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精选9篇)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第1篇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非计划性导管拔除的发生率,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结果:ICU内非计划性拔除各种导管的比例为2%,其中氧气鼻导管、尿管、胃管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7%、27%、16%,其次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均为10%。结论:ICU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足够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加强固定,有效约束,适当镇静,加强观察与巡视,加强心理护理,严格遵照护理操作规范,注重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防范能力等,降低非计划拔管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

危险因素

风险管理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是ICU病房的常见问题之一。[1]实际上,UEX即指为患者治疗需要而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各种导管无意被拔除。在ICU有着很高的发生率,涉及到的导管有:胃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头部引流管、氧气鼻导管、保留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外周静脉导管、鼻空肠管少见。非计划性拔管容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可造成病情加重,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使病死率增加。1.临床资料

回顾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ICU共收治留置管路患者453例,男 性38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51.5岁,留置尿管453例,胃管55例,气管插管26例,气管切开34例,中心静脉置管18例,氧气鼻导管453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11例。其中,留置尿管2例,胃管3例,气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中心静脉导管1例,氧气鼻导管5例。具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管道类型及数量见下表。

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管道类型 管道类型

置管数

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例次

发生率(%)

[键入文字]

留置尿管

453

胃管

27 气管插管 26

气管切开 34

中心静脉置管氧气鼻导管

453 合计

453

2.危险因素 2.1导管方面

2.1.1作为一种植入物,不同理化特性的导管材质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程度不同,包括导管的粗细、软硬度、导热性、对组织的化学刺激性等。

2.1.2导管的置入位置 有些导管置入是可以选择不同位置的,其UEX发生率也不同,相关研究显示深静脉导管股静脉置入比颈内静脉置入UEX的发生率要低。经鼻气管插管比经口气管插管UEX发生率要低。这与不同位置导管与患者机体的互相影响程度不同有关[2]。

2.1.3 导管置入和固定方法 置入手法粗暴可以造成局部的损伤从而导致患者不能耐受。固定方法上的差别亦可造成舒适度差别。如尿管水囊的体积,气管插管气囊压力过大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并增加囊破裂的几率,压力过小则固定的可靠性差,缝合固定的缝线老化时间及自然脱落时间也是在置管时应该考虑到的,过浅缝合的缝线会过早脱落。缝线针眼处感染使皮肤破坏和修复导致缝线脱落,日常消毒时用碘酒等对缝线腐蚀性强的消毒液会加速缝线的老化,固定方法也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活动并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此外,导管的标记亦有可能成为UEX医源性发生的潜在因素,由于导管置入时间标记和导管类别标记不明确也可导致医源性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3]。2.2患者方面

2.2.1 意识状态 因外伤或手术创伤、肿瘤、内环境紊乱甚至心肺复苏后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以及ICU环境应激均可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或意识障碍,如躁狂、胡言乱语、攻击行为和痴呆等,不能配合治疗与护理,极易发生拔管事件。本组中有1例患者在意识恍惚中将胃管拔除。

2.2.2 患者舒适度的改变

外伤、手术创伤所致疼痛,留置管路的增加,必然会限制患者的活动度,例如经口气管插管或留置胃管、尿管等,增加患者的不舒适程度,迫使患者长时间采取被动体位,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本组2例为留置导尿的患者,患者不能忍受尿管对尿道的刺激引起疼痛烦躁而拔除尿管。

[键入文字]

2.2.3 神经支配因素

夜间植物神经不稳定,高龄患者循环功能差,呼吸频率在药物作用下降低,大脑缺血、缺氧,在醒-睡交替期出现恍惚状态,对异物刺激敏感性增强,产生一过性的认识混乱,有些患者由此原因自行拔管,此类患者往往不是故意拔管,但对自己的拔管行为说不清楚[4]。本组有1例患者夜间睡眠时不自主将胃管拔除。2.3 医护人员方面

2.3.1 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对拔管高危人群评估不足,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工作流程不够熟悉,缺乏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警惕性,所以在对患者的口腔清理、整理导线或者翻身以及搬运患者的时候未能妥善的安置导管,使得导管受到过度的牵拉而发生意外脱管。意外拔管常常发生在护士的知识、经验不足,巡视不及时,主要因值班护士执行治疗等方面的医嘱,或忽视了睡眠状态的患者所存在的意外拔管的危险,因而主动巡视不够。由于护士没有及时意识到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因而未采取预防措施。本组有2例鼻导管脱落。

2.3.2 管道固定不当,主要是因为固定方法不妥当,不牢靠。例如固定胃管的胶布是纸胶膏,加上患者面部有汗渍,油性分泌物多,胶布松散,未及时更换,而导致脱落。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脱管是因为固定导管的缝线松开、脱落,护士在更换敷料时未及时发现,再加上颈部活动度大,固定导管的敷贴松散,而导致导管脱出。ICU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躁动挣扎,如果固定不牢,患者用牙齿将牙垫向外推,气囊漏气,固定带固定不牢固,使导管向外脱出。本组有1例鼻导管及1例胃管由于固定不妥而拔除。

