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肿瘤重症
ICU肿瘤重症(精选10篇)
ICU肿瘤重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肿瘤重症患者60例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男41例、女19例, 患者年龄为39~75岁, 平均 (44.8±3.0) 岁。根据病症类型对患者进行划分, 其中胃癌2例、食管癌2例、肠癌40例、肺癌7例、肝癌11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治疗,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疗法, 以补充患者所需的能力、矿物质及维生素。以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进行全营养素低渗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摄入。初始浓度需较低, 且每次摄入量约为100~150 m L, 每次约2~3 h。待患者胃肠道逐渐适应后再增加摄入浓度与摄入量, 每次约300~400 m L。同时, 需根据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对患者对营养物质摄入量进行调整。
1.2.2 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肿瘤重症患者病情十分危急, 患者内心往往压力较大, 许多患者情绪悲观消极。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 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向患者讲解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让患者了解营养支持治疗的积极作用。②置管方法与护理。在置管前向患者说明置管流程, 使得患者有所准备。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使得患者头部轻微向后, 稳定头部。首先于鼻肠管内注入20 m L温开水, 并在鼻肠管内插入引导钢丝, 以伸直螺旋形管头。整体鼻肠管插入长度约为50~65 cm, 并做上标记。将鼻肠管头部蘸少许温开水后缓慢插入, 至咽喉部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 利于管道进入食管内, 至标记部位时尝试抽取胃液, 若能顺利抽出, 则向管道内注入10 m L的水, 后将引导钢丝撤出, 使得鼻腔外的管道处于松弛状态[2]。至第一次的标记点处再增加15~20 cm作新标记点, 用于观察管道是否可顺利通过屈氏韧带。若患者胃动力正常, 约在8~12 h后鼻肠管前端可达到空肠, 对患者行X线透视, 证实后注意EN制剂。③导管常规护理。置管准确后, 需将个肠内营养管理进行固定。每日更换一次胶布, 并在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对置管刻度进行记录。对患者输注营养液时, 需明确导管位置。操持管道通畅, 预防管道堵塞。在营养输注前、输注后均需对管道进行冲洗。④拔除肠内营养管道护理。若需停止营养支持治疗, 需先以温开水对管道进行冲洗。夹闭肠管的近端, 缓慢的将管道撤出。在拔管过程中, 需避免有残留液体进入气道内, 预防肺部感染。⑤营养液输注时护理。在输注营养液时患者取半卧位, 将床头适当抬高30°~40°, 预防反流或误吸。营养液输注后鼓励患者适当运用, 促进胃肠道蠕动, 利于营养吸收。
2 结果
患者于入院后3~6 d开始补充肠内营养。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时间为7~29 d, 平均时间为 (15.8±2.4) d。本次营养支持治疗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不适症状, 包括腹泻2例与腹胀2例, 但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较强。其余患者均耐受较好, 身体营养状况获得了明显的改善。
3 讨论
ICU病房内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危重, 此类患者机体也基本处于高分解状态, 免疫功能十分低下。若在此过程中受到感染, 则极易导致患者死亡。而又因病症原因, 患者常常饮食困难, 机体营养缺乏, 处于亏损状态。因此, 对ICU肿瘤重症患者行营养支持疗法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现代医学认为, 营养支持已成为重症患者的一个组成, 而并非单独部分。相关资料表明, 对于肿瘤重症患者, 营养不良可导致其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同时患者生存期也相应缩短。
目前, 临床上对于重症患者最为常用的营养支持治疗途径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本文中, 笔者对营养支持疗法治疗ICU的基本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对于肠内营养支持中, 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使得胃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而后才可逐渐增加营养输注量, 避免增加胃肠道负担[3]。而在护理过程中, 笔者认为置管过程护理最为重要, 许多患者因内心紧张, 置管困难, 常常一次性置管不成功。这样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 同时会对喉部等造成损伤。因此在置管时医师需向患者讲解基本流程, 使得患者有所准备, 而后再进行相应的临床指导。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 在相应的护理后。本次共4例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对于该4例患者, 我院通过基于红霉素、胃复安及减缓营养输注速度等措施改善患者症状,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营养支持疗法治疗ICU肿瘤重症患者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于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临床上可广泛推广使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以保障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ICU肿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肿瘤重症患者60例, 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加以营养支持疗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营养治疗疗法的基本措施与护理体会。结果60例患者中, 共4例患者出现不适症状, 包括轻度腹泻2例与轻度腹胀2例。其余患者耐受性均较好, 且身体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营养支持疗法治疗ICU肿瘤重症患者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临床上可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营养支持疗法,ICU肿瘤重症,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王萍.营养支持疗法治疗ICU肿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27 (22) :415-415.
