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精选10篇)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1篇
Internet时代
摘 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信息的共享和传输更是快捷方便。本文全面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Internet,包括Internet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主要技术。同时,对Internet的功能和应用有比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Internet网络 共享 链路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而Internet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向人们提供资源传输和共享的服务,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使得用户的计算机好像互相彼此直接连通一样,可以互相交换信息。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的拓扑结构复杂,地理位置上覆盖了全球,由若干节点和链路组成。并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的Internet。
正文:
1、概念
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成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1]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用户数以亿计,互连的网络数以百万计。初步建立的基本概念是: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2]因特网则把许多网路连接在一起,即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是传播信息的载体。
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有关决议:将“互联网”定义为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它通过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他协议基础之上的,并且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他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还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实际上由于互联网是划时代的,它不是为某一种需求设计的,而是一种可以接受任何新的需求的总的基础结构。你也可以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层面去解释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2、发展过程
[3]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商业网三个阶段,并且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
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标志计算机网络的真正产生,ARPANET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3]Internet的的原型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为军事实验用而建立的网络,名为ARPANET(阿帕网),其设计目标是当网络中的一部分因战争原因遭到破坏时,其余部分仍能正常运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局域网络(LAN)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局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入产业部门。局域网技术是从远程分组交换通信网络和I/O总线结构计算机系统派生出来的。1976年,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以太网(Ethernet),它成功地采用了夏威夷大学ALOHA无线电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使之发展成为第一个总线竞争式局域网络。1974年,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开发了著名的剑桥环局域网(Cambridge Ring)。这些网络的成功实现,一方面标志着局域网络的产生,另一方面,它们形成的以太网及环网对以后局域网络的发展起到导航的作用。80年代初期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并投入使用;1986年在美国国会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支持下,用高速通信线路把 分布在各地的一些超级计算机连接起来,以NFSNET接替ARPANET
第2阶段: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局域网络完全从硬件上实现了ISO的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协议的能力。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连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网与局域互连、局域网与各类主机互连,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络(ISDN)和智能化网络(IN)的发展,标志着局域网络的飞速发展。1980年2月,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下属的802局域网络标准委员会宣告成立,并相继提出IEEE801.5~802.6等局域网络标准草案,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认可。作为局域网络的国际标准,它标志着局域网协议及其标准化的确定,为局域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现在是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化,协同计算能力发展以及全球互连网络(Internet)的盛行。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完全与网络融为一体,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真正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采用。另外,虚拟网络FDDI及ATM技术的应用,使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并迅速走向市场,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
3、主要功能
Internet的另一种资源是计算机系统资源,包括连接在Internet的各种网络上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存储空间(硬件资源)以及软件工具和软件环境(软件资源)。当今,人们生活着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信息不仅给人们的生产发展、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动力,也给人们带来了创业发展的新机遇。因此,如何获得信息和充分利用已是当今人们最关心的事了。Internet之所以能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欢迎,入网的用户数能以每月递增10%~15%的速率在发展,最关键的还在于Internet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能满足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需求。
