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精选7篇)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第1篇

I have的英语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短语I have ........

教学准备:

图片--鸭、鸡、鱼、狮子、等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greeting: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2、律动:show your finger ,follow me ----hands up ,hands down,hands left ,handsright,hands back3.Letss count:one to ten

二、活动开始

1、出示图片:鸭、鸡、狮子等以前学过内容、提问whats this未学过的car的`图片夹在其中,幼儿不会的时候适时的读出单词car

2、请幼儿上来玩游戏,教师念单词,幼儿瘵对应的图片拿下来给老师。

老师将图片送给幼儿。

3、问幼儿你有什么呀,what do you have。幼儿用汉语说时,教师用英语说I have.....反复几次,4、情境表演:给幼儿带上小动物的头饰,拿着图片,一问一答,what do you have ,I have ......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第2篇

2 会写bike, bus, car, kite。

3 会说句子: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Do you like ?

Yes, I do. / No, I don’t.

Step 1 Free talk. (6分钟)

A.T: What’s this/that?(用学过的car、bus、bike)

S: It’s a

T: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出示以上句子,读

S: It’s a

出示以上句子

出示单词,拼读

Practise in pairs. 复习学过的car、bus、bike

Act.

Step 2 Presentation.

A.T: Now, look here. (4分钟)

Do you know what’s that in English? (风筝)

S: It’s a kite.

拼读: kite出示单词图片

S1: What’s that in English?

S2: It’s a kite.

Practise in pairs.

Act.

B.T: Is this a kite, too. (5分钟)

S: No.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s a puzzle.

T: Yes. It’s a puzzle.

拼读: puzzle出示单词图片

S1: What’s this in English?

S2: It’s a puzzle.

T: Is this a puzzle, too?

S: Yes.

T: I like puzzles.

What about you?

Do you like puzzles?

S: Yes./No.

出示以上句子,读

Practise in pairs.

Act.

C.T: Do you like puzzles? (4分钟)

S1:

T: And do you like puppets?

S1: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2: It’s a puppet.

拼读: puppet出示单词图片

T: Do you like puppets?

S:

Practise in pairs.

Act.

D.T: In our class, some of you like puppets, some of you don’t like puppets.

What about balloon? (5分钟)

Do you like balloons?

Can you fine balloons in our classroom?

S find.

T: Yes. That is balloon.

拼读: balloon出示单词图片

T: What’s that in English?

S1: It’s a balloon.

T: Do you like balloons?

S1:

Practise in pairs.

Act.

E.T: Do you like balloons? (4分钟)

S1:

T: I don’t like balloons.

I like this pretty girl.

Do you know what’s this in English?

S1: It’s a doll.

T: Do you like dolls?

S1:

拼读: doll出示单词图片

Practise in pairs.

Act.

Step 3 Consolidations. (11分钟)

A.Read the words by yourselves.

Read the words together.

B.利用课件猜是什么东西,慢慢出现。

S: That’s a , I think.

T: Yes./No.

T: Do you like

S: Yes./No.

C.8样东西都猜出来以后,同样利用课件做What’s missing?的游戏。

S: That’s a , I think.

T: Yes./No.

D.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S1: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S2: It’s a

S1: Do you like

S2: Yes./No.

Act.

Step 4 Homework.

A. Copy the new words.

B. Make 2 short dialogs.

Use: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a

Do you like

Yes./No.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第3篇

1.基于标准,突出对英语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卷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16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命制,不仅重视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考查,而且体现对英语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指向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四基”),突出表现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命题中。整套试题难易适度,没有超纲现象,也没有偏、难、怪题。命题角度灵活,选项设置巧妙,题目看似简单,却不易答对。

2.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突出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考查。

试题的语篇材料选材新颖,贴近时代生活,体现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突出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内涵。例如,阅读理解材料的B篇涉及美国社会老人是否应该跟子孙生活在一起的讨论,D篇讲述不同文化背景下沉默的不同内涵,语法填空材料讲述一位外国大使对中国大熊猫的不解情缘。考生要想理解这些丰富的中外文化内容,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从另一方面来说,试题也考查了考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3.阅读理解词量增加,试题侧重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近五年来,阅读理解一直保持较大的阅读量,均由5篇文章组成,题型结构和题量保持稳定,总词汇量接近2000词。2016年的阅读理解词量创五年来新高,总词量到达了1950词。

阅读理解选材原汁原味,语言地道、考究,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文中的长、难句较多,句子结构复杂,内容涉猎面广,有一定的深度,考生需要认真研读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题目设计相对简单,但是选项的干扰性和迷惑性较强,很多题目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需要考生正确理解事实性信息,经过思考、推理才能选出正确答案,侧重考查考生的深层思维品质。