[2]刘萌, 许华, 单世君等.ICU肿瘤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 2014, 35 (18) :4097-4097.
重症肺炎患者ICU护理分析 第2篇
【关键词】重症肺炎;ICU护理;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49-02
肺炎是指发生于肺泡、肺間质、终末气道的炎症,理化因素、过敏、药量过大、免疫损伤与病原微生物为其主要致病因素。肺炎往往发病突然,多数患者伴发呼吸系统感染,甚至可对肺部气体交换造成影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安全[1]。重症肺炎通常采取ICU监护,临床证实,监护期间给予患者系统化、个性化、综合化的临床护理能够切实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质量与生命质量。我科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4例分别施行ICU护理及常规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4例,分为33例研究组与31例对照组。研究组:男17例,女16例,均龄(61.28±3.44)岁;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均龄(63.41±2.26)岁。合并症:7例高血压,5例慢阻肺,6例冠心病,2例哮喘。排除标准:①罹患血液疾病与心肺疾病;②精神障碍;③肝肾不全。两组年龄、合并症等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安抚患者情绪,维持病房温湿度,消毒病房床铺,鼓励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研究组施行ICU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具体如下。
1.2.1 基础护理 ①病情监测:由于重症肺炎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危重,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呼吸过快或意识障碍症状,考虑是否发生脑部缺氧,若患者出现口唇紫绀或面色苍白病症,警惕是否发生心功不全,遵医嘱应用相应的镇静剂。②环境护理:确保ICU病房空气清新流通,控制室内温度,保持病房安静,注意保暖,细致消毒。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摄取具有营养价值、温和清淡的食物,平衡膳食、少吃多餐、定时定量、增强体质,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预防便秘,若患者意识障碍,给予鼻饲。
1.2.2 心理护理
由于重症肺炎症状严重,多数患者伴有恐惧感或濒死感,尤其处于ICU环境中其负性情绪尤为严重。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进行ICU监护的目的与必要性,主动与其沟通,说明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增强认识度,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操作。
1.2.3 呼吸道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通常伴发肺部组织水肿出血,呼吸道出现大量分泌物,极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选择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促进排痰。如若患者的痰液过于粘稠,遵医嘱采取雾化吸入方法解痉排痰,增加呼吸道的通畅度。必要时进行吸痰,保证无菌,动作轻柔,以免出现呼吸道损伤或感染[2]。
1.2.4 用药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的用药复杂,护理人员应当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与用药顺序,明确药物配伍的禁忌症,静脉给药期间注意控制滴注速度,以免出现肺水肿。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面色、血压、脉搏,结合各项指标进行调节用药。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研究组32例好转(96.97%),1例死亡(3.03%);对照组26例好转(83.87%),5例死亡(16.13%)。研究组住院时间(10.31±1.08)d短于对照组(16.57±4.35)d,两组患者好转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除了发生肺部病变,还会累及其他系统或其他器官,诱发呼吸衰竭、循环障碍、心力衰竭、休克、DIC、中毒性脑病等诸多并发症,甚至可能造成器官衰竭,冬春季节为疾病高发时期。重症肺炎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高,治疗期间需要给予ICU监护,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健康安全。研究证实,重症肺炎患者采取ICU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多种并发症,降低致死率。本研究中,施行ICU护理的研究组好转率(96.97%)与死亡率(3.03%)显著优于施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3.87%)、(16.13%),住院时间(10.31±1.08)d短于对照组(16.57±4.35)d,两组患者好转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症肺炎应用系统化、专业化、综合化的ICU护理可以促进病情好转,减轻临床整张,缩短治疗时间,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综上所述,加强肺炎患者的ICU护理能够缩短康复进程,降低病死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龙怀聪,肖邦榕,刘跃建,李小惠,周晓芳,解郑良,杨阳.162例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22(04):75-78.
