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Pv6的发展前景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Pv6的发展前景(精选11篇)

IPv6的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IPv6,互联网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 目前使用的互联网基础协议IP Version4 (以下简称IPv4) 似乎已经无法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IPv4协议是Jon Postel在1981年由RFC791实现标准化的, 伴随互联网30年的使用考验, 证明它是目前网络的中流砥柱。但是, 随着网络规模的空前扩大, IPv4已经开始暴露出很多的缺点。如:地址空间不足, 协议安全性有待提高, 对移动设备的支持不足, 路由浪费设备资源等诸多缺陷。互联网工作组 (IETF)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IPv6 (以下简称IPv6) 解决方案, 以取代现行的网络基础协议IPv4。

由于下一代互联网关系到各个国家未来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发展战略利益, 有能力和条件的国家都纷纷投入资金建立研究机构和推广机构。目前为止, 针对IPV6的研究机构组织已经超过了300个, 而且还有不同的研究机构加入其中, 新的技术草案, 新的标准在涌现当中。下一代互联网的主干网目前已经形成规模, 跨欧亚、欧美的下一代互联网雏形已经形成。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IPv4发展滞后, 在国际网络界发言权不多, IPv4网络核心部分受制于人。我国政府在这方面态度坚决, 并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和研究。经过这么多年的辛苦研究和推广, 大家热议的IPv6似乎明天就能被部署在我们周围。我们可以肆意的挥霍IP地址, 体验IPv6带给我们的乐趣体验。但是目前似乎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为什么呢?

1.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GDP提高的必要手段和工具。

并且我国人口众多, 我国约有2.5亿个IPv4地址已经所剩无几。所以我国急需发展下一代互联网, 解决IP地址匮乏的同时, 又能在IPv6方面赶超西方国家。

日本的电子产业相对发达, 但是IPv4地址也很匮乏, 聪明的日本人研发出了NAT地址转换技术这样的手段来缓解IP地址的不足。目前这个技术中国是应用最好的国家。为什么呢?很简单, 市场需求。比较典型的应用是高校, 高校信息点众多, 如果用公网地址管理既不安全, 同时购买大量的IPv4地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尽管众多报道、分析IPv4的IP地址分配空间似乎不足, 有关部门曾预测可用的IP地址将于2011年分配殆尽, 至此将没有IP地址可供分配使用。但是目前我们看到中国的运营商手里还是有大量的IPv4地址没有分发下去。换句话说, IP地址不足的问题似乎并没有那么急迫, 我们还可以有一段时间来慢慢升级我们的网络。

2.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通过国际合作和试验床的建

设、示范工程等方式推进了我国IPv6的进程, 如今各个研究机构、高校、企业都参与IPv6的标准协议研发、设备开发等工作中, 提高了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

尽管我国政府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基础性的东西, 但是这些基础性的研发要商用化, 还需时日。目前, 我国最大的IPv6网络CERNET2已经有很多高校接入其中, 但是也没有真正把园区网完全替换成IPv6。原因是在IPv6的网络里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供使用, 所以宁愿投入资金建立实验网, 闲置不用, 也不会舍弃IPv4。如果舍弃IPv4, 那么意味着现有的网络应用服务将不得不升级, 不仅需要运营商支持IPv6线路, 还需要我们购买支持IPv6的软、硬件。可是我们现在运行于IPv4的服务在未来的几年之内也完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我们为什么要再花钱买“IPv6”呢?

3. 虽然IPv6有众多优点, 但是IPv6还在不断完善之中。

并且现有的IPv4与IPv6互不兼容。若要完全实现IPv6不仅要废弃、升级现有的网络设备, 网络结构也要调整, 基于IPv4运行的业务也需要全面更改, 来适应IPv6的网络结构。而目前IPv4网络稳定运, 承载着众多业务, 要做到一步到位, 废弃IPv4是不可能的。全面部署IPv6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IPv4网络将会与IPv6网络并行。

比如要运营商启用IPv6业务, 同时考虑硬件成本、软件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这需要运营商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来改变网络主体线路、设备、软件、服务等等。而这些投入能产生多少商业价值呢?起码近期看来不会拉动运营商的收入提高, 反而应为IPv6产品不够丰富而丢失客户。基于这种原因有哪个运营商会力挺IPv6?

综上所述,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 毋庸置疑。同时各个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在大力推行IPv6的研发和部署也不假。但是在推行IPv6的道路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不仅需要广大的IT精英大力发展IPv6应用, 拓展IPv6网络的信息资源, 同时运营商还要不计成本地大力投入IPv6的网络建设。若要网络洗心革面的改变, 彻底废弃IPv4恐怕尚需时日。IPv6在向我们靠近, 但是它离我们似乎还很远。

参考文献

[1]马严, 赵晓宁.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综述.北京邮电人学学报, 2002, 25卷4期:1-4.[1]马严, 赵晓宁.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综述.北京邮电人学学报, 2002, 25卷4期:1-4.

[2]R.Gilligan, RFC2893-Transition Mechanisms for IPv6 Hostsand Routers, 2000.[2]R.Gilligan, RFC2893-Transition Mechanisms for IPv6 Hostsand Routers, 2000.

[3]徐贵宝, 基于Sock2的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现代电信科技, 2003, 8:10-13.[3]徐贵宝, 基于Sock2的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现代电信科技, 2003, 8:10-13.

[4]B.Carpenter, RFC3056-Connection of IPv6 Domains via IPv4Clouds, 2001.[4]B.Carpenter, RFC3056-Connection of IPv6 Domains via IPv4Clouds, 2001.

IPv6的发展前景 第2篇

作者:王瑾 包杰

下一代网络NGN是当今的研究热点,而作为与NGN发展密切相关的IPv6,将来必将取代IPv4。

从NGN的概念出发,着重介绍了下一代网络(NGN)的网络结构、特点以及现阶段发展状况和今后发展趋势,并对NGN与IPv6的关系以及IPv6在NGN中应用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以及Internet业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逐渐由单一语音业务变为对数据、图像和语音的多种综合业务需求,未来的NGN(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可以提供固定/移动话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业务的新型网络。然而,相对于目前网络中所使用的IPv4标准,IPv6标准在地址空间、安全性和移动性上,更有利于开展多种业务,IPv6替代IPv4已经为必然趋势,而NGN则是IPv6业务的具体实施。NGN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IPv6的发展影响,而IPv6的发展也随NGN的完善得到促进,两者互相促进、互相作用。具体来说,NGN是IPv6业务发展的推动力,而IPv6是NGN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1、NGN及其发展

1.1NGN概述

NGN(NextGenerationNetwork,下一代网络,缩写为NGN)泛指一个不同于目前一代的,大量采用创新技术,以IP技术为核心,同时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一方面,NGN不是现有电信网和IP网的简单延伸和叠加,也不是单项节点技术和网络技术,而是整个网络框架的变革,是一种整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NGN的出现与发展不是革命,而是演进,即在继承现有网络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的平滑过渡。具体来说,NGN是一种业务驱动型网络,通过开放式协议和接口,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以便灵活、快速地提供业务。