2.3.3 缺乏有效肢体约束和镇静,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约束和镇静的话就很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躁动患者常因肢体约束不当挣脱约束带拔除插管、引流管等。对于清醒的患者我们往往存在侥幸的心理,未及时予以肢体约束或者镇静而出现拔管现象。本组有1例中心静脉导管是由此原因。

2.3.4 违反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导管维护不当,药液滴注完毕后未按要求冲管造成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而堵塞;留置胃管和鼻肠管的患者,在肠内营养结束后未及时冲管等原因造成管道堵塞;如果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未及时予以吸痰等处理,造成气切套管或气管插管由于痰痂形成而堵管等,致使不得不拔除或更换导管,属于医源性非计划性拔管。

2.3.5 临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缺乏护理人员,按照标准,ICU的床护比应该要达到1:3,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大多数医院未能达到这个要求,使得ICU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压力大,负荷重导致护理质量的大幅度下降,而增加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3.风险管理

[键入文字]

3.1 科学选择和适当固定导管

3.1.1在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多于院方供应科沟通,及时反映各种导管的临床使用情况,尽量采购对患者伤害最小的导管材质。

3.1.2 满足临床治疗的情况下,和医生沟通,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导管位置,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3.1.3 科学有效的固定导管,在防范UEX的环节中,护理人员须熟练掌握不同管道、敷料及固定方式并对其加强管理。有文献结果显示,即使是同一种导管,在选择敷料时也要综合考虑到置管种类、置管部位及患者本身的出汗程度、配合程度等,个体化的科学固定。

3.2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各种管路的目的、方法和作用,说明插管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告知患者拔管的时机,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可采用非语言性交流,通过手势、图片、文字、点头、眨眼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充分了解患者所需,并满足其合理需求,并将特殊信息和观察结果记录在重症护理记录单中,严格交接班。多与家属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做好全方位的护理。

3.3 合理使用镇静药物 有些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导管,可根据病情及医嘱常规使用镇静(如芬太尼、咪达唑仑)以减少患者不适,提高耐受力,使患者安静,减少脱管发生。

3.4 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护士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耐受程度及配合程度,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给予有效的肢体约束,清醒患者使用约束带之前应向患者说明目的,取得配合,防止在患者不适的基础上更加激怒患者及增加患者的恐惧、绝望心理。有效的肢体约束要保证患者双手距离导管至少20cm,但肢体约束往往会带来患者的不适,增加患者的抵抗情绪,要在充分的解释和评估后使用,同时应适当镇静[5]。对使用约束带的病人要每2h放松约束带15分钟,并协助被动活动肢体,使病人身体处于舒适位置,并做好约束观察记录。因此,采用药物镇静后配合应用肢体约束才能真正起到防止意外拔管的目的[6]。3.5 适时的拔管。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无心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时,应根据病情与医生沟通,对有拔管指征的患者及时拔管,可有效的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3.6 认真交接班及各项护理操作,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不可忽视操作前认真评估患者病情,操作后及时有效地妥善固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加强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护理进行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在巡视过程中,认真检查导管情况与各种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无异常,及时处理。

3.7 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是有效降低UEX方法之[键入文字]

一。ICU工作的护士都应进行专科技术培训,参加质控中心举办的ICU资质认证,持证上岗。无论是低年资护士,进修老师还是高年资主管护师,都要进行一对一的带教,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掌握UEX风险评估技巧。工作经验低于3年的护士负责的患者发生UEX的比例占66.6%[7]。在对低年资护士培训时要强调遵守流程的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对UEX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在排班时应注意新老护士搭配。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导管意外拔除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8]。3.8 管理问题的改善

3.8.1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每班安排一位护理组长或高年资护师负责管理,尤其是夜班的安排,应保证护理人员相对充足,争取床护比例达到标准,在每个班内要求护理组长正确评估患者拔管高危因素,合理安排分组,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3.8.2 制定相关操作流程 制定ICU相关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且制定具体的防止UEX的应急预案以及差错事故上报制度。同时通过与绩效考核挂钩,奖罚分明,可有效地规范护士的行为,督促其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与核心制度。

3.8.3提高护士防范及风险评估能力 ICU的护士应掌握非计划性拔管的概念、常见因素、危害性,使其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对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应及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9]。4.小结

ICU患者病情危重,各种管道在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维护各种管道的有效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非计划性拔管是临床风险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规范操作,充分认识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和风险管理,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宋艳,刘春梅,胡国艳.ICU老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老年医学,2015,11 [2]

Ayman K,Ron B,Claudio M.Unplanned extubation in the ICU:Impact on outcome and nursing workload [J].Ann Thorac Med,2006,1(2):71-75.[3] 朱胜春.金钰梅.住院患者意外拔(脱)管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6—258.

