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IS服务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IS服务范文(精选10篇)

IIS服务 第1篇

1 IIS5.0提供的主要服务

1.1 WWW服务

WWW服务是指在网上发布可以通过浏览器观看的用HTML标识语言编写的图形化页面的服务,即网页服务。IIS5.0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允许在一台服务器上生成多个虚拟Web站点。

1.2 FTP服务

FTP即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文件上传和下载,它最大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且支持断点续传。IIS5.0允许用户设定数目不限的虚拟FTP站点,但每一个虚拟FTP站点必须拥有唯一的IP地址。

1.3 SMTP服务

IIS5.0支持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它允许基于Web的应用程序传送和接收邮件,实现邮件的中继,但如果使网站具有服务器的功能,还要另行安装邮件应用程序(如Exchange 2000 Server等)。SMTP服务需要使用NTFS文件系统。

2 IIS的安装条件

第一,TCP/IP协议。互联网上传输数据的根本协议。

第二,静态IP地址。想利用IIS在Internet上发布内容,IP地址则必须设为静态。

第三,域名。设置域名可以无需记忆IP地址的数字,直接输入域名即可访问Web服务器。

第四,NTFS。利用NTFS可以确保系统更安全。

第五,MicrosoftFrontPage。利用FrontPage可以为Web站点创建编辑HTML页。

3 安装IIS

IIS服务器是windows2000自带的服务。Windows2000 Server在安装时,缺省安装就会把IIS服务器装上。Professional版在安装时,IIS并不是缺省选项,需要手工选择。如果用户主机还没有安装IIS,那么就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来安装IIS服务。

4 建立Web服务器

成功安装IIS后,可使用Web服务功能。Web服务提供了创建与维护网站、回复用户使用浏览器连接互联网请求的服务。在Internet上发布的信息都要通过这种服务器来完成。IIS支持多个Web站点,它有一个默认的Web站点,用户可以配置默认Web站点,或利用“Web站点创建向导”创建一个新站点,分别进行不同主题信息发布。每一个Web站点在内容上都有自己的主题,以便访问者根据不同主题快速进行信息查找。

4.1 建立第一个Web站点

如本机IP地址为210.31.179.60,自己的网页放在“E:目录”目录下,网页的首页文件名为“人物整体.htm”,现在想根据这些建Web服务器。对于此Web站点,用现有的“默认Web站点”来做相应的修改后,就可轻松实现。先在“默认Web站点”单击右键,选“属性”,进入名为“默认Web站点属性”设置界面。

第一,修改绑定IP地址。转到“Web站点”窗口,在“IP地址”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本机IP地址“210.31.179.60”。

第二,修改主目录。转到“主目录”窗口,在“本地路径”输入自己网页所在的“E:目录”目录。

第三,添加首页文件名。转到“文档”窗口,输入网页的首页文件名“index.htm”。

第四,添加虚拟目录。如主目录在“E:目录”下,而你想输入“210.31.179.60/test”的格式就可调出“E:All”中的网页文件,这里面的“test”就是虚拟目录。请在“默认Web站点”上单击右键,选“新建→虚拟目录”,依次在“别名”处输入“test”,在“目录”处输入“E:All”后再按提示操作即可添加成功。

虚拟目录是指除了主目录以外的其他站点发布目录。用户要想主目录以外的目录发布信息,必须创建虚拟目录。

第五,效果测试。打开I 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210.31.179.60”之后再按回车键,此时能够调出网页的首页,则说明设置成功。

4.2 添加更多的Web站点

4.2.1 多个IP对应多个Web站点

如果本机已绑定多个IP地址,想利用不同IP地址进入不同Web页面,则只需在“默认Web站点”处单击右键,选“新建→站点”,然后根据提示在“说明”处输入任意用于说明它的内容,在“输入Web站点使用的IP地址”的下拉菜单处选中需给它绑定的IP地址即可。当建立好此Web站点之后,再按上步的方法进行相应设置。

4.2.2 一个IP地址对应多个Web站点

当按上述方法建好Web站点后,对于做虚拟主机,可通过给各Web站点设不同端口号来实现,如给一个Web站点设为80,一个设为81,一个设为82,对于端口号是80的Web站点,访问格式仍然直接是IP地址就可以,而对于绑定其他端口号的Web站点,访问时必须在IP地址后加上相应端口号。显然,改端口号之后使用起来就麻烦些。如果采用在DNS服务器中将所有需要的域名映射到惟一的IP地址,设不同“主机头名”的方法,就可直接用域名来完成对不同Web站点的访问。如本机只有一个IP地址为210.31.179.60,已经建立(或设置)好了两个Web站点,一个是“默认Web站点”,一个是“第二个Web站点”,用户想输入“www.people.com”可直接访问前者,输入“www.works.com”可直接访问后者。其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确保DNS服务器中将这两个域名都已映射到IP地址上;并确保所有的Web站点的端口号均保持为80。

第二,依次选“默认Web站点→右键→属性→Web站点”,单击“IP地址”右侧的“高级”按钮,在“此站点有多个标识下”单击IP地址后再按“编辑”按钮,然后在“主机头名”下输入“www.people.com”->“确定”,保存退出。

第三,按上述方法为“第二个Web站点”设新的主机头名为“www.works.com”即可。

最后,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不同的网址,就可显示不同Web站点的内容。

4.3 多个域名对应同一个Web站点

先将某个IP地址绑定到Web站点上,再在DNS服务器中,将所需域名全部映射向这个IP地址,则在浏览器中输入任何一个域名,都会直接得到所设置好的那个网站的内容。

5 用IIS发布网页

右键单击“默认Web站点”,选择“属性”出现“默认Web服务”属性界面,选择“主目录”页面。在这个页面可以看到“本地路径”的输入框。该输入框是用做指定已制作好的网页所在位置的。将目录指定好后,如果网站首页是index.htm,那么就可以在内部网的主机上用I E浏览到发布的网站了,方法是在IE地址栏中输入IIS主机的IP地址。

6 配置Web服务器扩展属性

服务器扩展站点的最大优点是它不但允许其他用户访问该站点的内容,而且还允许其他用户在站点中创建Web页,这增强了站点的灵活性和交互性。要创建服务器扩展站点,步骤如下。

