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t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t行业发展趋势(精选8篇)

it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

未来3-5年IT行业的发展趋势

1.前言

最近几年,我国网络业蓬勃发展,网民队伍也日益壮大,上网已成为大中型城市居民的主要业余消遣方式之一,而传统的拨号上网和ISDN因为上网速度缓慢已逐渐落后于时代,宽带网络在此契机下已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引起了众多上网人士的兴趣。众多企业看好中国居民的网络消费能力,纷纷推出宽带接入服务,各种宽带智能小区的建设也进行得日渐火爆。2001年初,全国兴起了大规模的宽带建设热潮,使得2001年更被一些网络运营商称作“宽带年”,然而,这股热潮在一年内迅速降温,“中国宽带年”名不副实。

中国宽带热降温带来了一个疑问,中国宽带建设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宽带的接入率到底有多少呢?人们对于宽带上网又有着哪些要求呢?众多已经推出宽带接入业务的企业,其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呢?

2.有线宽带的现状和将来的探讨 2.1 有线宽带的现状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宽带运营商品牌总体提及率中,中国电信ADSL处于首位,有线电视、网通、长城宽带分居二、三、四位。其余品牌的提及率较低,与上述四个品牌拉开距离。各企业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且差异非常明显。

作为有线宽带龙头的中国电信ADSL的总体提及率最高,表明ADSL最受大众关注,使用的用户也是最多的。但用户对宽带的总体满意程度并不高

而在希望使用宽带的服务功能上,主要集中在下载资料、收发邮件、聊天交友和浏览互联网上。

而据ITIF国际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近日发布的一份关于2008年全球宽带建设状况排名文档显示韩国的宽带是最发达的,得分高达15.92,平均速率49.5Mbps,第二是日本,第三是芬兰,美国排名15,平均4.9Mbps,排名30位的是墨西哥,平均速率1.1Mbps,平均价格合130元人民币。而中国却未在此排行榜上出现,表明中国的宽带建设状况相对较差。

另据其他数据显示国内宽带的潜在使用群体是比较庞大的,但是从消费者表明的态度来看,大多数消费者的立场不是很明确。2.2 3G的出现

2008年4月1号3G手机号的正式发放,表明3G网络开始走进大众的生活,3G网络的普及将成为一种趋势。

据使用3G的用户反应,3G网络的速度相当快,对于用户下载资料、收发邮件、聊天交友和浏览互联网都可以轻松应付。这是因为3G的速率达到2.8 MBPS,比有线宽带的速率更快(目前有线宽带的速率是2.0 MBPS)。至于大众关心的价格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密度较高,在3G网络成本固定下,每个使用3G网络的客户可实现低价包月(价格预计在100—200元之间)。开通3G业务后,把手机连接到电脑上使用3G上网比使用目前有线宽带上网速度更快,使用目前的有线宽带上网将变得没有意义。3G无线网络的介入,将会逼使有线宽带进行整个应用架构的调整,以保证有线宽带的竞争优势。2.3 构建高速网络

3G的出现导致有线宽带需要进行服务的提升,服务提升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包月价格下降,二是有线带宽的扩容。目前有线宽带的包月最低价格已经低至57元,包月价格的下降空间太少,价格下降的意义已经不大,网络带宽的扩容成为有线宽带运营商仅有的选择。有线宽带扩容后速率可达到10—12M,但10—12M的速率是否足够满足大众对网络日益膨胀的需求呢?光纤材料成本价格的下降和光纤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光纤取代双绞线进入普通家庭网络成为可能。据光纤通信的研究人员表示,光纤通信的速度可达到1000兆,甚至一万兆。千兆、万兆的光纤接入普通家庭,使高速有线宽带和高速无线网络实现连结,组建家庭式的高速网络将是近在咫尺。由于家庭式高速网络对光纤的需求,高光纤设备提供商将得到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3.市场的客观需求

3.1 厂商主导市场成为过去

据分析,05年前IT业厂商主导着市场。如Intel、AMD等不断推出新的CPU产品,从286到奔腾系列到现在的酷睿等多核系列,CPU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由于用户受厂商的广告宣传及自身攀比心理的影响,单纯地追求高性能产品。厂商也由于市场的因素,不断地加快新产品的更新速度,造成用户被动地接受厂家的新产品。05年后用户的购买思想逐步趋向理性化,用户按自己的需求购买产品,受厂家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少。3.2 用户需求逐步主导市场

用户购买思想的逐步转变,导致厂家对市场的主导力逐步削弱。用户不再被动地接受厂家的新产品,而是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地选择市场上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厂家由于市场因素的转变,逐步以用户的需求方向发展新产品。用户需求逐步主导着市场的发展方向。3.3 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主导市场

由于用户的需求逐步主导着市场,用户的需求越来越显得个性化。用户希望随时随地听音乐、看电影,用户选择购买MP3、MP4;用户希望可以随时随地试玩最新的电子游戏,用户选择PSP;用户希望利用卫星导航系统令驾车出行更方便,用户去购买GPS。一系列小数码产品的兴起,表明用户并不需要综合性能齐全的数码产品,具备单一功能的产品就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用户个性化需求对市场的主导力逐步加强,最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决定市场。4.两个基础推动IT技术的高速发展

在有线宽带的扩容形成高速网络和市场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的推动下,IT技术将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我们从三个方面对IT技术的高速发展进行分析。4.1 处理方面

近年来软件开发商为各个行业提供相应的应用软件,方便各个行业的用户使用。发展到今天,用户对于大型软件的运算和信息处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例如图形处理、非线性编辑、画图、动漫制作等都离不开电脑的应用。这些软件的应用都需要强大的处理器支持。目前的双核、四核的CPU将向八核、十六核的方向发展。多核多CPU处理器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处理器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处理器的成本不断下降,售价也随之降低,利用未来多核多CPU组成一个家庭式的中央处理中心成为可能。4.2 存储方面