[4] 葛世伟,宋燕波,陈华玉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江苏医药,2014,12(40):3089-3090 [键入文字]

[5] 范河谷,关月娥,许智红.ICU老年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9(6):34-36.[6] 杨沪冰。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8): 96-97 [7] 来鸣,泮淑慧,杨明丽等 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2-923 [8] 陈红琴.朱继先.实用1CU护理手册(第二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杜.2009:202 [9] 陈柏宏,詹丽群,S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干预[J],全科护理,2013, 5(11):1378-1379 [键入文字]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第2篇

刘翠华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天津

300162

【摘要】目的:探索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的拔管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12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计划性的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取有效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加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关键词】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的拔管 护理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 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4%~15.5%。意外拔管可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甚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导致医疗纠纷,因此研究气管插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科ICU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共有1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UEX,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3~90岁,平均62岁。意识清醒9例,昏迷3例。拔管后重插管8例,改用无创呼吸机2例,其余2例给予双腔鼻导管吸氧,无须机械通气。由于发现及时,经严密观察治疗,无一例死亡。

2、原因分析

2.1 患者因素:

1、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都是危重症病人,他们的意识常常处于浅昏迷、模糊状态或者是手术麻醉期,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对异常的刺激敏感性增强,加上置管后鼻腔或口腔有异物感存在,感到不适,加之导管对咽喉壁的局部刺激和压迫,致使患者难以忍受而自行拔管。

2、ICU是特殊的医疗环境、探视制度的限制,都可能造成患者紧张、躁动等情绪而导致不予配合治疗和护理,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3、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长期插管,一时不能脱机而对治疗失去信心或是经济困难担心经济负担过重等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2操作因素 护士在搬运患者、为患者吸痰、翻身、整理床单位、整理心电监护导线、为患者做口护等都有可能将导管牵拉出来。本文有2例发生。其中1例是护士为患者做口腔护[2]

[3]

[1]理时刮胡须将气囊刮破。另1例是为患者翻身时导管滑出。同时UEX夜间的发生率比日间高,有研究显示43%的UEX发生在夜间,77%的发生在护士不在床旁的时间。2.3导管因素

2.3.1气管插管的方式分为经口腔和经鼻腔两种,经口气管插管的UEX发生率明显高于经鼻气管插管。

2.3.2导管固定方式欠妥: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胶布交叉在两侧脸颊固定,但气管插管的导管固定胶布容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使用时间过长,易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粘性,松脱后未及时发现,引起固定不牢,以致患者活动时在较强外力作用下脱出。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时,常由于呼吸机螺纹管缺乏缓冲长度,过于固定易牵拉气管插管导致管道脱出。

2.3.3导管气囊充气不足或破裂

3、护理对策

3.1当发生了UEX护士在通知医生的同时应立即到床旁,给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疗必要时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备好抢救车、气管插管箱、床头放低头偏向一侧、胃肠减压、观察心电监护上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撤除床档,配合医生再次插管,根据病情应用药物,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半小时后采集血气分析,继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患者给氧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合度在95%以上可以不必再次插管,密切观察半小时后采集血气分析,继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事后当班人员主动向护士长、主任汇报,认真分析发生UEX的原因,做好妥善的护理对策,避免再次脱管的发生。

[4]3.2心理护理 分析患者插管的感受,关注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对于经口插管、听力障碍的患者,护士通过点头、写字等肢体语言进行沟通。还可添加非语言交流方法,使用辅助工具,如图片、画板和手势等与患者交流情感,允许患者表达内心情感和需求。此外,向清醒的患者解释插管使用呼吸机的目的、作用、意义、及必要性取得配合。关注和分析患者对置管的感受,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最佳的护理,减少不必要的插管和UEX相关的并发症。

3.3规范护理操作 严格遵守医疗及护理操作规程,制订导管滑脱应急预案,加强气道管理。为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翻身、擦浴、吸痰、口腔护理时至少2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性一致,更换体位时先摆正头位再转动躯体,将气管插管与头部一起转动,动作不可过猛。机械通气患者,应先调节呼吸机管道支架到适当位置后,用手轻柔扶住患者头部和呼吸机管道再行翻身,以免管道松脱或者管道连接过紧以致导管自行脱出。在UEX高危时段提高警惕,增加巡视的次数,严防UEX的发生。

3.4 严格交接班,加强管道护理 做好班班交接,各班护士交接班时均要评估插管位置、外露刻度、固定情况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尤其要加强高龄病人、神志模糊病人的评估。气管插管更换胶布时应两人协作,注意导管外露刻度,防止插管插入过深或脱出。

3.5 妥善固定导管 采取气囊、胶布、寸带的三点固定法。气囊应每两小时监测一次,气囊压力维持在22-27mmHg之间。每天由两名责任护士做口腔护理重新更换胶布。更换的方法:首先选择黏性和韧性较好的两条40cm长、2cm宽的胶布将插管与牙垫作交叉固定,下唇与插管接触处垫小纱布,然后取一条60cm左右长的寸带从患者的颈部向上在下唇纱布处交叉打结,两端绕在外露的插管与牙垫上,寸带松紧度以一横指为宜,寸带两侧垫纱布以防勒伤。

3.6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需长时间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如清醒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或出现烦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持续静脉泵入(如丙泊酚、力月西等),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而有利于治疗。对某些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尽可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经口气管插管内导管在支气管内有高度活动性,使患者感觉不适;而经鼻气管插管管径细,对咽喉部的刺激小,患者易于接受。

3.7 准确适当的肢体约束

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对有拔管倾向或已有拔管行为的患者给予及早实施保护性约束,约束时要注意与家属沟通,既要达到约束的目的又要保护好皮肤,也可采用多头约束带约束。同时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理解和配合。