ICU肿瘤重症 第3篇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取ICU肿瘤重症患者50例,这50例ICU肿瘤重症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疗法,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7月。50例ICU肿瘤重症男女之比为31∶19,年龄在39岁~7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4.82±2.74)岁。
(二)方法
1. 营养支持疗法。
根据ICU肿瘤重症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患者相应的对症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为其实施营养支持疗法,主要为ICU肿瘤重症患者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能量等,为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疗法,主要是通过鼻腔肠管或者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剂(全营养素低渗型)的摄入。ICU肿瘤重症患者初始营养支持浓度应较低,每次为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量在100毫升~150毫升左右,每次营养支持的时间在2小时~3小时左右。随着ICU肿瘤重症患者肠胃适应能力的增强,逐渐增加营养支持的量与浓度,同时应结合ICU肿瘤重症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对营养支持的量进行调整。
2. 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干预、导管护理干预、管道拔除护理干预、营养输注时护理干预。
(三)观察指标
对这50例ICU肿瘤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二、结果
50例ICU肿瘤重症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疗法的时间在7天~30天之间,平均营养支持时间为(15.20±2.69)天。存在两例ICU肿瘤重症患者出现腹胀的情况,两例患者出现腹泻的情况,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8.00%,其余ICU肿瘤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
三、讨论
ICU肿瘤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多数处于机体高分解的状态,此时患者的免疫功能较低,若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则会增加ICU肿瘤重症患者死亡的几率。导致ICU肿瘤重症免疫功能的低下的原因之一为机体营养缺乏,患者的机体处于亏损的状态,因此,加强ICU肿瘤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法十分必要。ICU肿瘤重症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疗法的同时,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利于患者疗效的提高,为ICU肿瘤重症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疗法时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可包括:
1.心理护理干预。ICU肿瘤重症患者因病情较为严重,患者极易出现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与ICU肿瘤重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相应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支持。为ICU肿瘤重症讲解有关营养支持疗法的知识以及治疗的有效性,促进ICU肿瘤重症患者积极接受营养支持治疗。
2.导管护理干预。置管准确后,固定营养管,定时对固定营养管的胶布进行更换,并及时对置管的刻度进行记录。为ICU肿瘤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疗法时,应对导管的位置进行明确,使管道保持通畅,避免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为患者实施营养支持之前和之后,应加强对管道的冲洗,避免ICU肿瘤重症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3.管道拔除护理干预。ICU肿瘤重症在停止营养支持疗法前,应使用温开水冲洗管道,将导管近端夹闭,之后缓慢撤出管道,在拔管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残留液进入气道管内的情况,从而对肺部感染进行预防。
4.营养输注时护理干预。指导ICU肿瘤重症患者取半卧位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将患者的床头抬高约30度~40度,这样可以防止出现误吸以及反流的情况。ICU肿瘤重症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适当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这样可以促进患者肠胃的蠕动,对营养的吸收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营养支持疗法在ICU肿瘤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疗法时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改善ICU肿瘤重症患者的预后。
摘要:为了探究ICU肿瘤重症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疗法时的护理价值,选取了ICU肿瘤重症患者50例,这50例ICU肿瘤重症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对这50例ICU肿瘤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ICU肿瘤重症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ICU肿瘤重症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平均时间为(15.20±2.69)天,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8.00%,42.00%的ICU肿瘤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在ICU肿瘤重症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价值,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关键词:营养支持,ICU,肿瘤,护理
参考文献
[1]杨艳.营养支持疗法治疗ICU肿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4):278.
[2]张艳.一例肿瘤相关性重症皮肌炎伴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2014,20(24).
[3]孟庆兰,刘晓伟.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山西医药,2014,58(11).
ICU肿瘤重症 第4篇
【关键字】重症胸外科;ICU;呼吸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86-02
重症胸外上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在实际的临床处理上非常的苦难,其病情非常重并且变化非常快,需要被ICU收治,其死亡率非常高。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到2015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ICU重症胸外伤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在18到60之间,其年龄、性别等不具有统计学含义。通过分层的方式将100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呼吸道干预的护理措施。
2、方法
对照组的重症胸外伤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其需要密切的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以及意识恢复情况等等,其一旦存在着异常现象需要立刻向医生报告。当呼吸道出现分泌物时需要及时的进行清除,保持呼吸道的通常,在进行吸痰时还需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性的操作,同时还需要定期的对患者进行拍背和翻身,鼓励其进行更加有效的咳痰。此外,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性的检查氧流量,并且及时的增加蒸馏水一直一直到湿化瓶。
观察组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除了需要采取同对照组一样的基础性护理之外,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和干预。
(1)更加的注重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
在进行重症胸外伤患者的实际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时刻的注意到患者在心理方面的变化,及时性的向患者进行讲解病情方面的变化以及病情的实际发展,同时还需要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具体的治疗情况来向患者及其家属来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帮助患者解决在心理方面存在的恐惧性以及疑惑性等心理。此外,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以及照顾,及时性的解决其在实际的治疗中存在的疑问并且进行更加耐心、更及时的解答,特别是需要把握其交流方式上的恰当性。