DV、MP3、GPS等等数码产品的兴起和普及,使电子数据越来越大,数据的存储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难以满足海量的数据存储量,用户提出如何能更方便快捷地增加存储量,以满足自身的需求。现今用户的数据已经成为用户的个人财富,数据的安全性及备份保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存储调用方式是通过邮箱、网络硬盘、随身携带的U盘、手提电脑等进行存储调用,但这些方式受网络因素(在边远地区无法接受网络信号)或人为因素(遭他人盗取数据)影响,安全性非常低。陈冠希事件就是由于数据存储的泄漏造成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如何使存储成为独立的系统,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供用户随时随地调用所需数据成为新的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速度大大提升,极大提高了网络的数据传送能力和吞吐能力,现在普通的光纤网络及高速双绞线网络的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硬盘的数据传送速度,所以通过高速网络及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独立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系统已经成为理想的解决方案.4.3 应用终端方面

应用终端由于受到环境温度、功耗等因素的影响,综合性能无法与PC相比。但其通常的应用特点是:功能特定、易操作、低功耗、稳定性要求高、免维护等。应用终端单一的功能,易操作免维护的特点,受到很多用户的欢迎,例如MP3、MP4、数码相机等。现有的大多电脑设备由于处理能力强大,受到能耗、功耗、灰尘、高温、维护困难等因素制约,不可能实现应用终端发展的趋势。今后的应用终端将实现低功耗、免维护和能抵御恶劣环境的特点,只需通过高速网络和后台数据处理,直接把处理结果显示在应用终端设备上。在日常生活上由很多例子:1)交车上的数字电视就是一个应用终端,它通过网络的数据传送和后台的数据处理,最后把节目显示在数字电视上供乘客观看。2)在3G网络的支持下,手机同样是一个应用终端。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发送指令,通过3G网络及手机中心的后台处理,最后把处理结果显示在用户的手机屏幕上供用户使用。3)实际家庭用户正在迅速发展的高清播放机(HTPC)也应该是一台独立的专用应用终端。维护简单,功耗少,适应性强的应用终端设备成为用户新的选择。

5.三个单元的独立发展达到合理的状态

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因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IT产品将进入独立发展的阶段。IT产品的独立发展主要是在处理、存储、应用终端三个单元上的独立发展,三个单元将通过高速网络的连接,成为相互紧密联系且相互关联的合理应用的状态。

5.1 处理单元

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传统的PC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利用多核多CPU组建的中小型网络甚至家庭式的中央处理中心将成为PC发展的趋势。PC是为满足单一用户多功能需要设计的。在中、小型企业和家庭使用上,每个人的使用需求都不相同,有的利用电脑进行文档、大型软件的应用,有的利用电脑进行游戏、影视娱乐。用户需要按照不同的需求为家庭配置几台合适的电脑。利用多核多CPU的强大功能组建一个运算速度、安全性、稳定性、可管理性和可拓展性都比PC优胜得多的多核多CPU中央处理中心将成为用户新的选择。由于处理器成本和售价的下降,在价钱方面由多核多CPU组成的处理集群的价格与多台高性能PC的价格双差无几。组建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成为可能。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的组建同时为网络化软件、图像渲染软件、黑客安全软件等软件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5.2 存储单元

500M大小的一部DVD电影、几G大小的一款游戏甚至几十G大小的一部高清影视,越来越多的照片、MP3音乐、文件文档,海量的数据存储,你是不是又要开始考虑更换容量更大的硬盘呢?硬盘从40G、80G、到250G、360G,你是否觉得你的硬盘容量总是不够?面对庞大的数据存储,如何能安全地存储珍贵的数据资料,并可以实现在其他电脑和视听设备中进行查阅、浏览就成了很多用户考虑的问题。组建家庭式的网络存储中心成为一个新的概念。目前主要的存储技术有三种,分别是直连式存储(DAS)、存储区域网络(SAN)和网络接入存储(NAS),直连式存储(DAS)是一种直接连接在主机上的存储设备,在扩容和升级方面都受到自身的限制,而且在读取速度上也不能符合高速网络和高性能处理中心的要求。存储区域网络(SAN)采用光纤通道技术,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SAN的读取速度可达到1Gbps、2Gbps,可以符合高速网络和高性能处理中心的要求,但SAN的价格昂贵,且需要相当高水平的网络管理技术和能力,对与普通家庭和一般的中小型网络用户,都可以说是一项昂贵的消费。网络接入存储(NAS)采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存储系统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私网。万兆网络的出现,使NAS的需求空前旺盛。NAS与其他存储设备相比,操作、维护更加简单方便,致使对网络维护人员的要求下降,减少维护服务费用,令整个网络成本下降,网络附加存储的发展和普及使用将成为可能。网络附加存储的发展方向将为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提供商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5.3 应用终端单元