目前,Internet能为人们提供的主要功能有五大类。这五大类功能是:
3.1[4]Internet上提供了电子邮件E-mail 服务
在Internet上,电子邮件或称为E-mail系统是使用最多的网络通信工具,E-mail已成为倍受欢迎的通信方式。用户只要利用自己的电脑,经电话线与本地的Internet联网,通过E-mail(电子邮件)输入,就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友人相互交流,或与异地的企业进行业务往来„„这样,遥远的地理距离就缩短为几分钟的电子路程。
3.2数据检索及高级浏览GI-CERNET2》[期刊论文]-中国教育网络 2005(10)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2篇
专业
计算机科学技术
日期
2007年7月
楼可挺著
2007年
陕西师范大学
目录 引言…………………………………………………………………..1 2 internet防火墙技术简介…………………………………………….2
2-1 什么是防火墙…………………………………………………...2
2-2 防火墙能做什么………….……………………………………..2
2-2-1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22-2-2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2
2-2-3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2
2.2.4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2
2-3 防火墙的种类…………………………………………………..2
2-3-1 分组过滤……………………………………………………...2
2-3-2 应用代理……………………………………………………...2
2-4 分组过滤类防火墙……………………………………………..2
2-5 应用代理型防火墙……………………………………………..2
2-6 复合型防火墙…………………………………………………...2
2-7 防火墙操作系统………………………………………………...2
2-8 NAT技术………………………………………………………....2
2-9 防火墙的抗攻击能力…………………………………………...2
2-10 防火墙的局限性……………………………………………….2 3 防火墙的配置………………………………………………………..3
3-1双宿主机网关(Dual Homed Gateway)…………………………3
3-2屏蔽主机网关(Screened Host Gateway)……………………..3
3-3屏蔽子网(Screened Subnet)…………………………………..3 4 分布式防火墙技术…………………………………………………..4
4-1 分布式防火墙的产生…….……………………………………..4
4-2 分布式防火墙的主要特点….…………………………………..4
4-2-1主机驻留……………………………………………………….4
4-2-2嵌入操作系统内核…………………………………………….4
4-2-3类似于个人防火墙…………………………………………….4
4-2-4适用于服务器托管…………………..………………………….4 4-3 分布式防火墙的主要优势…………………..…….……………..4
4-3-1增强的系统安全性……………………………………………...4
4-3-2提高了系统性能………………………………………………...4
4-3-3系统的无限扩展性……………………………………………...4
4-3-4实施主机策略………………….……………..…………………4
4-3-5应用更为广泛,支持VPN通信…………………………………4
4-4分布式防火墙的主要功能………………………………………..4
4-4-1 Internet访问控制……………………………………………..4
4-4-2应用访问控制…………………………………………………...4
4-4-3网络状态监控…………………………………………………...4
4-4-4黑客攻击的防御..……………………………………………….4
4-4-5日志管理………………………………………………………...4
4-4-6系统工具………………………………………………………...4 5 防火墙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13
5.1防火墙包过滤技术发展趋势…………………………………….13
5.1.1用户身份验证…………………………………………………..13
5.1.2多级过滤技术…………………………………………………..13
5.1.3使防火墙具有病毒防护功能…………………………………..13
5.2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发展趋势…………………………………….13
5.3防火墙的系统管理发展趋势…………………………………….13
5.3.1集中式管理
5.3.2强大的审计功能和自动日志分析功能
5.3.网络安全产品的系统化 6 结束语
论文摘要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安全性已经成为网络互联技术中最关键的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Internet防火墙技术;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种防火墙的配置及防火墙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详细剖析了新一代防火墙技术(分布式防火墙技术)的功能特色、关键技术、主要优势及功能;同时简要描述了Internet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趋势。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3篇
随着ZigBee无线网络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庭中的设备连接到ZigBee网络。作为低速、低功耗、低成本的ZigBee网络设备, 受ZigBee本身性能的影响, 设备的运算能力、传输距离有很大的限制。然而, 不少用户想在很远的地方查看某台设备的运行情况, 就像使用以太网一样简单。这时我们就需要将这些ZigBee网络设备连接以太网络, 利用成熟的以太网络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方案就是一个ZigBee到以太网转换的例子。
1 相关芯片介绍
FS8610是一颗内嵌硬件TCP/IP协议栈的8位高速网络微控制器芯片, 可以提供硬件处理的Ethernet/ARP/RARP/IPv4/ICMP/IGMPv2/TCP/UDP/PPPoE等网络协议, MCU使用1T RISC架构的8051处理器, 在完全兼容标准8051指令集的基础上, 可以提供超高速的处理能力 (最高可运行在160MHz) 。该芯片的主要特点是:内嵌高性能RISC E8051D, 完全兼容标准8051, 系统时钟可动态设定, 最高可达160MHz;支持MII接口, 兼容IEEE802.3 100BASE-TX和10BASE-T;提供ARP/RA RP/IP/ICMP/IGMP/TCP/UDP硬件处理;支持DMA数据传输功能;提供UART, GPIO, Timer等接口。
UZ2400是一颗混合式ZigBee无线网络芯片, 它集合MA-C、Baseband和RF于一颗芯片上, 包含一般ZigBee低功率、低成本和高灵活性等特性。此外UZ2400拥有硬件加速功能, 例如CSMA-CA、Auto-ACK、Security engine和Superframe架构, 这些设计可减少MAC/PHY软件驱动上需求的存储空间, 能降低成本并增加内存应用弹性。该芯片的特点是:采用IEEE802.15.4规范要求的直接序列扩频方式16个频道, 工作在2.400~2.4835GHz频带范围内, 数据速率达250kbps;输出功率编程可控, 输出-25dbm~0dbm;提供硬件部分MAC和完整PHY协议层, 可自动帧格式生成、同步插入与检测、16bit CRC校验、电源检测、完全自动MAC层安全保护;提供IIC/SPI接口, 与控制微处理器接口连接容易。
2 硬件设计
结合FS8610和UZ2400两款芯片的特点, 我们可以使用FS8610作主控芯片, UZ2400作为ZigBee网络辅助芯片, 轻松实现两个网络的转换。
2.1 系统架构
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 以太网模块和ZigBee模块。FS8610作为主控芯片, 负责以太网数据传输, UZ2400负责ZigBee数据传输, FS8610与UZ2400之间通过SPI接口连接。图1为系统的框架图。