第一,在控制台目录树中,展开服务器节点。右键单击“默认Web站点”或者其他新建Web站点节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服务器扩展站点”命令,弹出“新建子站点向导”对话框。

第二,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子站点名称”对话框,在“目录名称”文本框中输入子站点的目录名称,在“标题”文本框中为子站点输入一个标题。

第三,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访问控制”对话框。要使用与父站点相同的管理员,就选择“使用与父站点相同的管理员”按钮,否则选择“对此站点使用另一个管理员”按钮。

第四,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完成新建子站点向导”对话框。单击“完成”按钮,即可完成新子站点的创建。

IIS功能强大,创建Web服务器简单方便,它使得用户在网络(包括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发布信息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并且还可以让互联网上的用户浏览到自己计算机上的主页。因此,学会利用IIS创建Web站点大有益处。

摘要:Internet网资源丰富,相应的Web服务器也是多种多样。Microsoft推出的Internet信息服务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此组件可以很容易将信息和业务应用程序发布到Web,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Web服务器之一。IIS功能强大,具有与操作系统集成并采用Microsoft产品的用户界面,而且开发方法简单。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IIS将PC机设置成一个Web服务器。

关键词:IIS,Web服务器,Web站点

参考文献

[1]资讯教育小组编(北大宏博改编).IIS5.0中文版网站规划与架设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精锐创作组.Windows 2000 Server&IIS5.0架站解决方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IIS服务器的特性网络服务器 第2篇

以下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些IIS的特有的功能:

1,IIS可以赋予一部主机电脑一组以上的IP地址,而且还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域名作为Web网站,您可以利用TCP/IP内容设置两组以上的IP地址给它,除了为网卡再加进一组IP地址之外,必须在负责这个点的 DNS上为这组IP地址指定另一个域名,完成这些步骤以后,在Inte.netService Manage中就会出现一个虚拟Web服务器,虚拟服务器(Virtual Server)必须有它自己的主目录(home directory),对于IIS来说,所有服务器都是它的虚拟服务器,

IIS服务器的特性网络服务器

2,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需要多部服务器才能够应付来自用户端的请求,这就需要利用DNS所具有的功能,将一组以上的IP指定给同一个域名,每当这个网站接到服务要求,由DNS负责进行解析,它会指定域名的下一组IP地址给它,若要求采用这套做法,服务器的内容必须逐一复制到每一部服务器上。

3,为了存取后端数据库,IIS支持以下三种方式:

IDC:Internet Data Connector

ADO:ActiveX Data Object

ADC:Advanced Data Connector

这三种存储方式各有其特点,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这三种数据库存取方式的后端数据库都必须提供ODBC界面才可以。

IIS服务 第3篇

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中,IIS日志记录应该视为IIS所必需的而不是可选的组件。这主要是因为日志文件对于管理IIS服务器来说具有很关键的作用。如在这个IIS服务器受到安全威胁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日志文件对其中包含的内在细节执行排疑式审查。如IIS服务器发生故障后也可以利用这个日志文件中所记录的信息来检查维护过程并识别系统中的问题。笔者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Windows7操作系统中IIS日志记录相比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一些新特性,并帮助大家部署一种得心应手的日志管理模式。

一、选择合适的日志记录级别

在IIS7.0版本中,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日志记录级别。如可以在服务器级别上进行日志记录管理,也可以在网站、WEB应用程序文件或者目录级别上实现它。具体要在哪个级别上实现,主要看系统管理员的需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实现级别的不同。所支持的日志文件格式也是不同的。如在“服务器”级别实现的话,其支持的日志格式就只有两种,分别为W3C格式与二进制格式。而如果选择“网站”级别上实现日志管理的话,则其支持的日志格式有三种,分别为IIS、NCSA、W3C格式。而且系统管理员如果觉得这些格式还不满足的话。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方式来自定义自己需要的格式。所以在选择日志记录级别的时候,除了需要考虑在什么级别上进行日志管理比较方便与安全,同时还需要结合自己喜欢的日志格式。笔者个人喜欢在网站级别上对日志进行管理。因为在一台服务器上,如果只部署IIS服务的话,可能比较浪费。也就是说,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可能有多个应用服务。为了跟其他应用服务与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日志区分开来,笔者就建议大家在网站级别上进行管理。当然,在哪个级别上进行日志管理,对于日志的内容没有实际性的差异。主要是看服务器的部署以及系统管理员的工作习惯而定。

二、为日志记录选择合适的格式

如果选择网站级别来管理日志的话,这个日志的格式有多种选择。最重要的是,系统管理员可以选择IIS的日志记录格式。这个IIS日志记录格式是基于文本的日志记录。跟W3C日志记录格式类似,都是通过HTTP:SYS来控制的。不过这个IIS日志记录格式是一个核心模式。而以前的日志记录都是通过用户模式来管理的。两者之间有比较大的区别。超文本传输协议侦听程序被实现为名为HTTP.SYS的内核模式设备驱动程序。HTFP.SYS是Windows网络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前的版本中,当在IIS中创建网站时。使用HFFP.SYS注册站点,然后HTTP.SYS将Web请求传送到正在运行网站的用户模式进程中。同时HTTP.SYS也将响应送回客户端。除了从其内部缓存中检索存储的响应以外,HTTP.SYS并不处理它所接收到的请求。因此,应用程序特定代码永远不会加载到内核模式中。但是有些系统管理员希望HFFP.SYS能够以核心模式运行。此时就需要采用IIS日志格式。另外IIS是基于文本的日志记录,跟二进制格式的日志记录不同,直接可以通过文本浏览器等工具来查看日志信息。所以阅读起来也更加方便。

当然,日志文件的格式不同,但其所存储的内容都是相同的。所以日志文件的格式并不会影响日志的实际管理价值。不过为了日后管理维护的方便,笔者建议系统管理员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来选择合适的日志格式。