应用终端的独立发展已经初步形成。MP3、MP4等小数码产品的兴起,表明用户需求的是缩减多余功能,无需维护的应用终端产品。华为IPTV业务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构思。在2004年,LDCOM与华为的IPTV业务合作,使在巴黎和马赛超过3万家庭用户通过华为公司提供的全套宽带视频解决方案,享受到了利用电视上网、游戏、视频点播和收看视频广播等丰富的业务。用户只需在电视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电视终端上点播丰富的娱乐服务。新近推出的数字电视机顶盒类似于华为的IPTV服务,通过数字电视中心的处理,用户只需在电视前用遥控器简单操作,就可以点播自己喜欢或者错过的电视节目。很多人认为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会随身携带一台超级电脑协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上这是对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种误解。因为无论电脑技术如何发展,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越高,能耗就越高,对应用环境的要求(如:环境温度、湿度、尘埃密度等)就越高,这一点与设在专用环境(如:家庭、办公室等)的电脑设备是无法相比的,所以很多应用终端的使用是受应用环境的严重制约,不可能有太高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后台处理中心和存储中心提供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将我们需要资料和结果通过网络想后台处理中心发布命令和提取结果。实际上我们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电脑,只需要结果并不需要关心过程,在网络发展高速的今天,我们完全应该通过高速网络向远方的电脑处理中心和存储中心发布要求运算的命令和提出相应的结果。

如:美国数字化部队,士兵携带的实际上是一台应用终端,由随身携带的传感器和卫星定位及卫星照片等通过卫星和网络通信技术将战场的情况传送给后台的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将已经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向士兵发出危险提示和作战指示,使士兵如有神助,准确地把握战机和撤离危险地带,极大地减少伤亡和增强了作战的范围和能力。,所以,免维护,功耗少,适应性强的应用终端设备将越来越多成为电脑用户在实际应用中的必然选择。应用终端朝着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发展方向独立,这也为应用终端提供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5.4 三个单元的合理状态

三个单元的独立发展,最终会形成一个三者的合理状态。可以想象未来数字化生活不再是由几台高性能PC组成,而是由高速网络、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网络附加存储设备和应用终端设备组成。由于IT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在组建家庭式及中小型网络的成本上,购买几台高性能PC的价格与组建以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网络附加存储设备和应用终端设备组成的家庭式网络的成本相差无几。而在实际应用上,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的强大并不是几台高性能PC机可以媲美,而网络附加存储设备的海量存储也不是PC硬盘可以负担,应用终端设备的个性化更能迎合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无论你在任何地方需要个人存储的资料,都不再需要打电话找人手动上传在个人PC上存储的资料或者把手提电脑带在身上,只需通过操作简单的手持应用终端设备发送需求指令,利用强大的中央处理中心联结外围的高速网络及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构成的家庭式网络,随时随地把你所调用的数据或运算处理结果显示在你的轻便应用终端上。在这种状况下,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应用单元达到了一个三者合理的状态,也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数字化生活。6.未来IT行业的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的分析,在高速网络和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的市场要求下,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应用终端三大单元独立发展,将构成家庭式及办公的高速网络数字化生活。这种个性化、专用化的数字化生活的发展及应用,将为高光纤设备提供商,网络化软件、图像渲染软件、黑客安全软件等软件商,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提供商及应用终端设备提供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广阔的发展平台。三个单元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独立发展,三者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换这种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3—5年内IT行业的发展趋势。

it行业发展趋势 第2篇

时光飞逝,转眼间,联欣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我们05年开始快订通业务,7年磨一剑,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信息技术企业。信息行业发展之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有着以下区别于传统行业的几大特点:

一、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造成生产规模经济效应比传统行业更加显著。

何为生产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生产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平均成本将随之略微下降的现象。

何为固有成本和可变成本?以计算机硬件制造业为例,建设一家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工厂,总投资需20亿美元以上(这就是固有成本),而在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可变成本(生产芯片用的原材料即为可变成本)却不到总成本的30%,即计算机芯片生产中70%以上是固定成本。

由此可见,信息行业随着产品销售量增大,实际的生产成本急速降低,与传统行业生产正本与销售量基本成正比或稍有减少的现象形成明显对比。给我们联欣的启示就是:进一步重视销售,扩大销售量也是降低生产研发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研发成本高,生产成本相对低,技术更新快,行业外延和渗透性高,造成创新与风险并存。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企业研发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明显提高。一般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都在5%以上,处于发展前沿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甚至高达15%至20%。2000年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Cisco公司研发投资27亿美元,2001年美国微电子器件制造商英特尔公司研发投资超过40亿美元。

信息技术水平每3年提高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超过30万项,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5年。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高创新性和拥有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此外,电子信息产业的渗透性高,不但涉及制造业,而且衍生到服务业,其产品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教育、医疗保健、旅游及文化娱乐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技术创新的空间也大大扩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投入大、成功率不高,也使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相对较高的风险。

正所谓技术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机会向来与风险并存,给我们联欣的启示就是:要拓展创新面,在风险中看到机会,在尽量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风险的同时,把握机会,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时刻牢记,不要成为第二个诺基亚!(昔日的手机巨头,因为其保守的姿态,如今已经开始被苹果和异军突起的HTC边缘化)

三、用户成本锁定明显,造成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何为用户成本锁定?即用户一旦使用上某种电子信息产品之后,如果要更新原有的产品,就会遇到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

与传统工业品通常具有独立性不同,电子信息产品大多数处于一个系统中,单件产品难以发挥作用,只有与其他配套的产品相互配合,才能产生效用,所以,用户一旦选定某种系统中的一件产品,就不得不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硬件和软件。另外,用户本身还存在与外界数据交换的需求,这种交换往往要求采用同一种格式,否则就会造成很大的信息交换障碍。这种状况使得更新信息系统转移成本巨大,频繁更换供应商几乎不可能。一旦用户使用上该产品,用户就会“越陷越深”,直至被牢牢锁定。锁定程度的大小与转移成本相关,成本越大,锁定程度越高。

这种现象使不兼容的新产品即使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也难以得到推广和使用,有利于供应商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给我们联欣的启示就是:做好产品的前提下,目光放远,哪怕即使要稍微牺牲一点眼前的利润(比如,PDA终端的价格适度下调),也要牢牢抓住客户,因为有了客户就有了未来!(就像现在的腾讯,做什么,成什么!)。