2.2 以太网模块
虽然FS8610内嵌硬件TCP/IP协议栈, 但它没有物理层功能, 所以FS8610还需要通过一个辅助芯片RTL8201连接到网络端。RTL8201是一个以太网收发器, 它完全遵循IEEE802.3规范要求。RTL8201实现了IEEE802.3规定的物理层和MII接口, 与FS8610通过MII接口连接。图2为FS8610与RTL8201连接的原理图。
2.3 ZigBee模块
FS8610与UZ2400之间通过SPI接口连接, 而FS8610没有提供标准的SPI接口, 所以我们利用GPIO模拟SPI总线, 从而达到与UZ2400通信的目的。图3为FS8610与UZ2400连接的原理图。
3 软件设计
3.1 系统处理流程
系统工作时, 一端连接以太网, 一端连接到ZigBee网络。网络数据包, 经由FS8610重新分割、封装, 转发到ZigBee网络中。同样, ZigBee网络数据包由FS8610组合、封装, 转发到以太网络中。图4系统的流程图。
以太网部分, 由于FS8610提供了标准的TCP、UDP协议接口, 我们无需关心数据是如何在以太网上传输, 只需要将待发数据写入到FS8610的发送FIFO即可, FS8610会自动将数据发送到指定网络终端。同样, 接收数据时, 我们检测到FS8610接收FIFO有数据, 将FIFO中数据接收进来, 然后再经过分割和重新封装就可以装发到ZigBee网络。
ZigBee网络部分, UZ2400内部混合了MAC、PHY和RF, UZ2400可以自动注册连接到ZigBee网络中。在收发数据时, 同样UZ2400提供了专用的FIFO, 我们也只需要将数据包写入到FIFO或从FIFO中读出, 其它事情UZ2400会自动处理。然而, 由于UZ2400只具有部分MAC层功能, 收发FIFO接受的是标准的ZigBee MAC数据包。所以我们在接收ZigBee数据时需要从MAC数据包中提取出应用层数据, 发送数据时, 需要将应用数据封装成标准的ZigBee MAC数据包。
3.2 数据缓存管理
由于以太网数据包和ZigBee网络数据包大小不一致, 以太网数据包比ZigBee网络数据包大很多, 因此数据在转发过程中, 如果以太网数据包来的太快, 必然导致数据阻塞, 严重的可能丢失部分数据。为了协调这两个部分, 切断它们之间的直接联系使数据转发更加流畅, 在这两者之间增加了缓冲区进行数据缓冲。FS8610把网络数据接收存放到缓冲区, 转移时再从缓冲区获取数据给ZigBee网络。如图5所示。
缓冲区要进行动态数据的缓存,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内存有限, 所以我们开辟了一段大的数组作为缓冲区, 然后对这个数组进行动态管理。在管理这个缓冲区的过程中, 以数组的开始index=0作为起点, 为了标记读和写的位置, 分别定义读指针rd_pointer和写指针wr_pointer。根据这个想法, 我们把数组的管理方式以一个结构体来表达:
缓冲区的管理函数主要有: (1) 初始化的函数-void rb_init (void) , 以便开始使用缓冲区时对缓冲区做出一些初始的设置; (2) 读缓冲区函数-BOOL rb_read (UINT8*rebuf, UINT16length) , 从rebuf开始的位置读length个字节的长度; (3) 写缓冲区函数-BOOL rb_write (UINT8*buf, UINT16len) , 从buf开始的位置写len个字节; (4) 判断读写是否越界的函数-UINT16 rb_data_size (void) 。如果读写超出了数据的范围, 从数组的index=0处重新开始读写,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缓冲区。
4 结束语
FS8610具有高性能的网络协议处理能力以及可编程控制的GPIO接口, 搭配UZ2400这款ZigBee网络芯片, 可以轻松地实现ZigBee到以太网的转换, 有效缩短开发时间, 加速产品上市。
摘要:介绍了基于FS8610和UZ2400的ZigBee网络到以太网络转换的设计方案。介绍了FS8610和UZ2400这两款芯片的性能, 详细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说明, 同时探讨了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ZigBee,FS8610,UZ2400,网络转换
参考文献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4篇
关键词:混合网络;共享;路由;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Hybrid Network INTERNET Access Shared
Lv Yanzhong1,Liu Haiying2 Ge Shanying3
(1.Mulei County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Mulei831900,China)
(2.Changji Institute,Changji831100,China)
(3.The Mulei County Third Elementary School,Mulei 831900,China)
Abstract: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 problem more common for a single network, but also better resolved,usually installed sygate or use ICS or NAT system comes with shared services.But some units or departments have a more complex hybrid networks, in the absence of new hardware into the case,the use of several existing old switch, without affecting the existing network of OA office,but also to resolve various departments INTERNET access,possible program is not i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programs,without increasing too much on the basis of input to solve a specific network connection problems with a custom network to access outside the network of common problems.
Keyword:Mixing network;Sharing;Route;Server
有关INTERNET共享的问题针对单一网络比较常见,也比较好解决,通常安装sygate或者使用系统自带ICS或NAT共享服务。但是一些单位或部门会有较为复杂的混合网络,在没有新硬件投入的情况下,利用原有几台旧的交换机,既不影响原有网络的OA办公,又要解决各部门INTERNET访问,可行方案是有没有呢?经过一个阶段摸索,终于找到解决办法。
本案例的网络环境是这样:行政楼有一台交换机联若干机器,外接办公OA(企业内部网络,IP地址自动获得且分布为10.1.1.x和10.1.0.x,是外接网络,不可更改),相邻教学楼有一台服务器有ADSL接入,以及网络教室(自定义网络,采用静态IP,分布是192,.168.222.x)。
目标实现:两个网络能够访问INTERNET,或能资源共享。
硬件必备:服务器三块网卡,交换机若干,网线夹钳及RJ45头。
服务器默认设置windows2000server/2003的路由和远程服务的启用NAT,达到共享上网。具体步骤:
在管理工具下,点选“路由和远程访问”,右键点服务器名,点击“配置路由和远程访问”,在随后出现的“公共设置”下选择“Internet连接服务器”,继续后,点选“设置网络地址转换(NAT)路由协议的路由器”,然后在列出存在的网络接口中选择外网连接,点选连接ADSL的网卡,以后自动完成。服务器网卡中设置一块连接交换机B,IP为192.168.222.250。客户端的IP保证与服务器内网网卡在同一段,要把网关设为服务器内网网卡的IP即可。教学楼这边上外网问题就解决了。看看行政楼那边:
[方案一]为行政楼每台办公机器再添加一块网卡,让这块网卡设法连接到交换机B,使用时禁用一块即可上外网或上企业OA办公。显然这样极为费工且麻烦的很。成本:新购网卡、网线。
[方案二]服务器windows2000server/2003的路由及远程服务的启用NAT。从交换机A引出一根网线,让交换机A,B连接(或级连),给OA机器分配和教学楼同段的IP。成本:一根网线。使用时,更换IP即可实现上网。
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两个网络时常会造成阻塞,办公室人员不太了解网络知识,IP、子网掩码、网关来回改写很容易造成混乱,网管工作量不小!