总结 对于ICU患者,有效的干预机械通气患者UEX的发生可以降低重置管率、治疗天数和死亡率。为防止UEX的发生,护士在护理工作操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切实做好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和监护工作,充分认识到UEX的危险性,并能预见性的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5月进入我院重症监护室并发生自行拔管的患者75例,回顾性分析其在ICU入住过程中发生自行拔管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把75例患者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为38例,对照组为37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分布为38~86岁,平均年龄71.5岁,发生时间多集中于夜间22:00~凌晨5:00之间。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信息经调整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一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发生自行拔管的概率。

1.3 统计学方法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U患者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

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导致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镇静效果欠佳、置管不适、缺乏肢体约束、健康教育不到位等。

2.2 两组发生自行拔管率的对比

进行了1个月的治疗后,接受综合干预的干预组其自行拔管率为23.6%,对照组自行拔管率为54.0%,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ICU患者自行拔管危险因素

3.1.1 镇静效果欠佳

ICU患者意识有时模糊有时清醒,很多发生自行拔管的情况多是在患者谵妄状态下出现的,如果患者的镇静催眠效果不佳,其意识状态较为不稳定,医护人员对其情况就较难把握,所以护理人员要科学合理得运用镇静药物,把握好每位患者出现谵妄状态的规律,在这个时期给予特别的照看,以防危险发生[6]。

3.1.2 置管不适

插管很容易引起咽部的肿痛发炎、恶心等症状,并且严重阻碍了患者的语言功能,由此所带来的各种不适很容易导致患者烦躁、绝望的情绪,自然而然发生自行拔管[7]。

3.1.3 缺乏肢体约束

由于ICU患者的特殊性,意识混乱情况下很容易对自己做出危险的行为,因此,对于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如果不及时给予肢体约束,就会纵容其发生危险动作[8]。

3.1.4 健康教育不到位

ICU患者多病情危重,沟通起来较为困难,这就导致很多护士放弃了健康教育的机会,造成了患者对自身治疗的认识不到位,容易抵抗对自身造成不适的插管治疗。

3.2 护理

3.2.1 明确不同患者自行拔管的主要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是由于以上四大因素引起的拔管,医护人员需对每位患者的拔管主因进行评估,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2.2 科学合理地置管

对于置管患者要做好置管局部的及时清理消毒消炎,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对于敏感度较高的患者可及时使用镇静剂,减少痛苦。留置胃管的患者则需做好口腔护理,定时润湿患者嘴唇,并观察胃管的插入状态,看有否打折、损害等情况。

3.2.3 做好置管的固定

固定好的置管不仅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感,还不会因翻身、撕扯等脱落。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气管插管固定手段为:多加一根系带,绕过患者头部枕后,再沿耳廓上在气管插管上系紧再环绕1~2圈后打结,不要太紧,以防引起不适,最好可以可容纳一根手指,直至故意推动插管不滑动为最宜[9]。

3.2.4 采取约束

对于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唯一不可忽视的就是对患者危险行为的约束,待清醒时可适当解除。

3.2.5 健康宣教

在患者意识清醒时要及时给与健康教育,使其明确插管的意义,对于其带来的不适要适当忍耐,这样才能及早获得康复。

3.2.6 危险已发生时的补救

应加强对症治疗,对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要及时给与吸氧,重新插管。伴有失血的患者应进行输血治疗,同时给与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海翠.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24) :247-249.

[2]祁荣, 孙丽娟, 张玉清, 等.ICU患者自行拔管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1, 24 (4) :2116-2118.

[3]冯伟, 刘伟, 耿永玲, 等.ICU患者自行拔管1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0) :4968-4969.

[4]秦红.ICU患者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8) :53-56.

[5]金燕.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3) :533-535.

[6]林碎钗, 潘夏蓁, 全清霞, 等.有效沟通提高ICU气管插管患者保留人工气道依从性[J].护理学报, 2007, 14 (5) :45-47.

[7]田晓敏.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 2011, 24 (4) :2120-2122.

[8]黄卓凡, 陈巧玲.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 :133-135.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入住ICU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23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累计分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可显著降低ICU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ICU;非计划拔管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32-01

非计划拔管( unplanned extubation, UEX)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ICU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置管多,其UEX发生率远远高于普通病房。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1)入住ICU且有3种以上(含3种)导管者;(2)导管留置时间>24h。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入住ICU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23例进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1例,女性52例;年龄26岁~83岁;诊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3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5例,呼吸衰歇36例,脑出血16例,癫痫1例,重症肌无力2例,多发伤1例,肾功能衰竭14例。

1.2 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分,并根据累计分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所用数据采用IBM公司spss20.0处理。

2 正确使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

2.1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简介 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是我院专家参考《临床导管护理学》[2]及文献[3]自制的评估表。其内容包括:一、导管分类:Ⅰ类导管3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T管、动脉置管),Ⅱ类导管2分(深静脉置管/PICC、腹腔双套管、造瘘管、伤口引流管),Ⅲ类导管1分(尿管、胃管、留置针)。二、意识状态:清醒但不合作2分、輕度烦躁3分、中度烦躁4分、重度烦躁5分。三、呃逆、呛咳2分。四、护理措施:健康宣教、使用镇静剂、使用约束带、导管固定、悬挂提示牌。另,其他专科性的特殊导管根据Ⅰ、Ⅱ、Ⅲ分类,填写在相应的导管空白栏内;危险因素有变动者需要及时评估。