1.2NGN网络

NGN是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开放性网络,采用软交换技术,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为独立网络部件,各部件按相应功能进行划分,独立发展,即业务功能与呼叫控制功能分离、呼叫控制功能与承载功能分离,实现开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基于软交换技术构造的NGN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业务层。

图1 NGN网络示意图

图中,业务层主要包括SCF、应用服务器、AAA服务器等功能。业务层通过开放的业务层接口向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下一代业务。

控制层是NGN网络的核心,主要包括软交换设备。软交换设备是呼叫控制的核心,完成呼叫连接的建立和释放,以及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媒体网关资源管理、带宽管理、选路、信令互通和安全管理等功能。

传送层指核心传送网,包括提供IP包转发的各种承载网功能实体。NGN采用高速分组化核心承载,不论话音、数据还是视频,一律数字化,采用高速包交换分组网络,实现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同时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

接入层包括各种接入网关、中继网关、媒体网关、智能终端以及综合接入设备(IAD)。各类网关和智能终端主要实现媒体流格式的转换和传送,从而实现语音分组在分组网的承载和传输。网络互通和网络设备网关化,通过接入网关、中继网关等网关,可实现与PSTN,PLMN,Internet等网络的互通,有效地继承原有网络的业务。

1.3NGN的特点

从技术层面看,NGN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分布式网络结构、高速分组化核心承载、独立的网络控制层、网络互通和网络设备网关化、多样化接入、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通用移动性。

从业务层面看,NGN具有开放性、高效性、多用户、多媒体、资源共享、低成本等特点。

1.4NGN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NGN的概念自问世以来,就以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广、应用,其发展过程及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

国际电联首先提出了H.323VoIP协议,应用H.323体系构建了分组长途电话网络,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为NGN相关协议和应用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而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语音1P化承载的必然性。在这个阶段,国内部分运营商也建设了长途IP电话网络。

2)软交换试验阶段(-)

自从提出软交换概念以来,在众多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软交换产品逐步趋于成熟,功能日益丰富,标准化过程正稳步推进,软交换技术开始逐步走向市场,

在这期间,国内外软交换的实验不断进行,初期软交换的实验内容绝大部分限于软交换的汇接功能、简单的多媒体业务,后期随着软交换技术的日益成熟,试验逐步转为较大规模的商用试验,部分新运营商开始尝试建设正式运营的NGN商用网络。

3)规模部署阶段(预计-)

预计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软交换体系将逐步完善并实现商用化,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大规模部署NGN的商用网络,主要集中于NGN基础结构的建设和现有PSTN网络怎么向NGN过渡,以及采用NGN技术进行交换机的改造和替换工作。

4)稳定发展阶段(以后)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NGN的重点在开发更先进的增值业务上。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逐步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随着网络自身业务的完善,包括承载网QoS的完善,网络业务逐步转向以提供多媒体业务为特征的业务。

下一代网络以IPv6为核心,NGN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IPv6的发展影响,所以IPv6的发展推动着下一代网络的不断进步。

2、NGN的发展与IPv6的关系

2.1IPv6与NGN的关系

IPv6与NGN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电信业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下一代网络(NGN/NGI)已初具端倪,并将进一步演进和发展。ITU-T的NGN计划(NGN2004Project)将下一代网络看作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具体实现;ETSI将NGN定义为是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通过采用分层、分面和开放接口的方式,给业务提供者和运营者提供一个平台,借助这一平台逐步演进,以生成、部署和管理新的业务;

从发展理念上分析,IPv6的发展有助于NGN业务从一个点的网络向一个“面”的网络发展。在IPv4网络情况下,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地址问题、带宽问题、设备问题)在开展NGN业务时,必须对IPv4网络进行优化,而这种优化工作必须一个点,一个点的开展。在利用IPv6开展NGN业务时,一方面IP地址空间足够大,提供便于部署的移动IP技术,在互联互通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另一方面在部署IPv6网络时已经考虑到承载综合业务的需求,网络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有保证,因此IPv6的网络从一开始就具备承载NGN业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在IPv6网络上开展NGN业务是一个网络平“面”的问题。具体到CNGI的建设,在利用IPv6标准建立的试验网络上,通过开展NGN业务支持VoIP、视频会议等,不仅能够在试验技术的同时,探索网络运营的新方式,也就是如何在一个“面”的网络上开展业务,如何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划,管理范围如何协调的问题。

2.2IPv6在NGN中的应用

NGN已经成为语音、视频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3G标准的R5阶段也将是以NGN为核心网的业务平台,而IPv6将对NGN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以数字奥运理念为例,大致包括新闻中心、场馆和家庭。

新闻中心应用:新闻中心的承载平台为IPv6(固定的和移动的),业务平台为NGN系统,通过PUSH业务接收场馆中最新的比赛消息,并以电子报纸的方式散发到奥运电子报纸的订户手中。在新闻发布上,不仅可以通过现在的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发布新闻,还可以采用虚拟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在网络上开展新闻发布的工作,也可以提供可视电话、视频会议方式的远程采访工作。

场馆应用:场馆的主流应用是会场的监控和集群通信,通过基于IPv6的宽带无线网络(WLAN、3G)对场馆进行监控,在场馆中进行工作联络,将会方便和安全得多。比赛场馆中有第一手的新闻资料,也有比赛直接相关的人、物,在加强场馆与用户的互动上,可以开展很多内容,比如运动员与体育爱好者的互动,场内观众与场外观众的互动,超级用户还可以控制场内某些摄像器材,观看特定的比赛内容,比如只关注姚明在比赛中的情景。

家庭应用:家庭应用是IPv6最难于普及的地方,除了可以开展普通的网络业务外,上文中所述的电子报纸、现场互动等都可以吸引很多观众的参与,但是开展基于IP的IPTV业务则是家庭应用的最重要的应用。由于IPv4的地址有限,IPTV通常很难做到大面积的推出,在IPv6的情况下,IPTV则可以通过多播方式由电视中心直接播发到网络上,并以IP的方式送到每个用户的电视机中。

3、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发展展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上网的人数将越来越多,而IP地址资源匮乏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另外,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运营商急需寻求降低网络成本,开发新业务的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持续发展,以便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下一代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机遇,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而IPv6代表着未来一代的互联网协议,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其发展前景巨大,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必将带领现代通信世界走向辉煌的明天。

浅谈IPv6技术的发展 第3篇

1 IPv6的优势

IPv6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拥有巨大的地址容量。IPv6的设计者将地址长度扩大了4倍, 即从32比特扩展到了128比特, 从而使IPv6中可利用的IP地址数达到340M, 这几乎是一个接近于无限大的天文数字。采用IPv6后,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将可以拥有100万个具有惟一地址和位于不同地方的IP设备。有了这样的能力, 我们就可以为各种可能的设备提供无线接入, 这意味着世界上每一个智能I P设备都将有自己惟一的地址, 从而将彻底解决IPv4的地址危机。