4.书面表达标新立异,突出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6年的书面表达试题标新立异,独具匠心,一改往年“文字提示+内容要点”的老面孔,展现了一种写作命题的新思路。试题提供的情景材料非常简单,只有题目要求,没有专门列出指定的内容要点,这是近年来开放程度最大的题目。考生务必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认真审题,根据题目要求提炼和确定写作要点,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完成交际任务,这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能够考查出考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下面,笔者从考查内容、试题分析、试题解答等方面对2016年新课标I卷的各大题型逐一分析,以便了解命题意图和考查重点,把握命题趋势,明确复习备考方向。

(一)听力(略)

新课标I卷虽含有听力,但有些地区将该部分成绩算作参考分(如河南、山西等)。因此,对听力部分在此不进行分析。

(二)阅读理解

【考查内容】

阅读理解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兼顾考查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阅读策略等。

2016年新课标I卷阅读理解由5篇短文组成,总词量达1950词,其中短文词量1352词,试题词量598词,读速为每分钟55.69词。短文体裁涉及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以说明文为主。短文题材多样,内容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内容涉及近100年来世界上四位杰出女性的主要事迹、美国社会的老年人应孩子们的要求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好处、作者运送造血干细胞途中的一段经历、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内涵、密码的有关知识等。

【试题分析】

20个题目中,理解文中具体信息占8个、判断和推理占10个、理解主旨要义占1个、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的含义占1个。试题侧重对文中事实细节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有些事实细节类的题目(例如第25、27、33、34题等)在文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对某些事实细节进行认真分析、推断才能选出正确答案。考纲对阅读技能的考查有6种要求,2016年新课标I卷考查了4种,突出对基本技能的考查。“七选五”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对语篇上下文的连贯性、一致性的把握和逻辑推理能力,暗含对文章基本结构理解能力的考查。

【试题解答】

在这5篇阅读材料中,A、C两篇比较容易,B篇和“七选五”阅读难度适中,但D篇难度稍大。现就D篇中的题目给出分析(保留原题号)。

The meaning of silence 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Silences may be thoughtful,or they may be empty when a person has nothing to say.A silence in a conversation may also show stubbornness,uneasiness,or worry.Silence may be viewed by some cultural groups as extremely uncomfortable;therefore attempts may be made to fill every gap(间隙)with conversation.Persons in other cultural groups value silence and view it a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 persons needs.

Many Native Americans value silence and feel it is a basic part of communicating among people,just as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Thai persons do.Therefore,when a person from one of these cultures is speaking and suddenly stops,what may be implied(暗示)is that the person wants the listener to consider what has been said before continuing.In these cultures,silence is a call for reflection.

Other cultures may use silence in other ways,particularly when dealing with conflicts among people or in relationship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power.For example,Russian,French,and Spanish persons may use silence to show agreement between parties about the topic under discussion.However,Mexicans may use silence when instructions are given by a person in authority rather than be rude to that person by arguing with him or her.In still another use,persons in Asian cultures may view silence as a sign of respect,particularly to an elder or a person in authority.

Nurses and other care-giver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possible meanings of silence when they come across the personal anxiety their patients may be experiencing.Nurses should recognize their own person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silence so that a patients silence is not interrupted too early or allowed to go on unnecessarily.A nurse who understands the healing(治愈)value of silence can use this understanding to assist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from their own and from other cultures.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核心论点是“The meaning of silence 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作者在第一段提出论点,解释沉默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第二段提出美洲土著人看重沉默。第三段讲述沉默在其他文化中的运用,尤其是处理人们之间的争执以及权力不等的群体的关系的冲突。第四段讲述护士和其他家庭护理员运用沉默的必要性。本文颇具特色,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每个段落都围绕段首主题句展开论述,段尾得出结论。

32.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about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

A.It implies anger.

B.It promotes friendship.

C.It is culture-specific.

D.It is content-based.

答案为C,考查推理判断的能力。提炼前三段的中心内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通读第一至三段可知,在不同的文化中,沉默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段首先提出核心论点,接着就美洲土著文化以及其他国家文化对沉默的理解和运用展开论述,旨在论证沉默是具有文化特点的。C项中,culture-specific意为“文化特异的,文化特有的”,与文章论点契合,因此该题选C。A项“它含有愤怒之意”,B项“它提升友谊”,均不符合文意。考生片面理解文中的形容词“thoughtful,empty,uncomfortable,necessary”等,容易误选D项“它基于谈话内容”。

33.Which of the following people might regard silence as a call for careful thought?

A.The Chinese.

B.The French.

C.The Mexicans.

D.The Russians.

答案为A,考查理解事实细节的能力。理解题干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题干为“下面哪些人可能会认为沉默需要认真思考?”根据第二段中的“...when a person from one of these cultures is speaking and suddenly stops,…the person wants the listener to consider what has been said before continuing.In these cultures,silence is a call for reflection.”可知,对于美洲土著人、传统的中国人和泰国人来说,谈话中的沉默是给听者思考的时间。因此,该题选A。第二段最后一句中的reflection在此意为“深思,审慎思考”,正确理解该词的意思对解答该题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34.What does the author advise nurses to do about silence?