(2)呼吸机方面的护理
在进行重症胸外伤患者的实际护理过程中,呼吸机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密切的关注呼吸机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运行中的各项指标,对湿化罐中的水位来进行更加严密的观察,同时还需要保持水温的使用,保持在三十二摄氏度,如果水温过低就容易造成患者的气道痉挛,如果水温过高则会造成患者气道粘膜的灼伤,因此,水温的控制非常的重要。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期的检查呼吸机上的鼻面罩是否存在着漏气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坚持其实际的连接性能是不是良好的,同时还需要非常详细的记录整个呼吸机的指标以及实际的参数。在进行撤饥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气血情况、神志以及生命体征来进行严密的分析,保证患者的健康。
(3)呼吸道方面的护理
重症胸外科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实际的抢救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更加健康、科学的呼吸运动,并且还需要叮嘱患者多喝水,指导患者更加有效的进行咳痰,对于痰液过多的患者需要借助吸引器来进行,同时还需要保证其动作的轻柔。护理工作人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其需要帮助患者进行鼻腔分泌物的清理,鼻导管也需要每天进行定时的更换,如果呼吸道中存在着更多的分泌物,这就要求患者需要避免使用镇定麻醉药,避免对呼吸产生抑郁或者是反射性的咳嗽。
(4)注重综合性的护理
在进行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保证患者居住的病房是干净、整洁的,同时还需要保持光线的适宜,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适度和温度的调节,同时还需要对地面、患者使用的物品等进行定期性的消毒,还需要及时的进行通风,医护人员还需要保证在用消毒液进行房间清洁之后立刻进行房间的通风,减少刺激性的气味。此外,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扶着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选择,保持头处于一种后仰的状态,同时还需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在体位方面的实际要求,保证患者的实际舒适度。
3、观察的指标
在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观察过程中,其主要通过实际的治愈率以及护理的满意度两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考量。
4、统计学处理方式
其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二、结果
从实际的护理实验来看,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实际治疗效果都由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参见表1。
三、讨论
由于重症胸外伤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其病情进展非常的迅速,特别容易发生急性的呼吸窘迫以及肺部等损伤,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其需要更加注重重症胸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同时还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如果存在着护理不恰当的问题,就容易造成病情加重。总而言之,在进行ICU重症胸外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中,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的提高实际的护理质量,提高实际的抢救成功率,最大程度上降低在呼吸道方面的感染,因此,非常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凡菲,宋丹,张晶.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8.
[2]徐敏.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5(24).
重症创伤患者ICU护理要点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60例, 其中男43例, 女17例, 患者年龄13~72岁, 通过运用创伤指数的评分标准, 本组患者的评分在17~38分, 均为重度创伤的患者。其中31例是由交通事故造成, 6例是由重物砸伤或者挤压造成, 11例是坠落导致的, 4例是利器外伤导致, 8例是爆炸导致受伤。在本组患者中, 35例出现四肢骨折, 11例是胸外科, 2例患者出现脑部、腹部脏腑功能性损伤。在本组患者中有38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骨伤和胸部创伤。
1.2 急救方式
本组全部患者都收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SICU) 进行护理治疗。其中有31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呼吸问题而直接进入SICU的, 其他29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效果明显, 意识清醒, 各个指标稳定送回病房, 但是在手术后的22小时左右出现呼吸问题等功能性紊乱问题转入SICU[2]。
1.3 呼吸治疗
本组60例患者全部应用呼吸机帮助患者呼吸, 避免出现呼吸不畅等问题。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参数在14次/min左右, 潮气量在10ml/kg左右, 入院后患者的气管插入的维持时间一般在96小时左右。根据患者临床的症状表现还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2 结果
本组的60例患者在ICU的护理治疗中应用了呼吸道护理、全身应激性的治疗、消炎、止血、心理护理等方法。全部患者经过护理均能有效地稳定病情。
2.1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
临床中治疗中, 一般ICU患者在早期生命体征的参数较为稳定, 但发现的迟缓和临床中的监测和处理不当, 会导致病情的恶化, 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的饱和度、电解质等问题进行严格的监测。
2.2 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组60例重症创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问题, 其中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占65%。特别是存在脑部、胸部外伤的重症创伤患者, 很容易出现呼吸障碍问题, 因这类患者的血液、痰液等多种的污物会堵塞患者的呼吸道。应及时对患者的呼吸道堵塞物进行清理, 并给与患者吸氧。通过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和病情的程度, 对患者的吸氧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一般可以运用呼吸机帮助通气的患者应及早的进行插管、通气, 以便帮助患者呼吸畅通, 降低出现低氧血症的问题[3]。
2.3 对患者全身性应激反应的治疗护理
重症创伤患者出现多个脏腑器官的损害和多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 患者在复合伤后出现的全身性的炎症导致的。对此问题应及时的进行预防治疗, 临床中常用的激素和蛋自酶抑制剂对治疗炎症的效果明显。
2.4心理护理
重症创伤一般会对患者本人和患者的家属造成多种伤害, 甚至引发意外事故和精神上的创伤。一般重症创伤患者因病情的严重及多变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问题, 如紧张、抑郁、焦虑、烦躁、易怒、不安等。患者在ICU的治疗过程中有很高的应激性精神问题, 所以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 护理工作人员要注意护理的行为举止;语气要和蔼可信、有耐心, 与患者有效的进行沟通交流, 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疾病, 但要有选择性的告知患者的病情, 以患者的心态为主, 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从医性。
3 讨论
重症创伤会引起各种脏器损害, 出现多种并发症。而且, 重症创伤患者一般发病急, 创伤的情况复杂多变, 很容易造成临床的误查和漏诊, 引发多种严重后果。针对本组60例重症创伤患者, 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主要针对呼吸道的通畅、消炎、全身性的应激性反应的治疗、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护理, 得到明显的效果。临床中运用有效的ICU护理方法, 可以提高重症创伤患者的恢复, 降低死亡率。在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对重症创伤患者的ICU护理的要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在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重症创伤患者60例, 对其临床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的60例患者在ICU的护理治疗中应用了呼吸道护理、全身应激性的治疗、消炎、止血、心理护理等方法。全部患者经过护理均能有效的稳定病情。结论 临床中运用有效的ICU护理方法, 可以提高重症创伤患者的恢复, 降低死亡率, 在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重症创伤患者,ICU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美琪, 刘丽红.ICU常见护理危险因素及应对处理[J].中国临床研究, 2012 (02) :79-80.