四、对标准的高度依赖,造成标准制定者必定引领市场。

由于电子信息产品通常是在系统中发挥作用。产品供应商虽然可以通过成本锁定用户,但是毕竟一家厂商难以提供所有的配套部件,要使多家厂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生产的产品能够协调运行,必须依赖于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因而对标准的控制和介入程度实质上标志着技术和生产的竞争力。如果一个国家或一家企业能够有效控制技术标准,并且有足够的生产实力,就具备了其他国家或企业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不仅能够将产品线延伸至多种信息产品,进行“纵向竞争”,还可以利用手中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来限制竞争者生产兼容产品,或者阻挠竞争者建立联盟,进行“横向竞争”,以确保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

由此可见,谁控制了标准,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也就是管理学中经常提到的“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卖产品”。给我们联欣的提示就是:我们联欣现在的订货会基本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不明显,我们一定要与肖邦科技、捷慧达等同行拉大差距,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更大程度地掌控订货会市场,由我们联欣来制定未来订货会的标准!道路艰难,所以我们更要居安思危,为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并努力奋斗,让联欣更上一层楼,尽早实现上市目标!

最后献打油诗一首与联欣人共勉!(最后一句双关,一、谐音表心志,二、隐晦剖真理)

联众人之志

欣繁荣尤在加领导心上

2015年IT行业技术趋势 第3篇

积极主动地利用物联网

物联网涉及将传感器和处理器嵌入日常用品以将其与数字世界联系在一起。Io T带来的其中一个挑战是需要将从各种来源中生成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并根据需要将这些数据用于快速分析和制定决策。

“从IT角度来看,Io T改变了我们期望查看的数据类型,”它不仅仅是业务数据,也不完全是我们以往处理的事务数据类型。

视频和计算机传感器数据将增加对实时分析功能的需求,而预测功能则是关键,目前我们手动执行的预防潜在问题发生的操作将通过计算机连接自动执行。

自动化是关键

IT不但需要高效处理数据事务,还需要更加高效地分析这些事务的内容,例如,为了提出可以预防医疗突发情况的干预措施,医疗保健公司需要对索赔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事务和管理事务本身将成为IT部门职责的一部分,”。

自动模式识别将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尽可能地将例行程序进行自动化之外,自动识别不属于标准操作程序的状况更为重要,这样一来,您可以主动标记可能会导致负面事件的情况。

有了这么多可用数据,存储将成为核心问题。我们可能必须要有选择性地保留数据,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您以智能的方式管理该数据流,并确定有价值的数据和可以丢弃的数据。

最前沿的云和移动设备

Io T及云和移动性 领域的发展 将持续影响IT员工。现代化的平台由作为后台的云和作为边缘设备的移动设备组 成 ,其混合特 性使得拥 有Open Stack行业标准、向开发人员开放的多样化云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IT持续向以 服务为导 向转变,基础设施管理和网络化等任务将日益成为软 件驱动型 任务。需 要了解如何在现代化应用中进行软件设计现已成为通常交付IT服务的关键 组成,包括所有类型的应用,但不仅仅是应用,您无法仅靠一个工具就解决这些问题。您 必须拥有 以下两种 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分析方法和应用这些方法的领域。

云集成商将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实现云支持的应用、传统IT应用和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之间的进一步集成。

需要技术专家

IT领域兴起了社 交媒体专家 。现在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社交协作,但是我们通 常都无法 获得最大 回报。该领域的专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移动设备数量的爆炸式增长需要技术经纪 人为企业 提供咨询 服务。这与客户服 务器时代类 似 ;起初 ,所有企业都得到了自己的应用,可是后来这些应用竟无法相互兼容,您在移动环境中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业务部门只会不断增加各种不同的应用,而最后就会让您陷入窘境。

对云服务的需求 会持续增加,因为最简单的 方法是存储Io T数据 ,提取不同源中的信息,然后传递该信息,从而使企业可以快速制定决策。

让一切持续化发展

为了使企业可以在2015年保持竞争力,IT必须采取持续交付的方式。敏捷性、持续集成、自动测试和开发运维绝对是必要的。按照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是最基本的。这些在未来几年内都是基本筹码。

敏捷性不仅适用于应用开发。许多企业都在考虑采用敏捷方法,期间可能使用敏捷开发方法及与之十分相似的方法,但却应用于完全不同的领域。他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必须要快速做出改变,否则到您实施这些方法时需求已发生变化。

2004:IT技术十大发展趋势 第4篇

随着2003年AMD Opteron64与Athlon64系列CPU的发布,64位计算从服务器的高端应用 走 向桌面,走向大众成为了可能。对于32位应用的兼容性,使得AMD的64位处理器成为PC从32 位向64位平滑过渡的桥梁。

整个产业链也纷纷看好桌面64位计算的前景——芯片和主板制造商如VIA、Nvidia等纷 纷推出配合上述两款CPU的主板产品,整机厂商如IBM、HP等也纷纷表示支持,软件开放商也 准备为其开发64位的应用程序,以发挥其强大的运算能力,这其中甚至包括微软即将推出专 门为Athlon64优化的Windows操作系统。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Intel不可能没有反应了。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Intel就 会在桌面64位计算市场大张旗鼓,利用其强大的实力应对AMD的挑战。两大巨头相争,最大 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而且Intel进入得越早,桌面64位计算就越能得到发展和普及。64位 带来的计算能力的飞跃,无疑会为IT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惊人的革命。