2 IPv6的过渡

对于IPV4向IPV6的过渡来说, 由于他们是两种不同的I P协议, 彼此之间不兼容, 因此这种转变发生了质变, 因此I P V 6并不是I P V 4的简单升级, 这是符合过渡的第一个条件;其次, 从IPV4到IPV6转变不是瞬间能完成的, 他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网络发生变化的过程, 就是I P V 4向IPV6过渡过程。

3 IPv6的安全问题

基于IP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通常设计身份可认证性, 信息完整性和机密性。早期IPV4协议由于是面向教育科研网和企业网的, 在协议的设计中很少考虑网络的安全性, 因此导致目前因特网中许多应用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将IPsec应用于IPV4提升了基于IPv4的网络安全可靠性, 但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层功能实现的复杂度和传输层的负载量, 而且IPsec对于IPV4的网络安全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目前IPV6作为可控, 可信, 可扩展的下一代网络核心协议已经从实验阶段走向实际应用。IPv6协议族定义了有关安全性的基本信息, 如数据报封装安全协议和发送数据报认证。普遍认为IPv6因有IPsec而比IPv4更安全, 从而保证端到端的连接是安全的。对通讯端的验证和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使得敏感数据可以在IPv6网络上安全地传输。避免了网络地址转换对端到端的安全性的破坏。

4 IPv6的研究发展

为了彻底解决互联网地址分配危机, IETF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IPv6互联网协议, 并在1998年做了进一步的标准化工作。目前, IPv6的主要协议均已成熟并形成了RFC文本, 其作为IPv4的取代者的地位也已得到全世界的一致认同。

美国是因特网的发源地, 在IPv6的RFC文件发表6年之后, 思科于2001年7月10日宣布与微软, IBM, 惠普, SUN和摩托罗拉结成伙伴关系, 共同推进IPv6硬件和软件的开发, 这标志着美国对待新标准的态度有所转变。微软的桌面操作Windows 2000开始支持IPv6协议, 其最新推出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提供了对IPv6的全面支持, 标志着IPv6在终端设备上已经开始进入应用成熟期。

欧洲于2001年4月成立了IPv6工作组, 它的使命是调查IPv6的开发与使用的现状, 并在欧洲范围内建议所要采取的优先行动。2002年1月29日, IPv6工作组发布了一份报告, 向欧盟成员国、欧洲委员会与整个产业界提出了许多建议, 称为《IPv6 2005建议:每个人的互联网》。迄今为止, 欧洲委员会已经花费了7500万欧元来资助各种信息技术的研究项目, 其中包括最近两个大规模的试验网Euro6IX与6NET, 以加速整个欧洲对IPv6技术的验证、测试与部署。

2000年9月, 日本的电子政府计划就明确提出要利用IPv6技术。至2002年9月, 世界上已获得IPv6网址的组织机构共有153家, 其中有37家是日本企业。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到2005年建立一个互联网环境, 使得所有日本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快速而安全地获得、处理和传送所需要的信息。

在我国, CERNET IPv6示范网于1998年6月加入6bone, 并于同年12月成为其骨干成员。1999年9月, 有关IPv6的863课题研究启动, 极大地推动了IPv6在我国的发展。很多高校也相继组建区域IPv6示范网, 通过CERNET IPv6示范网与6bone相连。1999年11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重大联合研究项目, 采用IPv6作为网络层协议, 建成了我国下一代高速示范网络。

为了对IPv6协议特性进行研究并积累组网经验, IETF在1996年8月创建了IPv6示范网6bone, 这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全球范围IPv6示范网。它采用隧道技术将各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维护的IPv6网络通过基于IPv4的互联网连在一起。到2002年, 6bone的规模已经扩展到包括我国在内的57个国家和地区, 连接了近千个站点。成为IPv6研究开发的主要工作平台。

5 IPv6的新应用

I P v 6与移动通信的结合为目前的Internet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 展示了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威力的舞台。移动互联网上有许多新型而精彩的服务, MIPv6将实现这些功能, 实现IPv6设备之间随时随地的端到端的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技术的应用, 3G网络在核心网上全面采用IP包交换及控制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更高、通信容量更大、通信质量更好、数据传输速率更高和全球漫游等特点, 能提供许多全新的服务, 包括网上购物、银行业务、视像消息、电视新闻、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等无线服务。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IPv4地址的严重短缺问题更是迫在眉睫, 严重影响着我国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因此, IPv6对我国而言是一个契机, 作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大国, 应在下一代互联网标准和资源分配中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应抓住I P v 6带来的难得机遇, 加快对基于IPv6的互联网技术和设备的研发, 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建立起强大的互联网产业, 使我国发展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国家。

摘要: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 基于IPv4协议的互联网所面临的最尖锐的问题就是地址空间的严重不足。当初IPv4的设计者采用了32比特地址长度, 最多能提供约40亿个IP网址, 当时没人会想到这40亿之多的地址空间有一天会不够用。IPv6作为Internet协议的新版本, 取代IPv4已成为历史必然。IPv6协议的新特性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完善的支持。

关键词:IPv4,IPV6,Internet

参考文献

[1]宗和.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灵魂[N].人民邮电报, 2002-11.

IPv6的发展前景 第4篇

TCP/IP设计之时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它今天会做这么多事情,协议设计的有些简单,可以说过于简单。IPv6用于解决这些缺点,同时还极大的扩展了可用IP地址的数量。

IPv6的问题是,IPv6地址与IPv4地址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有像IPv6地址到IPv4地址转换这样的技术,使得IPv6分组可以在IPv4网络上进行传输,但是大多数国家还没有预备好从IPv4到IPv6的立即切换。

Microsoft希望人们切换到IPv6。但是,就目前来说,在与世界上其它地区进行通信时,IPv4仍然是必不可少的。Microsoft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双协议栈,使得IPv6和IPv4能够并列运行,默认情况下,两种协议同时启动。

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这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它使得公司能够在向IPv6迁移的同时保持对IPv4的向后兼容性。问题是,很多网络路由器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IPv6通信量,

对于依靠对称的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的路由器来说,情况更是如此。不兼容性导致的网络故障现象有:缓慢的网络连接速度,逐渐下降的网络性能,以及无法使用Vista一些新的功能特征。

除了各种各样的IPv6兼容性问题,Windows Vista比Windows XP更加经常使用即插即用(Universal Plug and Play, UPnP)协议标准。UPnP协议标准本身并没有问题。究竟,Windows XP一直在使用它们。但是,问题是,Vista产生的UPnP通信量比Windows XP多得多,这就导致一些路由器在处理这些新增的通信量时就会出现问题。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这些新增通信量而导致路由器常出现的故障现象有:浏览网页时的页面错误和降低的网络性能。有时候,网络路由器甚至可能会停止工作并需要重启。