A.Let it continue as the patient pleases.

B.Break it while treating patients.

C.Evaluate its harm to patients.

D.Make use of its healing effects.

答案为D,考查理解事实细节的能力。理解最后一段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根据最后一段中的“A nurse who understands the healing(治愈)value of silence can use this understanding to assist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from their own and from other cultures.”可知,作者建议护士要充分利用沉默的治疗效果。

35.What may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Sound and Silence

B.What It Means to Be Silent

C.Silence to Native Americans

D.Speech Is Silver;Silence Is Gold

答案为B,考查理解主旨要义的能力。理解段首主题句的意思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通读全文可知,第一段提出论点“沉默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含义有差别”,后三段举例论证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含义。因此,B项“沉默的含义是什么”作本文标题最佳。

(三)完形填空

【考查内容】

完形填空重点考查考生在具体语篇中正确理解词汇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等。

2016年新课标I卷完形填空的短文是一篇记叙文,以“英雄司机”为题,讲述司机拉里在途中救人的故事。短文故事情节完整,内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试题分析】

试题材料难易适度,设空合理,布局科学。选项中的词语均为实词,有丰富的词义,在上下文语义连贯和逻辑推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完形填空加大了对短语考查的力度(例如第47、48、55、56、59题),选项出现了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词义辨析(例如第41、52题)以及单词与短语混合设置的现象(例如第47、54、55、59题)。

20个题目涉及7大词类,突出对(短语)动词和名词的考查。其中,考查动词及短语动词7个、名词4个、形容词3个、连词3个、代词1个、介词短语1个、副词1个。尤其是,加强对连词用法的考查,是近年来罕见的。下面试题解答中仅对部分试题进行了解析,试题保留原题号。

【试题解答】

A Heroic Driver

43.A.SinceB.Although

C.AsD.If

答案为C,考查连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突然,他看到一辆亮着车灯的车,“当”(As)他走近时,却发现“另一辆车”(another vehicle)在路上翻个儿了。

46.A.usedB.disabled

C.removedD.abandoned

答案为B,考查形容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他看到“火焰”(flames)从那辆“残疾的”(disabled)车下面窜出来。此处用disabled(丧失能力的,有残疾的,无能力的)形容出了严重事故的汽车,颇为形象。

47.A.got hold ofB.prepared

C.took charge ofD.controlled

答案为A,考查短语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把自己的车驶向路边,拉上刹车,“拿起”(got hold of)灭火器,猛然两下就把火扑灭了。

51.A.StartingB.Parking

C.PassingD.Approaching

答案为D,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接近”(Approaching)那辆车时,他们看到一个女子试图从打破的车窗里出来。

53.A.forB.so

C.andD.but

答案为D,考查连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可是”(but)她认为那辆车要“爆炸”(explode)了。

54.A.explodeB.slip away

C.fall apartD.crash

答案为A,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参考第53题解析。

55.A.as ifB.unless

C.in caseD.after

答案为C,考查连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告诉她他已经把火扑灭了,她应该待着别动,“以免”(in case)弄伤脖子。

56.A.stepped forward B.backed off

C.moved onD.set out

答案为B,考查短语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消防和急救人员一到,拉里和那个男子就“后退”(backed off),以便让他们投入工作。step forward意为“向前走”,back off意为“后退,放慢速度”,move on意为“继续移动,继续前进,(命令……)走开”,set out意为“出发,开始,生动地说明”。

57.A.womanB.police

C.manD.driver

答案为B,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问“警察”(the police)他是否需要留下,或者是否“可以走了”(was free to go)。

58.A.forbiddenB.ready

C.askedD.free

答案为D,考查形容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参考第57题解析。be free to do意为“随心所欲做……,自由自在做……”。

59.A.for certainB.for consideration

C.reportedD.checked

答案为A,考查介词短语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做了超出他的职责之外的事来应对这场车祸,这是“毋庸置疑的”(for certain)。

60.A.patienceB.skills

C.effortsD.promise

答案为C,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的“努力”(efforts)挽救了这个女子的生命。

(四)语法填空

【考查内容】

语法填空考查考生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突出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灵活运用语法基础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解上下文意思的能力。

2016年新课标I卷语法填空的短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一位外国大使对中国大熊猫的不解情缘。在这篇短文中,考查了10个基础语法知识点:定冠词表示特指、固定短语go back to中的介词、动词与名词的转化、名词的复数形式、it的所有格作定语、副词作状语、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过去分词作定语、动名词作宾语、关系副词when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试题分析】

试题设空科学,考点明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难易适度,突出语法的交际功能。像前两年一样,今年的语法填空短文给出单词基本形式的空白仍有7个,涉及动词、代词、名词和形容词,未给单词的3个空白涉及冠词、介词和关系副词。试题突出对动词的考查,涉及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和词性转换,占该大题的40%。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短文的10个空白处除了第62题以外,其余9个空白都只能填入一个单词。短文中,有些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并且设空较多(例如第64~66题、第69~70题所在句子),加大了试题的难度。下面试题解答中仅对部分试题进行了解析,试题保留原题号。