WLAN——边普及,边成长

2003岁末国家公布的WLAN国家标准WAPI,虽然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与批评,但我们应该 从中看出,正是由于政府对于WLAN技术的看好与推广意愿,才对其进行重点考察,并为弥补 其数据安全方面的不足,制定出我国自有的标准。因此WLAN在2004年很有可能在政府以及商 用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并且,国家标准的强制执行使得行业规格统一,兼容性提高,更有利 于WLAN在我国的快速普及。而另一方面,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任何一家厂商也不愿放弃的, WLAN标准组织已经同我国联系,准备制定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WLAN标准,所以WLAN的自有标 准并不会导致与世界脱轨。

在发展远景方面,WLAN作为一个尚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其惊人的潜力将随着更先进标准 的研制展示在世人面前。目前成熟的802.11g标准的54M的带宽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应用的 需要。而正在研制中的基于WiMax技术的802.16a标准,据称可以实现最大30英里的传输距离 和70M的带宽,这将使无线局域网发展为无线城域网。

DVD——“刻录”+“蓝光”=二次革命

随着网络带宽的提高与大众多媒体应用的增加,计算机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能力逐渐受到 考验。作为光存储领域排头兵的DVD技术,在市场的要求下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而“刻录” 与“蓝光”,就是它的两把利斧。

DVD刻录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各个企业为了抢占行业制高点而制定了不同标准,如 松下、日立等公司支持的DVD-RAM,由Pioneer所主导的DVD-RW,由PHILIPS、Sony、YAMAH A等公司制定的DVD+RW。标准之争大大阻碍了生产的规模化和产品的普及。但是随着DVD+R W标准的逐渐胜出以及DUAL DVD(兼容DVDRW)與DVD ALL(兼容三种标准)技术的推出,DVD刻 录终于开始走向普及阶段。2003年末,DVD刻录机掀起了降价风暴,一些机型降到了千元以 下,而更高倍速的刻录机也在不断推出中,由此我们可以预计,DVD刻录机的性能将快速提 升,同时价格也会快速下降,2004年,必将是DVD刻录的普及年。

同时,DVD光盘容量的扩展也会顺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2003年2月1 9日,三星等9家 公司发布了一种新型“蓝光盘”(Blu-ray Disc),由于采用波长更短的蓝色激光进行读 写,蓝光盘的数据存储量达到了传统“红光盘”的5倍,双面双层的“蓝光盘”将可以达到 惊人的100G的存储容量。预计在2004年,蓝光盘及读写设备将开始进入市场,在实际的应用 中接受检验和磨练。

显示设备的多元化发展

17寸纯平显示器占据显示设备主流地位已久,虽然近两年媒体对“液晶普及”进行了铺 天盖地的热炒,CRT显示器凭借其非常成熟的技术和极高的性价比自岿然不动。但是随着技 术的进步,液晶显示的技术逐渐强大起来,一方面,响应时间、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不断提 高,逐渐逼近CRT性能;另一方面,采用DVI接口将是液晶显示器的大势趋,与相应显卡配合 ,完全数字化的显示能够充分体现液晶显示的优势。日趋成熟的技术必将使得LCD拥有与CRT 抗衡的实力。

在研发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的OLED显示器,势必成为下一代显示器的核心技术。OLED是 一项基于有机薄膜的自有光源显示屏技术。与液晶相比,OLED具有许多优点,如超薄,厚度 只有1毫米左右;超轻;广视角;刷新速度是液晶的1000倍;高清晰度;低能耗;制造成本 低。目前,大屏幕OLED器件的稳定性大大提升,基本上达到商业应用的要求,已可制造出15 英寸的高清晰度显示屏。

移动计算的飞跃——3G与SoC

业内普遍预测,2004年,中国将颁发3G牌照。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一个自主知 识产权的国际3G标准,已与欧洲支持的WCDMA和美国CDMA2000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在 中国政府的关注与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试验网验证。技术上已经完善的3G终于会进入实用, 其提供的高带宽会使广大用户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包括视频传输、互动游戏等等。

而要充分利用3G提供的高带宽,提高接入设备的处理能力也是关键,SoC将引领嵌入式 芯片的技术发展。SoC(System on Chip)即片上系统,从狭义上讲,是将系统集成在一块 芯片上;从广义上讲,它是一个微系统,如果说集成电路是大脑,那么SoC就是包括大脑、 眼睛和手的系统。随着SoC的发展,它将不断满足日趋增长的功能密度、灵活的网络联接、 轻便的移动应用、多媒体的信息处理等需求,满足人们以GUI屏幕为中心的多媒体界面与信 息终端交互需求。

Linux向嵌入式设备大力进军

Linux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几年之内,它已经占领了Web服务器领域的半璧江山,然而 在个人PC领域,与Windows相比,linux图形界面的效率和其界面友好度仍然较低,这导致li nux在桌面领域普及缓慢。然而展望linux的未来,我们发现,嵌入式设备是其新的用武之地 。

有限的ROM、有限的RAM、有限的传输速率、使用广泛而且其中不乏高危场合。这一切的 一切,都要求嵌入式产品需要一个核心很小、效率很高、优秀的内存管理,功能按需裁减而 且非常稳定的内核才行。而linux显然非常符合这些要求。我们可以预见,将会有越来越多 的嵌入式设备采用linux作为操作系统。

建设分布、平等的网络——P2P“登堂入室”

2003年走红的BT下载使得P2P技术深入人心。而与此同时,IT业的巨头们也开始涉足这 一领域,力图开发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Microsoft将推出支持P2P的Windows XP SP2,而In tel也大张旗鼓地开始了P2P的研究应用。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在2004年P2P将逐渐向主流应 用领域发展。