2.2 累计分值不同护理措施亦不同

2.2.1清醒患者累计分值〈12分者为UEX低危患者,主要给予心理护理和疾病相关健康宣教。ICU患者因病情危重,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常出现焦虑、恐惧、敌对、悲观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使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行为,从而导致UEX的发生。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自护能力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护理界的重视,因此,应加强置管期间注意事项的宣教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管道自护能力。

2.2.2 清醒患者累计分值≥12分者或有意识改变患者累计分值≥4分者为UEX高危患者,除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外,还应:(1)充分镇痛与镇静。镇痛与镇静的目的是减轻和去除患者的疼痛和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同时减轻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改善睡眠,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4]。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与镇静,护士要准确及时用药,保证用药效果又不过量。可采用Ramsay评分标准对镇静效果进行观察。1分:患者焦虑、不安、紧张;2分:患者合作、定向、安全;3分:患者仅对指令有反应;4分:患者入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呼唤有明确反应;5分:患者入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呼唤反应模糊;6分:患者无反应。镇静期间使患者处于3分或4分水平可有效防止患者因躁动或不耐受所致的UEX发生。此外,医护人员应每班对镇静患者进行Ramsay评分,并记录。熟练掌握Ramsay评分标准,以减少不同评估者引起的误差。(2)合理有效的肢体约束。 朱胜春等[3]报道,UEX的原因中无约束患者占50.91%,因此适当的约束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患者约束时要先向患者或其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及意义,在约束过程中要注意约束的松紧度,以能伸入1指或2指为宜,每2h松开1次并给予被动活动,并保证在放松约束前充分评估拔管的可能性,并采取适当的替代措施,注意观察约束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及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3)有效固定,在固定导管前,先清洁患者固定处皮肤,选择粘性好的胶布,宁长勿短,每班检查胶布粘性,发现粘性不强时及时更换。(4)在患者床头悬挂防导管滑脱提示牌,给医务人员起到警示作用。(5)加强监护,责任护士要及时巡视患者。另外,给UEX高危患者安排富有经验的责任护士。有研究表明[5],责任护士的ICU工作年限<5年,则UEX发生率高,在所有UEX病例中责任护士工作年限<5年占51.6%~86.6%。对于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工作,从而减少UEX的发生。

3 结果

两组病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非计划拔管(例)发生率(%)对照组61 813.11实验组6211.61 注: P=0.017。

4 讨论

UEX为发生在ICU的紧急事件,病人的自主拔管或医护人员的意外拔管常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应积极严防UEX的发生。另外,可根据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的累计分值,就UEX高危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繁忙而琐碎的护理工作重点突出,从而更好地实施预见性护理。本文实验组UEX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ICU患者应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分并根据累计分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UEX的发生,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更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Epstein S K, Nevins M L, Chung J .Effec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n outco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 161(6):1912-1916.

[2]杨晓霞,赵光红.临床管道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朱胜春,金钰梅.住院患者意外拔(脱)管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6-258.

[4]蔡柏蕃.机械通气时镇静剂、镇痛剂和肌松剂的临床应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3):142-144.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第5篇

【摘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37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主,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89-01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之一,由于患者年龄大、发病急、病情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及运动障碍,加上抢救治疗大多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及病期较长,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院内感染[1],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特点,主动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范意识,控制易感环节,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ICU出院或死亡的患者372例,其中男242例,女130例。年龄 16~92岁,平均54岁。脑梗死308例,脑出血28例,低血糖性昏迷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脊髓性疾病3例,代谢性脑病5例,脑膜炎 2例,神经介入治疗术后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其他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按不同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依据医师、护士的记录及患者的各种化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神经内科ICU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情况。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 ; 例次感染111例,例次感染率为29.84%,医院感染发生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62%)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6.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1可见,神经内科 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有:(1)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导致呼吸、吞咽及排泄功能减弱或消失,全身分泌物排出不畅,使用降低颅压的脱水剂,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造成细菌繁殖环境。(2)多次接受侵入性操作,如: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管腔压迫、刺激黏膜,导致黏膜水肿渗出,损坏了天然屏障,使细菌乘虚而入,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3)患者大多合并大小便失禁,留置导尿管,导致上行感染引起泌尿道感染。(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5)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因疾病导致肢体偏瘫,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防御性降低,使易感性增加。(6)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造成医源性感染。护理干预对策

加强神经内科ICU管理,实施环境干预,保持环境清洁,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任何操作前都要做好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 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使用中湿化瓶及水每天调换,湿化瓶用无菌水并进行湿化瓶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48 h更换消毒。在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缩短留置导尿时间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导管植入术,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加强病情观察; 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预防并发症。总结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生医院感染治疗比较棘手,死亡率较高。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疾病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注重无菌技术操作,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2]。