【试题解答】

62.答案为was allowed,考查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用法。主语I与动词allow之间是被动关系,即“我被允许”。再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时态可知,此处应该用一般过去时。因此,该题填was allowed。考生忽略主语与谓语之间的主、被动关系容易误填allowed或was allowing。

63.答案为officially,考查副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修饰谓语will be given,作状语,应该用副词officially。

64.答案为to,考查固定短语go back to中介词to的用法。go back to是固定短语,意为“追溯到,回溯到”。

66.答案为permitted,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动词permit作后置定语,修饰reporter,二者在逻辑上是被动关系,即“被允许”。再者,非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已经发生,应该用过去分词作定语。考生受句型“the first…to do”的干扰容易误填to permit或to be permitted。

67.答案为introducing,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在动词include后作宾语,应该用动名词。

69.答案为days,考查名词的用法。few修饰复数名词,因此该题填days。

(五)短文改错

【考查内容】

短文改错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校验能力,检验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

2016年新课标I卷短文改错的短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作者的叔叔经营一家餐馆的故事。诚信、保证食品安全是本文表达的主题。短文设置了10处语言错误,增加和删除各1处、修改8处,保持了近六年来的命题风格。具体考查的内容有冠词、代词、名词、连词、介词、副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宾语从句、固定句型等。

【试题分析】

短文内容简单易懂,句子结构也不太复杂。全文共有8个句子,简单句和复合句各占4个。除了1个简单句未设置错误以外,其他7个句子均设置了错误。设置两个错误的句子都集中在短文后半部分,且都是复合句。错误的设置以词法为主,兼顾句法和行文逻辑。下面试题解答中仅对部分试题进行了解析。

【试题解答】

My uncle is the owner of a restaurant close to that I live.Though not very big,but the restaurant is popular in our area.It is always crowded with customers at meal times.Some people even had to wait outside.My uncle tells me that the key to his success is honest.Every day he makes sure that fresh vegetables or high quality oil are using for cooking.My uncle says that he never dreams becoming rich in the short period of time.Instead,he hopes that our business will grow steady.

第1处,that改为where,考查宾语从句的连接副词。“靠近我住的地方”应该用连接副词where引导宾语从句,where表示地点,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考生看不懂句子结构,容易把that改为which,误认为考查“介词+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

第2处,删除but,考查固定句型。表达“虽然……但是……”时,though或although(虽然,尽管)引导让步状语从句,主句前不能再用连词,因此删除but。考生不考虑语境和句意、受固定短语“be popular with”的干扰,容易把in改为with。

第3处,had改为have,考查动词的时态。全文都使用了一般现在时,此处也应该用一般现在时,以保持时态的前后一致。

第4处,honest改为honesty,考查名词的用法。根据句意“我叔叔告诉我他成功的关键是诚实”可知,应该用名词作表语。考生对短语“the key to...”掌握不牢,容易把to改为of。

第5处,or改为and,考查连词的用法。根据句意可知,“新鲜蔬菜”、“优质油”应该是并列关系,因此把or改为and。

第6处,using改为used,考查动词的被动语态。主语“fresh vegetables and high quality oil”与谓语动词use之间在逻辑上是被动关系,应该用被动语态。考生找不准主语,容易错把are改为is,误认为是考查主谓一致。

第7处,dreams后加of,考查介词的用法。“dream of doing sth.”是固定搭配,意为“梦想做某事”。

第8处,the改为a,考查冠词的用法。表达“一段时间”,常用“a period of time”,其中不定冠词a表示泛指。

第10处,steady改为steadily,考查副词的用法。修饰谓语动词grow,作状语,应该用副词。

(六)书面表达

【考查内容】

书面表达考查考生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考生要准确使用语法知识和词汇,使用一定的句型、词语、词组等,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

2016年新课标I卷书面表达要求考生给外教Ms Jenkins写信,请她帮忙修改已写好的申请书和个人简历的文字和格式。

【试题分析】

该题虽然也是文字提示,属于书信体应用文写作,但它同往年的命题形式大不相同。写作要点没有单独罗列出来,而是包含在题目要求中,这对考生审题和构思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这是前所未有的创新。

经过认真审题,我们可以确定本文的写作要点有:(1)简单介绍自己、解释缘由;(2)说明写信的目的——修改文字和格式;(3)提示所附材料在哪里;(4)表示感谢。试题的情景是考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题目要求明确、清晰,开放性很强,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