三、选择合适的编码格式

一般情况下,IIS日志文件的编码格式有两种,分别为UTF-8与ANSI两种格式。在所有的字符集中,虽然ANSI比较有名。但是这个编码格式可以说是专门为英文所设计的。用来存储其他的语言时会出现乱码的情况。如对于汉语就支持的不是很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意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格式,即UTF-8。这是一种UNICODED变长字符编码。如果UNICODE字符由2个字节表示,则编码成UTF-8很可能需要3个字节。而如果UNICODE宇符由4个字节表示,则编码成UTF-8可能需要6个字节。UTF-8编码可以通过屏蔽位和移位操作快速读写。字符串比较时strcmp()和wcscmp()的返回结果相同,因此使排序变得更加容易。字节FF和FE在UTF-8编码中永远不会出现,因此他们可以用来表明UTF-16或UTF-32文本。UTF-8是字节顺序无关的。它的字节顺序在所有系统中都是一样的。

这些字符集的格式对于某些系统管理员来说可能有点深奥。其实系统管理员也不需要了解这么清楚。只需要明白一个原则。即如果日志中显示的如果都是英文的话,那么采用ANSI编码格式也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日志中还会存在其他语言的话。则可能会出现乱码。为此笔者建议,还是采用UTF-8的编码格式为好。毕竟,其对于英文的支持力度也是很好的。为此还不如一劳永逸地将其设置为UTF-8格式为好。免得以后在日志阅读中遇到乱码的烦恼。

四、选择合适的日志文件滚动更新机制

如果将IIS的日志记录都保存在一个文件中,显然文件会很长。到时候,查看记录的时候,会很麻烦。为此最好能够将日志文件进行分割,分割成一个个小文件。这方便于后续的查询与阅读。在Windows7操作系统的IIS日志中,提供了很多的日志文件滚动更新的方法。如可以根据时间来创建新的日志文件。如可以按天、按周或者按月来实现日志文件的滚动更新。一般情况下,按月来更新即可。如果IIS服务器访问比较频繁,也可以适当缩短这个日志文件滚动更新的时间间隔。如可以将时间间隔调整为一周或者一天等等。这个时间间隔到底多少为好,主要是看其记录的数量。如果日志记录数量多的话,那么可以适当缩短时间。相反,如果日志记录数量不是很多的话,则可以以月为单位建立新的日志文件。

除了可以根据时间来建立新的日志文件之外,还可以根据日志文件的大小来创建新的日志文件。在IIS日志管理器中可以选择“最大文件大小”。然后输入一个合适的尺寸。如此的话,当这个日志文件达到指定的大小之后,系统就会自动对其进行日志切换。不过笔者并不赞同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其可以将重做日志文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大小内,但是其会打破其内在的时间联系。到时候,在遇到问题时查询起来会非常的不方便。故笔者还是建议按时间来对重做日志文件进行分割。

IIS服务 第4篇

1 安装IIS7

IIS主要提供了两项服务,一是WEB服务,二是FTP服务。安装IIS7与安装IIS6的步骤总体上讲差不多,如果您会安装IIS6,那么IIS7的安装应该不存在问题。

1) Win7的安装:

打开“控制面板”,运行“程序和功能”,点击窗口左侧的“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在打开的“Windows功能对话框”中,展开“Internet信息服务”,勾选“FTP服务器”和其它您所需功能后“确定”即可。

2) Win2008的安装:

打开“控制面板”,运行“程序和功能”,点击窗口左侧的“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此时将打开“服务器管理器”窗口。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始”菜单“管理工具”中的“服务器管理器”项直接打开。添加服务器角色,点击“角色”,再点击右侧的“添加角色”,然后在打开的“添加角色向导”对话框中根据向导勾选“Web服务器 (IIS) ”角色下的“FTP服务器”和“IIS 6管理控制台”以及其它所需角色。

如果我们在安装的时候勾选了Web相应的选项,那么安装完成以后,您就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输入地址“http://localhost”或本地的IP地址,浏览器将打开IIS7的欢迎界面,表示Web服务已经安装成功。而输入地址“ftp://localhost”则不能成功。因为Web服务安装的同时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的Web站点,而FTP则不会自动创建,需要手工创建一个FTP站点。

2 创建FTP站点

创建与编辑FTP站点都可通过“开始”菜单,“控制面板”中的“管理工具”,运行“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管理器”。Win2008可直接通过“开始”菜单“管理工具”启动“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管理器”。

1) Win7

在打开的“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管理器”窗口中,依次展开到“网站”,右键点击“网站”选择“添加FTP站点”。

1) 输入FTP站点的名称,与指定FTP站点的工作物理路径 (站点的根目录) 。

2) 指定绑定的IP地址与服务端口;通常将“SSL”设置为“无”;如果有域名的话,还可勾选“启用虚拟主机名”并输入域名。

3) 根据实际情况勾选“身份验证”和在“授权”用户;设置用户的操作权限,此处至少应选择一项。

4) 完成设置

2) Win2008:

当打开Win2008中的“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管理器”以后,会发现“网站” (Web站点) 与“FTP站点”是独立的。

1) 点击左侧“FTP站点”节点,再点击右侧的“单击此处启动”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6.0管理。在Win2008中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6.0管理是用来专门管理FTP站点的工具。

2) 在IIS6管理控制台中实现FTP站点的管理,操作跟IIS6的操作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3 客户机不能访问FTP服务器的解决:

通过上文描述的安装IIS7与创建FTP站点以后,我们会发现在网内的客户机不能访问FTP站点。如果同时创建了Web站点,那么Web站点可以访问。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不断的测试,最终启用Windows防火墙就不能访问,禁用就可以成功访问了。其主要原因是安全问题导致的。下面介绍开启Windows防火墙的情况下的解决办法。

1) Win7的解决

打开“控制面板”中的“Windows防火墙”,点击左侧的“允许程序和功能通过Windows防火墙”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勾选“FTP服务器”和当前连接使用的网络类型或全部勾选。“确定”以后就可以解决了。

2) Win2008的解决 (1) 设置FTP服务为自动启用

我们首次打开IIS6管理器的时候会发现,FTP站点不处于禁用状态的,也就是说FTP服务还没有启用。我们可以通过启用FTP站点来启动FTP服务,但是重启电脑以后还需要重新启用FTP站点来启动服务,这样不免有点麻烦。打开“管理工具”中的“服务”,将“FTP Publishing Service”将启动类型设置为“自动”,即可解决服务启动的问题。