参考文献

[1] 张新英.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 14-15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第6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非计划拔管患者12例, 其中男10例, 女2例;年龄20~80岁;意识清醒6例, 意识模糊3例, 躁动3例;非计划拔管后重新置管10例, 无需置管2例;非计划拔管后发生轻微尿道损伤4例, 重新留置尿管后加强尿道护理等方法, 无需特殊处理;对6例尿道损伤严重的请外科医师重新留置尿管后进行3~5d膀胱冲洗, 以上事件经积极与家属沟通, 取得家属的理解, 无医疗纠纷产生。

2 原因分析

2.1 患者因素

(1) ICU患者老年患者多, 情绪不稳定, 性格偏执, 不易建立有效的沟通。 (2) 本身疾病如慢支合并心力衰竭肺性脑病患者, 时而意识清楚, 时而模糊, 增加意外拔管的危险;有机磷中毒的患者应用阿托品烦躁, 也是拔管的危险人群。

2.2留置尿管后不适

留置尿管是侵袭性操作, 导尿管的材质、粗细是否合适均会影响患者留置后的耐受程度。本组8例非计划拔管患者均主诉留置尿管后有尿道疼痛, 尿频等症状。

2.3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时间特点

发生于夜间的非计划拔管率高于白天[2]。夜间迷走神经兴奋, 心率、呼吸频率降低, 肺泡通气不足, CO2潴留, Sp O2较清醒时低, 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本组6例均发生在夜间。

2.4 医护人员因素

(1) 护士知识经验不足, 巡视不到位; (2) 对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到位; (3) 留置尿管的适应证掌握不严格; (4) 留置尿管前后健康教育不到位; (5) 未采取适当有效的约束; (6) 烦躁患者未有效的镇静。

3 护理干预

3.1 专业的培训

有调查显示, 对ICU患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后,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3]。培训内容包括护士对非计划拔管的认知, 非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 相关护理对策, 提高护士的责任心教育。

3.2 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证

ICU患者病情危重, 需严格观察出入量, 留置尿管的几率非常高,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 减少留置尿管率, 同时也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3.3 加强非计划拔管危险因素的评估能力

评估患者的意识, 意志力, 知识水平, 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情况, 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评估管路的固定情况, 评估患者的耐受情况。加强低年资护士对危险因素识别能力培训, 以及发生非计划拔管后应急处理和病情观察能力。

3.4 减少留置尿管后的不适症状

置管前, 评估患者情况, 选择合适材质型号的气囊导尿管, 置管中, 严格掌握无菌技术, 操作规程, 男性老年患者给予丁卡因胶润滑麻醉, 尽量减少置管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重视患者的主诉, 对严重不耐受尿管的患者, 及时跟医师沟通, 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

3.5 加强置管前后的健康教育

置管前跟患者强调留置尿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留置尿管后的不适等症状, 及自行拔管后的后果, 让患者积极参与到管路的维护及护理中, 同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 如通过握紧他的手, 给他盖好被子, 俯下身轻声交谈等方式来鼓励患者,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6 躁动不安

对躁动不安的患者, 适当有效的约束患者, 如用约束带约束双手, 给患者佩戴防拔管手套等护理措施, 同时与医师沟通, 适当应用镇静剂, 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率。

3.7 加强高危时段的防护

对夜晚易发生自行拔管的时段, 加强巡视, 佩戴防拔管手套等措施。

4 小结

ICU各种侵袭性操作各种管路留置的增加, 使患者躯体和心理的痛苦互相影响, 非计划拔管存在很大主观因素,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及对护理质量的负面影响, 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降低了留置气囊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痛苦, 减少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健, 葛海江, 何磊, 等.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3) :281.

[2] 陈桂君, 益雯燕, 张晨.脑血管意外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7) :124-125, 129.

ICU非计划拔管的应对及护理 第7篇

[关键词] ICU非计划拔管;应对;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0-02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由于ICU的病人都是重病或者病危的患者,因此,患者在ICU内进行治疗和恢复时,都要在患者身上放置各种管子,有呼吸管、引尿管、引流管、鼻饲管等,这些管子维系着患者的生命,为患者补充着营养,而当这些管子因意外脱落时即是ICU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发生了[1]。该种情况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为患者带来各种损伤,损伤的严重情况不一而足,实在是威胁ICU病人的一大隐患。本文就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对与护理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期可以为这方面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非计划拔管的威胁危害

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现象,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窒息甚至是死亡等情况。在发现较晚的情况下,通常医护人员会采取延长患者在ICU的监护时间,延长患者输氧的时间,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家属的医疗费用的负担,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象。

2 护理方法

2.1 非计划拔管的紧急应对

2.1.1 保证患者的呼吸 一旦发生了非计划拔管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患者输氧量的正常,改输氧管式的输氧方式为面罩式输氧方式,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液中氧饱和浓度,观察患者皮肤的变化,在患者出现肤色变黄的情况就要加大输氧时氧气的浓度。

2.1.2 吸痰 在患者经过一阶段的输氧后,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如遇患者出现黏痰阻塞气管的情况必须要立即为患者进行吸痰,以免造成患者的二次窒息。患者如果不配合医务人员的话,可以采用牙垫将患者的嘴撑开,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2]。