[方案三] 从交换机A引出一根网线直接连接服务器网卡(解决了网络阻塞,不是连交换机B),当然需要给服务器配一块网卡并设置IP为10.1.0.50(事先测试获取OA网段的IP、子网掩码、网关),这样服务器已经连接了两个网络,即10.1.x.x和192.168.x.x.。通过软件控制来实现软路由以及WEB代理。这就需要安装防火墙软件ISA2004。ISA2004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布局复杂网络的软件,安装也比较容易:首先安装过程按默认提示进行,中间自动侦测外网接口,有提问内网的对话,可以输入IP范围,例如本例加入了10.1.1.1—10.1.1.10和10.1.0.1—10.1.0.99以及192.168.222.1—192.168.222.255,注意这些地址必须含有服务器内网网卡的IP!随后安装默认直到重新启动。
第二步配置ISA2004,需要注意几点:1.防火墙策略的建立,关系到局域网内部互相访问,以及外网的访问。建立过程先命名,访问规则选“允许”,访问协议为“所有出站通讯”,随后提示添加(从)源网络(选择网络类型:内网、本地主机或VPN用户),(到)目标网络(外部、内部、本地主机),2.缓存地设置,在“配置”里,右鍵点“缓存”,定义缓存驱动器,输入值不要太小。
使用:OA办公机器原设置保留,只需要在Internet选项里的连接选项卡里局域网选项,将代理设置为10.1.0.50,端口默认8080,高级选项使用本地不用代理,即可上外网,也可以上内网OA。而教学楼那边可以使用代理也可以使用NAT共享服务。两边基本可以达到资源传递。
实践中几个方案比较证明,第三种方案稳定可靠在使用中效果非常好,方便实效而且经济,在不增加太大的投入的基础上,解决了特定网络与自定义网络连接问题以及共同访问外网的问题,对于非专业的网管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这里提供了一个复合网络布局建构的实例,还有许多挖掘的空间,需要进一步研究ISA防火墙软件,例如教学楼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实现对OA网络的访问,答案总是可以找到的。
当然,不同部门所遇见的问题各有差别,解决办法不尽相同。这需要网络管理人员积极思考,研究探索,把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到最大作用。
[作者简介]
Internet网络管理规程 第5篇
Internet网络管理规程
一. 目的
本公司已建成了大型的电脑信息网络,通过光纤上网,服务器配置ISA2000企业防火墙,部分员工因工作需要申请开通上网权限,某些特殊岗位可以通过硬件防火墙直接上网,为了保证信息和数据安全、规范操作流程,使其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特制订此规程。二. 作业内容
2.1部门总监上任后,总经办IT部直接为其开通Internet权限。其它员工如果因工作需开通上网等权限,请走CPC流程中<
2.2所有的电脑在上网及使用时均要打开病毒防火墙。一旦发现病毒报警,应立即保存相关文件,断开网络,并与总经办IT部联系。
2.3员工应有相当强的保密意识,不允许将公司机密资料以任何形式发布到Internet网上。一经发现,立即开除。公司保留送交公安机关的权利。
2.4不得利用黑客软件以任何形式攻击公司的其它电脑或服务器,违者将罚款100-300元,并保留送交公安机关处理的权力。
2.5由于安全和特殊的需要,总经办IT部会通过CPC平台发布通知,随时关闭Internet网。如发现某人上网有异常现象,总经办IT部有权关闭其上网权限,进行维护检查,视其原因再次开通其上网权限或给予相应处罚。
2.6为了节省网络带宽和防止电脑病毒,未经允许,员工不得在网上下载软件、音乐、电影片断、电影或电视剧,不得使用BT或电驴等下载软件。违者总经办IT部将关闭其上网权限,然后视情况给予50-200元罚款,多次违犯者将报人力资源部给予开除处分。
2.7员工在上网时,除非工作需要,否则不允许使用QQ、MSN等聊天软件。更不得私自通过其它途径或手段使用QQ、MSN等聊天软件,一经发现,将处以20-50元罚款。
2.8公司电脑的IP地址由总经办IT部统一规划,员工不得私自更改IP地址,更不得恶意占用他人的地址。否则,将处以20-50元罚款。
2.9员工不得利用公司电脑在网上填写、发布任何应聘信息。2.10员工不得利用他人电脑上网,违者记小过一次。2.11在上班期间不得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
2.12员工办离职手续时,请说明是否有上网权限。如有上网权限,总经办IT部将关闭其上网权限。
2.13以上规程由总经办IT部监督执行。
制定:
审核: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6篇
关键词:Internet;数据库;风机设备;系统选型
目前大多数研究单位以及高校都深度吸纳具备经验数据且工作性能稳定的风机设备,其间布置合理选型鉴定软件,使得程序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摆脱传统手工操作带来的疲惫感官效应。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可说是为风机选型系统提供全新认知分解经验。
1风机网上选型系统模式论述
针对单位软件程序进行创新设计开发,需要借助软件工学层次明确各类用户实际需求,经过风机网上选型提供技术人员相关疏导经验,确保用户提供的参数能够尽快输入相关风机设备之中,用户可以借助特定程序查询风机性能状态,对于最终判定结果予以科学处置并绘制性能曲线认证图,使得各类选型结果都能如数保存到系统之中,方便日后维护工作的进行。依照上述功能分析,选型系统须围绕以下模块结构进行有效调试,包括模块性能、模型架构、用户数据、风机选型模块资源等。
1.1系统总体架构形态
通风机系统选型设计思路具体是应用网络浏览器鉴定数据库系统存储管理信息功能,借助对应调试访问技术为用户提供方便适应条件,杜绝任何模糊认知迹象滋生。例如:对新风机压力系数的要求,应是越大越好,因为压力系数越大风机直径越小,相应的风机的体积就小、重量就轻。在具体设计中,压力系数到底应选多大合适,这要由设计者全面衡量考虑后决定,不同的设计者,可能有不同的选择,这都是正常的。叶轮主要尺寸及机壳出口和进风口的进口尺寸均为优先数系中的值,其中除叶轮总宽度尺寸为R40数系外,其它均为R20数系中的值。这样一来,当按这两个风机的空气动力学略图设计系列风机时,其机号(叶轮外径D)按优先数系(一般按R20)排列时,各机号风机的主要尺寸也将符合优先数系中的值。这会给设计工作带来极大方便。
1.2系统功能模式
单位软件程序都可以借助若干个子系统实施搭接,这部分选型系统集合设备数据维护、用户资料管理、风机工作状况查询以及选型参数检验等工序进行适当衔接。前期设备维护就是针对通风机性能以及模型数据库进行适当添加、删除,确保在网页浏览时能够清晰提炼关键维护要领;用户数据管理则针对系统注册用户进行网上浏览资格验证;风机参数查询计算结果会合理输入存储界面之内,并在后续选型工作中依照用户个体需求进行合理计算,实时列入查询范围并供用户现场选择,必要时应用Web显示或者直接打印收编。
2此类系统的支持技术研究
2.1数据库技术
该类系统具体应用MYSQL网络数据库进行整编,保留一定程度的结构化特征,能够在通风机性能维护与信息检索中提供方便适应条件。MYSQL样式数据库结构具体结合库、表二级结构形态舒展,其直接与关系数据查询语言标准SQL对应。经过系统建立fandatabase数据库过后,包含basicdata、member等多个表格都会存储到通风机基础性能数据框架之中。
2.2Web技术
这是网上信息发布的主要端口,其中运用Apache服务器建立核心站点以及静态页面,包括各类交互式应用程序在内,可以及时抽取数据库中特定信息结果并予以合理交接计算。此类站点信息的具体引导媒介就是HTML文档。由于系统主要应用Dreamweaver与动态HTML进行设计,使得处于动态HTML的用户个体能够随时与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保持双向通信工作的顺利进行。处于远程通信界面的用户数据可以利用超链接形式直接发送至HTML表单并启动WWW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这部分应用程序可以快速完成数据库查询与结果分析工作。
2.3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衔接端口支持技术