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与数据安全

2003年的冲击波病毒等带来的影响使得IT安全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防毒防攻击 方面,中央控管技术由于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将继续作为关键技 术得到发展。而整合了应用层监测和阻断攻击功能的智能防火墙技术将带来防火墙领域的革 新。

而数据保密性方面,随着SSL VPN(加密套接字协议层虚拟专用网)在应用中的不断成熟 ,2004年将是其遍地“开花结果”的一年。最初的服务可能仅限于比较单一的内容,但最终 将与企业各自的管理应用相结合。

基于XML的Web技术得到较多应用

为了解决现有Web信息结构化不强、不适合于深层信息加工和处理问题而提出的XML(可 扩展标记语言)一经提出,就被认为是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新的一年里,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Web站点采用这一技术,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加工和共享利用 。而在要求更高的商用领域,使用XML标记的高度结构化数据能够为企业间信息交换提供更 高效的平台。

HDTV/DTV全新的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电视(DTV)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数字化使电视正式进入信息社 会的“数字化大家庭”,从技术基础上推动电视演化成综合娱乐、体验和信息服务平台。

2014IT届十大战略发展趋势 第5篇

近日,数千 IT 精英汇聚美国奥兰多,参加 2013 Gartner

Symposium/Itxpo 全球大会。会上,知名 IT 研究与咨询公司 Gartner 对 2014 年具有战略意义的十大技术与趋势做出了总结。他们预测这些技术会在未来三年里拥有巨大潜力,并在同行业中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下是这份榜单以及 Gartner 公司做出的说明。

1.移动设备的多样性及管理(Mobile Device 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Gartner 指出,未来依旧不会有单一供应商或平台完全主导移动行业,不论是 Google,苹果或是微软。而从现在到 2018 年,多样化的设备,不同的用户将导致“everything everywhere”这个战略很难实现。这让自带设备办公(BYOD)的计划更加的困难。Gartner 预测到 2016 年一个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将会同时使用三到五个设备,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的合理采用,公司更好的规定员工自带的硬件设备,将可以兼顾到灵活性和保密性。

2.移动App和应用程序(Mobile Apps and Applications)

Gartner 的 Cearley 谈到企业应检视自身对待 App 和应用程序的策略,把二者区别开来。App 体积更小,更有针对性,而应用程序应做到更大

更全面。目前的趋势表明,App 的数量在增长,而应用程序的量却在萎缩。Gartner 建议开发人员应该寻找将 App 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构成更大更全面的应用程序。

3.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

互联网已触及到企业资产和消费型产品,比如汽车和电视。但大多数企业和技术供应商并没有致力于研究扩大互联网的可能性,在业务或组织上均没有为此做好准备。Gartner 公司指出企业不应该将思路局限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上,因为万物互联终将接替物联网。

4.混合云和混合IT 作为服务代理(Hybrid Cloud and IT as Service Broker)

Gartner 认为,整合个人云和外部私有云服务势在必行。在设计私有云产品上,企业必须考虑到其未来的可整合和互通性。而混合 IT 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将改变整个组织架构。IT 部门的职能角色正在改变,从传统的服务提供者转变成顾问以及代理人。

5.云端/客户端的架构(Cloud/Client Architecture)

随着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网络的需求和成本都在增加,这就要求尽量简化云程序的计算,以节约存储空间,同时把客户端设备的存储能力也利用起来。Gartner 指出,移动用户的要求日益复杂,对服务器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要求也在增加。

6.个人云时代(The Era of Personal Cloud)

在未来, 每个人都会有他自己的个人云服务。个人云时代将迎来一个从面向设备变成面向服务的转变。设备的性能等参数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用户可以使用多种设备访问他的云数据,个人云技术将会取代传统设备所具有的部分功能。

7.软件定义一切(Software Defined Anything)

Cearley 提到软件定义的网络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不再是关注的焦点,软件定义一切(SDx)取而代之。SDx 是一个泛指,不同的厂商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开放性是他们一致的目标。

8.Web-Scale IT

Gartner 公司指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如 Amazon,Google 和

Facebook,这些公司不仅规模巨大,还具有良好的速度性和灵活性。如果其他企业想要与其保持同步,就需要效仿这些典型的云服务提供商的流程、架构和实践。Gartner 将这三项要素合起来定义为“Web-scale IT”。

9.智能机器的兴起(The Rise of Smart Machines)

Gartner 认为智能机器的时代将是人类 IT 历史上一个巨大颠覆。不管是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个人助理(如苹果的 Siri 和 Google 的 NOW)、智能顾问(如 IBM 的 Watson)亦或是机器工厂的设备(如 Baxter 的工业机器人),这些智能机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想法。Gartner 公司预期未来有更多的个人或企业着手投资这一领域,刺激其消费力。10.3D打印技术(3D Printing)

it行业发展趋势 第6篇

数据中心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令人望而生畏:无限规模基础设施、严苛的业务需求以及对控制的重大转变—一旦IT专家们总有办法提前做好准备。

根据本周Gartner Infrastructure Operaations&Management Summit2014的会议内容,业务专家预测,公司内部数据中心架构将会按Amazon Web Services的云计算一样,拥有可扩展性和计费功能。

Gartner公司的管理副总裁Govekar表示,结合IT前沿的十字路口与企业预期,未来将有十个影响数据中心的趋势。①开放哲学。开放框架可以将数据中心拆分成多个低级别组件,这些组件都将遵循开放标准。而且只有少于2%的企业应用程序被设计支持横向扩展架构,企业IT需要避免把历史遗留程序带入开放架构里。