[2]王芳, 向明芳, 杨婧, 等.ICU全麻术后阶段性高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11) :128-129.
ICU肿瘤重症 第6篇
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41岁, 2010年7月11日主因脑部创伤收治于神经外科转入ICU监护。患者意识昏迷,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3.0 mm, 对光反射存在。于当日15:00在全麻下行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术毕意识无改变, 7月12日冰毯降温, 7月17日复查CT, 脑挫裂伤加重, 当日在全麻下行右侧额叶脑挫裂伤去骨瓣减压术, 术毕意识无改变。术后第6天, 意识昏迷, 双侧瞳孔不等大, 右侧大于左侧, 右侧直径约2.5 mm, 左侧直径约2.0 mm, 对光反射迟钝。
2 主要护理措施
2.1 观察病情
2.1.1 意识状态与瞳孔的观察
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标志, 当患者意识清楚转为朦胧或嗜睡或躁动不安, 昏迷转为清楚出现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 以及意识障碍逐渐或突然加深时, 均为颅内血肿或脑疝先兆。瞳孔变化可反映颅内受压、中线移位情况, 是最重要的观察重点。因此, 应时刻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的变化。
2.1.2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的变化可反映颅内继发损伤情况, 常规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一般血压保持在140~150/70~80 mm Hg, 脉搏70~80次/min, 呼吸18~20次/min.伤后数日出现高热常提示有继发感染。中枢性高热可使用冰毯降温。
2.2 基础护理
2.2.1 保持呼吸道畅通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误咽、误吸, 极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因此, 对患者每日口腔护理3次, 保持口腔卫生, 同时定时翻身、叩背吸痰, 一般每2 h翻身1次, 勤活动肢体, 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和皮肤压疮。当呼吸道较干燥, 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可行超声雾化或注射用水25 m L加氯化钠25 m L持续湿化气道, 可稀释痰液, 防止肺部感染。
2.2.2 预防泌尿系感染
留置尿管患者每日膀胱冲洗2次, 定时开放排尿, 维持膀胱正常的生理功能, 每日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2~3次, 更换尿液引流袋, 注意引流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水平, 防止尿液反流, 预防泌尿系感染。
2.2.3 高热的护理
颅脑损伤后常因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或感染而致体温升高, 机体基础代谢增高, 增加氧耗, 加速脑细胞的破坏, 应及时降温。体温升至38.5℃以上, 可考虑用冰袋、冰毯降温。持续高热不退者给予冬眠疗法, 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体温控制在肛温32~34℃, 可降低脑组织代谢, 减少脑细胞耗氧量, 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2.2.4 营养护理
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耗氧量增高, 蛋白分解加速, 因此, 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昏迷患者须禁食, 早期采用胃肠外营养, 每日入量在2 000 m L左右, 其中含钠电解质不超过500 m L, 输液速度不可过快。无消化道出血者, 可给予匀浆膳鼻饲管注入, 利于控制盐和水的摄入量。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 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 可给予鼻饲管注食, 如肠内营养剂。
3 小结
重症颅脑损伤是脑损伤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差, 创伤所致的急性脑水肿和高颅压是脑损伤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 脑组织受损缺氧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导致脑水肿, 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颅内压增高, 继发脑疝[2]。ICU对此类患者进行持续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 严密观察瞳孔、判断意识, 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系的护理, 降低患者感染的概率, 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5:123-157.