(2) Windows防火墙的设置

打开防火墙中的“允许程序通过Windows防火墙”,列表中的“FTP服务器”已经勾选,但客户端还是不能访问。其实我们需要把“WindowsSystem32inetsrvinetinfo.exe”添加到Windows防火墙的规则,设置为允许连接并启用此规则。您可以通过“Windows防火墙”中“例外”选项卡中的“添加程序”中添加,也可以通过“管理工具”中的“高级安全Windows防火墙”中的“入站规则”中添加。

4 结束语

目前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文件共享与存储是十分常见的应用。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软件或系统组件,首先应保证安装正确,安装过程中无异常。安装完毕后本地测试是否正常 (测试方法ftp://localhost或ftp://本地IP地址或计算机名) 。在正常的情况下再用同一局域网内的客户机测试。如果不能访问应从防火墙、用户访问权限方面入门排查,如关闭服务器防火墙测试。逐步排除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就一定能把FTP服务器搭建起来。

参考文献

[1]戴有炜.Windows Server2008安装与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王剑峰, 宋晓秋.Windows服务器安全性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 2005 (1) .

IIS服务 第5篇

WINDOWS提供WEB服务的IIS有时候会出现访问过大导致网站打不开,这时重启IIS是最好的选择。

1、界面操作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找到“IIS Admin Service” 右键点击“重新启动” 弹出 “停止其它服务” 窗口,点击“是”。

2、Net 命令操作

点击 “开始”->“运行”,输入cmd 打开命令窗口;

输入 net stop iisadmin /y 回车停止IIS;

再输入 net start iisadmin 回车启动IIS;

再输入 net start w3svc 回车WEB服务,

3、IISReset 命令操作

点击 “开始”->“运行”,输入iisreset 回车。

4、通过“IIS管理器”重启

在IIS服务器管理控制树中展开IIS节点,选择需要重新启动IIS服务的计算机,接着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所有任务”->“重新启动IIS”。

5、重启IIS服务器,开始->运行->cmd (以下列出相关操作命令):

iisreset /RESTART 停止后启动

iisreset /START 启动IIS (如果停止)

iisreset /STOP 停止IIS (如果启动)

iisreset /REBOOT 重启电脑

iisreset /REBOOTonERROR 如果停止IIS失败重启电脑

iisreset /NOFORCE 不用强迫IIS停止

iisreset /TIMEOUT:X 在X秒后,IIS被强制停止,除非 /NOFORCE 参数给出. 内容来自

IIS服务 第6篇

关键词:IIS服务器,黑客入侵,漏洞,网络安全

1 概述

当今时代,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已经走入千家万户, 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爆发性增长。黑客攻击WEB服务器, 篡改系统数据、上传恶意木马程序的事件已常态化。一个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一切现代化的发展都将是空谈。高校校园网中WEB服务多选用IIS服务器, IIS服务器配置简单、部署便捷灵活并支持当前流行的多种语言如:ASP.NET、PHP、JAVA等, 因此在全球互联网WEB服务器中的应用范围也最为广泛。由微软公司开发的IIS, 包含了众多服务组件, 支持多种主流网络协议的运行如:HTTP、SMTP、NNTP协议等, 开发初期只是Windows NT版本的可选择安装包, 经过后期的不断发展, 目前最新的版本为IIS8.0, 可安装运行在Windows Server 2012操作系统上。

由于IIS自身的安全性相对比较脆弱, 微软官方的漏洞补丁往往都在黑客攻击发生以后才能推出, 再加上一些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安全的危机感、紧迫性认识不足, 部署IIS服务器时只对其进行基本配置, 使得IIS服务器已成为网络黑客攻击的首选目标, 对高校网站能否安全稳定运行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2015年4月爆发的IIS漏洞, 仅我国就有30%的服务器受到网络黑客攻击, 造成服务器系统蓝屏崩溃, 大量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因此加强IIS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使IIS服务器不被网络黑客攻击已成为各单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 加强IIS服务器安全配置

2.1 及时安装升级补丁包

微软官方网站会定期推出各操作系统的补丁包, 以弥补其系统漏洞。网络管理人员应该履行工作职责、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养成定期查看微软官网漏洞补丁信息发布的习惯, 第一时间根据IIS不同版本号选择安装补丁包。

2.2 关闭不常使用的应用与端口

目前多数高校运行中的IIS服务器默认协议端口都是开启状态的, 为保证IIS服务器安全稳定运行, 应实施系统最小化服务原则, 即安装的应用程序、网络协议如果不经常使用就应该及时卸载掉, 对网络端口也应采取此原则处理, 从源头上避免系统漏洞对其所造成的威胁。

2.3 删除默认的WEB站点和不必要的应用程序映射

网络黑客入侵IIS服务器往往最先从IIS服务器默认WEB站点入手, 把其作为攻击的首选对象, 入侵成功后向其目录上传一系列黑客工具以达到长期控制IIS服务器为己所用的目的。禁用或删除默认的WEB站点可以有效的提高IIS服务器的整体安全性。文件扩展名与ISAPI或CGI程序的关联称为“应用程序映射。默认情况下多种不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映射存在在IIS服务器中, 目前已发现htr、printer、idq/ida等程序映射存在被黑客利用的缓存溢出漏洞, 黑客利用此漏洞获得对系统访问的权限, 对IIS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 对那些不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映射要及时删除。

2.4 合理设置磁盘分区格式和访问权限

将IIS服务器磁盘设置成NTFS格式, 这样我们既可以进行磁盘配额管理又可以对磁盘的访问权限进行合理划分, 还可以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由于NTFS本身就是一种可恢复的文件系统, 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得到了有效保证。删除Administrators和System用户的访问权限, 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IIS服务器。

2.5 对上传目录权限加以管理

IIS服务器中对应的各站点目录根据需求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限,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应把目录权限设置为读取, 使访问者能够正常访问、浏览即可。另外还需要去掉存放上传文件目录的执行权限, 即使网络黑客利用漏洞上传了木马程序也无法运行。