结论

网际协议IPv6的崛起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IPv4;IPv6

中图分类号:TP393.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1

The Rise of Internet Protocol IPv6

Yao Jingfa,Wang Yanhua

(Baoding Electric Power VOC.&TECH.College,Baoding 071051,China)

Abstract:At present,we use the second generation Internet IPv4 technology.Its biggest problem is limited network address resources,now the available network address and the number of host addresses are currently less and less,so that the IP addresses nearly exhausted severely restrict our country and other countri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Keywords:Internet;IPv4;IPv6

一、IPv4的危机

IPv4(网际协议版本4)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剩余的IP地址越来越少,同时,在3G推动下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也会产生对IP地址巨大需求。未来5年中,移动互联网的IP地址的需求预计达到5-9亿。显而易见,目前的IPv4地址资源远无法满足增长迅速的网民需求,如果我们不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届时,运营商、用户和设备提供商将有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

二、IPv6

(一)IPv6简介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址。

(二)地址结构

用文本方式表示的IPv6地址有三种规范的形式:

1.X:X:X:X:X:X:X:X,其中X是一个4位十六进制整数(16位)。每一个数字包含4位,每个整数包含4个数字,每个地址包括8个整数,共计128位(4×4×8=128)。例如:D34F:BCD1:4FD4:FD00:EE4C:CA6F:1AFE:EEFD3。

2.在分配某种形式的IPv6地址时,会发生包含长串0位的地址。为了简化包含0位地址的书写,可以使用“::”符号简化多个0位的16位组。“::”符号在一个地址中只能出现一次。该符号也可以用来压缩地址中前部和尾部的0。例如地址2000:0:0:0:0:0:0:1可以被表示为2000::1。

3.在IPv4和IPv6的混合环境中可能有第三种方法。IPv6地址中的最低32位可以用于表示IPv4地址,该地址可以按照一种混合方式表达,即X:X:X:X:X:X:d.d.d.d,其中X表示一个16位整数,而d表示一个8位十进制整数。例如,地址0:0:0:0:0:0:10.0.0.1就是一个合法的IPv4地址。把两种可能的表达方式组合在一起,该地址也可以表示为:::10.0.0.1。

(三)优势

IPv6与IPv4相比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更大的地址空间。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2.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control)。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四)IPv4到IPv6的过渡

1.双协议栈技术。IPv6和IPv4是功能相近的网络层协议,两者都基于相同的物理平台,而且加载于其上的传输层协议TCP和UDP又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一台主机同时支持IPv6和IPv4两种协议,那么该主机既能与支持IPv4协议的主机通信,又能与支持IPv6协议的主机通信,这就是双协议栈技术的工作机理。

2.隧道技术。隧道技术是必要时将IPV6数据包作为数据封装在IPV4数据包里,使IPV6数据包能在已有的IPV4基础设施(主要是指IPV4路电器)上传输。隧道对于源站点和目的站点是透明的,在隧道的入口处,路电器将IPV6的数据分组封装在IPV4中,该IPV4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IPV4地址,在隧道出口处,再将IPV6分组取出转发给目的的站点。

3.地址或协议翻译器技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在网络间增加大量的服务器,有可能破坏端的安全性和服务的独立性。

三、IPv6的发展前景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IPv6

去年10月份,工信部明确表态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以IPv6为首的下一代互联网。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人均拥有IP地址为1.7个,中国网民人均仅有0.6个。未来几年我国互联网用户仍将快速增长,而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三网融合、物联网和3G等产业也离不开IP网络,IP地址不足将严重制约这些产业的发展,彻底解决只能依靠IPv6。

(二)移动通信技术对IPv6的推动作用

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每个人现在都拥有一个或以上的终端设备(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而这些终端现在均支持网络功能,而IP地址的分配使用将是至关重要的,而现在的IPv4远远不能实现该特点,只能靠IPv6来推动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参考文献:

IPv6的优势分析和应用前景探讨 第6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网络应用也在迅猛增长,未来的计算机网络、电视网络和电话网络将融合并统一在IP这个公共平台上,IP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已经有人提出“可以在IP网上做任何事情(Everything on IP)”的设想。

现在被全球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协议IPv4是“互联网协议第四版”,已经有30年的历史。从技术上看,尽管IPv4在过去的应用中具有辉煌的业绩,但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使互联网呈现出新的特征,IPv4已经难以支持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张和新业务的特性。IPv6 是Internet 协议的一个新版本,其设计思想是对IPv4加以改进,为适应实际应用的要求,在IPv6 中增加了一些必要的新功能。

1 IPv6的先进性

1.1 巨大的地址空间

IPv4地址使用32位表示,目前已经出现地址短缺的情况,根据2008年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预计到2012年,全球IPv4地址将会完全耗尽。IPv6地址使用128位表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址空间,在一段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能够为所有可以想象出的网络设备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地址,彻底解决了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1.2 增强了网络安全和QoS

IPv6协议内置安全机制,并已经标准化为IPsec,为部署端到端的安全性虚拟专用网络(VPN)提供良好的支持,保证了网络层端到端通信的完整性和机密性,IPv6 安全性的增强无疑将改进虚拟专用网的互操作性。

IPv6报头中新增了业务级别类型和流标记。利用这些功能,IPv6 允许网络用户对通信质量提出要求,路由器可以根据该字段标识出同属于某一特定数据流的所有报文,并按需要对这些报文提供特定的安排处理,从而实现优先级控制和服务质量保证。

1.3 支持大规模移动IP设备

巨大的IP地址数量为移动IP设备提供了地址保障,更主要的是移动IPv6在新功能和新服务方面可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能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有关网络和访问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问题。

1.4 改善了路由性能

IPv6地址采用了分级的结构,在恰当的地址分配策略下,IPv6的骨干路由表数目可以期待为远远低于IPv4的骨干路由表数目,从而大大提高路由器的效率减少网络时延。IPv6同时改进和提高了IP包的基本报头格式,这种报头所含字段少,而且报头长度固定,这些特点使路由器的硬件实现更加简单。

1.5 支持即插即用

设备接入IPv6网络时通过自动配置就可获取IP地址和必要的参数,实现即插即用,简化了网络管理,易于支持移动结点。

2 IPv6的发展状况

2.1 国外IPv6的进展

日本在IPv6研究和应用方面步伐大,速度快,而且在IPv6商业化推广方面几乎走在世界前列。自1995年起,日本政府向IPv6项目提供种子基金,现已达到每年数亿美元,在2005年实现所有互联网的IPv6过渡。培育了一批厂商、运行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成为世界IPv6领域的领头羊。韩国政府自2000年开始资助IPv6的研发和推广,提出所有城市和政府互联网协议都将在2010年之前向IPv6格式过渡,私营板块将在2013年之前完成过渡。

欧洲国家政府积极推广IPv6,欧盟国家制定统一政策,对支持IPv6的产品实行减税和市场资讯方面的扶持。欧洲移动通信事业相当发达,因此他们在IPv6的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更注重在通讯领域的拓展,并在2000年5月份决定在下一代移动技术的基本协议中采用IPv6,使IPv6成为必须遵循的标准。