数据库与Web服务器之间存在交接端口,能够合理促使信息技术的对外宣传与应用速率。在此类系统架构之中,包含大量网页服务器对MYSQL数据库的访问活动,这里强调的技术是目前十分流行的PHP模式,具体就是借助服务器端HTML页面进行脚步描述语言嵌入,实施手段基本与微软ASP语言大同小异。PHP可说是全面吸纳了数据库与脚步应用程序语言功效,能够尽快完成数据库与页面同步更新工作,因为PHP源代码保持全面公开状态,一直以来能够全面供应函数库更新动力,确保其不管在UNIX或者是Windows平台之上都赋予着独特运转功能,保证其在程序设计方面拥有极高的支持能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PHP能够提供优质化的数据访问媒介,同时开创动态交互式服务器应用渠道。处于服务器端口的脚本语句应用<?和?>标识进行合理嵌入,只要客户浏览器向服务器终端提出页面访问请求时,页面就会自动激活处理程序;如果页面文件检查为.php格式,就瞬时处理特殊标识语句,在第一时间内向客户端提供检验结果,最后交由浏览器进行HTML标记以及客户端脚本语句形态阐述。
3网上选型系统的应用要点解析
此类系统保留以下技术优势特征:首先,通风机数据高度共享,风机设备本就蕴藏着繁多技术类别,数据库在网上运行同时实现共享能够合理杜绝数据库人力开发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其次,使用过程十分便利快速,因为网络保留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系统在任何地区基本都可以使用,单位选型分析结果也可直接拷贝于优盘之中,方便随身携带;在此,选型结果与经验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共享优化,因为操作主体同时使用单个数据库,面对着时间跨越性度过,各类数据库资料提取经验逐渐丰富,加上系统界面展示形式精巧,能够确保首次接触的人员尽快熟练操作要点;最后,系统在用户使用环境上没有过多严格要求,用户甚至不需重复安装软件程序,直接就可依靠网页进行操作。
4离心通风机集成化设计平台的实现策略补充
4.1通风机相似设计流程
所谓相似设计就是依照两个相似风机设备进行比转数相等原理解析,之后结合实验室考验性能较好的相同型号风机进行验证,从中选取数据结果较为接近的设备个体作为模型,并将模型机几何尺寸进行合理放大甚至缩小,进而获取创新风机形态标准方案。实际工序流程为:依照用户个体提供的流量、压力状态进行科学转换,并确定比转数,当比转数过小甚至不能借由回转式风机操作时,就应该考虑配合单进气双极离心通风机进行比转数计算,直到确定结果后依据模型无因次性能曲线进行最高效率点中各类流量、系数。在新通风机设备之中采取相似设计方式,基本上规避重复性能检测流程,机械在迎合总体设计要求前提下还可稳固结构高效率运作水准,因此此类手段在通风机架构设计项目中得到广泛采纳。
4.2参数化设计模型指导
参数化设计模型具体用来约束表达产品模型的形状特征,配合参数组校正设计结果,进而搭配相关零件材料。此类设计活动依靠程序与尺寸驱动,在图形几何模型与尺寸数学关系梳理清楚之后,将此类特殊关联输入系统程序之中,并联合特定参数值生成所需模型。其基本理论就是借助应用程序生成的基图进行特定标识审核,为用户提供各类安全保障。参数化实现手段实际上就是配合草图技术生产二维轮廓,轮廓基础位置与尺寸都不必借助草图绽放,只要在日后参数设计过程中就可清晰提炼;之后配合系统拉伸与旋转功能获取三维特征。配合这类手段进行CSG树调试,就可以顺利完成模型的参数设计工序。需要关注的是,这部分参数并不代表最末端模型的参数结构,而是完成造型模拟的参数形态。
4.3网上选型软件匹配
此类软件在系统选定基础上得到验证开发,大部分交由企业研究中心依据实际情况布置,其核心动机在于提升设计运作效率,尽量遏制工期拖延现象,使得产品质量获得前所未有的改观效果,为各类生产项目提供优质化服务。这类软件经常借助交互式形态呈现,以合理发挥人机各类所长,程序衔接上较为迎合设计主体行为习惯,用户秩序熟练掌握操作命令与参数内容就可以了,不需要费尽心思记忆各类程序调用细节。目前用VB6.0编写的风机选型软件涵盖了离心通风机行业较常用的风机模型,具有应用范围广,软件操作简便等特点。其中考虑了风机在不同运行环境下的大气压、介质密度计算;同时分析额定转速下的叶轮外缘线速度计算等。其间软件既可做选型用,也可根据密度、转速、直径,通过选择不同的风机系列做风机电子样本使用。理想化的选型软件笔者认为应该是框架式的,不同的厂家将自己常用风机的无因次性能取点输入软件的数据库,运用行业通用的计算理论计算工况环境下的风机性能,选取适合的风机型号、机号,采用差值法取得风机运行工况点或范围。PB+SQL可作为这种软件编制的首选,其前台的编程软件和后台数据库管理核心都是sysbase公司的,具有完美结合力。
5结束语
风机网上选型过程以及结果多样,但总体上仍旧方便、快捷,能够实时与企业现有模型进行充分对比、融合,稳定基础设备长期工作动力与资源开发实效,为后期各类生产项目拓展肃清不必要的限制因素。
参考文献:
Internet网络招聘的研究 第7篇
Internet网络招聘的研究
论文通过翔实的数据对全球和中国网络招聘产业的`规模与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网络招聘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解读,中国网络招聘产业即将迎来其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参与其中的众多网络招聘企业可以借此大势,努力营造自身发展的契机.并且分析了新环境下网络招聘企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给出了理念与模式、策略两个层面的解决方隶,特别是社会性网络在网络招聘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人才网站新生态的理念.
作 者:戴红波 作者单位: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辽宁,鞍山,114000 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 关键词:网络招聘 网络招聘企业 网络招聘行业 网络招聘模式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8篇
如今,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互联网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计算机网络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泄露事件频繁发生,这严重影响了互联网有序运行。因此,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 Internet 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演变和发展阶段
2.1 互联网的演变和发展
总体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互联网的出现和试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ARPnet是整个互联网的主干网络。从1969年到1976年的7年间,ARPnet已经从最开始的四个结点的试验网络发展成为57个结点的大型网络, 将一百多台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网络用户数已经突破了2000。另外,在这一阶段,以TCP/IP协议为代表的互联网核心技术也开始被研究和利用。
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的实用阶段。1986年,NSF把世界上五 个超级计 算机中心 联系在一 起 , 形成了NSFnet,这五个计算机中心分散在美国各地 ,主要为科研和教育提供服务。到1988年为止,NSFnet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络,取代了第一个阶段的ARPnet。NSFne延续使用了TCP/IP技术,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和大学的网络都能够加入其中。NSFnet的使用使互联网进入实用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互联网的商业发展阶段。1992年,由于原来的主干网不能满足互联网发展的需求,美国的三家网络公司一起建立了ANS网络,从此,互联网发展进入了商业化阶段。2000年以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也越来越庞大。
2.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演变和发展
