在空中飘荡。突然发现了一大片金色水仙,它们欢快地开放着,当诗人离开水仙时,精神又陷入孤寂。但此时水仙的影子又浮现在他的眼前,诗人重新振奋情绪。在此诗中,蒙太奇的构思和蒙太厅的布局令诗歌颇有艺术效果。首先是蒙太奇的方式连接人和景。从诗人不知道何去何从,到看到湖畔边金色水仙,恰似一种“问和答”的方式来引出主题。诗人描绘了水仙的美,然后又说“我久久凝视——却未能领悟这景象所给带给我的精神至宝”,景与社会的“人”又一次联系起来。在诗的最后,“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此时,诗人独处却又与“水仙”这个景紧紧地系在一起。总体来说,诗歌的优美画面从人到景,景到人,人再到景反复切换,突显了诗歌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的特征。其次是用蒙太奇的方式连接过去与现在。诗歌总体上采用的是过去时态。但在第二句描绘水仙景色的时候用了现在时,这说明水仙之美在诗人心中一直挥之不去。在最后一小节描述水仙带给诗人的快乐时又用现在时,象征着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怀念和诗歌境界从大自然提升到有生命的人生。

《望庐山瀑布》中首先运用蒙太奇实现画面组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充分运用意象,一个意象接另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另一个画面。从“日照香炉生紫烟”到“遥看瀑布挂前川”,每一句都是一个不同的画面,直到一种声音“飞流直下三千尺”。这种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段,会使读者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令人无比神往。其次,运用蒙太奇实现以画显象,以画现境。唐诗是“自然景物不断意象化”[1]的典范。此诗中,“画”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显“象”现“境”,以此实现“景”的描写,意境交融,情景相生,达到了蒙太奇效果。

(二)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

《咏水仙》是西方诗歌中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的典范。诗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而那平静、欢欣的水仙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在诗中,诗人的心灵和水仙的景象融合了。这首诗虽然是在咏水仙,但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心灵的抒发和感情的外化。

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显得气魄雄伟、意境寥廓。第一句总写香炉峰,阳光照耀下,山岚化为烟气仿佛是香炉中的香烟冉冉上升。以下三句都集中写瀑布。因为是瀑布,故用“挂前川”,“挂”点明了是遥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突出了瀑布急速和山峰的陡峻。“三千尺”是诗人惯用的夸张手法。最后一句,虚写瀑布,将其拟为银河落下人间。绝句实写与虚拟结合,神奇瑰丽,为历代读者所欣赏。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

(三)美学特色显浪漫

华兹华斯《咏水仙》的语言朴素、自然,不矫揉造作,不浮夸。这正是华兹华斯的美学思想:诗歌应该用朴素有力的语言来表现经过个人感情和想象过滤的感官经验,而最真实的经验来源于自然。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景与情、人与物紧密交融,情景相生,别有一番意境。而且,本诗采用以花传情、动静结合的方式,用比喻、批人等修辞手法。此外,全诗基本格律是抑扬格四音步,每节诗的第一、三行压韵,最后两行压韵,读来琅琅上口中。[2]

《望庐山瀑布》用词精巧,诗人采用丰富的想象,又用夸张、衬托、比拟等修辞手法,将浪漫的“紫色”“遥”“挂”的神韵,“三千尺”的气势以及“九天银河”的奇象表现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总的来说,两首诗处处体现意境美、修辞美和音律美,展现美学特色。

二、不一样的“情怀”

(一)敬畏大自然VS禅宗“梵我合一”

在华兹华斯眼中,自然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在有形的自然中,华兹华斯沐浴在她的怀抱中,与她交流,聆听她的教诲,接受她的滋养。这是可以感知的可居住的自然,人们时时刻刻都能感知到她的存在。无形的自然,华兹华斯把她看做精神的象征。在客观的物质存在背后,华兹华斯感到了某种精神的存在。华兹华斯认为大自然万物皆充满神性。“上帝寓居于周遭的天光云影,寓居于处处树林的青枝绿叶”。华兹华斯诗中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宇宙间所有生灵的尊重。此外,华兹华斯认为大自然具有为心灵疗伤的功能。《水仙》最后一段直接点明了大自然治愈灵魂创伤的功能:从此,每当我倚榻而卧,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和水仙一道舞踊不息。所以说,水仙就是在自然的象征,集人性、理性、神性为一体。在她的不断感召下“我”的身心也具有了水仙的“三性”。[3]

李白心灵深处有一块远离尘世的净土,奉行“世有道则现,世无道则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仕途遇到险恶,便归隐山水田园。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李白在入世与归隐、功名与自由的交锋中,蔑视权贵,挑战世俗,在《望庐山瀑布》中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不受任何约束的精神自由境界,成为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巅峰。