美国目前主要以世界IPv6研究、协调中心的面目出现,在IPv6的商业化推广方面的力度却没有欧洲和日本大。2003年6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投入专项资金300亿美元,在2008财政年度将军网全面向IPv6网络过渡,并自2003年10月开始所有新采购的设备必须都支持IPv6。

2.2 我国IPv6的发展状况

2003年8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联合科技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中科院、工程院和国家基金委共同组织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China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示范工程正式启动。CNGI的目标是:建立由核心网(覆盖20个城市,包括39个核心节点,节点间的最大中继带宽可达10G)、接人网、驻地网以及北京、上海两个网络交换中心组成的下一代互联示范网络,并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高速连接。经过几年紧锣密鼓的建设,截止到2007年3月,由多个运营商分别承建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示范工程核心网项目均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承建CNGI的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科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和CERNET等运营商都对各自的IPv6业务作了规划。如中国移动的GPRS和3G、中国联通的数据固定业务、中国网通的城域网、中国电信的宽带接入、中国铁通的联网售票等都将首先向IPv6迁移。特别是中国网通,准备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北京城域网上的IPv6业务。

2.3 对当前IPv6发展情况的分析

2.3.1 IPv6发展的消极因素

首先,在互联网发展中抢得先机的少数国家还存在的巨大利益,希望IPv4在改良中继续发展,持续这种垄断的优势。比如美国,它拥有70%以上的IPv4地址和主导核心技术的设备制造商,缺乏升级到IPv6的动力。

其次,IPv4网络还富有生命力,能够支持目前大多数的网络应用,网络运营商还能从这一块得到稳定的收入。况且,升级到IPv6的投入太大,因此,从事网络产品经营和服务的大多数企业目前只肯在研究上投入,进行技术储备,还没有认真地进行业务转移。

2.3.2 发展IPv6是主流方向

首先,率先部署IPv6的国家可以在下一代网络的发展中取得主导权,改变这些国家在当今网络经济中的弱势地位。比如日本等亚洲国家,上世纪在互联网方面和移动通信方面错失了良机,希望借IPv6这个机遇打个翻身仗。

其次,IP地址奇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发展,只有升级到IPv6才能改变这种局面。亚洲、欧洲等网络发达的国家有发展IPv6的强烈愿望,欧洲想保持在移动通信方面的领先优势,必须向IPv6过渡,以支持大量IP地址需求的3G或4G;亚洲的韩国、日本也着手在需要大量IP地址的信息家电和IPTV等领域应用IPv6。

再次,当前在互联网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也不会因为既得利益而放弃IPv6,相反还会希望继续保持这种技术领先优势,加紧技术更新的步伐,以期取得更大的利益。比如美国,正在逐步提高对IPv6的热情,积极开发新技术来刺激经济增长。

2.3.3 发展IPv6关键在应用

当前,IPv6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各国的IPv6网络已经相互连接并能提供服务。从2008年2月开始,负责全球IPv6地址服务的DNS根服务器正式提供域名解析。可以认为,支撑IPv6应用的条件已经具备,关键是需要开发出吸引用户的业务,培育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IPv6的快速发展,早日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

3 IPv6的应用前景探讨

IPv6应用开发要跳出互联网传统应用的框架,多方位开发利用各领域的成果,创新性地研发出适用于各领域的应用,这样IPv6将会具有光明的前景。

3.1 工商业应用

基于IPv6的嵌入式Internet 是嵌入式技术和Internet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嵌入式 Internet 技术可以真正实现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控制,允许重新下载或更新智能设备的运行程序,这些控制操作只需通过标准的Internet浏览器就能实现,替代了传统的、复杂的上位机系统。嵌入式Internet可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信息家电、虚拟现实技术、环境工程与自然等领域。它将极大地扩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与功能,同时也为IPv6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相当于条形码的无线版本,由于IPv6的地址空间巨大,对于RFID来说非常适合,大量的IP地址可以实现为每一个RFID进行分配,商业用途广阔,其应用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3.2 移动通信应用

随着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PDA设备等工具的大规模使用,它们连接到互联网的需求会更加强烈,提供这些设备所需的端到端数据业务是IPv6的优势。

笔记本电脑的移动上网应用可以通过部署WiMAX技术得以实现,由此解决便携性和移动性问题。移动通信更是需要IPv6来构建3G网络,3GPP组织将IPv6视为未来3G全IP网络的基础,包括语音在内的所有业务都被分组化后放在IPv6上传输,网络中的各个部分都统一在一个相对稳定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层协议之下,这将极大地简化网络结构并为开展各种增值业务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将来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是一个概念,既可以打电话、也可以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等。

3.3 家庭网络应用

在家庭网络这一块,可以构建家庭自动化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远程管理和家庭娱乐。通过这个系统,人们可以通过个人电脑、PDA等信息设备对连接在家庭网络中的空调、电饭煲、微波炉、冰箱、电视、音响和照明设备等家用电器进行远距离遥控,可以查看屋里是否有陌生人闯入,可以远程管理报警系统、远程管理照相机(观看视频信号)、远程照顾宠物(提供水或者食物)等。该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市场。

3.4 网络教育和娱乐

在教育领域,基于IPv6的组播技术使视频、音频流媒体教学信息在网络带宽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通畅传输,节省网络带宽,能够减轻网络负载,方便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IPv6及其组播技术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在IPv6网络上的游戏真正实现了P2P世界,网络上的玩家可以自由地与全球任意一个人在任意终端上连接进入游戏,给予用户比较充分的沟通和交友的环境,是游戏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标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互联网发展的趋势,IPv6取代IPv4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能协调好现实的商业和技术利益,使理论上的趋势和现实发展的步伐一致,在技术应用上早出成果,IPv6时代就会更快到来。

参考文献

[1]陈向阳,谈宏华,巨修炼,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孙有越,雷振明.3GPP网络中的IPv6地址分配[J].北京:电信科学,2004(7):30-33.