2.1.3 重新插管 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在非计划拔管紧急处理后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时,是尽量不予以重新插管的。但是患者一旦出现了如:呼吸道不畅、肺部肌肉障碍、肺水肿以及药物残留阻塞等现象时,就必须要为患者重新插管,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危。

2.2 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干预 一般患者在意识清醒时,对于插管治疗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惧,尤其是在发生了非计划拔管之后,患者的心率恐惧就会加大,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了。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告诉患者对于非计划拔管的相关知识以及将要采用的护理措施,让患者放下心理负担,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那些意识清醒,但却又无法通过言语进行交流的患者,医务人员就要采取手势和手写的方式和患者进行交流,尽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为其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提供方便[3]。

2.2.2 导管的重新固定 在发生非计划拔管后又要为患者重新插管时,一定要注意新管的固定,一定要保证其位置的合理性,尽量避免压迫皮肤,减少皮肤溃烂的情况发生。在固定后还要帮助患者活动身体,避免患者自身活动时将导管带掉。固定用的胶带要保持卫生,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2.2.3 合理使用镇静剂和肢体约束 对于那些身体痛苦比较大,情绪比较烦躁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应为其合理使用镇静剂,如巴比妥、苯巴比妥、苯二氮草类等。对一些肢体动作较大的患者还要采取合理的肢体约束方法,固定住患者的双手,但是要注意不能太紧,防止皮肤出现水肿的情况,约束带要每个两小时松开一次,医务人员在松开约束带时还要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4]。

3 结 果

在经过一阶段的护理后,护理组的患者恢复的非常好,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而且护理组的恢复率也要高于对照组。通过对以往患者病历的整理,发现,当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而又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时,其死亡率高达25%,而且在发现后对其采用了相应措施后吗,其恢复率也不是很高。而护理组的死亡率是0%,恢复率达到了87.29%,除了恢复的患者,其他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

4 结 语

ICU的患者都是一些重症患者,他们的身体体征一般都不太稳定,经不起任何刺激,而非计划拔管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就是一类很大的刺激。因此,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避免发生非计划拔管情况,而且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就必须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玲君.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见性护理[J].河南外科科学杂志,2010,16(5):22-23.

[2] 周丽锦.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9).

[3] 于波,汤淼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9):126-127.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于2014年6月至10月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纳入标准:1GCS评分<12分;2患者家属均履行知情同意书;3文化程度小学以上,无精神疾病、脑部疾病;4无严重营养不良;5ICU住院时间预计>24h;6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小于20;7疾病严重程度相对较低,至少带有1条管道;8初次置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8~75岁,平均45.5±21.7岁。疾病类型:胸腹部大手术23例,呼吸衰竭22 例,颅脑外伤17 例,心力衰竭14例,心肌梗死12例,复合伤12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该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采用强化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评估拔管危险:对护士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对患者进行评估、导管固定的技巧、ICU呼护患沟通的技巧、非计划拔管的定义、常见的原因以及危害、拔管后病情的正确评估及应急处理。要求护士在ICU日常护理时及时准确的评估患者Brussels评分,达到最佳的镇静状态。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年龄、管道数目、舒适度、配合程度、拔管高危险时段的评估。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给予肢体约束,使患者手避免触及约束带及管道。 至少10~15min查看1 次约束带的松紧[2]。各班护士交接班时均要评估管道位置、外露刻度、固定情况并详细记录。2加强护患沟通:对于昏迷的患者,向患者家属插管的重要性、越是的方法、患者的配合度以及目前管道防护的危险因素和困难等,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可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对于清醒的患者,对其讲解每一根管道的作用、重要性和非计划拔管的后果,取得患者的配合。可适当采用画板和图片的沟通方式,增加患者的理解程度,教会患者用简单的手势表达自身感受。在换药、翻身、吸痰等可能引起非计划拔管的操作中提前进行解释,提高患者的配合。3改良技术固定导管:翻身时将气管插管与头部一起转动,动作不可过猛。 有胃管的患者,可采用 “Y”字型固定[3]。 引流流管的“E型固定”,尿管从患者的腿下引到床尾端,用血管钳固定于床单,避开患者手能够触及的范围。气管插管的患者牙垫先与导管固定牢,再用布带绕过脑后进行双固定,胸腔引流管采用血管钳夹住防脱。颈内静脉导管可用脚步固定于患者的耳垂,以防止牵拉打折。固定导管时还要留有一定的活动余地,满足患者坐起翻身的需要。4加强巡视和环节防护:加强教育和处方力度,引导各级护士从思想上注重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增强安全管理观念。合理安排人力组员,增加夜间人力,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对导管的使用实施动态地评估和监控,预见性的判定患者的拔管风险。准备好非计划拔管的防护用品,完善意外事故报告流程。