李白禅宗“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表达方式,使情景交融的诗魂有新的升华。梵我合一,梵是指佛禅,我是单个的人。梵不是纯客观的事物,而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主客观之间形成一种圆融的完美。梵我合一是个动态过程,而且千差万别。诗人以我之清静本性与我化了的外界万物往复交流,超越一切时空、物我、因果,领悟到心灵虚明澄静的超脱,达到物我两忘。梵我合一,强调本心,追求清虚澄静,使诗歌创作更加高雅、精致、玄妙。使诗歌空灵自然,意境幽远,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望庐山瀑布》正是意境幽远,空灵自然的诗。

(二)“愉快”的自然情怀VS爱国主义情怀

从两首诗的境界来看,华兹华斯《咏水仙》更多的是诗人希望从大自然中获取快乐,得到慰籍。这首诗写于诗人从法国回来不久,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参加一些革命活动。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诗人的失望和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在物质诱惑和利益之前,人类道德的沦丧令华兹华斯心寒不已,于是他将人性间的温情和关爱写于诗中。[4]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一首写景之作,采用高度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浑壮丽、气势磅礴,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5]但如果我们细读,定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结语

中英诗歌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也能找到彼此的影子。中西方诗歌的差异源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不但强调存在的作用,也重视“空”和“无”的作用。这种文化体现在诗歌中就是为读者留出有想象空间的意象和意境,而西方文化重视存在的作用,体现在诗歌中就是铺陈出所有的情景和情感。[6]

注释:

[1]卢颖:《从诗歌意象的蒙太奇特征看唐诗英译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襄樊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72页。

[2]罗翠琼,陆莲枝:《浅析华兹华斯<咏水仙>的美学特色》,百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第 53页。

[3]施媛:《回归自然 追求“三性”——试析<咏水仙>的图形——背景构形》,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年,第3期,第36页。

[4]陈鸣,胡安琳:《论威廉·华兹华斯的“愉快”诗学》,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102页。

[5]蔡琮瑶:《从关联角度评析<望庐山瀑布>的英译》,海外英语, 2014年,第6期,第120页。

[6]卫玎超:《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春江花月夜>与<咏水仙>之意象及审美》,文学界(理论版), 2011年,第7期,第36页。

不同的人生一样的情怀 第4篇

当残奥的圣火点燃,“超越、融合、共享”的激情火焰被一群生命的更强者高高挚起!他们或双面失明看不到美丽的鸟巢,或肢体残疾不便奔跑跳跃。但他们依然微笑着一路走来,相聚北京,张扬起生命顽强的旗帜,用更具震撼力的优美动作向世人展示残缺的美丽,证明强者不屈的尊严!更是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健全向上的精神世界和人类永恒的力量!

在北京奥运会中有两个残疾运动员让人刮目相看。一位是南非独腿游泳选手纳塔莉·杜托伊特,她在2001年因车祸截去左小腿,但3个月后她就再次跳入泳池训练。在上届雅典残奥会上,杜托伊特一个人就收获5枚游泳金牌和一枚银牌,她在北京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获得第16名。另一位是波兰乒乓球女选手帕尔蒂卡。她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右手。现年19岁的她从11岁开始就参加残奥会,并在上届雅典残奥会上获得个人金牌和团体银牌。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小组赛中,她出场六次,尽管只赢了其中的两场,但她已经成为第一位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选手。

我们曾经在生活中看到,有人面对残疾的身体悲哀垂头丧气,有人面忧伤而一蹶不振,但有的人却坦然面对,且笑对人生,像杜托伊特和帕尔蒂卡,她们没有萎靡和退缩,而是毅然面对,选择了挑战,向残疾的身体挑战,向残疾身体的潜能挑战,更是向自己的人生挑战,所以我们看见了她们站在奥运会赛场上的身影,也看到了残奥会上她们出色的表现,看到了她们所绽放的不一样的人生。虽然他们的名字叫残疾人,但他们却用自己的精神给我们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的身体是残缺的,但他们的人生却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他们身残志坚,敢于挑战命运的不公,他们自信、豁达乐观,困苦中成长,逆境中崛起,他们无不在用自身的成功证明:只要心灵鲜活,有梦就有新希望,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就一定会绽放出生命美丽的花朵,残缺的世界同样的精彩!他们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启示:人生要有梦想,人生要敢于挑战,人生才会无憾。他们带给我们激励,激励着我们去挑战自己的人生,去超越自己,让我们的生命像他们一样的精彩。

>>《不同的人生,一样的精彩 第七周国旗下讲话》

不同的人生一样的情怀

不同的人生一样的情怀(精选4篇)不同的人生一样的情怀 第1篇如果说这是“爱好”,恐怕仍然无法准确的表达他们对绘画的态度。画画,是生活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