IPv6技术及发展优势 第7篇

目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IPv4地址的有限性,如果不能及时向IPv6过渡,在不远的将来,IPv4技术将严重影响互联网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1 IPv6的技术特征

与IPv4相比,IPv6在地址长度上有明显的改善,由原来的32位提高到128位,这样就可以提供充足的地址空间, IPv6地址分为四类:单播地址、组播地址、 多播地址与特殊地址。

2 IPv6地址结构和数据包结构

2.1 IPv6地址结构

在地址分配方式上,IPv6与IPv4截然不同,IPv6是都被分配到接口,而IPv4是到节点。IPv6地址由128位标识符组成,标准地址格式X:X:X:X:X:X:X:X,用“:” 分成8段,用16进制表示。为简化表示方法,rfc2373提出每段中前面的0可以省略,连续的0可省略为“::”,但只能出现一次。IPv6不支持子网掩码,它只支持前缀长度表示法,前缀的表示方法与IPv4中的无类域间路由CIDR表示方法基本类似。IPv6能够自动分配地址,网络中上的主机会自己配置适合本链路的地址。同一网络中的的所有主机可以自己配置适合它们的链路本地地址,这样不用手工配置也可以进行通信。

2.2 IPv6数据包结构

如图1为IPv6数据包首部的具体格式

版本:占4比特,指明协议的版本。对于IPv6该字段为6 ;通信量类:占8比特, 用于区分IPv6数据包不同的类型或优先级;流标号:占20比特,用于标识属于同一业务流的包,一个节点可以同时作为多个业务流的发送源,IPv6支持资源预定新机制,允许路由器将每一个数据包与一个给定的资源分配相联系。同一个流的所有数据包都具有同样流标号;有效负载长度:占16位,最大值为65KB,指的是IPv6数据包除基本首部以外的字节数;下一个首部:占8位,用于识别紧跟Ipv6头后的包头类型。无扩展首部时,此字段同Ipv4的报头中的协议字段;有扩展首部时,此字段指出后面第一个扩展首部的类型;跳数限制:占8位,用来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制地存在;源地址:占128位,为数据包的发送端的IP地址;目的地址:占128位,为数据包的接收端的IP地址。

3 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3.1双协议栈技术(Dual Stack Model)

双协议栈技术是指设备同时支持IPv4和IPv6两种协议,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网络中的大部分设备都兼容IPv4和IPv6,不管客户端是只支持IPv6或IPv4,或者能支持两种协议,都可以使用相应的协议连入网络。 假如存在这样一个局域网,其连接的网络中有单纯的IPv4客户端同时还有单纯的IPv6客户端,要想使所有客户端都能接入网络,必须使用具有双栈协议技术的边缘路由器,同时还需要在边缘路由器上同时配置IPv4和IPv6地址及相应路由协议, 配置好IPv4和IPv6地址后,该路由器就可以接收和发送IPv4包,也可以接收和发送IPv6包,当多个双协议栈点互相通信时,就需要通过DNS来实现。

3.2隧道技术

在IPv6未独立运行之前,端对端的IPv6服务还不能完全实现,这就需要借助IPv4网来建立一个隧道,把IPv6的数据包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作为IPv4数据包的纯数据部分进行传送,也就是在IPv4数据包中专门留出一个空间来传送IPv6数据包,在数据包到达另一端的节点后,再将IPv6数据包从IPv4数据包中分离出来, 然后送往目的节点。

3.3 NATPT转换技术(网络地址翻译协议翻译)

NATPT转换技术就是在网络边缘处部署一网络设备,使得IPv4和IPv6分组之间的网络进行转换,最终实现IPv4和IPv6节点之间的通信。

4 IPv6的发展优势

IPv6将彻底解决目前互联网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

(1)IPv6将促进下一代IP电信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因为他能彻底解决IP地址不足问题。

(2)IPv6将推动各种网络信息终端的普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方便:1带有GPRS和3G功能的移动终端;2有联网能力的集成数据、 语音和视频的个人智能终端;3家庭网络4在线游戏是游戏业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在线游戏需要把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用户连接起来。

(3)促进运营商加快发展,提高他们的竞争实力。由于应用IPv6协议能大幅度改善网络性能与质量,因此,如果某些电信运营商能够快速掌握其核心技术并将其投入商业运用,则必然能够成为独领风骚,增强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实力。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IPv4地址资源越来越紧张,IPv6由于地址资源、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对IPv6技术及发展优势方面做了简要探讨。

移动IPV6原理与发展探讨 第8篇

移动IPv6节点通过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 (ICMP) 的路由器搜索消息来确定自己的位置。IPv6的路由器搜索报文类型包括两个:路由器广播和路由器请求。路由器广播由家乡代理和路由器在它们所连接的链路上周期性地进行广播, 路由器请求则是由移动节点在自己期望的时间内没有收到下一条路由器广播报文而发出的。在ICMPv6路由器广播报文中, 如果路由器的生存时间域非零, 那么移动节点就会认为发送这个广播的路由器是缺省路由。

移动节点检查接收到的广播中的网络前缀, 如果其中的一个前缀与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相匹配, 移动节点就连接到它的家乡链路, 此时移动节点直接向家乡代理 (HA) 进行注册, 像某台固定主机连接到一个本地固定网络那样的方式工作。如果没有与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相匹配的前缀, 移动节点判断自己连接到一个外地链路, 此时它采用IPv6定义的地址自动配置方法得到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由于移动IPv6没有外地代理, 因此移动IPv6中唯一的一种转交地址是配置转交地址, 移动节点用接受的路由器广播报文中的某位BIT值来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如果此比特位为0, 那么移动节点采用被动地址自动配置, 否则移动节点采用主动地址自动配置。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和家乡地址的映射关系称为一个“绑定”。移动节点通过绑定注册过程把自己的转交地址通知给位于家乡网络的家乡代理。不知移动节点转交地址的对端节点送出的数据包和移动IPv4一样进行路由, 它们先被路由到移动节点的家乡代理, 再从家乡代理将它们封装进隧道送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

移动节点也可以把转交地址通知其他通信节点, 这样可以绕过家乡代理, 直接和其他通信节点通信。这种做法可以进行路由优化, 避免了三角路由的出现, 节省了网络资源和减少了通信延时, 但这种情况必须先要保证通信的安全性。在相反方向, 移动节点送出的数据包采用特殊的机制被直接路由到它们的目的地。在因特网中有个别路由器是对它们转发的数据包实行入口过滤, 检查某个源地址发送的数据包是否应该送到接收该数据包的接口区域, 移动IPv6技术能过通过这种路由器的入口过滤方式。一个在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使用其转交地址作为数据包的源地址, 并将其家乡地址包含在其家乡地址目标选项中。由于在外地链路中转交地址是一个有效地址, 所以, 数据包将顺利通过入口过滤。

2 移动IPV6的技术优点

移动IPV6和移动IPV4相比, 移动IPV6具有若干移动IPV4无法做到的优点。正是这些优点使移动IPV6被网络设计者更加看好, 尽管目前的互联网络只有少数设备可以支持移动IPV6。

2.1 巨大的地址空间

IPV4的地址空间为32位, 即用户可用的IP地址低于2的32次方个, 而IPv6的地址空间为128位, 用户可用IP地址资源接近无穷大, 即使全球用户人均有千部移动终端 (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 也足够为全球用户的每个移动终端分配一个全球可路由IP地址。这对于在IPV4网络时代IP地址资源缺乏的国家来说, 是个十分振奋人心的事情。IPV6为移动IP技术在全球发展提供了可能, 目前通信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再不必担心IP资源的分配问题。