2.6 启用服务日志并更改日志目录及访问权限

IIS服务器有多种日志文件格式供管理员选用, 其中W3C扩展日志格式记录的访问信息最为丰富, 应用也最为广泛。启用IIS日志功能后即可以记录站点运行中的错误信息又可记录访问者对站点访问的详细信息, 如访问者所使用的操作系统、访问站点页面的时间、访问站点页面所用IP地址、访问站点页面的方法、访问了哪些站点页面以及浏览器信息。网络管理人员应该定期通过IIS日志分析软件查看分析这些访问信息, 使我们可以有效辨别出访问者是正常访问还是恶意入侵行为, 同时也对防范网络入侵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IS默认的日志存放路径为%systemroot%/system32/logfiles, 有经验的黑客在入侵前期会对攻击目标网站进行大规模的扫描, IIS日志里会留下大量的访问痕迹, 入侵得手以后往往会先删除日志文件, 以达到清除入侵痕迹的目的, 如果日志文件被删除将会对日后的分析取证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及时更改IIS默认日志存放路径及其访问权限, 只允许系统管理员对IIS日志文件进行操作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2.7 为每一个站点独立分配一个应用程序池

现实中有的单位一个应用程序池中对应了多个站点, 如果在一个时间点出现大量集中访问某一个站点的情况, 极易引起应用程序池假死, 造成其他网站同时不能正常访问的现象。为每一个站点独立分配一个应用程序池, 当其中一个站点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访问时, 只对此故障站点对应的应用程序池进行回收, 不影响其他站点的发布。

2.8 设置IP地址访问限制

IIS服务器默认自带强大的保护目录安全的功能, 可以通过判别IP地址和地域对访问者加以限制, 设置的方法也较为方便灵活, 通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掌握。不在管理员授权范围的IP地址无法对站点进行访问。通常对站点的后台目录设置IP地址访问限制, 只对站点管理员的IP地址进行授权, 最大程度保护站点后台的安全。

2.9 设置SESSION超时时间

IIS服务器默认无请求的清理session的时间为20分钟。客户端对站点发起访问以后IIS服务器会对进行WEB访问的客户端创建一个session, 如果超过20分钟访问者没有对站点进行如何操作, 服务器就认定为访问者访问超时, 需要重新登录进行访问。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20分钟的时间对一个熟练的网络黑客来说足以完成一次对一个站点的入侵, 因此, 应根据实际情况把IIS服务器默认session的超时时间降低, 以保证IIS服务器的安全。

3 结语

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IIS的WEB服务器在配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多个问题, 对IIS服务器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中各单位的具体网络情况不尽相同, 网络管理员应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对IIS服务器进行安全部署,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IIS服务器。

参考文献

[1]Schaefer K, Jeff Cochran.IIS 7开发与管理完全参考手册[M].颜烔,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石志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薛卫萍, 姜开达.一种新型的校园网安全管理技术——网络自防御攻击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 (11) :203-204.

IIS服务 第7篇

IIS是执行ASP的环境。IIS支持与语言无关的脚本编写和组件, 通过IIS, 开发人员就可以开发新一代动态的、富有魅力的We b站点。IIS不需要开发人员学习新的脚本语言或者便宜应用程序, IIS完全支持VBScrip t、Jav a Script开发软件。

II S支持一些有趣的东西, 像有编辑环境的界面 (FRONTPAGE) 、有全文检索功能的 (INDEX SERVER) 、有多媒体功能的 (NET SHOW) 。IIS是随Windows NT Serv er 4.0一起提供的文件和应用程序服务器, 是在Windows NT Server上建立Internet服务器的基本组件。它与Windows NT Ser ver完全集成, 允许使用Wind ows NT Serv er内置的安全性以及NT FS文件系统建立强大灵活的Internet/Intranet站点。IIS (Int er n et In f o rma tio n S erv e r, 互联网信息服务) 是一种Web (World Wide Web, 网页) 服务组件, 其中包括Web服务器、FTP服务器、NNTP服务器和SMTP服务器, 分别用于网页浏览、文件传输、新闻服务和邮件发送等方面, 它使得在网络 (包括互联网和局域网) 上发布信息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IIS是微软公司主推的服务器, 在常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和Windows2003环境下都支持。IIS虽然是Windows XP的一个组件, 不过默认情况下是没有安装的, 需要手动安装。安装好以后有一些设置还是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使用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配置。下面详细讲述一下IIS的完整配置过程。

1 IIS的配置

(1) 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 (如图1)

(2) 双击“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 (如图2)

(3) 双击“Internet信息服务”“默认网站”“启动” (如图3)

(4) 右键“默认网站”属性。 (如图4)

选择“网站”设置, 在这个版面中是网站运行的一些基础参数, 比如:TCP端口统一是80,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选择“主目录”进行网站文件的主目录设置。“本地路径”就是IIS的主目录。单击“浏览”按钮, 可以指向本地计算机的任何目录。

网站目录设置好后, 需要对网站支持的文档类型进行修改, 单击“文档”标签, 进行网站默认首页的设置。单击“添加”按钮可以对首页文档进行添加, 也可以选中某个不用的默认首页, 然后单击“删除按钮”。

2 虚拟目录的设置

虚拟目录是在IIS中映射目录的方法, 虚拟目录的路径是相对于“IIS信息服务”的本地路径的, 虚拟目录一定要设置别名 (例如:index) , 别名对应网站的真实路径 (即本地计算机放置网站的相应文件夹) 。通过别名就可以实现在IIS环境下的测试。虚拟目录设置方法如下:

右击“默认网站”、“新建”

“虚拟目录” (如图5)

在“虚拟目录别名”对话框中添加相应的别名 (例如本次别名为:index) ;再依次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浏览”, 选择设定的字站点所在的文件夹;在依次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下一步”, 在后继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完成”, 虚拟目录设置完毕。最后, 打开IE浏览器, 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loc alh ost/ind ex并确定, 即可查看结果。

摘要:目前, ASP技术已经风靡全球, Internet上几乎处处能看到ASP的身影, IIS是执行ASP的环境, 是一种Web服务组件, IIS是微软公司主推的服务器, 在常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XP和Windows2003环境下都支持。

关键词:IIS,Internet信息服务,虚拟目录

参考文献

[1]郭靖, ASP.NET开发技术大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2]赛奎春, ASP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7月.

[3]科文, 使用ASP开发动态网站,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年5月.