ICU肿瘤重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2年2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中男12例, 女18例, 年龄为34~68岁, 平均年龄 (52.4±6.4) 岁, 院前APACHE II评分为 (24.43±4.07) ;观察组中男10例, 女24例, 年龄在32~70岁, 平均年龄 (54.6±7.2) 岁, 院前APACHE II评分为 (23.16±4.25)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其中, 实施胰腺手术的手术指征为: (1) 胰周坏死组织出现感染或坏死组织伴随出血。 (2) 临床诊断为假性胰腺囊肿患者[2,3]。 (3) 腹内高压, 由此导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4) 胆道梗阻或出现化脓性胆管炎, 经鼻胆管引流失败或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其他治疗方法包括: (1) 口服中药柴苓承气汤或灌肠治疗。 (2) 持续大流量血液滤过治疗。通过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 血流量为250~300 ml/min, 每24小时更换1次, 连续72 h不间断[4,5,6]。 (3) 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胰周穿刺引流术, 一般通过侧腹壁引流两侧结肠后和盆腔的脓肿, 引流管选用12~18 F单腔导管, 引流期间采集液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做好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观察组:实施ICU治疗。首先, 进行早期ICU监测, 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后进行密切检测治疗, 重点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呼吸症状、肾功能及代谢以及血流动力学、腹内压、酸碱电介质水平等进行监测, 及时掌握患者临床指征变化情况[7]。采用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进行治疗, 选择颈静脉双腔静脉或股静脉为血管通路, 通过前后稀释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输入, 血流量在150~200 ml/min, 置换液流量在4~6 L/h, 治疗时间在10~15 h/d。同时, 根据患者出血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抗凝治疗, 其中中危出血且近期无手术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重要部位出血或高危出血给予无肝素透析。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临床死亡率上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较为复杂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随着病情的发展易引起其他临床并发症, 进而对患者各器官造成严重损伤。治疗中, 临床研究认为单一的治疗方式疗效欠佳,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如胃肠道、肾脏、肝脏、呼吸系统、神经等损伤, 因此具体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症状来进行综合治疗, 一般包括有营养支持、循环维护、肾脏替代治疗以及内镜治疗、手术引流等[8,9,10]。
在患者早期治疗过程中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 在明确诊断后制定明确的手术方案, 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感染情况、病情以及发病原因进行预防和控制, 将多种治疗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目前, ICU治疗已经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次研究中, ICU治疗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临床死亡率上优于常规治疗组, 研究认为其在该疾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ICU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 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ICU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 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死亡率8.8%、机械通气时间 (15.7±7.2) d以及ICU滞留时间 (18.2±10.6) d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16.7%、 (28.3±6.7) d、 (34.1±11.4) d,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进行ICU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可降低患者死亡率, 有效改善预后,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ICU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良平.重症监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分析及护理.社区医学杂志, 2013, 11 (5) :3l-32.
[2]牟利军, 陈建国.重症急性胰腺炎ICU连续血液过滤疗效观察.浙江临床医学, 2011, 10 (1) :95-96.
[3]陶晶, 王春友.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9 (4) :233-235.
[4]Pandol SJ, Saluja AK, Imrie CW, et al.Acute Pancreatitis:bench to the bedside.Gastroenterology, 2012, 13 (2) :1127-1131.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原则草案.中华外科杂志, 2011, 61 (39) :963-964.
[6]韩天权, 张圣道, 试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归属问题.中华消化外科, 2010, (2) :111-112.
[7]Pronovost PJ, Angus DC, Dorman T, et al.Physician staffing partem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AMA, 2012, 28 (8) :215l-2162.
[8]Nathens AB, Curtis JR, Beale RJ, et al.Management of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with 8evele acute pancreafitis.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3, 32 (5) :2524-2536.
[9]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华外科杂志, 2010, 60 (6) :727-729.