2.2 简单的转交地址配置方式

移动IPV4下需要外地代理的协助才能获取转交地址, 而移动IPV6的地址配置方法比移动IPV4的配置方法简单。移动IPv6的地址配置包括:无状态自动配置、全状态自动配置 (DHCPv6) 和静态地址。这说明移动IPv6环境中的编址方式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率的自我管理, 使得移动、增加和更改IP地址更加容易, 并降低了网络管理成本。无状态自动配置是移动IPV6技术中移动节点获得地址的重要方法, 移动节点采用邻居发现机制自动获取独一无二的全球可路由地址, 这种即插即用的地址配置方式不需要用户或者运营商进行人工干预, 非常符合人们期望移动设备随时自由能够上网要求。而全状态自动配置如DHCP则要求增加一个服务器, 同时也增加了运营和维护的工作。

2.3 更高的安全性

移动IP是一个分配给某个用户设备的永久可用IP, 一旦用户的移动IP被一些不法分子获悉, 就有可能发生用户信息被非法截取的事情, 这就要求移动IP的安全性必须要高。IPSEC是移动IP技术常用的数据加密方法。IPSec规定了如何在对等层之间选择安全协议、确定安全算法和密钥交换, 向上提供了访问控制、数据源认证、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服务。使用IPSEC能使通信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移动IPV6强制要求所有设备都支持IPSEC, 并将IPSEC定义为移动IPV6的组成部分, 而移动IPV4中, 对IPSEC的使用是可选部分, 且未贯穿通信全程。

3 移动IPV6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探讨

虽然移动IPV6具有很多技术先进性, 但是移动IPV6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 任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3.1 目前网络上的设备大多数不支持IPV6

因为IPV4网络的使用时间长, 技术成熟, 当前大多数国家都不会大规模地升级或则改造、替换IPV4设备。要发展IPV6, 首先要解决和IPV4网络相互通信的问题, 为最终全网使用IPV6的目标创造一个过渡期。IPV6和IPV4的技术不能相互兼容, IPV6网络要与IPV4网络进行通信, 目前有两种方案比较常用。

第一种是隧道技术。在IPv6发展初期, 有许多局部的纯IPv6网络, 这些IPv6网络被IPv4骨干网络隔离开来, 成为通信孤岛。利用穿越现存IPv4因特网的隧道技术将许多个IPv6孤岛连接起来, 逐步扩大IPv6的实现范围。

第二种是双协议栈。双协议栈是指通信节点同时支持IPV4和IPV6, 这样节点可首发任意一种数据包。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升级现网设备, 工作量较大。

3.2 安全问题

移动IPv6中规定了以IPSec来进行MN (移动节点) 与HA (家乡代理) 之间协议消息保护, 此外对于数据消息也可以用IPSec进行保护。但是在IPv6中真正启用IPSec的很少, 移动IPv6中应用IPSec就更少了。一方面是由于各系统对IPSecfor IPv6的支持性欠佳, 另一方面是IPSec的应用主要是IPSec VPN之类的公司用户应用, 而对于个人用户, IPSec的配置目前比较繁琐。如何能使IPSec易于配置, 这也是移动IPv6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 总结

IPV6已是互联网技术必然趋势, 而移动IPV6借这个东风, 为移动IP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虽然当前移动IPV6技术还在发展当中, 还没有广泛的设备支持, 安全性也有待提高, 但是移动IPV6的技术优越性是IPV4所不能比拟的, 移动IPV6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谷岩.IPv6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信息通信, 2012.

[2]邱翔鸥.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技术优势比较.移动通信, 2005.

[3]朱爱华.移动IPv6技术在3G系统应用前景.通信与信息技术, 2007.

[4]王建, 李方伟.移动IPv6的安全性分析.通信世界, 2004.

IPv6促4G发展移动终端迎春天 第9篇

4G时代悄然而至IPv6架桥铺路

有专家指出, 发展的初始形态里, 4G在应用方面更倾向于公共服务类。但不久的将来, 4G网络会逐渐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因此, 未来4G市场蓝图更加广阔。

2013年8月, 文件《关于开展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由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文件指出将在北京、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长沙、株洲、湘潭、广州、成都、西安、克拉玛依、大连、青岛、厦门、深圳, 这22个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已开展基础网络改造的城市中, 选择并建设具有典型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城市。《通知》要求示范城市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快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系统、支撑系统等基础设施的IPv6升级改造, 提升IPv6用户普及率和接入覆盖。

三网融合研究专家吴纯勇认为, 国家互联网示范城市与“宽带中国”及“信息消费”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紧密相关, 我国未来在互联网发展上的投入与进步, 必将带动“信息消费”的兴起, 而提高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信息消费”和“宽带中国”战略的基石。

“未来LTE、4G等网络都将更多地在IPv6的层面展开, 这是目前电信运营商即将面临的挑战之一。”全球IPv6测试中心高级技术经理尹俊令如是说。由此可见, 我国提出“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加快IPv6升级改造的同时, 也在为4G网络发展铺路。

政策优惠好处多4G建设强发力

国务院下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 明确要求2013年全年推动发放4G牌照。据不完全数据统计, 中国移动TD-LTE 4G招标结果揭晓, 此次招标涉及20.7万个基站、55万载扇, 投资超过200亿元;中国电信紧随其后, 斥资100亿元建设4G试验网;中国联通投资4G发展额度预计为50亿-100亿元。从各大运营商的巨额投资不难看出, 我国将迎来4G建设高峰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拉动信息消费规模:一是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IPv6全面升级改造。提升3G覆盖面与服务质量, 响应国家号召, 在2013年内发放4G牌照;二是加快“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推进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共享, 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 加快就业信息全国联网。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以IPv6升级为基础的“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三是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拓展新兴服务业态, 开展物联网等重大应用示范,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四是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保障网络大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为IPv6全面升级改造和4G建设保驾护航。

4G时代踏浪而来移动终端日新月异

移动终端, 又称移动通信终端, 指能在移动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 如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POS机等, 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专指普通手机或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当前网络的不断升级也敦促着电子终端的更新步伐。4G时代的到来与IPv6升级改造的浪潮开启了移动终端一扇崭新的大门, 为其迎来第四个春天。

“网络无处不在”, 这将是未来所有主流消费电子终端的共同要求。每个运用网络的人都希望能够随时连接到云端中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一需求的强烈反映, 也明显地体现在互联网内容和各种应用与服务中。便携的上网本不断攀升的销量, 让功能更完善的智能本也按耐不住, 粉墨登场。不过, 虽然PC类的上网本标志着新一代网络终端市场的到来, 但它也只是充当了过渡品的角色。

真正的新一代网络终端将在显示屏的尺寸及外观上大下手笔, 与今日所见的PC或上网本设计相差甚远。新一代移动终端市场将进入迅猛发展的全盛时期, 长期前景十分乐观, 全球市场容量预计超过5亿台。