IIS服务 第8篇

如果自行开发了一个网站, 一定非常想了解网站的被访问情况;如果是单位中重要的业务网站, 也许需要统计各个部门访问网站的频率和分布等情况。如果是较大型网站, 且部署在公共Internet网络上, 可以使用诸如Google Analytics等高级工具进行访问统计, 但是如果只是一个小型网站, 部署在无法连接Internet的局域网中, 且要实现一些特殊的访问需求统计, 则无法也没有必要使用上述方法, 在此将介绍如何利用IIS日志自行设计程序统计网站的访问情况。

2 IIS日志

假设读者使用Windows的IIS架设网站, IIS默认会开启日志服务, 记录下对架设网站的访问情况, 图1说明了IIS日志的存放位置, 图2表明了IIS日志文件的命名规则。IIS日志默认存放在“System32LogFiles”目录下, 每个网站对应一个子目录, 具体名字由系统自动生成。例如图1中的网站子目录名为W3SVC684868785, 而该目录下的日志文件的命名为exyymmdd.log, 其规则是以“ex”开头加上两位数字分别代表年、月、日, 例如2009年3月6日网站的访问日志文件为ex090306.log。

下面具体分析日志文件的内部结构。图3列出了某网站某天的日志文件的前若干行, 其中前3行标明了IIS的版本及记录日志的时间, 第4行列出了要记录的内容的表头字段, 比如日期 (date) 、时间 (time) 、网站名 (s-sitename) 、用户IP (c-ip等, 这前4行都以“#”开头, 暂且称做标题行, 随后的行则是每次访问的具体记录内容, 不以“#”号开头, 暂且称为内容行。IIS引擎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生成标题行, 然后再生成内容行。对于统计来说, 最主要的信息莫过于用户IP也就是 (c-ip) 项了, 程序的目标就是从网站日志中抽取出这些IP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3 基本结构

了解了IIS日志的基本情况后, 为了统计的方便, 可以做这样的设定:一个用户访问网站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依次打开网站的多个页面, 把这样的一系列行为定义为对网站的一次访问, 也就是说, 在日志文件中, 对连续的若干结果行来说, 如果c-ip项为同一IP, 那么计为对网站的一次访问, 当发现一个与上一结果行不同的c-ip项时, 则计为对网站的一次新访问。程序依此读入从N天前到统计日前一天的所有日志文件, 最后得到每天的[IP]-[访问次数]的对应表, 标识出每天某个IP访问了网站多少次。

根据对IIS日志文件的命名规则和对其内容的分析, 可以得到统计某一天内网站访问情况的程序算法如下述步骤所示:

(1) 根据日期生成该天的日志文件名exyymmdd.log。

(2) 按行读取该文件的下一行, 直到读到文件末尾, 分析结束。

(3) 判断该行是否以“#”开头, 如是, 则不用分析该行, 直接返回步骤 (2) , 如否, 则进入步骤 (4) 。

(4) 抽取该行的用户ip (c-ip) 项, 与上一行的c-ip项比较, 如果是同一IP则不再分析该行, 转步骤 (2) , 如是不同的IP, 则进入步骤 (5) 。

(5) 在已记录的IP中查找该IP, 如果找到, 将该IP的访问计数加1;如没有找到, 则新生成该IP的记录, 并将其访问计数设置成1, 转步骤 (2) 。

4 程序实现

下面将用C#实现上文描述的算法, 并将得到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输出成一个HTML文件。先对其中两个关键点做一个简介, 然后具体列出源代码供读者参考。

4.1 利用正则表达式抽取用户IP

.NET类库提供了一种文字处理的重要工具:“正则表达式”, 利用它可以方便高效地处理字符串, 它利用模式来分析匹配大量文本中的特定内容, 是HTML处理、日志文件分析和HTTP标头分析等应用中的重要工具。本程序在从内容行中抽取用户IP时就使用了它。其核心代码如下:

代码中“d+.d+.d+.d+”是匹配IP地址的模式, 其中d表示匹配0-9中的某个数字, 加号表示1个或多个匹配, 显然合法的IP地址的要求比此严格, 但根据日志文件的实际情况, 上述模式已经能正确匹配到IP地址了。还应注意, 日志文件每个结果行中实际上包含2个IP地址, 后一个IP地址才是访问网站的客户IP, 所以匹配时, 我们应该要获取的是第2个匹配项。限于文章篇幅, 有关正则表达式的更多内容, 请读者自行参考其他资料, 这里不再赘述。

4.2 统计结果的输出

将统计结果以表格形式输出成HTML文件, 便于查看。HTML语言中关于表格的标记代码如下所示:

其中包含了表格行头、列头和表格内容的定义。限于文章篇幅, 关于表格HTML标记的更详细定义, 请读者参考其他资料。

4.3 核心代码

下面将核心源代码列出, 并配合注释进行解释。先介绍一下程序的使用方法, 假设程序名为SumIISLog.exe, 它是一个命令行程序, 可以接受2个参数, 分别是要统计的网站的日志目录和进行统计的天数, 例如如下的命令行:

将统计日志目录为W3SVC916968的网站的近30天的访问情况, 图4显示了生成的统计页面的一部分, 该HTML页面包含一个表格, 其中每列列头显示为某天, 每行的行头显示为统计到的访问过网站的某个IP, 表格的内容部分则是某IP在某天访问网站的次数。

具体的源代码如下:

这里需要说明: (1) 之所以要从当天的前一天开始统计是因为当IIS运行时, 当天的日志文件被锁定, 如果IIS正在写日志时, 程序将无法正常读取日志文件, 所以采取从前一天开始统计的方式。 (2) 本程序是一个命令行程序, 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任务计划功能设置一个每日自动运行的任务, 比如笔者设置让程序于每天凌晨1:00运行, 这样, 每天早上就可以获得对网站的前N天访问的统计了。 (3) 利用得到的[ip]-[访问次数]的原始信息,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 结合其他技术实现更丰富更特殊的功能, 比如利用IP来区分单位各部门的访问量, 画出直方图等等。

5 结语

详细描述了在无法连接Internet的局域网环境下, 如何利用IIS日志对网站的访问情况进行统计, 并输出统计结果。读者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和算法, 结合自身实际, 构造出符合自己要求的程序。

摘要:通过分析IIS自带的日志文件结构, 利用C#编程实现对网站访问情况的统计功能, 可以方便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统计需求。