在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发生着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核心是网络信息的安全,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网络信息传送的可靠性。在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信息安全对于网络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按照信息安全的不同要求,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通信保密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网络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为了加强政府机构和科研单位的联系所建立的连接网路,这个阶段对网络的主要要求是机密性。第二,计算机安全阶段。从80年代开始,民用网络实现了网络间的沟通,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计算机安全阶段对于网络的要求是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主要采用的安全技术包括身份鉴别、系统审计和访问限制等,以TCSEC为代表。第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互联网迈入商业化发展阶段,以美国为代表的六个国家提出了信息技术安全评估标准,在这一阶段中,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是采用各种防护软件来抵抗网络威胁。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1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传统技术
(1)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的工作原理是 ,对安全日志、网络记录、系统关键信息等所有可以获得的网络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 从而发现网络中的异常现象,比如被攻击现象和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等。入侵检测技术具有主动性、及时性的特征,能够对攻击行为和错误操作进行有效防护,提前拦截入侵信息。
(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内部网络屏障 ,能够将安全威胁阻挡在外, 制止未经授权的不安全访问。防火墙的工作原理是在互联网之间设立安全关卡,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防止外部非法访问入侵。防火墙的主要组成包括验证工具、访问政策、应用网关等,是安装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一个软件,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通讯信息都要经过防火墙的检测。
(3)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主要是对远程和本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性检测,从而检查出系统存在的漏洞。在发现漏洞之后,能够对漏洞进行修复,从而达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的,尽量将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4) 虚拟专用网技术虚拟专用网节点之间的连接主要是依靠公众网络的资源动态实现的,结点之间没有传统专网所使用的物理链路。另外,虚拟网络技术包含了加密、身份认证、隧道、密钥管理等多项技术,在网络信息的传送过程中,能够有效保证其安全性。
当然,以上四种是最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的安全管理技术,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实时监控系统安全隔离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等。
3.2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发展前景
(1)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将人类需要完成的复杂项目和工作,交给机器人完成。从计算机网络管理发展的角度来讲,就是利用一定的安全管理技术和工具,对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最终作出智能判断,并自动对不安全信息进行处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发展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
(2)统一安全管理平台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以及虚拟专用网技术等,都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然而,在这些传统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在使用这些安全管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安全设备的支持, 而且这些安全设备具有不同的结构。对于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来说,要想迅速完成对安全设备的配置,也存在着一定难度,对于一般的安全管理人员来说更是一个难题。另外,由于安全管理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对大量网络信息的判断结果也存在着差异, 容易出现许多不可靠信息,而且,对于同一个网络事件,各个管理技术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信息的大量冗余严重阻碍了有用信息的提取,在这样的情况下,统一网络平台就应运而生了。
统一安全管理平台的工作原理是,在相同的界面里面,实现对不同安全管理技术的统一管理。统一安全管理平台的主要任务包括,对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对配置进行集中监控、对事故进行报警分析、完成状态报告以及策略互动。
具体来说,主要分为几个模块:
第一,负责底层技术信息收集的模块;
第二,负责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的模块;
第三,负责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模块;
第四,负责报表显示和审计工作的模块;
第五,负责时间响应的模块。
4 结束语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计算机网络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包含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方面的问题,要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当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在合理利用传统安全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Internet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也越来越复杂,在互联网应用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当今社会普遍重视的问题。文章就对Internet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探究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传统技术和发展前景。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9篇