相反,要把新业务负载放到模块化设施中,并且和硬件供应商协商,引入更多开放标准的硬件和软件。

②自动化。这并不是新趋势,但IT自动化会在未来五年内发生变革,从投机到真实的实施。

问题在于IT管理员喜欢脚本。他们喜欢编写脚本,摆弄来自同事的脚本,并且在跳槽或离开后留不下一点文档。IT自动化必须从脚本演变为明确内容(定义任务的工作负载),接着进行启发式设计(基于运营数据的自动化设计)。银行现今已经使用启动式自动化,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所有想要的硬件,Govekar说。但目前来说他们还缺乏在任何时候自动化工作负载的能力

从任命一名IT领导者开始,推行自动化,发现并奖励能够编写具有弹性、结构化脚本的管理员,并开始进行启发式自动化脚本的编写。

③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定义意味着控制层将从硬件剥离出来,数据中心的任何设备都将参与到此架构中。软件定义服务器已经被接受,软件定义网络与软件定义存储预计要到2017年才会产生较大影响,Govekar说。

不要认为软件定义一切的目的是节约成本,真真的问题是灵活性。在这个动荡的市场避免厂家锁定,并寻找可互操作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抽象整个数据中心。同样还要记住,传统数据中心不会因此就立刻消灭。

④大数据。大数据被以各种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例如,警察无须在全城都布满警车才能降低犯罪率,通过分析可能发生的状况的热点、发生时间与历史数据就可以进行推断。

建立新数据架构来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和实时输入,是现今的一大变革。抑制企业IT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最大问题不是数据架构,而是大数据相关的技能。

⑤互联网就是一切。IT需要管理咖啡壶吗?如果咖啡壶有IP地址,并连着互联网,那么IT就能管。

连接互联网的设备结合大数据分析,意味着企业能够自动化和优化其业务。也意味着每个终端节点都面临着安全风险。在数据中心可用性管理中,互联网就是一切意味着整形与客户优先级分层,而不是简单的采购更多硬件。

Govekar说,要建立可变更,而不是无法改变的数据中心。

⑥全网规模IT。不论好坏,领导希望了解为什么你无法做到像Google、Facebook与Amazon那样。

传统硬件与软件都不是为全网规模IT设计的,这意味着该趋势依赖于软件定义一切和开放架构,如Open Compute Project。其同样还依赖于IT的整体心态,能够接受试验和失败。

⑦移动。员工是移动的。用户是移动的,带上自己的设备已经演变成带上自己的玩具那样简单。IT服务台自然不能落后这一趋势,以免对声誉造成影响。

将数据隔离—个人、企业与应用程序数据在一台设备上进行隔离,这是技术部门需要考虑的。

⑧IT两手抓。无论多难,没有人会因为IT确保服务器与应用稳定运作而喝彩。IT两手抓意味着在维护传统IT实践的同时,安全地介绍与引入新流程。

采取策略,从应用开发与分层开始,将其应用到IT路线图,并想办法接近客户。同时关注两方面会让团队更加多样化。⑨商业价值报表。到2017年,大部分基础设施与运营团队都会使用报表与外界沟通。Govekar认为商业价值报表和IT报表对比,就如同拿游轮评价与游轮锅炉校准数据比较一样。它们服务于不同目的。

评估商业报表与听取IT员工的发言,因为他们也是业务的利益相关者。

⑩可控的尝试。以上趋势都可能造成影子IT,业务部门可能绕开IT而不受约束。

IT运维管理六大趋势 第7篇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IT网络,Gartner发布的2013年对众多公司和组织机构具有战略意义的十大技术与趋势,关于IT运维管理包括以下六大趋势:

趋势1:支撑数据大集中管理

2013年,大数据成为IT界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大数据正在从专注于个别项目向对企业战略信息架构的影响上转移,对数据量、种类、速度和复杂性的处理正迫使许多传统方法需要发生改变。同时为企业内部和运维产品提供商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大数据时代,随着企业IT架构的不断扩展,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网络也变得更加复杂,从而给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分支机构众多的大型企业或垂直层级较多的政府单位,为了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数据时效性,运维工作显得十分艰巨。IT监控系统每分钟要进行上万个数据采集已非易事,而对采集上来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才是更难的挑战。如果数据未经过处理,这就对运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大数据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的2013年,在此背景下具备实时采集和海量分析能力的IT运维管理产品将会成为数据分析应用的新增长点。

趋势2:虚拟化监控管理同等对待

在虚拟化诱人的高额回报面前,相对滞后的IT运维管理已经让众多CIO熬过了艰难的2012.在虚拟化后,IT运维部门需要对新增的虚拟网络、数据存储、虚拟机、ESX/ESXi主机数量、集群对象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而这种方式就是消除虚拟化主机“不可见”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支持边缘应用的虚拟机和支撑核心应用的物理服务器同时存在环境中,IT运维产品需要具备“同等对待”的能力。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这种管理模式,比如,在虚拟交换机和虚拟机之间仍然采用“实体连接”的方式进行管理,等等,这样才能消除虚拟化运维的死角,才能支撑传统数据中心全面升级换代至“云数据中心”。

趋势3:存储系统融入一体化监控

大数据、虚拟化对运维人员来说如临大敌,存储则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其稳定性、性能都是确保核心任务运行关键,存储系统发生事故、灾难往往给企业形象和业务连续性带来极大的威胁。