乘IPv6升级之风把握机遇关键节点

当前, 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投入于IPv6升级改造领域中,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高速的无线网络覆盖全球范围。技术方面也逐渐从传统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功能、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软件及各类信息 (客户端) 的完全本地化向云计算模式迈进。采用云端模型后, 所有硬件设备均可连接到“云”的相关部分, 使用户得以运用远程存储及处理功能。此外, 上网功能完备的移动计算设备进一步普及也会在Microsoft、Google与Adobe进行的关键性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被推动。外形迥异、功能不同的这些设备想要在客户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具备4个突出特征:一是完美移动性。小巧、轻便, 不仅满足随身携带的要求, 还能够在不插电源的情况下随时使用一整天;二是匹配的应用环境。可提供与当前状况/需求相配的内容;三是完备的上网功能。只要连接到无线网络即可享受的各种上网体验;四是多媒体功能丰富强大。音频和视频播放效果流畅无阻, 无懈可击。

基于IPv6技术的手机应用 第10篇

【关键字】IPv6;第三代移动通信;3G手机; IPv6手机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52-02

1 引言

未来的通信环境将是以 All-IP 为核心的网络,数据传输将都是以IPv6为标准,3G移动通信系统与IPv6网络的结合互补必将为未来的通信提供更好的传输环境。3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传输多媒体应用与实时性服务的需求,而IPv6网络则可以为用户提供涵盖范围大、高速的数据传输环境。因此将两种传输技术结合为用户提供快速无缝接入的通信能力,并能在这两种传输技术间快速的切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作为将这两种技术进行融合的超3G手机将会成为未来手机市场的主潮流。

2 IPv6网络与IPv4网络的比较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信息网络更是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信息网络中的互联网出现的最晚,却是发展的最快的,它已经充分的融入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现今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是IPv4网络技术,但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对IPv4网络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IPv4协议存在的地址空间不足、配置复杂、Qos差、安全性不高、移动性差的问题在今天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IPv6应时而生。它采用128位二进制作为地址空间,这解决了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它引入扩展首部,能更好的支持移动性和安全性;它还引入了流标签等机制,以支持服务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它支持地址的自动配置,从而实现即插即用的热插拔功能。在安全方面,内嵌了一种标准化得IP安全协议(IPSec),协议提供认证包头服务、私密性(加密)。

2012年6月6日,全球范围内的IPv6网络开始正式启动。IPv6作为继IPv4之后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是发展和应用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核心协议,更是发展未来物联网的重要前提。因而在不久的将来它终将会实现。

3 3G手机面临的问题

3G手机采用的是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它除了提供原有的语音通讯服务外,更加强了数据的传输能力。虽然目前3G网络的传输速率虽然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但仍无法满足一些实时性高的应用以及多媒体业务的传输要求。这导致了3G手机业务的发展面临三大瓶颈:终端和资费仍然很高、应用创新功能少、亟待化繁为简。

4 基于IPv6技术的手机的优点

众所周 知,科技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生活需求。现如今IPv4面临枯竭,IPv6应运而生。3G手机面临着诸多弊端,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自然会产生一种既简单、便宜且功能又多的手机。基于IPv6技术的手机即可满足其要求,它的通信模式如图(1)操作,增加应用功能。因为我们可以把诸多应用程序放到网上来运行,就跟现在的云运算一样,借用网络的强大带宽来运行。另外基于IPv6技术的手机打电话只会产生较少的电话费,因为它是通过访问服务器来达到通话的目的,语音信号是通过网络传输的,同时它还可以传输视频信号达到视频的目的,既稳定,又真实,其视频图像清晰度很高,和电视都不相上下。基于IPv6技术的手机将像笔记本一样,能够上网聊天、视频、学习等。并且它将真实的展现网页内容,届时,我们想上校园网查成绩,在家通过此种手机就可以查到,既方便又快捷且花费很少。

5 基于IPv6技术的手机应用

移动网络的发展方向是“全IP移动网”,3G和IPv6是推动并构建下一代网络的主要商业动力。IPv6已经被3G即组织确定为构筑下一代移动网的基础和3G必须遵循的标准,成为支持3GPPRS标准的IP多媒体业务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目前,谷歌、雅虎、facebook等美国控股的重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已在全面提供IPv6服务。IPv6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铺展开来已经是大势所趋了。而一旦IPv6网络在中国全面建成,那么基于IPv6网络的应用将会层出不穷。其中与人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就是手机。因为目前在中国手机基本是人手一部,人们已经习惯了3G手机生活。所以在不久的将来谁抢占了基于IPv6技术的手机的市场也就意味着谁将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龙头。这也就要求各运营商对IPv6手机采取优先入网的措施,各手机生产厂家要生产支持IPv6的手机,如若不能,也应尽早开发出通过刷新手机主板来支持IPv6的免费手机应用软件。IPv6手机主要应用有以下两方面。

5.1 IPv6手机应用于远程教育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也被提到了日事议程。作为新一代教育教学方式,它无疑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今的远程教育还仅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异步共享,而且也未做到资源的全面整合,网络课堂教学也存在视频质量不高,语音信号不够好,时延大等问题,而且不支持手机学习。一方面原因是网络传输速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手机流量耗费大。一旦网络建成,IPv6手机即可解决这些问题。到那时,各学校可以通过支持IPv6技术的Webcam将课堂教学内容实时上传到云端,各IPv6手机终端通过云搜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视频资源进行同步学习,同时因为结合了3G和IPv6网络的优势,同步传输的视频将是高清晰,低延迟的。这样我们就能够享受随时随地移动学习,远程学习的乐趣了。

5.2 IPv6手机应用于日常生活

IPv6的发展前景 第11篇

提供IPv6端到端解决方案

IPv6技术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推动, 对于厂商而言, 更需要确保前瞻性。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表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IPv6的部署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Verizon已经推出了IPv6的服务, 然而这类运营商并没有针对性的研发, 需要厂商的技术创新来支撑, 同时提供综合的管理方案。甄子峰透露, 目前中兴通讯已经可以提供IPv6端到端式的解决方案, 基于现有的云管端架构, 为运营商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数字显示, 中兴通信基于IPv6的产品ZXR10T8000/M6000已经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以及亚太、东南亚、欧洲、中东、非洲等地区成功商用, 总出货量超过数千台。

积极配合国内IPv6试点

中兴通信在积极推动IPv6发展的过程中, 也参与了大量国内运营商的IPv6试点。近日, 江苏电信与中兴通讯宣布, 双方合作的IPv6测试圆满结束, IPv6的商用化进程又迈出坚实一步。甄子峰透露, 本次测试以IPv6及NAT444相关技术规范为基础, 进行DS-Lite集中式部署及NAT444集中式CGN静态映射表下发和BRAS插卡CGN动态RADIUS上报两种部署方案试点, 并配合现网的AAA及行为分析相关系统进行了用户IPv4和IPv6端到端业务流程的验证。

IPv6的发展前景

IPv6的发展前景(精选11篇)IPv6的发展前景 第1篇关键词:IPv6,互联网伴随着网络的发展, 目前使用的互联网基础协议IP Version4 (以下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