【试题解答】

假定你是李华,暑假想去一家外资公司兼职,已写好申请书和个人简历(resume)。给外教Ms Jenkins写信,请她帮你修改所附材料的文字和格式(format)。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经过认真审题、构思,正确的表达思路是:简单介绍一下你的身份,告诉Ms Jenkins你暑假想去一家外资公司兼职,已写好了申请书和个人简历,现在把写好的材料以附件的形式附加在邮件中,请她帮你修改所附材料的文字和格式,最后对她的帮忙表示感谢。请看下面的参考范文:

Dear Ms Jenkins,

Im Li Hua from your English writing class last term.Im writing to ask for your help.Im applying for a part-time job at a foreign company in my city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and I have just completed my application letter and resume.However,I am not quite sure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format Ive used.I know you have a very busy schedule,but I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 could take some time to go through them and make necessary changes.Please find my application letter and resume in the attachment.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Yours,

Li Hua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第4篇

(编者注:真题详见本期随刊赠卷;听力真题评析部分详见本期《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听力题评析》一文。)

单项填空

总体而言,今年的单项填空题难度与去年持平,考点有所偏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题目相对简单,核心考点必现。

今年的单项填空题考点分布科学,整体难度不高,众多考生反映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较满意。总体上来说,除了第23题、第34题和第35题的选项设置了较强的干扰项之外,其他题目都比较简单,具体语法点分布详见下表(注:第22题同时包含了状语从句和倒装句考点,下表中进行了重复统计)。

纵观近十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单项填空题,四大必考语法点为:时态和语态(13.8%)、非谓语动词(10.7%)、三大从句(15.7%)和交际用语(9.4%)。2011年延续了这一风格,时态和语态(第23题、第24题和第29题)、非谓语动词(第27题)、从句类(第31题定语从句和第22题状语从句)和交际用语(第21题和第35题)这四大语法点仍然是核心考点。

2. 考点重复明显,历年真题是宝库。

笔者对1950~2010年的高考英语真题进行研究发现,历年真题对于考生们来说就是宝贵的题库。经过对照,我们不难发现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单项填空的各题几乎都能在历年真题中找到“身影”,限于篇幅,此处仅举两例。

例1:Tryshe might, Sue couldn't get the door open. (2011年全国卷I第22题)

A. if B. when

C. sinceD. as

例2:______, Carolina couldn't get the door open. (2005年广东卷第23题)

A. Try as she mightB. As she might try

C. She might as tryD. Might she as try

【分析】我们发现,例1的题干与例2的A选项大同小异,如果考生很熟悉全国各地的历年真题,稍加回忆就能轻松解答。这两题的正确答案分别为D和A。

例3:Only when he reached the tea-house it was the same place he'd been in last year.(2011年全国卷I第28题)

A. he realizedB. he did realize

C. realized heD. did he realize

例4:Only when I left my parents for Italy _______ how much I loved them. (2008年重庆卷第26题)

A. I realizedB. I had realized

C. had I realized D. did I realize

【分析】这两道题都是考查“only + when从句+主句”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主句要部分倒装,因此这两道题的正确答案均为D。

3. 突现考点新宠,全面掌握语法。

今年全国卷I的单项填空题出现了创新点,即倒装句成为考点新宠,一共考了两道题(第22题和第28题),这种现象实属罕见,可谓全国卷I单项填空题十年以来头一遭。在过去的十年中,全国卷I单项填空一共只考查了三道有关倒装句的题(2003年1道、2004年1道、2009年1道)。再者,今年的时态题和语态题难度较大,比如第29题考查了过去完成进行时,而这种时态在过去十年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这些都暗示了一种趋势:考生不能仅仅重视所谓的高频考点和重点考点,而应全面掌握大纲中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吴俊姬)

完形填空

和去年一样,今年完形填空题的文章仍然是记叙文,但叙事方式不同于往年的。文章总词数为229个,符合考试大纲200~250词的范围。在空格间隔设置方面,文章最大设空间距为19个词,最小设空距为5个词,平均设空距为8.89个词,符合“最小间距不少于3个词,平均间距不超过11个词”的要求,设空间距合理。就难度而言,属于中等偏上,但考生普遍反映很难。这主要是由于文章采用插叙的叙事方式,令考生很不适应,思路不容易清晰。另外,本篇文章首段首句设空,这似乎违反了“完形填空文章原则上首段首句不设空”的原则,不过由于空格设置在后半句,而且下文三次出现关于自然科学的提示词汇(science 2次,scientific 1次),所以基本上对考生解题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文章讲述了一位女士20年前上科学课的经历,题材还是考生较熟悉的,考生如果能融入文中场景的话,解题难度应该会小一些。选项设置上,还是以实词为主,其考点分布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完形填空的词汇考查还是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动词和名词为重。出乎意料的是副词、介词和连词这几类考点今年都没有出现,语法题也降到只有两道题。考生应把握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强对实词的掌握和辨析。

完形填空的题目设置之间都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考生做题时一定要把握文章逻辑,步步为营。下面摘选一个片段进行分析。

The professor 37 the lecture hall, placed upon his desk a large jar filled with dried beans (豆), and invited the students to 38 how many beans the jar contained. After 39 shouts of wildly wrong guesses the professor smiled a thin, dry smile, announced the40 answer, and went on saying, "You have just 41 an important lesson about science. That is: Never 42 your own senses."