【关键词】世界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19-02
一、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上指出,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对待[1]。
新时代Internet下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应该有更明确、更系统的教学目标要求,当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促进理论的学习,走一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创新的道路,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规范实验教学,形成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特征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课程传授既要注重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分析,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其网络组建、网络分析、网络安全维护等能力的培养。在目前教学中,呈现出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网络实验教学仍是在封闭固化好的网络环境中,以观测等方式来讲述基本网络的基础应用。为了适应新的Internet环境下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构建创新环境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必须拥有一个良好开放的实验环境,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是事关改革成效的重要保障,为此我院于在05年开始在“吉大中软”的协助下建设了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08年我们与“锐捷网络”合作建设了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同时在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创建计算機网络安全实验室。13年又建设了网络云处理实验室,形成了以基础物理网络组建,到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网络服务的构建,再到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全系统的开放环境、能够适应计算机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环境,目前该实验室系统为全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的专业学生开设网络工程、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系统性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本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整合网络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的改革从实践教学体制与体系方面着手,开始一减一增改革,减少观测类实验实习,增加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实习。按照专业的特点,采用分层次,分方向的,加强实践、着眼创新的培养方案。按照知识认知,知识拓展,知识创新的规律,分别安排基础技术验证性、基础技能拓展和知识体系综合设计四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其中50%的项目作为基础实验的内容,30%的项目有意识的引导开放实验,20%供学生自由选择选择创新,尊重学生主动性和个性化发展。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四个层次教学体系的安排:
1.基础网络工程应用实践教学
以建立校园网拓扑为案例,做相应基础性实验。如图1网络工程案例所示,分别构建2个园区网,1个公共网,园区网内用三层交换机搭建出内部服务器区、办公区,用路由器完成Internet的接入。
在此拓扑上完成内部网络管理,包括网络安全,网络访问权限,网络效率管理,Internet接入路由器上实现VPN(虚拟专用网络)、无线、语音传输、防火墙等的网络工程实验项目。
内网络服务器区以搭建网络应用服务平台目标,形成以Web服务、FTP服务、E_mail服务为核心的网络应用平台。进行网络数据流量测试,压力测试。
2.网络安全分析
Wireshark网络包分析工具,在接口实时捕捉网络包,并详细显示包的详细协议信息。Wireshark可以捕捉多种网络接口类型的包,包括无线局域网接口。并可以打开多种网络分析软件捕捉的包,支持许多协议的解码。实验中可以练习用它来检测网络安全隐患、解决网络问题,分析网络业务流形成过程等。如图2:捕获了一次完成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流程,从而可以更清晰的了解HTTP协议,DNS、TCP协议工作的过程,
3.网络通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
用C语言开发基于Windows与Linux平台上的Socket和P2P通信机制进行得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的实验项目,完成数据的远程传输,网络数据的捕获、分析,网络的攻防实验项目。如图3所示,完成基本网络协议编程,完成网络数据在底层传输处理,加强学生对网络协议处理细节理解,对协议安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安全系统的程序设计。
4.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利用基于HTTP的Web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实现网络在线测试,在线答疑。
在近几年教学活动中通过以上四个体系中的开放式的、分层次的实验内容,不断进行了完善、扩展,使各层面同学既达到基础知识灵活掌握,又实现专业基础课程上进行自主拓展创新实验,最终达到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密切结合。
五、加强考核管理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的管理采取课程负责人统一协调下的教师责任制。严格实验考核过程,加强考核质量。在实验成绩的评定上,既看结果又看过程,并着重考查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创造性,考查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观察、分析和处理能力。
六、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下,为适应不同级别学生的需求,制定了不同教学方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进行“双语”模式教学,以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2.对基本工科的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调整,充分考虑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3.建立一个综合的、科学的、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灵活的组织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http://www.wicnews.cn/
[2]创新网络实验教学,培养专业网络技术人才-锐捷高校网络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8):114~116.