1.2.2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夜间高危时段发生率、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我科室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过程、护理结果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如发生率、满意度,百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夜间高危时段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各类插管是抢救ICU患者的有效途径之一,非计划拔管是ICU护理面临的难题,发生非计划拔管后可延长患者住ICU的时间和整个住院时间,相应的医疗费用也会增加。非计划拔管严重影响ICU的医疗护理安全,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护理纠纷[4]。造成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医源性因素:1医疗操作不当或用力过猛;2清醒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如绝望、烦躁、疼痛引起的不适、丧失尊严等自行拔除导管;3患者躁动、意识不清。非医源性因素:夜间是非计划拔管的高危时段,患者容易出现幻觉、烦躁、头疼等症状[5],若护士监护不及时,极有可能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在进行强化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为0,通过对护士的技术培训、评估拔管危险、加强护患沟通、改良技术固定导管以及加强巡视和环节防护等护理的强化,论证了强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结果还显示,强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死亡率下降,护理满意度提高。强化护理干预针对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来制定护理措施,对每一项能够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的措施都持续的执行,其中对护士的职业培训,提高了护士对患者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领悟了强化护理的精神,具备对患者拔管危险评估的能力;护患沟通的对自身管道治疗协助作用的认识,减少逆反心理,及时给予满足能够减少其躁动情绪的发生[6]。改良技术固定导管以及加强巡视和环节防护从护理专业角度,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合理的安排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减少了高危时段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洁葵,李绮慈.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65-67.

[2]李国春,文锋华,方丽,等.集束化护理预防ICU病人非计划拔管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0A):3131-3132.

[3]莫岚.应用持续质量改进降低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8):77.

[4]郝彩琴,王欣然,李瑞英.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19-21.

[5]黄烨平.ICU机械通气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725-726.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第9篇

ICU主要收治各类危重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多数患者需留置胃管。有研究报道[1-2],留置胃管患者经常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对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管可致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痛苦,延长恢复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术后非计划性拔除胃肠减压管,再次盲目置入又有可能导致吻合口破裂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3]。因此要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原因,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通过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非计划性拔出胃管的7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9月-2013年9月,留置胃管99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7例,男性,年龄都在65岁以上,其中3例是胃肠术后第3天拔管,且都发生在中夜班。

2 原因分析

2.1 患者方面

2.1.1 舒适度的改变 患者咽部疼痛,有异物感并伴有恶心感难以忍受,再加上ICU特殊的环境,各种仪器的声音或报警声,容易出现烦躁、悲观,不配合治疗,甚至自行拔除。

2.1.2 年龄因素 多见于高龄患者,由于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固执、缺乏适应性,影响其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易自行拔管。

2.1.3 患者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与患者的自我拔管密切相关。术后麻醉初醒,意识模糊状态下拔除胃管。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患者易出现神志恍惚,大部分患者是在睡眠状态,无意识的将胃管拔除。范河谷等[4]提出谵妄是引起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谵妄状态的患者清醒期与谵妄期交替出现,昼轻夜重,夜班护士忽视其拔管倾向而未进行有效约束,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2.2 医护方面

2.2.1 固定方法不当 主要是因为胶布被患者的汗液污染而失去粘性,护士没有及时发现并更换。

2.2.2 约束不当 患者在躁动过程中约束带松脱或者清醒患者拒绝约束,导致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落。

2.2.3 评估能力及宣教不到位 我科年轻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拔管的高危人群缺乏足够的警惕性,未正确评估患者情况;且老年人居多,无法跟患者有效沟通或未认真细致的宣教,患者认知不足,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2.2.4 观察不到位 本组都发生于中班及夜班,主要是中夜班工作忙,人员少,主动巡视不够所致。

3 护理措施

3.1 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病房温湿度适宜,操作动作轻柔,监护仪的报警声能及时查找原因并消警。在夜间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关闭相应的灯,有两个单间病房利于患者休息。

3.2 改进固定方法 良好的固定方法既可以防止管道滑脱又可以增加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我们采用双固定方法:一固定用3M胶布固定于鼻翼上,并用一根鞋底线牵拉住位于鼻尖部的胃管,线的另一头向上反折用胶布固定于额头;二固定用橡皮筋、别针将胃管末端固定于床单或枕套边。每班交接胃管长度及固定是否妥善。

3.3 及时有效约束肢体 选择正确有效的约束方式、松紧适宜、约束带的打结处不能让患者的手触及,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长时间约束注意肢体位置变换。

3.4 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积极给予正确处理,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根据病情适当给予镇静剂。

3.5 加强健康宣教 对入住ICU的患者耐心向其介绍环境及探视制度,减轻患者焦虑感;向其解释胃管的重要性,告知翻身及进行其他活动时动作要慢,以免牵拉胃管,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告之亲属探视时勿自行松解约束带,避免患者在此时自行拔管。

3.6 加强巡视 中夜班护士加强巡视。护士长合理排班,特别是中夜班、节假日、双休日、危重抢救病人时。

3.7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制定规范化培训计划,加强对年轻护士、新入科护士、进修护士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4 小结

非计划性胃管拔管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是ICU临床风险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在工作中要加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固定方法,加强巡视力度,加强宣教,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惠.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自行拔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對策.华西医学,2009,24(8):2183-2184.

[2]谢佩月,陈亚玲.留置胃管患者自行拔管原因及对策.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400.

[3]翟红英,朱长庚,康妙霞.食管癌术后胃管脱落的原因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155-1156.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精选9篇)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第1篇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