趋势4:主机监控更加细化

在Gartner发布的2013预测中,IT操作流程自动化成为了影响数据中心发展的技术之一,而实现IT管理流程自动化仍是IT管理人员降低IT操作成本和复杂性的一个关键目标。另外,在影响数据中心的技术中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将继续在企业IT运营基础设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对主机系统更加完备运维工具可以帮助IT运营的建立、维护、可视化和监视逻辑应用程序或者服务拓扑管理和跨系统的依赖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自动化的IT运维工具力争出错率趋近于零,可以有效减轻人工控制流程的负担,同时也对提高业务服务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主机层面的监控只有做到精细化,便可有效的预测、预防、隔离、诊断和解决发生的问题,掌握各种系统资源的利用情况。另外,IT运维产品的发展趋势决定了,要在企业复杂的异构网络环境和系统面前毫不畏惧,有这种实力才能实现业务系统所依托的网络平台资源、服务器资源、应用系统资源、信息服务资源等进行统一综合管理。

趋势5:BSM运维产品认可度攀升

从IT运维管理在企业收益价值链的位置来看,以往的IT基础设施管理、IT设备维护和管理、IT服务流程管理等,只是对业务发挥着间接辅助作用。而唯有IT与业务融合的创新管理模型,才能对用户业务开展有直接价值,这也正是2012年众多企业用户对BSM理念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最佳实践的原因。而在厂商层面,必须将产品与BSM理念耦合度做到最紧密,才能帮助那些缺少IT运维项目实施经验企业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我们从更多的用户层面上了解到,在2013年的起点处开始,许多CIO极其所带领的团队都希望利用BSM产品将业务清晰化、视图化,并在此基础之上才更好地执行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在企业中的兑现。

趋势6:运维产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IT运维管理的需求是随着企业规模与成长速度逐步调整形成的,从技术与管理两个维度来分析,企业IT运维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IT基础设施管理阶段、综合业务管理阶段、全域集中管理阶段。而在实际运维中,企业则可以通过对着三阶段的了解,“对号入座”。

IT行业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8篇

我国IT行业中项目管理存在的现状问题

1、理论基础薄弱, 研究滞后

在我国经济发展早期, 大多数企业对于项目管理的认识目前仍然处于初识阶段,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运作中, 科学系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采用尚不成熟稳健, 不能全面掌握项目管理的理论架构, 距离达到专业化水平尚需时日和磨炼。在许多中小企业, 项目管理理论基础的薄弱, 研究的滞后以及认识的不足使得很多企业的项目虽然能够完成, 但是实现过程却一波三折, 对于项目进行中出现的种种变动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 效率低下, 进度落后, 致使预算失衡, 甚至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在项目完工前就已尽失市场先机, 让企业深受经济打击。

2、市场及客户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IT行业的竞争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激烈态势, 激烈的竞争, 必然促进技术的更新变化速度加快, 市场环境也随之复杂多变。此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IT行业客户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 客户自然也成为变化发展中的客户。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随着我国IT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关企业将会参与更多的项目, 项目规模也会不同程度的扩大, 复杂性也会有增无减, 与此同时, 市场及客户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必然会给项目管理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 这无疑是对我国现有项目管理水平的重大考验, 但是, 不足同时也代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因此, 我们必须要对项目管理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 以变应变。

3、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是IT行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致使我国IT行业与国外发展水平落差较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专业人才的匮乏。IT行业对项目经理的需求量很大, 它要求管理者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 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但是目前IT行业的管理者大多是偏技术型的人才, 缺乏专业的系统化的管理培训, 他们在项目管理上常常顾此失彼, 尤其是在系统考量和项目风险控制管理等方面亟待改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以及由技术型人才到管理型人才转型之难是我国IT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之一。这种困境已经使得一些资金充足、研发团队优秀的好项目, 常常因为无法为其找到有经验的专业项目管理者而濒临夭折。

4、企业的自我认识欠缺

许多企业在面临实际问题时, 难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甚至不能独立制定对策。而有的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涉猎竟是空白, 对于项目的管理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中, 缺乏主观能动性, 科学性系统性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应付问题而管理, 以致在项目管理方面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 管理常常出现断层现象。事前无防范, 事后无总结。自我认识的不足往往成为这些企业在通往实现长远发展道路上的阻滞瓶颈。

5、项目成功率低

目前我国的IT行业面临一个严峻问题是:真正或基本达到项目预期的项目占有率低, 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关项目管理者经验不足, 项目管理水平不高。IT行业的项目虽然风险高, 所处环境不稳定且复杂, 而且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确实存在诸多企业难以控制的因素, 项目失败着实难以避免, 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 直到现在, IT项目的失败率也达到了90%, 且居高不下。这样的统计数字背后隐藏的各种资源浪费隐患不免引起人们对IT行业发展的担忧, 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提高项目科学化系统化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IT企业走出浪费困境的当务之急。

我国IT行业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在知识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国家及地区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与加深, 让IT行业项目管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项目管理在IT行业的应用, 可以使得IT行业向着科学化、系统化、一体化发展, 可以更好的满足IT行业各方面的需求。IT行业项目管理可行性的对比如图所示:

项目管理所产生的统筹协调各个管理要节的新方式方法弥补了传统管理方式的诸多不足, 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 项目管理所显现出来的巨大优势势必会席卷各行各业。项目管理将不仅仅作为一个企业的职位出现, 随着它对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专业学科化将会渐渐凸显。它将会越来越普遍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作为专业出现, 我们有理由期待, 在项目管理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环境下, 中国乃至世界IT业将会依靠自身独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体制, 使自身的的项目管理水平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项目管理难度日趋增加以及要求日渐多样化的情况下, 有助于项目管理的软件就会应势而生。这些软件不仅能够健全项目管理方案, 而且能够使各项目管理资源与整个企业资源进行最有效率的配置整合, 让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

结语

it行业发展趋势

it行业发展趋势(精选8篇)it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未来3-5年IT行业的发展趋势1.前言最近几年,我国网络业蓬勃发展,网民队伍也日益壮大,上...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