[3]谢希仁著.计算机网络(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苗凤君等编著.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10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分销问题从没有象现在这样被企业重视。而越来越多的分销体系管理也呈现出很多新特点,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如分销体系结构更加庞大、复杂,信息传递的手段多样性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信息需求和复杂结构使得传统企业的管理难以建立有效的分销管理体系。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兴技术被应用到分销领域。而Internet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结合,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管理信息系统。
分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作用是在分销网络结构和分销网络管理模式确定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帮助企业完成分销网络的管理协调工作。分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应该是支持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协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整个分销网络内的流动;分别从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三方面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保证客户需求信息和产品销售信息的及时反馈,加强分销网络运行分析,为企业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决策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一、基于系统实施前的分销渠道重构和管理
1.分销渠道重构的方式。根据企业现有的销售状况,按企业设定的分销计划和目标对渠道资源进行重新布点和分配,目的是使产品的流通渠道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状态。
2.分销渠道重构的思路和实施。培育市场的关键在于重视质量要胜于重视数量。数量太少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占领市场,但数量太多又容易出现协调困难、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分销渠道的管理。在完成分销渠道重构后,企业应将重点放在细心培育销售网点,创建销售公司和客户的互惠协作关系,保证信息快速有效沟通,正确处理短期销售和长期发展上。要做好对各地销售公司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鼓励或处罚并做出相应调整。
4.员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核心思想是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体现和贯彻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在一些重要的决策环节,企业决策的依据是由系统提供的基本数据,决策者还是需要人来完成,忽视了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的掌握和执行,就不可能体会到数据和信息对企业的管理价值。在开发和实施本系统的整个过程中,除了解系统的运行过程、培训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外,都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开发、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中所体现的先进思想的灌输,以使系统的应用目标得到很好地理解并加以执行。
二、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企业首先要确定系统开发进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如果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研发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完全可以选择自主开发研制,否则要进行委托开发。根据系统要求成立系统开发小组,进行系统规划并制定系统开发进度计划。
1.对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包括对系统实施的环境调查和系统目标调查。对系统目标进行规划,合理利用企业销售网络资源,针对客户需求,通过对各级分销环节业务的流程监控,降低中间库存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充分了解企业产品销售和流通的各环节,根据企业产品的实际销售流程,加强产品的信息管理和流程管理。另外,对于流通环节中的发货部门和价格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确保决策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做好系统开发前的“数据字典系统”的建设。
3.企业业务需求分析,包括主要业务数据流程的概括描述和分析。总结产品销售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产品订货、开发新用户、产品的发运、入库、产品的划价销售和货款回收等。业务内容确定后,再据此描述概括流程,同时对流程进行分析,理顺个环节的协作关系。
通过系统分析,可使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有明确目标,避免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为系统设计做好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
三、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1.系统设计。综合考虑企业实施系统的硬件环境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等因素,以系统的工作效率、可靠性、运行质量和适应性为出发点,进一步明确系统设计目标。根据企业特点,可采用原型法、面向对象设计和结构化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描述系统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以一般企业的产品分销过程为例,系统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如图1和图2:
2.根据企业销售公司的分布情况以及销售公司的人员、用房面积和设备的配置情况,结合企业产品现有的销售情况以及对各销售公司的业务往来情况,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比较典型的划分一般分为四个主要模块,即产品信息管理模块、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分销公司管理模块、产品流程管理模块。其中在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流程管理是系统的核心,包括产品的入库流程、订货流程、销售流程、各分销公司之间的调拨流程以及客户退货流程。
3.系统配置与机器选型。处理方式采用实时处理,结构考虑采用减少实施成本和适用性的集中式系统结构。
4.计算机系统选型。服务器采用IBM eServer xSeries 360服务器,该服务器采用Intel比较专业的Xeon MP处理器,紧凑的3U机柜优化设计集成4路计算功能。灵活通用的xSeries 360服务器可以轻松处理日常应用程序服务,也可以应用于密集型的应用程序环境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服务器
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0高级服务器版本,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大型网络数据库,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IIS 5.0软件,网页界面采用JSP动态网页编程。
5.数据库和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中,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和结构进行详细调查归纳,分类整理资料,建立内容翔实丰富、数据真实准确的数据字典,为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和系统做好基础工作。代码设计要考虑系统的运行效率。有规律的代码组合便于企业实施系统时,进行信息的分类、校对、统计、检索和文件管理。根据符合《分类编码通用术语GB10113-88》的标准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系统各部分可通用的优化的代码系统。
6.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可采用比较实用的成本较低的B/S结构来架构系统的网络体系。将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放在后台服务器,各销售公司通过浏览器进到公司主页,经过身份认证进入本系统。本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系统实施的关键
1.面向对象的产品信息模型的建立。企业根据系统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组织和配置。使系统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高度的用户化,最大程度体现系统的易操作性和界面的友好化。产品可根据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自主配置,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2.数据信息的开放性。系统开发时采用XML语言描述所有的数据信息,使其他软件可以很容易从系统中提取所需数据,达到集成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共享。
3.企业人员的因素。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开发过程中个环节相关人员的培训,都可以制约或促进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因此,必须充分考虑人员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