ICU肿瘤重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ICU病房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护理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3例, 年龄57~78岁, 平均年龄64.7岁;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5例, 年龄55~79岁, 平均年龄6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关心体贴患者:不管患者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如何, 护理人员都应一视同仁, 并对患者尽心尽力进行护理服务, 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疼痛;护理过程中, 护士可对患者进行适当鼓励, 让患者认可护理人员, 并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2) 积极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 应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心理情绪特点, 与每位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和沟通,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过程中遇到情绪激动的患者, 医护人员应细心和耐心地给予患者心理辅导, 通过温和的言语以及有效的护理获得患者理解和信任, 确保患者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3) 不同患者给予不同对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碰到不同情况的患者, 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尤其是老年ICU患者, 护理人员需耐心的为患者介绍护理的必要性, 并积极回答患者问题, 以消除患者顾虑, 为患者营造轻松的治疗和护理环境。 (4) 健康宣教:对于ICU病房患者,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健康宣教, 如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和护理的相关知识, 减轻患者和家属焦虑和不安心理, 使患者放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3]。
1.3 护理效果评价
根据汉密尔顿焦虑表 (HAMD) 对ICU患者护理前后的紧张和焦虑情况进行评分, 以HAMD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作为心理护理服务效果的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 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为 (21.67±1.23) 分,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为 (22.35±1.33) 分;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为 (18.35±1.36) 分,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为 (9.10±1.77) 分;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9.5940, P=0.0000,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12% (48/51) ,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8.43% (40/51) ,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568, P=0.0440, P<0.05) 。
3 讨论
ICU病房又称之为重症护理病房, 主要收治大手术后、严重创伤、脏器衰竭以及心肺复苏等病情情况复杂和严重患者。因为ICU病房患者病情复杂且严重, 病情变化过快, 这就会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心理情绪产生极大地影响。此时, 患者会出现以下心理情绪: (1) 患者害怕手术不会成功, 较易产生焦虑情绪; (2) 少数患者住进ICU病房后, 情绪波动较大, 常表现出愤怒和冷漠, 难以接受病重的事实; (3) 部分患者对医院, 尤其是ICU重症病房比较反感, 往往产生悲观情绪, 从而消极地对待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4) ICU病房患者中, 老年患者较多, 由于缺少对自我所患疾病的认识, 常常会产生恐惧心理。ICU病房患者普遍会存在上述抑郁、焦虑、恐惧和绝望等不良心理情绪, 这些情绪均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4]。因此, ICU病房的护理人员除了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外, 还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情绪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 以便最大程度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 对ICU重症病房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显著地提高护理服务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曹能明, 雷素琴.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重庆医学.2011, 40 (16) :1659.
[2]马静, 陈燕春, 陈倪, 等.分层次小组制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建立与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11, 38 (5) :882-883.
[3]李红.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2012, 10 (22) :69-70.
ICU肿瘤重症 第9篇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营养指标;机体免疫力
【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77-02
ICU病房治疗患者均为急、危、重症患者,由于应激、感染、创伤等因素使其处于高分解代谢的状态,常会出现免疫低下、营养不良等症状,增加了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损害,患者预后较差[1]。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营养支持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患者的治疗中,其已经成为了临床对危重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ICU重症患者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7月—2014年9月ICU重症患者9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在27—76岁,平均年龄为51.6±11.7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多发伤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4例;重症心肌炎合并呼吸衰竭9例;恶性肿瘤4例;重症感染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在23—79岁,平均年龄为50.2±12.3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多发伤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2例;重症心肌炎合并呼吸衰竭11例;恶性肿瘤7例;重症感染1例。排除标准:基础疾病预后差患者;可能短期内死亡患者;有肠内营养支持禁忌症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充分液体复苏、改善微循环、维持内环稳定、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1)营养制剂:选用能全力(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其中100ml所含的营养成分为:糖类12.3g;脂肪3.89g;蛋白质4g。(2)患者肠内营养实施途径为:口服9例;经鼻胃管输注25例;经胃造口输注7例;空肠造口管输注5例;肠外瘘口置管输注2例。(3)患者入住ICU病房48小时内,给予其行肠内营养支持:应用肠内营养泵24小时持续匀速输注;剂量从每日250ml开始,根据患者肠道耐受情况对其输注速度与剂量进行调整,每日千克体重逐步增加至30kcal。若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低于目标营养60%以下,可对其行肠外营养,增加其机体所需热量,但要尽快过渡至肠内营养方式。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为其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ICU治疗结束后,将其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死亡率、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项指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将率做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進行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临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10天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观察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ICU病房内治疗患者均为危重患者,多数患者存在着全身性的炎性反应综合征与脓毒症等,其是由于凝血因子、细胞因子、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等一系列内源性的介质所致[2]。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能量消耗与需求增加表现比较突出,传统治疗理念认为重症感染与严重创伤患者,在治疗初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会增加肠道损害,而且还会加快内毒素与细菌易位,肠内营养支持应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以后进行[3],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危重症研究的深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4]:短期饥饿与肠外营养,能够导致小肠黏膜重量降低50%,致使患者极易出现肠黏膜功能障碍症状,因此,早期给予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非常必要。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死亡率、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原因为:当机体的营养状况改善后,免疫力能够逐渐恢复,另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抑制肠内菌群易位,降低了机体应激反应,致使机体免疫活性增强。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是评定机体营养状况重要指标,给予患者实施营养支持10后,其三项营养指标均明显增加,这一结果提示出:肠内营养可以减轻或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机体能量分解与代谢,有效地促进了蛋白合成与储备。综上所述,危重患者通过早期营养支持,保护了细胞与脏器功能,增加了机体免疫力,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与规范编委会.危重病病人与临床营养支持[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13, 15(6): 333.