37. A. searched forB. looked at

C. got throughD. marched into

38. A. countB. guess

C. reportD. watch

39. A. warningB. giving

C. turning awayD. listening to

40. A. readyB. possible C. correctD. difficult

41. A. learnedB. prepared

C. taughtD. taken

42. A. loseB. trust

C. sharpenD. show

【分析】这段话描述的是教授的一系列动作,其内部逻辑便是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考生应把握这个逻辑顺序进行推敲。很显然,教授首先是走进(marched into)演讲厅(第37题选D),接着把一个装满干豆的罐子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猜测(guess)罐子里有多少豆子(第38题选B,这从第39空后面的wrong guesses可以得到提示,明显遵循词汇复现原则)。在听了(listening to)学生一阵狂呼乱喊的错误猜测之后(第39题选D),教授干笑一声宣布了正确(correct)答案(第40题选C),接着说:“你们刚刚学了(learned)有关科学的很重要的一课(第41题选A, learn a lesson是固定搭配,表示‘吸取教训’,跟后面的句子呼应),那就是永远不要相信(trust)你自己的感觉(第42题选B)”。

完形填空文章行文严谨,逻辑结构清晰,考生解题时一定要有大局观念,仔细掌握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衔接,联系上下文。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记忆和积累单词和固定搭配,这样才能整体上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轻松应对完形填空。

(吴俊姬)

阅读理解

今年阅读理解部分总体难度比较稳定,接下来笔者将逐篇对该部分题型进行分析。

A篇为记叙文,扫读文章标题及四个问题即可大体猜测文章谈论的内容是送奶工给幼年时期的“我”留下的深刻回忆。四道题目全部考查细节推断,而且定位的句子全部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非常容易定位。第56题可根据“coin changer”定位至原文第一段的最后两句话,注意“I couldn't take my eyes off the coin changer”,说明送奶工给“我”钱是为了“to satisfy his curiosity (满足其好奇心)”,正确答案为C。第57题考查C和D选项的辨析,C是“被当成了家庭成员”,D是“得到了家人的充分信任”,两者在文中都提到了,但根据“more than convenience”和“a close relationship”可知D更为全面,所以正确答案为D。第58、59两题的答案分别定位在最后两段前两句,难点可能都在对词组的理解上。第58题正确答案为B,“drive out of the market (赶出市场)”对应原文“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mpete”;第59题正确答案为A,“good old days (过去的美好时光)”对应原文“childhood memories”。

【总结】A篇延续了高考记叙文的考查方法,和谐、有爱,重细节、巧推断。

B篇介绍了广告的发展史,文章难度较第一篇有所上升。但文后的考题非常容易,前三题为细节题,考生直接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出处即可。特别是第61题,考查了全国卷I从2006年以来就不曾再考的“猜代词”,考生要小心其中的陷阱,不要盲目代入选项去读,而应理解选项的意思,代入文中看是否符合语境,正确答案为A。第63题是典型的title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第一段的开头。另外,从选项也可以看出,B、C、D的内容在文中都有提到,但都只是某一个方面,而A选项涵盖了三个选项的内容,更为全面,故为正确答案。

【总结】B篇为典型的人文社科文章,讲述广告的历史,抓主题句、找关键词,轻松搞定。

C篇文章也是社科文,内容围绕“高个子的外出就餐及住宿的要求”展开,题目都是细节题,考生若顺藤摸瓜,相信不难找到正确答案。第64题答案可定位至原文第二段首句,正确答案为C。第65题考查人物观点,而且设置了巨大无比的“坑”,此人前面的话语陈列了各种数据,但答案其实就在段尾最后一句“Seven-foot would work fine”,正确答案为B。第66题可定位至第五段最后一句“... to make tall customers go elsewhere”,也就是说“顾客可能会变少”,正确答案为A。第67题定位至最后一段:“6'6'' beds are now put in as standard ...”,故正确答案为B。

【总结】同样的人文社科文章,同样的细节题,精准定位,其实不难。

D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为美国人为应对物价上涨,在自家后院“自产自销”。第68题考查特定环境下的单词意思,resident意为“居民”,前文是“chicken house”,鸡窝的居民当然是chickens啦,故正确答案为A。第69题考查win-win situation,即“双赢局面”,参考段落结尾处主妇说的物价上升、顺便减肥,正好对应B选项的“spend less and lose weight”,故正确答案为B。第70题考查段落首句,为何gardening在美国如此流行?源于经济衰落、物价上涨,正确答案为D。最后一道是title题,文中主要讲的是gardening,而且是为了应对物价上涨,而不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故正确答案为B。