运用IIS构建交互式课堂教学环境 第9篇

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作用

1. 利用网络技术, 建立创新学习氛围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教学应用, 其核心是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原理、技巧和方法,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 将传统的教学知识信息转化为依托信息技术的教学组织体系, 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灵活性、扩展性、生动性、形象性、管理性等特点, 构建多维的信息空间, 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多媒体和网络的灵活融合, 可以实现全方位的立体教学空间, 从而产生新型的思维灵感和创造空间。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比之传统的教学形式, 具有更大的媒体优越性和发展的潜力。

2. 全面调动感官, 充分吸收教学信息

多媒体课件基于不同的网络架构, 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知识源。一般情况下,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不同的感知行为来获取知识与信息, 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 使知识的传播更加灵活、形象、直观。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 可以适应不同学生在学习行为上的差异,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第三,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以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表现形式, 克服了以往学生单一形式吸收知识的缺陷, 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感官的作用, 互动的界面以及良好的操作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构建沟通桥梁, 实现信息双向传递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处于枢纽地位, 按照教学大纲向学生教授知识和传递信息, 其信息的传送方向是单向的,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无法很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反馈。因此,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 准确地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个体差异, 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教师计算机 (服务器) 、学生计算机 (客户端) , 可以实现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 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甚至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通过计算机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 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学习程度, 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满意的学习效果, 实现教学信息的双向化。

4. 挖掘思维空间, 提高抽象感悟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没有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培养, 而主要通过文字、语言形成的信息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数据。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面临新的知识结构和领域,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与环境。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全身心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同时感悟的状态, 可以将自己的抽象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有机融合, 形成全面参与教学过程立体空间动态模式, 克服了以往抽象思维培养的瓶颈, 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的构建

结合目前校园网络的实际情况, 在充分利用网络硬件、实现较好教学效果的目标下,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教学可以采用目前流行的B/S架构方式。下面, 我就简要阐述B/S架构的实现过程。

1.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

该环境由教师计算机、学生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组成。

2. 服务器端

作为B/S架构的核心部分, S (Server) 端由教师计算机实现。操作系统可以选择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或者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因为这两个操作系统都内置了IIS组件, 因此无需安装如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 Server等专用服务器操作系统。

在教师计算机上配置IIS过程如下 (以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为例) :

(1) 在控制面板中安装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组件。

(2) 在控制面板的管理工具中打开IIS, 右击默认网站并选择属性, 并做如下设置:选择IP地址 (根据不同网络环境会有差异) ;根据首页文件的扩展名选择或添加相应文件。至此教师计算机设置完毕, 该计算机已具有IIS服务器的特征。

3. 客户端

作为B/S的客户端, B (Browser) 端由学生机组成。这些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不限, 唯一条件是具有浏览器并保持相同的版本,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或以上版本。学生机访问教师机的方法很简单, 只需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教师计算机IP地址”或者“http://教师计算机名称”即可。

三、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的注意点

1. 制作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的注意点

在制作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的时候, 首先要坚持以教学内容为准绳, 应了解课件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学, 而是用于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其次,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应围绕学生进行制作, 不能完全照搬课本, 应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再次, 应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和带宽来制作课件, 使课件在Web工作模式下取得最好的效果。

2. 制作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的简要过程

(1) 选择Web制作工具。可以选择目前流行的Frot Page2000/2003进行制作, 比较适合初学者使用。

(2) 搜集素材。可以通过互联网、现有教学资源中找寻需要的素材, 也可以自己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捕获素材源, 然后根据需要用Photo Shop、Movie Make等软件进行加工。特效素材可以使用Flash、3D MAX、Java Script等实现, 这类工具与方法种类丰富、应用面广。

(3) 明确课件结构。以《Word文字编排》章节为例, 确定如下课堂结构:交流讨论/结构感知/整体感受/细节揣摩/音频视频/整体感知。

(4) 开始制作。制作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 (1) 基本模块制作, 主要以静态网页为主; (2) 视频流播放问题。多媒体课件经常会运用到很多大容量的音频、视频文件, 在多人并行访问时会占用很多带宽, 导致视频播放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 将大容量文件进行压缩; (3) 交流讨论动态模块制作。动态模块的制作涉及到网站与数据库编程的基础知识, 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中的IIS目前支持ASP语言, 后台数据使用ACCESS小型数据库即可。动态模块与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基于课件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交流讨论的结果可以在日后进行分析研究, 课上没有时间回答的学生的问题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 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启发或指导。

四、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思考

基于ASP实现对IIS的远程管理 第10篇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我国企业网站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 中国有超过4200万中小企业, 具备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中小企业总数为3850万家, 但是拥有网站的却不超过100万家, 企业网站拥有率不足2%。其原因之一是由于独立服务器的硬件及相应软件价格比较昂贵, 导致建站成本居高不下。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利用虚拟主机技术来建立自己的站点。

虚拟主机技术是在网络服务器上划分出一定的磁盘空间供用户放置站点并提供相应的管理。为方便管理, 虚拟主机中都采用B/S模式进行网站的建设。在用ASP编程的时候, 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远程对网站的管理及对FTP账户的管理。本文仅讨论远程对站点的管理。

1 IIS编程技术

通常在IIS上建立站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本地登录后进入IIS控制台, 然后在图形界面下建立站点。另一种方式通过IIS提供的管理Web站点方式远程建立站点。第一种方法简单易行, 但其缺点是必须在本地操作;第二种方法虽可远程操作, 但不能与虚拟主机中的其他操作很好地结合, 容易带来管理上的不便及安全性问题。一种可行的方法就是利用某种语言编程来实现远程操作, 这种操作的前提是微软需提供对IIS进行操作的接口。微软也意识到了这种需求, 并在Windows 2000 Server以上的操作系统中都提供了ADSI作为解决方案。

1.1 ADSI简介

ADSI (Active Directory Services Interface) 是Microsoft推出的一项技术, 它统一了许多底层服务的编程接口, 程序员可以使用一致的对象技术来访问这些底层服务。

目前已经实现的ADSI目录服务主要包括:Windows NT域用户管理、 LDAP (Exchange Server) 目录服务及IIS。

在ADSI所定义的接口规范中, 对应于目录服务的目录对象, 我们也称为活动目录对象。另一个重要的对象为包容器对象, 包容器对象与目录对象的关系跟我们在文件系统中使用的目录与文件的关系类似, 一个包容器对象可以包含许多其它的目录对象或者包容器对象, 而目录对象代表了一定的实体, 如图1所示:

1.1.1 目录对象

在ADSI定义的接口中, 最基本的接口为IADs接口, 所有的目录对象都必须实现IADs接口。常用的IADs接口的属性和方法如表1和表2所示:

1.1.2 包容器对象

1.2 MetaBase结构简介

IIS的配置信息存放在一个称为Meta Base的配置文件中。MetaBase以层次结构的方式来组织, 该结构与IIS的配置相对应。在Meta Base结构中, IIS的每一个元素对应一个键, 每一个键包含一个或多个IIS配置值, 称为MetaBase的属性。只考虑IIS的Web服务的话, MetaBase的结构如图2所示:

在图中, 最顶层的键为IISComputer, 它包含了IIS所在的主机的相关信息。IISComputer下的子键IISWebService描述的是Web服务的信息, 它包括IISInfo、IISFiltes和若干个IISWebServer子键。

IISInfo键包含了Web服务的一

些属性。IISFiltes键包含了Web服务使用的过滤器的配置信息。IISWebServer子键包含了特定的站点的信息, 如主目录、虚拟目录等。

2 IIS远程管理的实现

2.1 站点创建

创建站点的主要步骤:①调用GetObject ("IIS://LocalHost/ W3SVC ") 方法获得Web服务对象;②调用W3SVC.Create ("IIsWebServer", SiteNum) 方法在Web服务中创建一个站点对象, 其中SiteNum站点编号;③调用Create ("IIsWebVirtualDir", "ROOT") 方法创建站点的主目录;④调用SetInfo方法设置虚拟目录、IP地址及端口号等。

创建站点的asp程序包括输入程序createweb.htm及处理程序createweb.asp。输入程序createweb.htm比较简单, 它用表单提供了创建站点所需的参数, 参数有IP地址IPAddr、端口号PortNum、主目录WebSiteDirectory及站点描述信息WebSiteInfo。限于篇幅, 在这里仅给出createweb.asp的源程序如下:

<%

'函数介绍:创建WebSite

'本函数使用ADSI, 需要Administrators组用户权限

Function CreateWebSite (IPAddr, PortNum, WebSiteDirectory, WebSiteInfo)

Dim w3svc, WebServer, NewWebServer, NewDir

Dim Bindings, BindingString, NewBindings, SiteNum, SiteObj, bDone

On Error Resume Next

Err.Clear

'检测是否能够加载W3SVC服务 (即WEB服务)

Set w3svc=GetObject ("IIS://LocalHost/w3svc")

If Err.Number <> 0 Then '显示错误提示

response.write "无法打开: "&"IIS://LocalHost/w3svc"

response.end

End If

'检测是否有设定相同IP地址、端口及主机名的站点存在

hostname=nothing

BindingString=IPAddr & ":" & PortNum & ":" & ""

For Each WebServer in w3svc

If WebServer.Class="IIsWebServer" Then

Bindings=WebServer.ServerBindings

If BindingString=Bindings (0) Then

response.write "端口号冲突:" & IPAddr & ", 请检测端口号!."

response.end

End If

End If

Next

'确定一个不存在的站点编号做为新建站点编号, 系统默认WebSite站点编号为1, 因此从2开始

SiteNum=2

bDone=False

While (Not bDone)

Err.Clear

Set SiteObj=GetObject ("IIS://LocalHost/w3svc/"&SiteNum) '加载指定站点

If (Err.Number=0) Then

SiteNum=SiteNum + 1

Else

Err.Clear

Set NewWebServer=w3svc.Create ("IIsWebServer", SiteNum) '创建指定站点

If (Err.Number <> 0) Then

SiteNum=SiteNum + 1

Else

bDone=True

End If

End If

Wend

'进行站点基本配置

NewBindings=Array (0)

NewBindings (0) =BindingString

NewWebServer.ServerBindings=NewBindings

NewWebServer.ServerComment= WebSiteInfo

'NewWebServer.AnonymousUserName= GuestUserName

'NewWebServer.AnonymousUserPass= GuestUserPass

NewWebServer.KeyType="IIsWebServer"

NewWebServer.FrontPageWeb=True

NewWebServer.EnableDefaultDoc=True

NewWebServer.DefaultDoc="Default.htm, Default.asp, Index.htm, Index.asp"

NewWebServer.LogFileDirectory=WebSiteDirectory &"LogFiles"

NewWebServer.SetInfo

Set NewDir=NewWebServer.Create ("IIsWebVirtualDir", "ROOT")

NewDir.Path=WebSiteDirectory

NewDir.AccessRead=true

NewDir.AppCreate True

NewDir.AccessScript=True

NewDir.SetInfo

Set NewWebServer=GetObject ("IIS://LocalHost/w3svc/" & SiteNum)

NewWebServer.Start

End Function

%>

<%

dim WebSiteInfo, IPAddr, Port, WebSiteDir

WebSiteInfo=trim (request ("WebSiteInfo") )

IPAddr=trim (request ("IPAddr") )

Port=trim (request ("Port") )

WebSiteDir=trim (request ("WebSiteDir") )

call CreateWebSite (IPAddr, Port, WebSiteDir, WebSiteInfo)

%>

2.2 站点管理

IIS站点的管理包括站点的启动、停止及删除。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用GetObject ("IIS://Localhost/w3svc/"& SiteNum) 获得指定站点, 然后再对指定站点用Get ("ServerState") 方法获得站点状态, 最后对其状态进行修改即可。

其部分核心代码如下:

2.3 删除站点

通过调用包容器对象接口的Delete方法可以删除站点, 删除站点使用类名为IISWebServer, 同时指定用删除的Web站点的编号。

3 结束语

用ASP对IIS进行远程操作给管理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 它不但可用于虚拟主机的在线管理, 通过适当的规划和整合, 甚至还可用于网站设计的实训平台的教学。

参考文献

IIS服务范文

IIS服务范文(精选10篇)IIS服务 第1篇1 IIS5.0提供的主要服务1.1 WWW服务WWW服务是指在网上发布可以通过浏览器观看的用HTML标识语言编...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