[2] 黄晓曦,王兴鹏.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J].中实用内科杂志,2014,24(12):716 -718.
[3] 桑明远.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6(3):505.
ICU肿瘤重症 第10篇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危险因素
ICU病房中常见的病例是重症脑出血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病情危急及救治过程中纵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极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 多以肺部感染为主。患者一旦发生医源性感染, 病情轻者影响康复的进度, 病情重者则会导致患者死亡, 从而严重影响ICU病房中重症患者病程及预后[1]。本文选择135例ICU中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引起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从而为降低重症患者医源性感染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ICU治疗部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的13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95例, 女性患者40例, 患者住院时间均>48h。
1.2 临床诊断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均由于脑出血而需要住院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中对重症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医源性感染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源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进行检验, 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率分析
13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共有48例, 院内感染率为35.55%。其中12患者病情加重, 死亡患者4例, 病死率为2.96%。
2.2 危险因素分析
对所有引起患者出现感染的所有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 不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影响重症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有: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使用、吸烟史等, 其结果见表1。
2.3 致病菌感染分析
48例患者共送检痰液56次, 经微生物学培养共分离菌株42株, 其中以大肠埃希菌、真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同时感染2种以上病原菌的患者有8例, 其中分离出来的金黄色葡萄菌株有8株, 其构成比例见表2。
3 讨论
通过ICU重症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可知, 本次调查135例患者, 其中肺部感染的患者共有48例, 院内感染率为35.55%。其中12患者病情加重, 死亡患者4例, 病死率为2.96%。这种感染与其他科室相比较高,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患者救治过程及病理学特点有关, 本次调查患者均属于脑出血患者[2]。此类患者病情严重、发病情况紧急, 而且患者多伴有昏迷、意识模糊等症状, 救治难度大、救治的时间长, 这给患者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3.1 年龄与医源性感染的关系
对本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 年龄>60岁的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大于年龄<60岁的患者, 两组患者感染率具有差异性 (P<0.05) 。着与老年患者免疫能力低下, 住院时间较长、并发基础疾病、器官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增强患者免疫能力, 改善患者机体功能[3]。
3.2 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通过本研究发现, 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就越明显, 当患者患者住院时间>15d比住院时间<15d的感染发生率要高, 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原因在于住院市场越长, 能引起患者唾液腺中的纤维蛋白分泌减少, 同时也会影响呼吸道SIg A的分泌, 使得空腔对细菌的灭活能力下降, 导致吸入细菌数量增加, 从而引起患者大鼠医源性感染。
3.3 呼吸机使用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本研究中证实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其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没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重症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由于发生心力衰竭而需要应用呼吸机, 长时间应用呼吸机会损坏患者呼吸道黏膜, 从而导致记忆防御能力下降。致病微生物没有经过呼吸道过滤而直接进入到下呼吸道, 导致黏膜表面Ig A抗体与空气湿化难以发挥作用, 而且患者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4,5]。
3.4 气管插管/切开与感染关系
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道阻塞, 因此需要对患者行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患者性气管插管或切开手术后会破坏患者呼吸道正常的防御能力, 导致呼吸道对病原菌失去了正常的免疫防御能力, 使得外界致病微生物侵入体内。
3.5 吸烟与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
本研究发现吸烟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患者 (P<0.05) , 原因在于吸烟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而在致病微生物常在患者下呼吸道中定植, 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会使得感染的风险增高[6]。
3.6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ICU重症患者减少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 应对患者做好以下的防护措施: (1) 规范医护人员操作:重症脑出血患者其救治工作是艰巨及复杂的, 因此医护人员应对其实施快速的处理, 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同时应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 (2) 对病房加强管理: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限制人员的进出, 保持空气清新洁净, 对病房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同时对病房物品做好消毒工作。 (3) 增强患者免疫力:由于重症患者在发病、抗感染、应激的状态下机体免疫能力会受到破坏, 因此容易诱发出血各种感染。通过对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抗内毒素抗体等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王祥飞.ICU院内感染的干预措施[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2) :155-156.
[2]宋琼, 俞思伟.ICU院内感染分析及预防[J].河北医学, 2010, 16 (4) :505-506.
[3]袁炳斌.外科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09, 15 (21) :79.
[4]张华.重症监护病房 (ICU) 院内感染的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6) :207-209.
[5]卢博.危重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80例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 2008, 26 (4) :316-317.
ICU肿瘤重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