【总结】经济、田园双双登场,整体、细节不容忽视。

E篇是典型的应用文,包含四则广告,但难度不高。第72题可以算作送分题,考生只需了解FM和radio station属于同一范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A。第73题通过题干关键词Enterprise Shopping Center定位至原文第二则广告,对比三个选项一一进行排除,得到正确答案D。第75题继续送分,根据题干关键词Palmlace Limited定位至最后一则广告,考生看到teaching和training的时候不要冲动地选择D,因为D强调的是music programme,但广告原文其实是招聘一名有电脑编程能力的人,即 one having good computer knowledge,正确答案为C。第74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阅读整篇文章的内容,应放在最后解决。根据题干关键词recent school graduates定位至第三则广告末句:“This position is equally suitable for a school leaver ...”,而This指代前文的Accountants Assistant,正确答案为C。

【总结】应用文,除了细节还是细节。

虽然很多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在微博上感慨一片,但仔细分析题目,我们发现其实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并未上升,考点与近十年的考点设置基本一致,单词难度也差不多持平,只是要求考生更加细致。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不仅要注重解题速度和效率,也要细致有加,提高准确率。

(黄宇)

短文改错

总体而言,今年的改错题难度平稳,材料内容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谈论的都是跟考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话题,改错点一般来说都是考生在写作中经常犯的错误,其考点分布见下表:

纵观2001~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短文改错的考点分布,详见下表:

从左侧两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全国卷I短文改错考点分布与之前十年的考点分布保持高度一致。历年改错高频考点有时态和语态、名词单复数、代词指代、逻辑连词与固定搭配等等,尤其与动词相关的考点更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精心研究历年真题,熟悉高频考点极其固定的考查套路,比如以下四条。

1. 看到名词考虑单复数。考生在解答改错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如第76题中One of my unforgettable memory考查的就是名词的单复数问题,one of意为“……之一”,表范围,所以它后面所接的名词应用复数,memory应改为memories。

2. 看到代词考虑其指代内容。一看到代词,考生就应考虑其指人还是指物,指代的是单数还是复数,只要确定其指代的内容就可以判定代词使用是否正确以及如何改正。如第83题,文中说“Nang is a specially (应改为special) kind of cake in Xinjiang. I like them very much.”很明显后面这句话中的代词them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Nang”这种食物,且前文使用的是单数形式:“Nang is a ...”故代词也应使用单数,应将them改为it。

3. 看到连词考虑逻辑关系。短文改错中,and、but和or这三个连词是连词的核心考点,如第84题,“I study at different colleges or we can only see each other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很明显,or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顺接关系,应将or改为and。

4. 看到动词考虑时态和语态、主谓一致、非谓语等等。今年的改错文章讲述的是作者难以忘怀的校园生活记忆,是对过去事情的描述,因此文章的主体时态应该是一般过去时。把握了这个大前提之后,解答第78题就轻而易举了:“I hold my lunch-box in my hand when I was going to school.”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后面是一般过去时,而主句部分却是一般现在时,应把hold改为held。

(吴俊姬)

书面表达

和前几年相比,今年书面表达部分的命题思路及总体难度变化不大,考查形式仍为应用文(书信),是提纲类作文,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今年的写作题目具有三大特点:

1. 目的性。题中所给信息明确了考生的写作目的,即遇到困难后向学校辅导中心求助并书面预约,考查了考生选择文体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而言,当向某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寻求帮助并预约时,应用正式文体,语言应较委婉,以体现自己对对方的尊重。

2. 限定性。该题目在明确了考生的写作目的之后,又进一步限定了考生的表达思路以及写作范围。与往年写作试题类似,今年的题目首先给出了写作的背景情况,即“你是李华,正在一所英国学校学习暑期课程,遇到一些困难,希望得到学校辅导中心的帮助”。这一部分的信息决定了考生在写作的开头部分需要对这一情况进行简要介绍。而题目给出的四个要点则进一步限定了考生的写作范围。很明显,这四点信息即为整篇作文的要点。根据笔者参加高考阅卷的经验来看,若考生在写作时漏掉题目中的某一要点信息将会直接导致扣分,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务必全面覆盖所有的要点。

3. 开放性。虽然试题明确了考生的写作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写作内容,但是该试题仍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考生留出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求助内容以及约定时间等,考生可在这两个要点上进行自由发挥。求助内容可以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语言障碍、与学校师生的沟通交流障碍、生活中的困难(如奖学金或助学金申请)等、文化差异(如不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等等。约定时间则更加灵活,可以选择周末或自己的课外时间,也可以征询对方的意见。

总的来说,对于书信形式的英语作文,考生并不陌生,因此本次作文难度不算大。而且试题中已经给出了开头和结尾,考生不必担心书信格式的问题,可以直接按照材料提示的有关内容进入主题,恰当运用短语、句型以及衔接用语,清楚、连贯地完成题目的任务要求,就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以下范文供大家参考:

Dear Sir/Madam,

I am Li Hua, a Chinese student taking summer courses in your university. (要点1:本人简介) I'm writing to ask for help. I came here last month and found my courses interesting. Now I have some difficulties with note-taking and have no idea of how to use the library. (要点2:求助内容) I was told the Learning Centre provides help for students and I'm anxious to get help from you. I have no class on Tuesday mornings. (要点3:约定时间) I am wondering whether that time is convenient for you. Please contact me. My email address is lihua@1236.com and my phone number is 12345678. (要点4:联系方式)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白青苗)

作者简介:

吴俊姬,南宁新东方学校中学部教研负责人,2010年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曾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访问交流,有多年考试类英语执教经验。

黄宇,南宁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主管,金融学硕士,有多年考试类课程执教经验,授课风趣幽默,让学生谈笑间收获知识、提高分数。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第5篇

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I See …

英语活动:I See …(中班)

活动目的:

通过反复感受,理解问句“What do you see?“;学习用句型” I see….“,表达所看见的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摆弄,激发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开口说英语。

活动准备:

捉迷藏背景图

大转盘,图片

人手一份操作用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歌曲《Hello!》

2、游戏《快乐郊游》

3、招呼语

二、看图片,感受并理解对话:

T: Look!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a it / a m&;#111nkey / a duck / two elephants.三、欣赏儿歌、歌曲《What Do You See?》。

四、游戏《大转盘》:

教师旋转转盘后,幼儿根据指针的指向,尝试集体输出” I see ….“

五、游戏《传球取宝》:

幼儿听音乐传球,音乐停,持球者击破纸面取出宝物,并集体说:” I see ….“

六、分组操作游戏:

(教师提供:转盘、魔方、图书、彩色眼镜等)幼儿边玩边尝试个别输出” I see …."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第6篇

目标1)策略目标学会用英语点餐、就餐。

2)情感目标注意就餐礼仪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3)知识目标掌握下列句子

--whatwouldyou(he)like?

--I’d(He’d)likebeefnoodles,please.

--Whatsizebowlofnoodleswouldyoulike?

--I’dlikeasmallmediumlargebowlofnoodles.

--CanIhelpyou?

--I’dlikesomenoodles,please.

4)技能目标

熟练运用所学句型编写情景短剧

学习

重点1.学会一些食物名词。

2.用I’dlike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意愿。

一预习指导课学案

【学习过程】

一、新知导学

1)自主学习写出下列词汇

1.想,想要_________2.何种__________3.一碗面条________4.土豆面条__________

5.牛肉西红柿面条__________6.多大尺寸__________

7.橙汁__________8.绿茶_________

2)写出本课中的可数和不可数名词。

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最佳翻译官!翻译掌握下列句子:

1.你想要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要那种面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要一中碗土豆面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编演对话,两人一组完成。Ibelieveyoucandoit!

Freetalk

5)合作探究重难点突破

1.wouldlike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ouldlike可构成词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难点词汇释疑

Special

Drink

Size

6)朗读背诵: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第7篇

1、功能:问候和道别/自我介绍

2、掌握语言:Goodafternoon,boysandgirls

3、掌握词汇:too,boy,gir1,Ms,goodafternoon

4、理解复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新学的句子扩展对话

教学难点: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再增加语言的量比较难。

教学用具:录音机单词卡图片

教学步骤:

准备导入:

1.复习第一模块的语言点。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对话:

A:Hello,Howareyou?

B:I’mfine,thankyou.

2.告诉学生老师要说:“Hello。”他们要参照黑板上的例子回答。

3.在教室四处走动,向一个学生问好,他/她要以B的身份回答。多做一些例子。

4.让学生分组做练习。要求他们与身边的三个同学练习。

活动1:听音指图

1.让学生打开书看图。指着图用中文问他们是否能说出图中人物的姓名(Sam,Daming,Lingling,Amy)。

2.用中文就故事提问,如:孩子们在哪?为什么老师要叫Daming“Ming”?孩子们为什么笑?

3.放录音。再放一次录音,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指着相应的对话泡。

4.举起师的书,指着书上的人物,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姓名。

教学技巧:

让学生做一个自己的名字牌,如果可能,让他们放在桌上或粘在校服上。向不同的同学问候,打招呼。比如:“Hello。”现在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打招呼。可以让他们按角色名字来表演,而不用他们自己的名字。

活动2:听音说话

1.让学生看第二幅图的对话。放录音,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解释“too”与“also”意思相同。别人说:“I’mfine.”时,我们要说:“I’mfine,too.”

2.让学生合上书。指着自己书上的人物,挡住对话泡,看学生能否记住人物说的话。让学生五人一组,朗读课文。

5、利用男孩,教读boy再利用多个男孩教读boys让孩子们感知复数。同理可教授girl.

6、学生表演对话。

作业:1、听录音两遍并背诵对话。

2、与同学表演对话。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精选7篇)I’d like some noodles英语教案 第1篇I have的英语教案教学目标:学习短语I have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